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三字經孝順長輩的句子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兒童識字課本,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啟蒙讀物。
三字經孝順的句子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陸。有蟲魚,有鳥獸。此動物,能飛走。
稻粱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青赤黃,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識。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聲,宜調協。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
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
此十義,人所同,當順敘,勿違背。斬齊衰,大小幼。至緦麻,五服終。
拓展:
三字經小故事
1、《孟母三遷》
《三字經》中說:「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段機杼。」說的就是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大學問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邊,常和小夥伴玩辦理喪事的游戲,學大人跪拜、哭叫的樣子。孟母覺得那個地方不適合給孩子居住,於是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家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孟母還是覺得這樣不好,於是又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這才開始喜歡讀書,變得守秩序、懂禮貌。這時候,孟母滿意地說:「這才是孩子適合居住的地方!」
有一回,孟子偷懶不學習,孟母就當著他的面劃斷了正在織的一匹布,說:「學到一半就停下,和這塊織了一半就斷開的布有什麼區別,還有什麼用!」孟子聽後,再也不偷懶了。
2、《黃香溫席》
「香九齡,能溫席」的故事,說的是漢朝時候,有一個叫黃香的孩子。在他九歲的時候,就已經很懂事了。每當炎炎夏日到來的時候,就給父母搭蚊帳,讓枕頭和席子清涼爽快,把蚊子趕走,讓父母睡個好覺;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先鑽井被窩里,把被子暖熱,讓父母睡得溫暖。黃香的故事流傳到了京城,京城人都說:「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3、《囊螢映雪》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這是兩個關於勤學的故事。
晉代的一個名叫車胤的孩子,他家中貧苦,沒錢買燈油,又想晚上讀書,於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螢火蟲裝在白布袋子裡面,靠著微弱的燈光讀書;映雪是晉代的孫康,在冬天的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這兩個人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好學之人。
4、《孟母斷機》
孟母姓仉氏,孟子之母。夫死,狹子以居,三遷為教。及孟子稍長,就學而歸,母方織,問曰:「學何所至矣?」對曰:「自若也。」母憤因以刀斷機,曰:「子之廢學,猶吾之斷斯機也。」孟子懼,旦夕勤學,遂成亞聖。
5、《五子登科》
《宋史·竇儀傳》記載:宋代竇禹鈞的五個兒子儀、儼、侃、偁、僖相繼及第,故稱「五子登科」。
五代後周時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帶)有個叫竇禹鈞的人,記取祖訓,教導兒子們仰慕聖賢,刻苦學習,為人處世,不愧不怍。結果,他的五個兒子都品學兼優,先後登科及第:
竇禹鈞本人也享受八十二歲高壽,無疾而終。當朝太師馮道還特地寫了首詩:「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經》也以「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的句子,歌頌此事;又逐漸演化為「五子登科」的吉祥圖案,寄託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竇家五子那樣連袂獲取功名。
Ⅱ 三字經里描寫孝敬父母的句子
1、地所生,有草木。
2、此植物,遍水陸。有蟲魚,有鳥獸。
3、此動物,能飛走。版
4、稻粱菽,麥黍稷。
5、此六權谷,人所食。馬牛羊,雞犬豕。
6、此六畜,人所飼。
7、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青赤黃,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識。
8、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9、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
10、曰平上,曰去入,此四聲,宜調協。
11、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
12、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
13、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
14、此十義,人所同,當順敘,勿違背。斬齊衰,大小幼。至緦麻,五服終。
Ⅲ 三字經中關於孝敬父母的內容
為人子 方少時 親師友 習禮儀
【譯文】做兒女的,從小時候就要親近老師和朋版友,以便從他們那權里學習到許多為人處事的禮節和知識.
香九齡 能溫席 孝於親 所當執
【譯文】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
融四歲 能讓梨 弟於長 宜先知
【譯文】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
首孝弟 次見聞 知某數 識某文
【譯文】一個人首先要學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愛的道理,接下來是學習看到和聽到的知識.並且要知道基本的算術和高深的數學,以及認識文字,閱讀文學.
以上是全部提到孝悌的文字,其實具體地就是「香九齡 能溫席 孝於親 所當執 」這一句
Ⅳ 三字經關於感恩與孝敬父母的名句有哪些謝謝!
1、香九齡,能溫席來。孝於親,所自當執。
譯句: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
2、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需順從。
譯句: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生氣、傷心。
(4)三字經孝敬父母擴展閱讀:
一、歷史背景
關於《三字經》的成書年代和作者歷代說法不一,大多數後代學者傾向的觀點意見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經》,以課家塾」,即王應麟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讀書,於是編寫了融會經史子集的三字歌訣。
二、影響
《三字經》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啟蒙讀物,知名度極高。古代兒童都是通過背誦《三字經》來識字知理的。
《三字經》用簡潔通俗的白話講出了亘古不變的哲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將經史子集等各部類的知識揉合在一起,全文用典極多,全篇充滿樂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