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贊美孝順的詩句
從蹣跚學來步到上學讀書,每一個過源程,每一天,每一個點滴,都有他們汗水的痕跡,只有父母為我撐起幸福的藍天,只有父母,幫我插上理想的翅膀,只有父母,為我建起知識的森林,只有父母,才會樂此不疲的悉心照顧我,只有父母,才會給予我無微不至的愛。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人的一生,有三個不能等:孝順父母不能等,孩子教育不能等,身體有病不能等。孝順不能等是排在第一位的。名利重要,但親情更重要,工作再忙,但孝心不能少,作為兒女,即使不能常回家看看,也要時常惦記問候,不要留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❷ 詩經中有關孝的詩有什麼
一、《詩經》中的孝論
《楚茨》:「孝孫有慶,報以介福,萬壽無疆。」版
今譯:孝子權孝孫的善行,會得到大福和長壽的報償。
《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維則。」
今譯:牢記孝道,孝道就是生活的准則。
《既醉》:「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今譯:孝子的孝行不絕,就會得到永遠的賜福。
《卷阿》:「有孝有德,以引以翼。」
今譯:具有孝道之美德的人,才會受到人們的尊敬。
《閔予小子》:「於乎皇考,永世克孝。」
今譯:對於先人,要永遠盡孝。
《泮水》:「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今譯:對列祖列宗無不孝敬,以求得他們的賜福。
❸ 表示兒子對母親一片孝心的詩句是 表示兒子對母親一片孝心的詩句是
自己挑選一個
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
子欲養而親不待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母稱兒干卧,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錦》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字嚴
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詩經》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
❹ 有關孝敬長輩的古詩和名言
1、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2、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3、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4、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5、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6、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7、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8、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9、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白話釋義:只有我們孝順父母,父母喜從心生,健康長壽,我們何憂?
朝代:春秋,作者:孟軻,出處:《孟子·萬章章句上》
10、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白話釋義:孝順的行為可以分成三個等級:最高一等的是言語,行為和內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罵侮辱父母,對他們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給他們養老送終。當然連養老送終都做不到的就是不孝了。
朝代:西漢,作者:戴勝,出處:《禮記》
❺ 和孝心有關的古詩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母稱兒干卧,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錦》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字嚴 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詩經》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 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❻ 關於孝敬父母的詩句
1,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出自清代黃景仁的《別老母》
白話文釋義: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幹了。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2,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出自唐代:孟郊《遊子吟》
白話文釋義: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3,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出自先秦:佚名《蓼莪》
白話文釋義:看那莪蒿長得高,卻非莪蒿是散蒿。可憐我的爹與媽,撫養我大太辛勞!
4,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出自春秋《禮記》
白話文釋義:孝順的行為可以分成三個等級:最高一等的是言語、行為和內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罵侮辱父母,對他們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給他們養老送終。當然連養老送終都做不到的就是不孝了。
5,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出自秦漢《孝經·聖治章第九》
白話文釋義:天地萬物之中,以人類最為尊貴。人類的行為,沒有比孝道更為重大的了。在孝道之中,沒有比敬重父親更重要的了。
❼ 孝敬父母的古詩
蓼莪
先秦 · 佚名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回莪伊蔚。哀答哀父母,生我勞瘁。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❽ 鄭伯克段於鄢中引用《詩經大雅既醉》_______來形容孝心不竭
空處應填『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出處:春秋時期史學家左丘明創作的《鄭伯克段於鄢》。
原文節選:君子曰:「穎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庄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意思:孝子不斷地推行孝道,永遠能感化你的同類。 大概就是對潁考叔這類純孝而說的吧?
譯文:君子說:「潁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僅孝順自己的母親,而且把這種孝心推廣到鄭伯身上。《詩經·大雅·既醉》篇說:『孝子不斷地推行孝道,永遠能感化你的同類。』大概就是對潁考叔這類純孝而說的吧?」
(8)詩經中關於孝敬的詩句擴展閱讀
雙忠祠街33號院里還隱藏著一眼泉水,名叫不匱泉。不匱泉距離雙忠泉只有幾步之遙,它的故事距離雙忠泉故事發生的時間也不遠,主人公是殉國忠烈宋學朱的孫子宋廣業。
居民劉先生說,康熙皇帝看重「忠孝」,對明朝忠烈宋學朱等大加褒揚。當時,宋學朱的孫子宋廣業任濟南東道道台一職,他的母親管氏以孝聞名,康熙帝東巡時誥封一品夫人並賜「北萱映彩」匾額。宋廣業受母親影響,也有孝名。
在任時將母親管氏接到署衙奉養,並在署衙的西側建御書碑亭,將皇帝賞賜給母親的匾額掛在那裡。建亭時,於亭後挖池,得一新泉,泉水清冽甘美。根據《詩經·既醉》中「孝子不匱,永錫爾類」的詩句,將泉命名為「不匱泉」,意思是孝子源源不斷,如同泉水一樣永不枯竭。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濟南雙忠泉、不匱泉與忠臣孝子有關(圖)
❾ 詩經里有哪些講孝道的句子
1.《邶風·凱風》:「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凱風自南,吹彼專
棘薪。母氏甚善,屬我無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睍睆
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2.《詩經·葛覃》:「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3.《小雅·伐木》「既有肥牡,以速諸舅,寧適不來,微我有咎。」
4.《大雅·卷阿》:「有孝有德,以引以翼。」
5.《大雅·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維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