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做一個孝順的人
第一:愛要說出來,要是你不在父母身邊的話,記得常常打電話回家是很必要的.和家裡人寒暄問暖一下,特別是在父母過生或者其他特別的日子,不能回到父母身邊的話,一定要記得打電話回家.有時候不好意思說出口,不妨寫信,在信中表達對父母的愛,是一件真誠而又自然的事情.
第二:多回家陪陪家人.放假有空的話最好還是回家多看看父母.順便買幾件小禮物,不要多貴,只是讓老人覺得你心裡惦記著他們就好.
第三:有事和父母多溝通.長大了,也許很多事情都能自己做主了,但有時候遇到事情能和父母商量一下,他們會覺得你很尊重他.
第四:回家後多體貼一下父母,比如說,力所能及的做些家務活,幫父母錘錘背啊,等等..
我相信,做到以上幾點,應該算比較好的孝敬父母了.
Ⅱ 哪個生肖的人最孝順
第一名:復羊
屬制羊的人天性孝順溫柔善良,對待自己的父母可謂是百依百順,無論走到哪裡對自己的父母都有一份牽掛而且為了自己的父母付出再多屬羊的人也不會覺得過分。
第二名:豬
屬豬的人孝順的近乎愚孝,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為父母犧牲屬豬的人覺得在所不惜,而且屬豬的人一直都覺得自己為父母做的還不夠,不斷的鞭策自己希望自己能夠做的更好。
第三名:龍
屬龍雖然對別人都會有些自私,可是屬龍的人對自己的父母那可真是一點也不含糊,只要是父母的要求,屬龍的人都一力承擔,有時候為了父母不僅會委屈自己還會委屈伴侶。
第四名:狗
屬狗人家都說狼心狗肺,可是實際上,屬狗的人性格可是非常醇厚,絕對不會讓自己的父母因為自己而傷心,事實上,屬狗的人是在物質上最能夠和父母還有親人分享的一個生肖。
第五名:牛
屬牛的人並不是只會賺錢而已,有的時候,屬牛的人對父母的關心也非常讓人感動,作為人家的子女,誰都想對自己的父母好一點。所以屬牛的人只要有空就去陪伴父母。
Ⅲ 說下你知道的最孝順的人是什麼樣子的
男朋友就很孝順,每到周末都會給家裡視頻,看看爸媽最近過的怎麼樣,還經常給家裡寄吃的、用的。
Ⅳ 三國里最有孝順心的人有哪些
陸績 徐庶中國最著名有二十四孝。《三國演義》出場的人物中就有其中之一「懷橘遺親」的陸績,是諸葛亮舌戰江東群儒中遇到的,諸葛亮對陸績的孝道以輕蔑的口吻說出,「公非袁術座間懷桔之陸郎乎?」這是個非常有名的故事,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三枚橘子。臨行拜謝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諸葛亮三歲喪母,對母愛之慈應該體會不深,所以才說出那樣傷感情的話,其實能夠孝敬母親的人,即使因此錯過了事業的良機,還是被大家敬重的。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人直到現在的我們,一提起陸績,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是個孝敬母親的人,很了不起的,至於知道他是學者,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太玄經注》,知道他是官員,做過偏將軍,就遠不如知道他孝子的人多。陸績之所以投奔速孫策,為孫策、孫權所用,看中他才氣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當是孫權也是孝敬母親的大孝子,與陸績有共同的道德操守。孫權孝敬母親在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中起到了幫倒忙的作用。諸葛亮之所以讓「周郎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憑的是三個錦囊的妙計,而三條妙計,又無不利用了孫權的性格,「吳侯乃大孝之人,怎敢違逆母言?」諸葛亮利用孫權的孝道,做成大事業,讓人覺得畢竟不夠光明磊落。孫權踏入政壇,就是從十五歲被舉為孝廉、秀才,任陽羨(今宜興)長,代行奉義校尉開始的。孝廉是從漢武帝時設立的察舉制,孝廉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元光元年(公元前一三四年)下詔郡國每年察舉孝者、廉者各一人。不久,這種察舉就通稱為舉孝廉,並成為科舉制度選拔人才的前身,「名公巨卿多出之」,是漢代政府官員的重要來源。孫權的這種走舉孝廉的道路是正途,所以他的官職是中央政府任命的。而諸葛亮由於父母早亡,失去了舉孝廉的機會,只能靠依附於劉備混個出身,事業從幕僚做起。同是舉孝廉出身的曹操就非常欣賞孫權,稱道「生子當如孫仲謀」,我想這里也一定包含贊嘆孫權的孝道在內的。《三國》里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孝敬母親的人物-徐庶。他一出面就顯露了非凡的軍事才能,略施計策,就使兵微將寡的劉備戰勝了強大的曹操得力部下曹仁、李典,曹操愛才,想要賢士歸於自己,程昱獻計:「徐庶為人至孝。幼喪其父,止有老母在堂。現今其弟徐康已亡,老母無人侍養。丞相可使人賺其母至許昌,令作書召其子,則徐庶必至矣。」曹操讓人偽造徐母的筆跡,計賺徐庶。徐庶在事業與親情之間選擇了親情,說「老母手書來喚,庶不容不去。非不欲效犬馬之勞,以報使君;奈慈親被執,不得盡力。今當告歸,容圖後會。」劉備沒有聽信孫乾建議「切勿放去」,劉備斷然說:「不可。使人殺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絕其子母之道,不義也。吾寧死,不為不仁不義之事。」眾人都感嘆劉備對徐庶孝敬母親的理解,他雖然因此失去了事業開端時最好的幫手,但得到人心,所以有人說劉備占「人和」優勢立的國。 對於自己母親的孝敬,曾子曰:「孝子之養老也,樂其心不違其志,樂其耳目,安其寢處,以其飲食忠養之,孝子之身終,終身也者,非終父母之身,終其身也。是故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至於犬馬盡然,而況於人乎!」這也是陸績、孫權、徐庶等人的道德倫理的理論基礎,也是我們今天仍然需要弘揚的孝道。
Ⅳ 為什麼越孝順的人得到的財富越多
孝順的人有責任感,一個人有責任感,做事就事半功倍了。
再加上一家人一起奮斗,就會聚財,財富自然來。
Ⅵ 中國人口那麼多,孝順的有幾個
24孝這不用講的
Ⅶ 人在什麼地方最孝順
孝順不是口頭說說那麼簡單的
如果一個孝順大人
可以體現在很多地方
主動打電話關心
抽多的時間陪陪老人家
只要自己想就會有很多的表現吧
Ⅷ 孝順人流量多的什麼地方
一般人流量大的地方,都是在繁華的街道。比如商場的步行街,小吃街,還有各色各樣的電影院,趕集的地方。都是人流量特別大的地方。孝順這些地方你可以去看看。
Ⅸ 怎樣做一個孝順的人
第一:愛要說出來,要是你不在百父母身邊的話,記得常常打電話回家是很必要的.和家裡人寒暄問版暖一下,特別權是在父母過生或者其他特別的日子,不能回到父母身邊的話,一定要記得打度電話回家.有時候不好意思說出口,不妨寫信,在信中表達對父母的愛,是一件真誠而又自然的事情.
第二:多回家陪陪家人.放假問有空的話最好還是回家多看看父母.順便買幾件小禮物,不要多貴,只是讓老人覺得你心裡惦記著他們就好.
第三:有事和父母多溝通.長大了,也許答很多事情都能自己做主了,但有時候遇到事情能和父母商量一下版,他們會覺得你很尊重他.
第四:回家後多體貼一下父母,比如說,力所能及的做些權家務活,幫父母錘錘背啊,等等..
我相信,做到以上幾點,應該算比較好的孝敬父母了.
麻煩採納,謝謝!
Ⅹ 有哪些孝順父母的人
「二十四孝」
虞舜孝感動天
虞舜,早年喪母,父親老實,繼母陷害他,他不但不嫉恨,反而對繼母更孝敬,對弟弟更友愛,使他們受到感化。舜在歷山務農時,其孝感動天帝,使大象來替他耕田,鳥兒替他除草。堯帝知道了他的賢才,讓他做丞相,並傳位於他。舜後來成為歷史上著名的聖君。
郯子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郯國國君。父母年老患眼疾,郯子聽說鹿乳可以治好雙親的眼疾,便披著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親。獵人誤認其為鹿,正要射他,他趕緊大叫,並將實情相告,獵人敬其孝心,以鹿乳相贈,並護送郯子出山。
老萊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楚國人。為了孝敬雙親,七十歲的他,常穿五色綵衣,學做孩子游戲。有時擔水進屋,詐跌在地,學孩子哭,千方百計逗二老開心,。他的孝行感動了楚王,親往請其出山輔政,老萊子面對高官厚爵,毫不動心,婉言謝絕了楚王的聘請,陪雙親終老山野。
仲由為親負米
仲由,字子路,春秋魯國人,孔子弟子。生性至孝,家境貧寒,常以野菜為食。仲由為孝敬父母,常從百里之外背米回來供養父母。仲由父母去世後,他隨孔子周遊列國時,在楚國面對美味佳餚,回憶起昔日生活之苦,思念其父母。
閔損單衣順母
閔損,春秋魯國人,孔子弟子。自幼喪母,後母給兩個親生兒子用棉花做衣服,給他用蘆花。一次,他為父親駕車,體寒手抖,車險些失控,父親怒而鞭打,蘆花飛出。父親決定休掉後母,閔損卻哭著勸阻:「娘在只孩兒一人受凍,娘走了兩個弟弟衣單。」後娘知道後深受感動,從此待他如親生。
劉恆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個兒子。生母薄太後患病三年,漢文帝處理完政務後,便陪在太後床邊,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服用的湯葯,親口嘗過後才讓母親服用。
江革行佣供母
後漢江革,早年喪父,為避戰亂,背著年邁的母親逃難。路遇強盜,欲殺江革,江革哭告,有老母無人奉養,強盜感其孝,放其生還,江革背著母親最後在下邳定居下來。為了生活,他到一家人家當傭人,供養老母。後來他又背著母親回到老家臨淄。母親有事外出,他必定親自駕車緩緩前行。
曾母嚙指心痛
曾參,字子興,又稱曾子,魯國武城人。孔子弟子。著有《大學》一書。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一天,他進深山砍柴,家中來了客人,母親急盼兒歸,便咬了咬自己的手指,此時曾參忽感心痛,知是慈母呼喚,急忙背柴回家。真是母子連心。
虞蔡順拾椹供母
蔡順,字君仲,漢代汝南人。少年喪父,對母極孝。時遇王莽之亂,年歲飢荒,糧食缺乏。蔡順拾桑椹充飢,並以不同的容器分裝。一隊赤眉軍經過,問他,他說:「黑甜的給母親,青的給自己吃。」赤眉軍稱贊其孝順,贈牛腳一條,白米二斗,讓他帶回家供養母親。
黃香扇枕溫席
黃香,字文強,漢代江夏人,從小對父母孝順。9歲時,母親去世,哀痛至極,為母守孝三年。夏季天氣炎熱,其父因思念其母無法入睡,他就用扇子扇涼枕席。冬季天氣寒,他先用身體暖熱被褥,才讓父親上床休息。「黃香扇枕溫席」的故事就世代流傳下來。
陸績懷橘遺親
陸績,字公紀,吳郡(今江蘇蘇州)人。他出身官宦世家,從小深懂忠義孝悌之道。6歲時隨父赴九江見袁術。袁術用紅橘招待他,他隨手拿了幾個裝在懷里。辭別彎腰作揖時,紅橘從懷中滾落在地,袁術笑他:「你是我的貴客,怎麼還偷柑橘呢?」陸績答道:「我是想拿回去給母親嘗個新鮮。」袁術聽後深感他將來定是不同凡響的人物。「陸績懷橘遺親」的事跡廣為流傳。
楊香打虎救父
楊香,晉朝楊豐的女兒,14歲那年,隨父去田間收割稻子,突然一頭斑斕猛虎躍出,將其父撲倒在地。楊香聽到父親的叫聲,一個箭步跨上前,躍上虎背掄起拳頭,對著虎頭砸下去,後又將老虎的嘴按在坑裡。老虎因無法呼吸,倒地而死。楊香不畏猛虎,「打虎救父」的故事成了膾炙人口的佳話。
吳猛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豫章(今江西南昌)人。時年8歲,因家貧窮,買不起蚊帳,夏天夜間蚊子極多,打不完,趕不走,而父親又怕煙熏,年幼的吳猛實在沒有辦法了,突然想到:如果蚊子吃飽了就不會叮咬父親了。於是,他每晚都赤裸著上身,在父親的旁邊,任蚊子叮咬自己。
乳姑奉親不怠
唐夫人非常孝順,待婆婆極好。她的婆婆長孫夫人老了,牙齒脫落,不能咀嚼食物,她就用自己的奶喂婆婆。婆婆病了,唐夫人更是衣不解帶,日夜侍候在婆婆身邊,煎湯喂葯,小心看護。婆婆感動地說:「我沒什麼能報答你的,但願你的兒子、媳婦都會像你一樣孝順。」
壽昌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朝人。七歲時,生母劉氏為嫡母所妒,外出嫁人,母子不相見已五十餘年。宋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為了尋母親,他棄官前往陝西,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鄉。終於在同州(今山西大荔)找到母親,歡聚而歸。
庭堅滌穢事親
宋朝黃庭堅,為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極其孝順,雖然任高官,對母親的生活仍照顧得體貼入微。因母親愛干凈,他每夜必親自為母親洗涮便桶,以安母心,沒有一刻放棄盡兒子的孝道。
現代的
老一輩革命家朱德著文《回憶我的母親》,以無限的深情贊頌了母親無比的愛和高尚的品質。毛澤東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晝夜兼程,他撫摸著母親的棺木放聲慟哭,悲痛之中揮筆寫下《祭母文》:「吾母高風,首推博愛」。宋慶齡孝心至誠,在母親靈前「飲泣不已」。陳毅探母,執意要給癱瘓在床的母親洗衣服。李鵬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鵬夫婦總要帶上母親喜愛的食物,到母親處請安問好。
在全國以實施「跨世紀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一個13歲少年的題為《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言,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過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較多責任和義務,為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
以下是 孝敬父母名家名言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