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關於重陽節的來歷和詩詞

關於重陽節的來歷和詩詞

發布時間:2020-12-15 06:56:43

Ⅰ 關於重陽節的古詩詞有哪些 重陽節古詩詞大

1、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____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2、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____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九月九憶山東兄弟》
3、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____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4、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____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5、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____孟浩然《過故人庄》
6、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____鄭谷《菊》
7、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____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
8、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____張可久《折桂令·九日》

Ⅱ 關於重陽節的詩歌或詞,以及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法律還明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人節。
1、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2、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鄭谷《菊》
3、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納蘭性德《採桑子·九日》
4、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

Ⅲ 關於重陽節的由來和重陽節的古詩

重陽節的由來:
傳說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
一日,費長房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並且給了他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於是他便離開回到家鄉,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樣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鬥,最後殺死了瘟魔。
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重陽節的古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Ⅳ 關於重陽節的古詩詞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日作
(唐)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九日
(唐)楊衡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枝字
韋安石

重九開秋節,得一動宸儀。
金風飄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覽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臨深應在即,居高豈忘危。

醉花蔭
(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於長安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賦韻
(南朝 陳)江總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沉醉東風 重九
(元)關漢卿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
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
誰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明)文森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
野曠雲連樹,天寒雁聚沙。
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

Ⅳ 重陽節的習俗和詩句

習俗:
1、登高賞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2、放紙鳶
放紙鳶是南方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鳶為主要特徵的。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紙鳶亦現在的風箏。 在民間傳統,重陽節除了登高,放紙鳶也是一個特色。

3、重陽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登高習俗源於此時的氣候特點以及古人對山嶽的崇拜。登高「辭青」也是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登山祈福」的習俗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流行。登高的地點,沒有統一的規定,登高所到之處大抵分為登高山、登高樓、抑或是登高台。高風俗其由來大致有四:其一是源於古人的山嶽崇拜;其二是源於「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氣候;其三是源於登高「辭青」;其四是源於附會上一個荒謬傳說「桓景登山避災」。

詩句:
1、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2、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3、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庄》

4、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九月九憶山東兄弟》

5、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張可久《折桂令·九日》

Ⅵ 重陽節的習俗,和詩詞

1、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在漢族古俗中,菊專花象徵長壽
2、登屬高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3、佩茱萸
古代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4、吃蟹
成為重陽節飲食習俗,文人墨客鍾愛。大概從唐代開始,重陽又增添了食蟹。一到重陽,除了居民自家吃蟹之外,還親朋相邀,文人雅集,吃蟹賞菊。

Ⅶ 重陽節的來歷及詩歌

早在春秋戰國時,屈原在《遠游》中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三國時曹版丕在《九日權與鍾繇書》中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他已明確寫出重陽飲宴了。
晉代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說明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習俗。
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至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杜甫的《登高》最為有名: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Ⅷ 關於重陽節的詩詞有哪些

【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過故人庄

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3】九日得新字

唐代:孟浩然

初九未成旬,重陽即此晨。

登高聞古事,載酒訪幽人。

落帽恣歡飲,授衣同試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親。

【4】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代: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5】九日齊安登高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6】重 陽

唐代:趙嘏

節逢重九海門外,家在五湖煙水東。

還向秋山覓詩句,伴僧吟對菊花風。

【7】重陽日寄韋舍人

唐代:趙嘏

節過重陽菊委塵,江邊病起杖扶身。

不知此日龍山會,誰是風流落帽人。

【8】重陽日至峽道

唐代:張籍

無限青山行已盡,回看忽覺遠離家。

逢高欲飲重陽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9】重陽阻雨

唐代:魚玄機

滿庭黃菊籬邊拆,兩朵芙蓉鏡里開。

落帽台前風雨阻,不知何處醉金杯。

【10】重陽日有作

唐代:杜荀鶴

一為重陽上古台,亂時誰見菊花開。

偷撏白發真堪笑,牢鎖黃金實可哀。

是個少年皆老去,爭知荒冢不榮來。

大家拍手高聲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Ⅸ 關於重陽節的詩句古詩

重陽節的詩句
1、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岑參《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3、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龍山飲》
4、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5、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6、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7、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
8、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9、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鄭谷《菊》
10、對青山強整烏紗。——張可久《折桂令·九日》
11、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12、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陳師道《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
13、關門令尹誰能識,河上仙翁去不回。——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劉明府容》
14、無限枝頭好顏色,可憐開不為重陽。——丘浚《詠菊》
15、六曲屏山和夢遙。——納蘭性德《採桑子·九日》
16、九日悲秋不到心。——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閱讀全文

與關於重陽節的來歷和詩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人患上腸梗阻應注意什麼 瀏覽:433
養老保險轉嗎 瀏覽:567
特稟體質的人如何養生 瀏覽:242
股市養老金是什麼 瀏覽:117
樂清男孩父母為什麼要報警 瀏覽:219
退伍軍人到四川養老保險怎麼交 瀏覽:615
互聯網對養老服務有什麼好處 瀏覽:293
葫蘆島養老保險查詢 瀏覽:197
父母離婚不久怎麼處理 瀏覽:561
父母房產拆遷兒女怎麼分 瀏覽:38
異地養老轉到咸陽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292
退休幹部工資待遇標准 瀏覽:972
補交二年半養老金需交多少滯納金 瀏覽:468
四年級關於孝順的作文 瀏覽:632
外地養老金提取 瀏覽:569
差額體檢測什麼 瀏覽:531
女兒回門父母需要穿什麼 瀏覽:312
山西省太原市居民養老保險 瀏覽:55
養老退休金公式 瀏覽:279
敬老院畫冊圖片 瀏覽: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