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百善孝為先,我們是該孝順父母呢還是該孝敬父母呢,這兩者的區別在哪嘞!
敬是對父母的一種尊來重,源順是對父母意願的一種順從,在對父母的孝中,這兩者是不可分的也談不上哪個先。對父母都不尊重,談何孝?不聽從父母的教導(當然不是盲目的順從)或幫父母完成意願,能談得上孝嗎?
沒辦法在這里精確的回答這個問題,這也算是個不小的命題吧。
如果你成年了、有這份孝心,你懂得該怎麼做的。
㈡ 孝敬父母的含義
問題一:孝敬父母的含義及表現 孝敬父母就是愛父母,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具體變現在幫助父母,不讓父母操心,不頂撞父母,關心父母,寬容父母。
問題二:孝順是什麼意思? 孝道就是感恩。感恩是一種力量,感恩是一種責任,感恩是一種義務!詩經、爾雅中》說:「善事父母曰孝」。孟子也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意思就是說,要盡心贍養侍奉父母,尊敬愛護老人「順」,就是要順從,依老人的意願行事,主要指在養老方式、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方面,也可以說,「順」是「孝」的具體體現。
子女是父母生養,從出生開始,喂養撫育,洗漿補訂,生病時不眠不休的照料,若是難治之病,情願捨命換兒安;稍長,教給基本生活能力,供給讀書,關心其成長,永不停歇。父母對子女付出的愛,是一生一世,可謂:親情無價,骨肉情深。而為子女者,在父母面前,永遠是負著債的。
子女對父母盡孝道,是一種基本道德,是社會道德的基礎。孝是天經地義的人類本性。孝的真諦是:「報本思源、尊重生命、圖謀發展」。
父母生前應做到:「尊重關愛,順從意願,不虧吃住,衣潔保暖,病有所醫」。讓父母「活得自尊」、「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活得有益」。「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父母的過錯,應柔和、細聲進行勸諫,耐心溫和地指出,決不能對父母進行粗暴的訓斥指責,更不能惡意地譏諷。
問題三:孝敬父母的名言 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
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出自(清)《增廣賢文》
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意思是: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出自《勸報親恩篇》。
首孝弟,次謹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意思是: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出自......>>
問題四:孝順父母是什麼意思 孝順父母你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剛好9月1號開學,你去報一年級還來得急,從新開始學習我們中國文化
問題五:孝的含義~~ 人生五倫孝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
為人子女應孝順,不孝之人罪滔天。
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報親恩。
世上惟有孝字大,孝順父母為一端。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窮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侍候莫厭煩。
爹娘都調莫違阻,吩咐言語記心間。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敬意麵帶歡。
大小事情須稟命,稟命再行莫自專。
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寶局錢場休我往,花街柳巷莫遊玩。
保身惜命防災病,酒色財氣不可貪。
為非作歹損陰德,惹罵爹娘心怎安。
每日清晨來相問,冷熱好歹問一番。
到晚莫往旁處去,侍奉爹娘好安眠。
夏天爹娘要涼快,冬天宜暖不宜寒。
爹娘一日三頓飯,三頓茶飯留心觀。
恐怕飲食失調養,有了災病後悔難。
休說自己勞苦大,爹娘勞苦更在先。
人了一日老一日,爹娘一年老一年。
勸人及時把孝盡,兄弟雖多不可扳。
此篇勸孝逢知己,趁早行孝莫遲延。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
為人子女要孝順,不孝之人罪逆天。
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乳恩。
養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白費心。
幼兒咒罵我,我心好喜歡;
父母嗔怒我,我心反不甘。
一喜歡,一不甘,待兒待親何相懸?
勸君今後逢怒,也將親作小兒看。
兒輩出千言,君聽常不厭;
父母一開口,便道多管閑。
非閑管,親掛牽,皓首白頭多諳練,
勸君欽奉老人言,莫乳口胡亂言。
夫妻攜錢包,買衣又買糕;
罕見供父母,多說飼兒曹。
親未膳,兒先飽,愛護心腸何顛倒?
勸君多為老人想,供養父母光陰少。
市上檢葯物,只買肥兒丸;
老親雖病弱,不買還少丹。
兒固瘦,親亦殘,醫兒如何在父先?
割股還是親的肉,勸君及早駐親顏。
富貴孝親易,雙親未曾安;
貧賤養兒難,兒女無飢寒。
一條心,分兩般,親則推貧兒不言;
勸君莫推家不富,薄食先親自然安。
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孝順能生孝順子,孝順子弟必明賢。
孝是人道第一步,孝子謝世即為仙;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選賢臣舉孝廉。
盡心竭力孝父母,孝道不獨講吃穿;孝道貴在心中孝,孝親親責莫回言。
惜乎人間不識孝,回心復孝天理還;諸事不順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動天。
孝道貴順無他妙,孝順不分女共男。福祿皆由孝字得,天將孝子另眼觀。
人人都可孝父母,孝敬父母如敬天;孝子口裡有孝語,孝婦面上帶孝顏。
公婆上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女得淑名先學孝,三從四德孝在前。
孝在鄉黨人欽敬,孝在家中大小歡;孝子逢人就勸孝,孝化風俗人品端。
生前孝子聲價貴,死後孝子萬古傳;處事惟有孝力大,孝能感動地合天。
孝經孝文把孝勸,孝父孝母孝祖先;父母生子原為孝,能孝就是好男兒。
為人能把父母孝,下輩孝子照樣還;堂上父母不知孝,不孝受窮莫怨天。
孝子面帶太和相,入孝出悌自然安;親在應孝不知孝,親死知孝後悔難。
孝在心孝不在貌,孝貴實行不在言;孝子齊家全家樂,孝子治國萬民安。
五穀豐登皆因孝,一孝即是太平年。能孝不在貧合富,善體親心是子男。
兄弟和睦即為孝,忍讓二字把孝全;孝從難處見真孝,孝容滿面承親顏。
父母雙全正宜孝,孝思鰥寡親影單;趕緊孝來光陰快,親由我孝壽由天。
生前能孝方為孝,死後盡孝枉徒然;孝順傳家孝是寶,孝性溫和孝味甘。
羊羔跪乳尚知孝,烏鴉反哺孝親顏;為人若是不知孝,不如禽類實可憐。
百行萬善孝為先,當知孝字是根源;念佛行善也是孝,孝仗佛力超九天。
大哉孝乎大哉孝,孝矣無窮孝無邊;此篇句句不離孝,離孝人倫顛倒顛。
念得十遍千個孝,念得百遍萬孝全;千篇萬篇常常念,消災免難百孝篇。...>>
問題六: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什麼意思? 就是說孝敬父母
是最高貴的感情
也可以說我們應該好好孝順我們的父母啊
㈢ 孝順父母和孝敬父母有什麼不一樣
你好,孝順父母,就是平時在生活中對父母噓寒問暖,
很關注父母,很照顧父母的行為,
或者有孝順的心。
而孝敬父母就是經常買禮物去送給父母。
希望能夠幫到您。
㈣ 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內容
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內容如下:
1、要記住父母的生日,有條件的話,回家和老人團聚,為他過個簡單的生日;沒猛宴攜條件的話,打個電話送去祝福,或者郵寄一件生日禮物。
2、有事沒事,都要經常給父母打個電話,嘮嘮家常,聊聊生活、工作。兒女打過來的電話,父母永遠不會嫌多,只怕你不打。
3、只要有閑暇的時間,可以不去旅遊,但一定要常回家看看。
4、過年回家後,不要忙著應酬,到處亂跑,多留點時間陪陪父母,他們才是最最需要你的人。
5、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做兒女的,要珍惜身體,注意健康,不要讓父母擔心憂慮。
3、使得自己更加有擔當:
有了孝敬父母之心,便是有了感恩之心、有了擔當之心,便是把自己從狹隘的小世界解脫出來,先由父母、再向更多貴人,乃至向社會、向自然萬物,進行感恩和回饋,讓自己擁有更大的心量。
㈤ 孝順父母,和孝敬父母,這兩個詞的意思一樣嗎
不一樣,孝順是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
㈥ 孝敬父母的28種方式孝順方法
孝順父母,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孝敬父母的方式有哪些呢?下面是的孝敬父母的28種方式資料,歡迎閱讀。
人世間最賺錢的買賣,莫過於為人子女。一聲“爸爸”“媽媽”,便輕而易舉地換來了兩個人對你一生的細心呵護。
然而,時光荏苒,轉眼他們就兩鬢斑白,於是,很多人會一邊感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一邊把孝順這件事兒壓到思維的某個角落,只在某個不經意間才會想起。
盡孝難道真的就很難嗎?以下這28件事情都是回報父母的有效方式,縱使你一無所有,只要能做到其中的三條五句,也能賺得父母眉飛色舞、開懷大笑。
1、記住父母的生日,生日當天送上生日禮物,或親口說我愛你、我想你。條件允許,給他/她開一個生日party。
2、常回家看看,如做不到,那就一周打二次以上電話吧!
3、每年或每兩年帶父母去做一次體檢。
4、經常給父母拍照,尤其是帶女朋友或者有寶寶時。
5、認真回父母的簡訊,不要因父母啰嗦而表現出煩躁。
6、帶父母去旅遊。
7、幫單身父母找一個老伴。
8、常和父母談心,談談你的工作、新認識的朋友。
9、食物要燉得熱的,軟爛的,中老年人脾胃虛弱,不易消化。
10、寒濕省份,給父母常備暖寶寶、保暖鞋、羊絨褲等保暖用品。
11、學習一些養生之道,教會父母。家中常備常用中成葯,如板藍根、金匱補腎丸等。另備熱水袋、刮痧板、拔火罐、按摩椅、足浴盆等保健產品。
12、常帶愛人回家,如無,適齡男女給父母一個遠期規劃。
13、每年幫父母洗一次腳,或者捶一次背,梳一次頭,剪一次指甲,回味父母曾經為我們所做的事情。
14、知道父母喜歡吃什麼,親手給他們做一二道菜。
15、解決父母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問題,條件允許,給父母備足零花錢,每年親手幫父母選一二套新衣,讓他們穿的舒服體面。
16、准備錄音筆或DV,聆聽父母往昔的 故事 ,記錄今日的笑容,給自己留點溫馨的回憶。
17、父母若生病,須知親情第一,工作事情第二,生病期間,凡事須親力親為,悉心照顧,切不可生嫌惡之心。疾病調理,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18、重要節假日在他們的身邊,重要的決定要讓他們知道。
19、中老年人都比較小氣,傾聽他們的牢騷,解開父母的心結。
20、不要對父母指手畫腳,不要給父母臉色看,不頂撞父母,不辱罵父母。
21、如有婚嫁,夫妻相敬如賓,縱使吵架,也得避開父母,老人最忌家庭不和。
22、如有婚嫁,夫妻另一方須對老人包容、尊重和真心愛護,夫妻雙方互相尊重,莫讓老人擔心,莫讓老人生氣,莫傷老人心。
23、給父母購買合適的 保險 。
24、幫助父母完成年輕時未完成的夢想,哪怕是坐坐飛機,看看大海,爬爬長城這樣的念頭。
25、和父母一起散步、聊天、鍛煉身體。
26、帶父母看一場電影,唱一次卡拉OK,帶他們體驗一次新時代的高科技。
27、無條件支持父母的業余 愛好 ,尊重父母的選擇和決定。
28、愛所有的人。本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擴充到社會大眾,此乃大孝。
孝順父母 方法
一、聽言受教,不做頂撞
子女對父母的教導應虛心接受,遵於他們的教導。所有的勸阻告示也應嚴謹看待,時時牢記心懷,不違背叛逆,不做頂撞,凡事與父母商討,尊敬他們。
二、衣食住行,皆要齊全
父母衣物,三餐食物,房子住宿,交通車輛皆要安排齊全,不可讓父母挨餓受凍,遭風雨侵襲,身為子女的應當時時關懷父母的基本要求,生存條件,不讓他們擔憂難過。
三、日常生活,當要照顧
父母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當要謹慎周全,一切應盡心盡力,馬虎不得,讓父母無憂無煩,安然舒適過享晚年,子女應體母意,時刻守候身旁,盡忠盡孝。
四、物質關愛,精神關愛,缺一不可
物質滿足父母固然重要,但精神上的關愛、呵護卻遠遠超於這一切,父母至老年時,物資需求反為次要,心靈難免需要子女的慰問關心,所以兩者路都有其重要性。
五、出門返家,都要交代
子女出門遠行難免會使父母擔驚害怕,所以在有事離家出門時,皆應禮貌知會父母一聲,讓其知道你的行蹤,身在何方,不讓他們為子女煩憂難過。
六、品性兼顧,父母不憂
子女在家孝順,出外也必須自修個人品德,在待人接物方面更須時時提升自己,溫文有禮,對人盡忠盡義,做個頂天立地之人,讓父母引以為驕。
七、兄弟相愛,父母歡心
兄弟姐妹應相親相愛,有事互相幫忙相助、不妒忌、不埋怨,時時以手足之恩而互待之,不爭不鬧,父母歡喜開心,一家也樂融融。
八、遵命辦事,有商有量
父母之命應溫色接受,萬事都可與父母商討,無命不可自專權,凡事要體諒父母的用意,遵父母之命,萬事以父母為先,愛護他們。
九、已立立人,愛國愛眾
子女應在適當時候向自己的孩子教導孝順,自身做到後,進一步推廣到社會,做他人的標桿榜樣,並愛護自己的國家,為國盡忠,為世界的眾生付出,達至萬國一家,天下太平的理想。
父母的恩德既然如此深重,我們應怎樣做才能算是孝順呢?佛教認為孝順有不同的層次:一般的人對父母財、物奉養,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悅,是為中孝;引導父母趨向正信,遠離煩惱顛倒,永斷三途(1)之苦,是為大孝;視三世一切眾生皆是我父我母,盡一切力量,使之解脫生死輪回,離苦得樂,才是最無上的至孝。所以,克盡孝道,應該注意下列三點:
(1)孝順必須是長期的,不是一時的:父母以畢生歲月為我們辛苦奉獻,我們即使不能終身膝下承歡,也應該長期供養,使無所缺。
(2)孝順必須有實質的,不是表面的,約有五樣:一是飲食,二是衣服,三是起居,四是疾病,五是悅親。孝順父母必須解決父母實際需要,不僅在衣食住行上無虞匱乏,在生老病死上有所依靠,還要給予父母精神上的和樂,心理上的慰藉。
悅親是養親第一要訣。使父母常生歡喜心,可以增進他們的健康,這是壽親之道。在父母前萬不可有愁容,更不可有怨言。無論我們的環境順逆,總應該克制感情以悅親為主。於‘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這是孝父母應該有的態度,所以父母若是信佛的,兒女們更應當推父母的愛敬,而敬佛學佛,這才是好兒女啊!
故印光大師教導我們:‘汝已娶妻,當常以悅親之心為念。夫妻互相恭敬,不可因小嫌隙,或致夫妻不睦,以傷父母之心。中庸雲: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宜爾室家,樂爾妻孥。子曰:父母其順矣乎。蓋言夫妻,兄弟和睦,則父母心中順悅也。現為人子,不久則又為人父。若不自行悅親之道,必生忤逆不孝之兒女。譬如瓦屋檐前水,點點滴滴照樣來。光老矣,不能常訓示汝。汝肯努力盡子道,則便可以入聖賢之域。將來往生西方,乃汝所得之法利也。’(《(續)復周法利書二》)
就是家常的菜蔬,只要鹹淡得宜,生熟中節,不敢潦草,然後敬奉,略有好食,先進父母;至於自己,粗糲俱不計較。要奉得父母歡喜,就是盡心。大約年老的人,脾胃自然虛薄,飲食難得消化,進的食物,須要燉得熱的,軟爛的,香美的,方才有益。凡是生冷粘膩堅實難化之物不可與食。食不可過飽。這飲食調理,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衣服的事,只要冷暖合宜,奉得父母歡喜,就是盡心。大約年老的人,氣血自然衰弱,身體未免不耐寒暑,未曾冷先就怕冷,未曾熱先就怕熱。冬月衣服內棉花,每年要換新的,去舊的。薄棉襖要做兩件,秋冬來漸漸加添,春暖時漸漸減去。霜冷之月,若有暖氣輕裘,固是上等,如不能的,就是布被布衣,只要溫暖。至於晚間,宜將熱水袋,放於被內。再如夏月夏衣,須要涼爽;凡有汗者,頻頻換洗。這衣服調理,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疾病的事,為子女者,須要加意調攝小心扶持,請名醫專家用葯。病中煎制湯葯,進奉飲食,切不可生一個懈怠的心。只想你在幼小的時候,有了疾病,為父母的,不知替你調理了多少,你今日可有不盡心的理!父母有病,萬一弄污床褥,為子女者,俱要勤勤洗換,切不可生一個嫌惡的心。只想你在懷抱中,便溺糞污,為父母的,不知替你潔凈了多少,你今日豈可有嫌惡的理!這疾病調理,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其行住坐卧,俱要照管扶持。只要得父母安穩自在,快活過日,就是盡心了。這起居調理,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3)孝順必須能全面的,不是局部的:孝順應從自己的親人做起,然後本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擴充到社會大眾,乃至無量無邊眾生,使之解脫生死輪回,離苦得樂。
世尊(2)在《無量壽經》里,懇切地告訴我們:‘人在世間,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當行至趣苦樂之地,身自當之,無有代者’。又說:‘窈窈冥冥,別離久長;道路不同,會見無期’。又說:‘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顛倒上下。無常根本,皆當過去,不可常保’。又說:‘或時室家父子,兄弟,夫婦,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愛思慕,憂念結縛。心意痛著,迭相顧戀。窮日卒歲,無有解已’。世尊在《善生經》里又說:‘父母家室居,譬如寄客人。宿命壽以盡,舍故當受新。各追所作行,無際如車輪’ 。所以大慈悲的世尊,指示我們念佛,使我們到達極樂世界,解決這人生的缺憾。我們應該勸父母念佛,把父母從苦海里度到凈土,這才是真正徹底的報恩啊!
我們只要記著:要知父母恩,只看自己怎樣養兒育女;要求子女孝順,必先自己做到孝順父母。
我們用什麼方式來孝敬父母
當今社會誰都忙忙碌碌,可在忙碌之餘我們總想著如何來孝敬自己的父母。由於社會的分工不同或是工作的特殊性所致,不能如願天天守候在父母的身邊,如何來孝敬父母便是擺在年輕人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不妨通過以下方面來完成我們的夙願,讓您的父母從此不再孤單、寂寞、憂愁!
定期打個電話:作為在外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年青人這個方式特別適用。
由於各自的情況不同,不能到家看望父母和親朋好友,及時定期的打個電話和父母聊聊天,知道他們心裡在想什麼、需要什麼、擔心什麼,又有什麼讓他們不愉悅的事情。通過聊天得到有效信息,有針對性地進行安慰。進入老年階段的父母由於家底薄,身體透支大,時不時會受病痛折磨。可是老人為了不讓子女擔心,卻總在報著平安無事。有的甚至剛做了一個手術,子女都有不知到的情況,尤其是在國外學習或工作的及在大型企業工作的子女,還有難以請假的單位比較常見。父母怕子女分心,只能受著傷痛,帶著年邁的心情度過日夜。設想,假如我們老了的那一天會有多麼孤單?父母給孩子的愛和關心是無限的、真正的、無私的。可是作為子女給父母的卻再有限不過了,父母無論在何種艱難困苦的環境都會把孩子放在第一,省給孩子吃、讓給子女穿,為了子女的幸福不遺餘力去爭取。他們犧牲了自己的若干若干,也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大的幸福美滿,然而孩子卻有時為自己的一時幸福“瞞父騙母”。試想又有多少年青人在戀愛的初期甚至同居了會如實稟報父母呢?更有甚者為了自己的愛情離家出走,離開日夜牽掛他們的父母,這些真的不應該出現。爸爸媽媽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真的很不容易,到了現在該讓老人家有一個好的心情、好的身體,學會定期打個電話,讓父母有一個心靈依靠,有一個訴說衷腸的機會,不再讓老人在孤單和寂寞中度過餘生。在我治療的患者中有一位退休的外交官,老倆口得了腰椎間盤突出症不能自理,吃飯都要有單位的老同事幫忙送,就是不願意告訴在美國的兒子,說是怕孩子耽誤學業,影響工作。自己的吃飯都成問題了,還考慮著孩子,都說養兒能防老,有這樣的情況一怪父母,二怪子女。一不該父母不能讓子女知道身體的不適,不給孩子的關心和孝敬機會,不讓子女盡應有的義務;二不該作為子女不能太粗心大意,一定要學會關心父母的身體。還有一位軍人的媽媽,她五十三歲的年齡從遼寧鞍山來北京看病,跑了五六家醫院查出頸椎病、二尖瓣返流、腰椎間盤突出、類風濕性關節炎、失眠、健忘症等疾病。健忘到剛說一句話就不知到是自己說的,剛告訴她干什麼便會忘掉應該干什麼,心身痛苦難當。就是這樣的一位媽媽,她的兒子卻是軍隊醫院的一名軍醫。她說怕兒子知道了擔心,害怕影響工作,還不如一個人來北京看病,不給兒子添麻煩。多麼偉大的母親、偉大的媽媽啊!可是做子女的應該有所察覺媽媽的身體的健康狀況及心理狀況,有必要進行適當關心,盡一下應有的孝心。不能在父母不能動了再去盡孝,那時父母已經感覺不到這種幸福快樂,不能等父母不在的時候會傷心欲絕,因為盡孝的機會越來越少了,父母年年都在變老,我們每天都在成長,為了不留後悔和遺憾,一定養成定期打個電話聊聊天、敘敘舊。不讓父母有孤單感、寂寞感,讓他們安享晚年。
擠時間回家看看:無論是在外地創業工作或和父母同在一城的人們都會面臨著這個問題。身在外地的年青人逢年過節盡量要擠時間回家看看父母。人們總在感嘆一年的光景變得很快就會過去,父母就是在我們不斷的感嘆中變得衰老。趁著老人還能守望著這種幸福的時候,我們要盡量創造機會回家和父母團聚,和老人暢談過去,展望未來,讓父母永遠帶著快樂、滿足、幸福的新去面對每一天,這應該是做子女的責任。千萬不能以單位工作忙、脫不開身等理由錯過每次與父母團聚的機會。或許有些愛面子的年輕人認為自己功不成名不就,回去了沒啥說的。其實父母不在乎你掙多少錢,當多大官,只要孩子平安、幸福就是最大的心願。回家時要回憶兒時父母對你的叮嚀,投其所好買些小禮品以表心意。記得在我剛記事的時候,媽媽曾幾次和我說:“當你長大了出門時,回來什麼不用買,給我買些點心就行了”。從兒時起我就想一定記住媽媽的這句話。現在每次回家除了買些 其它 必需品外還必定買些點心,就連妻子都主動去幫我做這項工作,以完成自己的心願。爸爸喜歡茶葉,每次就給他帶些特別喜歡喝的茶葉,也滿足一下父親的願望,有吃有喝,老人很自在很滿足。我們從兒時到現在,父母投入了很多,付出了很多,一定要在老人家還清醒的時候讓他們享受這種幸福。如果有一天他們生病了,躺在床上,你連一起圍坐吃飯的機會都沒有了,如果不能說話了,就連親密交流的機會也盡無了。到那時候只能兩眼含淚,那種辛酸,那種後悔,只有經歷到的人才能體會到。所以說我們不能再留後悔和遺憾,把“盡孝在父母明白時”這句話始終記在心間,你做到了這一點就會感到比什麼都幸福。另外,盡管回家幾天,可有的人急於應酬也陪不了父母幾時,尤其是作為兒子的比較普遍。試想回家整天喝的酩酊大醉後父母除了無奈還能有什麼感慨呢?老人家既心痛又難受,無奈的是回家應酬不斷不能清醒的交流;心痛的是不忍心你酒後對身體的傷害。所以回家後盡量多陪陪父母,少一次應酬,多一次交流。只要你和誰能說的開,周圍的朋友都會理解的,會讓你和父母多團聚的。女孩子在這方面做的很好,真正起到了“小棉襖”的作用。但奉勸未婚女孩不要為了自己的戀愛忽略了和父母的溫存,找各種不回家的理由。一旦結婚就很難隨願過節回家了。因為有了雙方的父母了,時間的沖突、兩人的心理沖突交織在一起,無法訂妥去誰家探親。所以趁現在還方便時多創造機會去和父母交流、團聚,要對得起“小棉襖”這個尊稱。
學會勤請示勤匯報: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越發覺得自己的頭腦那麼清晰。越是在這個關頭,我們做兒女的更不應該讓他們有失落感。有的父母總在說“我們老了,不中用了,孩子的事情都不和我們講了,都長大了…”盡管是實話但也帶著幾分傷感。越是在這個時候,老人越是想聽聽兒女的心事,越想支支招,企業經營老人不懂,但可以在兒女情長之事請他們參與。假如你什麼都不和老人說,交流的話便越來越少,距離越來越大,興趣點越來越局限,老人就越發感覺到孤獨。現在父母老了,當兒女的老的時候那種孤獨感你還想嘗試嗎?所以平常和父母講些有趣的事、家裡的事、過去的事,不但能勾起老人的回憶,多幾分溫馨之餘還防止老人患老年痴呆症,何樂而不為呢?我遇到一一位部隊首長,年近九旬了大腦仍然事思維敏捷。原來是他的女兒有時間就給他讀書讀報,還把單位的事告訴他請老人分析並幫忙出個“注意”,其實女兒都處理好了,只不過是讓老人鍛煉思維能力,預防痴呆而故意做出的。我們也不妨在老人最需要關懷的時候用各自的聰明才智去盡一份應有的責任和孝心。願普天下的父母永遠幸福、安康!
㈦ 如何孝敬父母,尊重長輩
孝順父母,不僅僅是贍養父母,更重要的是態度,是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現在的社會競爭激烈,年輕人壓力大,責任大,由於種種原因,往往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雖然不能堂前盡孝,但只要有那份孝心,父母也會心滿意足、眉開眼笑。下面結了孝順父母的一些方式,做得越多越好!1、要記住父母的生日,有條件的話,回家和老人團聚,為他過個簡單的生日;沒條件的話,打個電話送去祝福,或者郵寄一件生日禮物。
2、有事沒事,都要經常給父母打個電話,嘮嘮家常,聊聊生活、工作。兒女打過來的電話,父母永遠不會嫌多,只怕你不打。
3、只要有閑暇的時間,可以不去旅遊,但一定要常回家看看。
4、過年回家後,不要忙著應酬,到處亂跑,多留點時間陪陪父母,他們才是最最需要你的人。
5、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做兒女的,要珍惜身體,注意健康,不要讓父母擔心憂慮。6、父母年歲大了,時日不多,有機會的時候,多給他們拍些照片,留個紀念。
7、老年人容易生病,每年或者每兩年幫父母體檢一次,了解他們的身體狀況。
8、趁父母身體健康,還能行動的時候,帶他們去旅遊。
9、無論多忙,接到父母的電話,都要語氣柔和,耐心聽他們講完,不要嫌父母啰嗦,表現出煩躁的樣子。
10、季節轉換的時候,要為父母准備好換季的衣物,老人怕冷,冬天要多准備保暖的用品。11、老人牙口不好, 脾胃虛弱,給她們做飯,要燉爛一點,要熱一點,否則不易消化。
12、多學一些養生之道,並教給父母。我們中醫講究的是治未病,要在疾病未發之前,及時改變不正確的生活習慣,把疾病消滅在萌芽之中。
13、每年幫父母洗一次腳、捶一次背,或者梳一次頭、剪一次指甲、換洗一次衣服,這都是當初父母經常為我們做的。
14、要經常帶愛人和孩子回家,老人最缺的不是物質和金錢,而是親人的陪伴。
15、親手為父母做一道他們最喜歡吃的菜。從小到大,父母一直都是這樣對待我們的16、如果父母生病了,一定要把照顧父母放在第一位。工作、學習再忙,都要放一放,不要當成推脫責任的借口。你再忙,能比漢文帝劉恆還忙嗎?人家母親一病就是三年,漢文帝日夜守護在母親床邊,親手煎葯,親自嘗,那可是一國之君呀!
17、如果已經結婚,夫妻要相敬如賓,和睦相處,互相尊重對方的老人,不要讓老人擔心,更不要讓老人傷心。
18、任何情況下,對待父母都要和顏悅色,恭恭敬敬,不要給父母臉色看,更不要頂撞父母、辱罵父母。
19、兄弟姐妹之間,要和睦相處,互相幫助,兄友弟恭,兄弟同心,父母才會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