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弟子規中關於孝順的故事

弟子規中關於孝順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0-12-14 19:38:56

① 弟子規孝篇 結合生活實際 談談你的心得體會

人們常說:「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如果能夠孝順父母,那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專

有了這份仁慈心,才屬是人們行善業的開始。孝是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不

應該違背父母、家裡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的表現。所謂「百行孝為

先」,反映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② 弟子規 中,有關孝敬父母的語句有哪些

比如: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③ 關於弟子規內容(孝敬父母等等)演講稿

習《弟子規》所思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xxx。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習弟子規所思》,首先,《弟子規》的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范,以及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等。
善事父母
所謂「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我們看看這個孝字,是一個「老」,再加一個兒子的「子」字,也就是孩子背負年紀大的父母,意義就是要代代相傳,所以我們要效法父母,在生活中孝養父母,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讓父母傷心難過。平常多關心父母的身體,照顧好父母飲食,起居以及身體健康。想一想,父母就像樹,子女就像是枝幹,我們不和父母不親,又親誰呢?所以聖人告訴我們,人最基本的就是要懂得孝,要行孝,要行悌。
見賢思齊
見賢思齊就是看到別人好的一面,我們應該要向他學習,希望自己也能達到像他一樣的水平,上升到這樣好的境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應該具有「見賢思齊」的精神,虛心向他人學習,並且反省自己我盡心了嗎?我盡力了嗎?我是不是不夠努力?如果沒有就應該向他人學習、請教。古人雲:「好學近乎智。」也只有做到「見賢思齊」,那麼我們的人生才會絢麗多彩。
知書識禮
《弟子規》中講究社交禮節。就像長者如果沒有坐下來,晚輩就不能夠坐下;主人沒有坐下,客人就不能坐下,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社交禮節。並且我們在家裡,也要注意講話的音量,但是不能夠說話緊張或是聲音過小,面對長輩或是家裡有客人來時,我們應當落落大方,行儀自然。這樣,懂得尊重長輩,做事彬彬有禮,溫文儒雅,才會深得大家喜歡,前途一片光明。
學習《弟子規》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把《弟子規》簡簡單單的1080個字中,約束自己的言行,規范自己的行為,讓《弟子規》中的哲理在我們的心中開花結果!
我的演講結束,
謝謝大家

④ 弟子規一書中孝敬父母的句子有哪些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親有疾葯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⑤ 弟子規中關於孝敬父母的句子

父母呼來 應勿緩 父母命自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葯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⑥ 《弟子規》中寫孝敬長輩的句子。

或飲食 或左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現版能 路遇長 疾趨權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退恭立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⑦ 弟子規入則孝的十個行為規范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親有疾,葯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入則孝】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從第二條開始,所指的是從小我們在家裡,應當如何扮演好一個好的子女。從哪裡開始?就從父母跟子女的應對開始。「父母呼」,「呼」就是叫喚的意思。「應勿緩」,「應」就是回答,「勿」就是不可以,「緩」就是遲緩。也就是聽到父母在呼喚、叫喚我們的時候,應該要立即回答。
末學也曾經指導兒童讀經,講到《弟子規》中,「父母呼,應勿緩」的時候,也會問他們:當父母叫你的時候,你都怎麼回答?答案就有三個:我在、我在這里、干嗎。以回答父母叫他,回答「干嗎」的最多,幾乎佔了三分之二。我再問他們:如果在學校老師問你、叫你,有沒有人敢回答「干嗎」的?沒有一個小孩子舉手。他們紛紛地說道:我們才不敢,老師!他不是媽媽,也不是爸爸。可見從小,小朋友在家裡,做父母的的確也不注意,他們的回答是不是有禮貌。我們曉得,在家裡不懂得禮節,不懂得禮貌,出外怎麼會有禮節?怎麼懂得要尊敬別人?所以,在第一句「父母呼,應勿緩」,做父母的也往往忽略掉,他跟子女的應對當中是怎樣的情形。
我們再看看現代的社會,幾乎已經變成了孩子呼,父母應。為什麼?因為現在大家養育子女都非常少,一個兩個。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個,所以一個就是寶貝,從小就慣他。大家寵他,父母寵他,爺爺奶奶寵他,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所以從小他就養成驕慢、目中無人的這種態度,等到七八歲這個時候要來教他,都已經相當困難了。因為他在童年當中,在四五年當中,從兩三歲到七八歲,這一段不長的時間、不短的時間,他已經養成自大、驕慢的這種態度,所以就很難及時地把他教好。
「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在教我們的時候,父母教我們做任何事情,「行勿懶」就是要馬上動作,不可以拖拖拉拉的。我們也曉得,現在的子女功課很多,父母往往捨不得他做事,即使是家事,也都是由父母代勞。像在冬天,也曾經問過小朋友:會自己疊棉被的,請舉手?幾乎非常少,微乎其微。為什麼?因為從小就是父母幫他疊被子。由此可知,小朋友這么小,幾乎一生出來他就在享受,父母從來沒有給他機會學習。所以等到父母要叫他做事,他難免就沒有辦法服從。怎麼以前爸爸媽媽沒有叫我做,現在才叫我做?所以他難免就會反抗。也有很多家長都紛紛感慨說,孩子真的是叫不動,叫他寫功課不寫,叫他洗澡也不洗;可是不用叫的,看電視、打電動樣樣都行。放棄這一段寶貴的時光;這一段時光他們沒有好好建立這種家庭教育,實在是非常的可惜。

⑧ 最好的孝敬父母的故事傳說

每天清晨5時,城市裡絕大多數人還在酣睡。可是在一間10平方米的簡陋小屋裡,兩張單人床之間的一根細細的綠色尼龍繩動了動。於是,一個小女孩醒了,她是被系在腳腕上的繩子拉醒的。女孩強迫自己睜開惺忪的雙眼,利索地穿衣起床,新的一天開始了。她熟練地澆水做飯,服侍爸爸洗漱完畢,吃好早飯,准備好爸爸服用的葯物和午飯,然後有匆匆忙忙地去上學。

那位女孩叫小利,和我一樣是一個五年級學生。她的童年是痛苦的,爸爸卧病在床,媽媽又悄悄地離家出走,拋棄了她。從此,李根就擔當起了照顧爸爸的重任,那細細的尼龍繩傳遞著父女之間的信息。

但是生活的磨難並沒有阻止李根學習的步伐。5年來,從第一學期到第九學期,她捧回了9張「年級第一名」的獎狀和9個各種項目的的榮譽證書......

在老師們眼裡,李根是一個懂事的好學生。盡管她學習、家庭條件很差,但是她的成績很好,雖然她的衣服舊,但是她洗得很乾凈。同學們記得放學路上有幾個水果店,幾個卡通屋,而她心裡印的最清楚的是經過幾個垃圾箱。

李根不但要照顧爸爸的起居,而且要做爸爸的護士。去年的夏天格外熱,由於烈日當頭,火辣辣的,所以李根爸爸身上長了瘡,她一天幾遍為爸爸擦身,一刻不停地用蒲扇替爸爸降溫,有一天早晨,爸爸從病痛中醒來,剛想拉那根細繩,卻發現女兒很累幾乎處於昏迷狀態,可手中的扇子卻一直搖著......那天,李根意外遲到了,為趕走瞌睡,她竟然偷偷用小刀刺自己的腿,鮮血浸濕了她的褲子,也浸濕了學校師生的眼眶......

她,一個既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女孩——李根。啊,李根!在平凡中隱藏神聖的名字。多麼偉大的女孩!她擁有著人們高尚的品德——孝順父母。我們要學習李根,孝敬自己的長輩。當你做到了這一點,你,也是一個不平凡的人。

⑨ 求《弟子規》中關於孝敬父母的句子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親有疾葯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⑩ 如何反駁弟子規關於孝順

對於弟子規的孝順,我認為不用反駁,但也不能執著,隨緣就好,

隨緣雖不是佛教的本法,但是做為居士時,才會用到,就當是修福。

閱讀全文

與弟子規中關於孝順的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四川養老保險領取計算 瀏覽:798
女生的長壽 瀏覽:716
在香港養老保險買什麼養老保險好 瀏覽:316
北京養生堂口苦怎麼治療 瀏覽:839
給父母買二手房離自己家近要考慮哪些 瀏覽:282
102項體檢都有什麼費用多少 瀏覽:41
高淳區駕駛證換證體檢表在哪裡拿 瀏覽:754
父母之愛怎麼配圖 瀏覽:794
靈活就業交養老醫療哪個合適 瀏覽:278
手指游戲重陽節教案 瀏覽:400
生肖適合老年人戴嗎 瀏覽:845
父母口頭承諾把房子給我該怎麼辦 瀏覽:454
父母同姓生孩子取什麼名字好 瀏覽:511
老人家脖子拉了下痛掛什麼科 瀏覽:62
柒拾歲老人每天吃多少肉合適 瀏覽:508
60歲雙側乳腺退化不良的原因 瀏覽:264
糧食局下崗職工社保退休金 瀏覽:504
80歲老人大腿骨折多久才能好 瀏覽:563
兒子可以給父母交養老金嗎 瀏覽:602
湛江哪裡可養生 瀏覽: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