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寫重陽節的作文800字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我們又一次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下面我們來看看寫重陽節的作文800字,歡迎閱讀借鑒。
「九月九,是重陽。插茱萸,賞菊忙……」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重陽節。
重陽節要尊老敬老。重陽節前一天,我望著爺爺在廚房裡忙著做晚餐的背影,我決定在重陽節送爺爺一件禮物。
我來到商場,到煙酒區逛了逛,又到食品區看了看。最終,我的腳步停在了賣書籍的貨架前。只見書分好多種,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海洋類的書籍,因為我的爺爺以前是航海家,所以我認為爺爺可能喜歡這一類的書。我仔細看了看,一些故事性的排除去,剩下的沒幾本了。我翻翻這個,看看那個,我的心糾結極了。心想:買了這本,爺爺會不會不喜歡?買了那本,會不會又不太合適?我千挑萬選,終於選出了一本《海底知識》。我捧著它,就像得了寶似的,一蹦一跳地走回了家。心想:爺爺一定喜歡!
第二天我怎麼也不敢把禮物送出去,爺爺做飯時我不敢送,生怕他因為來接受了我的禮物而耽誤了做飯;爺爺整理自己的包時,我也不敢送,唯恐他萬一忘記了自己要帶什麼;就連爺爺在沙發上看手機時,我還不敢送,怕他因為這件事忘記了手機上剛剛出現了什麼……終於,我挑中了一個大好時機,爺爺在陽台上看藍天白雲,我趕緊從房間取出禮物,躡手躡腳地向陽台走去,心想,爺爺會不喜歡嗎?我現在送合適嗎?我剛踏進陽台,誰知,爺爺突然轉過身來,笑著問我:「怎麼啦?」我頓時嚇破了膽,把禮物往身後放了放,故作正經地說:「我要喝水!」爺爺「嗯」了一聲,答道,「自己去倒吧。」耶!我就等著這句話,我長長地吁了口氣,偷偷把禮物藏好,回到了房間。
在房間里的我想來想去,覺得還是態度真誠送出禮物比較好。我朝著陽台大喊一聲:「爺爺!」爺爺聽後直奔房間,我笑嘻嘻地對著他說:「有驚喜!重陽節快樂!給您的禮物……」說著,我把禮物遞給爺爺。「哇,這是你送給我的嗎?這正是我夢寐以求的那本書,謝謝!」爺爺說著,幾滴淚珠漸漸從眼眶裡溢出來,「我的好孫女!好孫女啊!」他把我舉得高高的,我的臉上綻開了笑容。
「九月九,是重陽。插茱萸,賞菊忙。」只要我唱起這支歌,我就不會忘記給爺爺送禮物這件事,小小禮物傳遞了我對爺爺濃濃的敬意,希望他永遠開心快樂!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佳節——重陽節。九九重陽,代表著天長地久,這個特殊的日子也代表著尊老、敬老、愛老。
放學一到家,我正遇外公出門散步回來。這時,一個念頭在我的心頭閃過:今天,我要為外公做件事,以聊表我對他老人家的一份孝心。
忽然,外公腳上的那雙鞋映入我的眼簾。只見上面布滿了一層密密的塵埃,像一堆成群結隊的小臟蟲肆無忌憚地駐扎在外公的皮鞋上,正貪婪地啃嗜著它原有的光潔。見此,我靈機一動,現在我要做一回小小擦鞋匠,幫外公擦鞋!主意一定,我趕緊扶著外公在椅子上落座,鄭重其事地對他說:「外公,您坐好,我要給您的鞋子乾洗一下!」外公笑盈盈地看著我,樂呵呵地說:「我外孫勤快咧!」我笑而不答,立馬干起活來,接著,我便「請」來了擦鞋「大將軍」——抹布和「小部將」——刷子和鞋油,准備向那群來勢洶洶的「小臟蟲」發起挑戰,志在把它們一舉殲滅,還皮鞋鋥亮的容顏!
我先蹲下來,派出「大將軍」抹布勢如破竹般全方位「斬殺」著鞋面上的灰塵,只見抹布在鞋面上風馳電掣般飛速奔跑著,一眨眼的功夫,那些弱不禁風、不堪一擊的「小嘍啰」全部被斬盡殺絕,消失殆盡。接下來輪到「小部將」刷子和鞋油聯手登場了,我把牙膏似的黑鞋油小心翼翼擠了一小攤在刷子上,拿起刷子從鞋後跟一直擦到鞋尖,從頭至尾360度全面仔細地擦著,一點細節也不放過。我越擦越起勁,只見手中的刷子一會兒以飄逸的舞姿跳著倫巴,一會兒又以矯健的身姿玩著輪滑,不知不覺,鞋面已變得油光瓦亮。
最後,我又使出「大將軍」抹布再次大顯神威,來了個錦上添花之筆,拿著它沿著鞋面徹底巡邏掃盪了一番,從頭至尾又來回擦了一遍,這時,鞋面上的的鞋油分布更均勻,外公腳上的鞋子被我擦得是那叫一個光亮如新!見此,我不禁開心地唱起來:「我是一個擦鞋匠,擦鞋本領強,擦的這雙大鞋子,真的很漂亮……」
再抬頭看外公,他的臉上早已樂開了花:「我外孫越來越懂事了,還會幫我擦鞋呢!」雖然此時我腰酸手麻,但見外公高興得笑逐顏開,我著實感到了累並快樂著!
今年的重陽節讓我過得很充實,很完美!我決定要用我的實際行動做一個尊敬老人、關愛老人的好少年,讓他們盡享天倫之樂!
九月初九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九九重陽節,由於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
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其中尊老敬老就是一種傳統的美德。古往今來,我們有許多敬老的故事:古有木蘭代父從軍、孟宗哭竹生筍的佳話;今有陳毅探母等感人肺腑的故事。人人都會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實際上就是尊重我們自己!
記得有人說過,童年是一幅畫,少年是一個夢,青年是一首詩,中年是一篇散文。回首人生,老年人是一部歷史;把握今朝,老年人是一面旗幟,憧憬未來,老年人是一道風景。在這個美麗的十月,在歡慶祖國媽媽生日的同時,請大家不要忘記這樣一群人,他們為了祖國的富強,為了我們的成長,經歷了風霜雨雪的磨練,他們是人類的寶貴財富。如今他們老了,理應受到我們的關心和祝福。
夕陽最美,因為那是一種蓄勢待發的力量,是對下個黎明的期待。正是夕陽托起了明天的朝陽。老人便是這輪美麗的夕陽,人生最美夕陽紅,世間最美老年花!因此,作為一名中學生,更要發揚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愛護自己家的老人,同時也要象對待自家人那樣去尊敬、愛護別的老人。一聲問候,一個微笑,一杯香茶,也許老人們就能倍感欣慰和滿足;貼心地捶背,溫暖地攙扶,都能讓老人們的臉上綻放幸福的微笑。
親情就像一粒休眠的種子,當熱情給予其溫暖,淚水給予其滋潤,寬容給予其力量時,它就會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悄然萌發,散發出獨特的魅力。雖然說,冉冉時光留不住,老人們終究會老去,但只要我們每天都關心老人,哪怕只是一次簡單的洗手,一句鼓勵的`話語,一次滿意的微笑,都能夠使老人們感動許久,使他們蒼老的心靈更歡欣,生活更多彩!
夕陽無限好,哪怕近黃昏!同學們,今天請允許我代表全體同學祝天下的老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歲歲重陽,感恩重陽。」希望我們所有的人都能從現在做起時刻擁有一顆感恩的心,為爭做一名尊老敬老的好學生而努力,讓「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中華傳統美德永放光彩!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這首詩出自白居易先生之手,詩名為《重陽席上賦白菊》,說到重陽,這可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傳統節日。
重陽節始於先秦,本是為慶祝秋日豐收與祭天祭祖之日,後發展於漢代,是當朝帝王為追求長生而大赦天下的飲宴會。距今已有約三千年歷史,時至今日,重陽節已被我國以法律規定為敬老節。
我國的傳統節日都有不同的習俗,重陽也不例外,由於重陽節最初是追求長生,而菊又象徵著長壽,所以習俗大都與菊有關。登高是重陽節的傳統習俗,有時候人們在九月九日,領兄弟家人前去登高,為求高瞻遠矚,而登高又有沁人心脾,活血化淤之功效,是一種健身強體的體育運動。
重陽正逢秋日菊花盛開之際,所以又被稱為「菊花節」。在這天,人們會飲菊花製作之酒,菊花性寒,有解暑化淤之功效,且入口清香,微甜,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飲品。再有就是佩茱萸之風,茱萸在古代被人們喻為吉祥的象徵,古人為求吉祥平安,故人人佩帶茱萸,以求身體安康。
除了以上通常習俗外,各地又有不同的地方風俗,像蘇州一帶,南京人將五色紙鑿成斜面,連綴成旗,插於庭內;常州人食用一種叫「駱駝蹄」的麵食;在浙江,人們通常會在這一天互相拜訪,也做粽子互相贈送;稱之為「重陽粽」。而遠在北方的陝西一帶,人們會互相贈送菊糕、菊酒,婦女要在這日以口摘茱萸,據說可以治心病。雖然南北有別,習俗不同,但這種種趣味盎然的重陽習俗,都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樸素情感的嚮往,也為我國傳統文化增添了豐富多樣的色彩。重陽是自古留下的傳統節日,弘揚傳統文化,從我做起。
除這些以外,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陰歷九月九日重陽節被國家定為敬老節,這也提醒了我們在追求幸福生活的同時,也不要忘記養育我們的父母。
「金菊怒放映秋霜,茱萸靜蕊迎重陽,鴻雁高鳴歌聲朗,遊子急歸探高堂。」在這思親的節日里,願天下兒女暫將忙碌放一旁,捎上祝福探高堂。捶腰腿,洗碗筷,聽絮叨,拉家常,孝親感恩耀重陽!
⑵ 描寫重陽節的優美散文
重陽節,已由昔日的祈福、祈長壽演變為尊敬老人、善待老人的節日,這是歷史發展的產物,也是對這個傳統節日的最好詮釋,賦予了它新的生命和活力,賦予了它新的歷史使命。社會的進步,人類的進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體制的完善,人類又返璞歸真,重新去追求長壽,「人生七十古來稀」的歷史已一去不復返。「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社會的迅速老年化,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上億老人的養老迫切地擺在了我們的面前,各種隨之而來的矛盾越演起烈,養兒防老,贍養老人的傳統美德受到沖擊,人們的觀眾發生改變。老人跌倒沒人敢扶怕訛詐,老人與年青人為了一個座位大打出手等等的報道屢見不鮮,這是信任的缺失,也是缺少相互溝通的緣故,給我們敲響了警鍾,我們要好好反思!再反思!!三思而行!!!
我們愛自己的父母,親人,尊敬他們,孝敬他們,甘心情願為他們端茶送飯,問寒問暖,那是因為我們懂得感恩,我們知道沒有他們這些綠葉的無私奉獻,我們成不了參天大樹,但目光短淺的我們就看不到一木難成林呢?一顆樹再高大挺拔,枝繁葉茂,也成不了森林,成不了風景,成不了氣候。 只有千千萬萬的像自己父母,親人一樣的人的無私奉獻才能長成千千萬萬的參天大樹,形成森林,形成風景,形成氣候。他們就是千千萬萬的老人和即將步入老年的中年人。三人成眾,二人成從,一人只能從眾。再寵大、強大的家族,在這個大融合的社會里也只是滄海一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道理人人都懂,可就是只見口號,不見行動。究其原因就是人們變得越來越市儈,太過敏感,做什麼事都要先考慮後果;變得越來越麻木,明哲保身,讓金錢權勢味了良心。在這個大流通,大融合的環境里,閉關鎖國都早就行不通了,我們又豈能祈求「人人各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呢!當我們幫助別人的父母、老人時,何嘗不是在幫助自己的父母、老人。這是愛的交替,情的傳遞,美的延續,德的傳承,這是五千年中華民族的魂。
⑶ 適合重陽節朗誦的散文
《今夜,重陽》
作者:黔山鳳雛
蛻掉刺骨的寒衣
在一塊綠茵上瘋跑
經過一團火焰
於驕陽里
邂逅綻放微笑的蓮花
四月的明眸深情了九月的悲涼
我怎會不小心翼翼經營一段歷史
讓你在一低頭的溫柔里
種下我一生的憂傷
今夜 九月重陽
借一壺懷想
獨酌西窗
不時與明月把盞
同是金沙老窖
卻難拾昔日的醬香
惆悵
惆悵
誰會策馬
趕走我貧瘠的荒涼
《重陽》
作者:江玉中
自從那次月圓之後
你就是我
在相思之河裡的又一根稻草
既然是草
我就沒有抱太大的希望
但有希望
我想還是比沒有的好
村旁
那座不算挺拔的山崗
卻年年都有白發人
在這一天眺望、眺望……
也不知望穿了有多少秋水
伊人,依舊在
水一方
《重陽登高》
作者:劉炳亮
生命的手,拉近了你我的距離
靠近,熱談,朋友的心懷不負厚望
獨受一方唯美的凈空
會意的笑開放春花的燦爛
相約重陽,登高望遠
胸窩勃發一股朝氣
意志的繩索仍舊堅硬如鋼
啊,生命。啊,朋友
我們因幻想的心態
再給生命添幾多美麗
秋陽溫馨胸懷,老淚灑向紅葉
一聲仰天長嘆振奮你我
踏著不老青春的火輪
來年再叫江山多姿映眼簾
《九月重陽》
作者:笑狂
九月重陽
思鄉的絲帶纏繞在枝頭
黃葉的嘆息里
是夢的惆悵
登高望遠
夕陽一臉的憂傷
大雁的嗚咽
把秋蟲的琴弦彈響
千里的故土
白發染霜的爹娘
在菊花的笑顏里
都演變成淚的瘋狂
《喜慶重陽節》
作者:詩文
九九重陽,
歲歲安康。
衣食住行,
美好憧憬。
養老保障,
醫卡閃光。
娛樂歡暢,
長壽福享。
兒女孝敬,
共祝吉祥。
佳節喜慶,
萬民歡騰。
《重陽情思》
作者:遙遙長安
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
有幸登高紅山上。
心曠神怡,
天闊地廣,
一身清風一身爽。
天上人間,
各在一方,
藍天白雲盡遙望。
款款眷戀,
柔柔寸腸,
親情依舊日月長!
⑷ 關於重陽節的散文詩歌
飄著酒香的重陽
又是九月九,又見重陽。插上茱萸,登上山頂,遠離城市喧囂與世態回炎涼。
歲歲答重陽,今又重陽。走過春風,走過夏雨,太陽如金,月光如水,豐盈著秋天的美景。
登高望遠,一行人字形的大雁南飛。滿山的紅葉,在秋風中飛舞。
重陽聽歌,音樂的鞦韆上,盪著童年的往事。彩蝶輕盈的羽翼,翩躚成秋天最美的舞者。
「散文詩」飄著酒香的重陽/蕭思林
一場秋雨,滋潤了菊的花蕾。走在秋光旖旎的路上,路旁嫣然的菊,搖曳著思緒,清香了相思,芬芳著笑靨。
一朵朵菊,開在清風細雨里,開在靈魂深處。溫婉柔美的記憶,擁抱重陽。輕輕縈繞的菊香,與大雁合奏一曲秋的傳奇。
秋高氣爽,登高望遠,攬不盡勝景。攆著滄桑而來,攆著馥香而來。重陽就是萬山紅遍,就是燦爛秋色的菊叢。
「散文詩」飄著酒香的重陽/蕭思林
順著秋天的皺紋,看得見飽滿歲月的重陽。攜一筐文字的茱萸登高,攜滿目秋色,暢飲菊酒。
風清雲淡,紙鳶嬉鬧的長空,醉一場心的渴盼。一波兒大雁,一波兒葦絮。金黃的谷穗、大豆、玉米,五穀豐登喜曬秋,把豐收的日子曬得通亮。
又是九月九,笑聲牽著歲月走。飄著酒香的重陽,舉杯笑對夕陽紅,幸福快樂盪漾在心中……
⑸ 和重陽節有關的散文詩歌 有關重陽節的詩歌
農喊判橋歷九月初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作為一個相當重要的傳統節日,在唐詩中多有提及。下面我為大家帶來和重陽節有關的散文詩歌的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作者:盧林
你用心跳彈出的文字
從手機里輕盈走來
它牽著你悠長的青絲
絆倒在我的枕畔
馨香,散落了一沖襪枕
今夜,無眠
今夜,你贈給我朦朧的月光
一窗淡淡的月光
舞蹈著悠然的蟲鳴
剪不斷的蟲鳴
綿長成時光的腳步
走成浪漫白霜
作者:幸福的相守
感逢一年重陽來
恭祝父母體安康
嘆息年華東流水
還勞雙親耗夕陽
回眸年少逢稅改
感概鬢白營改增
離退同事話家常
浮沉事業盼依靠
鄭猛親歷艱辛樹形象
見證聚力鑄輝煌
赤誠可鑒對盾藍
地稅聚財奔小康
無奈世事常難料
辛苦半輩始篇章
今夕不惑聚重陽
時事飄渺面滄桑
九九今日又重陽
幾度秋風涼
幾束菊花滿卷香
幾許深情款相望
綻放那微笑的蓮香
多少柔腸
重拾舊日詩章
九九重陽夢襄陽
北雁南翔
飛天一行
暮色夕陽欲重揚
忘了滿頭銀霜
茱萸遍插金英怒放
夢里秋日那撩人的金黃
依然傲然吐芬芳
⑹ 散文:寫在重陽節的話
散文:寫在重陽節的話
農歷九月初九,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或許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太了解這個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了,而我自己也不太了解。於是,我搜索了一下關於重陽節的來歷和解釋,這才明白,中國古人以九為陽數,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
重陽節,又有「老人節」之稱。重陽這一天,按照傳統的習慣,人們一般是賞玩菊花,佩戴茱萸,攜酒登山,暢游歡飲。
關於重陽節的來歷,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東漢方士費長房對他的弟子桓景說:「九月九日你們家有大災難,如果用紅色的囊袋盛茱萸,掛在臂上,登高山飲菊花酒,就可以免禍。」於是,桓景到那天就率領全家老小到山上避難去了,等到晚上回來的時候,發現家裡的雞犬全都死了。從此,人們每到九月九日就去登高避邪,於是沿襲成俗,遂成佳節。
很多人都不知道茱萸是什麼,其實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種中葯植物,氣味辛烈,中國古人認為「折以插頭」,可以防止惡濁邪氣的侵襲;燃熏後可以避蟲咬,在這「百足之蟲,死而未僵」之時,熏佩以避之,猶似端午節熏雄黃一樣,是很符合傳統衛生習慣的。
希望每一個人,都善待老人,都能盡做兒女的孝心。讓父母過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之所以羅嗦了這么多,其實我想表達的意思,就是希望保留和繼承傳統文化。
雖然我已而立之年,但看到越來越多的八零後、九零後的年輕一代,對於情人節、聖誕節這樣的洋節日的熱衷程度,遠遠超越了類似重陽節、端午節這種傳統節日,心中不免還是有幾分難過的。
節日是人類日常生活中的精華,並在節日活動中,保留了該民族文化中最精緻、最具代表性的一面。中國歷史悠久,所蘊育的節日活動十分多采多姿,無一不是代代相傳的文化資產,個別的節日形式雖然風格迥異,但都保留了一定程度的先人智慧及經驗成果。它們反映了民族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寄託著整個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來一代代歲月長河中流傳下來的瑰寶。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我們的祖先,孕育了黃皮膚、黑眼睛的華夏兒女。許許多多的智慧結晶,被保留了下來。例如二十四節氣,盡管由於地球氣候變化等多種因素導致了不似以往般的意義重大,但這卻是我們炎黃祖先的智慧結晶。而七夕、元宵、除夕之類的'傳統節日,更是每一個都充滿著民族氣息和美麗的故事。
可以說,傳統的節日在文化內涵和風俗形式上正在走向虛空,留在人們腦海中的只是模糊的概念,而從西方舶來的「洋節」卻是大大地沖擊著青年人的心,傳統節日沒落的同時,「洋節」則大行其道,諸如聖誕節、情人節等格外受到大學生的寵愛。他們知道過西方的情人節,並要在這天要給戀人送上火紅的玫瑰花和甜蜜的巧克力,他們可曾知道在中國同樣有一個這樣的節日——七夕!即便是認同這樣的節日,貌似也遠遠不如那情人節給他們的感覺時尚而又充滿激情。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這樣一個中國人世世代代過了幾千年的傳統節日,居然在2004年被韓國申報為本國文化遺產,且還將其列入了國家遺產名錄。我們僅有憤怒夠么?其實從今年中秋等節日實行放假的政策,也看出了政府在為挽救傳統文化而做的努力。但是,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我們應該做的,真的不止是這些。
韓國人都懂得去申報文化遺產,我們坐在這里只是調侃他們下一個會把什麼人劃歸韓國國籍是沒有用的。從這樣的事情里,應該讓我們感到一種危機,一種民族傳承的古老文化即將在我們這一代消亡的危機。弘揚傳統文化,理應從我做起。
⑺ 重陽節散文
重陽節散文
「中秋過後又重陽」,起源於漢初的重陽節有著悠久的歷史。要說重陽節的來歷,那可不是一個輕松的活兒!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後慘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
古代,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人登高詩很多,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重陽節還要賞菊飲菊花酒,起源於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士大夫,還多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很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種。清代以後,賞菊之俗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
重陽節除了佩帶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傳承至今,重陽節已經演變成為了一個活動豐富、情趣盎然的佳節,各地人們通過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活動來歡度這個歷史悠久的節日。
缺少了我最贊賞的地方,恆景拜師學藝,殺死瘟魔才讓九月九登高的風俗傳下來。
⑻ 有關重陽節的散文詩句
落葉在飄,白發在飛,
秋水一樣的時光,
九月九,(重陽節)
在流逝中被今天的茱萸點亮。
詠著王維的重陽詩就著陶公的菊花酒,
揀拾一片落葉采擷一束野菊,
花兒濃烈地吐露著今日的香,
您們深深的皺紋里蘊藏了多少昨日的輝煌和風霜?
那朵童真的爛漫,
那句遙知兄弟登高處的稚氣吟誦,
依稀如昨……
落英繽紛親吻著您們臉上的芬芳,
一頭秋霜在秋風中揚起別樣的暢想。
曾經年輕的背影融於遙遠的而清晰的楓林……
三百六十五里路,
今又重陽,
如果可以,我願化作長青藤,
裝飾您們的銹蝕的窗,
如果可以,我願低落於一簇野菊,
開滿您們晨練的路旁。
一定可以,一路金風玉露菊蕊萸枝,
我陪您們走向歲月深處……
九月九,
手裡又多了幾枝菊花香,
我永遠祝福您們,
人間重晚情,不是春光勝似春光!
不止今天,而是永遠……
【二】
秋風落葉涼初透
情動高山
南山山頭
落葉滿目盡是
凄涼中
感受古道西風
滄桑訴情懷
風中望影人影瘦
望道松柏
依舊翠蒙蒙
九九雙節
再現重陽日
今朝思緒南飛雁
南山畔
多少多情人
一曲高歌
訴盡心中孤獨
【三】
九九重陽志未銘,
邀友結伴向山行。
峻峭山嶺踩腳下,
登高眺望眾山群。
雲海茫茫足下過,
古木幽幽樹成林。
滿山遍野紅爛漫,
彤霞映水水自清。
山間小路彎曲徑,
曲橋入水見倩影。
巨石醉卧於山澗,
俯望天地鬼神驚。
芳草綿綿綠茵茵,
重陽秋遊登山頂。
上到山頂是好漢,
暮色夕陽不老情。
⑼ 描寫重陽節的散文詩
鄉愁
—餘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於70年代初
鄉愁
作者: 席慕蓉
故鄉的歌是一枝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彷彿霧里的揮手別離
別離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這是一篇散文,你看可以不?
北方的秋天在不經意間走近,看著漫天飛舞的黃葉,和著柳枝肆意地飄搖,漸漸地秋的韻味濃起來,白天短了,夜晚來臨的特別早,於是那彎新月更清晰地掛在柳樹梢頭。
秋天有一個重要的節日,那就是九九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重陽節是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數,雙陽相重,故名重陽節。在北方大多不過這個節日,而在南方是相當重視這個傳統節日的,最主要的活動就是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等。重陽節相傳甚遠,歷代詩人也做出無數佳作美文,唐代詩人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寫道: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更有膾炙人口的王維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讀來思鄉情更濃: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其實,過重陽節當然是在南方上學的時候培養起來的,那時在校園的閑散生活里,同學們總是要找各種借口,聚會遊玩,正好剛入學不久,想家很強烈的時候,趕上重陽節,見當地人相當的重視,還有登高轉運之說,於是我們自發組織起來,晚上帶上飲料和食品,登山賞月,南方在這個季節,氣候正是好時候,涼爽怡人,站在山頂觀月,那彎新月更清澈皎潔,於是我們在山頂上放聲高歌起舞,在清風里,吟詩作賦,抒懷著青春的快樂、憂傷。
畢業後,回到家鄉,可重陽節卻深深烙在心上。
⑽ 名家關於重陽節的散文
1. 名家關於重陽節的詩句
名家關於重陽節的詩句 1.關於重陽節的名人名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謝新恩
唐*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
又是過重陽,台榭登臨處。茱萸香墮,
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
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
過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秋登蘭山寄張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山裡,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日作
(唐)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九日
(唐)楊衡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於長安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賦韻
(南朝*陳)江總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枝字
韋安石
重九開秋節,得一動宸儀。
金風飄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覽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臨深應在即,居高豈忘危。
2.古代詩人贊九月九的詩詞,李白,杜甫等名家的
書童〔重陽節〕
其一,
人生易老天難小亮配,今再重陽天霧繞。
一度秋風細雨來,廓空陰寒千里杳。
其二,
獨倚一窗觀唯我,偏逢九九街頭火。
遠親此刻可好么?未插茱萸人也和。
其三,
椿枝秋影綠初黃,與柳相鄰左右香。
月季雖微紅口笑,菊花無見滿心涼。
其四,
只好酩酊酬佳日,不來高處自思量。
節來五載常如此,獨處何須獨自傷。
其五,
本來想去登三處,世事今朝不饒人。
牆內黃花何太軟,重陽不過不沉淪。
其六,
九月九啊顧慮多,歸心似箭去山么?
石城買上干敬念指紅酒,喝下悲愁強唱歌。
其七,
九月九啊望故鄉,當年茅屋似村莊。
夢中已怕無家院,歸處從何好是慌。
其八,
不將今日盼家書,九月寒來草少枯。
權且蝸居賓館里,管它踏客見山無。
其九,
黃花月季野田多,山葯蘿卜在土窩。
但見喇叭花紫出,不知艾子結於何?
其十,
滿樓無花念菊香,下有毛楊立道旁。
為了陽剛餘下酒,老頭一並年輕行。
3.重陽節敬老的名人名言
1、子曰: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
——康熙 2、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3、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佚名 4、與其批評孩子,不如做個榜樣。——茹貝爾 5、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它的後代相類似。
——馬卡連柯 6、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莊子 7、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魯迅 8、為了孩子,我的舉動必須非常溫和而慎重。——馬克思 9、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10、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時也沒有人來扶助。——佚名 11、莫把心愛的兒子留在你身邊,放他出外鍛煉才會名滿天下。
——佚名 12、沒有父母的愛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馬卡連柯 1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14、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康德 15、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
——司湯達 16、謹庠序之教,申之高滾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孟子 17、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蘇霍姆林斯基 18、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
——黃遵憲 19、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於口頭上,而且應體現於實際中。——戴維·德克爾 20、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
——佚名 21、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孟郊 22、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 23、必須拿出父母全部的愛、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養出偉大的人來。
——馬卡連柯。
4.請問一下曹魏重陽節著名的詩句有哪些
1.奉和聖制重陽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懷
【唐】崔元翰
偶聖睹昌期,受恩慚弱質。幸逢良宴會,況是清秋日。
遠岫對壺觴,澄瀾映簪紱。炮羔備豐膳,集鳳調鳴律。
薄劣廁英豪,歡娛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雙鳧出。
沙岸菊開花,霜枝果垂實。天文見成象,帝念資勤恤。
探道得玄珠,齋心居特室。豈如橫汾唱,其事徒驕逸。
2.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3.李都尉重陽日得蘇屬國書
【唐】白行簡
降虜意何如,窮荒九月初。三秋異鄉節,一紙故人書。
對酒情無極,開緘思有餘。感時空寂寞,懷舊幾躊躇。
雁盡平沙迥,煙銷大漠虛。登台南望處,掩淚對雙魚。
5.誰給我說周朝重陽節著名的詩句有什麼
1.奉和聖制重陽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懷【唐】崔元翰偶聖睹昌期,受恩慚弱質。
幸逢良宴會,況是清秋日。遠岫對壺觴,澄瀾映簪紱。
炮羔備豐膳,集鳳調鳴律。薄劣廁英豪,歡娛忘衰疾。
平皋行雁下,曲渚雙鳧出。沙岸菊開花,霜枝果垂實。
天文見成象,帝念資勤恤。探道得玄珠,齋心居特室。
豈如橫汾唱,其事徒驕逸。2.重陽席上賦白菊【唐】白居易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3.李都尉重陽日得蘇屬國書【唐】白行簡降虜意何如,窮荒九月初。
三秋異鄉節,一紙故人書。對酒情無極,開緘思有餘。
感時空寂寞,懷舊幾躊躇。雁盡平沙迥,煙銷大漠虛。
登台南望處,掩淚對雙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