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九日古詩王勃九日重陽節

九日古詩王勃九日重陽節

發布時間:2023-08-14 21:29:24

⑴ 王勃《九日》的意思是什麼

1、譯文:

重陽節這天登高回望故鄉,身處他鄉,設席送朋友離開,舉杯之際,分外愁。

心中已經厭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種愁苦,我想北歸不得,鴻雁為何還要從北方來。

2、原文:

《蜀中九日》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1)九日古詩王勃九日重陽節擴展閱讀:

賞析

這首詩的抒情手法亦變化多端,第一句用「望鄉台」一詞突出了詩人鄉心之切;第二句以客中送客更突出了在異鄉的孤獨感。

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感情強烈;第四句卻委婉別致,借景抒情,以鴻雁的不知南中之苦來反襯自己的思鄉之情,這樣反復地抒發更是突出了鄉愁之濃烈。語言簡潔亦是這首詩較大的特色,用了近似日常的口語,如「他席他鄉」,「那從北地來」,顯得淺近親切,這也是這首詩流傳廣泛的原因之一。

初唐時絕句發展緩慢,其表現方式大體上沿襲漢魏和南朝傳統。而王勃的這首詩僅以四句來寫鄉思,卻將鄉愁抒發得淋漓盡致,突破了唐初宮廷絕句多借詠物寓干進之意的小格局;詩人在詩中還有意吸收了歌行的句調,以虛詞遞進的句式做結語,對絕句的發展起著重大作用。

⑵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全詩意思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全詩意思:獨自在異鄉做異鄉來的客子,每遇到佳節就加倍思念親人。遙想兄弟們今天登高的地方,遍插茱萸時會想到少了一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詩歌。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原文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注釋

1、九月九日:即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憶:想念。山東:王維本太原祁人,後遷居於蒲(今山西永濟),蒲州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

2、異鄉:他鄉,外鄉。 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3、佳節:美好的節日。

4、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5、茱萸(zhū yú):即草決明,一名越椒,芳香植物。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賞析

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思念自己。全詩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這首王維少年時期創作的抒情小詩,和他後來那些富於畫意、構圖設色非常講究的山水詩不同,寫得非常樸素。但這首詩卻有著強烈的打動人心的力量,尤其是對作客他鄉的人們。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創作背景

此詩是王維十七歲時的作品,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當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中國有些地方有登高的習俗。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介紹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先世為太原祁(今屬山西)人,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中年後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游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

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參考文獻:

1、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於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3、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4、陳伯海.唐詩匯評(上)[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⑶ 九日王勃古詩的意思是什麼 九日王古詩全文翻譯

王勃九日全文(原文)∶

九日重陽節,開門有菊花。

不知來送酒,若個是陶家。


王勃九日全文翻譯(譯文):

譯文一:

在重陽節那一天,正是秋菊盛開的時節,幾乎一開門,就能見到菊花。不知來送酒的人中,那一個是陶淵明家的人。

譯文二:

在重陽節這天登高回望故鄉,身處他鄉,設席送朋友離開,舉杯之際,分外愁。心中已經厭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種愁苦,我想北歸不得,鴻雁為何還要從北方來。


王勃九日字詞句解釋(意思)∶

九月九日:指重陽節。

望鄉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鄉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鄉,這種台稱為望鄉台。他席:別人的酒席。這里指為友人送行的酒席。

他鄉:異鄉。

南中:南方,這里指四川一帶。那:為何。


王勃九日賞析(鑒賞)∶

前兩句,只說重陽節有菊花,為下兩句引出喜歡喝酒喜歡菊花的陶淵明作一個鋪墊。東晉詩人陶淵明,曾不為五斗米折腰而辭官歸隱,因喜歡菊花,住宅前遍植菊花,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句。他嗜酒,飲必醉,「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辭官歸隱,為古代文人所欣賞。「不知來送酒,若個是陶家」,表達了作者對陶淵明固守寒廬、寄意田園、猶如菊花般品格的贊嘆。

本詩抒發了佳節思親的感情,九日登高,遙望故鄉,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見一對鴻雁從北方飛來,不禁脫口而問,我想北歸不得,你為何還要南來,形成強烈對比,把思鄉的愁緒推到高峰。問得雖然無理,卻烘託了感情的真摯,給人以強烈的感染。

這首作於王勃南遊巴蜀之時。這首詩在語言上運用了日常口語,劉他席他鄉二、 加N寸,L業A向7網FL從北地或"第三句「人情已厭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獨在南方思念親人然而卻不能北歸,而第四句則採用反問「鴻雁那從北地來」,

與前一句形成強烈的對比,運用了「無理而妙」的寫作手法,里傑有以一九主)PIN當酒,幾不白知甘加」這兩句的確很人。前人在評價這首詩時說:「『人情已慶用中古,馮雁加從和地個一,礎巴/,加勿門一對鴻從北方飛來,不禁脫口而妙。因為錯詩抒發了佳節思親的感情,九日登高,遙望故鄉,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見一對鴻雁從北方飛來,不禁脫口而

問:「我想北歸不得,你為何還要南來。」形成強烈對比,把思鄉的愁緒推到高峰。問得雖然無理,卻烘託了感情的真摯,給人以強烈的感染。

⑷ 九日重陽節,開門有菊花。不知來送酒,若個是陶家。這四句詩請幫我翻譯。

九月九日重陽節,開門就能看見菊花。
沒想到也曾在這一天無可奈何之時,有一個來送酒的人問道哪裡是陶家。

閱讀全文

與九日古詩王勃九日重陽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叫老人斑百度 瀏覽:242
60歲屬啥的 瀏覽:933
多久抽一次血體檢 瀏覽:575
父母怎麼去勸說手機成癮的孩子 瀏覽:72
發現父母心眼壞了怎麼辦 瀏覽:423
巴馬縣為什麼能長壽 瀏覽:197
湖北軍區老年大學 瀏覽:981
坪上長壽村的井長什麼一 瀏覽:760
安陸照顧老人一個月多少錢 瀏覽:237
50歲的婦女牙齒突然碎了 瀏覽:674
老年人得了小兒麻痹怎麼治療 瀏覽:552
社區老年大學的日常管理 瀏覽:257
老年人嘴裡含吐沫玩怎麼回事 瀏覽:919
老年人乳房結節會有什麼症狀 瀏覽:264
養老金投哪些股 瀏覽:390
裝修後氣體檢測有什麼可靠儀器嗎 瀏覽:943
城鎮養老保險如何轉到農村嗎 瀏覽:624
嫁出了不孝順 瀏覽:621
四川養老金交15年能領多少 瀏覽:30
老人手機出現緊急撥號是什麼情況 瀏覽: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