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孝順父母
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孝順父母的方法,供您參考:
1. 尊重父母: 尊重父母的意願和生活方式。不要用冷漠、無視、挖苦的話語傷害他們,千萬不要長時間冷落不理會他們。
2. 多陪伴父母: 並給予父母精神慰藉,孝順不僅僅是金錢支持,陪伴和關心也十仔仿分重要,這是表達孝順的最好方式之一。
3. 經濟上的幫助: 如果有條輪友件,可以適當地幫助父母解決一些經濟上的念桐纖問題,支持他們的生活和養老。
4. 給予生活上的關懷:比如:照顧父母的飲食起居等,為他們做飯、搭配合身的衣服、陪伴他們去散步等。
5. 了解父母的健康狀況:如果父母有一些特殊的健康需求,比如長期服葯等,尤其需要關注他們的身體健康和細致的照顧。
總之,孝順的行為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達成的,需要我們要銘記在心,每天都要身體力行,用自己的行動來讓父母感受到我們的孝心。
2. 作為青少年,怎樣孝敬父母
1、求上進,走正道,讓父母放心。 從某種意義上說,學做人是青少年頭等大事,也是一生的大事。讓父母放心,首先是讓父母在做人這一點上感到滿意和放心。學校、家庭和社會要十分重視引導青少年思想道德的自我修養,爭做一個具有「五愛」(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三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的「四有」(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公民。為人子者,要讓父母真正對你的思想道德行為放心,就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新型「孝敬道德規范」的又一個重要內在標志,就是政治上積極上進,思想道德上注意修養,言行舉止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少空談,多幫忙,讓父母省心。 「愛的不必說,愛就是需要做」。一個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行動,哪怕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行動,也比那些美麗動聽的浮泛語言好千百倍。真正的孝行,就要替父母分擔辛苦。少空談,多幫忙,使父母少為子女操心費力。這就要求青少年必須生活上自強自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常回家看看。在校學生盡可能在回家時或「雙休日」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整理打掃房間,買菜洗菜燒飯做菜,刷碗洗鍋洗衣服等。還要做一些公益勞動,如打掃公共樓梯、庭院等。這是新型「孝敬道德規范」的一個外在顯現的標志。 3、常問好,講禮貌,讓父母舒心。 古人雲:「言為心聲」。早晨起床見到父母應講「早上好」、晚上睡覺前要對父母說聲「晚安」。離家上學或外出時與父母說「再見」,放學或外出回家要說:「爸爸、媽媽,我回來啦」。如果出去時間較長,還要告訴父母回家的大體時間,超過預定時間,要打個電話回家,以免父母掛心等等。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子女向父母長輩常問好,講禮貌,做父母的看在眼裡,喜在心裡,自然舒心。這是新型「孝敬道德規范」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4、遇矛盾,能寬容,讓父母順心。 世界是多情的:愛情、友情、親子之情、手足之道;世界雙是復雜的:矛盾無處不在,面對矛盾,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應以積極的態度,想方設法化解矛盾,這種積極的態度就是新型「孝敬道德規范」的重要體現。 由於年齡的差異和心理原因,老年人常常會表現出自尊、自負、懷舊、孤獨和猜疑等心態特點。加上父母與子女之間缺乏溝通,形成了所謂的「代溝」,兩代人之間的矛盾大都由此而生。對此,我們要寬容老年人(父母長輩),盡可能讓他們順心。「薑是老的辣」。父輩是過來人,他們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都可以作為財富讓子女繼承下來,在父輩們的嘮叨中,取其所長,為我所用。 5、勤學習,苦鑽研,讓父母開心。 為人子者,要讓父母真正感受到你的一份孝心,還必須有真才實學,掌握日後自立於社會,在工作上建功立業的過硬本領。這樣,父母會真正感受到子女為自己所帶來的莫大榮耀,會為自己握搭養育出這樣有出息的子女而無比驕傲和自豪。如:某高中一學生,進校後因放鬆學業,成績直線下滑段攜拿。後來鞭母不幸患惡性腫瘤,病情急劇惡化,給家庭帶來了巨大精神壓力和經濟困難。面對困難,該學生懷著對母親深深愛心,發憤苦讀,成績又直線上升,並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大學。音訊傳來,使久卧病床的母親松開了緊鎖的雙眉,父母親都開心的笑了,並流下了激動的淚花。所以,勤奮學習,刻苦鑽研,自強自立,是新型「孝敬道德規范」中「大孝」的一種表現。 6、遇難事,勤商量,讓父母稱心。 遇事勤與父母商量,多尊重父母的意見,這是新型「孝敬道德規范」的又一重要內容。常言道:隱或「天下最慈父母心」。真正孝敬的子女,遇大事難事都應主動與父母商量,多聽聽父母的意見,並盡可能尊重父母的意見,讓父母稱心。但一切全憑父母作主,不管正確與否,以父母的意志為意志,這並不是真孝。在新時期我們講對父母要孝順,不同於封建社會的「愚孝」,而是建立在平等人格基礎上的孝。父母的心思符合道義的要求,我們應該毫不猶豫地加以接納順從;如果父母的要求不符合道義,我們不僅不應該盲從,而且要勇於站出來糾正。 7、孝敬父母不等於盲從或遷就父母的錯誤。 鄭成功諫父報國的感人故事,至今被人傳頌。鄭成功孝敬父親,但不盲目服從父親,對變節父親忠言諫非的義舉,在人們的心目中,也是一種高尚的孝舉。有位少年的父親曾一度染上賭癮,一賭就不知回家,不但使家庭經濟造成困難,還影響了家庭和睦。從小懂事孝順的女兒,眼看父親墮落下去不能自撥,心裡非常痛苦,為了挽救父親,她一邊發憤讀書,以優異成績向父親匯報;一邊不斷給父親寫勸賭信,日復一日,終於使其父親醒悟。是女兒的一片「孝心」,使父親改掉了惡習。 因此,我們青少年「孝敬父母」,就要克服一切依賴父母,不僅不替父母承擔責任,連自己的責任也要父母代勞的不良行為。要勇敢地脫離父母翅膀的庇護;克服懦弱行為,做一個孝敬父母、意志堅強、有獨立頭腦的孝子,不做在父母錯誤和弱點面前喪失獨立人格一味盲從和愚順的人。更不能為了所謂的「孝」,昧著良心,甚至幫父母隱瞞壞事,幫父母干壞事,那不是「孝」,而最大的不孝。 8、重推恩,把孝敬美德的精華「愛」傳遞給他人和社會。 孔子日:「仁者愛人」。「仁」字是就是兩個人在一起,表示二人相處的道德規范,應該互助互敬。具有「仁愛」思想和行為的人,也一定是善待雙親,敬重老人的大孝子。當代社會主義新型的「孝敬道德規范」,應該是在子女孝敬父母雙親的同時,把孝親敬老的真情實感推廣到鄰居、鄉親、師長、同事以及全社會成員,使「敬老孝親」的中華傳統美德超越家庭,成為調整社會一般成員和長幼之間關系的公民道德准則,使全社會人人都像「孝敬父母」那樣敬重他人的長輩。那麼,我們大家生活著的社會主義社會將變成一個充滿愛心的溫暖的大家庭。
理解父母的心,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不要讓父母為你揪心,
Nowadays, there exists an increasingly severe phenomenon that teenagers don』t show respect to their parents. As we can read in newspaper or watch in TV, some teenagers quarrel with parents, some talk back and some even resort to violence. As to this problem, I』d like to advance several proposals as follows.
Initially, we should realize that it』s our parents who give us lives. Without parents, we can not live in this world. Therefore, the importance of respecting our parents can not be overemphasized. What』s more,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we have to remember the birth day of our parents, when we can express our gratitude to them. None the less, respecting our parents should be done from every detail. Just as a proverb goes, 「piety is above all.」 (百善孝為先).
To sum up, respecting parents is our traditional virtue in China. No matter how old we are, it』s a priority to respect our parents.
鼓勵青少年孝敬父母
Encourage young people to honor their parents
鼓勵青少年孝敬父母
Encourage young people to honor their parents
兒子算是浪子回頭啦,這很好哇,只是作兒子的如果想讓父親過上好日子,還要繼續學習,最好學一門技術,讓父親衣食無憂
子女是父母生養,從出生開始,喂養撫育,洗漿補訂,生病時不眠不休的照料,若是難治之病,情願捨命換兒安;稍長,教給基本生活能力,供給讀書,關心其成長,永不停歇。父母對子女付出的愛,是一生一世,可謂:親情無價,骨肉情深。而為子女者,在父母面前,永遠是負著債的。
孟子也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意思就是說,要盡心贍養侍奉父母,但你現在還要靠父母養活,沒有經濟實力,那就要理解體諒父母,尊敬愛護老人「順」,就是要順從,依老人的意願行事,不要一味夫人盲目服從,但至少是不能正面的頂撞父母,尊重老人的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也可以說,「順」是「孝」的具體體現。
您好!
從對父母講話的恭敬態度開始做,點點滴滴觀察父母的需要在哪裡。
父母喜歡的東西我們要盡心盡力去拿給父母,奉養父母。
幫父母分憂解勞,也是盡孝道。
為人子女處處不能讓父母操心,到哪裡去一定要告訴父母。所作所為能夠讓父母安心,這就是在盡一份孝道。
一些事不能夠擅自去做,做了之後會讓父母蒙羞,會讓父母擔心。比如一些不禮貌的事不能做,一些會讓自己危險的事情不能做。
時時能夠關注到父母的心情,比方說媽媽打一通電話,然後東聊西聊,結果聽出來是母親在想念我們,這個時候不等母親開口,應該主動回家去看看。
願您生活幸福!
一跪:十月懷胎娘遭難,一朝落地娘心寬;赤身無有一根線,問爹問娘要吃穿;夜夜五更難合眼,娘睡溼處兒睡干。
二跪:倘若有病請醫看,情願替孩把病擔;東拜菩薩西拜仙,焚香抽簽求仙丹;孩兒病情得好轉,父母方才展笑顏。
三跪:學走恐怕跌石坎,常防火與水邊邊;時時刻刻心操碎,行走步步用手牽;會說會走三歲滿,學人說話父母歡。
四跪:八歲九歲送學堂,望兒發奮賽聖賢;衣襪鞋帽都辦全,冬穿棉來夏穿單;先生打兒娘心酸,拂袖掩面淚擦乾。
五跪:父母真情比海深,為孩花錢不心疼;早起晚睡賺鈔票,自己不舍花分文;莫讓孩兒差別人,恨把黃土變金銀。
六跪:兒女出門娘掛念,夢魂都在孩身邊;常思常念常許願,望孩在外多平安;倘若音信全不見,東奔西跑夜不眠。
七跪:養兒養女一樣看,十七八歲結姻緣;燒香問神求靈簽,力出盡來汗流干;花錢多少難算盡,為了兒女把賬欠。
八跪:成家立業兒女安,父母操心仍不斷;千辛萬苦都受遍,父母恩情有千萬;如若生兒娘不管,兒女焉能有今天。
九跪:父母心系兒女身,操心操到病滿身;滿頭青絲變白發,臉起皺紋肢變形;兒女回家笑常在,噓寒問暖忙炒菜。
十跪:父母年老得病患,誰請醫來葯誰煎;二老能活幾多年,兒女團圓有幾天;父母百年閉了眼,幾多兒女在身邊。
學會感恩,孝敬父母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學會感恩,孝敬父母》。
開始前,我想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一艘載有數百人的大型輪船在海上失火沉沒,許多人都失去了生命,只有九十多人生還。乘客中有一個游泳專家來回遊了十幾次,在連續救起了二十個人後因過分勞累雙腳嚴重抽筋而導致殘廢必須終身坐輪椅,他一直大叫著問自己:我盡力了嗎!幾年後在他生日的那天有人問他一生中最深刻的記憶是什麼,他傷感的說:我最記得那被我救起的二十個人中,沒有一個人來向我道謝。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惡。生活中,總會有許多事情影響著我們的情緒,或喜,或憂,於是,選擇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也就選擇了過什麼樣的一種生活。
感恩,是我對待生活的態度。感恩,並不局限於銘記別人的好處,而是延伸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中,以及更多,更多。平時,我們是否會受喜怒哀樂所左右生活?喜的時候是否會歡天喜地欣喜若狂?怒的時候是否會大發雷霆暴跳如雷?哀的時候是否會惆悵萬分失落無比?樂的時候是否會手舞足蹈得意忘形?要怎樣做到對喜怒哀樂處之泰然?要如何保持平靜的心靈?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是的,就當喜,是對我們善待生活做得到的回報;就當怒,是培養我們耐性的時機;就當哀,是天將降大任於自己的先兆所以必先苦我心志;就當樂,是生活對我的泰然處世還以的笑容。如此,還會有什麼再影響到自己平靜的心緒呢?別人對自己不好,是生活在暗示我們自身有所缺陷所以我們必須積極改進;別人對自己好,是生活在告訴我們要讓更多的人喜歡自己就必須再接再厲更進一步。事業的成敗也是如此。
感恩,並不是宣揚一種消極的宿命論,而是一種積極的處世方式! 學會感恩,不要去記恨對你不好的人。作家余傑說過一句話:恨一個人對自己的傷害,遠遠比對對方的傷害大。學會感恩,懂得知恩圖報不忘恩負義,滴水之恩要以湧泉相報,受人一掊土還人一座山.學會感恩,懂得給別人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今天拉人一把明天陷入困境也會有人拉自己一把。生活是面鏡子,學會感恩,對生活時時保持微笑的心情,生活也會還你以微笑。
那麼,就讓我再次用一個小故事結束今天的演講吧:有位和尚叫佛印,與朋友結伴出遊.在路過海邊時與朋友話不投機被朋友甩了一巴掌,佛印氣憤的在沙灘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某打「.當走過原始森林時佛印和尚遇險被朋友所救,於是他在岩石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某救」。朋友奇怪的問他為什麼兩次在不同的地方寫字,佛印答道:巴掌之痛一如海水沖淡沙灘上的字,很快消逝;相助之恩卻是刻在石頭上的字天長地久,永遠銘記。
學會感恩的生活,寧靜而祥和。 學會感恩的你,會得到大家的喝彩!
父母生你下來,養你教導你讓你成長,父母是天下最愛你的人,有心有肺的人都會選擇認真孝敬老人,畢竟老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
孝敬父母在不同的家庭里有不同的方法,但都是為了老人能夠安度晚年,財力、人力是要有的,但對老人來說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3. 孝順母親與節日無關,讓我們想起哪句名言警句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長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4. 在新的一年,應該怎樣孝順自己的父母呢
孝順父母是我們作為子女應該永遠堅持的責任和義務。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建議來孝順自己的父母:
1. 多花時間陪伴父母:尤其是在工作繁忙、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我們應該盡可能地多陪伴父母,聊天、散步、看電影或者一起做家務,讓父母感受到我們的關愛和陪伴。
2. 關心和照顧他們的身體健康:關注父母的健康狀況,提醒他們按時就醫、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適當運動等。
3. 經常給父母打電話或視頻:即使我們不能經常面對面陪伴父母,我們可以通過電話、微信、視頻等方式與父母保持聯系,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關心世培和溫暖。
4. 為父母分擔家務負擔:尤其是在家裡塌返顫的時候,我們可以幫助父母做家務、購物、煮飯等,減輕他們的負擔,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孝心和關懷。
5. 給父母送禮物:團敗不一定要貴重,但是我們可以在父母生日、節日、紀念日等特殊時刻為他們送上禮物或者製作卡片、寫一封信等,表達我們的感激和愛意。
總之,孝順父母不僅僅是在新的一年,而是我們作為子女永遠應該做到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用心、耐心和真誠的態度去孝順我們的父母,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愛和關懷。
5. 孝敬父母要從點滴小事做起,而不是只在禮節上做周全的詩句
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
這詩句是: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
相隔千里思故鄉,奔波勞碌苦自知,亦為家中兩老享清福,兒女孝老心中留
6.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有哪些
孝敬父母,是一個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底線,孝敬父母是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為重要的品德。那麼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有哪些?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
1.身教重於言教
孩子對父母的態度,往往是從父母對待長輩的態度中學來的 。在孩子的眼裡,父母的行為就是一把尺子,認為父母能做的,他就能做,父母怎樣做,他就應該怎樣做。因此,父母在與老人(自己父母、公婆、岳父母和其他老人)相處中,態度應謙恭、彬彬有禮,對老人關心照顧、體貼入微。比如,在家給老人端茶倒水,在公共場合給老人讓座、讓路。父母的言行,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表現在自己的行動中,他們也會像父母一樣孝敬老人。
(某部隊的一位軍醫,利用自己的積蓄堅持為敬老院的老人服務,定期為他們檢查身體,並親自為他們做可口的飯菜,妻子非常理解他,並積極支持丈夫的作法。這樣幾十年如一日,他們的言行,使8歲的兒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並從父母那裡自然地學會了如何尊重、關心、照顧老人。孩子雖小,卻不僅懂得關心父母,尊重老人,還經常到敬老院去給老人們講故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後來,孩子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當記者問他為什麼能這樣做時,他的回答是那樣的朴實而簡單:“我向爸爸和媽媽學習得還不夠。”)
以身作則,言傳不如身教。如果身為父母對自己的長輩不好、不孝順,想讓子女對自己孝順是很難的。
(有一對中年夫婦對年邁的父母很不孝順,他們把老人攆到一間破舊的小屋裡居住,每頓飯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東西給老人。一天,他們看到自己的兒子在雕刻一塊木頭,就問孩子刻的是什麼,孩子說:“刻木碗,等你們年紀大時好用。”這對中年夫婦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請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隻小木碗,拿出家裡最好吃的東西給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轉變了對他們的態度,從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
可見,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現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況還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僅不照顧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計“刮”老人們的財物,這給孩子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因此,家長應率先孝順父母,努力做孩子的楷模。
2.常回家看看
現在大多數老人,雖然兒孫滿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錢花,但是孩子因為工作的緣故幾乎都不在身邊,平時很少見面,所以,他們在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與兒女團聚。
(1999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常回家看看》這首歌曲表達了中華兒女對家的那份親情,以及父母對子女的心聲,提醒現在忙碌的年輕人即使工作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找點空閑,找點時間,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帶上笑容,帶上祝福,陪同愛人常回家看看……”)
父母要利用假日,帶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幫老人做家務,與老人共聚歡樂,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果做不到,那就應該給老人多打電話。如此日久天長,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會逐漸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3.從小事做起
父母為孩子做出表率,還表現在具體細節之中,例如,在每年或每兩年帶父母去做一次體檢;經常給父母拍照,尤其是帶著孩子與老年人合影是長輩最高興的;認真回父母的簡訊,不要因父母的電話啰嗦而煩躁;有時間時帶父母去旅遊,等等。
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習慣
1.讓孩子了解父母為家庭的付出
家長應該讓孩子了解父母為家庭的付出、父母的身體情況、父母的工作情況,明白父母的錢來之不易。現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的錢是怎樣掙來的,只知道盲目攀比,向父母要錢買這買那,認為父母讓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經地義的。這樣的孩子怎麼會從心底里孝敬父母呢?為此,父母應該通過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工作情況,了解自己的錢得來不易,使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生活,從心底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2.讓孩子在生活細節中養成孝敬父母的行為習慣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懂得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聽從父母教導,關心父母健康,分擔父母憂慮,參與家務勞動,不給父母添亂。要把這些要求變為孩子的實際行動,就應當從日常小事抓起。比如,當父母下班時,孩子要問候父母;當父母勞累時,孩子應主動多做一些家務或請父母休息一下;當父母外出時,孩子應提醒父母注意天氣變化;當父母生病時,孩子應主動照顧、寬慰父母等。孩子外出時要和家長道別,回家時要先向父母問好,吃飯時先請父母入座。孩子應承擔必須完成的家務勞動,哪怕是吃飯時擺碗筷。小學生不僅要孝敬父母,更要孝敬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放學回家先向祖父母問安,做一些端茶倒水的事,給他們講一些校園里的所見所聞,吃飯時,先扶他們入座,恭恭敬敬地遞上碗筷。這樣,不僅有利於孩子養成參與家務勞動的習慣,也有利於孩子不斷增強孝敬父母的觀念:“父母養育了我,我應為他們多做事。”
在祖孫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中,只要用心更容易教育孩子養成孝敬父母的習慣。比如,每逢家人吃水果,爺爺奶奶就說:“看孫子怎麼分?”孫子每次都是把大的給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每逢節假日家人聚餐時,都等長輩入座後,孫子 才上桌。遇到好吃的東西,孫子也學著大人的樣子,多往爺爺奶奶的碗里夾。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孩子必將養成孝敬父母的良好習慣。
3.引導孩子在情感上關心理解父母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懂得,孝敬父母要對父母的情緒、興趣等有所了解,在生活中盡量要讓父母高興,發現父母心情不好時要主動去安慰。
家長要教育孩子了解父母的需求。即使將來孩子長大了,成家立業了,父母對子女的物質需求並不高,真正讓父母有強烈歸宿感和滿足感的,是子女與父母之間的溝通、相伴。有沒有親近的交談,有沒有認真傾聽父母的話語,有沒有聽懂父母的真正想法,有沒有輕松的家庭氣氛,有沒有家人聚會的溫暖,對父母來說更為重要。家長要讓孩子記住父母的生日,用簡朴的方式向家長祝賀生日。據某小學調查顯示,有50%的孩子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能主動祝賀父母生日的更少。現在不是孩子為父母祝壽,而只是父母為孩子過生日,這是不正常的。應該讓孩子懂得為父母祝賀生日,記住父母的生日,在生日當天送上生日禮物,或親口說“我愛你”。
4.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對父母不要有過高的要求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懂得,父母將自己帶到這個世界來,撫養孩子長大,已經很不容易,要懂得感恩。父母只是一個普通人,對父母的期盼要切合實際。要知道,父母的精力有限、時間有限、金錢有限、能力有限,他們怎麼能無限地滿足孩子呢?要讓孩子知道,父母也是平常的人,有好多事情他們也做不到,他們也沒有辦法。讓孩子不要對父母有過高期盼,要學會滿足。如果子女對生活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就活得很快樂,就容易孝敬父母。
5.鼓勵孩子向父母示愛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懂得,做兒女的要學會把自己對父母的愛和感謝表達出來。中國人比較含蓄,不太會在一些公開的場合來感謝父母,有些人甚至在家中也不善於表達對父母的愛和感謝。孝敬父母需要實際行動,也需要情感的表達。因此,父母在表達對孩子的愛的時候,也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對父母的愛,使父母感到溫暖,也更好地融洽親子關系。
6.利用有關節日啟發孩子表達孝心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懂得,在相關節日向父母表達自己的孝心。家長可藉助長輩生日、重陽節、母親節、父親節、婦女節、勞動節、元旦、春節等有利時機,通過談話、點撥、暗示,啟發孩子向祖輩或父母表達自己的孝心。當然,孝敬父母應該是一種日常行為,而不應該局限於每一天的“節日行為”。父母要信任孩子,多給孩子“表現”的機會。孩子孝敬長輩的行為常常會得到周圍人的贊賞,這種贊賞正是讓孩子持續孝順長輩最好的催化劑。
孩子不孝敬父母的原因
一、父母的溺愛使孩子內心無愛
現在的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出生那天起,就把全家的目光都吸引過來了。全家人視其為掌上明珠,真可謂“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如果用畫圖表示,那麼圖上的箭頭都是指向孩子的,這就是現在很多家庭中大人對孩子的愛。孩子在這種溺愛的環境中長大,導致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責任感,只知道接受愛,而不懂得付出愛。孩子內心沒有愛,就無法去愛他人,也就不懂得孝敬父母。案例中的巍巍不懂得孝敬長輩,就與家長的溺愛有關。
二、父母重智輕德使孩子問題多
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應是“以德育人”,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自然觀和道德觀,從而建立起實現其自身發展的思想道德基礎。但事實上,家長大都希望孩子將來從事文化、教育、科研或醫務工作,對孩子智育方面的關注大大超過德育方面。這種“重智輕德”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一些孩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沒有把學會做人當作自己的首要任務,當然也就不會顧及如何孝敬父母。
三、父母對長輩的不孝影響了孩子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榜樣是最有效的教育“工具”。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孩子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和父母朝夕相處,日夜為伴,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模仿性更強。父母待人接物、對待爺爺奶奶的態度等,孩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這種影響是在無意識中產生的,其作用也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案例中,巍巍對父母和爺爺奶奶不敬的表現,就是父母對爺爺奶奶不敬的翻版。
四、家長用自己的行動抵消了言語教育的效果
有些家長在言語上要求孩子體諒父母,孝順長輩,而在實際行動中,卻沒有嚴格要求孩子,如在長輩面前,總是先將好吃的食品拿給孩子吃,家長常常抱怨孩子不孝順父母,實際上是自己說一套做一套導致的。案例中,巍巍的父母用自己的行動抵消了言語教育的效果。
五、家長忽視了從點滴小事培養孩子的孝心
家長要教育孩子孝順父母,必須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長期培養,點滴做起。讓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逐步具備孝順父母的美德。案例中,巍巍的父母很少下廚房,七十多歲的奶奶不僅要做好飯菜,飯後還要洗碗刷鍋、打掃廚房,巍巍的父母不幹家務活,巍巍更不做這些事情,培養巍巍孝敬父母就成了一句空話。
猜你喜歡:
1. 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有哪些
2. 家庭教育十種有效的方法
3. 教育孩子父母存在哪些方面的問題
4. 家庭教育方法有哪些
5. 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