『壹』 歷史上的九月和十月每日發生的歷史事件
9月1日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
·1974年,第七屆亞洲運動會開幕
·1985年,「泰坦尼克號」殘骸被發現(圖)
·1996年,京九鐵路建成通車
9月2日
·1905年,清廷廢除科舉制
·1937年,「奧運之父」顧拜旦病逝於日內瓦
·1945年,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圖)
·1958年,中央電視台正式開播
·1972年,第一屆亞洲乒乓球錦標賽在北京開幕
9月3日
·1791年,法國議會通過憲法成為君主立憲國
·1943年,義大利向盟國投降
·1966年,傅雷夫婦自殺
·1977年,世界棒球王王貞治打破紀錄(圖)
·2004年,別斯蘭人質危機
9月4日
·1781年,美國第三大城洛杉磯建城(圖)
·1907年,挪威鋼琴演奏家、作曲家格里格逝世
·1958年,中國政府關於領海的聲明發表
·1995年,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開幕
·1998年,《漢語大詞典》光碟問世
9月5日
·1937年,最大一次納粹集會在紐倫堡舉行
·1939年,美國政府聲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
·1973年,天空實驗室2號宇航員觀察和研究太陽耀斑
·1987年,首屆中國藝術節開幕
·1997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特蕾莎修女逝世
9月6日
·公元前776年,世界上最早記錄的日食(圖)
·1522年,麥哲倫率領18名生還者環球航行歸來
·1978年,埃以簽訂《戴維營協議》
·1968年,史瓦濟蘭正式獨立,但仍為英聯邦成員國
·1984年,韓國總統全斗煥歷史性訪問日本
9月7日
·1689年, 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
·1822年,巴西宣布從葡萄牙獨立
·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
·1949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華盛頓舉行第一次會議
·1988年,中國首次發射氣象衛星(圖)
9月8日,白露
·1926年,德國獲准加入國際聯盟
·1966年,第一個國際掃盲日
·1987年,中國第一次拍賣土地
·1993年,馬家軍狂掃世界記錄(圖)
·1995年,張愛玲逝世
9月9日
·1828年,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誕生
·1945年,侵華日軍投降儀式在南京舉行
·1948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
·1976年,毛澤東逝世
·1985年,中國十大風景名勝評選揭曉(圖)
9月10日,中國教師節
·1846年,伊萊亞斯·豪在美國獲得縫紉機專利權
·1960年,石油輸出國組織成立
·1985年,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1988年,吉爾伯特颶風肆虐中美洲(圖)
·1996年,《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誕生
9月11日
·1862年,美國著名短篇小說作家歐·亨利誕生
·1969年,日本恐怖組織「赤軍」成立
·1972年,金庸結束武俠小說創作
·1986年,中國第一個野戰集團軍建成
·2001年,美國遭受恐怖襲擊(圖)
9月12日
·1919年,蔡元培重回北京大學
·1956年,張國榮出生
·1959年,前蘇聯發射「月球二號」火箭(圖)
·1980年,「小巨人」姚明出生
·2005年,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幕
9月13日
·1819年,德國鋼琴家舒曼出生
·1971年,林彪外逃在蒙古溫都爾汗墜機身亡
·1986年,中國女排榮獲五連冠(圖)
·1993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簽署和平協議
·1995年,「863」太平洋科考隊回到北京
9月14日,世界清潔地球日
·1812年,拿破崙率法軍進入莫斯科
·1849年,「生理學之父」巴甫洛夫誕生(圖)
·1959年,中國第一台每秒鍾運算一萬次的計算機試製成功
·1960年,石油輸出國組織成立
·1996年,波黑舉行戰後首次選舉
9月15日
·1916年,坦克在一戰中首次使用(圖)
·1954年,全國人大一屆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
·1959年,美蘇戴維營會議
·1991年,最大的一顆人造衛星進入太空
·1993年,世界第一斜拉橋--楊浦大橋建成
9月16日,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1810年,墨西哥宣布獨立
·1859年,袁世凱誕生
·1957年,國畫大師齊白石在北京病逝
·1965年,天文學家發現池谷-關彗星(圖)
·1989年,敦煌月牙泉重現風采
9月17日
·1965年,中國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胰島素
·1982年,北京電視製片廠在北京成立
·1988年,第24屆漢城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圖)
·1991年,白鹿洞書院首次發現清代試卷
·1994年,美國科學家走出「生物圈2號」
9月18日,國際和平日
·1709年,英國詩人及評論家塞·約翰遜誕生
·1922年,匈牙利被接納加入國際聯盟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
·1947年,美國中央情報局成立(圖)
·1987年,美蘇就銷毀兩國中程核導彈達成協議
9月19日
·1911年,英國作家戈爾丁出生
·1956年,埃及收回對蘇伊士運河的主權
·1983年,東加勒比海的聖克里斯托弗和尼維斯聯邦宣告獨立(圖)
·1988年,庄泳為中國奪得首枚奧運游泳獎牌
·1991年,「冰人奧茨」在德國被發現
9月20日,國際愛牙日
·1946年,法國舉行首屆戛納電影節
·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誕生(圖)
·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實施
·1981年,中國一箭三星發射成功
·1994年,國際《核安全公約》簽署
9月21日
·1802年,拿破崙吞並皮埃蒙特
·1866年,法國細菌學家、病理學家夏爾斯·尼科爾誕生
·1900年,中國飛機設計師馮如第一次試飛成功
·1926年,荷蘭物理學家昂內斯首次發現物理超導性
·2003年,伽利略號太空船任務結束,撞向木星墜毀(圖)
9月22日
·1981年,高速火車在法國首次露面
·1983年,朱建華以2.38米破男子跳高世界紀錄
·1986年,英國給一個兩月半男嬰移植心肺成功
·1988年,首次橫穿歐亞大陸的「東方快車」抵達北京
·1994年,國際考古學家小組發現最早人類化石(圖)
9月23日,秋分
·1846年,法國天文學家伽勒發現海王星(圖)
·1913年,人類第一次飛越地中海
·1949年,蘇聯研製成功原子彈
·1969年,中國成功地進行了首次地下核試驗
·1970年,「山葯蛋派」鼻祖趙樹理逝世
9月24日
·1852年,法國人吉法爾製造的用蒸汽機推進的飛船試飛成功
·1898年,澳大利亞病理學家弗羅里誕生(圖)
·1909年,中國設計的第一條鐵路通車
·1959年,坐落於天安門廣場西側的人民大會堂建成
·1994年,美國首次提取出恐龍基因材料
9月25日,中秋節
·1513年,西班牙人瓦斯科·努涅斯·巴爾波發現太平洋
·1866年,美國遺傳學家摩爾根出生
·1924年,杭州雷峰塔倒坍(圖)
·1952年,中國第一部自製三千瓦水輪發電機試製成功
·1959年,中國發現大慶油田
9月26日
·1953年,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徐悲鴻逝世(圖)
·1958年,陳鏡開打破舉重挺舉世界紀錄
·1985年,前蘇聯首次在太空飛行中替換宇航員
·1937年,錢塘江大橋的鐵路橋通車
·1991年,美國啟用「生物圈2號」實驗室
9月27日,世界旅遊日
·1540年,「耶穌會」作為一個僧團,正式為教皇批准
·1949年,五星紅旗定為中國國旗(圖)
·1973年,蘇聯發射的載有兩人的宇宙飛船進入地球軌道
·1980年,世界旅遊日
·1981年,泰國自製火箭試驗成功
9月28日,孔子誕辰
·1979年,中國第一條光導纖維通訊線路進行試驗
·1982年,中國第一條復線電氣化鐵路石太線通車
·1983年, sl-4運載火箭爆炸
·1992年,中國在世界上首次合成兩種新核素
·1993年,中國人類基因組研究啟動(圖)
9月29日
·1902年,美國百老匯第一個劇場開始營業
·1915年,中文打字機獲發明專利
·1915年,西奧多·N·維爾進行首次橫貫大陸的無線電電話通話
·1959年,中國建成第一座天文館(圖)
·1987年,龍羊峽水電站首台機組並網發電
9月30日,世界海事日
·162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逝世(圖)
·1604年,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在巨蛇星座發現一顆新星
·1787年,美國船隻「哥倫比亞」號首次進行環球航行
·1941年,莫斯科保衛戰開始
·1949年,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
10月1日,國慶節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圖)
·1951年,中國第一套特種郵票《國徽》郵票開始發行
·1960年,奈及利亞獲得完全獨立
·1964年,世界首條高速鐵路東海道新干線通車
·1979年,巴拿馬收回對巴拿馬運河的主權
10月2日
·1924年,國際聯盟簽訂《日內瓦議定書》
·1925年,英國科學家貝爾德製成世界上第一個電視雛型
·1951年,全國第一次婦女兒童福利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1979年,第一部修訂的大型綜合性辭典《辭海》
·1994年,第十二屆亞運會在廣島開幕(圖)
10月3日
·1950年,中國人民大學在北京建校
·1952年,英國在澳大利亞沿海附近試驗第一顆原子彈
·1971年,蘇聯不載人的宇宙飛船進入月球軌道
·1977年,數學家陳景潤發表了在數論研究中取得世界領先的成果
·1990年,分裂了45年的東西兩德重新統一(圖)
10月4日,世界動物日
·1910年,葡萄牙成立共和國
·1929年,美國華爾街股市大崩盤
·1947年,人類完成首次超音速飛行
·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衛星一號」(圖)
·1991年,南極環保議定書通過
10月5日
·1900年,女作家冰心誕生
·1931年,克萊德·潘伯恩和休·赫斯登完成橫越太平洋不著陸飛行
·1956年,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正式成立
·1957年,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新藏公路建成
·1984年,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圖)
10月6日,老人節
·1950年,世界最長的輸油管道竣工
·1956年,薩賓宣布試驗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
·1958年,美國核潛艇「海狼」號在水下航行兩個月,創當時世界紀錄(圖)
·1986年,中國北極村漠河首次通航直升機
·1995年,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外第一顆行星
10月7日
·1864年,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1885年,丹麥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誕辰(圖)
·1886年,西班牙廢除古巴的奴隸制
·1936年,三大主力紅軍勝利會師,長征結束
·1985年,美國太空梭結束四天的首次升空飛行
10月8日
·1957年,中國第一個天然石油基地「玉門油礦」基本建成
·1985年,中國第一座太陽能光電站建成
·1990年,千年前應州大地震遺址被發現
·1995年,中國首條電子異地出版系統開通
·1998年,哈勃發現迄今最遙遠的星系(圖)
10月9日,寒露
·1931年,美國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逝世
·1948年,丘吉爾提出三環外交
·1985年,河西走廊出土兩萬多枚漢簡
·1986年,前蘇聯科學家揭開龍卷風的奧秘(圖)
·1993年,火焰山腹地發現千年干屍
10月10日,辛亥革命紀念日
·1868年,古巴宣布成立
·1892年,南斯拉夫作家安德里奇出生(圖)
·1932年,第聶伯列寧水電站舉行輸電儀式
·1964年,第十八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日本東京舉行
·1977年,兩名蘇聯宇航員遇到困難返回地球
10月11日
·1922年,台灣縱貫鐵路之海岸線全線通車
·1962年,第二次梵蒂岡大會開幕
·1975年,美國艾森豪號航空母艦完工下水(圖)
·1986年,中國成功地回收了一顆科學衛星
·2002年,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成立
10月12日
·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
·1968年,赤道幾內亞共和國獨立日
·1968年,第十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墨西哥城舉行
·1969年,蘇聯發射載有三人的「聯盟七號」宇宙飛船
·2005年,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船成功發射(圖)
10月13日,國際教師節
·1937年,新四軍建軍
·1962年,巴拿馬運河大橋建成(圖)
·1949年,中國少年先鋒建隊紀念日
·1989年,世界最大銅佛在香港圓頂
·1997年,超音速的噴氣式汽車試車成功
10月14日,國際標准日
·1890年,艾森豪威爾出生(圖)
·1933年,德國宣布退出國際聯盟及日內瓦會議
·1992年,中國宣布《伯爾尼公約》正式生效
·1994年,秦始皇兵馬俑二號坑開放
·1994年,阿拉法特佩雷斯拉賓分享諾貝爾和平獎
10月15日,國際盲人節
·1844年,德國哲學家尼采誕辰
·1917年,北京大學開始實行選科制
·1947年,世界第一次超音速飛機,噴氣式飛機試飛
·1993年,世界最長光纜縱貫神州
·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圖)
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
·1888年,美國現代戲劇奠基人尤金·奧尼爾誕生
·1925年,第一屆羅加諾會議在倫敦舉行
·1964年,中國首次核試驗成功
·1979年,義大利廣場附近的周恩來紀念碑揭幕
·1981年,世界糧食日(圖)
10月17日,世界消除貧困日
·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首次發現電磁感應現象
·1849年,波蘭著名鋼琴演奏家、作曲家肖邦病逝(圖)
·1952年,中國第一個大海港「塘沽新港」一期竣工
·1965年,世界上最重的報紙《紐約時報》出版
·1979年,中蘇兩國關系第一輪談判在莫斯科舉行
10月18日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圖)
·1922年,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正式創立
·1954年,德州儀器公司發布第一台晶體管收音機
·1967年,可載人飛船把儀器投放到金星表面
·1977年,美國艾森豪號航空母艦開始服役
10月19日,重陽節
·1936年,魯迅在上海病逝
·1965年,中國尼泊爾正式直接通郵
·1987年,黑色星期一世界股市狂跌
·1996年,中國第一艘熱氣飛艇首飛成功
·1998年,人類首次徒步穿越世界最大峽谷(圖)
10月20日
·1626年,皇太極在沈陽登基
·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
·1923年,《中國青年》創刊
·1966年,希伯來文小說家阿格農獲諾貝爾獎
·1973年,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落成(圖)
10月21日
·1833年,著名化學家和發明家諾貝爾出生(圖)
·1879年,美國科學家愛迪生發明了電燈
·1896年,《中俄北京新約》簽定
·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宣布獨立
·1960年,西方國家出現擠兌美元搶購黃金風潮
10月22日,世界傳統醫葯日
·1906年,法國後印象派畫家保羅·塞尚逝世
·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圖)
·1980年,中國製成首批船用衛星導航接收機
·1992年,澳大利亞一枚火箭在發射時爆炸
·1994年,中國公用數字數據網開通
10月23日
·1856年,英軍借亞羅號事件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1942年,阿拉曼戰役開始(圖)
·1956年,匈牙利十月事件爆發
·1991年,《柬埔寨和平協定》簽署
·1993年,楊浦大橋建成通車
10月24日,霜降
·1860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北京條約》
·1901年,伊斯曼-柯達公司聯合生產柯達相機
·1929年,紐約股票市場崩潰導致美國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
·1934年,聖雄甘地向國大黨辭職(圖)
·1980年,第五屆世界盃體操錦標賽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
10月25日
·1936年,德國和義大利建立羅馬-柏林軸心
·1951年,邱吉爾再任首相(圖)
·195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北京成立
·1971年,中國重返聯合國
·1994年,中國內湖第一長橋太湖大橋通車
10月26日
·1524年,西班牙把米蘭拱手交給法國
·1905年,挪威獨立(圖)
·1955年,奧地利宣布永久中立
·1979年,全世界消滅天花
·1986年,首屆世界殘疾人乒乓球錦標賽在法國舉行
10月27日
·1915年,美軍進入一戰前線
·1920年,國際聯盟總部從倫敦遷到日內瓦
·1947年,克什米爾戰爭爆發
·1984年,前蘇聯貝阿鐵路通車
·1992年,百年巨鱘首次被捕獲(圖)
10月28日
·1955年,比爾·蓋茨出生(圖)
·1911年,數學家「微機幾何之父」陳省身出生
·1986年,心肺同時移植首次在西班牙完成
·1988年,法國發射第一顆電視直播衛星
·1996年,拉貝日記發表
10月29日
·1923年,土耳其獨立(圖)
·1929年,世界經濟大危機爆發
·1956年,蘇伊士運河戰爭爆發
·1977年,文學家、教育家陳望道逝世
·1997年,足球巨星馬拉多納宣布退役
10月30日
·1945年,音樂家冼星海逝世
·1979年,美科學家首次測出星際空間反物質流(圖)
·1990年,美觀測到最大星系
·1990年,英國發現最早恐龍化石
·1995年,渤海發現億噸級大油田
10月31日,世界勤儉日
·1918年,奧地利宣布共和
·1918年,同盟國土耳其被迫宣布向協約國投降
·1984年,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在新德里遇刺(圖)
·1992年,伽利略蒙冤360年後,終於獲得梵蒂岡教皇的平反
·1993年,香港有線電視正式啟播
『貳』 重陽節是幾月幾日 重陽是農歷幾月初幾
重陽節是幾月幾日 重陽是農歷幾月初幾
重陽節是農歷九月九日
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又稱重九節、茱萸節。近些年又被許多地方定為「老人節」、「敬老節」。我國古代以九為陽數,又是數中的最大者,九月九日兩陽相重,具有特殊的意義,所以被選為節日,名為重陽。三國時魏文帝曹丕在給太傅鍾繇的信中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民間認為,重陽節這天,人們都要出門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這樣可免除災害。這種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關於重陽節的來歷,歷來眾說紛紜。據吳均《續齊諧記>稱,東漢年間,汝南有個叫桓景的人,拜道士費隱乎長房學道。一天,費長房告訴桓景,二九相逢的這一天,將有災難降臨你的家鄉汝南,要想消災避難,九月九日這一天你們全家人都要身背紅布袋,內裝茱萸,外出登高躲避。桓景依照師傅的話一一去辦,一家人在高山上過了一天,黃昏下山回到家裡一看,家中養的雞、狗、牛、羊全都暴死。桓景告訴師傅後,費長房說,這些家禽家畜代你的全家遭難了。從此,重陽登高避難的風俗就興起來了。
重陽節的習俗登高
重九登高,明代羅欣《物原》稱始自齊景公。《荊楚歲時記》注中引用《續齊寬巧諧記》中的重陽節的習俗記述:「汝南植景隨費長房游學,長房謂之曰:『九月九日,汝南當有大災厄,急令家人縫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飲菊花酒,此禍可消。』景如言,舉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據說世人九九重陽登高飲酒,女子佩帶茱萸囊,就是由此開始。這個說法當然十分荒誕,不足以令人相信。
重陽節的習俗插茱萸
茱萸性辛溫,氣味芳香,頗為辛烈。能溫肝降逆,開郁化滯,下氣止痛;祛除濕熱,逐辟風邪;開膝理,利五臟。醫家常用作驅風、發汗的葯物。
茱萸有吳茱萸、食茱萸兩種。食茱萸宜供食用,人葯功效與吳茱萸相同,只是效力略差。吳茱萸三月開花,紅紫色,七八月結實。嫩時微黃,到成熟的時候則為深紫。古時稱九月九日為慎攜鍵上九。茱萸到此時,氣味濃烈,顏色赤紅,可以帶果實折下插戴在頭上。因此古人都在此時采茱萸,把它當做重九消災之物。《歲時雜記》記載,盧公范每到重陽節時,都上五色糕、菊花枝、茱萸樹。《淮南萬畢術》載:「井上宜種茱萸,茱萸葉落井中,飲此水者,無瘟病,懸茱萸於屋內,鬼畏不人。」陝西西鄉重陽節當天,婦女用口采茱萸,據說可治心痛。
重陽節習俗-賞菊飲菊酒
重陽節賞菊,是重陽節的習俗,堪稱國人一大雅興。菊花凌霜不枯,傲雪而開,其千姿百態的艷容,傲然挺立的氣質,使人傾慕,堪稱國花。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載:「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數種:其黃白色蕊若蓮房,日『萬齡菊』;粉紅色日『桃花菊』;白而檀心日『木香菊』;黃色而圓者日『金鈴菊』,純而大者日『喜容菊』,無處無之。酒家皆以菊花縛成洞戶。」文中描述的是北宋時代,開封「九月重陽,都下賞菊」的品種和情景。可以推想,宋代以後,歷代的菊展品種一定會更加繁復,菊花大會一定會更加熱鬧。
重陽節習俗-吃重陽糕
重陽節吃重陽糕的習俗源於魏晉時代,初日面餅,唐代叫菊花糕,宋代叫重陽糕,明清時則稱花糕。重陽糕由粉面蒸制而成,輔料有棗、栗、肉等。到了宋代,重陽糕已基本形成定製。據《東京夢華錄》載:「都人重九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更相饋送,上插剪綵小旗,摻訂果實,如石榴籽、栗黃、銀杏、松子肉之類。」可見製作已相當考究。明代蒸花糕,「如大盆鋪棗二三層。有女者迎歸,共食之。」到清代,花糕製作更精美,成為親朋好友互相饋送的節令禮品,如同中秋送月餅一樣。《帝京歲時紀勝》曰:「京師重陽花糕極盛,市人爭買,供家堂,饋親友。」製作考究者把花糕做成寶塔樣的九層,上面精心做兩只羊,象徵重陽(羊)。
在制糕、食糕、贈糕的過程中,人們往往還賦予重陽糕以文化內涵。重陽糕的「糕」字與「高」同音,重陽節登高之時吃糕,象徵步步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這樣,重陽糕就成了吉祥物,成了吉祥食品。在北京,重陽時節,「市上賣糕人,頭戴吉祥字」,一看即知。
『叄』 重陽節是農歷幾月幾日 重陽節是哪一天
重陽節是農歷幾月幾日 重陽節是哪一天
重陽節是農歷九月九日。
農歷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我國在1989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這一天,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交流感情,鍛煉身體,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
「重陽」也叫「重九」,因為《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據文獻記載,早在戰國時重陽節那天,民間就有登高、飲菊花酒的風俗,正式作為節日,當在西漢時期。
重陽節這一天的活動豐富多彩,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
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這一習俗始於東漢。登高的地點沒有統一的規定,—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陽節飲菊花酒的習俗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作詩、飲酒、愛菊出名,後人效仿他,遂有重陽賞菊的習俗。
插茱萸和簪菊花也是重陽節的重要習俗,這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於是,人們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裡,還有插在頭上。除了佩戴茱萸,也有頭戴菊花的,但大多是婦女或兒童。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的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
重陽節諺語
九月九,剪石榴。
九月九,大撒手。
九月重陽,移火進堂。
大雁不過九月九,小熟不過三月三。
重陽晴,一冬凌;重陽陰,一冬溫。
重陽無雨,一冬無霜。
重陽無雨看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干。
九月重陽,瞎釆菱秧。
重陽不打傘,葫豆豌豆光桿桿。
九月青腔返鉛蛙叫,大麥種兩道。
三月三,九月九,無事莫到江邊走。
有關重陽節的詩句
在歷史長河中,有關重陽節的詩句枚不勝舉。重陽仲秋,芳菊盛開,萬紫千紅,一片燦爛,文人雅士對嬌艷傲霜的菊花十分喜愛,多有詠菊的重陽節的詩句傳世。如: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九九重陽節,開門見菊花。」(王勃)「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杜牧)「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范成大)菊花,給秋風蕭瑟的大地增添了一番艷麗景色,使重陽節更加令人神往。從以上所引重陽節的詩句,亦可窺見賞菊之風盛行的一斑。有的重陽節的詩句,情趣盎然;有的重陽節詩句,富於哲理,值得細加品味。此外,尚有不少詩人寫了吟頌重陽節的詩句。
李白(701一約763),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詩人,與杜甫並稱「李杜」。其《九日》堪稱重陽節古詩經典之作:
今日雲景好,水綠秋山明。
攜壺酌流霞,搴菊泛寒榮。
地遠松石古,風揚弦管清。
窺觴照歡顏,獨笑還自傾。
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
此詩是李白於公元756年九月九日在廬山登高飲酒時所作。一二句寫秋高氣爽,三四句寫飲菊花酒,五六句寫廬山登高時的所見所聞,末四句寫詩人的飲酒雅興,流露出寂寞之感。世升詩中反映了重陽登高飲菊花酒的風俗,也表現了詩人雖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卻怡情自然的曠達襟懷。詩中的「落帽」,涉及重陽登高的一個典故。據《晉書·孟嘉傳》記載,孟嘉是東晉權臣桓溫部下的參軍。九月九日桓溫游龍山(今安徽當塗東南),他屬下的官吏都參加游宴,並且都穿上整齊的軍裝。不料一陣風來,競將孟嘉的帽子吹落,孟嘉自己並不覺察。桓溫便叫孫盛寫了一段文章嘲笑他。孟嘉看到文章後,也寫了一段文章回答,而且寫得非常優美,在座的人無不贊嘆。從此,「孟嘉落帽」變成一個著名典故,喻文人不拘小節,風度瀟灑,縱情詩文娛樂的神態。李白在詩中引用這一典故和風流韻事,是欲說明即使他在政治上很不得志,屢遭挫折,也還是保持著怡情自然伍好「醉山月」的曠達胸懷。
孟浩然(689_740),襄陽人,盛唐詩人。一生除40多歲時曾往長安、洛陽求取功名而在北方作過一次旅行外,其餘大部分時間都在故鄉鹿門山隱居,或在吳、越、湘、閩等地漫遊。他的兩首有關重陽節的詩句寫得灑脫輕靈。
其一《過故人庄》重陽節的詩句: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這首有名的田園詩,是詩人隱居鹿門山時到一位友人家做客時所作。前兩句自然樸素,寫出了老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詩人接著為讀者描繪了一幅清淡幽靜的山村田園風光。在這樣美麗如畫的環境中,賓主I臨窗舉杯,更顯得暢快淋漓。詩人被鄉村生活深深吸引,臨行告別朋友之時,相約來年重陽節秋高氣爽時再聚賞菊,飲酒話桑麻,何等坦率,何等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