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為什麼要孝敬父母,為何會孝敬父母
我們在探討人該孝敬誰之前,還應該首先探討人為什麼要孝敬父母。
人會行孝,究其原因,有的是天生自然的,而有的則是因為行孝會對自身有利,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沒有生養者就不會有自己的出生與成長
每個人都有父母,又有養育自己長大的人。養育自己的人一般有父母,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可能還有其他人。沒有父母就沒有自己的出生;沒有養育自己的人,就不會有自己的成長。
(2)與生俱來的親切感
對於父母,因為有血緣關系,自然都會感到親切。
對於養育自己的人,不斷地給自己以物質上的養育、時間上的陪伴、精神上的關懷、身體上的照顧,是人都會產生親切、親近、親愛的感情。一般人也會想讓養育自己的人過得好一點。
(3)因感恩而回饋
舉個例子,如果你是一位學生,有的同學借給你一塊橡皮,那下次他要向你借一把尺子,你一般是會借的;長大後,有朋友請自己吃了兩頓飯,於是,你也會想有機會也要請他吃一餐。
這些看似相互幫忙、相互交換的行為,實際上也是一種感恩與報恩的過程。如果我們不懂得感恩與回報,那同學和朋友就會漸漸離開你。
我們對同學朋友尚且如此,那對於長年累月對自己無私付出的生養我們的人,是不是也該有所回饋呢?對生養人的回饋,就是行孝!
當然,這種反饋不一定就是物質的,但一定是充滿善意的!
(4)人比動物更高級
古人發現,小烏鴉會反哺它父母(回報),小羊羔會跪著喝乳(尊重),就有了「烏鴉反哺」、「羊羔跪乳」這樣的成語。
日常生活中,主人養只小狗,小狗會主動幫主人看家護院。人類飼養的許多小動物,那些小動物見到主人,要麼很開心,要麼很親近,要麼很憨態,卻不會主動反咬主人一口。
也就是說,動物都會親近養育它的人,何況人是高級動物,悟性更高,感情更豐富,應該更具有回報生養人的意識和行為。
(5)給後輩做示範
我國有句俗話,叫「屋檐水,點點滴」,就是形象比喻父母是否孝敬祖輩對將來子女是否孝敬父母的影響。這句話告誡人們,子女會模仿父母的言行,有其父母便有其子女,特別是在行孝這種行為上。
有一則叫《勸姑孝祖》的故事,講的明朝期間浙江紹興有一戶人家,童養媳劉蘭姐看見家婆王氏經常冒犯她祖母,罵祖母為「老不死」。一天深夜,劉蘭姐來到家婆的房間長跪不起,說:「兒擔憂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後媳婦將視為榜樣,待您老了,也把您視為「包袱」,那時您會多麼傷心啊!太婆母長命百歲是我家的大幸,懇求您三思而行呀。」 家婆王氏聽後恍然大悟,痛改前非,從此對待祖母溫柔恭順。
(6)能獲得社會的認可,是古代為官的基本條件
古代中國,孝行作為推薦考核官員的基本要素,受到朝廷的大力宣揚,也得到民間的廣泛認可。
漢代通過「舉孝廉」來推舉官員,還推選「孝悌力田」者,獎勵有孝敬父母、和睦兄弟的德行,以及能努力耕作的人,中選者經常受到賜爵、賜帛或免除徭役的優撫政策。
在兩晉時期,入仕做官的人必須先經過中正評品,即所謂「鄉邑清議」,如有不孝的污點,中正這一關就通不過。有一個官員因為在服喪期間吃肉,被人檢舉後,朝廷下令三十年不得任用。
唐朝時也曾設立「孝悌力田」選用人才為官,還免徵父母服喪期間的勞役賦稅,稱為「孝假」。
宋朝時朝廷大力褒獎孝行,據說一時孝子輩出,不少孝行甚至壯烈得驚人。
元朝的統治者是游牧民族,淡化了對官員行孝的考核。
明朝開始又大興孝道,洪武六年還曾經罷科舉,舉賢良方正、孝悌力田、孝廉、耆民(六十歲以上德高望重的人)等為官。明朝以諸多養老的政策教化平民盡孝;並對老人賜以布帛,授以爵位,還讓他們議政、理民訴訟、宣教民眾等,特別明文規定80歲以上的老人由官府贍養。明朝的這一舉措,使得南方部分地區修建宗祠、編撰族譜、合族祭祀及宗法制度的盛行。
清代法律也規定,對於不孝甚至殘害父母的應予以嚴懲,另一方面則是旌表孝子。清代皇帝還經常封贈臣子的父母、祖父母或其配偶,藉此提倡孝道,籠絡臣子的心。雍正時曾規定,凡是犯死罪但因為是獨子必須贍養父母的,可以予以寬刑。雍正時期還舉孝廉方正,賜六品服備用。以後每遇清朝皇帝即位就薦舉一次。
綜上可見,我國封建王朝推崇孝道,一是歸攏民心臣心(因為人一旦生養小孩後,都會覺得讓子女行孝這件正確且及其重要的事),二也以此選撥人才。
封建王朝中,有不少皇帝力推儒家著作《孝經》。《孝經》認為朝廷可以「以孝治天下」, 認為官員和人民在家若能盡孝,在朝廷方能盡忠。這是一本為帝王提出治國方案的書,其出發點是封建帝王的統治利益!,所以歷代帝皇才加以推崇。
也不可否認,封建王朝推行符合人倫的孝道,對凝聚民心,優化社會風氣起到了一定正面的作用。
(7)能獲得內心的愉悅和安定
其實人行孝最大的好處,不是說要在「舉孝廉」時出仕做官,也不是為了能得到別人的贊賞、或神仙的幫助、或得到贈與。
人行孝最大的好處,應該是獲得心理的愉悅和安定。都說「百善孝為先」,行善者心自然安樂。心理的愉悅和安定,也是許多宗教的修行的目的,而人只需要行孝,就能輕易獲得。而有了這樣的心理狀態,再去生活、工作,去社會交往,去追求理想,自然內心都會踏實些,做事有力量些!
(8)是天經地義般的品行
《孝經》第七章「三才」里寫道,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意思說孔子說,那孝敬父母的道理,就像如天上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地上萬物的生長規律,天經地義,乃是做人最為根本首要的品行。
所以行孝不用誰強調,每個人都應該能自覺執行。
以上文字摘自《行孝——孝敬的十二種方式暨新時代孝道》一書論及#孝敬父母#的內容。
現作者面向全國人士,贈送《行孝:孝敬的十二種方式暨新時代孝道》一書:
1、家裡有不太懂孝道的子女的,且為此比較困擾的老年人。
2、自己很想對生養人行孝,卻不懂得方式方法的中青年人。
3、負責老人事務、家庭教育的政府主管部門和研究機構。
❷ 請你談一談為什麼要孝敬父母
(1)仔細閱讀圖畫,判斷漫畫中子女的行為,子女的行為是不對的,不是孝敬父母的表現;孝敬父母沒有實際行動等.
(2)本題要圍繞父母對我們的恩情、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的要求的角度,全方位作答.所以:①父母賦予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教給我們知識、技能和做人的道理;②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③孝敬父母既是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④在現代社會,孝敬父母同樣是基本的道德規范.
(3)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重要的是落實在具體行動上,體現在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之中.包括:①孝敬父母,就要聽從父母的正確教導,認真學習,踏實做人;②孝敬父母,就要體諒父母和家庭的困難生活艱苦樸素節約,不向父母提過分的要求;③孝敬父母,就要親近、關心和幫助父母,同父母保持融洽的關系;④孝敬父母,就要贍養父母.
故答案為:
(1)漫畫中子女的行為是不對的,不是孝敬父母的表現;孝敬父母沒有實際行動等.(3分)
(2)①父母不僅賦「予我們生命,而且哺育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父母為家庭做出了貢獻,為我們付出了很多,他們應當受到我們的孝敬.②我國有孝的傳統,我們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③孝敬父母是子女應盡的道德義務和法律義務.(6分)
(3)孝敬父母要從小事做起「.A、愛父母、心裡想著父母,理解、關心父母;B、行動上幫助父母,為父母分憂;C努力學習、積極上進,讓父母高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給分)(如回答:每天放學回家,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拖地、洗碗、整理自己的房間等;每天生活有規律,自覺地學習,不讓父母為我的學習操心;節假日,陪媽媽一起去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父母或長輩過生日的時候,送上幾句祝福的話語等等)(5分)
❸ 為什麼我們要好好孝順父母
父母不愛我幹嘛孝順,以前的父母自私不說,重男輕女,算計女兒等,把女兒當賺錢的工具,這樣的父母還值得我孝順嗎?
❹ 為什麼要孝敬父母
孝敬父隱缺嫌母是人的法律義務,正如法律也規定父母有養育自己年幼孩子的義務是一樣的。另一方面,人道上說,人也需要有感恩灶手之心,因為是父母先愛了自己的孩子。孝敬父母也會讓自己的孩子看見美德,以後的日子扮宏里,孩子也會善待自己。
❺ 我們為什麼要孝敬父母
①父母不僅賦予我們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②父母為家庭作出了貢獻,為我們付出了很多,理應得到愛的回報,受到我們的孝敬。③青少年應當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④孝敬父母還是子女對父母應盡的道德義務和法律義務。
孝敬父母」的內容包括什麼?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對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贍養。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愛戴父母。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不僅要受到輿論的譴責,還要受到法律的懲罰。
我們應該怎樣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
(2)愛父母,心裡想著父母,理解、關心父母;行動上幫助父母,為父母分憂;努力學習、積極上進,讓父母高興。這樣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現。
孝敬父母需要付出
孝敬父母要付出代價,可能付出時間,付出感情,付出體力,甚至委屈自己,但是孝敬父母收獲的是甜蜜。
❻ 我們應當孝敬父母是因為什麼
我們應當孝敬父母是因為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愛父母,心裡想著父母,理解、關心父母;行動上幫助父母,為父母分憂;努力學習、積極上進,讓父母高興,這樣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現。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時下,一些年輕人愛好廣泛,生活豐富多彩,且忘記了對父母的孝敬。有的一連幾個月還不看望父母一次,有的對待寵物比對待父母還要親。借口最多的就是工作忙,沒時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孝敬父母是我們的道德底線,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和推動。在電視劇中我們都曾經看到過以前的大戶人家,有早晚給老人請安的習慣,這就是一種植根於內心的對老人的孝敬,是一種生活方式。
❼ 為什麼要孝順父母
第一,父母生育來了我們,給予自我們生命,滴水之恩,尚且湧泉相報,更何況是養育之恩
第二,父母為家庭作出了貢獻,為我們付出了很多,他們不辭辛苦的在外賺錢養育我們,還總是把最好的留給我們,一切都是為了能讓我們在最好的狀態下成長,此愛無私,不求回報,更應該得到我們的尊重和孝敬。
第三,拋開個人感情,整個人類社會發展到現在,其道德、法律都要求我們要有一顆孝順父母的心,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人類能延順到現在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四,我們沒有做好孝順父母的榜樣,怎麼有說服力讓自己的孩子以後孝順我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