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留景

重陽節留景

發布時間:2020-12-13 22:25:40

1. 重陽節我應為老人做些什麼

重陽節送禮:

重陽節是老年人的節日,傳統的微分山茱萸,祖先崇拜等為老年人的家庭祈禱長壽,所以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當然,對於家裡的老人慶祝,送一份禮物給奶奶和爺爺是一個很好的想法,希望和展示他們的孝道,可以給你一些建議:

首先,老年人的健康還是最重要的,可以送一些衛生用品,讓老年人在平時注意衛生保健,這樣就可以活得健康長壽了。

第二,送爺爺奶奶喜歡的東西,可以送幾盆好東西,老人們一般都喜歡打發閑暇時間,送幾盆好花也是一種美好的祝願。

第三,給他們一個真正的娃娃,讓它看起來像爺爺奶奶一樣,把它在家裡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禮物,我相信他們會看到很驚訝,很開心,你可以去定製一個禮物送給老人,還有其他小禮物你可以選擇看看。

(1)重陽節留景擴展閱讀:

農歷九月初九是傳統的重陽節。由於古書《易經》規定「六」為陰,「九」為陽,所以九月初九是陰歷九月初九,日月一致,故稱重九節,或稱重陽節。古人認為它是值得慶祝的吉祥日子,很早就開始慶祝這個節日。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豐富多彩、浪漫浪漫,一般包括觀光、登高遠眺、賞菊、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重陽節,因為它與「九九」發音相同,九是數字中最大的數字,有長壽的含義。此外,秋天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節,意蘊深遠,人們對這個節日總是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今天的重陽節又被賦予了新的意義。1989年,中國把每年的9月9日定為老人節。傳統和現代結合在一起,以尊敬、尊重、關愛和幫助老人。

此時,全國各地的機關、機構和街道都會組織退休的老年人去賞景、傍水嬉戲、爬山強身健體,讓身心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很多家庭的年輕一代也會幫助老年人下鄉,或者為老年人准備一些美味的食物。

2. 重陽節的來歷是什麼有什麼習俗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與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酒為名,寫的詩為後人傳頌,也以愛菊為名,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是他的詩。

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酒為名,寫的詩為後人傳頌,也以愛菊為名,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是他的詩。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民間農歷九月稱為 菊月,賞菊成了一項重要內容,賞菊配美酒,清代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3. 關於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1、《鳥鳴澗》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譯文:很少有人活動只有桂花無聲地飄落,夜裡一片靜謐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明月升起光輝照耀驚動了山中棲鳥,不時地高飛鳴叫在這春天的溪澗中。

2、《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譯文: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濛的小洲,日暮時分新愁又湧上客子心頭。曠野無邊無際遠天比樹還低沉,江水清清明月來和人相親相近。

3、《登鸛雀樓》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譯文:太陽依傍山巒漸漸下落,黃河向著大海滔滔東流。如果要想遍覽千里風景,那就請再登上一層高樓。

4、《竹里館》唐·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譯文:我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長嘯。沒人知道我在竹林深處,只有明月相伴靜靜照耀。

5、《鹿柴》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譯文:山中空曠寂靜看不見人,只聽得說話的人語聲響。夕陽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

6、《江雪》宋·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群山中的鳥兒飛得不見蹤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

7、《山中》唐·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譯文:荊溪潺湲流過白石粼粼顯露,天氣變得寒冷紅葉落落稀稀。山間小路上原本並沒有下雨,是那空明翠色好像沾濕人衣。

8、《山中留客》唐·張旭

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譯文: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氣象萬千。何必初見陰雲,就要匆匆回家?就算天氣晴朗,沒有一絲雨意,走入雲山深處,也會沾濕衣裳。

9、《滁州西澗》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譯文:我喜愛生長在澗邊的幽草,黃鶯在幽深的樹叢中啼鳴。春潮夾帶著暮雨流的湍急,惟有無人的小船橫向江心。

10、《野望》南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閑上山來看野水,忽於水底見青山。

譯文:無邊秋色,森森寒意透露在晴日照耀著的水灣;遠遠近近,映入眼中的是無數層疊起伏的峰巒。我閑來登上山頂想好好觀賞一下山下的湖水,卻沒想到,低頭一看,又在水底看見了青山。

11、《野望》初唐·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譯文: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餘光。

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諸多獵物回歸家園。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12、《惠崇春江晚景》北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譯文: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遊到江河裡來了。

13、《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譯文: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著一條長江,我所居住的鍾山隱沒在幾座山巒的後面。

暖和的春風又一次吹綠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鍾山下的家裡?

14、《楓橋夜泊》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譯文: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裡敲鍾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4. 贊美秋天景色的詩詞

描寫秋天的古詩和描寫秋天的名句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版風吹拂。洞權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眺:遠望。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亭皋:水邊平地。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陝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5. 重陽節的古詩二十首

1、重陽

【唐】趙嘏

節逢重九海門外,家在五湖煙水東。

還向秋山覓詩句,伴僧吟對菊花風。

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4、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6、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7、九日作

(唐)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8、九日

(唐)楊衡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9、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枝字

韋安石

重九開秋節,得一動宸儀。

金風飄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覽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臨深應在即,居高豈忘危。

10、醉花蔭

(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6. 重陽節的來歷

1、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期。屈原的《遠游》詩中,就有「集重陽入帝官兮」之句。戰國時代,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是在帝宮中進行的活動。重陽節的習俗農歷九月,金秋送爽,丹桂飄香,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熱鬧非凡。

2、到了漢代,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後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賈氏對人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3、重陽節被正式定為節日,則始於唐代。此後的宋元明清,每逢九月初九,宮廷、民間都會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唐代的許多大詩人如王勃、孟浩然、李白、王維、杜甫等,都留下過關於重陽節的詩篇。

(6)重陽節留景擴展閱讀: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早晨,用片糕搭兒女的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之本意。重陽糕的製作古人比較講究,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有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意。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小紅紙旗,點蠟燭燈。意欲用「點燈」、「吃糕」來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點都稱之為重陽糕。

7. 解釋「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整句的抄意思為:獨自離家在外地為他鄉客人,每逢佳節來臨格外思念親人。

全篇詩詞及解釋如下: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獨自離家在外地為他鄉客人,每逢佳節來臨格外思念親人。

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茱萸可惜至少我一人。

(7)重陽節留景擴展閱讀

此詩原註:「時年十七。」說明這是王維十七時的作品。王維當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的兄弟為山東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中國有些地方有登高的習俗。《太平御覽》卷三十二引《風土記》雲:「俗於此日,以茱萸氣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頭,言辟熱氣而御初寒。」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留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活動中心工作人員工作總結 瀏覽:214
長壽耳的圖片 瀏覽:888
為什麼要發展養老物業 瀏覽:892
企業單位愛康體檢怎麼預約 瀏覽:224
長壽花葉片有黃點怎麼回事 瀏覽:658
長葛養老保險月繳費 瀏覽:260
煙台市企業員工退休年齡 瀏覽:842
老年人白天尿褲子晚上不尿床 瀏覽:470
老年人健康走活動方案 瀏覽:396
社區老年活動唱歌 瀏覽:22
2017上海養老金計算 瀏覽:960
陝西省養老保險年審 瀏覽:456
日間養老院設計方案 瀏覽:979
體檢最好查哪些東西 瀏覽:605
2016福建退休金調整 瀏覽:700
煙台退休工資咨詢 瀏覽:627
鄭州不交養老保險怎麼交 瀏覽:632
老年人業餘生活活動策劃背景 瀏覽:464
人參怎麼吃才能長壽 瀏覽:47
養老院不交稅 瀏覽: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