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敬的古詩詞

孝敬的古詩詞

發布時間:2023-08-06 19:37:13

⑴ 關於孝的詩有哪些詩句

1.關於"孝"的十條古詩詞
1、《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4、《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5、《母別子》【唐】白居易
白居易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新人迎來舊人銀蠢廳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6、《墨萱圖》【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鋒隱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7.送母回鄉 李商隱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8.慈烏夜啼 白居易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
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
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9.《詩經·邶風·凱風》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10.《曬 舊 衣》
卅載綈袍檢尚存,領襟雖破卻余溫。

重縫不忍輕移拆,上有慈母舊線痕。
11.《憶母》倪瑞璿
河廣難航莫我過, 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時滴思親淚, 只恐思兒淚更多!
12.《燕詩示劉叟》白居易
樑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
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
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檔消。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里,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13.豫章行 李白
胡風吹代馬,北擁魯陽關。
吳兵照海雪,西討何時還。
半渡上遼津,黃雲慘無顏。
老母與子別,呼天野草間。
白馬繞旌旗,悲鳴相追攀。
白楊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本為休明人,斬虜素不閑。
豈惜戰斗死,為君掃凶頑。
精感石沒羽,豈雲憚險艱。
樓船若鯨飛,波盪落星灣。
此曲不可奏,三軍鬢成斑。
14、《慈母愛》【元】楊維楨
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為皇儲. 龍行虎步狀日異,狗趨鷹附勢日殊. 膝下豈無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闥鬼靜燈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執董狐筆,孤兒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銀柱斧,禍在韓王金櫃書.
15、《墨萱圖》【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16、《誰氏子》【唐】韓愈
非痴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雲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又雲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 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聖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 嗚呼余心誠豈弟,願往教誨究終始. 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17、《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遲,下山疾. 百年三萬六千朝,夜裡分將強半日. 有歌有舞須早為,昨日健於今日時.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無樂聲.
18、《代北州老翁答》【唐】張謂
負薪老翁往北州,北望鄉關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兩人已向黃沙死. 如今小兒新長成,明年聞道又徵兵. 定知此別必零落,不及相隨同死生. 盡將田宅借鄰伍,且復伶俜去鄉土. 在生本求多子孫,及有誰知更辛苦. 近傳天子尊武蔬,強兵直欲靜胡塵. 安邊自合有長策,何必流離中國人.。
19、西上辭母墳【唐】
陳去疾高蓋山頭日影微,黃昏獨立宿禽稀。林間滴酒空垂淚,不見丁寧囑早歸。
20.將歸舊山留別 孟郊【唐】
鮑溶擇木無利刃,羨魚無巧綸。如何不量力,自取中路貧。
前者不厭耕,一日不離親。今來千里外,我心不在身。
悠悠慈母心,惟願才如人。蠶桑能幾許,衣服常著新。
一飯吐尺絲,誰見此殷勤。別君歸耕去,持火燒車輪。
21.烏夜號【唐】李群玉
層波隔夢渚,一望青楓林。有鳥在其間,達曉自悲吟。
是時月黑天,四野煙雨深。如聞生離哭,其聲痛人心。
悄悄夜正長,空山響哀音。遠客不可聽,坐愁華發侵。
既非蜀帝魂,恐是桓山禽。四子各分散,母聲猶至今。
22、《思母》宋代:與恭
霜殞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
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23、《除夜作》【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
24、《步虛》【唐】司空圖
阿母親教學步虛,三元長遣下蓬壺。
雲韶韻俗停瑤瑟,鸞鶴飛低拂寶爐。
25、《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唐】孟浩然
十五綵衣年,承歡慈母前。
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舉,中郎許仲宣。
泛舟江上別,誰不仰神仙。
為人子女: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從。
2.關於孝的詩句大全
1、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2、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格言聯璧》
3、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4、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璧》
5、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6、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7、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錦》
8、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
9、顧我,復我。——《詩經》
10、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11、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12、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
13、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14、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
15、母稱兒干卧,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16、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17、婦不順也。——南北朝·顏之推
18、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19、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20、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21、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22.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23.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2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25.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長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尚憶先朝多樂事,孝皇曾為兩宮開。——明·王守仁《元夕二首》
譯文:此時餘姚家裡的廳堂上燈火通明兄第們都來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獨自一人在遙遠的地方。
忠孝兩不渝,千古之名焉可滅。——唐·韋元甫《木蘭歌》 譯文:世上哪有這樣的臣子,能有木蘭這樣的氣節情操,忠孝兩全,千古的英名哪裡能夠泯滅?
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宋·文天祥《沁園春·題潮陽張許二公廟》 譯文:做兒子的能死節於孝,做臣子的能死節於忠,那就是死得其所。
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唐·韋應物《送楊氏女》 譯文:望你孝敬長輩遵守婦道,儀容舉止都要符合潮流。
舉孝廉,父別居。——漢·佚名《桓靈時童謠》 譯文:向朝廷舉薦的品德高尚因孝順而聞名的人,真實的情況是父母長輩被趕出家門,無所依靠。

⑵ 孝敬父母的古詩詞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母稱兒干卧,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錦》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字嚴
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詩經》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
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母稱兒干卧,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錦》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字嚴
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詩經》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
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

⑶ 關於孝順的古詩詞

1、《遊子吟》來【唐】孟郊
慈母自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⑷ 有哪些關於孝敬父母的古詩詞

孝敬父母的古詩20首如下:

1、《遊子吟》

2、《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

3、《慈烏夜啼》

4、《燕詩示劉叟》

5、《送母回鄉》

6、《西上辭母墳》

7、《步虛》

8、《十五》

9、《思母》

10、《憶悶州母》

11、《墨萱圖》

12、《歲末到家》

13、《別老母》

14、《憶父》

15、《孝經·聖至章》

16、《燕詩示劉叟》

17、《誰氏子》

18、《豫章行》

19、《母別子》

20、《母親》

為什麼早罩念重視孝順父母

中國古代強調百善孝為先,而對孝,又強調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是因為中國過去是一個農耕社會,國家沒有能力解決養老問題,只能依靠家庭來解決,若家庭也不能有效解決則勢必造成整個社會的不穩定。家庭養老又強調養兒防老,原因是農耕社會是一個男權社會,所以無後指的是無兒子,只有女兒也不能算有後。

指望女兒養老遠不如兒子。直到現在,中國依然在法律上規定子女有贍養父母的責任與義務,否則就是違法的,原因也是中國現在還承擔不了國家層面上的基本養老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家對陸困基本養老的不斷擔當,社會對子女孝道的強調會越來越淡薄。

⑸ 孝順父母的著名古詩有哪些

尚憶先朝多樂事,孝皇曾為兩宮開。

孝順,漢語詞語,拼音是xiào shùn,意思是愛敬天下之人﹑順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後多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現多指孝敬的口語。孝順現在應該理解為,孝敬父母長輩,讓孝道一代一代的順下去。出自《國語·楚語上》。

中國自西周開始就開始有孝道。影響最廣的,是以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而最讓人熟悉的就是——《孟子·離婁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原文是「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意思是:「不孝有三種,以不守後代之責為大。舜沒有告知父母就結婚了,這就是無後,但君子以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為舜出家在外,而且是堯要把女兒嫁給他)。」

也就是說,孟子的原話里,並不是大眾所謬傳的——不生孩子就是不孝。而是認為最不孝的,是對長輩沒有盡到後代的責任。孟子原話中並沒有說其它的兩種不孝是什麼。

⑹ 關於古代孝順的詩句

1.關於孝的古詩

1、《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4、《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5、《母別子》【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6、《慈母愛》【元】楊維楨 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為皇儲。

龍行虎步狀日異,狗趨鷹附勢日殊。 膝下豈無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闥鬼靜燈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執董狐筆,孤兒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銀柱斧,禍在韓王金櫃書。

7、《墨萱圖》【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8、《誰氏子》【唐】韓愈 非痴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雲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又雲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 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聖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 嗚呼余心誠豈弟,願往教誨究終始。

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遲,下山疾。

百年三萬六千朝,夜裡分將強半日。 有歌有舞須早為,昨日健於今日時。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無樂聲。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張謂 負薪老翁往北州,北望鄉關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兩人已向黃沙死。

如今小兒新長成,明年聞道又徵兵。 定知此別必零落,不及相隨同死生。

盡將田宅借鄰伍,且復伶俜去鄉土。 在生本求多子孫,及有誰知更辛苦。

近傳天子尊武蔬,強兵直欲靜胡塵。 安邊自合有長策,何必流離中國人。

11、《除夜作》【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

12、《步虛》【唐】司空圖 阿母親教學步虛,三元長遣下蓬壺。 雲韶韻俗停瑤瑟,鸞鶴飛低拂寶爐。

13、《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唐】孟浩然 十五綵衣年,承歡慈母前。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舉,中郎許仲宣。泛舟江上別,誰不仰神仙。

2.古代孝德的詩句

古代關於孝德的詩句有「孔子著孝經,孝乃德之屬」、「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等。

(一)孔子著孝經,孝乃德之屬。「孔子著孝經,孝乃德之屬」出自末徐熙創作的《勸孝歌》。詩曰「孔子著孝經,孝乃德之屬。父母皆艱辛,尤以母為篤。胎嬰未成人,十月懷母腹。渴飲母之血,飢食母之肉。兒身將欲生,母身如在獄。惟恐生產時,身為鬼眷屬。一旦兒見面,母命喜再續。愛之若珍寶,日夜勤撫鞠。母卧濕簟席,兒眠干被褥。兒睡正安穩,母不敢伸縮。兒穢不嫌臭,兒病身甘贖。兒要能步履,舉止慮顛狀。哺乳經三年,汗血耗千斛。兒要能飲食,省口姿所欲。劬勞辛苦盡,兒年十五六。慧敏恐疲勞,愚怠憂碌碌。有善先表揚,有過則教育。兒出未歸來,倚門繼以燭。兒行千里路,親心千里逐。孝順理當然,不孝不如禽」。該詩描寫了母親從出生到長大成人過程中付出的艱辛。因此,「孔子著孝經,孝乃德之屬」,孔子之所以著孝經,是因為母親為兒子付出這么多,孝敬母親是一個人的品德,是理所應當的,不孝之人禽獸不如。

(二)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出自中唐詩人孟郊的《遊子吟》。詩曰:「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該詩是一首母愛的頌歌,描寫的是母子分離的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對母親深沉的內心情感。詩人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時此刻,老母一針一線,針針線線都是這樣的細密,是怕兒子遲遲難歸,故而要把衣衫縫製得更為結實一點兒。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詩最後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詩人出以反問,意味尤為深長。這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通俗形象的比興,加以懸絕的對比,寄託了赤子熾烈的情意:對於春天陽光般厚博的母愛,小小的萱草花表達的孝心怎麼報答得了呢。

3.十首孝敬父母的古詩有哪些

1、《勸報親恩篇》——清代佚名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譯文: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 2、《遊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3、《慈烏夜啼》——唐代白居易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譯文:慈烏失去了它的母親,哀傷的一直啞啞啼哭。早晚守著舊樹林,整年都不肯飛離。

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聽到的人也忍不住淚濕衣襟。 慈烏的啼哭聲彷彿在哀訴著自己未能及時盡到反哺孝養之心。

其他各種鳥類難道沒有母親,為什麼只有慈烏你特別哀怨?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 4、《別老母》——清代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譯文:把帷帳撩起,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故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仃,眼淚也流幹了。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孝敬與母親團聚,從而開了這凄慘的分離的柴門遠去,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5、《國風·邶風·凱風》——春秋佚名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譯文:飄飄和風自南來,吹拂酸棗小樹心。樹心還細太嬌嫩,母親實在很辛勤。

飄飄和風自南來,吹拂酸棗粗枝條。母親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難回報。

寒泉寒泉水清涼,源頭就在那浚土。兒子縱然有七個,母親仍是很勞苦。

小小黃雀宛轉鳴,聲音悠揚真動聽。兒子縱然有七個,不能寬慰慈母心。

6、《送母回鄉》——唐代李商隱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譯文: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幹了。

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7、《墨萱圖·其一》——元代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譯文:燦燦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

南風吹著萱草,搖擺著是為了誰吐露著芬芳?慈祥的母親倚著門盼望著孩子,遠行的遊子是那樣的苦啊! 對雙親的奉養每天都在疏遠,孩子的音訊每天都不能傳到。抬頭看著一片雲林,聽到慧鳥的叫聲思念起來至此很是慚愧。

8、《思母》——宋代與恭 霜殞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譯文:看到秋天的霜把蘆花打得滿天飄飛,自己落下了傷心的淚水,滿頭白發的老母親再也不會到門口倚靠者柴門盼望我、看望我了。去年五月梅雨時節,家中糧斷,自己身無長物,只好典當袈裟,糴米回家,奉養老母。

9、《將母》——宋代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紵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譯文:把母親帶到揚州後,就安家於臨時白麻布能遮住的地方。月圓之夜聽到杜鵑的聲音,就想起離鄉在外的兒子,雖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牽掛吧。

10、《墨萱圖 其二》——元代王冕 萱草生北堂,顏色鮮且好。對之有餘飲,背之那可道?人子孝順心,豈在榮與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歲華老。

遊子未能歸,感慨心如搗。 譯文:萱草生在老母親的高堂前,顏色鮮艷而美好。

對著這幅墨萱圖時,杯中常有殘余的酒,背著它時還能怎麼說呢?作為子女的孝順心存在,並不在於你富貴與貧賤。 昨天夜裡下了寒霜,今晨看到的是江水空濛,可嘆人的年歲老了呀!漂泊在外的我沒能回家,這種感慨之心情就像被棍棒錘砸一樣難受啊。

4.孝有關的古代詩句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母稱兒干卧,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錦》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字嚴

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詩經》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

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5.有關孝順的古詩

1、《別老母》清代: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2、《思母》宋代:與恭

霜殞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3、《歲暮到家 / 歲末到家》清代: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4、《國風·邶風·凱風》先秦:佚名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5、《慈烏夜啼》唐代:白居易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6、《燕詩示劉叟》唐代:白居易

樑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卻入空巢里,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6.古代關於「孝」的古詩詞你知多少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

〖漢〗劉安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

《勸孝歌》母稱兒干卧,兒屎母濕眠。《勸孝歌》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

《勸孝歌》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

《勸孝歌》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

《格言集錦》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昔孟母,擇鄰處。

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

字嚴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經》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對聯》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唐〗王建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

《格言聯璧》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詩經》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7.關於盡孝的古詩詞

【別老母】 搴幃拜母河梁去, 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 此時有子不如無. 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 「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青天悲吟聲聲淚,聲聲呼嚴父;碧水苦訴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白居易《燕詩示劉叟》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王安石《十五》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 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蔣士銓《歲暮到家》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宋凌雲《憶父》 吳樹燕雲斷尺書,迢迢兩地恨何如? 夢魂不憚長安遠,幾度乘風問起居. 輿恭《思母》 霜隕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 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倪瑞璿《憶母》 河廣難航莫我過,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時滴思親淚,只恐思兒淚更多。

8.古代贊美孝的詩詞,快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

〖漢〗劉安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

《勸孝歌》母稱兒干卧,兒屎母濕眠。《勸孝歌》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

《勸孝歌》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

《勸孝歌》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

《格言集錦》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昔孟母,擇鄰處。

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

字嚴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詩經》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對聯》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唐〗王建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

《格言聯璧》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詩經》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慈母愛子,非為報也。

〖漢〗劉安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

《勸孝歌》母稱兒干卧,兒屎母濕眠。《勸孝歌》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

《勸孝歌》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

《勸孝歌》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

《格言集錦》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昔孟母,擇鄰處。

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

字嚴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詩經》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對聯》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唐〗王建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

《格言聯璧》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詩經》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

⑺ 關於孝順的詩句古詩

1.有關孝順的古詩

1、《別老母》清代: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2、《思母》宋代:與恭

霜殞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3、《歲暮到家 / 歲末到家》清代: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4、《國風·邶風·凱風》先秦:佚名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5、《慈烏夜啼》唐代:白居易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6、《燕詩示劉叟》唐代:白居易

樑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卻入空巢里,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2.關於孝的古詩有哪些

1、《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4、《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5、《母別子》【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6、《慈母愛》【元】楊維楨

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為皇儲。

龍行虎步狀日異,狗趨鷹附勢日殊。

膝下豈無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闥鬼靜燈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執董狐筆,孤兒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銀柱斧,禍在韓王金櫃書。

7、《墨萱圖》【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8、《誰氏子》【唐】韓愈

非痴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雲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又雲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

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聖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

嗚呼余心誠豈弟,願往教誨究終始。

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遲,下山疾。

百年三萬六千朝,夜裡分將強半日。

有歌有舞須早為,昨日健於今日時。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無樂聲。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張謂

負薪老翁往北州,北望鄉關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兩人已向黃沙死。

如今小兒新長成,明年聞道又徵兵。

定知此別必零落,不及相隨同死生。

盡將田宅借鄰伍,且復伶俜去鄉土。

在生本求多子孫,及有誰知更辛苦。

近傳天子尊武蔬,強兵直欲靜胡塵。

安邊自合有長策,何必流離中國人。

11、《除夜作》【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

12、《步虛》【唐】司空圖

阿母親教學步虛,三元長遣下蓬壺。

雲韶韻俗停瑤瑟,鸞鶴飛低拂寶爐。

13、《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唐】孟浩然

十五綵衣年,承歡慈母前。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舉,中郎許仲宣。泛舟江上別,誰不仰神仙。

3.十首孝敬父母的古詩有哪些

1、《勸報親恩篇》——清代佚名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譯文: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 2、《遊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3、《慈烏夜啼》——唐代白居易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譯文:慈烏失去了它的母親,哀傷的一直啞啞啼哭。早晚守著舊樹林,整年都不肯飛離。

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聽到的人也忍不住淚濕衣襟。 慈烏的啼哭聲彷彿在哀訴著自己未能及時盡到反哺孝養之心。

其他各種鳥類難道沒有母親,為什麼只有慈烏你特別哀怨?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 4、《別老母》——清代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譯文:把帷帳撩起,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故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仃,眼淚也流幹了。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孝敬與母親團聚,從而開了這凄慘的分離的柴門遠去,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5、《國風·邶風·凱風》——春秋佚名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譯文:飄飄和風自南來,吹拂酸棗小樹心。樹心還細太嬌嫩,母親實在很辛勤。

飄飄和風自南來,吹拂酸棗粗枝條。母親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難回報。

寒泉寒泉水清涼,源頭就在那浚土。兒子縱然有七個,母親仍是很勞苦。

小小黃雀宛轉鳴,聲音悠揚真動聽。兒子縱然有七個,不能寬慰慈母心。

6、《送母回鄉》——唐代李商隱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譯文: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幹了。

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7、《墨萱圖·其一》——元代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譯文:燦燦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

南風吹著萱草,搖擺著是為了誰吐露著芬芳?慈祥的母親倚著門盼望著孩子,遠行的遊子是那樣的苦啊! 對雙親的奉養每天都在疏遠,孩子的音訊每天都不能傳到。抬頭看著一片雲林,聽到慧鳥的叫聲思念起來至此很是慚愧。

8、《思母》——宋代與恭 霜殞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譯文:看到秋天的霜把蘆花打得滿天飄飛,自己落下了傷心的淚水,滿頭白發的老母親再也不會到門口倚靠者柴門盼望我、看望我了。去年五月梅雨時節,家中糧斷,自己身無長物,只好典當袈裟,糴米回家,奉養老母。

9、《將母》——宋代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紵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譯文:把母親帶到揚州後,就安家於臨時白麻布能遮住的地方。月圓之夜聽到杜鵑的聲音,就想起離鄉在外的兒子,雖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牽掛吧。

10、《墨萱圖 其二》——元代王冕 萱草生北堂,顏色鮮且好。對之有餘飲,背之那可道?人子孝順心,豈在榮與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歲華老。

遊子未能歸,感慨心如搗。 譯文:萱草生在老母親的高堂前,顏色鮮艷而美好。

對著這幅墨萱圖時,杯中常有殘余的酒,背著它時還能怎麼說呢?作為子女的孝順心存在,並不在於你富貴與貧賤。 昨天夜裡下了寒霜,今晨看到的是江水空濛,可嘆人的年歲老了呀!漂泊在外的我沒能回家,這種感慨之心情就像被棍棒錘砸一樣難受啊。

4.十首孝敬父母的古詩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母稱兒干卧,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錦》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字嚴

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

5.關於"孝"的十條古詩詞

1、《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4、《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5、《母別子》【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6、《慈母愛》【元】楊維楨 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為皇儲. 龍行虎步狀日異,狗趨鷹附勢日殊. 膝下豈無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闥鬼靜燈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執董狐筆,孤兒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銀柱斧,禍在韓王金櫃書. 7、《墨萱圖》【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8、《誰氏子》【唐】韓愈 非痴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雲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又雲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 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聖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 嗚呼余心誠豈弟,願往教誨究終始. 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遲,下山疾. 百年三萬六千朝,夜裡分將強半日. 有歌有舞須早為,昨日健於今日時.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無樂聲.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張謂 負薪老翁往北州,北望鄉關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兩人已向黃沙死. 如今小兒新長成,明年聞道又徵兵. 定知此別必零落,不及相隨同死生. 盡將田宅借鄰伍,且復伶俜去鄉土. 在生本求多子孫,及有誰知更辛苦. 近傳天子尊武蔬,強兵直欲靜胡塵. 安邊自合有長策,何必流離中國人.。

6.關於孝順的古詩大全

《誰氏子》唐代:韓愈

非痴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白頭老母遮門啼,

挽斷衫袖留不止。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雲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又雲時俗輕尋常,

力行險怪取貴仕。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聖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嗚呼余心誠豈弟,

願往教誨究終始。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2.《遊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3.《孟東野失子》唐代:韓愈

失子將何尤,吾將上尤天。女實主下人,與奪一何偏。

彼於女何有,乃令蕃且延。此獨何罪辜,生死旬日間。

上呼無時聞,滴地淚到泉。地祇為之悲,瑟縮久不安。

乃呼大靈龜,騎雲款天門。問天主下人,薄厚胡不均。

天曰天地人,由來不相關。吾懸日與月,吾系星與辰。

日月相噬嚙,星辰踣而顛。吾不女之罪,知非女由因。

且物各有分,孰能使之然。有子與無子,禍福未可原。

魚子滿母腹,一一欲誰憐。細腰不自乳,舉族常孤鰥。

鴟梟啄母腦,母死子始翻。蝮蛇生子時,坼裂腸與肝。

好子雖雲好,未還恩與勤。惡子不可說,鴟梟蝮蛇然。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上聖不待教,賢聞語而遷。

下愚聞語惑,雖教無由悛。大靈頓頭受,即日以命還。

地祇謂大靈,女往告其人。東野夜得夢,有夫玄衣巾。

闖然入其戶,三稱天之言。再拜謝玄夫,收悲以歡忻。

4.《短歌行》唐代: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遲,下山疾。百年三萬六千朝,

夜裡分將強半日。有歌有舞須早為,昨日健於今日時。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短歌行,無樂聲。

5.《陳遺至孝》南北朝:劉義慶

陳遺至孝。母好食鐺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恆裝一囊,每煮食,輒貯收焦飯,歸以遺母。

後值孫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出征。時遺已聚斂得數斗焦飯,未及歸家,遂攜而從軍。

與孫恩戰,敗,軍人潰散,遁入山澤,無以為糧,有飢餒而死者。遺獨以焦飯得活,時人以為至孝之報也。

7.有關孝心的詩句

關於孝心的詩詞、詩句遊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別老母【清】黃仲則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十五》【宋】王安石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歲末到家》【清】蔣士銓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母別子》【唐】白居易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墨萱圖》【元】王冕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送母回鄉李商隱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慈烏夜啼白居易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詩經·邶風·凱風》凱風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勞。凱風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聖善,我無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勞苦。睍睆黃鳥,載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翻譯:飄飄和風自南來, 吹拂酸棗小樹心。

樹心還細太嬌嫩, 母親實在很辛勤。飄飄和風自南來, 吹拂酸棗粗枝條。

母親明理有美德, 我不成器難回報。寒泉寒泉水清涼, 源頭就在那浚土。

兒子縱然有七個, 母親仍是很勞苦。小小黃雀宛轉鳴, 聲音悠揚真動聽。

兒子縱然有七個, 不能寬慰慈母心。《曬 舊 衣》卅載綈袍檢尚存,領襟雖破卻余溫。

重縫不忍輕移拆,上有慈母舊線痕。《憶母》倪瑞璿河廣難航莫我過, 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時滴思親淚, 只恐思兒淚更多!《燕詩示劉叟》白居易樑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卻入空巢里,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豫章行李白鬍風吹代馬,北擁魯陽關。

吳兵照海雪,西討何時還。半渡上遼津,黃雲慘無顏。

老母與子別,呼天野草間。白馬繞旌旗,悲鳴相追攀。

白楊秋月苦,早落豫章山。本為休明人,斬虜素不閑。

豈惜戰斗死,為君掃凶頑。精感石沒羽,豈雲憚險艱。

樓船若鯨飛,波盪落星灣。此曲不可奏,三軍鬢成斑。

西上辭母墳【唐】陳去疾高蓋山頭日影微,黃昏獨立宿禽稀。林間滴酒空垂淚,不見丁寧囑早歸。

將歸舊山留別孟郊【唐】鮑溶擇木無利刃,羨魚無巧綸。如何不量力,自取中路貧。

前者不厭耕,一日不離親。今來千里外,我心不在身。

悠悠慈母心,惟願才如人。蠶桑能幾許,衣服常著新。

一飯吐尺絲,誰見此殷勤。別君歸耕去,持火燒車輪。

烏夜號【唐】李群玉層波隔夢渚,一望青楓林。有鳥在其間,達曉自悲吟。

是時月黑天,四野煙雨深。如聞生離哭,其聲痛人心。

悄悄夜正長,空山響哀音。遠客不可聽,坐愁華發侵。

既非蜀帝魂,恐是桓山禽。四子各分散,母聲猶至今。

《思母》唐·輿恭霜隕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禮記》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論語》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長幼有序。——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運於掌。——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孟子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孟子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

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

——孟子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8.關於孝親的古詩

1.《送母回鄉》 宋李商隱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2.《墨萱圖》 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3.《別老母》 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4.《憶母》 倪瑞

河廣難航莫我過,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時滴思親淚,只恐思兒淚更多!

5.《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6.《遊子吟》唐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7.《別老母》清 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8.《十五》宋 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

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9.《明堂慶成》宋 歐陽修

辰火天文次,扣門路寢閎。

奉親昭孝德,惟帝饗精誠。

禮以三年講,時因萬物成。

九筵嚴太室,六變導和聲。

象魏中天起,風雷大號行。

歡呼響山嶽,流澤浹根莖。

寶墨飛雲動,金文耀日晶。

從臣才力薄,無以頌休明。

10.《會慶聖節》宋 曹勛

帝出乘時葉小春,中興復古付曾孫。

奉親聖德躬仁孝,御極天章廓晏溫。

書軌自應歸正統,蠻夷先已侍修門。

凌虛志遠吞寰宇,億載端臨四海尊。

9.表達孝心的詩詞

《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母別子》【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閱讀全文

與孝敬的古詩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乙肝體檢到哪裡查 瀏覽:819
高端男人去養生館做什麼 瀏覽:838
葯店重陽節營銷 瀏覽:641
淺談養老金問題 瀏覽:580
河北手機怎麼繳納個人養老保險 瀏覽:297
報父母恩經文有哪些 瀏覽:63
老人的衣服怎麼樣才能洗干凈 瀏覽:233
養老金在哪兒取 瀏覽:503
老年痴呆的學名叫什麼病 瀏覽:237
父母沉默怎麼溝通 瀏覽:710
重慶市農村養老保險新政策 瀏覽:154
養生館如何招股東分成怎麼分 瀏覽:778
企業僱傭退休人員怎麼付工資 瀏覽:796
老年人看報紙用什麼手串 瀏覽:937
南京養生堂有什麼用 瀏覽:650
普蘭店交養老保險在哪 瀏覽:101
殘疾人長壽 瀏覽:742
山東企業退休人員2014年漲工資最新消息 瀏覽:489
浙江養老金上調2019 瀏覽:50
特定餐飲服務提供者多久體檢一次 瀏覽: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