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結合中華傳統倫理道德「孝」,聯系實際談談應如何孝敬父母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中國這個「孝」字它是個會意字,上面是個老,底下是個子,沒有代溝。這是一體,上面還有上面,後面還有後面,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它顯示這個。 真正學過孝的人,做不正當的事情,內心有愧,對不起祖宗。對不起祖宗,他怎麼敢做這些違法的事情? 一個人,如果孝心一開,智慧的門就開了,就會以利他之心生活,智慧大門開了,財富大門就開了,和諧大門就開了。 我們知道,孝里頭最重要是「順」,順很難!如果父母所作所為不合情不合理,我們怎麼順?是不是要順?在中國古代,舜王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舜王的母親是後母,他親生母親過世了,後母討厭這個孩子。後母生了一個兒子,生一個女兒,總想把舜除掉。舜自己也曉得,但是他沒有覺得父母有過失,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鄰居都打抱不平,他去跟鄰居說:你們不應該這樣做,我的父母沒有過失,過失在我。完全反過來天天反省、天天改過,三年把他的父親、後母一家人統統感化。中國古人常說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頑石都能感化,那人怎麼會不能感化?舜做三年之後,全家被感化了,鄰里鄉黨都被感化了,當時的國王是堯王,堯王聽說有這么一個人,召見他之後,把王位讓給他,這是行孝盡孝的好榜樣。 中國過去自古以來,帝王有宗廟,一般平常百姓有祠堂,春秋祭祀祖先,清明一回,七月十五一回,這是提倡孝道具體的表現。團結一個家庭,團結一個宗族,團結社會,團結國家,這是一股強大的力量。中國這個國家民族在世界上能夠延續五千多年,而且一直維系著大一統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了。靠什麼?就靠這個力量。這個力量沒有了,我們的民族大概也不會有太長的時間。 通過踐行孝道,每個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則,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碼的德性。因此,儒家歷來以修身為基礎。在今天,倡導孝道,並以此作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養的重要內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萬惡淫為首」,這句話里的含義太深。「淫」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比較廣,你做任何事做過了都叫「淫」。一旦做過了就會傷害到他人與自己,論語上講:過猶不及,「過」與「不及」是一回事,如何將事情做到恰到好處,這個太難。第二個意思專指淫慾,其中混雜了強烈的自私與佔有欲。正常人都會對異性產生過嚮往之心,但淫慾是六道輪回的根本,沒有淫慾就不回有「眾生」,就不會有眾生的「起心動念」,地藏經上說:閻浮緹眾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罪。楞嚴經上說:菩薩見欲,如避火坑。
⑵ 現實生活中怎樣孝敬父母具體方案
這么問真的讓旁人感覺有點心寒,不過算了不管什麼方案只要父母高興了專一切都好是吧。屬
抽空常去看看父母,最好買些菜過去親自下廚,他們會很感動的。物質資料豐富的話帶他們出去旅遊他們也會很高興的。一句話,多看看他們,多了解他們,就好了。父母什麼都不圖,只圖子女一切安好。
⑶ 以孝為主題的小報的資料,要有現實中的實例,比如平時父母怎麼孝順老人的
虞舜孝感動天:
虞舜,早年喪母,父親老實,繼母陷害他,他不但不嫉恨,反而對繼母更孝敬,對弟弟更友愛,使他們受到感化。舜在歷山務農時,其孝感動天帝,使大象來替他耕田,鳥兒替他除草。堯帝知道了他的賢才,讓他做丞相,並傳位於他。舜後來成為歷史上著名的聖君。
郯子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郯國國君。父母年老患眼疾,郯子聽說鹿乳可以治好雙親的眼疾,便披著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親。獵人誤認其為鹿,正要射他,他趕緊大叫,並將實情相告,獵人敬其孝心,以鹿乳相贈,並護送郯子出山。
老萊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楚國人。為了孝敬雙親,七十歲的他,常穿五色綵衣,學做孩子游戲。有時擔水進屋,詐跌在地,學孩子哭,千方百計逗二老開心,。他的孝行感動了楚王,親往請其出山輔政,老萊子面對高官厚爵,毫不動心,婉言謝絕了楚王的聘請,陪雙親終老山野。
仲由為親負米
仲由,字子路,春秋魯國人,孔子弟子。生性至孝,家境貧寒,常以野菜為食。仲由為孝敬父母,常從百里之外背米回來供養父母。仲由父母去世後,他隨孔子周遊列國時,在楚國面對美味佳餚,回憶起昔日生活之苦,思念其父母。
閔損單衣順母
閔損,春秋魯國人,孔子弟子。自幼喪母,後母給兩個親生兒子用棉花做衣服,給他用蘆花。一次,他為父親駕車,體寒手抖,車險些失控,父親怒而鞭打,蘆花飛出。父親決定休掉後母,閔損卻哭著勸阻:「娘在只孩兒一人受凍,娘走了兩個弟弟衣單。」後娘知道後深受感動,從此待他如親生。
劉恆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個兒子。生母薄太後患病三年,漢文帝處理完政務後,便陪在太後床邊,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服用的湯葯,親口嘗過後才讓母親服用。
江革行佣供母
後漢江革,早年喪父,為避戰亂,背著年邁的母親逃難。路遇強盜,欲殺江革,江革哭告,有老母無人奉養,強盜感其孝,放其生還,江革背著母親最後在下邳定居下來。為了生活,他到一家人家當傭人,供養老母。後來他又背著母親回到老家臨淄。母親有事外出,他必定親自駕車緩緩前行。
曾母嚙指心痛
曾參,字子興,又稱曾子,魯國武城人。孔子弟子。著有《大學》一書。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一天,他進深山砍柴,家中來了客人,母親急盼兒歸,便咬了咬自己的手指,此時曾參忽感心痛,知是慈母呼喚,急忙背柴回家。真是母子連心。
虞蔡順拾椹供母
蔡順,字君仲,漢代汝南人。少年喪父,對母極孝。時遇王莽之亂,年歲飢荒,糧食缺乏。蔡順拾桑椹充飢,並以不同的容器分裝。一隊赤眉軍經過,問他,他說:「黑甜的給母親,青的給自己吃。」赤眉軍稱贊其孝順,贈牛腳一條,白米二斗,讓他帶回家供養母親。
黃香扇枕溫席
黃香,字文強,漢代江夏人,從小對父母孝順。9歲時,母親去世,哀痛至極,為母守孝三年。夏季天氣炎熱,其父因思念其母無法入睡,他就用扇子扇涼枕席。冬季天氣寒,他先用身體暖熱被褥,才讓父親上床休息。「黃香扇枕溫席」的故事就世代流傳下來。
陸績懷橘遺親
陸績,字公紀,吳郡(今江蘇蘇州)人。他出身官宦世家,從小深懂忠義孝悌之道。6歲時隨父赴九江見袁術。袁術用紅橘招待他,他隨手拿了幾個裝在懷里。辭別彎腰作揖時,紅橘從懷中滾落在地,袁術笑他:「你是我的貴客,怎麼還偷柑橘呢?」陸績答道:「我是想拿回去給母親嘗個新鮮。」袁術聽後深感他將來定是不同凡響的人物。「陸績懷橘遺親」的事跡廣為流傳。
打虎救父
楊香,晉朝楊豐的女兒,14歲那年,隨父去田間收割稻子,突然一頭斑斕猛虎躍出,將其父撲倒在地。楊香聽到父親的叫聲,一個箭步跨上前,躍上虎背掄起拳頭,對著虎頭砸下去,後又將老虎的嘴按在坑裡。老虎因無法呼吸,倒地而死。楊香不畏猛虎,「打虎救父」的故事成了膾炙人口的佳話。
吳猛恣蚊
吳猛,晉朝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年僅8歲,因家貧窮,買不起蚊帳,夏天夜間蚊子極多,打不完,趕不走,而父親又怕煙熏,年幼的吳猛實在沒有辦法了,突然想到:如果蚊子吃飽了就不會叮咬父親了。於是,他每晚都赤裸著上身,在父親的旁邊,任蚊子叮咬自己。
乳姑奉親不怠
唐夫人非常孝順,待婆婆極好。她的婆婆長孫夫人老了,牙齒脫落,不能咀嚼食物,她就用自己的奶喂婆婆。婆婆病了,唐夫人更是衣不解帶,日夜侍候在婆婆身邊,煎湯喂葯,小心看護。婆婆感動地說:「我沒什麼能報答你的,但願你的兒子、媳婦都會像你一樣孝順。」
壽昌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朝人。七歲時,生母劉氏為嫡母所妒,外出嫁人,母子不相見已五十餘年。宋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為了尋母親,他棄官前往陝西,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鄉。終於在同州(今山西大荔)找到母親,歡聚而歸。
庭堅滌穢事親
宋朝黃庭堅,為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極其孝順,雖然任高官,對母親的生活仍照顧得體貼入微。因母親愛干凈,他每夜必親自為母親洗涮便桶,以安母心,沒有一刻放棄盡兒子的孝道
⑷ 在現實生活中,面對父母的教誨,我們的正確的態度是什麼
正確的態度是必須先尊重父母的教誨!一般來說父母的教誨都是正確的,特別是內在你自己的人生容經驗比較少的情況下,跟應該先聽從父母的教誨.如果父母的教誨明顯是錯誤的情況下,可以去求助其他人的幫助,或者自己做出正確的決定!!!
⑸ 丁偉非常孝敬老人(把丁偉非常【孝敬】老人的實際寫出來
《孝敬老人》
我們都赤裸裸而來,沒有誰天生富有,沒有誰天生貧窮有人生旅途中,是攫取是放棄,是拒絕是接受,
全在老人的指引,心靈的抉擇。
有人醫治老人,千金散盡;有人贍養老人,不惜重金。有人信奉「百善孝為先」;有人恪守「一闖孝
義生死關」。有人選擇善待老人,有人選擇拒絕贍老。美與丑,善與惡,全在一念之間,遺臭萬年還是流
芳百世,系於一瞬。
要孝敬的太多太多,只想告訴你,選擇孝敬,不要讓迷霧遮住雙眼,讓污垢蒙蔽心靈,為老人,為自
己,捧一顆清純、孝敬之心。
孝敬和判逆之間,介子推為母而死,選擇光榮;李魁隻身劈虎報母仇,選擇德昭後世;香九齡為父暖
被,王文以身喂蚊。孝敬可以幫助你成就很多很多。做個有價值的,無愧生命無愧社會的真正的人,人們
也會贈與你回報。
一個在暴風雨中求生的人,會奮不顧身挽救老人的性命;一個在沙漠里跋涉的人會毅然解下腰間最後
一壺水給老人;但也有人把老人騎在身下,作威作福;有人由一個孝子蛻化成逆子;有人為省錢使老人變
勞力;有人為分房分田,打老人,罵老人,一失足成千古恨。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要走錯了方向啊!
田地、房屋、金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要那麼多幹嘛呢?到頭來,反而一無所有,甚至老人,甚至生
命,即使痛悔,即使改過,又賺得了幾把同情淚?也沒有人再來幫助你。
如果你是雄鷹,就選擇敬老;如果你是沙鷗,就懂得贍養;如果你是麻雀,就會自覺服侍長輩;如果
你是一個人,就更應該懂得尊敬長輩,孝敬老人。
如果你是你,一個不願失去人格,一個不甘平庸,不會腐蝕的你,就做個清純無比的你,捧上如雪的
孝心——干凈、漂亮,拋開一切污穢,所有自私,學會孝敬老人,善待老人。
如果孝敬變為傳統,世界將更美好。你會發現,自己很美,老人很美;你會知道,孝敬是滿足,付出
是快樂。選擇孝敬老人吧!行動就是證明!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辛苦了一輩子,含辛茹苦地養大了父親、母親,沒有他們,便沒有我們的爸爸媽媽
,更沒有我們。所以,我們應該孝敬他們,對他們特別講禮貌。
老人年歲大了,走動不便,我們對他們要給予特殊的照顧:給他們盛飯挾菜,睡覺時為他們鋪床蓋被放蚊帳
,在他們走動時予以攙扶,有空時陪他們說話解悶……如果老人病了,更要給予精心照料,主動為其煎葯、
喂葯、問寒問暖。
俗話說,「樹老根多,人老話多」。老人上了年紀,說話比較另啰嗦,有些事情翻來復去要說好幾遍。對這
種必然的生理現象,作為有文化有知識的中學生,應該充分理解,而不該表示厭煩,總是粗暴地打斷老人的
絮語。當老人家嘮叨時,正確的話,我們要聽;就算錯了,也讓他們說完以後再作解釋。如果只是一個勁地
嫌老人啰嗦,對他們的話不理不睬,甚至粗暴地反彈,那就必然令他們傷心。就算你內心還是孝敬老人的,
就算平日里你也曾用心照顧他們,但只要有過一次粗暴無禮的行為,長輩受傷的心就不易康復。
有一天父母會變老
如果你在一個平凡的家庭長大;
如果你的父母還健在;不管你有沒有和他們同住;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廚房不再像以前那麼干凈;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碗筷好像沒洗干凈;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母親的鍋子不再雪亮;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親的花草樹木已漸荒廢;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地板櫥櫃經常沾滿灰塵;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母親煮的菜太咸太難吃;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經常忘記關瓦斯;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老父老母的一些習慣不再是習慣時………,就像他們不再想要天天洗澡……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不再愛吃青脆的蔬果;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愛吃煮得爛爛的菜;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喜歡吃稀飯;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他們過馬路行動反應都慢了;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在吃飯時間他們老是咳個不停,千萬別誤以為他們感冒或著涼(那是吞咽神經老化的現象);
如果有一天,你發覺他們不再愛出門…
我要告訴你,你要警覺父母真的已經老了,器官已經退化到需要別人照料了,如果你不能照料,請你替他們找人照料,
並請你千萬千萬要常常探望他們,不要讓他們覺得被遺棄了。
每個人都會老,父母比我們先老,我們要用角色互換的心情去照料他們,才會有耐心、才不會有怨言。當父母不能料
理自己的時候,為人子女要警覺,他們可能會大小便失禁、可能會很多事都做不好,如果房間有異味,可能他們自己
也聞不到,請不要嫌他臟或嫌他,為人子女的只能幫他清理,並請維持他們的『自尊心』。
當他們不再愛洗澡時,請抽空定期幫他們洗身體,因為縱使他們自己洗也可能洗不乾凈。當我們在享受食物的時候,
請替他們准備一份大小適當、容易咀嚼的一小碗,因為他們不愛吃可能是牙齒咬不動了。
從我們出生開始,餵奶換尿布、生病的不眠不休照料、教我們生活基本能力、供給讀書、吃喝玩樂和補習,關心和行動永遠都不停。
如果有一天,他們真的動不了,角色互換不也是應該的嗎?為人子女者要切記,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來,孝順要及時。
如果有一天,你像他們一樣老時,你希望怎麼過?
現在的你,是在當單身寄生蟲、還是已婚雙料或多料寄生蟲?你有留意過自己的父母嗎?請關心和留意他們正在逐漸
老化的過程,也別忘了花多點時間陪陪爸媽...多關心他們喔! (不要經常對他們呼喝)
孩子!當你還很小的時候,
我花了很多時間,
教你慢慢用湯匙,用筷子吃東西。
教你系鞋帶,扣口子,溜滑梯
教你穿衣服,梳頭發,擤鼻涕
這些和你在一起的點點滴滴
是多麼的令我懷念不已
所以,當我想不起來,接不上話時,
請給我一點時間,等我一下
讓我再想一想……
極可能最後連要說什麼,
我也一並忘記。
孩子!你忘記我們練習了好幾百回,
才學會的第一首娃娃歌嗎?
是否還記得每天總要我絞盡腦汁
去回答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為什麼」嗎?
所以,當我重復又重復說著老掉牙的故事,
哼著我孩提時代的兒歌時
體諒我,
讓我繼續沉醉在這些回憶中吧!
希望你,也能陪著我閑話家常吧!
孩子
現在我常忘了扣口子,系鞋帶。
吃飯時,會弄臟衣服,
梳頭發時手還會不停的抖,
不要催促我,
要對我多一點耐心和溫柔,
只要有你在一起,
就會有很多的溫暖湧上心頭。
孩子!
如今,我的腳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
所以,
請你緊緊的握著我的手,
陪著我,慢慢的。
就像當年一樣,
我帶著你一步一步地走。
一年中你孝敬老人關愛父母有幾次!
孝敬老人,關愛父母,對整個社會來說,是每個人都應該做到奉行遵守的基本道德!亦是華夏流傳千
古的傳統美德。然在這個競爭的社會里,大家都被生活壓的喘不過氣來,我們習慣把個人學習、工作、
前程等做為借口!結果是孝敬老人的機會少了,關愛父母的時間也不多了!
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在喧鬧的城市裡,午夜燈火通明徘徊在燈紅酒綠的酒吧,聚集在娛樂城,一幫
被生活擠壓得不成模樣的青年男女。他們在酒精的刺激下,在搖滾的催促下,他們搖晃著腦袋,手舞
足蹈盡情的肆放自已內心裡的壓抑!沉醉,迷戀是這一群學子、年青男女減壓的一種方式!平日里,
如果你問他們,在工作空閑之餘,是否給家裡長輩打個電話問候一下,大部分把頭一甩回答是:「太
忙,沒時間。」一年到頭,皆是如此回答,你說怪否?
現實的生活是夠讓人累贅的,每個人容身在這個現實的社會里,都能夠深深的體會,然而僅僅只知道
自己的壓力太大,忘記父母的存在,上帝知道,他也不會原諒你的。
在這個世上,任何人情,我們都可以償還,但唯獨對父母的恩情,這一輩子你只能是欠他們的。行孝
本是每個做子女的最基本義務,然對現實的社會來說,父母孝敬子女的要多於子女孝敬父母!
孝親敬老
《史記》中說:「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
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父母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是人生的啟蒙老師,是天下最疼愛自己的人。
倘若沒有父母的撫養,自己能從一棵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嗎?世間最可報答的人是誰?依我看就是父母親。
自己本事再大,官職再高,也不能忘本,不能過河拆橋。正如一首詩中寫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
父母恩。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為人子女要孝順,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
知哺乳恩。養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白費心。」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尊重的人,能承望他愛別人呢?
小時侯,常聽祖父講過這么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說:有一個耄耋老人,他眼花耳聾,膝蓋不停地哆嗦著
,他兒子和兒媳婦把他趕下飯桌,讓他用木板吃飯,老人的孫子看見了,也想用木板給他父母做碗,
讓父母老了以後用。父母知道後,明白自己錯了,把老人接上了飯桌和他們一起吃飯。第二個故事說:
一個男人很討厭他的父親,讓他的父親帶著一條毛毯出去「闖闖」。這時他不會說話的兒子居然說:
「父親,你不必給爺爺一條毛毯,給他半條就行了。剩下的半條請你好好收藏起來,等我長大後可以
把它給你們,讓你們到外面『闖闖』」。孩子的父母幡然悔悟,急忙留住了老父親。這兩則故事說明,
你怎樣對待自己的父母,孩子就怎麼對待你。可見,孝敬父母不但是自己的良心使然,也是為兒女做典範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自己的老人也要尊敬別人的老人,對待公公、
婆婆,也應和自己的父母親一樣,公公、婆婆老了,不能自理了,理應我們贍養。人都有老的一天,
將心比心,當自己老了,無人關照,自己是什麼滋味?有一種人,生前不孝敬老人,一旦老人一口氣咽了,
就大辦喪事,哭得昏天黑地,死去活來。這也是不應該的,生前對老人孝順一點,讓老人活得健康愉快,
死後,喪事簡單一點,也沒人說你不孝順。即如古人所說:「生前能孝方為孝,死後盡孝枉徒然;
孝順傳家孝是寶,孝性溫和孝味甘;羊羔跪乳尚知孝,烏鴉反哺孝親顏;為人若是不知孝,不如禽類實
可憐.
其實,尊敬自己的父母親並不難,老人們大都要求都很低,沒有生活來源的老人,你可每月寄些生活費;
在鄉下住的老人,你可以接到城裡享幾天清福;分隔兩地者,你可以常回家看看,每周打一次電話問候;
回家去,親手為老人做一頓飯,洗一次鍋,燉一杯茶,敬一杯酒,同時,教育自己的子女經常問候老人;
經常為老人買些衣服食品,滿足他們的生活需要;家裡遇到什麼事情,也讓父母親參與民主討論;
吃飯時,讓老人先吃;老人有病,要及時治療,要捨得為老人花錢;作為妻子,要多關心老人的飲食起居,
作為丈夫,也要關心岳父、岳母的生活和健康。
⑹ 現實生活中孝敬父母的故事有哪些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在全國以實施「跨世紀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一個13歲少年的題為《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言,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過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較多責任和義務,為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漢文帝時,有一位叫淳於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為師,學得一手高超的醫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他的老師去世以後,棄官行醫。因為個性剛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後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兒名叫緹縈,雖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並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現在確實是遭人誣害。願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並且下詔書廢除了肉刑。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嘗。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
在三國時,有一個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從小就喪了父親,家裡十分貧寒,母子倆相依為命。長大後,母親年紀老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麼,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一天,母親病重,想吃竹筍煮羹,但這時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風雪交加,哪來竹筍呢? 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去田裡收割莊稼。 有一天,突然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口,保全了性命。
鮑出,字文芳,是後漢時新豐人,天生魁偉,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夥強盜把他母親劫走。鮑出聞訊後,怒發沖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顧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殺了十幾個賊人,終於追上了劫掠他母親的強盜,遠遠看見母親和鄰居老嫗被綁在一起。 他大吼一聲,奮力上前。眾賊見他來勢兇猛,銳不可擋,嚇得四散逃命。鮑出顧不上追敵,徑直跑上前來,叩頭請罪。跪著給母親和鄰居老人解開綁繩,將她們解放回家。 後來戰亂紛起,他就侍奉母親到南陽避難。賊亂平定,其母思歸故鄉。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轎難行,鮑出思慮再三,就編了一個竹籠,請母親坐在籠中,將她背回家鄉。
⑺ 談談你對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的認識,並結合實際談談在生活中如何孝敬父母
我認為此話實在是言之有理有如鐵一般的道理,一人若不奉孝自己的長輩還來談什麼忠孝仁愛禮儀廉恥呢?其實要孝順父母有很多種方法,可最愚蠢的是用「錢」來衡量孝道,哪怕是一杯清淡的白開水,當你捧上給父母親喝時,他們也會覺得很欣慰很滿足,我建議各位想要好好孝敬父母從生活中一些細微的事情開始著手,那便已足夠。。。YK
⑻ 不孝順父母的現實報應
不孝順父母的現實報應就是當他們老了的時候也會遭遇同樣的不公平待遇,因為他們給他們的子女做了榜樣!
⑼ 在現實生活中什麼是孝順
我認為此話實在是言之有理有如鐵一般的道理,一人若不奉孝自己的長輩還來談什麼忠孝仁愛禮儀廉恥呢?其實要孝順父母有很多種方法,可最愚蠢的是用「錢」來衡量孝道,哪怕是一杯清淡的白開水,當你捧上給父母親喝時,他們也會覺得很欣慰很滿足,我建議各位想要好好孝敬父母從生活中一些細微的事情開始著手,那便已足夠。
⑽ 男方要求對象孝敬自己的父母 是一種不太現實的要求嗎
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但兒媳對公婆,女婿對岳父母沒有贍養的義務,同回時也沒有繼承遺產的義答務。這是中國的法律。但這不是我要說的意思。
我要說的是很多男人一味的要求女方要孝敬他的父母,其實他娶老婆就是想買個奴隸伺候他和他的父母。可惜他們生錯了年代,現在已經不是把女人當牛當馬的舊社會了。
同樣的道理,很多人都說結婚千萬不能找離婚帶孩子的男人或女人,因為這種人再婚後很難真心愛你,他們只是想找個女人或男人幫他們把孩子養大。
一個是「養大孩子」,一個是「伺候老人」,一個道理。起碼這種男人找女人結婚,有想「用」女人照顧他父母的成分在裡面。否則他不會在找對象時強調這一點。
請看清楚「我很孝順。照顧公婆是一個好女人應該做的,但如果男人找對象特意強調這一點那就是在利用你。」
上一句話請用眼睛看清楚,再用腦子認真去理解再回復。 這才是我的主題
最後那位,沒有哪個男人找女人是為了孝順女方的父母為目的的
媳婦和婆婆根本不能成母女。女人在娘家犯懶自己媽不會煩你,但如果在婆婆面前犯懶,婆婆會討厭死你。你不信的話回家去問你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