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園小班感恩父母的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感恩父母的教案(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活動目的:
1、讓學生了解父母之愛,感受父母之情,體驗親情的無私和偉大,即讓學生懂得為什麼要感恩父母。
2、讓學生學會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體諒關心父母,與父母和諧相處,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以實際行動來回報父母。
二、活動准備:
1、准備班會相關資料,搜集相關的文章、笛子獨奏、小品、歌曲、製作感恩卡,自製課件,主持人准備串聯詞。
2、學生利用雙休日觀察了解父母在一天之中都做了哪些事情。
3、開展「爸爸、媽媽給孩子一封信」活動。
4、邀請部分學生家長參加班會。
三、活動過程:
班長開場講話:同學們,我們班今天很榮幸能坐在這里參加「烏鎮鎮的感恩教育啟動儀式」,你們知道再過兩天是什麼日子了嗎?(母親節)對,母親節快到了,作為一班之長的我,和我們的班主任沈老師還有班幹部們一起策劃了今天這節感恩教育為主題的班隊課,大家掌聲歡迎主持人:高晨、梅逸……上場。(掌聲響起,主持人上場)
(一)創設情境,導入主題
甲: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配動作)
乙:你愛吃的三鮮餡有人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配動作)
甲:這個人就是娘呀!
乙:這個人就是媽。
甲:這個人給予了我生命,給我一個家。
乙:自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
甲:父母為我們付出了無私的愛!
乙:所以我們要感恩父母雙親。
合:我們宣布植材小學五0三班「感恩父母」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二)感受親恩,體會親情
(1)真實故事《地震中的母親》
甲:在生活中,父親永遠給我們擋風雨,
乙:母親永遠牽著我們的手;
合:父母的愛是危急時刻撐起我們生命的一片晴空!
甲:同學們,你們還記得2008年的5月12日嗎?(齊答:記得)那天發生了什麼事?指名一生回答。
乙:是呀,那年春天感人的事比比皆是,今天沈以睿同學也給大家帶來一個發生在當時的真實故事。我們掌聲有請沈以睿。
(講故事、聽故事)
(2)聽後隨感,暢所欲言
甲:聽了這個故事,同學們有哪些感受呢?(指名2學生回答)
乙:同學們,這是人世間最崇高、最聖潔、最勇敢的母愛,我們面對這樣偉大而又無私的愛,內心當中充滿了對這位母親的敬佩。
甲:那麼就讓我們用隊禮表達我們對這位母親的敬意:全體起立,敬禮!禮畢!坐下!
B:深入感知,感悟親情
(1)笛子獨奏,觸動情感。
甲:唉,梅逸,其實在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很多和地震中的母親一樣的父母。
乙:是呀,高晨。在我們的生活中,父母為我們做過許多事,為我們付出很多。大家說是嗎?(齊說:是)
甲: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父母養育了我們十多年,想想你的父母讓你最感動的一件是什麼事?
乙:讓我們的思緒隨孔鴻暄的笛聲盡情飛舞,請聽孔鴻暄的《世上只有媽媽好》。
(2)聯系自我談體會。
甲:一首《世上只有媽媽好》有沒有喚起你的美好回憶,請把你父母最讓你感動的事說給同學聽聽,與同學分享,好嗎?(好)
乙:剛才同學們談論得很激烈,看來父母給我們的感動很多很多。那誰能談談你的父母讓你最感動的一件事是什麼事嗎?請4名學生上來講述。
(三)辨別是非,自我反思
甲:聽了同學們一件件的敘說,我不禁一陣陣地感動。同學們,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父母對子女總是毫無私心、無怨無悔地付出,絕大多數孩子也能體諒父母、感恩父母、回報父母,
乙:可是也有一些孩子不懂事、不明事理,他們做事讓父母很無奈、很傷心。
甲:請看屏幕,看一看以下同學的做法對嗎?如果不對,你認為應該怎樣做?
(共4幅圖,每幅圖請一至二位學生說說)
乙:大家很有辨別能力,我想以後這些事再也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了。
(四)親子互動,體會親恩
甲:現在我們來做一個親子游戲,測測我有多愛你!誰願意帶著你的父母上來?(屏幕顯示問題)請一生一家長上來。
甲:阿姨(叔叔)請您回答關於孩子的問題,XX同學,請你回答關於父母的問題,好嗎?(先請阿姨(叔叔)回答,及時反饋,了解回答是否正確)
乙:看來,父母對孩子的了解總是多過孩子對父母的了解,父母給孩子的愛總是多過孩子給父母的愛,
甲:看:這是愛的天平,請同學們把父母為你做的事和你為父母做的事例舉出來,作為砝碼放在天平的兩端,看看你「愛的天平」是否傾斜得太厲害?(每人發一張紙,讓學生在紙上寫一寫,同時播放《愛的奉獻》)
乙:看看,結果怎麼樣?我請幾位同學上了介紹一下自己的愛的天平。點幾位學生上來介紹。
甲:看來同學們的天平基本上都呈現了這樣一種狀態,(指投影)看來我們對父母的關心真是太少了,我們還等什麼,如果你的父母今天在現場,那就給你一個機會,現在就請你來到父母的面前,拉起父母的手,向他說聲:「謝謝您,我愛您!」
甲:我們漸漸長大,已經很久沒有牽上父母的手了吧?像幼兒時一樣,讓我們小手牽大手互相撫摸對方的手感受這份溫馨與甜蜜,互相仔細看看對方還和以前一樣嗎?
甲:(找一對母(父)女,來到他們身邊,讓孩子說說摸上媽媽的手的感覺是怎樣的?再問問那母親)。阿姨,您感覺您孩子的手摸上去怎麼樣的?XX,你摸你媽媽的手又有怎樣的感覺呢?
乙:同學們是否有同感呢?(是)
甲:同學們,父母的這雙手就是在默默地為我們付出中漸漸粗糙漸漸蒼老的。額上的皺紋和耳鬢的絲絲白發也是為我們操心所留下的印記。
乙:同學們:請讓我們一起對在身邊的或不在身邊的父母齊聲高呼:「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生:齊呼)
甲:請記住這兩個日子吧!(主持人以手指示屏幕的顯示)
(五)學會感恩,及時回報
乙:前面班長也提醒我們再過兩天就要是母親節了,那天我們送給母親什麼禮物呢?請學生說一說:(賀卡、買小東西、吃的……)
甲:下面請欣賞高俊傑、沈菲凡等帶來的小品《母親節的禮物》,看看你能否從中得到些啟示?
乙:同學們,看完小品能告訴大家以後你會怎麼做呢?
甲:同學們真的懂事了,那麼我想此時此刻,我們的爸爸、媽媽一定也有話想對我們說,請**家長發言。(家長代表發言2名)
甲:由於時間關系我們不能讓所有的家長在此一一傾訴了。
乙:同學們,父母親說出了內心最真摯的話語,我們還等什麼,把你要說的話寫在這張感恩卡上,寫完後,走到爸爸、媽媽面前,敬上你的卡片,給他們一個深情的擁抱。
甲:道上一聲:「爸爸、媽媽,我愛你!」
乙:如果你爸媽今天不在現場,就請你把要對他們說的話寫在感恩卡上,寫好後掛在這棵感恩樹上,等會回去送給他們。
(六)情感升華,感恩一切
甲:我愛我的家,我愛我的爸爸媽媽,一張張卡片寄託著我們一片片真摯的感恩之情。
乙:同學們,在生活中除了父母還有許許多多關心我們的人。
甲:老師、同學、朋友等等,他們都在我們身邊支持我們,鼓勵我們!
乙:無論是父母的養育,師長的教誨,他人的服務,大自然的.賜予……人自從有了自己的生命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那就讓我們感謝一切使你成長的人吧!(齊讀感謝)
甲:是呀,我們要感謝身邊所有的人。每天,我都以一顆感動的心去承接生活中的一切。
乙:帶著一顆感恩的心,我們要感謝的太多太多,讓我們將千言萬語匯成一段美妙的旋律——感恩的心!
甲:讓我們隨著歌聲,放飛我們的感激之情!用手語表達出我們內心的感謝吧!齊唱(手語表演)《感恩的心》。
班長結束講話:
在陣陣的感恩聲中,我們的班會也接近了尾聲。現在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請班主任沈老師講話!
班主任講話:
親愛的同學們,今天的主題班會開展得非常成功!老師欣喜地看到,感恩的種子已經在你們心中紮根、發芽了。常懷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常懷感恩之情的生活是最甜美的。讓我們學會感恩,感恩祖國,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學,感恩使我們成長的一切!
結束語:
甲:學會感恩,就要學會尊重他人。
乙:學會感恩,就要有奉獻精神。
甲:學會感恩,就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甲:讓我們感恩於心,
乙:讓我們感動於行。
合:感謝今天到場的所有領導和來賓,我宣布植材小學五0三班感恩父母主題班會到此結束!同學們,我們下周再見!
活動地點:
教室
班會目的:
1、使學生認識到孝敬父母,學會感恩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養。
2、能夠在日常行為中做到感恩父母
3、能夠用感恩的心態努力學習,積極生活。
班會背景:
在如今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下正處在13歲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們逐漸開始叛逆,對於父母的對於自己的意義何在?怎樣是對父母真正的愛?感恩教育呼籲孩子們淳樸善良的心靈!
活動流程:
一、班主任寄語——揭開班會序幕
二、感受母愛,品味父愛
1、感受母親的愛(圖組:小時候母親為你遮風擋雨)
2、母親的故事(展示圖片及文字)
3、慈母頌(齊讀)展示
4、品味父親的愛(展示父愛相關圖片)
5、學生講述:《奇跡的名字叫父親》
6、聽故事,談感受
7、欣賞歌曲《父親》,回想父母的愛
8、調查問卷
1)你父母的生日?
2)爸爸媽媽喜歡吃什麼?
3)父親節是哪一天?
4)母親節是哪一天?
9、結合調查結果,談談你的感受
10、反思覺醒,讀懂父母的心
三、給父母寫封愛的回信?
四、班主任總結
活動目的:
1、讓學生了解父母平時為你的付出,體驗親情的無私和偉大。
2、通過活動,使學生懂得感恩。
活動過程:
一、背詩導入
1、同學們,母愛是最偉大的,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就贊美了母愛的無私與偉大。會背嗎?一起背一背。
二、回顧親情的溫暖
1、說說你的父母每天從早到晚要為你做哪些事?
2、講述自己成長過程中遭遇疾病和挫折時,父母為之付出血汗的故事。
三、交流回報親情的方式
1、父母為了我們的成長,含辛茹苦,青絲一天天的變成了白發。我們怎樣讓疲憊的父母露出笑臉呢?
2、學生發言
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講講笑話、做做飯等。
3、學生講自己的孝道故事。
4、聽了這些故事,你想說什麼?
四、發出號召
希望我們的同學能夠在今後的生活中繼續用實際行動感謝我們的父母。同學們對父母的愛不能僅僅是停留在口頭上,而要體現在行動中,並且升華成一種習慣,讓我們用感恩的心去感恩我們的父母。
五、讀一讀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教學目標:
一、引導學生用心體會家庭的溫暖,感受父母的關懷;
二、教育學生學會尊重,理解父母;學會和父母溝通;
三、教育學生學會感恩,從愛家庭,愛父母開始。
教學過程:
一、心理測試:
寫出你生命中最重要的10個人,然後一次劃掉一個,最後那個人是誰?
(說說自己在測試過程中自己的感受)
二、親子之愛潤心田
1、分享故事:地震中的奇跡;暴走媽媽捐肝救子;為母捐腎感動中國
2、說說父母對你的愛以及你對父母的愛讓大家分享。
三、現場調查
1、父母的生日;
2、父母最愛吃的東西;
3、父母最大的煩惱;,
4、父母最大的心願
談話:沒有一個母親會忘記自己兒女的生日,因為母親歷經「十月懷胎」的種種磨難,忍著「一朝分娩」的劇痛,用甘甜的乳汁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把我們一天天養大,子女成為他們生命中的重要部分,他們怎會忘記呢?調查顯示,日本大學生人人都記得父母親的生日,而很多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在日本兒女們把自己的生日稱作「母難日」,過生日向母親鞠躬,請母親吃飯,因為自己出生之日,正是母親最痛苦、最艱難的日子。然而,在我們的成長中,爸爸媽媽付出的心血,周圍人們給予的關愛,這一切,我們又想過多少?感受過多少?回報過多少呢?
四、討論:我們應該怎樣感恩父母?
啟發談話:子女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早已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花木蘭代父從軍,黃香扇席溫被,到陳毅元帥為老母親洗尿褲子,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通過今天的活動你受到了那些啟發,我們以後應該怎樣做呢?
1、愛需要用心體會:引用故事《帳單》
一天早上,媽媽給小勇收拾房間的時候,發現了一張字條。
媽媽:
我幫你收拾房間10元,幫你澆花一個月30元,我被評為「三好學生」20元,你一共欠我60元。請你盡快還給我!
放學以後,小勇迫不及待的來到自己的房間,發現60元錢好好的擺放在書桌上,正在他要離開的時候,也意外發現了媽媽的一張字條。
孩子:
我10多年如一日供你吃穿住用0元,我對你無微不至的照顧0元,我被評為「優秀家長」0元,你一共欠我0元,我永遠都不要你還我!
小勇看見這張紙條,羞愧得無地自容!
談話:父母為我們做的事情數不勝數,一言難盡,他們從來沒有想到向我們索取,我們卻視而不見,心安理得,甚至覺得理所當然;我們為父母做的事情微不足道,寥寥無幾,我們卻一味索取,甚至做了一點小事就以公臣自居,這是多麼不應該呀!
2、愛需要尊重,理解和溝通
很多家長抱怨,現在的孩子我真搞不懂,你關心他,他根本就不領情,甚至還覺得煩,有的同學說,我們理解父母,可是父母常常不理解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學會和父母溝通。
怎樣學會與父母平等溝通:
(1)理解父母:天下父母都愛自己的子女,對子女的「嘮叨」正是對子女疼愛的表現,子女要體諒他們方式上的不當;父母也有煩惱,也需要傾訴和得到安慰。
(2)尊重父母:子女在與父母交談時要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和分寸,要尊重父母的個性,尊重父母對自己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3)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與父母溝通:主動交流,創造機會,認真傾聽,主動道歉,善於體諒,控制情緒。
五、活動總結:
1,愛需要用心體會;
2,愛需要尊重,理解和溝通;
3,愛需要用行動表示。
多一份愛,少一份埋怨;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責怪;多一份主動,少一份被動;多一份關心,少一份冷漠。
活動目的:
1.通過詩歌朗誦,小品表演等形式,體驗感恩,讓學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聯系實際,讓學生深刻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引導學生關心父母、熱愛父母、理解父母,教育學生從小有一顆感恩的心。
3.通過活動增強同學的合作意識,為班級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基礎。
設計理念:
本節班會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注重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暢談並體會父母的愛。
活動准備:
1.布置黑板和教室。
2.《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感恩的心》歌曲磁帶和錄音機。
3.同學們編排的詩歌朗誦和小品。
活動過程:
一、主持人出場宣布班會開始
(在《感恩的心》的背景音樂中小主持人上場)
甲: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乙: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甲: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乙:敬愛的老師,
甲:親愛的同學們,
合:大家下午好!六(3)班《寸草春暉——感恩父母》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二、欣賞配樂詩朗誦《感恩父母的愛》
男:是您 將我帶到人間
教會我在成長中 如何走過溝溝坎坎
女:是您領我認識世界
天寒地凍時 將我雙手放入懷中溫暖
合:您用愛心穿引的線
那一針一線 都是您的愛在悄悄蔓延
女:如果我是風箏 您就是拉動風箏的線
男:如果我是一條船 您就是燈塔是港灣
合:這就是父親的愛 這就是父親的情
女:她柔柔如水 輕輕如煙
男:他深沉如海 恩重如山
女:鮮花可以枯萎
男:滄海可變桑田
合:但父母的愛 卻永遠留在我們的心間
三、感悟父母的愛
1.被父母感動的事
甲:非常感謝兩位同學的朗誦。不管你多富有,無論你官多大,無論何時,我們最不能忘懷的是誰?
(生齊答:父母)
乙:在父母的心中,我們永遠都是最可愛,最需要被保護的孩子。我們不斷地接受著父母無私給予我們的愛的雨露。下面請同學們談談爸爸、媽媽做的讓你最感動的一件事。
(學生敘述爸爸、媽媽做的讓人最感動的事)
甲:從同學們的談話中我深深地感覺到父母的愛如一股涓涓細流,雖無聲,卻能滋潤乾涸的心靈。它雖平凡,卻在平凡中孕育著一份驚人的偉大。
2.小品表演《媽媽的嘮叨》
乙:然而,許多時候,我們大多數同學只是在盡情享受父母的愛,卻很少向父母回報,我們只是在獲取,卻沒有付出;更有甚者,對於他們的關愛竟不領情,這不,這里就有一位。請欣賞小品《媽媽的嘮叨》——
上學去:
「媽媽,我上學去了!」
「哎,路上慢點騎車!在學校聽老師的話,上課專心聽講,不要做小動作!別跟同學鬧別扭!……」
「知道了,知道了,煩不煩!」
放學後:
「都十二點了,這孩子怎麼還不回來?」
「媽媽,我回來了!」
「快坐下歇歇,今天在學校表現好嗎?老師講的東西聽的懂嗎?怎麼回來這么晚哪?是不是……」
「我剛到家,你怎麼這么嘮叨,我不吃了!」碗筷重重一放,揚場而去。
(小品表演完畢)
甲:同學們,你們覺得明明這樣做對嗎?那麼他應該怎樣做呢?
(學生評議;學生反思)
甲:其實,父母的愛就在這令人厭煩的嘮叨中,更在一些瑣碎的小事中。你們可曾想過,在你們背著書包快快樂樂上學的背後,爸爸媽媽的一天是怎樣過的呢?學生講述父母一天的繁忙生活。
甲:由此可見,爸爸媽媽一天上的班有兩個,一個是在單位上班,一般是八小時,八小時完了之後是在家裡上班,就是買菜,做飯,幹家務,管我們的學習。
四、反思自己對父母的態度
乙:父母為我們付出了許許多多,血汗、金錢、甚至生命,然而他們從來不求我們回報。而我們呢?我們是否應該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甲:下面就請大家談談你曾為爸爸媽媽做過什麼?
(學生講述)
乙:當父母勞累了一天後,回到家裡迎接他們的是甜甜的微笑,是清涼的開水,是你們那一雙雙勤勞的小手,他們該多麼開心呀!然而,許多時候,我們非但不能讓他們開心,反而令他們傷心。
同學們,讓我們用真誠的心說說自己做的哪些事令父母氣惱、傷心了呢?
(心靈獨白)
甲:同學們,在今後的生活中,讓我們給父母少一份擔心、傷心,多一份孝心和愛心吧!
合: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讓我們用一顆感恩的心來孝敬我們的父母吧!
五、老師講話
孩子們,聽了你們動情的發言,看到你們精彩的表演,老師深深地感動了。的確,父母的愛是一劑特效葯,他能醫治你那顆受傷的心;父母的愛又是一盞指路燈,他能指明你人生的方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份沉甸甸的愛,有誰能掂量出它的分量?有誰能真正償還呢?
所以,讓我們感謝父母,感謝他們給了我們生命,感謝他們把我們養育成人。也讓我們感謝老師,感謝朋友,感謝那些陌生的人,甚至感謝那些批評和嘲諷我們的人。因為,常懷感激之心,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充實愉快,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加絢麗燦爛。這個世界正因有了你們的愛心、孝心和感恩之心而更加美好。
六、宣布活動結束
甲:非常感謝劉老師的講話。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學在參加了這次主題班會以後,心裡一定也不平靜。
乙:我們的班會就要結束了,讓我們全體起立,請讓我們對我們的父母說聲:「爸爸、媽媽,我們真的感激您們!」
甲:感恩是一杯美酒,
乙:感恩是一曲頌歌。
合:讓我們心懷感恩,學會感恩,贊美感恩吧!
乙:現在,我宣布六(3)班《寸草春暉——感恩父母》主題班會到此結束!
『貳』 幼兒園尊敬長輩的優秀教案設計
幼兒園尊敬長輩教案,孝敬長輩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要做到的事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要從小做起,教會幼兒尊敬長輩,讓這個美德一代代傳承下去。
教學目標:
1、充分感受、體驗、父母對我們的愛。
2、我們應該如何孝敬父母,愛父母
教學重點、難點:
充分感受、體驗、父母對我們的愛及我們如何孝敬父母。
教學准備:
掛圖、課件、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導入主題
1、彈唱歌曲《爸爸媽媽一樣好》
2、師:小朋友們剛才我們唱的歌曲有誰?(爸爸媽媽)他們對小寶寶怎樣?(愛小寶寶)爸爸媽媽的小寶寶誰呢?(我)。
二、暢談父母對自己的愛。
1、師以自己為範例講解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 對了,任何一個人在爸爸媽媽的眼裡都是寶貝。老師也一樣,記得老師在生小寶寶時,老師的媽媽守在老師的身邊兩天兩夜沒合眼,當我和我的小寶寶平安無事了,老師的媽媽卻生病了。每當想到這里老師就特別的感動,也特別愛自己的媽媽。那下面請小朋友們說說爸爸媽媽讓你感動的事情。
2 、幼兒訴說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如:我病時爸爸媽媽怎樣……爸爸媽媽每天為我怎樣…… )幼兒暢所欲言爸爸媽媽對自己的好,對自己的愛、
3、師:是的,父母的愛是天底下最偉大、最無私的愛。那麼我們小朋友長大了,我們應該如何報答,孝敬我們的父母呢?
三、觀看課件《恣蚊飽血》的孝敬故事
師:俗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從古至今就有很多孝敬父母的故事今天老師就給小朋友帶來一個《恣蚊飽血》的故事,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閔損是怎樣孝敬父母的。
1、播放課件《恣蚊飽血》
2、幼兒說說觀後感。(主要說說閔損是怎樣孝敬父母的,如:父親回來主動打招呼,幫父親洗碗,關心父親,為了讓父親睡好覺脫衣引蚊子等)。
四、討論暢談我們應該怎樣孝敬父母
1、幼兒互相討論
2、回報討論結果。 在幼兒回答時,教師加以引導,主要歸納以下幾點:關心父母,尊敬父母,對父母有禮貌、好好學習,不做壞事、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等。
3、總結:小朋友說的真好,通過這節課小朋友知道了父母對我們付出辛勞與愛,也知道了我們該如何回報孝敬我們的父母老師感到很高興。老師希望小朋友說到做到,從現在起做個孝敬的人有心人也就是對社會有用的人。
五、課後延伸
師:下面老師布置兩個作業給小朋友;
1、回家對爸爸媽媽說句「我愛你」
2、幫爸爸媽媽洗一次腳。
六、區域活動
語言區:投放有關孝敬的故事書或故事磁帶。
音樂區:投放有關孝敬的歌曲。
娃娃家:讓幼兒分角色進行表演。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記住自己親人的生日、愛好和年齡的重要性,並讓幼兒記住親人的這些重要信息。
2、激發幼兒尊重長輩和孝敬長輩的願望,學會關心別人。
活動准備:《生日歌》錄音、彩色卡紙、畫筆、剪刀、膠水、眼鏡、拐杖、生日蛋糕切切看玩具、桌椅等。
核心要素:長輩歸 須問好 長輩忙 勿打擾
長輩倦 能自處 長輩壽 應恭祝
基本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播放《生日歌》錄音,引出生日話題。
(二)關鍵步驟:
1、提問:「你們要在在什麼時候才能聽到《生日歌》?」
「你的生日是哪一天?你今年幾歲了?家人是怎樣給你過生日的?」
「你知道家人的生日是哪一天嗎?他們有多大歲數了?」
2、教師對知道父母及家人生日的幼兒給予表揚,並且引導其他幼兒要注意關心長輩,記住他們的生日和年齡。
3、小朋友知道自己家人的愛好嗎?
讓幼兒說出:爸爸喜歡下棋,媽媽喜歡唱歌,爺爺喜歡聽評書,奶奶喜歡養花等。
4、引導幼兒講自己的家人是怎樣關愛自己的?
啟發幼兒說說怎樣愛自己的家人。
(三)動手操作:
自製生日賀卡。
活動延伸:
生活中,幼兒可以在日歷上標注家人的生日,為家人設計不同的生日小標記。
家園互動:
1、家長園地展示幼兒活動照片及核心要素內容。
2、父母和孩子一同給長輩過生日,並製作個性生日賀卡或送上小禮物。(見《禮儀教育幼兒用書》第三冊第45頁)
活動目標
1、幼兒在互相的交流中,了解老人們年紀大了,做很多事情存在著種種不便。
2、激發幼兒尊敬老人、關愛老人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讓孩子發自內心的尊敬老人,關愛老人。並能積極主動的幫爺爺奶奶做事,聽爺爺奶奶的話,做一個懂事的孩子!
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
讓幼兒觀察和討論爺爺奶奶的日常活動。
物質准備:
收集有關爺爺奶奶日常生活細節的信息。
活動過程
一、出示爺爺奶奶圖片,自然引入主題。
師:說說自己的爺爺奶奶長得什麼樣子,和自己哪些地方不一樣。
幼兒自由講述。
師:我們的爺爺奶奶年齡大了,需要我們的小朋友來幫忙。
二、我為爺爺奶奶來幫忙(角色扮演)
師:想一想爺爺奶奶做哪些事情不方便,我們可以幫他們做什麼,兩人結伴試做一下。
(幼兒自由結伴扮演)。
師:我們小朋友在家裡為爺爺奶奶做過什麼事情,爺爺奶奶有什麼反應呢?
師: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我們小朋友要主動去關心爺爺奶奶(給爺爺奶奶敲敲背捶捶腿),做個尊敬老人的好寶寶。
鼓勵幼兒為爺爺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動延伸:
畫畫自己的爺爺和奶奶,表現他們的特徵和活動。畫完後和夥伴們交流一下,畫上的爺爺奶奶在干什麼。(如:給小朋友做飯,洗衣服,下地幹活等等)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會幫助家裡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培養幼兒愛家、愛家人的情感。
核心要素:父母病 我安慰 父母累 遞杯水
做家務 我幫忙 父母愛 記心上
活動准備:
開展「尊敬長輩周」活動,讓幼兒再家中嘗試幫助長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基本過程:
(一)導入活動:
通過提問引出活動主題。教師:「說一說本周為長輩都做了哪些事情?」
(二)關鍵步驟:
1、幼兒自由發言,說出自己本周為長輩都做了哪些事情。
2、老師做記錄。可以使用大白紙製成記錄表,題目為「尊敬長輩周」活動記錄表,底下的表格左邊一欄寫上幼兒的姓名,右邊一欄則對應姓名寫上這個小朋友所做的事情。如幫媽媽掃地、擇菜等。
3、將記錄好的經驗圖表張貼再教室外禮儀教育專欄里,可以請孩子們有時間進行閱讀,也可請家長閱讀。
(三)引歌套詞
1、自選歌曲旋律,並填詞(三字兒歌內容)。
2、老師伴奏,幼兒頌唱。
活動延伸:
1、詩歌欣賞:《媽媽的愛》《讓奶奶睡午覺》《爸爸的呼嚕》
2、設立信箱,請家長給孩子寫表揚信,正面強化和鼓勵孩子尊敬長輩的行為。
家園互動:
1、孝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通過家園專欄向家長講解孝敬,希望家長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孝敬長輩,給幼兒正確的影響。
2、平時,家長要引導幼兒養成尊敬長輩的良好習慣。
注意事項:
家長應身體力行地關心長輩,給幼兒樹立榜樣。
目的 :
1、幼兒從歌曲中學會尊敬長輩,關心別人。
2、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和音樂表現力。
3、教幼兒學會較准確地唱歌。
准備 :歌曲《好娃娃》
過程 :
1、教師引入話題,我們身邊有一位懂禮貌,尊敬老人的好娃娃。啟發幼兒尊敬老人。
2、教師教幼兒歌曲
3、教師示範唱一遍
4、幼兒跟著教師學唱一遍,培養幼兒節奏感。
5、教師給幼兒講解歌詞的意思
教師提問 :
1)好娃娃帶來了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
2)爺爺是怎樣的?好娃娃是怎樣對待爺爺的?爺爺高興嗎?用同樣的方法啟發孩子說奶奶。
3)爸爸媽媽看了是怎樣的態度?是怎樣說的?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回答用歌詞進行總結。
內容與要求:
1、說說自己的家裡人並能根據自己的描述,大膽地表現自己家人頭像的特徵。
2、通過活動,萌發愛家人的情感。
3、讓幼兒通過畫畫,促進了表達能力。
4、讓幼兒嘗試運用色彩來表現不同的情感,抒發內心的感受。
活動准備:
1、將幼兒全家福的照片布置在展示板上。
2、一張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和幼兒的照片。
3、一個手偶女孩。
重難點:
大膽表現自己家人頭像的特徵。
活動過程:
一、我家有幾口人
1、師:你家裡都有誰?有幾口人?
幼:我家有爸爸、媽媽和我,有3口。
師:(唱)爸爸、媽媽,還有我,哦,有3口。
2、出示7口人家的`圖片,觀察:這家裡有誰?他家有幾口人?
幼:這家裡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和寶寶。有7口人。
3、教師小結:你們的眼睛真厲害,他家裡一共有7口人(出示數字7),看來我們的家人不僅只有爸爸和媽媽,還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都是我們的親人,天天陪伴著我們。
二、爸爸、媽媽的樣子
1、師:我們每天在幼兒園都見到老師,對老師很熟悉,誰來說說老師長得什麼樣子呢?
幼:老師是戴眼鏡的。
師:是啊,戴眼鏡是老師的樣子。
幼:老師臉白白的,頭發短短的。
師:是的,白白的皮膚,短短的頭發是沈老師的樣子。
2、師:那我們每天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對爸爸媽媽更熟悉了,那爸爸媽媽長得什麼樣子的呢?
幼:大大的肚子是我爸爸的樣子。
幼:長長的頭發是我媽媽的樣子。
3、教師小結:不管爸爸媽媽長得什麼樣子,我們都很喜歡。
三、喜歡爸爸媽媽
1、師:平時,爸爸媽媽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你最喜歡?
幼:媽媽燒飯的時候,我最喜歡她。
師:為什麼喜歡媽媽燒飯?
幼:因為媽媽燒飯很好吃。
幼:爸爸給我買玩具的時候,我最喜歡他。
2、教師小結:爸爸媽媽做那麼多事情都是為了我們。
四、畫爸爸媽媽
1、出示手偶,邊講故事邊示範。
師:這個小寶寶,她到了幼兒園開始想媽媽了,怎麼辦呢?(講故事)
你們想爸爸媽媽嗎?我們也一起來畫一下爸爸或者媽媽,讓他陪著我們。
師:准備好了嗎?好,我們開始想爸爸,想媽媽了。
師:先畫一個大大的圓,這是什麼?(爸爸媽媽的臉)
師:我們親親他,對他說:我親親你的臉。(嘖嘖有聲)
師:爸爸(媽媽)的頭發是什麼樣的?看看他(她)的照片。
師:畫好頭發怎麼樣?(親親他的頭發)眼睛、嘴巴別忘記咯。
師:看看像不像你的爸爸媽媽,還有什麼沒有畫呢?
幼1:眉毛
幼2:眼鏡
幼3:耳環
2、好,現在我們用剪刀,把爸爸媽媽剪下來,貼在你喜歡的地方,讓他們陪著你。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我喜歡和……一起做……」的句式表達。
2.願意和同伴分享自己和家人在一起的親密與美好。
3.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4.培養幼兒清楚表述和大膽表演的能力。
活動准備
1.幼兒每人和家人在一起玩或做某件事的照片,或者請家長提前把照片的電子檔給教師。
2.一段舒緩優美的音樂。
活動過程
1.教師和幼兒共讀幼兒用書,逐頁觀察畫面,請幼兒嘗試用「我喜歡和……一起……」的句式講述。
——數一數,他們家有幾口人?分別是誰?(引導幼兒觀察第一幅圖,幼兒回答後,教師完整講述。)
——這上面都有誰?他們在做什麼?(請幼兒欣賞其他圖片,幼兒回答後,教師用「我喜歡和……一起……」的句式描述自己和家人在一起做的事。
——照片上是你和誰?你們在做什麼?
——你最喜歡和誰一起做什麼?
2.教師總結本活動的內容。
1.——剛才,每個小朋友都向我們介紹了自己喜歡和家人做的事情,有的聲音很響亮,有的說話很完整,有的表現很大方,個個都很棒,聽了你們的介紹,我不僅知道了你們和家人一起做的好多事情,
2.活動過程中,要為幼兒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氛圍,可以播放輕松愉快的音樂,鼓勵幼兒大膽表達。
3.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根據幼兒的能力水平確定不同的引導重點與表達要求,比如:對於性格內向,膽小的幼兒,教師重在引導其大膽表達;對於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幼兒,則重在引導其完整表達。
4.幼兒表達後,教師要及時給予具體的鼓勵,如「你說的真完整」,避免空洞地表揚。
還感受到了你們和家人在一起的快樂,讓我也感到很幸福,謝謝你們!
溫馨提示
5.可以將幼兒用書《我喜歡和家人在一起》中每一幅圖製作成PPT,以PPT的形式單張播放每幅畫面。
活動目標
1、了解家庭成員的相應特徵。
2、願意參與兒歌的朗誦。
3、懂得關愛家人。
活動准備
1、家人大圖片一套
2、裝飾好的娃娃家情景。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幼兒興趣。(幼兒圍坐地墊)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間漂亮的房子,寶寶們快看,這座房子多漂亮,這會是誰的家呀?(出示房子圖,幼兒自由猜測)
二、看圖片,了解家庭成員及他們相應的特徵。
1、以娃娃的口吻說:我叫琳琳,這是我的家,我有一個幸福的家,請你們到我家看看,我家有誰?
2、了解家庭各成員的特徵。做敲門狀,提問:家裡有人嗎?(出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圖片)
3.欣賞兒歌《相親相愛一家人》。看圖片,以琳琳的口吻說兒歌《相親相愛一家人》。
4.討論相親相愛的含義。
5.小結:相親相愛就是你關心我,我關心你,大家開開心心在一起。(老師找一位幼兒擁抱)小朋友也趕快找個好朋友去相親相愛吧。
6.老師:老師也有一個幸福的家,小朋友一起聽聽我家有誰呢?(老師完整說兒歌。)
7.回憶家人對自己的關愛。
提問:你們家有誰?(幼兒學說兒歌),平時他們會為你們做些什麼事?
小結: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對我們真好,為我們做了這么多事情!
三、學習關愛家人
1.提問:你想為家人做些什麼事?
2.模仿給家人做事情。
給家人疊衣服。(個別式)隨節奏感強的音樂做動作:
疊衣服,疊衣服,我給爺爺疊衣服。
疊衣服,疊衣服,我給奶奶疊衣服。
疊衣服,疊衣服,我給爺爺疊衣服。
一、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學會用簡單的句子談論自己父母的工作,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以及父母對自己的愛護。
`2.引導幼兒圍繞「我的一家人」這一話題進行談話,使幼兒樂意參與個別交談與集體談話活動。
3.培養幼兒愛家庭的情感,知道關心長輩,聽大人的話。
二、活動准備:
1.實物玩具:小兔。
2.每個幼兒一張「全家福」照片。
3.投影機、照相機(請一名老師幫忙拍照)磁帶。
4.讓幼兒回家了解父母的工作及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與平時在家主要做些什麼事。
三、活動過程:
1.創設談話情境,引出談話話題。
(1)放錄音《世上只有媽媽好》,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做動作。
(2)請個別幼兒講一講「家裡有誰」要求語句完整。
(師:A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好媽媽,除了媽媽「家裡還有誰?」,誰能告訴老師?)
B哪個能乾的小朋友能拿著照片到上面來講。)
教師利用實物投影,讓幼兒看著照片講,教師重復幼兒的話,練習說話的完整性。(有……有……還有)
(3)請其餘小朋友拿照片,自由交談「照片上有誰?」
師:大家一定也想說說自己的一家。好!拿好照片,給自己旁邊的好朋友說說「照片上有誰?」
師:現在請小朋友把照片交給後面的大人,看誰最快。
(4)了解、豐富詞彙「全家福」的含義。
剛才,小朋友們介紹的很好。誰知道一家人在一起拍的照片叫什麼?(豐富詞彙「全家福」幼兒學說)拿出一張全家福請幼兒說:「這是誰家的全家福?」
2.引導幼兒圍繞話題交談,集體討論,要求聲音響亮地表述。
(1)老師以小動物的語氣回答問題,起示範作用。
師:看!老師請來了大家認識的客人小兔灰灰.。師:灰灰與大家打個招呼。大家好!小朋友怎麼說?(幼兒回答)
師:它很能幹,能大膽地說出爸爸媽媽的工作?
老師以小動物的語氣回答問題:
聽!小朋友我叫灰灰,我的爸爸在動物醫院當醫生,媽媽在銀行當管理員。
(2)請幼兒回答提問。
小兔灰灰說:「小朋友們你們能告訴我,你們的爸爸媽媽是干什麼工作的?」請幼兒回答。
小兔灰灰說:「小朋友們真能幹。誰還能告訴我,你們的爸爸媽媽在家做些什麼事?」請個別幼兒上台講給大家聽,對於講得好的小朋友,可以讓他抱抱親親小動物。
(3)段落性小結。
(師:現在老師要請一位非常能乾的小朋友拿著自己的照片到前面來,告訴大家:「你家有誰?爸爸媽媽的工作是什麼?他們經常在家做什麼事?」)讓幼兒注意傾聽,把話說完整。
(師:「你喜歡自己的爸爸媽媽嗎?」)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學會用簡單的句子談論自己父母的工作。
2.使幼兒樂意參與個別交談與集體談話活動。
3.培養幼兒愛家庭的情感,知道關心長輩,聽大人的話。
活動准備
1.玩具:小兔、狗、熊。
2.每個幼兒一張「全家福」照片。
3.Mp3:世上只有媽媽好
活動過程
一、創設談話情境,引出談話話題。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動作。
2.請幼兒講一講:家裡有誰?
教師;小朋友家裡除了媽媽以外,還有誰呢?
誰願意到前面來拿自己的照片講給大家聽。
3.請小朋友拿照片,自由交談「照片上有誰?」
二、引導幼兒圍繞話題交談,集體討論,要求聲音響亮地表述。
1.請幼兒回答問題,起示範作用。
提問:你們的爸爸媽媽乾的是什麼工作?
在家裡媽媽經常做哪些事?爸爸干什麼?你呢?
2.出示動物玩具,引起幼兒興趣。
他們也想聽聽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媽媽的工作是什麼?在家經常做什麼事?
請幼兒自由交談,教師參與個別交談。
3.請兩名幼兒上台講給大家聽,對於講得好的小朋友,可以讓他抱抱、親親小動物。
4.教師:現在老師要請一位非常能乾的小朋友拿著自己的照片到前面來,告訴大家:
你家有誰?爸爸媽媽的工作是什麼?他們經常在家做什麼事?
三、培養情感
1.教師:剛才小朋友談到了自己爸爸媽媽的工作以及在家經常做的一些事情,
小朋友還說自己非常喜歡自己的爸爸媽媽。
誰還願意再講講自己的爸爸媽媽?
2.教師:小朋友都很喜歡爸爸媽媽,因為他們買東西給你們吃,買玩具玩,幫你們做很多事情,
爸爸媽媽很愛你們,小朋友也愛他們,那你們會幫他們做些什麼事呢?
3.教師:小朋友都是能幹聽話的好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每天上班很累,而且在家裡要做許多事情,
所以小朋友要好好表現,在家聽爸爸媽媽的話,在幼兒園聽老師的話,好嗎?
『叄』 幼兒園中班感恩父母的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感恩父母的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設計意圖:
我班孩子的平均年齡為4—5歲,所以這次的設計均以日常行為習慣為主建立孩子感恩之心。孩子學東西很直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重在點滴事物之中,用行動和語言讓孩子感受到別人對他的關愛,同時也希望通過老師的引導能表達自己對別人的關愛。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感恩教育既是一種人文教育,又是一種情感的教育。教育學生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讓學生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長、老師的付出,離不開社會的關愛。
教學目標:
1、促進家庭和睦,完善人際關系。
2、了解愛媽媽,愛長輩的美好情操。
具體要求學生從最基本做起,懂得知恩圖報和施恩不圖報的道理,即有報恩心,更有感恩行。在家庭盡孝心。應該做到:在家裡,孝敬父母,孝敬前輩,孝敬老人,講文明禮貌!
教學難點:
理解故事內容並了解感恩媽媽的愛
活動准備:
小動物頭飾、音樂CD。
教學過程: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音樂響起)教師講故事《小烏鴉愛媽媽》
二、基本部分:
1、有感情的復述故事
引導幼兒感受故事的含義。
2、啟發提問
提問:故事裡面都有誰?
幼兒:小烏鴉、烏鴉媽媽、小燕子、小喜鵲。
提問:烏鴉媽媽為什麼不自己捉蟲子吃?小燕子和小喜鵲說什麼了?
幼兒:烏鴉媽媽因為生小烏鴉得病了。小燕子和小喜鵲說烏鴉媽媽懶。
提問:那你們覺得烏鴉媽媽懶嗎?
幼兒:不懶。
提問:小燕子和小喜鵲最後知道事情的真相了嗎?小烏鴉是個好孩子嗎?
幼兒:知道了。小烏鴉是個好孩子,他愛媽媽。
引導幼兒大膽發言,加深幼兒對故事的印象。
三、和幼兒討論『我的媽媽』
四、結束部分(老師用最朴實的語言總結長輩對我們的愛)
孩子們是媽媽將我們帶到這個美麗的世界,是媽媽和爸爸給了我們美麗的衣服和好吃的飯菜。在我們摔倒是是他們將我們扶起,當我們生病時使他們將我們照顧,所以我們要記住爸爸媽媽的愛並感謝爸爸媽媽
五、家庭作業(請家長輔助)
1、回家認真吃媽媽做的飯菜不挑食、
2、幫媽媽爸爸捶背。
六、家園互動
給爸爸媽媽做禮物,送禮物給爸爸媽媽。表達對爸爸媽媽的感恩之情。
一、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感恩節的由來及習俗。
2、懂得感謝別人、尊重他人。
二、活動准備:
1、課件《感恩節》,音樂《感恩的心》。
2、手工紙、水彩筆。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講述感恩節由來的小故事,引入活動。
1、師:你在圖上看到了什麼?
2、這里有一個小故事:1620年,一些英國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號船去美洲尋求宗教自由。他們在海上顛簸了兩個月之後,終於在酷寒的11月里,在馬薩諸塞州的普利茅斯登陸。在第一個冬天,半數以上的移民都死於飢餓和傳染病,危急時刻他們得到了當地印第安人的幫助,活下來的人們在第一個春季即1621年開始播種。整個夏天他們都熱切地盼望著豐收的到來,他們深知自己的生存以及殖民地的存在都取決於即將到來的收成。最後,莊稼獲得了意外的豐收,為了感謝上帝賜予的豐收,為了感謝印第安人的幫助,舉行了3天的狂歡活動。從此,這一習俗就此沿續下來,並逐漸風行各地。
(二)觀看圖片、了解感恩節的來歷和習俗。
1、感恩節的由來。
師: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宣布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為感恩節。感恩節慶祝活動便定在這一天,直到如今。感恩節是美國和加拿大共有的節日,由美國人民獨創,原意是為了感謝上天賜予的好收成、感謝印第安人的幫助。
2、感恩節習俗。
師:感恩節慶祝模式許多年來從未改變。豐盛的'家宴早在幾個月之前就開始著手准備。人們在餐桌上可以吃到蘋果、桔子、栗子、胡桃和葡萄,還有葡萄乾布丁、碎肉餡餅、各種其他食物以及紅莓苔汁和鮮果汁,其中最妙和最吸引人的大菜是烤火雞和南瓜餡餅(pumpkinpie),這些菜一直是感恩節中最富於傳統和最受人喜愛的食品。
(三)說一說我們要感恩的人
1、逐一播放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感受來自生活中的關愛,了解我們要感恩的人。
(1)圖1:感恩父母,了解養育之苦。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你的父母是如何關愛你的呢?」
幼1:媽媽天天給我做好吃的,買新衣服。
幼2:爸爸辛苦上班掙錢給我買玩具。
2、圖2:感恩老師,了解培育之難(圖片內容:小男孩摔倒了,老師蹲在旁邊,沒有及時扶他,而是給予鼓勵,讓他自己爬起來。)
師:「在我們生活中,老師還教你干什麼呢?」
幼1:老師教我唱歌、畫畫。
師:「老師教你們學本領,讓你們長大,做自己想做的事。」
3、圖3:感恩夥伴,體驗友情之樂(圖片內容:兩個小夥伴在一起,其中一個把自己心愛的玩具給另一個玩)
師:「你和你的小夥伴在一起開心嗎?有哪些開心的事?」
幼1:我們一起做游戲。
幼2:她幫我系扣子。
4、感恩周圍的人,了解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圖片內容:鋤禾,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珍惜糧食。)
師:「在我們生活周圍還有哪些需要我們感恩的人?」
幼1:醫生為我們看病,讓我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幼2:建築工人為我們蓋起了漂亮的房子。
還有警察、環衛工人
(四)如何感恩。
1、讓幼兒自由發言,「你最感謝誰,如何感謝他?」
幼1:感謝爸爸媽媽,我可以幫他們幹活。
幼2:感謝環衛工人,我們不亂扔法果皮紙屑,一起來保護環境。
2、教師小結
(教師通過圖片引導,讓幼兒說出要感謝的人)
師:「在我們身邊有太多要感謝的人,感謝父母把我養大;感謝老師教給我本領;感謝小朋友帶來的歡樂、幫助;感謝農民伯伯種出的糧食如何感謝他們呢?」
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說出:
②做力所能及的事;
②懂得分享,分享快樂與痛苦(幫助他人);
③從「謝謝「開始,說一句祝福的話,送一份禮物;
④遵守各項規章制度,保護環境等。
四、情感回歸
師:「在我們旅行即將結束時,我們來欣賞一個感恩歌曲《感恩的心》。」(播放音樂,幼兒隨老師做手語,在音樂中結束活動)
活動准備:
1、照片,父母的簡單情況,家庭生活中的2——3件。
2、音樂,錄像資料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放《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曲,聲音由弱到強。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首歌的名字嗎?
2、聽到這首歌有什麼感受,你的心情是怎樣的?你的腦海中出現了那些情景?
3、誰能說一說這首歌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二、情感體驗
小朋友們,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唱出了我們擁有母親的愛是多麼的幸福,失去母愛是多麼的凄涼,父母給了我們生命,養育我們長大,他們為我們做了許許多多的事情,下面我們一起做一個游戲,走進心靈深處去尋找我們的爸爸媽媽。
1、心理游戲
(1)准備活動:使身體輕松,最後達到輕松自然的狀態。身體坐直,靠近椅子背,坐穩,然後做三次深呼吸,再從頭、頸、肩、胸慢慢放鬆,這是可以提醒幼兒可以趴在桌子上,火靠、躺在椅子上,宗旨、做呢樣放鬆怎樣舒服就可以怎樣,繼續腰部放鬆,腿、腳放鬆,提示:啊!好輕松啊!好舒服!真想睡一覺,可以輕輕的閉上眼睛。
(2)活動開始(心理暗示)
現在,腦子里空空的,大大的,白白的,亮亮的,或者是黑黑的,什麼都沒有,靜靜的停一分鍾。(很輕的嬰兒聽哭聲想起)那一天,隨著聽哭聲,一個小生命誕生了,原來,那就是我,看,那眉毛、那眼睛、那小嘴、小手、小腳丫,渾身上下……、我躺在媽媽身邊……媽媽看著我…慢慢的…,我會說話了,會走路了,會吃飯了,會穿好衣服了。
那天,媽媽沒送你上幼兒園,你一天一天長大了,那天,下雨了……媽媽來接你,那天,你得獎了……(停頓一會,給幼兒充分的想像時間)。好請小朋友們睜開眼睛看一看,站在你面前的是誰?
游戲結束後,幼兒慢慢回到現實情境中。
2、請小朋友說說你在游戲中看到了什麼?現在心裡有什麼感受?
3、在我們的生活中父母把無私的愛給了我們,許多小朋友都想講一講,(找幾個人)
4、在將父母事情時,你又是什麼感受?
5、聽別人將父母的事情是你又是什麼感受?
三、激發情感
1、每一位父母都是偉大的、無私的,他們用心呵護著自己的兒女,願意為兒女付出一切,無論生活多麼艱辛,工作多麼艱苦,他們都能克服困難,幸福的生活著,快樂的工作著,你願意介紹一下你的父母嗎?
2、誰願意介紹一下自己的父母(不指明自願上台)
你認為你的父母是一個怎樣的人?你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心情怎樣?
四、暗示導行
1、如果你的父母就在你面前,你想對他說什麼?
2、你愛你的爸爸媽媽嗎?你是怎麼愛他們的?
3、你現在心理是一種什麼感受?
4、愛是一種付出,更是一種享受,我們付出愛的同時,享受著一種幸福和快樂,享受著生活,享受著人生……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嗎,,讓我們一起去回報我們偉大的父母。
『肆』 幼兒園中班感恩父母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感恩父母教案範文(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設計意圖:
我班孩子的平均年齡為4—5歲,所以這次的設計均以日常行為習慣為主建立孩子感恩之心。孩子學東西很直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重在點滴事物之中,用行動和語言讓孩子感受到別人對他的關愛,同時也希望通過老師的引導能表達自己對別人的關愛。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感恩教育既是一種人文教育,又是一種情感的教育。教育學生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讓學生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長、老師的付出,離不開社會的關愛。
教學目標:
1、促進家庭和睦,完善人際關系。
2、了解愛媽媽,愛長輩的美好情操。
具體要求學生從最基本做起,懂得知恩圖報和施恩不圖報的道理,即有報恩心,更有感恩行。在家庭盡孝心。應該做到:在家裡,孝敬父母,孝敬前輩,孝敬老人,講文明禮貌!
教學難點:
理解故事內容並了解感恩媽媽的愛
活動准備:
小動物頭飾、音樂CD。
教學過程: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音樂響起)教師講故事《小烏鴉愛媽媽》
二、基本部分:
1、有感情的復述故事
引導幼兒感受故事的含義。
2、啟發提問
提問:故事裡面都有誰?
幼兒:小烏鴉、烏鴉媽媽、小燕子、小喜鵲。
提問:烏鴉媽媽為什麼不自己捉蟲子吃?小燕子和小喜鵲說什麼了?
幼兒:烏鴉媽媽因為生小烏鴉得病了。小燕子和小喜鵲說烏鴉媽媽懶。
提問:那你們覺得烏鴉媽媽懶嗎?
幼兒:不懶。
提問:小燕子和小喜鵲最後知道事情的真相了嗎?小烏鴉是個好孩子嗎?
幼兒:知道了。小烏鴉是個好孩子,他愛媽媽。
引導幼兒大膽發言,加深幼兒對故事的印象。
三、和幼兒討論『我的媽媽』
四、結束部分(老師用最朴實的語言總結長輩對我們的愛)
孩子們是媽媽將我們帶到這個美麗的世界,是媽媽和爸爸給了我們美麗的衣服和好吃的飯菜。在我們摔倒是是他們將我們扶起,當我們生病時使他們將我們照顧,所以我們要記住爸爸媽媽的愛並感謝爸爸媽媽
五、家庭作業(請家長輔助)
1、回家認真吃媽媽做的飯菜不挑食、
2、幫媽媽爸爸捶背。
六、家園互動
給爸爸媽媽做禮物,送禮物給爸爸媽媽。表達對爸爸媽媽的感恩之情。
活動地點:
中二班教室
形式(中班組):
1、歌詠會
2、分組活動贈送感恩卡
活動名稱:
感恩節——老師老師感謝您
活動目標:
1、了解感恩節的由來,及其習俗,理解其意義,懂得感謝、尊重他人
2、通過觀看幼兒園各部門老師的工作,讓幼兒了解老師辛苦的勞動使我們更加健康地成長,體會成人的辛苦。
3、通過給老師們送感恩卡,表演節目,說一句感謝的話,培養幼兒尊重勞動,懂得感恩的情感。
活動准備
幼兒學說一些感恩的話語,小朋友們親手製作的感恩賀卡
活動流程
一、感知感恩節(集中)
1、老師介紹感恩節的由來。
2、集體唱歌曲並表演手語《感恩的心》
3、各班表演節目
(1)中一班歌曲《丫丫》
(2)中二班摘果子舞
4、交流:我的感恩卡是怎麼製成的,有些什麼圖案表達怎樣的感恩之心。
二、表達感恩情
(1)保健老師校車老師財務老師進場,幼兒主動用語言表達、贈送感恩卡。
(2)走出教室,主動用語言表達、贈送感恩卡向為小朋友健康成長,每天辛勤工作的人——幼兒園的老師表達謝意。
全體幼兒分成六組,每組各有一個老師帶領,向幼兒園各崗位的教職工贈送感恩卡,說一句「愛你、感謝你」之類的話。
活動目標:
1、知道我們應該對別人的幫助和付出表示感謝。
2、體會到感謝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3、學會用多種方式表達謝意。
4、能用准確連貫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心情。
活動准備:
1、故事《小熊旅行》。
2、歌曲《感恩的心》、
3、愛心牆背景、畫有紅紙的`愛心。
4、剪刀、勾線筆。
活動過程:
1、教師講故事《小熊旅行》。
2、根據故事提問。
①小熊旅行時都遇到了那些事情需要幫助?
②當大家幫助小熊後,小熊是怎樣說的?
③大家為什麼都願幫助小熊呢?
3、結合實際生活進行討論:
①在生活中你都遇到過哪些困難?大家是怎樣幫助你的?當大家幫你時你心裡有什麼感覺?(幼兒回答:感動、高興、開心、幸福……)
②有沒有哪個小朋友遇到了困難卻沒人願意幫助你?這時侯你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幼兒回答:很難過、想哭、生氣、著急、害怕……)
③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你覺得是有人幫助的感覺好還是沒有人幫助的感覺好?
④看來你們在遇到困難時,都特別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那我們應該對那些幫助我們的人說些什麼呢?(幼兒回答:謝謝你;謝謝你幫助我;真的很感謝你;我喜歡你;你有困難我也願意幫助你;你真好……)
⑤你們現在特別想對誰說聲「謝謝你」?請你大聲的說出來吧,我想他們會聽到的。(幼兒回答:楊林謝謝你幫我系鞋帶;田聰謝謝你借我玩具玩;謝謝媽媽每天做飯給我吃;謝謝王老師教會我跳舞;謝謝爸爸幫我修好了自行車;謝謝我的小狗每天陪我玩;謝謝大樹給我遮太陽;謝謝我的小被子讓我不冷;謝謝清潔工阿姨把馬路掃的那麼干凈;謝謝燈給我們照亮;謝謝錄音機給我講故事……)
⑥剛才你們在感謝別人幫助的時候,你們的表情是什麼樣子的呢?(幼兒回答:笑眯眯的、開心的、咧著嘴笑……)心情又是什麼樣的?(激動、快樂……)
4、教師小結:原來不僅被別人幫助是件開心的事,感謝別人同樣也是一件非常開心快樂的事情呀!
5、現在誰想說說你還特別想感謝誰?(這次幼兒的回答更積極了,內容更豐富了,感激之情更真切、發自內心了。)
6、除了用語言來表示感謝,還可以用什麼方式來表達?(幼兒回答:給關心自己的媽媽唱首歌;親一下幫自己的小朋友;幫小錄音機擦灰塵;給陪自己的小狗拿好吃的;提醒大家不要亂扔垃圾,不讓清潔工阿姨那麼累……)
7、通過愛心牆引導幼兒設計愛心將自己特別想要感謝的人或事記錄在愛心裡並粘貼到愛心牆上(幼兒設計愛心,同時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幼兒每人一張畫有愛心的紅色紙,請小朋友幫愛心邊緣裝扮好看然後用剪刀剪下來請你們的爸爸媽媽把你特別感謝的人或事記錄下來,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粘貼到愛心牆上去,並和同伴老師一起交流。
活動目的:
通過為期一周的活動,讓孩子自己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心靈去感受,從而在自己的心中培植一種感恩的情感,無論對待父母或者老師,朋友或者對手,快樂或者悲傷,都能以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
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活動時間:
11月(11月的第4個星期四是感恩節)。
活動地點:
幼兒園內(根據活動需求確定場地)。
活動准備:
1、收集有關感恩節的背景知識,相關故事,歌曲徵集等。
2、購買「黃絲帶」,用於徵集「感恩箴言」。
3、環境布置:幼兒園二樓走道懸掛教師、家長的「感恩箴言」。
4、《感恩的心》手語版示範。
活動過程:
一、環境:幼兒園二樓走道懸掛教師、家長的「感恩箴言」。(11月23日)班級教師集中懸掛。
二、開幕式(11月21日)
1、主持人宣布活動開幕。
2、在升旗儀式中啟動,園長、教師、幼兒代表講話,並邀請家委會代表參加並見證啟動儀式。
3、《感恩的心》手語版表演(全體教師)。
4、感恩宣言:小班——愛自己,愛家人中班——愛自己,愛家人,愛同伴大班——愛自己,愛家人,愛同伴,愛生活。
5、請一名幼兒介紹「愛的信物」——黃絲帶的意義(寬容、理解、感恩、溫暖等寓意),儀式當天讓所有的孩子們把黃色的絲帶帶回家徵集「感恩箴言」。
三、主題活動:
1、各班教師給幼兒講一些有關的「感恩」故事。教師提前收集有關的故事內容。
2、「愛在海麗達」教職工抒懷(11月23日中午)。
4、各班級開展有關感恩節的英文活動(感恩節當天)。
5、周四感恩節當天是每月的分享日,各班下午開展感恩分享的特色活動,邀請家長參與。
四、閉幕式:周五上午各班分組欣賞二樓「感恩箴言」(班級教師念給孩子聽),順序:N2—K1A—K1B—K1C—K2A—K3A。
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我覺得利用好一些節日來進行教育活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現在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由於是家裡的「唯一」,身上免不了有些不良習性,只靠日常的教學活動,或者老師的言語教導來實施教育是不夠的,教育效益也不一定高,所以結合好的節日來進行,教育效益就大大提高了。而作為教師本身,要充分考慮利用的方式方法,以達到最佳效果,同時通過每一次的活動,進一步的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
活動目標:
1、懂得感謝關心和幫助過自己的人。
2、體驗「感恩」的快樂。
3、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4、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節日的活動。
活動重點:
懂得感謝關心和幫助過自己的人。
活動難點:
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感謝」、「幫助」。
活動准備:
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幼兒表演手指游戲《毛毛蟲》,引入主題。
1、請幼兒表演手指游戲《毛毛蟲》小手拿出來(做手指游戲——毛毛蟲),小蟲蟲膽子小,不敢爬出洞,它就一直呆在洞里嗎?這群毛毛蟲真可愛,都知道同伴之間互相幫助。那麼,在平時的生活中,有誰幫助過你、關心過你呢?
2、初步引導幼兒講述關心和幫助過自己的人,他們都為自己做了哪些事情。
二、根據幻燈片《感恩》遷移生活情景。
1、圖一:請幼兒講述父母是怎樣關心和幫助自己的。
出示第一張圖片。小朋友猜一猜這兩個人是誰?小朋友都上中班了,從生下來到現在,平時爸爸媽媽是怎樣關心你的,幫助你的?(引導幼兒說一說)你想對爸爸媽媽說什麼?做什麼?
2、圖二:老師是怎樣關心幫助小朋友的?你最想對老師說什麼?
出示第二張圖片。小朋友從上小班到現在,很多時間都和老師在一起。想一想,老師是怎樣關心和幫助你的?(聯系實際引導幼兒說說)你想對老師說什麼?
3、圖三:圖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麼?小夥伴是怎樣幫助自己的?你最想對他們說什麼?
小朋友猜一猜,這幅圖上都有誰?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引導幼兒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三、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感謝」、「幫助」的意思。引導幼兒結合生活實際從家裡、幼兒園生活的各個方面說說關心和幫助過自己的人,用「感謝」、「幫助」各說一句話,感知和體會「感恩」。
四、學習兒歌《感恩》。
感恩感謝親愛的父母,感謝敬愛的老師,感謝我的小夥伴,感謝幫助過我的人。
五、播放歌曲《感恩的心》,教師和幼兒一起表演。
說了這么多,小朋友都累了吧,接下來,咱們一起來欣賞歌曲《感恩的心》(老師帶動幼兒一起做動作)。
六、活動延伸。
幼兒自由選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關心和幫助過自己的人表示感謝。
一、活動名稱:
學會感恩——您真好!
二、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產生感恩的心理,知道感恩是一種美德。
2、讓幼兒在感知體驗中獲得表達愛心的願望。
3、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重點:讓幼兒深切地感知情意,從而產生感恩的心理。
活動難點:讓幼兒將自己的愛心用語言表達出來。
三、活動准備:
多媒體課件、愛心展板一塊、小禮物若干、音樂《感恩的心》
四、活動過程:
(一)感知活動:
1、多媒體展現,讓幼兒感受幼兒園的美。
2、說出美麗而干凈的幼兒園是誰每天來幫我們打掃的?
3、原來是您———門衛叔叔。
4、播放門衛叔叔工作情景,了解門衛叔叔的辛勤工作。
(二)體驗活動:
1、現在你想對門衛叔叔說些什麼?讓幼兒大膽用語言說出自己的心聲。
2、用行動表達愛意,自選小禮物把它放到愛心板上,並對叔叔說一句感謝的話。
3、播放《感恩的心》音樂,用肢體表達愛心。
(三)活動延伸:
幼兒園里除了要感謝門衛叔叔,還要感謝誰?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