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博愛孝敬鎮李英

博愛孝敬鎮李英

發布時間:2023-07-14 02:21:07

Ⅰ 博愛縣詳細資料大全

博愛縣位於太行山南麓,焦作市西北部,北與晉城市澤州縣毗鄰。東與焦作市區、武陟縣、修武縣接壤,西隔丹河與沁陽市相連,南與溫縣隔沁河相望。

博愛縣轄清化鎮街道辦事處和鴻昌街道辦事處、許良鎮、月山鎮、柏山鎮、磨頭鎮、孝敬鎮、金城鄉、寨豁鄉,總面積4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約30萬畝,人口43.6萬人。

2019年3月,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行政區劃,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水資源,交通,經濟發展,數據統計,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醫療衛生,城市建設,教育,文化,旅遊,特產小吃,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1927年從沁陽析出,取孫中山先生倡導的「自由、民主、平等、博愛」中之博愛,設定博愛縣。 夏朝隸屬覃懷地,商代屬畿內,周武王時屬野王邑。 戰國時先後隸屬鄭、晉、魏、韓國。 秦屬野王縣。 西漢初屬殷國,漢高祖二年(前205年)屬野王縣,東漢屬河內郡。 三國時屬魏冀州河內郡。 兩晉屬司州河南郡。 隋朝屬河內縣。 唐武德三年(620年)設太行縣(縣治清化鎮)。武德四年廢太行縣並入河內縣。 宋、元、明、清屬河內縣。 民國2年(1913年)河內縣更名沁陽縣。 民國16年(1927年)8月馮玉祥主豫時,根據吉鴻昌將軍的呈請,將沁陽縣東北部丹河以東四鄉一十五圖和崇下鄉四圖的部分村莊劃出,增設博愛縣,縣治清化鎮,直屬河南省轄。 1938年至1945年日軍侵佔博愛時改為清化縣。 1949年8月平原省建立,屬平原省新鄉地區轄。 1952年平原省撤銷,屬河南省新鄉地區轄。 1954年歸焦作市轄。 1960年10月並入焦作市,取消縣建置,設城關、陽廟、金城、界溝、紅旗人民公社。 1961年9月恢復博愛縣建置,仍舊歸河南省新鄉地區轄,"文革"期間一度有紅衛縣之稱。 1983年9月1日後歸焦作市轄。 2005年,博愛縣鄉鎮區劃調整:撤銷界溝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孝敬鎮管轄,孝敬鎮人民 *** 駐東界溝村;撤銷張茹集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金城鄉管轄,金城鄉人民 *** 駐地不變;撤銷高廟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清化鎮管轄,清化鎮人民 *** 駐地不變。 2012年8月18日,10月28日,經河南省 *** 批准,將博愛縣蘇家作鄉整建制劃歸焦作市山陽區管轄。 2015年1月19日,博愛縣舉行街道辦事處掛牌儀式,清化鎮街道辦事處和鴻昌街道辦事處正式掛牌成立。 截至目前,博愛縣轄清化鎮街道辦事處和鴻昌街道辦事處、許良鎮、月山鎮、柏山鎮、磨頭鎮、孝敬鎮、金城鄉、寨豁鄉。

地理環境

博愛縣自然資源豐富,風光秀麗,氣候適中,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系太行山余脈,山地、丘陵面積165.77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4%,最高海拔950米;南部為沖積洪積平原,面積321.9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66%。境內有沁河、丹河、小丹河、大沙河、勒馬河、蔣溝、泉組河、幸福河等主要河流8條,地表逕流總量0.73億立方米。 博愛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熱量充裕,雨量充沛,無霜期較長。縣內林木茂盛,森林覆蓋率達22.4%,境內1.8萬畝竹林,為華北地區面積最大的人工栽培竹林。

行政區劃

博愛縣轄5個鎮、2個鄉、2個街道辦事處:清化鎮街道辦事處、鴻昌街道辦事處、柏山鎮、月山鎮、許良鎮、磨頭鎮、孝敬鎮、寨豁鄉、金城鄉。縣人民 *** 駐清化鎮街道辦事處中山路。

資源

植物資源

灌木樹種主要有:酸棗、荊條、山皂角、野山榆、麻芥、黃櫨、綉線菊等。 喬木有櫟類、黃連木、山楂、側柏等。 草植物主要有羊白草、黃背草、狗尾草、豬毛草、爬地龍、羊鬍子草、蒿類等。 喬木有:楊、柳、榆、槐、椿、枸、櫟、苦楝、刺槐等。 經濟林有山楂、核桃、蘋果、葡萄、桃李、梨等。 葯用植物有柴胡、防風、桔梗、天門冬、百合、連翹、白頭翁、黃芪、蒲公英、鐵棍山葯等。 地被植物有青苔蘚、地衣、地柏等。

動物資源

鳥類有山雞、貓頭鷹、烏鴉、麻雀、灰喜鵲、斑鳩、鴿子等。 昆蟲有木囊蛾、天牛、吉丁蟲、尺蠖、金龜子、松梢螟、黃刺蛾、青刺蛾、大尾大蠶蛾、袋蛾、黃蓮上峰、小豆目天蛾等百餘種。 獸類有野豬、草鹿、豹子、獼猴、黃羊、狼、野兔、狐狸、獾、松鼠及各類家養牲畜。

礦產

博愛縣總面積三分之一的北部山區,擁有儲量豐富的粘土、鋁礬土、鐵礦、石灰石、硫鐵礦等二十餘種礦產資源。與煤炭大省山西毗鄰而居,是豫北地區重要的煤炭集散地。擁有蓄水量達2070萬立方米的青天河水庫,水資源供應充足。西氣東輸、南水北調兩個國家級重點工程均途經博愛。西氣東輸萬里管道第一個分輸站設在磨頭鎮。

水資源

博愛縣屬黃河、海河兩大流域,主要有丹河與沁河兩大過境河流以及大沙河、幸福河、勒馬河、運糧河、南橫河、北橫河、南蔣溝、北蔣溝九大內澇河道。 沁河是流經博愛縣的最大河流,屬於黃河水系,由於受上游引水影響,來水量逐年減少,水源得不到保障。丹河屬於黃河二級支流,在博愛縣匯入沁河,水源主要來源於青天河水庫的三姑泉,水質較好,適合人畜飲用。丹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3.09億立方米。為了保障丹河的水源供給,1972年在月太鐵路橋上游1公里處修建了青天河水庫,水庫控制流域面積2513平方公里,總庫容207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726萬立方米。 博愛縣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量為2.9094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多年平均為1.6165億立方米,淺層地下水資源量多年平均為1.2938億立方米,重復量為2.8645億立方米。博愛縣地表水可利用量為0.7751億立方米,淺層地下水可利用量為1.39億立方米,總計水資源可利用量為2.1651億立方米。據分析計算,博愛縣工農業及生活用水平均年需2.2738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生產佔60%,中旱年需2.6518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生產佔70%。

交通

博愛縣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干線四通八達,是晉煤外運的回喉要道和主要集散地。鄭太、焦枝、侯月三條鐵路在縣城北部交匯,月山車站是華北地區大型鐵路編組站之一,是以晉煤外運為主的億噸貨物通道。三條高速公路橫貫全境,焦晉高速途經北部,長濟、焦溫高速在城南互通。鄭常、新濟、焦溫、焦克等4條省道縱橫交錯,交通區位優勢明顯。

經濟發展

數據統計

截止到2012年,博愛縣生產總值完成187.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5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4億元。 截止到2012年,博愛縣生產總值184.8億元,增長12.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6.2億元,增長21.3%;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117億元,增長15.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6億元,增長15.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6億元,增長12.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56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9574元,增長13.5%。 三次產業比達到9.6∶73.1∶17.3,工業經濟比重較2006年提高7.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6.8億元,是2006年的2.6倍。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17286元、8433元,分別是2006年的2.1倍、1.8倍。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52.8億元,是2006年的1.9倍。縣財政五年民生支出25.6億元,占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54.6%。

第一產業

博愛縣連續8年高產豐收,截止到2012年糧食總產達23.3萬噸,五年流轉土地3萬畝,新建大拱棚8000座,新增蔬菜標准化種植面積5萬畝,榮獲全國蔬菜標准化生產示範縣。新建、改建49個標准化養殖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348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8家,被列為焦作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工作試點縣;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5家,完成16個農產品商標注冊、9個綠色食品認證。實施了農業綜合開發、田間工程等79項重點工程,新增節水灌溉面積8.7萬畝,解決了19.7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小麥基本實現機械化收割,玉米機收率達到85%以上。平原植樹260萬株,山區造林15萬畝,在全市率先成為省級林業生態縣。

第二產業

博愛縣至截止到2012年連續五年累計實施477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12億元。好友公司500萬套載重子午胎、制動器工業園、裕華公司18萬噸太陽能電池封裝玻璃等一批重點項目先後建成投產或開工建設。龍源電廠、南水北調等重大項目順利實施。 博愛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截止到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405.2億元、利潤41.6億元,分別是2006年的2.8倍、2.6倍。博愛縣高起點規劃了11.07平方公里的產業集聚區。建成主幹道路39公里,水、電、氣等基礎設施基本到位,建成區面積達6.31平方公里,入駐企業102家。培育了汽車零部件、生物化工、服裝紡織、食品加工四大產業集群,銷售收入占工業總量的74%以上。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了新的經濟成長點。博愛縣年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達19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家,獲得科技成果獎12項,申報國家專利419件。萬元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23.5%,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削減12.1%和20%。

第三產業

博愛縣不斷完善景區軟硬體設施,青天河景區成功國家「5A」級旅遊景區,旅遊綜合收入持續增長。中山大飯店、新宏大百貨等三產項目相繼投用;建成212個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銷售家電、汽車、機車等下鄉補貼產品12.2萬台。高標准編制物流業發展規劃,煤炭物流園區開工建設。成功河南省優秀金融生態縣。組建了建投公司、聚晟投資公司等投融資平台。資本運作實現重大突破,新開源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伊賽公司、博洋公司在天交所掛牌交易,裕華公司通過證監會上市審核。

社會

博愛縣基本實現全民醫保。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31%以內,社會保障覆蓋面不斷擴大。文化體育事業繁榮發展。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公共服務能力不斷提高,社會大局和諧穩定。至截止到2012年連續五年累計新增就業崗位4.3萬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萬人。妥善解決5600餘名原國有、集體企業職工社保遺留問題。

醫療衛生

博愛縣新建、改建12所敬老院,五保集中供養率達67%。改造12所鄉鎮衛生院,建成393所標准化村衛生室。實施城鎮居民醫保和國家基本葯物制度。為2205名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復明手術。博愛縣有醫療衛生單位18個,其中縣直醫療單位6個,為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縣合管中心、縣疾病控制中心、縣衛生監督所,鄉鎮衛生院12個。村衛生所523所。服務面積100%。有各級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308人,其中本科以上學歷129人,大專學歷481人,中專學歷698人;正高職稱3人,副高職稱58人,中級職稱205人,初級職稱1042人。現有執業醫師686人,執業護士418人。博愛縣各醫療機構核定床位808張,實際床位數1093張。現有萬元以上醫療設備187台(件),50萬元以上醫療設備5台,CT、三維彩超、核磁共振等百萬以上大型醫療設備8台。

城市建設

博愛縣強力實施焦博一體化戰略,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縣城建成區面積達13.5平方公里。完成縣城總體規劃和一批專項規劃編制。打通了民眾期盼已久的鄈城路、團結路、濱河路,拓寬改造了迎賓大道、玉祥路等5條道路,市人民路博愛段即將完工,搭建起「六縱六橫」城區路網。新建住宅小區22個。建成垃圾處理場、污水處理廠。建成體育廣場、中山廣場和12個街頭游園,新增綠地153萬平方米。完成上秦河、下秦河引水補源工程,啟動博愛公園、幸福湖公園、幸福河改造工程。新建、改造干線公路和農村道路467公里,在全省率先實現鄉鄉通二級路、村村通硬化路。13個新農村示範村建設成效明顯,新建50棟安置樓,開工2個新型農村社區。

教育

博愛縣有各級各類學校共112所,包括70所國小,34所普通國中,4所普通高中,2所職業中專,1所特殊教育學校和1所教師進修校。其中民辦學校11所。另有各類幼稚園60多所。共有在校生7萬余名,教職工3600餘名。至截止到2012年連續五年教育投入8.1億元,新建一中等34個重點項目,完成全縣中國小D級危房改造。成功省職業教育強縣。

文化

博愛縣舉辦了包括戲劇歌舞、街頭民間藝術匯演和赴市匯演。來自博愛縣各鄉鎮和部分縣直單位的80餘支代表隊上演了各具特色的文藝節目。其中,舞台戲劇歌舞匯演安排在南廣場舞台,共演出8天,節目18台。民間藝術匯演安排在鄈城路,共演出4天,參加演出的民間藝術團隊60餘個,節目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在赴市匯演中,博愛縣共組織好友輪胎公司、安江陵公司、八極文武學校等8個演出隊參與,演職人員達500餘人,是歷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參賽的8個節目全部獲獎,其中特等獎1個、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2個、優秀獎2個。文化局獲優秀組織獎。文化館獲組織獎。 博愛縣許良鎮、陽廟鎮、磨頭鎮、柏山鎮、孝敬鎮、金城鄉、寨豁鄉等7個鄉鎮被列入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單位,這七個鄉鎮的綜合文化站基礎設施按標准要求建成。已建成1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62個農家書屋、227個農村健身場所。

旅遊

青天河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博愛縣境內,繫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太行山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中國青少年科學考察探險基地、河南省最具魅力的十佳風景名勝區、河南省十大旅遊熱點景區,景區面積106平方公里,由大壩、大泉湖、三姑泉、西峽、佛耳峽、靳家嶺、月山寺等七大游覽區、308個景點組成。 大壩游覽區位於天井關古戰場至青天河水庫大壩之間,既是古時兵家對壘的古戰場,又是現代縱情藍天碧水的天然娛場。 丹河長虹:通往豫晉鐵路的丹河鐵路獨拱橋。它建於1959年,高80餘米,跨度130米,當時為「亞洲第一獨拱鐵路橋」。 古樹迎客:相傳此槐樹植於東漢,距今1900餘年歷史。樹高13米,樹圍3.2米,樹冠100平方米。 天井關古戰場:天井關古為豫晉要塞,是通往山西的關隘,史稱「太行八徑之一」,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是歷史上著名的古戰場,戰國以來,在這里發生的大小戰役達十四次。 銀龍放歌:青天河水庫大壩始建於1966年,竣工於1983年,它是英雄的博愛人民肩扛擔挑、一石一框歷經17年工人建造而成。 三教聖殿建於宋代,殿內供奉有佛、道、儒三教祖師的塑像,象這樣把三個教派的祖師同時請到一起供奉的殿宇,在全國是比較罕見的。 高空滑索:一線連豫晉,瞬間行兩省。

特產小吃

鹵豬頭肉 各地都有豬頭肉,但是博愛縣的豬頭肉集合了眾家特點,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色澤紅潤,香糯濃醇,咸甜適度,肥而不膩。剛出鍋的豬頭肉用當地的芝麻燒餅滿滿的夾起一個,咬一口,滿嘴流油,解饞飽肚。 牛肉丸 用牛肉和紅薯澱粉及各種香料精製,干吃酥脆,用老湯煮食,連湯帶丸子舀起一碗,撒上香菜沫和蒜苗段,香氣撲鼻,令人垂涎。 燒雞 博愛縣的燒雞,雞皮金黃,肉質 *** ,嫩而不柴,趁熱提起燒雞,稍稍抖動就可以使骨肉分離。 博愛生薑具有塊大、絲細、味道鮮、香辣可口、產量高、百煮不爛、抗逆力強、含水少、易加工、耐儲存等優點,用它加工成的"懷姜炸醬"、"姜辣醬"香辣可口,是不可多得的餐桌佐料。 四大懷葯:山葯、牛膝、地黃、菊花四大中葯因產在古懷慶府最為珍貴,故被稱為四大懷葯。

著名人物

李岩(1606--1644)名信,號威,博愛縣孝敬鎮唐村人。出身貢生,精槍、拳、箭術,好施尚義。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入李自成起義軍,官制中營(中央)制將軍,成為李自成的謀主。 杜嚴(1875--1938),字友梅,博愛縣清化鎮二街人。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中二甲進士,選入翰林院為庶吉士,後留學日本政法大學。 劉聚奎(1919--1984),博愛縣柏山鎮柏山村人。1933年加入中國 *** 。歷任 *** 豫北工委委員, *** 人民解放軍178師政委,西康省人民 *** 副主席、省委委員、省 *** 黨組書記,西安國營八四四廠黨委書記兼廠長,政協陝西省副主席、黨組成員等職。

Ⅱ 李治的兒子都是怎麼死的

1、長子李忠被武則天賜死

李忠(643年-664年),字正本,唐高宗李治庶長子,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長兄。母為宮人劉氏。李忠生於東宮,初封陳王,官任雍州牧。永徽三年(652年),立為太子。

顯慶元年(656年),唐高宗廢黜李忠的太子之位,改封梁王,授任梁州都督(一作梁州刺史)。同年改任房州刺史。顯慶五年(660年),唐高宗將其廢為庶民,遷居黔州,囚禁於黔州李承乾故宅。

麟德元年(664年),武則天指使許敬宗陷害李忠與宰相上官儀、宦官王伏勝謀反,李忠被賜死在黔州住所,時年二十二歲。神龍元年(705年),追封燕王,追贈太尉、揚州大都督。

2、二子李孝病亡

李孝(?—664年),唐高宗李治第二子,母為宮人鄭氏。永徽元年(650年),封許王,與弟李上金、李素節同日封王。

永徽三年(652年),拜為並州都督。顯慶三年(658年),累除遂州刺史。麟德元年(664年)去世,贈益州大都督,謚號悼。神龍初年,追贈原王、司徒、益州大都督。

3、三子李上金上吊自殺

李上金,祖籍隴西成記,唐朝宗室。唐高宗李治第三子,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異母兄,永徽元年被封為杞王,兩年後遙領益州大都督。

之後被數次改變封地和爵位,載初中,武承嗣要求周興誣告李上金、李素節謀反,後來李素節在南龍門驛被殺害,上金得知後相當恐懼,遂上吊自殺。武後改其姓為虺氏。

4、四子李素節被縊殺

李素節(648年-690年),唐高宗李治第四子,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異母兄,母蕭淑妃,唐朝宗室。

李素節聰明好學,深得其父唐高宗寵愛,初封雍王,官拜雍州牧。後任岐州刺史,改封郇王。其母蕭淑妃遭武則天殺害後,李素節被貶任申州刺史。

天授元年(690年),李素節遭誣告,被勒令進京,在龍門驛被縊殺,時年四十三歲,以庶人之禮安葬。李素節之子李英等九人同遭誅殺,唯獨四子李琳、李瓘、李璆、李欽古尚屬年幼,才得以倖免於難,長期囚禁在雷州。

5、五子李弘猝死

李弘(652年—675年),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則天長子,系高宗時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薨逝於太子位,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為皇帝的太子。

李弘於永徽三年(652年)出生於皇宮,永徽六年(655年)進封代王,顯慶元年(656年)被立為皇太子,自幼孝順仁德,為太子後體恤民情,曾上書高宗修正不合理的法律,並為兩個獲罪的姐姐求情,深得高宗寵愛。

上元二年(675年),李弘隨帝後出行洛陽,猝死於合璧宮綺雲殿,年僅二十三歲,死因頗受爭議。高宗為此悲痛不已,破例追贈太子李弘為皇帝,謚號「孝敬」,以天子禮儀葬於恭陵。

6、六子李賢被逼自盡

李賢(655年1月29日—684年3月13日),字明允,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宗李治第六子,女皇武則天次子。

永徽五年臘月(655年1月)出生,初封潞王。自幼得到良好教育,以「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作為太子侍讀。

容貌俊秀,舉止端莊,才思敏捷,深得父皇李治喜愛。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李弘猝死後,冊立為皇太子,期間三次監國,得到唐高宗稱贊、朝野擁戴和武後猜忌。

調露二年(680年),以謀逆罪名廢為庶人,流放巴州。文明元年(684年),武則天廢帝主政後,為酷吏丘神勣逼令自盡,終年二十九歲。

7、七子唐中宗李顯被妻子韋後和女兒安樂公主毒害

唐中宗李顯(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原名李哲,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唐睿宗李旦同母兄。

唐中宗李顯前後兩次當政,共在位五年半,景龍四年(710年)六月壬午被毒死,終年55歲,謚號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初謚孝和皇帝),葬於定陵。

8、八子唐睿宗李旦病逝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初名李旭輪、李輪,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唐朝第五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則天第四子,唐中宗李顯同母弟,唐玄宗李隆基之父。

李旦前後兩次登基,一共在位八年,真正掌權僅有兩年。開元四年(716年),病逝,享年五十五歲,謚號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廟號睿宗,葬於橋陵。

Ⅲ 巾幗英雄及事跡

中國古代的四大巾幗英雄:花木蘭、穆桂英、樊梨花、梁紅玉

花木蘭

花木蘭:姓魏,名木蘭。隋代人,花木蘭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營郭鎮周庄村人。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疆場一十二載,屢建功勛,無人發現她是女子,回朝後,封為尚書。唐代追封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
木蘭祠始建於唐代,金代泰和年間(公元1201-1208年),敦武校尉歸德府谷熟縣營郭鎮酒都監烏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獻殿各三間,並創塑了花木蘭像。至元代元統二年(公元1334年),睢陽府尹梁思溫倡議,募捐二千五百貫,重修擴建。清嘉慶十一年(公元1807年),由該祠僧人堅讓、堅科和其徒田何、田楨、田松等,又募資修祠立碑。由於歷代重修,祠宇佔地面積一萬平方米,祠地四百餘畝,住僧人十餘人。

可惜,這座古雅祠宇,1943年毀於戰火。現倖存祠碑兩通。一是元代《孝烈將軍像辨正記》碑,立於該祠大門內東側。碑為青石,通高3.6米,寬1 米,碑首前後皆為深浮雕的二龍雲里戲珠,布局對稱,造形大方。篆字題名《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碑四邊刻有圖案,上邊用誇張浪溫的手法,刻有二龍戲珠,龍頭大而逼真,龍身簡而細小,穿入流雲,生動美妙。兩邊陰刻牡丹花紋,線條活潑流暢,古樸而不俗。碑文正書31行,滿68字,其刻書精美,蒼勁有力。龜座高 0.7米,龜形伸頭直尾,四肢半曲,似起似卧,栩栩如生。碑文下款:元朝元統二年,祖居歸德湯德立石,侯有造撰文,曹州李克均、李英刻石。此碑經專家鑒定,確屬元代石刻真品。1982年,由省文局撥款,又重修碑樓,頂為轎形,尖頂四脊,合瓦挑角,17層封檐,前後園門,古樸典雅,碑樓四周砌有圍牆。另一通是清朝《孝烈將軍辨誤正名記》碑,立於該祠大門外西側。通高2.14米,寬0.78米,方座,碑額刻有深浮雕盤龍,篆字題名,碑文正書,歸德府商丘縣庠生孟毓謙撰文,歸德府商丘縣邑大學生孟毓鶴書丹,芒山石工張握玉刻石。1993年,虞城縣舉辦了中國第一屆木蘭文化節。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聚集在商丘,一起分析了《木蘭辭》內容和尚存的元碑記載。一致認為,花木蘭的故鄉在虞城,已確鑿無疑。
花木蘭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悲壯的詩。《木蘭辭》被列入中小學課本,被千千萬萬的青年學生所誦頌;多年來,木蘭的事跡和形象被搬上舞台,《木蘭從軍》長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勵著成千上萬的中華兒女在保衛國家的戰斗中做出了驚天動地的壯舉。人們為了紀念她,在虞城縣內還建有木蘭中學、木蘭火車站、木蘭賓館、花木蘭度假村、花木蘭產業集團、花木蘭民兵連。商丘市還組建有花木蘭武術協會、花木蘭盤鼓隊、花木蘭舞龍隊。每年的四月初八,木蘭的生日,人們前來祭祀,人山人海,廟會盛大。現在,巾幗英雄花木蘭的名子不但在我國家喻戶曉,而且由於美國迪斯尼公司耗巨資製作的卡通片《花木蘭》的巨大影響,她的美名已傳遍了全球。美國新聞媒體賦詩稱贊"古有神州花木蘭,替父從軍英名響;今有卡通"洋木蘭",融中貫西四海揚。"

穆桂英:
傳說故事人物。生長於山東穆柯寨,寨主木羽之女,武藝高強,有勇有謀。因在陣前自招楊宗保為婿,歸於宋營。在抗擊遼的入侵時,她颯爽英姿,躍馬橫刀,與楊家諸將領一道,所向披靡,屢建戰功。宗保在抗擊西夏的戰爭中死去後,佘太君百歲掛帥,率十二寡婦征西時,她已五十歲,但她銳氣不減,仍掛先鋒印,一馬當先,力戰番將。是古代流傳的巾幗英雄形象,深為群眾所喜愛。民間以「穆桂英掛帥」 、「大破天門陣」等故事流傳最廣。

樊梨花:
「薛家將」中人物。原為寒江關關主樊洪之女。後投唐,與薛丁山結為夫婦。二人智勇雙全,登壇掛帥。在薛家滿門抄斬後,她率子薛剛殺進長安,除奸報仇。在民間傳說中,她是一個富於反抗精神,武藝高強,神通廣大的女英雄。

梁紅玉

梁紅玉生於宋徽宗崇寧元年。原籍池州,祖父與父親都是武將出身,梁紅玉自幼隨侍父兄練就了一身功夫。宋徽宗宣和二年方臘起義,祖父和父親因貽誤戰機被殺,梁紅玉也淪落為京口營妓。朝廷派童貫率軍平定方臘,最後方臘被韓世忠所捉。
平定方臘後,在慶功宴上,韓世忠與梁紅玉初次見面,二人對視生情,終成眷屬。他們相親相愛的生活一直伴隨著戰爭度過。梁紅玉有身孕後留在京城,卻被苗傅和劉正彥扣押,但二人礙於韓世忠的勇猛並不敢難為他們母子。
此時宋高宗沒有行動的自由,隆裕太後和宰相朱勝非密派梁紅玉馳往秀州,催韓世忠前來救助,並封韓世忠為御營平寇左將軍,封梁紅玉為安國夫人。韓世忠很快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亂,授武勝軍節度使。
這年冬天,金人再度進犯,從黃州和採石磯兩處渡江,直逼臨安。宋高宗逃至越州。韓世忠留守秀州,建炎四年元宵節金兀術下戰書與韓世忠,約定第二天開戰。韓世忠聽從梁紅玉的計策把宋軍兵分兩路,看中軍搖旗為號,進行包圍截殺。結果金軍大敗。韓世忠放聲高歌:萬里長江,淘不盡壯懷秋色,漫說秦宮漢帳,瑤台銀闕,長劍倚天氛霧外,寶光掛日煙塵側!向星辰拍袖整乾坤,消息歇。龍虎嘯,鳳雲泣,千古恨,憑淮說。對山河耿耿,淚沾襟血。汴水夜吹羌管笛,鸞輿步老遼陽幄。把唾壺擊碎,問蟾蜍,圓何缺?
有奸細向金兀術獻了一計:以土覆船板,以火箭燒毀韓世忠戰船。但韓世忠用梁紅玉的計策以少勝多,圍困敵軍近五十天,使金軍不敢隨便渡江侵犯。
岳飛被害後,韓世忠也被罷去兵權,他索性辭去官職,與梁紅玉白頭

閱讀全文

與博愛孝敬鎮李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痴呆合並肺炎 瀏覽:511
女性老年人嚴重缺鉀 瀏覽:206
延長延長退休年齡最新規定出台 瀏覽:370
煙台退休漲工資2017 瀏覽:771
三亞繳養老金20年退休多少錢 瀏覽:152
敬老院挨打 瀏覽:547
養老保險單位劃轉 瀏覽:48
體檢甘三酯19吃什麼葯 瀏覽:997
用純鈦養生杯喝水有什麼作用 瀏覽:381
連雲港灌雲養老金查詢 瀏覽:574
蘭州老年大學報名 瀏覽:130
癌症體檢哪個項目好 瀏覽:234
劍三重陽節香囊在哪弄 瀏覽:453
農村老年人社保 瀏覽:502
易門人民醫院體檢掛什麼科 瀏覽:265
成都哪個車管所能直接體檢 瀏覽:984
女性妊娠體檢有哪些項目 瀏覽:281
老人機怎麼拆開 瀏覽:858
50歲男近段時間經常餓是什麼原因 瀏覽:454
北京市養老院招聘護理主任 瀏覽: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