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們會在重陽節這天干什麼人們會在重陽節這天干什麼
重陽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重陽節有六大節日州毀包括:賞菊,登高,佩茱萸·簪菊花,放紙鷂,飲菊酒,吃重陽糕。
1.賞菊
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自古培種菊花就很普遍。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願泛金鸚鵡,慶跡孝升君白玉堂。——李商隱《菊花》
2.登高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統一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佩茱萸
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至南北朝最為盛行,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稱為「茱萸囊」,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
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杜甫《九日藍田崔氏庄》
4.放紙鷂
放紙鷂是惠州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換句話說,惠州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鷂為主要特徵的。紙鷂即現在的風譽稿箏,風箏是五代以後的稱謂,五代之前,北方習慣稱「紙鳶」,南方則多叫「鷂子」,惠州的「紙鷂」稱謂很明顯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稱,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⑵ 重陽節人們通常會做什麼
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
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⑶ 重陽節的時候,人們通常會做什麼
1、賞菊飲菊花酒,起源於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
2、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至南北朝最為盛行,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稱為「茱萸囊」,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
3、登高,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
據現存史料考證,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遠古時代。《呂氏春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陽節起始於遠古,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
「重陽節」之名稱記載,見於三國時代;至魏晉時,節日氣氛漸濃,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倍受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列為國家認定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與除夕、清明、中元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與內涵。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⑷ 重陽節又叫敬老節在這一天我們會做哪些事情
1、登高
重陽節正值仲秋時節,此時天氣秋高氣爽,草木也開始凋零,適合登高遠眺,活動筋骨。這也給剛好與人們在三月份「踏青」相對應。
在此之後的季節,便是迎來深秋和冬季,人們外出出行的時間也會相應減少,所以趁此時節登高,再好不過。而且爬山對於老年人而言,是相對消耗體力較多的活動,這時可以幫助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在登高處還能呼吸新鮮空氣,幫助新陳代謝,改善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
2、插茱萸
重陽時節,插茱萸和賞菊花是民間人們常有的習俗。茱萸是一種植物,同時也是一味中葯,茱萸氣味重,有祛除風邪,驅蟲祛濕的作用,還能夠消除食積,治寒熱,人們也拿茱萸來當做辟邪之用。
3、賞菊花
秋天是屬於菊花的季節,這時候各地有賞菊的風俗,在漢族的古俗中,菊花也是長壽的象徵,人們在賞菊的時候可以放鬆心情,緩解疲勞,從而能改善郁悶的情緒,幫助提高睡眠質量。
4、喝菊花酒
喝菊花酒也是很多人在重陽節必不可少的風俗,菊花酒也被稱為是「長壽酒」和「吉祥酒」,菊花酒有清肝明目、延緩衰老的功效,適當飲用對身體頗有益處,不過也提醒中老年人飲酒需適度。
5、吃重陽糕
重陽糕以重陽命名,主要以瓜子仁、紅棗、核桃等堅果和多種蜜餞乾果如蘋果脯、桃脯、杏脯等為輔料,再加以糯米粉製作而成。
是民間常製作用來送到老年人食用的堅果糕點。其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多種營養物質,保護膳食纖維和多種維生素。不過中老年人在食用這些糕點時,也要注意不能吃太多而導致糖分高、不好消化吸收。
⑸ 在重陽節這一天,都會有哪些習俗
農歷九月初九是傳統的重陽節,又稱登高節,民間還有重九節、茱萸節、菊花節等說法。人們過重陽節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其正式被定為民間節日是在唐朝時期。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這樣就把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了。那麼在這一天,又有哪些習俗呢?
除了以上民俗以外,惠州地區的人們還會放紙鷂。其實現在人們更喜歡搞一些聚會,比如和幾個好友一起到某個農家樂去爬爬山、聊聊天等。總之,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如何度過一個有意義的重陽節。
⑹ 重陽節應該幹些什麼
重陽節應該幹些什麼
重陽節應該幹些什麼,我國歷史文化傳承悠久,千百年下來我們有不少的特色節日,傳統節日代表的是我們對於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因此我們不能忘記,下面分享重陽節應該幹些什麼。
1、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起源荒誕,隨著歲月的流逝,迷信的色彩已逐漸淡薄,登高已不再是為了躲避災難,而成為人們豐富多彩的業餘生活之一。九月九日,正是秋高氣爽、山青雲淡的時節。此時登高遠眺,使人心曠神怡,有益於人們的身心健康。如今有許多地方都在這期間舉行登山會。
重陽節前後,北京西山的幾十萬棵黃櫨變成一片徘紅,將西山裝點得分外美麗,別有風情。漫山遍野,猶似披上了一件紅色的盛裝。幾個親朋好友,三五結伴同登西山看紅葉已成為北京人秋季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2、賞菊
九月初九,也正是菊黃蟹肥時。菊花一團團、一簇簇,競相開放,千姿百態,非常逗人喜愛。人們喜愛的不僅僅是她美麗的'容顏,更值得稱贊的還是菊花剛強的氣質。在深秋的冷風中,唯有菊花爭奇斗艷,使秋日多了生氣,多了艷麗的色彩。也正因如此,賞菊的風俗一直保留下來。在蕭瑟的深秋,一些地方的公園里還舉辦菊花會、菊展,那一派不是春光勝似春光的情景,吸引著眾多的遊客。
3、飲菊花酒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由屈原的《離騷》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吃菊花的風俗早在戰國時就已有了。後來,飲菊花酒又被附會上神話色彩,說飲菊花酒可以躲避災難。菊花在秋日冷霜中開放,氣味芬芳。人們認為它是延年益壽的佳品。在菊花含苞待放的時候,人們便將花蕾莖葉一起採摘下來,和黍米一起釀制,等到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陽節的時候才開壇飲用。
4、插茱萸
插茱萸的習俗起源很早。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葯用植物,有益於內臟。晉朝的時候,人們就已認識到它的葯用價值,並開始種植。重陽時節,人們折下茱萸插在頭上,據說這樣可以抵禦寒冷,躲避災難。此時茱萸的作用已被誇大,成為驅邪的神物。宋朝的時候,人們還給茱萸和菊花起了兩個雅稱,稱茱萸為「避邪翁」,叫菊花為「延壽客」。
登高遠眺
重陽節,也叫作登高節。由此可見登高遠眺活動是重陽節必須進行的活動,也就是說在這一天裡面你登高山眺望遠景了,那才算是過了重陽節。這點住在城市裡面的人們應該利用這個時機好好外出登山,一來鍛煉身體,以景養情,二來過一個真正意義的重陽節。
佩茱萸
茱萸微毒,有除蟲作用。重陽節佩茱萸和端午節佩菖蒲的作用相似,都是在於除蟲防蛀。重陽節後被稱為:十月小陽春,小陽春的意思是說重陽節後天氣有所回暖;重陽節前降雨多、天氣潮秋熱也尚未褪盡,衣物容易霉變,佩茱萸可以防蟲。
賞菊
農歷九月是菊花盛放的季節,所以,農歷九月又稱菊月。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菊花寓意著長壽,與重陽節的尊老內通不謀而合,而且重陽節歷來有賞菊的習俗,每年的重陽節各大省會城市均有大小菊花展,三國魏晉時期,重陽節還有聚會、飲酒、賞菊賦詩的習俗。
喝菊花酒
重陽節的時候菊花開,心靈手巧的中國人將菊花酸進酒里,做成可口的菊花酒,菊花味苦、甘,性微意。歸肺、肝經。飲用菊花酒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
佩茱萸.簪菊花
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很盛行,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戴於臂,或作香囊把茱萸放在裡面佩戴,稱為茱萸囊。除了佩戴茱萸,婦女還有頭上戴菊花的習俗。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古代有重陽節插茱萸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作茱萸節。茱萸入葯,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戴茱萸以辟邪求吉。
游藝體育活動
古代,有些游牧民族保留著重陽節圍獵、射箭、賽馬的活動。由於秋季多風,放風箏也是重陽節重要的活動,放風箏的寓意也在於辟邪驅疫。
如今,我國也將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陪伴老人
中國老年節農歷九月初九,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也是中國傳統的敬老節日。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健康發展老齡事業,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助老的美德,2013年7月1日實施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為全國「老年節,同年的重陽節也成為了中國首個法定的老人節。
傳說中九月九是登高是為了避瘟疫,逃避禍難,而插茱萸葉子,瘟魔就不敢近身,喝菊-花-酒,就不會染瘟疫。所以就有了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的習俗。
重陽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要吃重-陽-糕,重陽天明時,父母會拿片糕放在子女額頭上,口中念祝福語,希望子女百事高,步步高升之意。糕與高同音。有一些講究的還製作九-層-重-陽-糕。
現在社會,到處都是高樓大廈,人們的視野不再那麼的開闊,再加上天氣污染嚴重,所以重陽當天很多人會登高遠眺,吸收新鮮空氣、鍛煉身體、希望自己步步高。也是放鬆心情的一種方式,對於遠在他鄉的人來說登高遠眺也是對家鄉親人的一種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