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採桑子重陽》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採桑子重陽》表達了詩人在革命初期,雖屢次遭受但仍然堅定信念專堅持斗爭並不斷取屬得勝利的喜悅心情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 。
《採桑子·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
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
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
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
廖廓江天萬里霜。
毛澤東寫《採桑子·重陽》時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客觀事物統一在藝術形象里,由於對革命前途充滿必勝的信心,所以描繪的秋光、秋色明艷而壯麗。兩度突出「重陽」,既符合「採桑子」「反復」的格律,又表現作者重回紅四軍前委工作時的激動心情。選擇「黃花分外香」這一形象,側重表現色彩艷麗,選擇「寥廓江天」與「萬里霜」這兩種形象,側重表現境界開闊。
與我國傳統的詩文相比,《採桑子·重陽》之中的秋天形象色彩艷麗,生機勃勃;這主要取決於當時作者「東山再起」的革命豪情;詞中主要選擇了「戰地黃花」「寥廓江天」「萬里霜」等形象表現這種特點。
② 對重陽節的情感怎樣表達
看望老人,並送上禮物
重陽節送禮物:
送運動鞋
買品質好,穿著舒服輕便的運動鞋送給父內母,人年紀大了容腿腳不靈便了,買舒服的鞋,再陪他們散散步,對於父母來說應是最開心的事吧。
送血壓器
送給父母量血壓的血壓器,人年紀大了要注意身體的保養,特別對於有血壓高症狀的人,每天量下血壓,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送電影券
找一些適合年紀大的人看的電影,送兩張電影票給父母,讓兩老一起去看看電影,過過二人世界,父母為小孩一直在操勞,都很少有自己快樂的二人世界。
送電動牙刷
送給父母電動牙刷,讓父母刷牙更方便,選電動牙刷的時候要注意選毛軟一些的,這樣老人刷起來更舒服。
報旅遊團
如果父母喜歡到處走走,可以給父母報一個旅遊團,讓他們看看大好河山,出去前給他們准備好旅遊該帶的東西,提醒他們旅遊要注意些什麼。
③ 重陽節全詩抒發了詩人()的感情.
《過故人庄》表達詩人對農家生活的喜愛和主客間樸素深厚的情誼。
④ 詩人在農歷九月九曰這天所作,表達的是什麼感情
您好
眾所周知
九月九日這天是重陽節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表達了遊子的思鄉懷念之情
⑤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表達了身在異鄉的遊子適逢佳節對故鄉親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作者: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
我獨自一人在他鄉游居漂泊,每每一到好節日,我對家鄉、對親人、對老友那濃濃的思念之情更加深了。在遠方就知道兄弟們登上高處,身上都佩帶著茱萸草,卻少了我一個人。
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表達了身在異鄉的遊子適逢佳節對故鄉親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全詩用詞精練,曲折有致。
作客他鄉者的思鄉懷親之情,在平日也是存在的,不過有時不一定是顯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種觸媒——最常見的是「佳節」——就很容易爆發出來,甚至一發而不可抑止。這就是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
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表達了作者什麼的思想感情
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抄思鄉懷親襲之情。
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登高時佩帶茱萸囊,據說可以避災。茱萸,又名越椒,一種有香氣的植物。三四兩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遙想兄弟如何在重陽日登高,佩帶茱萸,而自己獨在異鄉,不能參與,雖然寫出了佳節思親之情,但會顯得平直,缺乏新意與深情。詩人遙想的卻是:「遍插茱萸少一人。」
意思是說,遠在故鄉的兄弟們今天登高時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卻發現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內。好像遺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鄉的兄弟共度佳節,反倒是兄弟們佳節未能完全團聚;似乎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並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的缺憾更須體貼。
⑦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中的就表達的情感
這兩句呢表現出孟浩然深深為農庄生活所吸引,於是臨走時,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將在秋高氣爽的重陽節再來觀賞菊花。淡淡兩句詩,故人相待的熱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間的親切融洽,都躍然紙上了。
⑧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以及對故人友情的依戀之情。該句出自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五律《過故人庄》,寫的是詩人應邀到一位農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經過。全詩原文如下: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白話文釋義:老朋友預備豐盛的飯菜,邀請我到他好客的農家。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蒼青的山巒在城外橫卧。推開窗戶面對谷場菜園,手舉酒杯閑談莊稼情況。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再請君來這里觀賞菊花。
(8)重陽節表達的感情擴展閱讀
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農家恬靜閑適的生活情景,也寫老朋友的情誼。通過寫田園生活的風光,寫出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嚮往。全文十分押韻。詩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約」一徑寫去,自然流暢。作者以親切省凈的語言,如話家常的形式,寫了從往訪到告別的過程。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無渲染,開門見山,招之即來,簡單而隨便。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間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雞黍」相邀,既顯出田家特有風味,又見待客之簡朴。正是這種不講虛禮和排場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為對方敞開。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走進村裡,作者顧盼之間竟是這樣一種清新愉悅的感受。這兩句上句漫收近境,綠樹環抱,顯得自成一統,別有天地;下句輕宕筆鋒,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則又讓村莊不顯得孤獨,並展示了一片開闊的遠景。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才更顯得暢快。這里「開軒」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經意地寫入詩的,但上面兩句寫的是村莊的外景,此處敘述人在屋裡飲酒交談,軒窗一開,就讓外景映入了戶內,更給人以心曠神怡之感。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詩人孟浩然深深為農庄生活所吸引,於是臨走時,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將在秋高氣爽的重陽節再來觀賞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兩句詩,故人相待的熱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間的親切融洽,都躍然紙上了。
⑨ 誰憐我為黃花瘦慰語重陽會有期」一聯表達了抒情女主人公怎樣的感情
表達了薛寶釵雖有著高潔的社會理想,但是在當時的環境下不能實現,只能借重陽節來安慰自己的心情。
⑩ 關於重陽節的詩歌表達什麼情感
不是的,就是暗戀一女孩,只知道名字,只要表達她嫖亮就行,她很文靜很溫柔很優雅但我不會用詩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