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表達對不孝的人的詩詞有哪些
1、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清代:黃景仁《別老母》
白話文釋義:因為要去江梁謀生, 於是窗簾拉開, 依偎著年邁的母親告別, 看到白發的白媽媽不從眼淚中流下來, 眼淚也流下了干。在這暴雪的夜晚, 不能圍繞著母親孝順而覆蓋遙遠的香門霍夫, 不禁感嘆: 養子有什麼用?最好不要。
2、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元代:王冕《墨萱圖·其一》
白話文釋義:南風吹過地獄, 搖擺是為了誰吐露了香味?善良的母親靠在門口期待著孩子, 旅行的旅行者是那麼的苦啊!父母雙方的美聯儲每天都在疏遠, 孩子的信息不能每天傳遞。抬頭望著一片雲, 聽到彗星錯過的聲音讓人非常羞愧。
3、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清代 王中書 《勸孝歌》
白話文釋義:慈武也反過來餵了母親, 為了報告父母養育子女的恩寵, 當父母的老舊和虛弱的行動不便時, 小羊跪下來喂父母用牛奶。如果人們不孝順父母和親戚, 最好不要有草樹的心。
4、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唐代:白居易《慈烏夜啼》
白話文釋義:慈武失去了母親, 傷心的一直啞口無言。在早晚保衛老伍茲, 全年都拒絕飛走。每天半夜哭, 聽到人們不禁流下濕滑的裙子。慈武的哭聲似乎是在抱怨自己失敗的時候做的, 以喂養孝道的心。
其他種類的鳥沒有媽媽, 為什麼只有慈武你特別難過?一定是母親太深了, 你受不了了!以前有一個叫烏奇的人, 他的母親沒有葬禮就去世了。感嘆這種人, 他們的心真的比動物還大啊!
5、孝為百行首,詩書不勝錄。 富貴與貧賤,俱可追芳躅。若不盡孝道,何以分人畜。 ——清代王中書 《勸孝歌》
白話文釋義:"孝道" 是培養各行各業的書, 各種書籍都被記錄過, 數不勝數。一個人的財富和貧困, 可以在這里的 "孝道" 回到好與壞的根源。如果一個人不能做 "孝道", 就沒有好的道德修養, 人與動物怎麼能區分。
Ⅱ 未及時盡孝遺憾的詩句
1.關於孝道的詩句
1、《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4、《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5、《母別子》【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6、《慈母愛》【元】楊維楨
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為皇儲。
龍行虎步狀日異,狗趨鷹附勢日殊。
膝下豈無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闥鬼靜燈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執董狐筆,孤兒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銀柱斧,禍在韓王金櫃書。
7、《墨萱圖》【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8、《誰氏子》【唐】韓愈
非痴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雲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又雲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
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聖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
嗚呼余心誠豈弟,願往教誨究終始。
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遲,下山疾。
百年三萬六千朝,夜裡分將強半日。
有歌有舞須早為,昨日健於今日時。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無樂聲。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張謂
負薪老翁往北州,北望鄉關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兩人已向黃沙死。
如今小兒新長成,明年聞道又徵兵。
定知此別必零落,不及相隨同死生。
盡將田宅借鄰伍,且復伶俜去鄉土。
在生本求多子孫,及有誰知更辛苦。
近傳天子尊武蔬,強兵直欲靜胡塵。
安邊自合有長策,何必流離中國人。
11、《除夜作》【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
12、《步虛》【唐】司空圖
阿母親教學步虛,三元長遣下蓬壺。
雲韶韻俗停瑤瑟,鸞鶴飛低拂寶爐。
13、《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唐】孟浩然
十五綵衣年,承歡慈母前。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舉,中郎許仲宣。泛舟江上別,誰不仰神仙。
2.有關孝順的古詩
1、《別老母》清代: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2、《思母》宋代:與恭
霜殞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3、《歲暮到家 / 歲末到家》清代: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4、《國風·邶風·凱風》先秦:佚名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5、《慈烏夜啼》唐代:白居易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6、《燕詩示劉叟》唐代:白居易
樑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卻入空巢里,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3.關於盡孝的句子
1、時光匆匆,我們長大,父母老去,珍惜當下,及時盡孝! 2、百善孝為先,孝道,中華傳統美德,盡孝須及時,不一定非得大富大貴,而是點點滴滴的細節和陪伴。
3、唯有這一傷,是最為悲傷的,看著父母漸漸的老去,陪伴的日子越來越少,有病痛了,不能及時盡孝和照顧,只能遠隔千里問候,所謂身不由己,越來越能深刻的體會到。4、世上最遙遠的距離是子欲養而親不待,及時盡孝,隨時盡孝,哪怕只是一頓簡單的飯菜,只是一盆洗腳的水,或者是一次貼心的陪伴。
5、趁陽光正好,趁微風不噪。沒娶的別慌,待嫁的別忙。
經營好自己,珍惜眼前的時光,及時盡孝,生活肯定不會讓你失望。 6、在物質禮貌高度發達的今日,孝卻在不知不覺中,漸漸地跟不上歷史的步伐。
雖然每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不乏至孝之人的身影,但對於整個社會來說,孝已漸漸地遊走到了主流之外,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7、別老想著以後還來得及,親情等不及,盡孝需及時,愛情拖不起,在乎需表達,友情耗不起,苦難需分享,有一天你會發現,有些人,有些事,真的會來不及。
8、孝心,也許是一雙襪子,或是一雙擺放整齊的拖鞋,或是一個吻,或是一個微笑,或許是一桌為父母燒的菜,或是下雨時及時來到的那把傘,甚至可以是一個溫暖的擁抱,一個溫馨的祝福。 9、還有什麼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聖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 10、愛國主義深深紮根於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
愛國主義則是放大了的孝心。
4.有關百善孝為先的古詩
(一)《踏莎行》·天地人為貴
太空無極,星辰無數,
唯地球有人生出.
宇宙創造出神奇,
人類變成造物主.
幸福無邊,聰明無度,
做人當彼此愛護.
讓和諧遠離戰爭,
盼每個家庭和睦.
(二)《沁園春》·天下至道在和諧
民用和睦,上下無怨,至德要道.
讀老子孔子,經書典籍,治世名言,敬業
忠孝.修身養性,立身行道,志在謀國家
富饒.須牢記,要愛人敬人,奉親養老.
和諧需要平等,臨事只為家國計較.
法古今完人,滿而不溢,為下不爭,居上
不驕.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治理好家庭
細胞.再重提,和諧治家國,首當行孝.
(三)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十月懷胎媽媽苦,一朝落草爹爹笑.
提兒尿尿吹口哨,逗兒笑笑裝怪調.
舉上肩頭騎馬馬,躲到樹後藏貓貓.
食時挑揀盤中菜,行時擔心路上跤.
百般呵護荷捧珠,千方調教鳥啼巢.
垂髫總角逢人誇,弱冠而立涉世焦.
曾學孟母擇鄰居,亦請良師入戶教.
名利場中防眼紅,潛規則里怕身飄.
父盼成龍天上飛,母望養老身邊繞.
爹愛家譜添獨孫,媽憂兒子雜二毛.
爹媽古稀得新樂,孫子襁褓有牢靠.
桑榆晚景發蒼蒼,早起晚睡彈舊調.
(四)《沁園春》·孝乃天之經,地之義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理當行孝.
學武穆精忠,重華大孝,羔羊跪乳,靈狐
返巢.基因遺遞,惟妙惟肖,天道認姊妹
同胞.循天理,傳孝悌禮樂,中華之寶.
看登月奔小康,顯文明古國之標高.
談敬業奮發,仁慈博愛,舍己為人,功在
孝道.不肅而成,不嚴而治,息訟於言傳
身教.睜眼看,現代文明,功在本朝.
(五)《踏莎行》·祭祀先祖,傳承孝道
祭如神在,言敬心哀.
攜兒孫登堂同拜.
飲水思源不忘本,
民族始方興未艾.
孝無終始,善行不怠.
世上無物可不愛.
由此及彼推而廣.
看盛世姍姍到來.
(六)祝福孝子
好人有好報,大德必大孝.
心存天下人,腹納四海潮.
揀苦難於身,送溫馨於老.
常為而不有,每言思合道.
其潔比玉潤,其心同光耀.
傳大孝之風,養精忠之苗.
和諧之精靈,太平之依靠.
為人民服務,替好人祈禱.
Ⅲ 形容兒子不孝的詩句有哪些
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 清代 王中書 《勸孝歌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孟軻,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滕文公下》
勿以不孝身,枉著人子皮。 清代文人 王中書 《勸孝歌》
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天地雖廣大,難容忤逆族。 清代文人 王中書 《勸孝歌》
Ⅳ 關於忠孝難難兩全的詩句
1、《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2、《精衛·萬事有不平》
清·顧炎武
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
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
我願平東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嗚呼!君不見,
西山銜木眾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
3、《胡無人行》
唐·聶夷中
男兒徇大義,立節不沽名。腰間懸陸離,大歌胡無行。
不讀戰國書,不覽黃石經。醉卧咸陽樓,夢入受降城。
更願生羽翼,飛身入青冥。請攜天子劍,斫下旄頭星。
自然胡無人,雖有無戰爭。悠哉典屬國,驅羊老一生。
4、《三韻三篇》
唐·杜甫
高馬勿唾面,長魚無損鱗。辱馬馬毛焦,困魚魚有神。
君看磊落士,不肯易其身。
盪盪萬斛船,影若揚白虹。起檣必椎牛,掛席集眾功。
自非風動天,莫置大水中。
烈士惡多門,小人自同調。名利苟可取,殺身傍權要。
何當官曹清,爾輩堪一笑。
5、《伐柯》
先秦·佚名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則不遠。我覯之子,籩豆有踐。
孝親·賢達:·子孝父心寬。
〖宋〗陳元靚 ·大孝終身慕父母。〖戰國〗孟軻 ·永言孝思,思孝惟則。
《孟子》·堯舜之道,孝悌而已。〖宋〗李綱 ·詩書立業,孝悌做人。
〖清〗王永彬 ·重情輕物,厚養薄葬。字嚴 ·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
〖清〗王永彬 ·家貧出孝子,國亂識忠臣。《名賢集》·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
《勸孝歌》·勿以不孝身,枉著人子皮。《勸孝歌》·忤逆不孝矣,三世果報然。
《勸孝歌》·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
《增廣賢文》·深恩未報慚為子,淺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錦》·動天之德莫大於孝,感物之道莫過於誠。
〖宋〗何鑄 ·祭而豐不如養之厚;悔之晚何若謹於前。《格言聯璧》·生前厚養實為孝道;歸後薄葬真乃賢兒。
《格言集錦》·父慮後母虐,鸞膠不再續。母慮孤兒苦,孀幃忍寂寞。
《勸孝歌》·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
《勸孝歌》·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天地雖廣大,難容忤逆族。
《勸孝歌》 生死·氣節:·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論語》·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易經》·生而必死,自然之理。
〖宋〗蘇軾 ·生亦自然,死亦自然。書摘 ·禍與福相貫,生與死為鄰。
《戰國策》·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曹植 ·生為百夫雄,死為壯士歸。
〖三國〗王樂 ·男兒徇大義,立節不沽名。〖唐〗聶夷中 ·君看磊落士,不肯易其身。
〖唐〗杜甫 ·壯士難易節,貞松不改柯。〖唐〗李咸用 ·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
〖唐〗孟郊 ·良馬不念秣,烈士不苟營。〖唐〗張籍 ·堂堂七尺軀,勿使污青史。
〖宋〗陸游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宋〗李清照 ·獨愛山中蘭,幽香抱枝死!〖宋〗范師孔 ·男兒志在守,可殺不可苟。
〖宋〗梅堯臣 ·我願平東海,身沉心不改。〖明〗顧炎武 ·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
〖明〗顧炎武 ·古來雖有死,好在不先知。〖清〗袁牧 品行·美德:·大德必得其壽。
〖春秋〗孔丘 ·德不孤,必有鄰。〖春秋〗孔丘 ·志於道,據於德。
〖春秋〗孔丘 ·富潤屋,德潤身。〖漢〗戴聖 ·一德立而百善從之。
〖宋〗楊時 ·道德當身,不以物惑。〖春秋〗管仲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春秋〗孔丘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春秋〗左丘明 ·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戰國〗孟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戰國〗孟軻 ·不衿細行,終累大德。
《尚書》·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漢〗司馬遷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三國〗諸葛亮 ·居安思危,積德固本。〖唐〗魏徵 ·德比於上,欲比於下。
〖晉〗傅玄 ·無學為貧,無德為孤。〖清〗王永彬 ·求教受勸,向善進德。
〖清〗王永彬 ·進德修業,經世致用。書摘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書摘 ·德為人本;勤是家基。《對聯集錦》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
〖明〗洪應明 ·學道無早晚,進德無先後。〖明〗王達 ·德音流千里,功名重泰山。
《後漢書》·賤而好德者尊,貧而有義者榮。〖漢〗賈誼 ·樹高者鳥宿之,德厚者士趨之。
〖漢〗劉向 ·金玉滿堂莫收,古人安此塵丑。獨以道德為友,故能延期不朽。
〖魏晉〗嵇康 ·樹至德於生前,流遺愛於身後。〖唐〗吳兢 ·讀書既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
修德不期獲報,自然夢穩心安。《格言聯壁》·上好德則下無隱,上惡貪則下恥爭。
〖春秋〗孔丘 ·德彌盛者文彌縟,德彌彰者人彌明。〖漢〗王充 ·平生德義人間通,身後何勞更立碑?〖唐〗徐夤 ·英雄第一開心事,撒手千金報德時。
〖元〗張養浩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明〗王守仁 ·積錢積谷不如積德,買田買地不如買書。
《增廣賢文》·德日新也,萬邦惟懷;志自滿也,九族乃離。《尚書》·忠信謹慎,德義之基;虛無詭譎,亂道之根。
〖漢〗王符 ·其名彌消,其德彌長;其身彌退,其道彌進。〖隋〗王通 ·有源之水,寒冽不凍;有德之人,厄窮不塞。
〖宋〗胡宏 ·德勝於才,謂之君子;才勝於德,謂之小人。〖宋〗司馬光 ·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
〖明〗薛煊 仁義·誠信:·無信不立。〖春秋〗孔丘 ·仁者無敵。
〖戰國〗孟軻 ·君子以誠之為貴。〖春秋〗子思 ·士雖有學,而信為本。
〖春秋〗墨翟 ·君子於信,義不食也。《易經》·仁不異遠,義不辭難。
〖漢〗班固 ·以仁為富,以義為貴。〖晉〗陳壽 ·人無忠信,不可立世。
〖宋〗程頤 ·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戰國〗孟軻 ·不義而富貴,於我如浮雲。
〖漢〗司馬遷 ·義士不欺心,仁人不害生。〖漢〗劉向 ·信是立身之本,恕乃接物之要。
〖清〗王永彬 ·千秋龜鑒示興亡,仁義從來為國寶。〖清〗張映斗 ·仁義在身而色不伐,思虞通明而辭不專。
〖春秋〗孔丘 ·待人以誠而去其詐,待人以寬而去其隘。毛澤東 ·忠節令圖,君子高行;屈節附逆,義士所恥。
《晉書》·孔子曰仁,孟子道義;仁義堪首,做人之本。字嚴君子以當仁不讓。
〖春秋〗孔丘 ·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春秋〗孔丘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春秋〗孔丘 ·與其無義而有名兮,寧其窮處而守高。
自古忠孝難兩全, 精忠報國效岳飛。
釋意:自古以來對國家的忠心和孝心就兩難全,精忠報國都效仿岳飛。
這首詩是岳飛時期流傳下來的詩,詩人不詳,全文內容如下:
自古忠孝難兩全, 精忠報國效岳飛。胸襟坦盪豪氣壯, 獻身報國忠國家。岳母刺字表忠心, 千古流傳贊赤子。
(4)描述不孝順的詩句擴展閱讀
古代這種忠孝兩難全的例子有很多:
岳飛(1103~1142) 字鵬舉,相州湯陰人(河南),為宋朝名將。事母至孝,家貧力學。其母親在他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字,岳飛以此為一生處世的准則。北宋宣和中,以敢戰士應募,隸留守宗澤部下,屢破金兵,宋高宗手書「精忠岳飛」四字,制旗賜之。又破李成,平劉豫,斬楊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
公元1129年,金兀術渡江南進,攻陷建康,岳飛堅持抵抗,於次年收復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於郾城,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兩河(淮河、黃河)義軍紛起響應,復欲進軍朱仙鎮,惜宰相秦檜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還,誣以「莫須有」的罪名而死於獄。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 、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澤至紹興十一年(1141年)止,先後參與、指揮大小戰斗數百次。金軍攻打江南時,獨樹一幟,力主抗金,收復建康。紹興四年(1134年),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
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宗弼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夾擊金軍。岳家軍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師。
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宋孝宗時,平反昭雪,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岳飛是南宋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結了「聯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以收復失地;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軍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以示對岳家軍的由衷敬佩。
岳飛的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的,代表詞作《滿江紅·寫懷》 ,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後人輯有文集傳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岳飛
1、《夏日絕句》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2、《精衛·萬事有不平》清·顧炎武 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 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 我願平東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嗚呼!君不見, 西山銜木眾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 3、《胡無人行》唐·聶夷中 男兒徇大義,立節不沽名。
腰間懸陸離,大歌胡無行。 不讀戰國書,不覽黃石經。
醉卧咸陽樓,夢入受降城。 更願生羽翼,飛身入青冥。
請攜天子劍,斫下旄頭星。 自然胡無人,雖有無戰爭。
悠哉典屬國,驅羊老一生。 4、《三韻三篇》唐·杜甫 高馬勿唾面,長魚無損鱗。
辱馬馬毛焦,困魚魚有神。 君看磊落士,不肯易其身。
盪盪萬斛船,影若揚白虹。起檣必椎牛,掛席集眾功。
自非風動天,莫置大水中。 烈士惡多門,小人自同調。
名利苟可取,殺身傍權要。 何當官曹清,爾輩堪一笑。
5、《伐柯》先秦·佚名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則不遠。我覯之子,籩豆有踐。
自古忠義難兩全,兩者相權取其輕。
這句話出自《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
意思是:
從古至今忠、義不能全部得到,兩者相互比較,選擇弊端小的那一方。
喻義:
如今用來闡述,世上的事沒有十全十美,權衡兩者之間,選擇對自身有利的。
(4)描述不孝順的詩句擴展閱讀:
時代背景
元末明初,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群雄割據,多年戰亂後朱元璋剿滅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間人民流離失所,羅貫中作為一名雜劇和話本作者,生活在社會底層,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作為底層的知識分子思考,並希望結束動盪造成的悲慘局面。由此就東漢末年的歷史創作了《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國演義
{l流淚} 樓上說的那麼全,我還能說什麼啊!!!
不過應該是「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啊!
對父母孝,對國君忠 但有首歌唱得好 有國才有家 忠更重要 當國家需要你效忠時 你就沒法在父母前盡孝了 所以叫忠孝不能兩全
自古忠孝難兩全, 精忠報國效岳飛。 胸襟坦盪豪氣壯, 獻身報國忠國家。 岳母刺字表忠心, 千古流傳贊赤子。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珍惜身邊的每一份親情,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是的,我們在為父母的長壽而慶幸的同時,不得不為她們即將離開人世而感到擔憂。很多時候忠孝兩難全,不知道當你的父母讓你愛一個你不愛的人的時候你該如何是好?服從?為了父母的微笑而委屈自己,為了他們的虛榮心而使自己強顏歡笑?也許這個問題很幼稚,但是卻很現實,在顯示面前,人們就很容易迷失了方向,進退兩難。對於男孩子來說,依從父母就意味著將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融化成一份長存於心的遺憾;對於女孩子而言,依從了父母,以為著失去了自己的終身幸福,難道愛上一個自己不愛的人不是很痛苦嗎?朝朝暮暮反而成了度日如年。用這些痛楚換取父母的回眸一笑,值得嗎?但願我們每個人,都不會有面臨這種災難的一天。更希望每個父母都能理解子女的心思,犧牲自己的虛榮,換取兒女的幸福,相信「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樣做能換來子女的尊敬和更多的孝心,不至於因為一己之力而使子女抱憾終身。人生不過是一條通往墳墓的路.來時勿勿不肯歇歇腳,走時想回頭看看已是來不及.在天空自由飛翔的小鳥才是最幸福的,雖然沒有牢籠中的衣食無憂,但是它們有最寶貴的。。。。自由。。。。。。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文天祥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江紅》岳飛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遊子吟》孟郊
1、登幽州台歌
唐代: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譯文
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聖君,向後不見後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雕欄 通:闌)
譯文
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台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3、釵頭鳳·紅酥手
宋代:陸游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譯文
你紅潤酥膩的手裡,捧著盛上黃縢酒的杯子。滿城盪漾著春天的景色,你卻早已像宮牆中的綠柳那般遙不可及。春風多麼可惡,歡情被吹得那樣稀薄。滿杯酒像是一杯憂愁的情緒,離別幾年來的生活十分蕭索。遙想當初,只能感嘆:錯,錯,錯!
美麗的春景依然如舊,只是人卻白白相思地消瘦。淚水洗盡臉上的胭脂紅,又把薄綢的手帕全都濕透。滿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靜空曠的池塘樓閣上。永遠相愛的誓言還在,可是錦文書信再也難以交付。遙想當初,只能感嘆:莫,莫,莫!
4、浪淘沙·把酒祝東風
宋代:歐陽修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游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譯文
端起酒杯向東方祈禱,請你再留些時日不要一去匆匆。洛陽城東垂柳婆娑的郊野小道,就是我們去年攜手同游的地方,我們游遍了奼紫嫣紅的花叢。
歡聚和離散都是這樣匆促,心中的遺恨卻無盡無窮。今年的花紅勝過去年,明年的花兒將更美好,可惜不知那時將和誰相從?
5、偶成
宋代:朱熹
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爭議:少年易老學難成)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還沒從美麗的春色中一夢醒來,台階前的梧桐樹葉就已經在秋風里沙沙作響了。
自古成大事者,都難免要經受忠孝難兩全的考驗,其實對父母的「孝」和對祖國的「忠」並不矛盾,這種「忠」是更大程度上的「孝」。
但「孝」有多種表達方式,並不是一定要守在父母身邊才算是「孝」。 可是,如今再從人性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心中難免不生疑竇:忠於事業,恪盡職守,理當如此。
但當它與父母親人特需親情關照產生矛盾時,孰輕孰重,不言而喻,可孰急孰緩呢?在單位,無論你肩負何種職責,離了你,單位不會就此癱瘓,不會因你沒上班而消亡,而父母關鍵時刻沒了親情,並就此撒手西去,你難道不後悔一輩子,懺悔一輩子?一個不愛自己父母的人,他能熱愛自己的工作嗎?一個不熱愛自己事業的人,他拿什麼來報答自己的父母? 天下父母心都是希望自己孩子事業有成。有時為了事業少了對父母的關心是不對的,父母需要關懷。
工作是多和父母聯系讓他知道自己的子女的情況。要知道自己事業的成果是為了什麼。
賺錢是為了養活家人,為祖國的經濟發展做貢獻。國家也希望廣大人民安居樂業。
家庭幸福美滿。所以對事業熱愛的同時應該關心家人。
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過的幸福事業有成所以你成功是必要的但他們也想念子女所以只要把兩者的時間加以分配就行了特殊情況下只要雙方都體諒一下,有是卻要有所決定就看哪一邊可以彌補熟輕熟重衡量一下 正所謂,百行孝為先。不想讓自己陷入兩難,平時就應該表現你的孝順,但那是發自內心的孝順噢!平時,不管自己多忙,都應該關心父母。
離開家去念書或工作,不管你多不得空,都應該打個電話回家,關心父母的身體狀況,告訴父母自己在外的狀況,別讓他們擔心等等。那麼,就不容易陷入忠孝兩難全的局面。
Ⅳ 諷刺不孝子的詩句有哪些 諷刺那些不孝子的句子
1、「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別老母》
清代: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釋義: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幹了。
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2、「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墨萱圖·其一》
元代: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釋義:燦燦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風吹著萱草,搖擺著是為了誰吐露著芬芳?
慈祥的母親倚著門盼望著孩子,遠行的遊子是那樣的苦啊!
對雙親的奉養每天都在疏遠,孩子的音訊每天都不能傳到。
抬頭看著一片雲林,聽到慧鳥的叫聲思念起來至此很是慚愧。
3、「孝順理當然,不孝不如禽。」
《勸孝歌》節選
清末:徐熙
劬勞辛苦盡,兒年十五六。
慧敏恐疲勞,愚怠憂碌碌。
有善先表揚,有過則教育。
兒出未歸來,倚門繼以燭。
兒行千里路,親心千里逐。
孝順理當然,不孝不如禽。
釋義:辛苦勤勞的工作,孩子已經十五六歲。
孩子聰明擔心他勞累,孩子愚鈍擔心他將來。
有好的行為要表揚他,有過失要批評教育他。
兒子長大外出沒有回來,靠在門前不分晝夜的等待。
兒子外出千里之遠,心中的思念也跟隨千里。
孝順是應該的,不孝順連禽獸都不如。
4、《勸孝歌》節選
作者:徐熙孝
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畜。慈鳥尚反哺,羔羊猶跪足。
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孝竹體寒暑,慈枝顧本末。
釋義:一個人如果不能盡到「孝道」,沒有良好的道德修養,怎麼能把人和畜牲區別開來。
慈烏尚且還反過來餵食母親,小羊為了報達父母的養育之恩,當父母年老體弱行動不便時,小羊跪下來用乳汁喂養父母。人如果不孝順自己的父母親人,還不如沒有心的草和樹木。
5、「有田若不勤耕稼,菽水猶虧豈是人。」
《安溪勸農詩·勸孝養》
宋代:陳宓
父母辛勤養汝身,直須五鼎奉雙親。
有田若不勤耕稼,菽水猶虧豈是人。
釋義:父母辛勤勞動來養育你,應該盡全力侍奉父母。
有田地卻不勤勞耕作,那愧對於做為一個人。
Ⅵ 關於久病無孝子的詩句
孟子言不孝有五:一、惰其四肢,不顧父母之養;二、博弈好酒,不顧父母之養;三、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四、縱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五、好勇鬥狠,以危父母。
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 清代 王中書 《勸孝歌》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孟軻,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滕文公下》
勿以不孝身,枉著人子皮。 清代文人 王中書 《勸孝歌》
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天地雖廣大,難容忤逆族。 清代文人 王中書 《勸孝歌》
別老母
朝代:清代
作者:黃景仁
原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蓼莪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明信我勞瘁。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持斧一章》
年代: 唐 作者: 顧況
(持斧,啟戎士也。戎士伐松柏為蒸薪。
孝子徘徊而作是詩。)
持斧持斧,無剪我松柏兮。
《遠游》
年代: 唐 作者: 孟郊
慈烏不遠飛,孝子念先歸。而我獨何事,四時心有違。
江海戀空積,波濤信來稀。長為路傍食,著盡家中衣。
別劍不割物,離人難作威。遠行少僮僕,驅使無是非。
為性玩好盡,積愁心緒微。始知時節駛,夏日非長輝。
《險竿行》
年代: 唐 作者: 柳曾
山險驚摧輈,水險能覆舟。奈何平地不肯立,
走上激灶輪百尺高竿頭。我不知爾是人耶復猱耶,
使我為爾長嘆嗟。我聞孝子不許國,忠臣不愛家。
爾今輕命重黃金,忠孝兩虧徒爾誇。始以險技悅君目,
終以貪心媚君祿。百尺高竿網路緣,一足參差一家哭。
險竿兒,聽我語,更有險徒險於汝。重於權者失君恩,
落向天涯海邊去。險竿兒,爾須知,險途欲往爾可思。
上得不下下不得,我謂此輩險於險竿兒。
《覽古四十二首 其三十二》
年代: 元 作者: 楊維楨
嘗疑王孝子,素履朴且庄。
門生服縣役,徑行想不揚。
孝子躬饁具,罄折在道旁。
門生役已脫,詭道由此行。
寄建康留守制使趙用父都丞侍郎》
年代: 宋 作者: 戴復古
燕許文章筆,片言輕萬金。
先人十詩序,孝子一生心。
入手方為寶,三年等到今。
九泉應有望,取璧照山林。
承聞河北諸節度入朝歡喜口號絕句十二首》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祿山作逆降天誅,更有思明亦已無。
洶洶人寰猶不定,時時斗戰欲何須。
社稷蒼生計必安,蠻夷雜種錯相干。
周宣漢武今王是,孝子忠臣後代看。
喧喧道路多歌謠,河北將軍盡入朝。
始是乾坤王室正,卻交江漢客魂銷。
不道諸公無表來,茫然庶事遣人猜。
擁兵相學干戈銳,使者徒勞百萬回。
鳴玉鏘金盡正臣,修文偃武不無人。
興王會靜妖氛氣,聖壽宜過一萬春。
英雄見事若通神,聖哲為心小一身。
燕趙休矜出佳麗,宮闈不擬選才人。
抱病江天白首郎,空山樓閣暮春光。
衣冠是日朝天子,草奏何時入帝鄉。
澶漫山東一百州,削成如桉抱青丘。
苞茅重入歸辯神關內,王祭還供盡海頭。
東逾遼水北滹沱,星象風雲喜共和。
紫氣關臨天地闊,黃金台貯俊賢多。
漁陽突騎邯鄲兒,酒酣並轡金鞭垂。
意氣即歸雙闕舞,雄豪復遣五陵知。
李相將軍擁薊門,白頭雖老赤心存。
竟能盡說諸侯入,知有從來天子尊。
十二年來多戰場,天威已息陣堂堂。
神靈漢代中興主,功業汾陽異姓王。
晉朝王綏的父親被人捉走了,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王綏日常飲食都降低一格標准,當時人諷刺他是「試守孝子」——試著為父親守孝。南北朝時期劉宋王朝的後廢帝劉昱性情殘暴,有一次他母親王皇後賜給他帶有玉柄的羽毛扇,劉昱嫌扇子的玉柄太粗糙不華麗,因此就想害死母親。這邊廂已經命令太醫去煮毒葯了,劉昱的左右人等趕緊勸他:「若行此事,官家便作孝子。」您要是真的把太後毒死了,那您就要做「孝子」為母親守孝了,怎能繼續到處去游樂?劉昱一聽有道理,於是罷手。南北朝亂世,北魏和南齊征戰,南齊的將領成買出戰前說:「不殺賊就被賊殺,我的幼子不為世子,便為孝子。」世子是指高官貴族的子弟。此處如果將「孝子」理解成「孝順的兒子」就解釋不通,因為緊接著成買又說:「做世子可以在門上塗赤赭色的塗料,做孝子只能在門上塗白土粉(比喻服喪)。」
《禮記》這樣定義「孝」:「祭稱孝子、孝孫,喪稱哀子、哀孫。」父親或母親剛去世的時候,非常哀痛,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稱作「哀子」;過了一段時間,哀痛慢慢減輕了,停止了哭泣,這時再祭奠去世的父親或母親,稱作「孝子」。因此,「孝子」是祭奠的時候才使用的稱謂。後來一概把居喪的男子稱作「孝子」。由此可見,這個詞的本義跟「孝順」沒有任何關系。讀者也許會問:不孝順干嗎給父母守喪?道理很簡單:在古代社會里,父母死而不服喪,那是一種犯罪行為,要受到法律的懲罰。
後來從為父母服喪逐漸引申出了「孝順」的詞義。孔子如此定義他心目中的「孝」——「無違」,即孝順;「能養」,即孝養,供養父母;「敬」,即孝敬。孔子的定義也就是今天「孝子」的定義。值得注意的是,孔子所說「無違」(即孝順)有兩層含義:「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父母活著的時候,要孝順他們;父母去世之後,要按照禮儀舉行葬禮,按照禮儀按時祭奠他們。第二層意思就是「孝子」最本原的語義。
久病床前無孝子」是一句民間俗語。
是千百年來對一種比較普遍存 在的社會現象的總結。其具體的來歷起源無從考證。
「久病床前無孝 子」的意思是:老人(父母)病重卧床時間太久,再孝順再好的子女都 有厭煩抱怨的時侯,嚴重時,甚至連人影都看不到了。「久病床前無孝 子」從古至今都是一個客觀現實的問題。
千百年來,不論何時何處,父 母對自已子女的愛往往要超過子女對父母的愛的幾倍甚至百倍啊。如 果是母親對待生病的孩子,她會夜以繼日,無怨無悔的照料和擔心 著;而做子女的往往是相互推諉,總是要找出種種理由來為自已開 脫;世上還是慈母多過孝子啊。
所以現在社會大力倡導尊老愛老,每 個人都要從自已做起才對,別人就象一面鏡子,他可以照出也就是比 較出你做得好不好。
晉朝王綏的父親被人捉走了,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王綏日常飲食都降低一格標准,當時人諷刺他是「試守孝子」——試著為父親守孝。南北朝時期劉宋王朝的後廢帝劉昱性情殘暴,有一次他母親王皇後賜給他帶有玉柄的羽毛扇,劉昱嫌扇子的玉柄太粗糙不華麗,因此就想害死母親。這邊廂已經命令太醫去煮毒葯了,劉昱的左右人等趕緊勸他:「若行此事,官家便作孝子。」您要是真的把太後毒死了,那您就要做「孝子」為母親守孝了,怎能繼續到處去游樂?劉昱一聽有道理,於是罷手。南北朝亂世,北魏和南齊征戰,南齊的將領成買出戰前說:「不殺賊就被賊殺,我的幼子不為世子,便為孝子。」世子是指高官貴族的子弟。此處如果將「孝子」理解成「孝順的兒子」就解釋不通,因為緊接著成買又說:「做世子可以在門上塗赤赭色的塗料,做孝子只能在門上塗白土粉(比喻服喪)。」
《禮記》這樣定義「孝」:「祭稱孝子、孝孫,喪稱哀子、哀孫。」父親或母親剛去世的時候,非常哀痛,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稱作「哀子」;過了一段時間,哀痛慢慢減輕了,停止了哭泣,這時再祭奠去世的父親或母親,稱作「孝子」。因此,「孝子」是祭奠的時候才使用的稱謂。後來一概把居喪的男子稱作「孝子」。由此可見,這個詞的本義跟「孝順」沒有任何關系。讀者也許會問:不孝順干嗎給父母守喪?道理很簡單:在古代社會里,父母死而不服喪,那是一種犯罪行為,要受到法律的懲罰。
後來從為父母服喪逐漸引申出了「孝順」的詞義。孔子如此定義他心目中的「孝」——「無違」,即孝順;「能養」,即孝養,供養父母;「敬」,即孝敬。孔子的定義也就是今天「孝子」的定義。值得注意的是,孔子所說「無違」(即孝順)有兩層含義:「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父母活著的時候,要孝順他們;父母去世之後,要按照禮儀舉行葬禮,按照禮儀按時祭奠他們。第二層意思就是「孝子」最本原的語義。
1.《遊子吟》 孟郊
慈 母 手 中 線, 游 子 身 上 衣。 臨 行 密 密 縫,
意 恐 遲 遲 歸。 誰 言 寸 草 心, 報 得 三 春 暉。
2.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3.長幼有序。——孟子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5.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7.《贈汪孝子》【宋】 孟益
刻木為親古亦稀,汪生天性自無違。十年奉養如生日,回視丁蘭更有輝。
8.《贈周孝子二首》【宋 】徐應鑣
卜吉崇崗思愴然,雙魂同閟晝如年。山中細草初回碧,廬墓人啼血色鮮。
9.《題孝子陵》【唐】耿湋
荒墳秋陌上,霜露正霏霏。松柏自成拱,苫廬長不歸。
浮埃積蓬鬢,流血在麻衣。何必曾參傳,千年至行稀。
Ⅶ 不孝順父母的詩句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紅樓夢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隔窗望兒喂孫兒,
想起當年我喂兒
我喂兒來兒餓我,
當心你兒餓我兒。
Ⅷ 不孝順的古詩
《勸孝歌》 清代 王中書
孔子著孝經,孝乃德之屬。
父母皆艱辛,尤以母為篤。
胎嬰未成人,十月懷母腹。
渴飲母之血,飢食母之肉。
兒身將欲生,母身如在獄。
惟恐生產時,身為鬼眷屬。
一旦兒見面,母命喜再續。
愛之若珍寶,日夜勤撫鞠。
母卧濕簟席,兒眠干被褥。
兒睡正安穩,母不敢伸縮。
兒穢不嫌臭,兒病身甘贖。
兒要能步履,舉止慮顛狀。
哺乳經三年,汗血耗千斛。
兒要能飲食,省口姿所欲。
劬勞辛苦盡,兒年十五六。
慧敏恐疲勞,愚怠憂碌碌。
有善先表揚,有過則教育。
兒出未歸來,倚門繼以燭。
兒行千里路,親心千里逐。
孝順理當然,不孝不如禽。
《別老母》 清代 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