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九九重陽節有什麼意義
1、重陽節有敬祖、敬老、感恩的意思歲返。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2、節日習俗是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活化石」,是一個民族傳統文化的「活文物」。但它不會一成不變,總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滲透進新的內容和價值觀念。近年來,隨著我國老年社敗悶會的提前到來,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佔到我國總人口的10%以上,在金錢至上、物慾橫流的沖擊下,敬老孝親、尊老敬老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正是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已成約定俗成之勢,並為全社會所公認,這是重陽節的意義。
3、九九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九節、曬秋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由於「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便有了九九重陽節這一說法。
4、乎枯飢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5、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中收錄,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㈡ 九月九日重陽節的來歷和意義是什麼
九月九日重陽節的來歷: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
九月九日重陽節的意義:重陽節的美好寓意主要是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兩方面。古時候人們認為九九重陽是非常吉祥的日子,民間在重陽節期間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插茱萸、拜神祭祖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的含義,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重陽節的民間習俗
1、曬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
2、九皇會
古時在我國廣東、江蘇、浙江、雲南等地,均於農歷九月一日至九日連續九天盛行禮斗之俗,謂之九皇會。九皇會源於對星斗崇拜。
3、享宴祈壽
重陽節這天有享宴祈壽的習俗,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㈢ 重陽節的意義
重陽節的意義在於敬老、團圓。
九九重陽,九九與「久久」同音,自然容易被賦予長久長壽的含義,西漢時候人們就開始在此時設宴求壽。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這可以說是重陽節在新時代中國的新表現形式,將重陽節的意義,從先人轉向了今人,從歷史轉到了當下。
從歷史文化傳承來說,尊老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別的民族咱們不管不論,但是中華民族之所以是中華民族,之所以血濃於水,之所以歷盡滄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濃厚,尊老敬老愛老是一個重要方面。
九月九日重陽節的來歷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㈣ 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
重陽節的意義在於敬老、團圓。
重陽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在每年的九月初九,因為讀音和「久久」不謀而合,所以也被人們賦予了長壽的含義,在1989年的時候更是被定為「敬老節」,告誡人們要多關心身邊的老人。
在古代,九是非常尊貴的數字,它和「久」同音,表達了人們希望生命長久、長壽的美好願望,而在現代重陽節被定為「老人節」,倡導人們敬老、愛老。
重陽節各地的習俗
1、港澳
在港澳人的習俗中,清明為「春祭」,重陽為「秋祭」。重陽登高祭祖的傳統風俗延綿至今。在港澳地區,古老的重陽節,今已演變為一個多元化的節日。
2、廣西
隆安縣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覓食,俗語說:「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清明是春祭,重陽作為秋祭,重陽拜山是嶺南風俗之一,慎終追遠、顧本思源的傳統數千年來沿襲至今。
3、福建
海澄縣重陽節放風箏為戲,稱為「風槎」。相傳九月初九是媽祖羽化升天之日,鄉民多到湄洲媽祖廟或港里的天後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
㈤ 重陽節的意義
重陽節的意義有敬老、敬祖以及感恩等等,在很久之間,民間就有在重陽節登高祈福、插茱萸、拜神祭祖等習俗,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就說明了這一個團圓的日子,表達了詩人心中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除了祭祖的意義外,重陽節還代表著思念、團聚,現在也代表了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倡導全社會樹立敬老、孝老、愛老的風氣。
九月九日重陽節的來歷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㈥ 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
敬祖敬老、重視孝道、懂得感恩。
重陽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在每年的九月初九,因為讀音和「久久」不謀而合,所以也被人們賦予了長壽的含義,在1989年的時候更是被定為「敬老節」,告誡人們要多關心身邊的老人。
因此現在重陽節的意義主要是為了倡導人們尊老、敬老,多多陪伴身邊的老人,也就是重視孝道,在古代就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佳句,而現階段老年人口不斷增加,如何讓他們安享晚年,就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重陽節有這非常多的習俗,例如吃重陽糕、插茱萸、賞菊等等,它們都寄予了我們對於美好生活的期盼以及嚮往之情,更是家人團圓、共享天倫的美好日子,值得我們永久傳承。
重陽節的祝福語
1、朋友,是那滿樹的桂花,無時無刻不在心中牽掛;友情,是那醉人的美酒,時時刻刻縈繞在我心頭。又是一年重陽節,真誠祝願我的朋友節日快樂,幸福永久!
2、重陽節,祝福到。攜一縷秋風,拂去秋日的憂愁;斟一杯菊酒,品味節日的濃厚;佩一支茱萸,除去生活的晦氣;發一條信息,帶去重陽的驚喜!
3、登高壯觀山河美,幸福快樂高樂高;頭插茱萸留個影,吉祥如意樂逍遙;賞菊花前品小酒,溫馨祝福送朋友。九九重陽節,祝福你平安快樂久久,幸運幸福久久!
4、秋菊綻放香飄遠,思念重重度遠山。身插茱萸登高望,祝禱親人都平安。一杯美酒敬二老,祝願身體都康健。重陽節到了,願你幸福無限!
㈦ 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
重陽節的意義是敬老以及登高。
重陽節自古以來就有登高望遠、賞菊吟回秋的習俗。近年來,隨著我答國老年社會的提前到來,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佔到我國總人口的10%以上。在金錢至上、物慾橫流的沖擊下,敬老孝親、尊老敬老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正是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1989年我國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敬老、孝老、愛老的風氣。
作為傳統節日重陽節,它凝聚了中華民族千秋萬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濃濃情思。
(7)九九重陽節提出意義擴展閱讀:
重陽節的由來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相傳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關於重陽習俗活動的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呂氏春秋·季秋紀》:「(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九月農作物秋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遠古時期,重陽節作為一種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的宴會發展來的。拜神祭祖及求長壽、飲宴等,構成了重陽節的基本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