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對父母真正的孝順是什麼
真正的孝順是什麼?有人說是物質的供給,也有人說是床前的陪伴,但在我看來這些都只是表達孝順的一種方式,並不代表就是發自內心的孝順,我認為真正的孝順應該是「不嫌棄」。有很多人可能不會承認自己有嫌棄父母的心態,對,肯定不是所有人,但我還是看到有很多嫌棄自己父母的報道,比如不讓自己的父母去學校看自己,不讓自己的朋友知道自己的父母在農村等等,其實這都是對父母的一種嫌棄。在釋梵琮的偈頌九十三首中就有這么一句話:「犬不嫌家貧,子不嫌母醜」,無論我們的父母什麼樣子,她們始終是我們的父母,孝順其實就是從不嫌棄開始的。我們只有在不嫌棄的前提下,再去給予她們物質上的需求才是真的孝順,如果只是給予他們物質上的需求,但內心還是對她們有所嫌棄,那其實只是一種偽孝順。同理,陪伴其實和給予她們物質上的需求是一個道理,是否真的孝順,還是要看自己內心是否真的沒有嫌棄他們。如果你真的想要做一個孝順的人,不嫌棄他們就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從根本上去改變這一心態。這個改變就要從說服自己開始,從內心深處認為父母是值得自己去尊敬的人,而並不是將贍養當成一種責任,如果你能發自內心的尊敬自己的父母,自然就不會再去嫌棄他們。說服自己的方式有很多種,回憶他們為你付出的種種,想想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站在他們的立場上,你會認為所有的嫌棄都是那麼的可笑。所以我認為,真正的孝順是以不嫌棄為基礎,陪伴與物質只是錦上添花,多帶他們去了解自己的圈子,當你做到這一切的時候,其實你已經是一個孝順的人了。
② 怎樣學會孝敬父母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撫育我們成長,給了我們人世間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在我們成長的路途中,每一步都包含著父母的心血和辛勞。寒冷時,父母給予我們溫暖;困難時,父母是我們堅實的後盾;生病時,父母不分晝夜地照顧我們。我們長大了,父母卻老了;在生活中,我們是越來越能幹了,而父母越來越吃力了。子女的成長是以父母的衰老換來的,所以,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一個人一輩子都無法償還的。
在三國時,有一個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從小就喪了父親,家裡十分貧寒,母子倆相依為命。長大後,母親年紀老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麼,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一天,母親病重,想吃竹筍煮羹,但這時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風雪交加,哪來竹筍呢?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
可見,孟宗為給母親找竹筍,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正是從點滴做起,去孝敬自己的母親。
目前有很多中學生都對父母抱有很大的依賴思想,其中有大部分只知道向父母索取,覺得這些都是天經地義,卻忘了原本應該具有的孝敬之心。反而為自己的行為找來不少的理由:「我還沒有立業,等我有錢了我再好好孝順父母!」「我還小,能為父母做什麼呢?」……其實,這些想法都是錯誤的。孝是發自於內心對父母的情感的外在表現。只要心中有感恩之心,就能以任何形式表現出來。孝心,不分國界,不分年齡,不分貧富,惟一的區分就在於一顆心的投入。所以,中學生們不要為自己找任何的借口,在生活中要經常設身處地的為自己的父母著想,為他們盡一份自己的孝心,讓你的孝心變成一種習慣,一種快樂,真誠地去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孝心就在點滴中
古人雲,「百善,孝為先。」孝心,不是幾件漂亮衣服、家電或營養品,是要你給父母帶去溫暖。孝心,不是幾個保姆就能代替的,是要你與父母心與心的溝通,給他們帶來真正的快樂。一個微笑、一個擁抱、一杯熱水、一頓晚餐、一盆洗腳水……都足以讓父母感到欣慰,孝心就這樣蘊含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
《二十四孝》概述了我國古代二十四位著名孝子的孝行故事,其中記錄了一則「戲綵娛親」典故。大致的意思是說:在古時周朝有位叫老萊子的人,天性純真對他的父母也特別孝順。自成年後,就親自照顧父母的日常起居,給父母做飯時,總是選擇甜美適口又易於嚼碎的食物;給父母居住的地方,總是親自查看力爭做到溫暖舒適;給父母穿的衣服,他總是洗干凈後,疊好了放在老人的床頭;在孝順兒子的細心照顧下,兩位老人的身體和心情一直很好,他們快樂地享受著晚年的福壽。
因為有父母在,雖然老萊子已經七十多歲了,但從來都沒有感覺到自己大。有時候,老萊子為了讓父母親享受那種膝下承歡的感覺,還特意穿著五彩斑斕的花衣服,學著小孩子的樣子在父母的周圍故意調皮玩耍,想盡辦法讓父母開心。有一次,老萊子挑著一擔水走到屋裡,看到父母坐在那裡半天不做聲,好像很不高興的樣子。於是,他便假裝腳下不穩,一下子摔倒在地,並且假裝摔疼了,坐在地上哭鬧起來,口裡還說著,父母對他一點都不關心、也不心疼他,於是越發哭得厲害了。父母一看他這個樣子,連忙過來扶他,母親連忙掏出絹帕給他擦淚水,哄他站起來,他也就順勢跳起來告訴父母沒有事情,母親見狀,笑著說:「你這個壞孩子,就知道逗我們開心。」那一刻,他的父母親都感覺回到了幾十年前他們自己年輕的時候。
老萊子對父母的這份孝心,值得每個人學習。故事告訴中學生們:孝心,要從點滴開始。對於你們來說,「孝心」這個詞可謂高深莫測。很多中學生們都誤解了它的含意,一味追求如何給父母買禮物;認為讓父母過上好日子才是孝心。其實,孝心完全可以身體力行。孝敬父母,不需要你為父母置辦豪宅名車,不需要你為父母做山珍海味……孝心表現在生活的點滴之中,舉手投足之間。中學生同樣可以做到,你對父母的每一個微笑,每一句關心的話,每一個努力得來的成績對表現了對父母的孝心。更多父母在乎的是子女的孝心,而不是子女的具體的孝行。孔子說:「事君,致其身;事父母,竭其力。」事奉父母,盡心竭力而已。也許因你一句誠心誠意的話,或是主動的幫忙做些家務,他們也會暗自高興;晚上給父母打一盆洗腳水,給父母做做按摩,給父母講講身邊發生的事情,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快樂……這些看似很平凡的事情,都足以讓父母在夢里笑了。
從心開始,孝心堪敬
有父母在身邊的人是幸福的,向父母表達一份自己的孝心,那是一種福氣,有多少人想表達對父母的孝心的時候,卻沒有了這樣的機會,一句「樹欲靜時而風不止,子欲養時而親不待」,讓多少人慾哭無淚!孝心,要從心開始。
「天仙配」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相傳董永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因生不逢時,為了避免戰亂於是遷居至安陸(今屬湖北省)。後來,他的父親病故,他沒有錢安葬,就賣身到一個富家為奴,為父親賺取安葬費用。有一天,他在槐蔭下遇到一個貌若天仙的女子,此女子自稱無家可歸,於是二人便以槐樹為媒,共結連理。二人回到富家,女子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織出了三百匹錦緞,為董永贖身。董永換回了自由身,便攜女子返家,走到槐蔭時,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本是玉皇大帝的七公主,奉命下界來幫助董永還債,說完就凌空而去。從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雖是一個傳說,可董永的孝行卻被世世代代的人傳頌。正是這種精神為人們所感動,是啊,他可以為已經亡故的父親賣身為奴,為什麼現代的人就不能對父母多盡一點孝心呢?如果一個人對養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喜愛,那他還能愛誰呢?這樣的人就是人渣,只能被人嗤之以鼻,被社會淘汰在一些黑暗的角落。其實父母要的並不多,他們只是希望在晚年的時候老有所養,希望兒女都能生活的幸福。可是有的時候連這么低的要求也得不到滿足。
現在的中學生們很容易忽視生活中的小細節,然而正是這些微小的關愛演繹了一幕幕感人的畫面。中學生們要明白孝心並不是用嘴說出來的,要把孝心融入到生活的點滴之中,讓父母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愛。如果能一天天持之以恆的堅持下來,將是對父母孝心的最好體現。中學生朋友們,從現在從此刻做起,多為父母做點事,盡孝心。不一定非要等到你有成就了,要知道,或許那個時候他們都已不在。
人際交往心理輔導: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一個中學生必備的道德品質。願大家都有一份孝心,把關心照顧父母的事記在心上,體現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要讓曹雪芹筆下的「好子歌」千古傳唱:「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③ 孝順母親的名人名言
1、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孝順父母的名人名言50句
2、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3、建立和鞏固家庭的力量是愛情,是父親和母親、父親和孩子、母親和孩子相互之間的忠誠的、純真的愛情。蘇霍姆林斯基
4、作為一個父親,最大的樂趣就在於:在其有生之年,能夠根據自己走過的路來啟發、教育子女。蒙田
5、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6、丑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英國)莎士比亞
7、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需要報答最美好的人,這就是母親。(前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
8、共產主義不僅表現在田地里和汗水橫流的工廠,它也表現在家庭里、飯桌旁,在親戚之間,在相互的關繫上。(前蘇聯)馬雅可夫斯基
9、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英)培根
10、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11、一個高尚的人,如果有一個像他自己一樣的兒子,其樂一定不亞於他自己生命的延續。斯梯爾
12、那些博得了自己子女的熱愛和尊敬的父親和母親是非常幸福的。伊林娜
13、一家人能夠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14、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於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羅素
15、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16、還有什麼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聖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馬克思
17、黃昏,你把清晨驅散的一切收集回來;羊群歸棚,孩子回到母親身邊。薩福
18、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19、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20、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④ 佛教孝敬父母
1 孝順是佛法的大根大本,實在講,「孝順」圓圓滿滿做到是成佛。唯有佛,才能夠盡孝,佛以下的孝順,都做得不夠圓滿,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
2 你要是真正明白了,我們要想把孝順做到圓滿,就一心念佛,念到自己往生凈土,見到阿彌陀佛了,你的孝順就圓滿了。
3 經上講得很清楚,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你就充滿智慧,具足大的能力,你的家親眷屬無論在哪個世界,無論在哪一道,你都看清楚,你也都聽到,只要緣一成熟,什麼叫緣成熟?你勸他念佛,他肯聽、肯接受,這就叫緣成熟了,你就有能力去幫助他。
4 佛經里常講「佛度有緣人」,生生世世家親眷屬,跟你有緣,你都能幫助他們脫離六道、往生不退成佛,這叫大孝,這叫真孝。
5 所以在眼前,對於父母生活,尤其是晚年精神上的生活,我們都能夠照顧到就好。最重要的,是勸父母念佛,那才是真正的孝順。父母不能接受,那是因為你自己的佛沒學好;你要學好了,他們自然就會接受。
6 自己真正要學好,才能影響他們,所以自己要精進不懈,要有耐心,要堅持到底,機緣成熟的時候,他們會接受的。
7 如果你認真努力地修持,學佛之後跟沒有學佛之前,判然是兩個人,使你父母感覺到,你學佛之後,變得特別孝順,對他們特別好,他們生歡喜心,對佛就會有好感。
8 萬萬不可以看到父母沒學佛,一天到晚批評他、責備他,說他業障重,將來要墮惡道。父母聽到你這個話起反感,那你是大不孝,「佛不能學,愈學愈不得了,愈學愈不孝順」,這就錯誤了,你雖然是好心,你的方法錯誤,起了反作用。一定要知道,要以善巧方便,把佛法介紹給他,讓他很歡喜,他就會很樂意地接受。
⑤ 孝順父母觀後感。
孝敬父母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回育我們成長。是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
以前,看到媽媽打掃衛生時的勞累,我總是無動於衷。從4年級升5年級的暑假裡,讓我改變了這個看法。
那次,媽媽正在打掃衛生,忽然坐在了沙發上,在旁邊看書的我趕忙走過去,問道:「媽媽,你怎麼了?」「我沒事。」媽媽邊說邊捂住腰站起來,繼續打掃衛生。我見狀,想一定是媽媽整天打掃衛生,打掃的腰都痛了吧,我來幫媽媽打掃衛生吧!說干就干,我向媽媽請求我幫她打掃衛生,媽媽答應了,並指點我從哪掃起。
等我把所有的家務活幹完後,我感到腰酸背痛,這次我終於體會到了媽媽的辛苦,媽媽每天都要干這些家務活,從來沒有向誰抱怨過腰痛,我呢,只幫媽媽掃了一次地,洗了一次碗就叫苦連天。
通過這次勞動,我終於知道了媽媽這些年來是多麼的辛苦,同時我也明白了媽媽腰酸腿痛的原因。
從此,我經常幫媽媽打掃衛生,媽媽誇我長大了。
⑥ 不孝順父母會怎樣
作為一個人,一定要孝順父母,百善孝為先,就算你混的再牛逼,不孝順父母,你終究是人渣,孝順父母是中華的傳統美德,還有你就是自己想一下,你將來也會當父母,這樣將心比心的想一下就知道了
⑦ 從孩子小時候哪些行為能看出,以後他會不會孝順母親
孝道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有「卧冰求鯉」、「郭巨埋兒」的傳統孝道,如今也有順應時代的孝道。
很多人都說孩子就是自己的寫照,年輕時候不孝敬老人的父母,老了以後也很難得到兒女的孝順。
想知道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是否孝順,其實從生活中的幾個表現就可以看出來了,不用等到孩子長大。
孩子會不會孝順媽媽,從小時候幾種行為就可以看出
朋友方悅的女兒小囡今年才3歲,小傢伙非常聰明,人小鬼大,非常招人喜歡,親戚朋友都誇方悅:「真會生,這孩子以後肯定跟你一樣聰明能幹!」
前段時間小囡上幼兒園,可把朋友給哭壞了,那是一萬個捨不得,但又實在沒有什麼辦法。
沒想到小囡卻像個小大人似的,反過來安慰媽媽。每天放學之後,小囡也經常跟朋友分享幼兒園里的趣事,讓朋友感到特別溫暖。
◆ 正確引導
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從小培養孩子知書達理的氣質和待人和善的性格。一個本身性格非常相關,對待生活非常有愛心的人,不論是對外人還是自家人,都會非常友善。
⑧ 韓信那麼孝順,為什麼卻會活埋他的母親
韓信活埋自己的母親,其實就是為了自己的名利。雖然古時候大家都講究孝道,講究“百善孝為先”,但是當一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的時候,這些事情都是可以被忘在腦後的,顯然韓信就是這樣的人。韓信作為少時心中就有大志向的人,受到了一個風水師的啟發,就心中有了自己的打算。後來就活埋的自己的母親。
於是在風水師將要死去的時候,韓信現將自己的母親放在了洞口,於是將自己母親活埋了,後來風水師知道了以後,心中非常的震驚,於是對韓信說你以後必不可能既得天時又得地利,之後風水師就也去世了。後來韓信確實有了一番作為,但是韓信的下場確實也不怎麼好,似乎也是印證了風水師的那句話。
⑨ 怎樣孝敬父母
我以前也有這個顧慮我從高中就在外地上學了。我們總是*心安理得*的向父母索取著,我馬上畢業了,在著6年半里我慢慢總結:
1:
交流
有話就和他們分享(無論好與壞事)好的他門會替你高興,壞的他們會給你好的建議(畢竟他們過的橋比我們走的路多)。像我上高三的時候交了個男友放假回來通電話(電話費當月幾百)他們問我,我試著說了,他們不但沒說我還和我分享了他們情竇初開時的事情,讓我有了正確的目標,後來我和男朋友都考入了不錯的大學,到現在我們一起奮斗找工作。從那後我有事就和他們說反而他們很放心我也很開心。
2:
努力學習
父母養育我們很不容易,他們沒想從我們身上得到任何東西,他不會願意要我們去打工掙的那一點點錢而是想看到我們的成績,他們想我們以後「有出息」這是他們的無償奉獻!
3:
做力所能及的事
請問你給父母端過幾次洗腳水?
請問你吃完飯主動收幾次拾桌子?
請問你主動洗過幾次碗?
請問你有幾次主動給父母捶背?
只這四個問題我有一年回家沒有多做一個假期也就做了一兩次知道么,收拾桌子洗碗後他們說我真的長大了(那時我20了)!我給我爸捶了一會背他就說不用了累壞你(但我看到他笑了)。洗腳水端來了媽的眼睛紅了!他們別無所求只要你有關心他們的那份孝心,不用做多他們就會知道你的心裡有他們關心他們,父母會決的沒白養你、沒白疼你,長大了會疼我們了。這是安慰,父母會很開心!
4:
多在家幾天
有幾年放假回家我覺得和父母呆著,沒意思,要去這個同學家住兩天那個同學家過個夜,小學聚會晚回一會兒(半夜一兩點才回)中學聚會多喝點十點多回,(回家就睡半夜還吐)媽幫你收拾給你端水,看著心疼!雖然嘴上罵你,疼在她心尖上啊!我不領情肯定第二天早上不吃飯就出去「玩」了,他們呢也沒心情吃早飯了,還要工作一天,我們於心何忍!他們就想和他們一起看著你吃早飯,看著你按時睡著!看電視和媽聊聊感情片,和老爸喊喊足球,侃侃拳擊,對這社會、學校的看法。如此而已!
這是小女子的拙見,本人自視還沒資格教別人,互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