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中的 『』色難『』『』
一、色sè,聲母s;韻母è。
1、顏色:紅~、綠~。
2、臉上的表情:喜形於~、~厲內荏。
3、情景;景象:景~、荷塘月~。
4、種類:各~貨品、花~齊全。
5、質量:成~、足~。
6、情慾。
7、婦女的美好容貌:姿~。~藝雙絕。
二、難nán,聲母n;韻母án。
1、不容易,做起來費事:~處、~點、~關、~熬、~耐、~產、~堪、~題、~以、~於、困~、畏~、急人之~。
2、不大可能辦到,使人感到困難:~免、~為、~保、~怪、~倒(dǎo)、~道、~能可貴。
3、不好:~聽、~看。
三、饌zhuàn,聲母zhu;韻母àn。
飯食:酒~、盛(shèng)~
相關組詞:
1、餚饌[yáo zhuàn]
豐盛的飯菜。
2、盛饌[shèng zhuàn]
豐盛的飲食。
3、徹饌[chè zhuàn]
撤去食物。
4、修饌[xiūzhuàn]
准備飯食。
5、賽饌[sài zhuàn]
祭神的食品。
⑵ 古人雲:孝者,色難也。什麼意思
子夏問什麼是孝道,孔子說:」在父母面前,始終和顏悅色很難。有專事情,年輕人去幫著屬做,有了酒飯,讓長輩吃,難道這樣就是孝嗎?」
寓意就是這不是孝,替長輩做了事,請長輩吃了好的,不一定就是孝了。 為什麼呢?「色難」。態度很重要,好像我們下班同家,感到累得要命,而爸爸躺在床上,吩咐倒杯茶給他暍。做兒女的茶是倒了,但端過去時,沉著臉,把茶杯在床前幾上重重的一擱,用冷硬的語調說:「喝嘛!」在兒女這樣態度下,為父母的心理,比死都難過,這是絕不可以的。 所以孝道第一個要敬,這是屬於內心的;第二個則是外形的色難,態度的。
⑶ 孔子說:孝敬父母什麼最難 就是不給父母臉色看最難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論語·為政》)
譯文:子夏問:「怎樣是孝道?」孔子:「
難在子女的容色上。若遇有事,由年幼的操勞,有了酒食先讓年老的吃這就是孝了嗎?
"
希望對你有幫助哦~如果滿意請採納,謝謝~
⑷ 何為孝色難
《論語·為政》里,子夏曾問過孔子,何為孝,孔子的回答是:「色難」。
「色」乃和顏悅色之意,「難」意為困難,「色難」的意思就是說,孝順父母,不給父母擺臉色看,是最難的。
「色難」之所以「難」,就在於我們要克服人性的缺點,不把最糟糕的一面,留給最愛我們的人。
⑸ 孔子論語中關於「孝順父母」的句子和翻譯
春秋·孔子《論語》中關於「孝順父母」的句子為:子曰:「色難。有事內,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容饌,曾是以為孝乎?」
白話釋義:孔子說:「(當子女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僅僅是有了事情,兒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吃,難道能認為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
(5)孝順父母色難擴展閱讀:
《論語》的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緊密相依的范疇:
倫理道德范疇——仁,社會政治范疇——禮,認識方法論范疇——中庸。仁,首先是人內心深處的一種真實的狀態,折中真的極致必然是善的,這種真和善的全體狀態就是「仁」。
孔子確立的仁的范疇,進而將禮闡述為適應於仁、表達仁的一種合理的社會關系與待人接物的規范,進而明確「中庸」的系統方法論原則。「仁」是《論語》的思想核心。
⑹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的翻譯是什麼
子曰:他說。
色難:色,臉色,態度。
有事:遇到需要做的事情。
弟子服其勞:弟子,在此處不是學生的意思,晚輩、子女的意思。
「服其勞」:指代父母。子女要承擔起父母們要做的事情。
有酒食,先生饌:(先生,通常可以解釋為父母兄長,而在此處當僅指父母。饌,通常意義為名詞)指的是好吃的讓父母去吃。
曾是以為孝乎:難道把這些就當做了孝嗎?
⑺ 誰知道孔子說的:惟孝者,色難,色難--是什麼意思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夏問什麼是孝,孔子說:「(當子女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僅僅是有了事情,兒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吃,難道能認為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色難:色,臉色。難,不容易的意思。
古代的單音節詞,多做雙音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