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吃什麼
春節吃餃子,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重陽節吃菊花茶。
節前回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答忙於采購年貨,舉凡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采買充足。江南風俗,年節前要預先做好新年米飯,盛放在竹籮中,上面放紅橘、烏菱、荸薺等果品及元寶糕,插上松柏枝,叫做「年飯」。
北方人家過年的年飯,是用金銀米(黃白米)做的,飯上用棗、栗、龍眼、香枝點綴,插上松柏枝。 北方人過年吃餃子。餃子中有的里餡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餡里放花生(稱長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長壽;有一隻餃子餡中放一枚制錢,用意是誰吃到了就「財運亨通」。餃子形似元寶,新年裡面條和餃子同煮,叫做「金絲穿元寶」。
Ⅱ 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除夕(按時間順序)
依次是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除夕
春節是指漢版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權歷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夜、歲除、大晦日,是農歷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
Ⅲ 中秋節 端午節 重陽節 除夕 元宵節的排列順序
按時間的先後順序依次為: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除夕。
一,元宵節
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二,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
三,中秋節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四,重陽節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五,除夕
除夕,為歲末的最後一天夜晚。歲末的最後一天稱為「歲除」,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後一個晚上。
(3)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擴展閱讀:
中國其他傳統節日
一,春節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 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二,清明節
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三,七夕節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四,冬至節
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Ⅳ 將端午節,元宵節,春節,重陽節,中秋節,排序
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春節,按照日期排的
Ⅳ 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的習俗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the Lantern Festival),是中國民俗傳統節日。正月是農歷的元月,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清明,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主要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一切活動均圍繞著月亮這一主題。吃月餅、拜月、供兔兒爺等。在漢代已普遍崇拜月亮。古代帝王祭祀太陽,也祭祀月亮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Ⅵ 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的民俗活動分別是什麼
1、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
2、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3、七夕習俗: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 、曬書、曬衣、賀牛生日、吃巧果等等。
4、中秋節習俗:祭月、賞月、拜月、觀潮、燃燈、猜謎、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玩花燈、燒塔。
5、重陽節,又稱「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重陽節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Ⅶ 關於清明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元宵節的詩(各一首)急用!!
清明節詩句:
清明[ 唐 ]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譯文:
清明節這天細雨紛紛,路上遠行的人好像斷魂一樣迷亂凄涼。
問一聲牧童哪裡才有酒家,他指了指遠處的杏花村。
中秋節詩句:
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譯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此時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長,整夜裡不眠而把親人懷想。
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你,只望能夠與你相見在夢鄉。
端午節詩句:
《同州端午》【唐代】殷堯藩
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
譯文:
白發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長,已經在異鄉過了三十五個端陽了。
小孩子見了很高興又很驚訝,卻問哪個方向是故鄉?
重陽節詩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 ]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
獨自遠離家鄉難免總有一點凄涼,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
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元宵節詩句:
《生查子·元夕》[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譯文:
去年元宵節的時候,花市被燈光照得如同白晝。
與佳人相約在黃昏之後、月上柳梢頭之時同敘衷腸。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月光與燈光仍同去年一樣。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淚沾濕了春衫的衣袖
Ⅷ 春節、端午節、重陽節、中秋節的月相是什麼
春節:正月初一,月相是新月。這時月球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與太陽幾乎同時出沒,故地面上無法見到。
端午節:五月初五,月相是蛾眉月。在月初的傍晚,出現在西方天空,月面朝西,呈反C狀。
重陽節:九月初九,月相是上弦月。太陽落山,月球已經在頭頂,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這時被太陽照亮的月球,恰好能看見一半。
中秋:八月十五,月相是滿月。地球在太陽和月亮的中間,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對著地球,此時我們看到的是滿月。由於月球正好在太陽的對面故太陽在西邊落下,月球則從東邊升起,到了月球落下,太陽又從東邊上升了,一輪明月整夜可見。
(8)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擴展閱讀
月相識別
假設滿月是一個圓形,那麼無論月相如何變化,它的上下兩個頂點的連線都一定是這個圓形的直徑(月食的時候月相是不規則的)。當我們看到的月相外邊緣是接近反C字母形狀時,那麼這時的月相則是農歷十五日以前的月相,相反,當我們看到的月相外邊緣是接近C字母形狀時,那麼這時的月相則是農歷十五日以後的月相。
月相和海洋的潮汐有關系,因為潮汐和月球的引力作用有直接關系,比如在滿月的時候會引起大潮。
潮汐變化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像軍事、旅遊、遠洋航海、海洋漁業、海水養殖,海洋工程、科學實驗及沿岸各種生產活動都要受到潮汐的影響。
Ⅸ 把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除夕排序
春節(農歷一月初一)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
除夕(臘月三十)
Ⅹ 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的習俗和含義
春節:貼春聯,年夜飯,放鞭炮,拜年,走親戚,壓歲。
春節是過大年,是中國人在行動上和情感上都繞不過去的「紐」。平時再拮據,過年也要買件新衣割幾斤肉;平時再慵懶,過年也要把屋子打掃得干凈又整潔;平時再忙碌,過年也要放下手頭的活輕松輕松;風雪再大路途再遙遠,也阻止不了回家過年的步伐。
中秋節:吃月餅,望月。
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舟。
重陽節:賞菊,登高,插茱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