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重陽節喝菊花酒的意義
重陽節的時候,人們會選擇踏秋賞菊,吃重陽糕等等活動,而重陽節賞菊,喝菊花酒也有著久遠的歷史,那麼重陽節喝菊花酒的意義是什麼呢?怎麼釀菊花酒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飲食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重陽節喝菊花酒的意義:強身健體求長壽
菊花酒有助於長壽,與它能防治心血管系統疾病有關。科學實驗證明,菊花能降血壓,降血脂,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臟肌肉的血液供應,減慢心率,增強心肌收縮力,並有明顯降低血栓形成的作用,並對胸悶、心悸、氣急、頭暈、四肢麻木等也有明顯效果。對高血壓、動脈硬化、血清膽甾醇過高等也有防治作用。
菊花中還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其中以硒的含量最高,硒元素能參與機體的抗衰老過程。這些與中醫學說的菊花「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相吻合。
從醫學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頭昏、降血壓,有減肥、輕身、補肝氣、安腸胃、利血之妙。陶淵明詩雲「往燕無遺影,來雁有餘聲,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頹齡」,便是稱贊了菊花酒的祛病延年作用。
怎麼釀菊花酒
配方一
材料:
1、菊花、杜仲,各500克;
2、防風、附子、黃蓍、乾薑、桂心、當歸、石斛,各200克;
3、紫英石、肉蓯蓉,各250克;
4、萆薢、獨活、鍾乳粉,各400克;
5、茯苓150克。
做法:以酒七斗,浸五日。
功效:去風冷,補不足。
配方二
材料:菊花、生地黃、地骨皮各2500克;糯米35千克;酒麴適量。
做法
1、前3味加水50千克煮至減半,備用;
2、糯米浸泡,瀝干,蒸飯,待溫。
3、同酒麴(先壓細),葯汁同拌令勻,入瓮密封,候熟澄清備用。
功效:壯筋骨、清虛熱。
用法:口服。每次溫服10毫升,日服3次。
配方三
材料:甘菊花500克;生地黃300克;枸杞子、當歸各100克;糯米3000克;酒麴適量。
做法:
1、將前4味,水煎2次,取濃汁2500毫升,備用;
2、再將糯米,取葯汁500毫升,浸濕,瀝干,蒸飯;
3、待涼後,與酒麴(壓細)、葯汁,拌勻,裝入瓦壇中發酵;
4、如常法釀酒,味甜後;
5、去渣,即成。
功效:養肝明目、滋陰清熱。
用法:口服。每次服20~30毫升,日服2次。
⑵ 2021重陽節菊花有什麼意義
重陽節 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 文化 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下面是我整理的2021重陽節菊花有什麼意義_重陽節送什麼禮物最好,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1重陽節菊花有什麼意義
重陽節菊花、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 兒童 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節禁忌
1、忌說節日快樂
為什麼重陽節不能說節日快樂呢?因為重陽節是個辟邪日子,說節日快樂與其原義相違,肯定不妥,最好說些祝福的話語。比如祝全家安康或身體健康等。
2、不能送菊花
重陽節可以賞菊,飲菊花酒,但卻不可以送菊花,因為菊花是一種祭花,是贈給死者表達哀悼的鮮花。若送人一束菊花,很可能讓人家誤解你送花的意思。
3、忌宅在家裡
因為重陽節是個凶氣聚集及下沉的日子,宅在家裡,容易使人生病,為了避邪,最好選擇離開平日生活的環境,與家人一起出去登高遠望。
如唐朝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中,記的就是登高的活動。它強調的就是全家出外登高躲避,要數一數是不是落下一個人,免得丟下者被瘟神捉走。
此外,有些地方重陽節還禁忌嫁出的女兒回娘家,或者夫妻同床等習俗。
重陽節送什麼禮物最好
1、懷舊型
老人往往比較喜歡懷舊,隨意送一些懷舊點的東西給老人驚喜。當然得根據不同的老人的喜好來選擇對胃口的,比如有的老人喜歡聽老歌,那你就投其所好送部錄音機和老唱片吧。
2、古典類
當然也有一些老人喜歡古典型的書畫、古玩等,所以你就要送點古典而又有創意的,如中 國畫 、古玩、 十字綉 、布鞋等。送一些可以讓老人們開心的東西。
3、健康品
父母等辛苦了一輩子,所以往往會遺留一些身體疾病,那麼送一些有利於身體健康的,如保健品、 太極拳 視頻教程、按摩器等健身用品都是不錯的選擇。這些東西也算是聊表對老人的孝心。老年人都愛買各種類型的保健品,那麼就給他們送點保健品也不錯哦!神馬蛋白粉、各種維生素補充劑、鈣片神馬的,還可以買奶粉神馬的東東,也比較不錯的。
4、溫暖
給老人送禮的同時還可以送些保暖舒適的衣服什麼的,因為重陽節之後的天氣也慢慢的變冷了。送衣服這個是大眾化的禮物,所以你實在是不知道送什麼禮物的都還好可以選擇送衣服,因為衣服是不能少的。
5、心意
假若你什麼禮物都來不及買了,那就回家親自做點他們喜歡吃的東西吧,邊吃飯邊聊天。因為老人年老了就喜歡聊天。平時有空多回去看看老人、父母,一起吃個飯、聊個天,可能這對於他們來說就是最好、最有創意的禮物。
6、按摩儀
父母上了歲數健康是最大的問題,即使沒病沒災也難掩衰老帶來的身體問題,比如腰酸背痛、腸胃消化衰退等等,這就要提醒父母多運動,沒事多出去散散心,身心愉悅自然就會提高身體的抵抗力。另外,我們做的就是給他們買個按摩儀,比如按摩腳盆或者按摩椅之類,在老人不想運動的時候可以起到同樣的效果,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脈、活躍機體組織等。
7、插卡音箱
可以隨身攜帶,可以外放的插卡音箱,小巧玲瓏攜帶方便。很多老年人喜歡聽音樂,散步的時候帶著還是不錯的。而且和mp3差不多,可以接線下載歌曲,也可以當電腦外放音箱,比mp3更好在於可外放。如果喜歡聽收音機的老年人還可以買帶收音機功能的,外觀時尚價格便宜,是不錯的一款送老年人的禮物;
8、衣服
重陽節離冬天很近了,那麼送衣服作為禮物肯定是個上乘之選。秋冬的服裝如果是北方的親們大多以羽絨服、毛衣毛褲為主,也可以送一件秋季的小棉襖,這個季節在東北已經可以穿棉襖的了。那麼南方的親們就要以保暖內衣、裘絨、厚夾克為主要選擇了,當然南方也會有冬季零下的時候,那麼衣服就要想好是送這個季節的還是送 春節 那段時間的衣服了。
現在老年服裝不太好買,就不說身材方面單單是顏色就不好選擇。前幾個月我想幫姥姥買個外套,在某寶上翻了好幾頁都沒有挑到合適的。很多老年人都喜歡醫療小電器,定期自己測個血壓用著也比較方便,價錢也不是很貴,比普通血壓計方便的是可以自測。小小的就算出去旅遊也可以隨身攜帶,不是很沉蠻不錯的選擇。
9、煙斗
現在送煙多俗啊,要送就送煙斗嘛!看網上說煙斗有利於戒煙,而且好像是不直接進入肺部對身體傷害小一些。老年人很多愛抽煙的,送這個還是比較對他們心意滴;
10、登山遠足
陪老人去爬爬山,然後在外面吃個燒烤弄個 野炊 也是不錯的。畢竟重陽節要登高比較好嘛,穿上舒適的衣服背上好吃的東西,一家人去玩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這個最好是節假日比較好,不然還要請假比較麻煩!
重陽節的有什麼寓意
重陽節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當時已有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的活動,在這一時期,重陽節是作為一種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具有祭祀祈禱風調雨順的意義。
在我國的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節,還與「久久」同音,且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所以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1989年,我國還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寓意「久久」長壽之意。
隨著社會的發展,「九九」在婚姻上也有「長長久久」的意思,所以很多人也會選擇在九九重陽這天結婚。既然選擇「久久」的愛情,怎麼能缺少一枚樂維斯真愛鑽戒呢?樂維斯代表的不僅僅是鑽戒,更是一輩子的承諾。愛情旅途中,用一枚實名定製、一生只送一人的樂維斯鑽戒,去見證美好的幸福時刻和誠摯的愛情誓言吧。樂維斯鑽戒會在你們長久的愛情歲月里,一直相伴如初。
重陽節為什麼要賞菊
正是菊花盛開時:每逢重陽節,正是一年菊花盛開之時,這個時候是最佳的賞菊時期。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而菊花又被稱為長壽之花,重陽節賞菊有祈求長生與延壽之意。所以,菊花又被稱為「延壽客」。據說重陽節賞菊的風俗,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
賞菊之風盛行:在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2021重陽節菊花有什麼意義相關 文章 :
★ 2021重陽節含義是什麼
★ 2021重陽節的寓意是什麼意思
★ 2021重陽節的習俗與禁忌
★ 2021重陽節主要舉行的活動
★ 2020重陽節菊花意義是什麼
★ 2021九九重陽節是怎樣來的
★ 2021重陽節有什麼禁忌和講究
★ 重陽節喝菊花酒有什麼寓意
★ 2021重陽節是什麼意思
★ 2021重陽節有哪些傳統習俗
⑶ 菊花有什麼用途
1、觀賞:菊花生長旺盛,萌發力強,一株菊花經多次摘心可以分生出上千個花蕾,有些品種的枝條柔軟且多,便於製作各種造型,組成菊塔、菊橋、菊籬、菊亭、菊門、菊球等形式精美的造型。
菊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產量居首,中國人有重陽節賞菊和飲菊花酒的習俗。
2、食用:菊花可以做成精美的佳餚。「菊花肉」是經過長期摸索製作成的一種菊菜,它由一塊塊用蔗糖熬漿炮製的白嫩豬肉加工製成,玲瓏剔透,有如白玉。每塊之上黏上幾絲菊瓣,飽飲油脂糖甜,觀其金黃色澤。
生長習性
菊花的適應性很強,喜涼,較耐寒,生長適溫18-21℃,最高32℃,最低10℃,地下根莖耐低溫極限一般為一10℃。花期最低夜溫17℃,開花期(中、後)可降至15-13℃。
喜充足陽光,但也稍耐陰。較耐干,最忌積澇。喜地勢高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輕松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在微酸性到中性的土中均能生長,而以PH6.2-6.7較好。
秋菊為長夜日植物,在每天14.5小時的長日照下進行莖葉營養生長,每天12小時以上的黑暗與100攝氏度的夜溫則適於花芽發育。
⑷ 古代重陽節為什麼要賞菊花
古代重陽節賞菊花的原因如下:
賞菊習俗源於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繽紛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賞菊贊菊的菊文化。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
古代重陽節的其它習俗: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其民俗活動甚多,文化內涵豐富。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擺宴敬老、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1、曬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
2、放紙鳶
放紙鳶是南方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鳶為主要特徵的。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紙鳶亦現在的風箏。 在民間傳統,重陽節除了登高,放紙鳶也是一個特色。
3、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登高習俗源於此時的氣候特點以及古人對山嶽的崇拜。登高「辭青」也是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
4、祭祖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古代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古時重陽祭祖的傳統習俗在嶺南一帶仍盛行,人們會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祭祖活動。無論是祭祖活動還是登高遠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強人們文化認同感,加強家族和社會的凝聚力。
5、佩茱萸
古代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驅蟲去濕、逐風邪。於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裡,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4)9月9重陽節菊花的做作用擴展閱讀:
古代重陽節賞菊的詩句:
《重陽席上賦白菊》
作者:唐代-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譯文:一院子的菊花金黃金黃,中間有一叢白似霜的花兒是這么孤獨。就像今天的酒席,老人家進了少年去的地方。
⑸ 為什麼重陽節要欣賞菊花
一年一度秋風勁」的重陽節。關於重陽節的名稱,據三國時代曹丕《九日與鍾徭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這就是說,中國古代以「六」為陰數,「九」為陽數,九月初九日正好是兩個陽數相重,所以人們把它叫做「重陽「,也叫做「重九」。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後慘害後,侍候戚夫人的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某傳出: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 重陽節民間有登高的風俗,所以又叫「登高節」,相傳始於東漢。據梁朝吳均《續齊諧記)載: 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累年。長房謂之曰:「九月九日汝家當有災厄,急宜去:令家人各做繹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消。」景如言,舉家登山。夕還家,見雞、狗、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代之矣。」今世人每至丸日登山飲菊花酒,婦人帶茱萸囊是也。東漢年間,這個故事傳開,從此,每逢農歷九月初九,插茱萸和登高飲菊花酒,便成了歷代相傳的風俗。 重陽節之所以有名,是因為這個節日和歷史上許多有名的文學家有關;而在這些文學家的故事裡,包含著重陽節的各種風俗,如登高、賞菊、飲菊花酒、佩茱萸等等。這些故事都成了有名的典故,所以這些風俗也為人們所熟知。至於與重陽節有關的文人故事,恐怕要算孟嘉落帽和白衣人給陶淵明送酒最有名、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了。 盂嘉是東晉時代的著名文人,說起來還是陶淵明的外租父。他在當時最有權勢的大將軍兼荊州刺史桓溫的幕下當參軍。九月九日,大將軍桓溫邀集賓客幕僚作登高盛會,在山頂大擺筵席,飲酒賦詩。出席節宴的人都衣冠楚楚,穿戴整齊,杯盞相酬,興致很高。突然問,一陣風刮過,把盂嘉頭上的帽子吹落在地。孟嘉這時已有幾分酒意,竟然沒有察覺帽子已不在頭上。但主人桓溫已經看見了,便叫在座的孫盛作文章嘲笑他。孫盛也是當時很著名的文人,他遵照桓溫的命令,在席間寫了一篇文章責難盂嘉。沒料到孟嘉雖已酒醉,但神志不亂,依然文思敏捷。孫盛的文章剛做好,他草草一看,立刻提起筆來;作了一篇文章酬答。滿座的人讀了他的文章,都嘆息稱好,一時傳為美談。 大詩人陶淵明的重陽故事更有名。陶淵明最愛菊花,簡直是個「菊迷」。菊花是經得起秋後風霜摧折的花卉,象徵著高潔的品格。陶淵明生活在晉宋易代的亂世,不滿當時的政治傾軋和官吏的腐敗,也有高潔的品格,正和菊花的精神契合。他辭去官職,回到家鄉柴桑(今江西)隱居,在宅旁東籬邊種了許多菊花,朝夕觀賞。他的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歷來為人傳頌。陶淵明又喜歡喝酒,可是因為家貧,時常缺酒。那年重陽,陶淵明在籬邊賞菊,卻沒有酒喝,不能一醉,多煞風景!他只得采了一把菊花在手裡,嗅嗅嚼嚼,聊以為遣。古人認為菊花有延年益壽的功效,所以不但用來釀酒,也用來食用。屈原的《離騷》所謂「餐秋菊之落英」,即是一例。然而菊花畢竟不能代酒,陶淵明正在百無聊賴的時候,忽然遠處來了一個白衣人,那人原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來的差人,特地送酒來給陶淵明的。陶淵明真是喜出望外,立即打開酒瓮,對著菊花開懷暢飲,盡醉方罷。 由於這些重陽掌故的廣泛流傳,六朝以後文人都很重視重陽節,詩文中以重陽節為題材的,可稱節令詩中的大宗。唐朝詩人工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詠重陽的詩,恐怕是大家最熟悉的了。杜甫的重陽詩也很多,很有名,如「醉把茱萸仔細看」等,特別提到茱萸。其他不少詩人,凡寫重陽詩,大多要提到登高和插茱萸這兩件事。 茱萸是一種可以做中葯的果實,因為出產於吳地(今江浙一帶)的茱萸質量最好,所以又叫吳茱萸,也叫越椒。這是一種小喬木,樹乎可以長到一丈多高,樹葉為羽狀復葉,初夏開綠白色的小花,結實似椒子;秋後成熟。果實嫩時呈黃色,成熟後變成紫紅色。《本草綱目》說它氣味辛辣芳香,性溫熱,可以治寒驅毒。古人認為佩帶茱萸,可以辟邪去災。西晉初期的周處在他所寫的《風土記》中,曾說到重陽節登高飲菊花酒的宴會;把它稱作「茱萸會」。周處是東吳義興(今江蘇宜興)人,所記的風俗是江南風俗。 比周處稍後的晉朝人陸翻的《鄴中記》,也寫到當地重陽有登高和佩茱萸的習慣。鄴中是現在的河北省臨彰一帶,可見北方也有同樣的風俗。按道理推論,重陽茱萸其實也和端午節的雄黃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於除蟲防蛀。因為過了重陽節,就是十月小陽春,天氣有一段時間回暖;而在重陽以前的一段時間內,秋雨潮濕,秋熱也尚未退盡,衣物容易霉變。這段時間又是桂花盛開之時,所以民間稱之為「桂花蒸」,這時必須防蟲。茱萸有小毒,有除蟲作用,制茱萸囊的風俗正是這樣來的。 至於登高,在秋高氣爽、遍地黃花的重陽時節,上山登臨游覽,欣賞深秋的美景,給人一種心曠神怕的感受。重陽節登高之風,在唐代已很盛行。許多詩人為此寫了不少詩篇。唐代詩人劉長卿的一首詩雲: 九日登高望,蒼蒼遠樹低。 人煙湖草裹,山翠縣樓西。 唐代詩人邵大震的一首詩雲: 九月九日望遙空,秋水秋天生夕風。 寒雁一向南飛遠,遊人幾度菊花叢。 如果說登高游覽還只是文人們喜歡的事,那未追究起來,民間恐怕還有生產上的原因。重陽時節,秋收已經完畢,農事比較空閑。這時山野里的野果、葯材之類,又正是成熟的季節,農民紛紛上山採集野果、葯材和供副業用的植物原料,正是好時機,農民們向來管這種上山採集叫「小秋收」。 登高的風俗最初可能就是從這上面來的。至於集中到重陽這一天,當然是後來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為一種象徵,起點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於植樹,人們就定個植樹節的道理一樣。此外,重陽節期間天氣晴朗,氣溫涼爽,適宜於登高望遠,這大概也是後來重陽登高發展為以游覽活動為主的重要原因。 重陽賞菊飲酒,也是一個傳統的風俗。清秋氣爽,菊花盛開,窗前籬下,片片金黃,時逢佳節,共賞菊花,別有一番情趣。唐代詩人白居易在《重陽席上賦白菊)中寫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白霜。 還似今朝歌舞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這首詩抒發了人老心壯的慨嘆之情。至於王勃的「九月重陽節,開門見菊花」的詩句,語言雋永,詩意清新,更寫出了賞菊飲酒的情趣。舊時重陽節還飲菊花酒,「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據《西京雜記》載: 菊花舒時並采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 後人在重陽節這一天,還有吃「重陽糕」的習慣。重陽糕就是用粉面蒸糕,輔料有棗。栗或肉。講究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高,象座小寶塔,上面還做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的意思。有的在重陽糕上還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吧。 地面上最高的地方當數山,重陽節登高,本來也是要登山的。但不少地方是平原地帶,周圍沒有山,那怎麼開展登高活動呢?這個問題大概古人是早已考慮到的,因此在重陽登高的習俗形成之初,就把它叫做「登高」而不叫「登山」,這樣就簡單了。顧名思義,「登高」就是上高處登臨,那未在當地找一個相對來說比較高的地方就行了。好多地方有塔,不僅高出地面,而且比一般的建築物都高,因此塔就成了登高的理想場所。另外城鎮都有城樓,通常都很高,也是個可去之處。沒有塔和城樓的地方,總有亭台樓閣,也可以湊合。反正找一個比較高點的地方,大家去登臨一番,意思也就到了。因為「登高」除了避禍消災之外,也有步步高升的含意。這就是舊時人們非常重視重陽節登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登高」受人重視,特別是受老年人重視的另一個原因,是「高」有高壽的意思,因此人們認為「登高」可以長壽。今天我們在重陽節開展敬老活動,把重陽節稱為「老人節」或「敬老節」,多少也有這個意思,但除了祝願之外,還注入了許多敬老尊老的實質內涵,反映了一種新的社會道德和新的社會風尚,從而使古老的重陽節獲得了新的生命。
⑹ 重陽節為什麼又被稱為菊花節呢菊花為什麼與重陽節綁定在一起了呢
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這一天的慶祝會包含出行踏青、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南方地區也有掃墓祭祀。重陽節產生於春秋戰國時代,唐朝時宣布變成傳統節日,一直承襲迄今。
菊花傳到日本後,備受青睞,且被列入日本國徽圖片的樣圖(沒有錯,日本國徽圖案便是中國菊花);菊花在歐洲也越來越受歡迎,園藝花卉強國荷蘭、丹麥等培養研發了諸多出色種類,並出入口全球,例如在我國比較常見的矮化砧四季菊,也是從荷蘭進口。
自然,做為出產地,在我國園藝花卉界也奉獻非常大,十年前培養出的「北京夏菊」,達到了傳統式菊花只能在秋天開花的局限性,可一年四季花開不停,開花期較長,欣賞時間長,且免疫能力強,融入覆蓋面廣,耐低溫耐熱,南北方都可以種植。妖艷又易養,還可以飲用的菊花,家中種植幾棵做為綠色植物欣賞,還是挺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