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重陽是什麼意思
古人把一、三、五、七、九等奇數稱為陽數,因此每逢陽數重疊的「重陽」之日基本都是中國傳統社會的重要節日。
一直以來,傳統觀念都認為雙月雙日、成雙成對為吉利,為何古代節日大多是單月單日呢?仔細考究可以發現,這些所謂的節日最初並不像後世演化的那麼歡天喜地、稱之為「良辰佳節」,卻是源自極不吉利的日子,非「凶」即「惡」。
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人們想像力的日益豐富,逐漸滋生了有關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 在陰陽五行家看來,「九為老陽,陽極必變」 ,「九月九」二九重疊。因此,隨著時代的發展,「重陽」一詞逐漸狹義化,人們用「重陽」單指九月九日,即後世的「重陽節」,又名重九。
② 重陽節是什麼意思
重陽節的意思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倍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重陽節的特點
一、秋收與重陽
重陽節位於秋季,因此重陽節的節日文化特點主要與秋季有關。重陽節的傳統習俗中,秋遊登高、賞菊、賞秋、秋收祭祀,這些都與秋季有著密切的聯系。
二、九與重陽
九是個位數字中最大的一個,在古代中國被認為是一個至陽的虛數、極數,常表示最多,無數的意思。而九又與久重音,象徵天長地久。古代中國中的數字九即為龍。九本是正似形蛇,突出其三角形的蛇頭,又突出其張開的蛇口及伸出的蛇舌,另外數字九為一人首蛇身。
三、養生與重陽
重陽節是養生的一個重要時節。秋季容易乾燥,而此時陽氣由升浮逐漸趨於沉降,生理功能趨於平靜,陽氣逐漸衰退,氣候逐漸轉涼,是人們易發病的時令。因此人們過重陽節,也是一個健康養生的節日。無論是登高運動,還是使用茱萸配葯調理身體,都是以健身養生為理念。
重陽節的意義
重陽節是自古以來我國非常重要而又深受大眾喜愛的傳統節日之一,從古至今都有許多詩文將重陽節的盛況記錄下來。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期。屈原的《遠游》詩中,就有「集重陽入帝官兮」之句。戰國時代,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是在帝宮中進行的活動。
到了漢代,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後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賈氏對人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重陽節被正式定為節日,則始於唐代。此後的宋元明清,每逢九月初九,宮廷、民間都會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唐代的許多大詩人如王勃、孟浩然、李白、王維、杜甫等,都留下過關於重陽節的詩篇。
而在近年來,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一些地方把夏歷九月初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1989年,中國政府將農歷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敬老節」。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全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准備一些可口的飲食。
③ 什麼是重陽節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在每年農歷的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此外還有茱萸節、菊花節等說法。
人們在慶祝重陽節時一般會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另外,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崇孝活動。
重陽節的相關習俗
1、登高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 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2、吃重陽糕
與登高相聯系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3、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④ 重陽節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
傳承至今,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三個重陽節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重陽習俗
1、祭祖,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人們會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祭祖活動,重陽祭祖的傳統習俗主要在嶺南一帶。
2、賞菊,農歷九月俗稱菊月,人們趁著重陽節相約親朋好友聚會飲酒、賞菊賦詩,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3、登高,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重陽節也叫登高節,重陽登高習俗源於此時的氣候特點以及古人對山嶽的崇拜。登高的地點,沒有統一的規定,登高所到之處大抵分為登高山、登高樓、抑或是登高台。
4、放紙鳶是南方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重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