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農歷九月九日是傳統的重陽節

農歷九月九日是傳統的重陽節

發布時間:2023-08-02 18:57:17

『壹』 九月九是什麼傳統節日又有哪些風俗

農歷9月9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梁飢傳統佳節——重陽節。中國古人以九為陽數,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有"老人節"之稱。

重陽這一天,人們賞玩菊花,佩戴茱萸,攜酒登山,暢游歡飲。

關於重陽節的來歷,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東漢(25-220)方士費長房對他的弟子桓景說:"九月九日你們家有大災難,如果用紅色的囊袋盛茱萸,掛在臂上,登高山飲菊花酒,就可以免禍。"桓景到那天就率領全家老小到山上避難去了,等到晚上回來的時候,發現家裡的雞犬全都死了。從此,人們每到九月九日就去登高避邪,於是沿襲成俗,遂成佳節。

重陽登高,是節日主要習俗。歷代以來,漢族官民到九月九日全都成群結隊去爬山。住在江南物搭平原的百姓苦幹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仿製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藉以示登高(糕)避災之意。

"登高"受人重視,特別是受老年人重視的另一個原因,是"高"有高壽的意思,因此人們認為"登高"可以長壽

歷代詩人都喜歡重陽登高賦詩,唐代(618-907)大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方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遠客思鄉之情,深切感人。

重陽節還有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風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種中葯植物,氣味辛烈,中國古人認為折以插頭,可以防止惡濁邪氣的侵襲;燃熏後可以避蟲咬,在這"百足之蟲,死而未僵"之時,熏佩以避之,猶似端午節熏雄黃一樣,是很符合傳統衛生習慣的。

菊花是中國一種歷史悠久的名花,除重陽賞菊外,還具有食療價值。因而古人在食其根、莖、葉、花的同時,還用來釀酒。晉代菊花酒製法是:"採菊花莖葉,雜秫米釀酒,到次年九月始熟,用之。"

明代(1368-1644),菊花酒橡螞返是用"甘菊花煎汁,同曲、米釀酒。或加地黃、當歸諸葯方佳"。明代醫葯家李時珍說菊花酒具有"治頭風,明耳目,去痿痹,消百病"的療效。

重陽花糕是用粳米製成的一種節令美食,在重陽節食用。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的意義。

『貳』 農歷九月九日是什麼節

農歷九月九日是重陽節。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內農歷九月初九。「九」容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2)農歷九月九日是傳統的重陽節擴展閱讀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中收錄,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叄』 農歷9月9日是什麼節日 九九重陽節吃什麼

9月9日是九九重陽節,重陽節一般吃:重陽糕。在中國重陽節時吃花專糕的風俗早在漢代就有屬,據當時的《西京雜記》中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食人長壽。」其中「食蓬餌」,就是吃蓬糕的意思。「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壽高九九」之含義,所以「重陽花糕」成了普受歡迎的節日食品。
還要喝菊花酒:菊花盛放於秋季,經霜耐寒,有卻風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因古時有飲菊花酒成仙的傳說,菊花向被視為寓意長壽的吉祥物。根據古籍的記載,重陽節飲菊花酒的風俗最遲於西漢已成定俗,並且多與重陽登高、賞菊等習俗緊密相連。菊花酒一般是在前一年的重陽節釀制,第二年重陽始熟而飲用。

『肆』 9月9日是什麼節日,古人在這一天有什麼的習俗

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九九歸真,一元回肇始,古人認答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4)農歷九月九日是傳統的重陽節擴展閱讀:

根據現有的史料和考證,重陽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代有秋秋豐收祭祀和火星祭祀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古人在九月份收成時祭奠天皇和先祖,以感謝天皇和先祖的恩情。這是重陽節作為秋收節的最初形式。重陽節起源於古代,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在西漢盛行,盛唐以後。

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融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它的主要部分一直延續到今天。崇陽祭祖民俗源遠流長,是一種具有深遠意義的古老民俗。重陽節和除夕、清明節、七一半月也被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祭祖節。

『伍』 九月九日是什麼節日

九月九日是重陽節。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而來。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重陽節與除夕、春節、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國傳統的祭祖節日,祭祖是一大主題。中國古代屬於農耕社會,農業文明,是極其重視祖先經驗的一種文明形態。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悔衡有著逢年過節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根本。

吃重陽糕: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做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有爛燃的還在重陽糕碧歷做上插一小紅紙旗(代替茱萸),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陸』 農歷九月初九是什麼節日

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吵巧添正碰桐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舉坦。

重陽節的意義

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除了祭祖的意義外,重陽節還代表著思念、團聚,現在也代表了感恩、敬老。

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這也倡導了全社會樹立敬老、孝老、愛老的風氣。

閱讀全文

與農歷九月九日是傳統的重陽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淺談養老金問題 瀏覽:580
河北手機怎麼繳納個人養老保險 瀏覽:297
報父母恩經文有哪些 瀏覽:63
老人的衣服怎麼樣才能洗干凈 瀏覽:233
養老金在哪兒取 瀏覽:503
老年痴呆的學名叫什麼病 瀏覽:237
父母沉默怎麼溝通 瀏覽:710
重慶市農村養老保險新政策 瀏覽:154
養生館如何招股東分成怎麼分 瀏覽:778
企業僱傭退休人員怎麼付工資 瀏覽:796
老年人看報紙用什麼手串 瀏覽:937
南京養生堂有什麼用 瀏覽:650
普蘭店交養老保險在哪 瀏覽:101
殘疾人長壽 瀏覽:742
山東企業退休人員2014年漲工資最新消息 瀏覽:489
浙江養老金上調2019 瀏覽:50
特定餐飲服務提供者多久體檢一次 瀏覽:564
半年不交養老金 瀏覽:983
給敬老院捐贈物品領導致辭 瀏覽:803
老年人用品貨源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