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仁義孝順圖

仁義孝順圖

發布時間:2023-06-26 22:22:16

『壹』 《二十四孝圖》內容簡介20字

《二十四孝圖》出自魯迅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准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後來的印本都配上圖畫,通稱《二十四孝圖》,成為宣揚孝道的通俗讀物。「孝道」是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傑作。

另有,魯迅認為二十四孝圖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他從自己小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他本人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

此文章從當時的兒童讀物談起,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作品著重分析了「卧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後人」。

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其實,《二十四孝圖》中那些孝子們的故事,原本該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們給它披綾掛彩,塗脂抹粉,將感人的真實塗抹成了讓人反感的矯情。魯迅是想通過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孝是應該的,迂腐是愚蠢的,盲從是可悲的,衛道是可恨的。對於當下的國人,孝道該如何提倡,仍然是非常值得思索和探討的問題。

『貳』 古代人說的忠孝仁義具體指的是什麼

忠孝仁義禮義廉恥指精忠報國、孝順父母、仁愛正義、遵守道德、廉潔不貪、知羞恥。

1、忠孝指受忠於君國,孝於父母。出自《東觀漢記·北海敬王劉睦傳》:「大王忠孝慈仁,敬賢樂士。」(譯文:大王忠孝仁慈,尊敬賢才而樂與士子結交。)

2、仁義總結成一句話:看到別人有難,能伸手幫一把,有福享的時候,能不過河拆橋和吃獨食。出自《禮記·曲禮上》:「道德仁義,非禮不成。」(譯文:道德仁義沒有合乎禮的標準的行為就不可能得以成就。)

3、禮義廉恥是一個成語,古人認為禮定貴賤尊卑,義為行動准繩,廉為廉潔方正,恥為有知恥之心。指社會的道德標准和行為規范。

五常」指「仁、義、禮、智、信」的五常之道:

1、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字,從二人相處,因為人不能離群而獨存,別人之觀念立,人之人格顯,方能雍容和諧,以立己立人,發揮老吾老幼吾幼之懷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事物為人,而不為己,發為惻隱之心,寬裕溫柔,仁也。

2、義:義者,宜也,則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當做就做,不該做就不做。見得思義,不因果濫取不義之財物。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所以人發為羞惡之心,發為剛義之氣,義也。

3、禮:禮者,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釋名:禮,體也,得其事證也,人事之儀則也。進退周旋得其體,乃是正人身之法也。尊卑長幼有序,處事有規,淫亂不犯,不敗人倫,以正為本,發為恭敬之心,齋庄中正之態,禮也。

4、智:智者,知也,無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發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為智也。

5、信:信者,信字從人言,言非曰,乃有定之文也,以今之概念定義可解為「學說」、「思想」。信與知對立,知宜者唯宜以行,不知宜者從他人言而信,進而守禮以近仁。因此言:必信者無義。

『叄』 仁義禮智信孝是什麼含義

儒家把「仁」與「義」、「禮」、「智」、「信」合在一起,稱為「五常」。孔子第一個把整體的道德規范集於一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它包括孝、悌、忠、恕等內容。

仁:指在與另一個人相處時,能做到融洽和諧,即為仁。仁指愛人,是博施濟眾的生活態度。

義:在別人有難時出手出頭,幫人一把,即為義。義指公正、合理而應當做的。遵循正義的生活道路。

禮:禮指維系社會的准則和道德規范。必須遵守,相當於程序法。

智:平時生活中的東西琢磨透了,就叫智。智即智慧、聰明,有才能,有智謀。能夠在明辨是非基礎上趨利避害的判斷力。

信:遠古時沒有紙,經驗技能均靠言傳身教。那時的人純真樸素,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故而真實可靠。信指待人處事的誠實不欺,言行一致的態度。對承諾遵行高度尊重。

孝:主要指敬奉父母、善事父母。對父母有孝心盡孝道。


(3)仁義孝順圖擴展閱讀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學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創立。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在總結、概括和繼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親親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

儒家思想基本分為「內聖」與「外王」,即個人修養與政治主張兩類。

倫理學上儒家注重自身修養,其中心思想乃「仁」,意謂人與人之間應注重和諧的關系。

對待長輩要尊敬尊重,朋友之間要言而有信,為官者要清廉愛民,做人有自知之明,盡分內事。統治者要仁政愛民。對待上司要忠誠。對待父母親屬要孝順。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人要有抱負且有毅力。要尊重知識,善於吸取別人的長處。儒家重義輕利,重官輕商,重本抑末,與現代商品經濟不相適應。儒家典籍《禮記》中所描述的大同社會是儒家思想大道之行的描述。

『肆』 二十四孝圖 主要內容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是元代郭居敬編錄,一說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種說法是郭居業撰。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

由於後來的印本大都配以圖畫,故又稱《二十四孝圖》。為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於西漢經學家劉向編輯的《孝子傳》,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書籍。

「孝」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倫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序而詩之,用訓童蒙,成為宣傳孝道的通俗讀物。以後,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圖詩》、《女二十四孝圖》等,流傳甚廣。在傳統的木雕、磚雕和刺綉上,常見這類題制的圖案。

(4)仁義孝順圖擴展閱讀

歷史上傳承下來的《二十四孝故事》,必須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辨證的歷史的分析。其中確實有值得繼承和弘揚的內容,但也有糟粕。

值得繼承和弘揚的是——對父母的敬愛和關心、發自內心的事奉父母的精神。在《二十四孝故事》中,幾乎都具有這種精神,這種精神具有它永恆的價值,這就是《二十四孝故事》的核心與精華所在。

閱讀全文

與仁義孝順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兒不易孝敬父母 瀏覽:501
廣州市政府老年痴呆老人專項服務 瀏覽:242
個人帳戶養老金基數包括哪些 瀏覽:938
省廳退休金 瀏覽:147
有退休證還要交社保嗎 瀏覽:914
換證色弱體檢沒過可以看多少次 瀏覽:471
孝敬父母英語名言警句 瀏覽:585
海螺敬老院 瀏覽:389
北京幸福之家老年公寓 瀏覽:348
孝順高中電話號碼 瀏覽:528
米家養生壺為什麼水溢出 瀏覽:633
寧波養老保險怎麼轉移 瀏覽:555
70歲內地男演員照片 瀏覽:343
你這輩子為什麼能長壽 瀏覽:221
山西大鼓孝敬 瀏覽:451
財務體檢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997
老年痴呆新葯何時上市 瀏覽:219
大亞灣澳頭敬老院聯系電話 瀏覽:140
80歲老人港澳通行證 瀏覽:54
老年人檢查心衰怎麼回事 瀏覽: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