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敬老人的諺語

孝敬老人的諺語

發布時間:2020-12-14 05:22:24

A. 父母孩子的說說

1. 慈母的心靈早在懷孕的時候就同嬰兒交織在一起了。——狄更斯

2. 沒有和平的家庭,就沒有和平的社會。——池田大作

3. 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爾基

4. 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孔丘

5. 母親的安寧和幸福取決於她的孩子們。母親的幸福要靠孩子少年兒童去創造。——蘇霍姆林斯基

6. 有的兒女使我們感到此生不虛,有的兒女為我們留下了終身遺憾。——紀伯倫

7. 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勸孝歌》

8. 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9. 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聖的情感。——大仲馬

10. 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雨果

11.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12. 母親對我的愛之偉大讓我不得不用我的努力工作去驗證這種愛是值得的。——夏加爾

13.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14.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15. 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聖的情感。——大仲馬

16.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17.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18. 親情名言不養兒不知父母恩。——比沏HW

19. 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王豫

20.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親卻是堅強的。——法國諺語

B. 關於孝敬老人的名人名言

1、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關於孝敬老人的名人名言

2、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春秋)《禮記》

3、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采

4、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5、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動報親恩篇》

6、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四言》

7、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8、有難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夏

9、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林逋《省心錄》

10、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

——《增廣賢文》

11、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12、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孟子·盡心上》

13、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清)李毓秀《弟子規》

14、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清)李毓秀《弟子規》

15、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孟子

16、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請)李毓秀《弟子規》

17、慎,朝夕伺候莫厭煩。——《勸報親恩篇》

18、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孔子

19、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勸報親恩篇》

20、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勸報親恩篇》

21、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名賢集》

22、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勸報親恩篇》

23、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法)司湯達

2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5、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三國志·魏書》

2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

27、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28、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法)拉法格

29、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增廣賢文》

30、千萬經典,孝義為先。——《增廣賢文》

31、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李毓秀《弟子規》

32、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勸報親恩篇》

33、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家語·弟子行》

34、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35、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大學》

36、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37、首孝弟,次謹信。——(清)李毓秀《弟子規》

38、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孔子

39、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孔子

40、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李毓秀《弟子規》

41、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孝經》

42、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勸報親恩篇》

43、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論語·學而第一》

44、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C. 家風家教的名言

1、做媳婦的應該把公婆當成自己的父母孝敬。古人雲:人生都有雙重父母。所回以對雙方父答母都要一視同仁。

2、做不到就不要說,說話不算數就沒有尊嚴。

3、子女的事不要干涉,放手讓位給後輩來當家,不擺老資格。

4、子女不聽話,不孝順,首先要問自己是否也不孝順老人,是否有做不對的地方。對上不認可父母(老人)的功德,對下(子女)怎麼教育都不到位。

5、志界夫妻是相互感恩,絕不怨人。意界夫婦是快樂的,夫領妻成道,妻助夫成德,絕不生氣。心界夫婦是禮儀夫婦,就會相互管轄啦!身界夫婦,是打罵夫婦,攪擾一生。

6、知足常樂,在家頤養天命。宣揚家風,贊嘆祖德,教育子孫懂得知恩、感恩、報恩。

7、有緣愛一個人,首先要了解對方的本分。成全對方、完善本分。啟蒙對方發揮本分。不管束對方的自由權,應給予對方快樂,不應給對方煩惱。相互成全,相互理解對方的生理和心理。

8、整個家庭的建立都是以愛為根,沒有愛無法建立的家庭,愛是成家的第一條件。

9、丈夫則勇於承擔一家的責任,以理服人,一家人有過錯反過來自己生慚愧心。

10、丈夫多照顧岳父岳母,妻子多孝敬公公婆婆;譬如給老人買東西,應該是女婿親自給岳父岳母,媳婦親自送給家公家婆。

D. 關於孝敬老人的諺語

孝敬老人的言語有很多的,其實在我們中國5000年文化當中,這樣的經典句子有很多很多,最應該最經典的就是子女養育者

E. 關於孝敬父母撫助老人的名人名言

親嘗湯葯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劉邦的三兒子劉恆,內即後來的漢文帝是一個有容名的大孝子。劉恆對他的母親皇太後很孝順,從來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恆。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劉恆親自為母親煎葯湯,並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兒。劉恆天天為母親煎葯,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嘗一嘗,看看湯葯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
劉恆孝順母親的事,在朝野廣為流傳。人們都稱贊他是一個仁孝之子。
有詩頌曰∶
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後三載病,湯葯必先嘗。
己亥日,劉恆病死於長安未央宮。死後的廟號為太宗,謚號為文帝。 後人為了紀念他的偉業和仁政以及他的孝道,將其列為二十四孝之第二孝。
閱讀此文,再結合劉恆的特殊地位和時代,他親嘗湯葯,是時時刻刻在預防母親被謀害。宮廷內部的復雜性,是可以理解的。我們學習劉恆的孝道是要學習他「奉養母親薄太後,從不怠慢。母親有一次患病竟三年之久,文帝親自殷勤看護,在側伺候竟目不交睫,衣不解帶。」的耐心。自古道:「久病床前無孝子」,而劉恆卻能做到日復一日。

F. 孝敬老人的俗語

3. 母親深刻而濃重的愛,我是一生一世也償還不清的。立時,我分明聽到了一種溫柔的花開的聲音,越過山,越過水,悠悠地傳來:孩子,母愛不要求償還,只要能給予,即是幸福。

4. 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它成長;倉鷹感恩長空,因為長空讓它飛翔,高山感恩大地,因為大地讓它高聳;我感恩你們--我敬愛的父母,是你們給了我生命,給了我一個溫暖的家,一個充滿濃濃親情的家。——高江龍

5. 孝心是一縷和煦的陽光,能消融凝結在人們心頭的堅冰;孝心是一股輕柔的春風能把炎熱帶出乾渴的心靈;孝心是一顆種子,能讓每一片心的土地四季常綠.

孝敬父母的名言諺語60句

6. 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勸孝歌》

7. 世界上沒有一種勝過父愛,每個父親都是那麼愛他的子女,只是他是男人,他不能溺愛你,只能將愛私藏在心,默默的為你奉獻。請天下兒女謹記:不要埋怨父親不愛你,他只是不善言表,他對你的情,如同大山般堅定。

8. 風是愛的呼喚,雨是情的交融,最愛你的人,最牽掛你的人永遠是你的父母

9. 天下有許多父母都是如此,他們一直對我們都是默默貢獻,讓我們齊聲說:「感謝你們一直的照顧,你們永遠都是我們的根源與支柱!」父母的愛,讓我懂事了許多,成熟了許多。我們會牢牢記在心底,以我們最大的努力回報你們。——張鈺淼

10. 經常給父母拍照,尤其是帶女朋友或者有寶寶時。

11. 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12.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人的一生,有三個不能等:孝順父母不能等,孩子教育不能等,身體有病不能等。孝順不能等是排在第一位的。名利重要,但親情更重要,工作再忙,但孝心不能少,作為兒女,即使不能常回家看看,也要時常惦記問候,不要留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13.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14.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

15.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16. 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乾涸。

17. 我看見過挨餓的孩子。我看見過母親和妻子們的悲痛。我痛恨戰爭。——羅斯福

18. 一個老年人的死亡,等於傾倒了一座博物館。

19. 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母愛是多麼強烈,自私,狂熱地佔據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

G. 做人修養的名言

做人來修養的名言如下:

1、可與自言而不與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先秦孔子《論語·衛靈公》

釋義:可以對別 人說的而不對別人說,就會失去人的信任;不可對別人說的而對別 人說了,就會說得不恰當。

2、謙謙君子,卑以自牧。——周朝姬昌《周易·謙》

釋義:謙讓恭順而有道德的人,以謙虛的態度進行自我修養。

3、養心莫善於寡慾。——戰國孟子《孟子·盡心》

釋義:修養身心最好是減少慾望。

4、內修則外理,形端則影直。——漢·魏朗《魏子》

釋義:一個人要是修養高,那他就很美,那個人站得端正的話他的影子就直。

5、德比於上,欲比於下。德比於上故知恥,欲比於下故知足。——漢代荀悅《申鑒·雜言下》。

釋義:在德行上,要和高於自己的人相比;在慾望上,要和低於自己的人相比。和德行高的人相比,故而會有羞愧之心,和慾望低的人相比, 故而知道滿足。

6、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戰國·孟軻《孟子·盡心下》

釋義:君子的操行、修養自己開始,從而賓士天下。作為君子,應以「修身為本」,大家都從自己「修其身」做起。這樣就可以達到天下平。

H. 有關父母愛.孝敬老人的諺語.名言警句.詩句.小故事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長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

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法)雨果

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法)拉法格

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英)培根

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蘇聯)高爾基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一個老年人的死亡,等於傾倒了一座博物館。——高爾基

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法)司湯達

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薩克雷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需要報答最美好的人,這就是母親。——(前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

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裡面很少有任何金錢。——(美)馬克·吐溫

共產主義不僅表現在田地里和汗水橫流的工廠,它也表現在家庭里、飯桌旁,在親戚之間,在相互的關繫上。——(前蘇聯)馬雅可夫斯基

丑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英國)莎士比亞

仁愛和打人都先自家中開始。——鮑蒙特和弗萊徹

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富勒

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美國)羅素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於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羅素

家庭的基礎無疑是父母對其新生兒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羅素

還有什麼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聖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馬克思

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使母親蒙羞。——所羅門

尊重他人的、有責任感的孩子,產生於愛和管教適當結合的家庭中。——詹姆斯·多伯森

母羊要是聽不見她自己小羊的啼聲,她決不會回答一頭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亞

黃昏,你把清晨驅散的一切收集回來;羊群歸棚,孩子回到母親身邊。——薩福

我看見過挨餓的孩子。我看見過母親和妻子們的悲痛。我痛恨戰爭。——羅斯福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法)羅曼·羅蘭

親人不睦家必敗。——(美)林肯

家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愛默生

慈母的心靈早在懷孕的時候就同嬰兒交織在一起了。——狄更斯

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狄更斯

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狄更斯

父親,應該是一個氣度寬大的朋友。——狄更斯

天下最苦惱的事莫過於看不起自己的家。——狄更斯

要用希望孩子對待你的方式去對待父母。——蘇格拉底

在家庭中,孩子最微小的歡笑,就是使父母認識統一能得到鞏固的偉大精神動力。——蘇霍姆林斯基

建立和鞏固家庭的力量——是愛情,是父親和母親、父親和孩子、母親和孩子相互之間的忠誠的、純真的愛情。——蘇霍姆林斯基

父母的愛應該是這樣的:它能激發起孩子對周圍的世界,對人所創造的一切關心,激發起他為人民服務的熱情。——蘇霍姆林斯基

母親的安寧和幸福取決於她的孩子們。母親的幸福要靠孩子、少年兒童去創造。——蘇霍姆林斯基

成為母親之後,女性美像一朵盛開的鮮花煥發出全部的力量和美。——蘇霍姆林斯基

作為一個父親,最大的樂趣就在於:在其有生之年,能夠根據自己走過的路來啟發、教育子女。——蒙田

真不公平,原諒青年人尋歡作樂,卻禁止老年人追求享受。——蒙田

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贈與的最佳禮物。——維斯冠

有的兒女使我們感到此生不虛,有的兒女為我們留下了終身遺憾。——紀伯倫

再沒有什麼能比人的母親更為偉大。——惠特曼

一家人能夠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和睦的家庭空氣是世界上的一種花朵,沒有東西比它更溫柔,沒有東西比它更適宜於把一家人的天性培養得堅強、正直。——德萊塞

沒有和平的家庭,就沒有和平的社會。——池田大作

互相贈送禮物的家庭習慣有助於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誠摯的友誼。其主要意義並不在於禮物的本身,而在於對親人的關心,在於希望感謝親人的關心。——伊林娜

那些博得了自己子女的熱愛和尊敬的父親和母親是非常幸福的。——伊林娜

良好的家庭傳統有助於家庭成員相互尊重,有助於家庭建成一個友愛的、生氣勃勃的集體。——伊林娜

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聖的情感。——大仲馬

母親的愛是永遠不會枯竭的。——岡察爾

只有健康的、建立在無條件愛的基礎上的家長同孩子的相互關系,才能消除一切生活上的危機。——羅斯·坎貝爾

我們有誰看到從別人處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從父母處所受的恩惠更多呢?——色諾芬

人生最美的東西之一就是母愛,這是無私的愛,道德與之相形見絀。——小路實篤

母親在家事事順。——阿爾科特

全世界的母親多麼相像!她們的心始終一樣。——瓦普察洛夫

一個高尚的人,如果有一個像他自己一樣的兒子,其樂一定不亞於他自己生命的延續。——斯梯爾

父母的美德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賀拉斯

母愛乃世界上最偉大的勢力。——阿瑟·米

母親,我祝福您,因為您知道怎樣把您的兒子培養成一個真正的人。他將在人生的戰斗中獲得勝利。——阿斯杜里亞斯

誰拒絕父母對自己的訓導,誰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機會。——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在全國以實施「跨世紀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一個13歲少年的題為《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言,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過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較多責任和義務,為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漢文帝時,有一位叫淳於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為師,學得一手高超的醫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他的老師去世以後,棄官行醫。因為個性剛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後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兒名叫緹縈,雖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並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現在確實是遭人誣害。願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並且下詔書廢除了肉刑。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嘗。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

在三國時,有一個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從小就喪了父親,家裡十分貧寒,母子倆相依為命。長大後,母親年紀老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麼,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一天,母親病重,想吃竹筍煮羹,但這時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風雪交加,哪來竹筍呢? 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去田裡收割莊稼。 有一天,突然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口,保全了性命。
鮑出,字文芳,是後漢時新豐人,天生魁偉,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夥強盜把他母親劫走。鮑出聞訊後,怒發沖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顧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殺了十幾個賊人,終於追上了劫掠他母親的強盜,遠遠看見母親和鄰居老嫗被綁在一起。 他大吼一聲,奮力上前。眾賊見他來勢兇猛,銳不可擋,嚇得四散逃命。鮑出顧不上追敵,徑直跑上前來,叩頭請罪。跪著給母親和鄰居老人解開綁繩,將她們解放回家。 後來戰亂紛起,他就侍奉母親到南陽避難。賊亂平定,其母思歸故鄉。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轎難行,鮑出思慮再三,就編了一個竹籠,請母親坐在籠中,將她背回家鄉。

I. 孝敬老人名言

從古至今。孝敬老人的名言層出不窮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2、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3、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爾基
4、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5、母愛勝於萬愛。——莎士比亞
6、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7、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9、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10、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1、長幼有序。——孟子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14、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15、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16、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17、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18、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19、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20、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21、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22、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23、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24、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25、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26、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27、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
28、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29、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30、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31、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32、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33、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34、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35、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36、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37、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38、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39、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40、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41、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42、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

J. 形容要孝敬老人,但為時已晚的諺語

子欲養而親不在

閱讀全文

與孝敬老人的諺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五歲孩子常規體檢哪些項目 瀏覽:693
居民養老保險有繳費年限的嗎 瀏覽:354
養老機構上牆制度與職責有哪些 瀏覽:859
父母親用英語怎麼能記得快 瀏覽:89
江西省哪個地方養老最好 瀏覽:456
常州老年大學學費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747
老年人股骨骨折了晚上睡不好 瀏覽:887
長壽區黃桷灣小學有多少個班 瀏覽:693
老年活動中心日常工作制度 瀏覽:436
關於重陽節幼兒兒歌 瀏覽:818
老人血壓太高怎麼辦 瀏覽:119
金華孝順溪改造 瀏覽:15
富硒康老年人每天要喝多少 瀏覽:750
90歲老人心跳40 瀏覽:801
蚌埠市老年大學有那些課程 瀏覽:312
職工養老保險最高交多少一個月 瀏覽:542
員工到退休年齡強行上班有沒有工資 瀏覽:547
長壽花葉子發黃不發亮怎麼辦 瀏覽:686
養生館適合哪些地方 瀏覽:813
父母不可能不肯付出說明什麼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