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000字孝老愛親家風故事作文
自我們懂事以來,我們一直在學會懂得.例如:懂得感恩、懂得幫助別人、懂得尊敬師長……還有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不過,我卻遲遲才學會懂得去好好的孝敬我的父母!
從小到大,我總是聽到爺爺奶奶對我說:「你長大以後,一定要孝敬你的父母,做一個孝順的乖孩子!」爺爺奶奶這么說,街坊鄰居也這么說,連老師們也都這樣的教導我們.可是,我竟一直都很迷惑,心想:為什麼我要孝順他們呢,父母用得著讓我們去孝順嗎?可是,直到這么一天,我才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我們要孝順生我養我的父母了!
那時,我還在讀小學五年級,作業天天多的是滿天飛,真是怎麼做也做不完.一天,老是仍是布置了大量的作業,我以做完勞動就立即快馬加鞭的趕回了家,開始奮筆疾書的坐了起來,媽媽慢慢的把飯菜拿進來,小心翼翼的放在書桌上,輕輕的撫摸著我的頭,關切的詢問我:「孩子,慢點做,先把飯吃了吧,等會兒給你泡杯茶,別心急,媽等著、陪著你.」我聽了這番話,頓時一股酸勁兒湧上我的心頭,我想哭,但忍住了.只是默默的吃著飯.「十點了」「十點了」鬧鍾又叫了起來,我還在為三道題傷腦筋,這時,我已很困了.媽媽說:「你先去睡吧,我來幫你想把!」我直點頭倒在床上一忽兒睡著了.兩點整,我無意中醒了過來,看見書房的大燈還開著,心想:媽媽不會……想到這,我沖了進去.只見媽媽靜靜地卧在書桌上,身上不時地打著冷顫,我二話沒說,拿了件外套披在了媽媽的身上,媽媽被驚醒了,說:「你怎麼又起來了,我算出來了……!我一下子抱住了媽媽,一直強忍在心中的眼淚終於不禁嘩嘩的流了下來,我抽泣著說:「媽媽,你為了我,明天還要上班,你只是幫我想題,卻讓我先去睡,自己趴在桌上睡著了,我……?」我一時間突然說不出話來了,媽媽卻笑著安慰我說;「我是你的媽媽嘛,當然要好好愛你、呵護你啦,傻孩子!」我此時終於擠出一句話:「媽媽,我以後一定要永遠孝敬您!」我們就這樣緊緊地抱在了一起.久久沒有鬆手!
作為子女,我們一定要孝敬我們的父母,他們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無私的愛,把他們的一切都給了我們,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孝敬他們,做一個孝子呢?
就是在那一刻,我才真正懂得了孝敬父母的真諦!
② 關於孝的作文,1000字,還有關於孝的資料
百善孝為先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但我寒心的事還是有發生。沒想到的是居然是發生在我的家裡。 我們家的人都是「火炮」。一點芝麻大小的事都能成為點燃的硝煙。吵起架來,誰也攔不住。我姐姐今年17歲嘞,正值青春期,青春期的暴躁在她的身上可體現出來。我媽媽今年40歲嘞,愛嘮嘮叨叨的,不過這是母親的通病吧。這兩個碰在一起,就像天雷碰地火,不炸個稀里嘩啦還不行。這不,又吵起來了! 媽媽說嘞一句:女兒啊,你房間的地板很久沒擦嘞,要擦啦!自己找個時間擦擦吧! 姐姐立刻不耐煩起來:哎呀,這種事我知道啦,羅里吧唆的干什麼啊! 你這人怎麼這樣啊,我又不是罵你…………老媽還沒有說完,老姐就插進來說嘞一句:別廢話嘞吧,我自己知道就行嘞。 你這是在和母親說話嗎?母親明顯有點兒生氣嘞。可老姐卻還沒有停炮的痕跡:那要我怎麼說啊?老姐說的聲音大過了老媽 說話要好好說話,怎麼能大喊大叫的?我平時怎麼教你的……老媽又開始羅嗦嘞。 過了許久母親說完話嘞,手上的碗也洗完嘞,一下子安靜嘞下來。我暗暗預感到:這是暴風雨之前的寧靜。房間的門打開嘞,不知道她什麼時候換好了衣服,沖著媽媽大喊道:好嘞吧,說夠了吧?我說不過你我還躲不過你嗎? 說完,走下嘞樓梯,穿好了鞋,「嘣」的一聲,門被重重的關了起來。世界一下子就寧靜嘞下來。出去不給我回來!母親大吼道… 之後家裡一片寧靜,我也無奈的搖頭,畢竟我也看過很多次嘞,不以為然嘞,等到幾分鍾姐姐肯定就會回來嘞。 半個小時後還不見他的蹤影,這可有些奇怪嘞,嘿,一般這個時候他就該會回來啊, 母親的臉上露出不一般的神色,我猜她肯定在擔心姐姐。 「兒子,打個電話給你姐,看看她在那?」媽媽說道。 「她電話在我的手上,她沒有帶」我回答道。 「這個死丫頭,電話也不帶,打給她同學看看有沒有和同學在一起。」老媽想出這個辦法讓我試試。 「喂,您好,請問我的姐姐有沒有和你在一起?……。」我幾乎把這句話說嘞好幾十遍嘞,可得到的都是同一的回答:沒有。媽媽臉上的神色更加沉鬱嘞,頭上又添加嘞幾片愁雲。在房間里走來走去,似乎安靜不下來,嘴裡還一直不停的念叨著:「這死丫頭會到哪去啊?有沒有和同學在一起…」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 鄰居也被母親的腳步給吵醒嘞,問母親發生嘞什麼事,母親把事情的起因結果全都一五一十告訴嘞她。「不行,我要出去找她!」母親突然想到嘞什麼就匆匆的出了門。鄰居也出門幫母親找姐姐。我就留在家裡,等待姐姐同學的消息。 晚上十一點,姐姐還沒有回來,母親先回來了,母親問我有什麼消息么?我搖了搖頭。母親放開嘞我,獃獃的坐著。我看到母親的眼裡閃爍著淚花,卻不知道怎麼去安慰他,忽然一個電話打嘞進來,是姐姐的同學打來的,說姐姐在她的家裡。母親聽完後臉上露出一點兒開心的神色,總算可以確定姐姐在哪,掛嘞電話,母親長舒了一口氣。頭上的愁雲也不知所蹤了。 十二點,姐姐回來咯,她並沒有和媽媽說話,徑直走向了房間,母親並沒有上前去問原因,而是低這頭向自己的房間走去,半夜我起來上廁所,聽見媽媽在低聲哭泣。我想這肯定給母親帶來很多的打擊。 回到房間里,我在想,這種事森美會發生在我的家裡呢?這件事過後,母親和姐姐的關系淡了許多,姐姐半個月都沒有叫一聲媽媽。 「孝道」是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斯《二十四孝圖》,故堪稱國之重寶鹿乳奉親,卧冰求鯉等等的故事都說明人要有「孝」的概念,生命是孝的本質,孝是思想的基礎。,「百善孝為先」是我國古代民族遺留下來的古訓,孝乃白事之前提,認為判斷一個人的品質好還是壞,孝是一個重要的品德。孝敬父母更是我巍巍中華的美德。每一個人都應該孝敬父母。孝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古時候有一句俗語是這樣說的:「百善孝為先」。現在的社會潮流變化得越來越快,有的人受社會潮流的影響,因為各種理由不孝敬老人,許多老人被子女拋棄、虐待。但是這些不孝順老人的人有沒有想過,你的父母不僅生了你,還辛辛苦苦地把你們養大,他們用無盡的母愛來包容你,指引你,幫助你,而現在他們老了,你們連基本的關心和撫養都做不到嗎? 我曾經看過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主要講:有一個很老的老人,他眼花耳聾,膝蓋不停地哆嗦著,他兒子和兒媳婦把他趕下飯桌,讓他用木板吃飯,老人的孫子看見了,也想用木板給他父母做碗,讓父母老了以後用。父母知道後,明白自己錯了,把老人接上了飯桌和他們一起吃飯。答案補充
。第二個故事講:一個男人很討厭他的父親,讓他的父親帶著一條毛毯出去「闖闖」。這時他不會說話的兒子居然說:「父親,你不必給爺爺一條毛毯,給他半條就行了。剩下的半條請你好好收藏起來,等我長大後可以把它給你們,讓你們到外面闖闖」。孩子的父母認識到錯誤,趕緊留住了老父親。 從這兩個故事可以看出,父母是孩子的模範,所以父母在做各種事情時都請考慮一下:「我這么做會不會給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例外還可看出,父母是必須受到尊重的。我在《今日說法》的電視節目中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個人把他80歲的老父親趕進了一個小木房,不給吃,不給喝,老人全靠鄰居的幫助才得以生存。我看了以後很生氣,長輩們都應該被尊重,何況是自己的父母呢?現在為了維護老人的合法權利,已經有許多相關的法律出台了,不過,我相信,老人更希望看到的是自然流露出的真情,而不是被法律所迫的的親情。 在這里,我向那些不關心老人的人呼籲:「關愛你的父母吧,他們為你付出太多太多!
③ 題目是孝老愛親1000字作文
中國的傳統美德之一就是孝,中華文明五千多年,孝道貫穿其
中,何為「孝道」?「善事父母為孝」,「子愛利親謂之孝」,因
而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中國的孝道倡導的就是晚
輩對長輩的孝順,像「烏鴉反哺,羊羔跪乳「一樣。
中國古代就有二十四孝,其中一篇「孝感動天」令我記憶十分
深刻,這篇故事講的是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舜的故事。
舜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及繼母、異
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
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父親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
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
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
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
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
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孝是一種美德,更是一
種責任。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無
意間搜索,我看到了一起贍養糾紛的案例。兩位原告已是遲暮之年
,走路都已經顫顫巍巍。原告於1953年結婚後生育了兩男兩女
,即本案的四位被告,這四個人都是由兩位老人撫養成人,現都已
成家立業,修建了樓房,衣食無憂,經濟都很寬裕。可他們卻在兩
位老人年事已高,喪失勞動能力的時侯讓他們住在豬圈樓上,真是
讓人心寒不已。孝,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需要繼承和發
揚的,難道鬧上法庭就是他們對孝最好的詮釋嗎?不妨思考這個家
庭中子女與父母的關系究竟是怎樣的,子女與父母是要有多大的矛
盾才能讓他們如此安置年邁的父母而忘了父母曾經的生養之恩。原
因可能有很多,但最重要的還是這幾條:(1)父母的忽略(2)
父母財產分配不均(3)與父母之間的隔閡。
雖然那案件最後已然完美解決,我卻並不認為這是值得慶賀的
事情。當贍養父母的問題鬧上法庭,當兒女與父母站在對立面時,
我深刻的懷疑親情是否還在,即使贍養問題最終得到解決那又怎樣
,父母的心已然凄涼。
何為「孝道」?--所謂孝道,百善孝為先,孝之以其道,只
有心懷孝道之人,最終才能收獲善果。俗語說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
報。而父母給我們的,又何止是滴水呢?父母恩情深似海,他們給
我們的是整個大海,我們應該懂得回報,懂得孝道。今天作為中學
生的我們,不但是民族的未來,更是祖國的花朵,我們也要以孝為
本,自覺接受我國的傳統美德教育,這樣明天會更美好!
④ 孝敬父母演講稿1000-1500
孝敬父母
有一種愛,即使我們付出所有也報答不了,那就是父母的愛。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給予的。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把他們最真摯的愛,無私地奉獻給我們。母親用乳汁把我們喂養,父親用深情把我們沐浴。在我們成長的路途中,每一步都飽含著父母的辛勞。寒冷時,父母給我們溫暖;困難時,父母給我們支持;生病時,父母給我們照顧。父母對兒女的愛比天高,比海深。
有句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我們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兒女的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一直具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們應該用我們的優異成績,我們的健康成長來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父母給予我們的愛,常常是細小瑣碎卻無微不至,不僅常常被我們覺得就應該是這樣,而且還覺得他們人老話多,嫌煩呢。其實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因為,父母是上蒼賜予我們不需要任何修飾的心靈的寄託。
當我們遇到困難,能傾注所有一切來幫助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受到委屈,能耐心聽我們哭訴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犯錯誤時,能毫不猶豫地原諒我們的人,是父母;當我們取得成功,會衷心為我們慶祝,與我們分享喜悅的,是父母。
而現在我們遠在外地學習,依然牽掛著我們的,還是父母。 生活並非想像那樣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們無法體會的,我們雖不能與父母分擔生活的艱辛、創業的艱難,但我們在生活上可以少讓父母為自己操心。當父母生病時,我們是否應擔起責任,照顧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關心的話語,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麵,都會慰藉父母曾為我們百般焦慮的心。感恩父母,並不難做到。
我們也許會記得感謝在人生道路上幫助過我們的朋友,也許會記得感謝辛勤培育我們的老師……是的,他們當然是我們要感謝的,可同時,我們更不應該忘記,父母,永遠是我們最值得感謝的人!
從來到這個多彩的世界開始我們就註定是有很多事情是不能選擇的,我們沒有辦法選擇父母,連一開始的名字也沒有權利。後來我們開始長大,被逼去學好多的東西,認識各種人,不管願意不願意。正是因為這許多的被逼,我們才能更快的學會長大,才更能去愛人,不管是我們愛的還是愛我們的,其實這輩子我們欠的最多的就是父母了。
小時候總是在父母懷里撒嬌,然後是看著白發增多卻是無能為力,總是說要讓父母以後更好的過日子。可是到大了,我們卻忘記了小時候的承諾,總是不在父母身邊,卻總也不能讓他們省心。倘若沒有這次調查報告,又有多少同學真正了解過自己的父母。
在家庭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吃過飯後,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出去玩,父母卻在忙碌著收拾碗筷;家裡有好吃的,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嘗,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後,百般關照,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這種現象,使子女不自覺地養成嬌慣、任性、懶惰、自私的不良習慣。凡此種種,值得憂慮。而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則廣告:一位剛下班的年輕媽媽,忙完了家務,又端水給老人洗腳,老人對她說:「孩子,歇會兒吧!別累壞了身子。」她笑笑說:「媽,不累。」年輕媽媽的言行舉止被只有3、4歲的兒子看到了,兒子一聲不響地端來一盆水。年幼的兒子吃力地端著那盆水,搖搖晃晃地向媽媽走來。盆里的水濺了出來,濺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臉的燦爛。把水放在母親的腳下,為母親洗起了腳。試問一下為媽媽洗腳這樣一件連小孩子都會的行為我們這些同學誰又做到了呢?可能我們之間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的也是大有人在吧?
每一次跟媽媽鬧別扭,過後鼻子總是酸酸的,其實知道是自己錯了,卻總是倔強,不屈服,總不願意按父母的意願做事情。每一次的犯錯,總是會想起父母不求回報的給予,想起他們沒日沒夜的做事。 還記得初三那段艱苦的日子,已經記不起那個時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了,現在想起,回憶里最多的就是母親,那愛著我的母親,那我用一生也無法報答親情的母親 隨著自己愈長大,看著父母親臉龐從年輕變憔悴,頭發從烏絲變白發,動作從迅捷變緩慢,多心疼!父母親總是將最好、最寶貴的留給我們,像蠟燭不停的燃燒自己,照亮孩子!而我呢?有沒有騰出一個空間給我的父母,或者只是在當我需要停泊岸時,才會想起他們……
其實父母親要的真的不多,只是一句隨意的問候「爸、媽,你們今天好嗎?」隨意買的宵夜,煮一頓再普通不過的晚餐,睡前幫他們蓋蓋被子,天冷幫他們添衣服、戴手套....都能讓他們高興溫馨很久。有時,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後如何對我。那現在,我有沒有如此對待我的父母?我相信,人是環環相扣的;現在,你如何對待你的父母;以後,你的子女就如何待你。
朋友,人世間最難報的就是父母恩,願我們都能: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順父母!感恩父母,希望全天下的父母一切都好!
⑤ 關於孝順父母的反思1000字
羔羊跪乳,烏鴉反哺。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基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華夏文明五千年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太陽下山明早依舊爬上來,花兒謝了明年還是一樣的開。殊不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當白發皓首的父母步履蹣跚需要攙扶,當世上最愛我們的人兒最終離我而去時,捫心自問:你可曾坦然面對自己的良心?你可曾回報過父母山高水長般厚重的摯愛?
感恩父母給了我生命。相信每個人小時候都是父母的寶貝,是家庭的希望。在父母看來,兒女就是他們的一切,甚至比他們的生命還重要。衣食住行,父母總是把最好的給我們。父母對待我們,常常是拿在手裡怕碎了,含在嘴裡怕化了,舔犢之情,天地動容。在父母的羽翼下,我們漸漸地長大,在被愛中麻木、叛逆,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總想沖破父母為我們築起的那道保護網,去追尋屬於自己的天空。曾幾何時,我們會把父母的愛視為羈絆,看成枷鎖,在不經意間傷害父母的心,而把孝思拋卻於九霄雲外。
曾經有一則公益廣告,讓許多人心靈為之震撼:一個老奶奶周末為兒女們准備了豐盛的飯菜,滿心歡喜地等他們回家,可最終接到的卻是一個又一個類似的電話:「媽,今天有事,不回去了。」滿頭白發的老人無奈地對著電話說:「沒事,忙吧!」那一刻,一種無名的孤獨令人心酸。我不知道,當我們長大後,我們終究要離別父母,像鳥兒飛上藍天,那時,我們是否還會想起那句亘古不渝的」百善孝為先」?是否還會想起父母那滿含期待的眼神,找點時間,找點空閑,帶著孝心常回家看看?
其實,人人都是生命的過客。隨著時光的流逝,父母也會一天天地老去,兒女相伴、子孫繞膝,成了他們唯一的奢望。人們都希冀自己的生命能像夏花一般絢爛,秋葉一樣靜美,可是繽紛人世間,有多少人顧及過父母的感受?我想說,別等父母倏然遠去的時候,再想起「百善孝為先」,再想起要孝順他們,悔之晚矣,到那時留給你的只能是綿綿無盡的遺憾。
心存孝思,孝順父母,愛他們就是愛自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當父母滿身風塵步入家門時,你的一句問候,這就是孝順;你遞上一杯茶水,這就是孝順;你在忙碌中不忘父母的生日,這就是孝順;當吃完晚飯時,你幫父母收拾碗筷,這就是孝順;當父母生病時,你能夠陪伴他們身邊,這就是孝順;當父母孤單寂寞時,你能陪他們聊天,這就是孝順。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都是人世間最為寶貴的愛的因子,都是普天下父母最為珍視的慰藉。
我非常喜歡蘇芮演唱的《奉獻》,並常常為此輾轉反側、躬身自問,那纏綿悱惻的旋律始終在我的腦海回響:「長路奉獻給遠方,江河奉獻給海洋,星光奉獻給長夜,草原奉獻給牧場,歲月奉獻給季節,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爹娘?」
題目感悟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