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重陽節吃重陽糕有什麼來歷
重陽糕亦稱「花糕」,傳統重陽節食品。常見於江浙滬地區,全國各地區不怎麼流行。農歷回九月初九是重陽答節,也叫敬老節,民間要蒸重陽糕孝敬老人。蒸重陽糕方法與蒸年糕相同,不過蒸糕要小一點,糕要薄一點。為了美觀中吃,人們把重陽糕製成五顏六色,還要在糕面上撒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陽糕又叫桂花糕),這樣製成的重陽糕,香甜可口,人人愛吃。
以米粉、豆粉等為原料,發酵,更點綴以棗、栗、杏仁等果饢、加糖蒸制而成。起於唐代以前,至宋工,汴京(今河南開封)、臨安(今浙江杭州)及各地十分盛行,在為普遍的習俗。糕的製作,品種各目繁多,其上並插彩旗,極受兒童的喜愛。此後一直盛行不衰,直至近代。
❷ 重陽節的傳統飲食都有哪些分別有著怎樣的寓意呢
重陽節我在我國承傳許久的傳統佳節日,是中國老百姓十分重視的一個節日。重陽節也像很多節日一樣竹貴日當日要吃的特色美食,那樣重陽節要吃什麼傳統食物?重陽節的價值和寓意你清楚嗎?一起來了解一下。
吃柿子風俗習慣,在中國民俗還有一種傳奇。據《奇園奇所奇》中詳細介紹:有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微服私訪出城私訪,這一天恰逢重陽節。他已一天未食,覺得挨餓口乾,當行到剩柴村時,只看見家家戶戶牆倒樹凋,均是兵火所燒,朱元璋暗暗哀嘆,一望環顧,只有東北隅有一樹柿子正熟,遂採收食之,約食了10枚便飢餓感,又寂寥時間一長而走。
❸ 重陽節為什麼有些地方要攜帶甘蔗
來歷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相傳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關於重版陽習俗活動的現存文字記載最早權見於《呂氏春秋·季秋紀》:「(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九月農作物秋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遠古時期,重陽節作為一種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的宴會發展來的。拜神祭祖及求長壽、飲宴等,構成了重陽節的基本內容。重陽節的另一原型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大火」(心宿二)是古人用以確定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時間坐標。古人紀元通用干支,按十二地支順序推算,正月建寅,第九個月為戌月,戌為火庫,戌月火入庫。戌在位西北方處《洛書》乾卦之內。季秋戌月「大火」(心宿二)隨蒼龍群星前面的幾個星宿在西偏北方位隱退潛入於地面。《易經·乾卦》:用九,見群龍無首,吉。在傳統文化中,季秋重陽,「大火」退隱,處在乾坤轉變之中,乾德剛健,坤德柔和,二者兼備,乃吉象。
❹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日。「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重陽節是一個古老而又神聖的中國傳統節日,它象徵著一年之交,以紀念父母、健康、壽考等。重陽節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傳統節日,讓我們在它裡面感受到古老文化的溫情,也能讓我們真正體會到相聚同樂、和平安康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