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關於孝敬的名言古詩故事

關於孝敬的名言古詩故事

發布時間:2023-05-30 15:49:31

孝敬長輩的詩句和故事

1. 關於孝敬長輩的詩句
關於孝敬長輩的詩句 1. 有關孝敬長輩的古詩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長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沒手襪。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枯激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1.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2.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3.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 有關孝敬長輩的古詩和名言
1、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2、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3、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4、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5、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6、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7、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8、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9、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白話釋義:只有我們孝順父母,父母喜從心生,健康長壽,我們何憂?

朝代:春秋,作者:孟軻,出處:《孟子·萬章章句上》

10、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白話釋義:孝順的行為可以分成三個等級:最高一等的是言語,行為和內薯猛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罵侮辱父母,對他們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給他們養老送終。當然連養老送終都做不到的就是不孝了。

朝代:西漢,作者:戴勝,出處:《禮記》
3. 十首孝敬父母的古詩有哪些
1、《勸報親恩篇》——清代佚名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譯文: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 2、《遊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3、《慈烏夜啼》——唐代白居易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譯文:慈烏失去了它的母親,哀傷的一直啞啞啼哭。早晚守著舊樹林,整年都不肯飛離。

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聽到的人也忍不住淚濕衣襟。 慈烏的啼哭聲彷彿在哀訴著自己未能及時盡到反哺孝養之心。

其他各種鳥類難道沒有母親,為什麼只有慈烏你特別哀怨?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 4、《別老母》——清代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譯文:把帷帳撩起,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故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仃,眼淚也流幹了。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孝敬與母親團聚,從而開了這凄慘的分離的柴門遠去,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5、《國風·邶風·凱風》——春秋佚名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譯文:飄飄和風自南來,吹拂酸棗小樹心。樹心還細太嬌嫩,母親實在很辛勤。

飄飄和風自南來,吹拂酸棗粗枝條。母親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難回報。

寒泉寒泉水清涼,源頭就在那浚土。兒子縱然有七個,母親仍是很勞苦。

小小黃雀宛轉鳴,聲音悠揚真動聽。兒子縱然有七個,不能寬慰慈母心。

6、《送母回鄉》——唐代李商隱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譯文: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幹了。

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7、《墨萱圖·其一》——元代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譯文:燦燦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

南風吹著萱草,搖擺著是為了誰吐露著芬芳?慈祥的母親倚著門盼望著孩子,遠行的遊子是那樣的苦啊! 對雙親的奉養每天都在疏遠,孩子的音訊每天都不能傳到。抬頭看著一片雲林,聽到慧鳥的叫聲思念起來至此很是慚愧。

8、《思母》——宋代與恭 霜殞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譯文:看到秋天的霜把蘆花打得滿天飄飛,自己落下了傷心的淚水,滿頭白發的老母親再也不會到門口倚靠者柴門盼望我、看望我了。去年五月梅雨時節,家中糧斷,自己身無長物,只好典當袈裟,糴米回家,奉養老母。

9、《將母》——宋代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紵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譯文:把母親帶到揚州後,就安家於臨時白麻布能遮住的地方。月圓之夜聽到杜鵑的聲音,就想起離鄉在外的兒子,雖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牽掛吧。

10、《墨萱圖 其二》——元代王冕 萱草生北堂,顏色鮮且好。對之有餘飲,背之那可道?人子孝順心,豈在榮與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歲華老。

遊子未能歸,感慨心如搗。 譯文:萱草生在老母親的高堂前,顏色鮮艷而美好。

對著這幅墨萱圖時,杯中常有殘余的酒,背著它時還能怎麼說呢?作為子女的孝順心存在,並不在於你富貴與貧賤。 昨天夜裡下了寒霜,今晨看到的是江水空濛,可嘆人的年歲老了呀!漂泊在外的我沒能回家,這種感慨之心情就像被棍棒錘砸一樣難受啊。
4. 關於孝敬父母的詩句
1,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出自清代黃景仁的《別老母》

白話文釋義: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幹了。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2,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出自唐代:孟郊《遊子吟》

白話文釋義: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3,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出自先秦:佚名《蓼莪》

白話文釋義:看那莪蒿長得高,卻非莪蒿是散蒿。可憐我的爹與媽,撫養我大太辛勞!

4,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出自春秋《禮記》

白話文釋義:孝順的行為可以分成三個等級:最高一等的是言語、行為和內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罵侮辱父母,對他們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給他們養老送終。當然連養老送終都做不到的就是不孝了。

5,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出自秦漢《孝經·聖治章第九》

白話文釋義:天地萬物之中,以人類最為尊貴。人類的行為,沒有比孝道更為重大的了。在孝道之中,沒有比敬重父親更重要的了。
5. 有關孝敬長輩的古詩和名言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

〖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

《勸孝歌》 母稱兒干卧,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

《勸孝歌》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

《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

《格言集錦》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昔孟母,擇鄰處。

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

字嚴 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詩經》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對聯》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唐〗王建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

《格言聯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詩經》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 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

〖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

《勸孝歌》 母稱兒干卧,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

《勸孝歌》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

《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

《格言集錦》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昔孟母,擇鄰處。

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

字嚴 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詩經》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對聯》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唐〗王建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

《格言聯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詩經》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 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
6. 關於孝敬父母的詩句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

——《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長幼有序。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

——《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莊子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

——《孝經·聖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

——摯虞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蘇轍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

——陳宏謀 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

——周秉清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老舍 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費孝通 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 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

——(法)雨果 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

——(法)拉法格 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

——(英)培根 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蘇聯)高爾基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高爾基 一個老年人的死亡,等於傾倒了一座博物館。——高爾基 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

——(法)司湯達 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

——(英)狄更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薩克雷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需要報答最美好的人,這就是母親。

——(前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 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裡面很少有任何金錢。——(美)馬克·吐溫 共產主義不僅表現在田地里和汗水橫流的工廠,它也表現在家庭里、飯桌旁,在親戚之間,在相互的關繫上。

——(前蘇聯)馬雅可夫斯基 丑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英國)莎士比亞 仁愛和打人都先自家中開始。

——鮑蒙特和弗萊徹 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富勒 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

——(美國)羅素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於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羅素 家庭的基礎無疑是父母對其新生兒女具有特殊的情感。

——羅素 還有什麼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聖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馬克思 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使母親蒙羞。——所羅門 尊重他人的、有責任感的孩子,產生於愛和管教適當結合的家庭中。

——詹姆斯·多伯森 母羊要是聽不見她自己小羊的啼聲,她決不會回答一頭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亞 黃昏,你把清晨驅散的一切收集回來;羊群歸棚,孩子回到母親身邊。

—。
7. 有關孝敬長輩的古詩或名言中的句子
1.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2.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3.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Ⅱ 關於孝順的詩句或名言警句

1.有關孝敬長輩的古詩或名言

1、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

出自:《家語·弟子行》。

2、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老烏鴉,以報歲茄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出自:《增廣賢文》。

3、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意思是:「當今的孝子,只是說能夠供養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馬,都能得到飼養。若對父母不孝敬。那供養父母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

出自:(春秋)《論語·為政第二》。

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意思是: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

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5、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

出自:(清)《增廣賢文》。

2.關於孝順的名言名句

父母惟其疾之憂。

——孟武伯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

不敬,何以別乎!——子游 有難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子夏 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子曰 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子曰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子曰.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

出自《勸報親恩篇》。 2.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3.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

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5.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

出自《孝經》。 6.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 7.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8.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

出自《勸報親恩篇》。 9.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10.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乎塌察: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國志·魏書》。 11.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衫森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3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14.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5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16.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

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7.親有過,諫使更。

恬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

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8.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9.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20.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

出自(清)《增廣賢文》 21. 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意思是: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

出自《勸報親恩篇》。 22. 首孝弟,次謹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23.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意思是: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

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24. 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出自《大學》 25.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

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出自《家語·弟子行》。

26.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 意思是: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對你也孝順;你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你。

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27.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出自(明)《增廣賢文》。

28.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出自《動報親恩篇》。 29.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

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30.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

3.有關孝敬長輩的古詩或名言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2、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3、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高爾基4、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5、母愛勝於萬愛。

——莎士比亞6、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7、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禮記》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論語》9、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10、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11、長幼有序。——孟子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1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14、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孟子15、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16、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17、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18、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19、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20、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21、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22、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孟子23、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24、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

——莊子25、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4.跪求關於孝順的詩句,格言與故事

陳情表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凶。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

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

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叔伯,終鮮兄弟。

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

煢煢孑立,形影相弔。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湯葯,未嘗廢離。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

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當待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臣欲奉詔賓士,則以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且臣少事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俘,至微至陋。

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後土,實所共鑒。

願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卒保余年。

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5.有關孝敬長輩的古詩和名言

1、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2、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3、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4、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5、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6、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7、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8、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9、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白話釋義:只有我們孝順父母,父母喜從心生,健康長壽,我們何憂?

朝代:春秋,作者:孟軻,出處:《孟子·萬章章句上》

10、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白話釋義:孝順的行為可以分成三個等級:最高一等的是言語,行為和內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罵侮辱父母,對他們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給他們養老送終。當然連養老送終都做不到的就是不孝了。

朝代:西漢,作者:戴勝,出處:《禮記》

6.關於孝的名言十句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

——《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長幼有序。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

——《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莊子。

7.有關與孝順的名言警句

1、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後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 法國莫泊桑《項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春秋孟子

白話文: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系的老人;在撫養教育自己的小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小孩。可以運行在掌管天下。

3、事親以敬,美過三牲。——西晉摯虞《族姓昭穆》

白話文:侍奉父母以敬,美超過三犧牲。

4、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 希臘伊索克拉底《全希臘盛會獻詞》

5、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現代老舍《四世同堂》

6、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 法國拉法格《思想起源論》

7、母愛勝於萬愛。—— 英國莎士比亞《奧賽羅》

8、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清代李毓秀《弟子規》

白話文: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

9、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 現代林語堂《宇宙風》

10、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 英國羅素《西方哲學史》

8.關於"孝順」的名言警句

1.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2.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3.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4.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5.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6. 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7.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8.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9.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10. 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11.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英)培根

9.有關孝心的名言詩句

1、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

——周秉清2、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3、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孟子4、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5、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

——周秉清6、內睦者,家道昌。——林逋7、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8、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9、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蘇轍10、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11、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孟子12、兒子娶妻後就是自己的兒子,可是女兒終身都是自己的女兒。13、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

——巴金14、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15、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Ⅲ 關於孝親敬長的詩句名言典故

1.孝親敬長的名言,故事,古詩有哪些

1、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抄,可謂孝矣。

出自:春秋孔子弟子《論語·學而》。

釋義:評價一個人應該這樣,其父親在世的時候,要看他的志向,在他的父親死後要看他的行為;如果他的父親死了三年以後他依舊還是向他父親生前那樣堅持固有的為人准則,那麼這個人就算是做到了孝道。

2、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出自春秋曾參《大學·第四章》。

釋義:襲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順;做父親的,要做到慈愛。

3、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出自:西漢戴聖《禮記·祭義》。

釋義:孝有三等:第一等的孝是能光父百耀母,第二等的孝是不鑽辱父母的令名,第三等的孝是能夠贍養父母。

4、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出自:清代李毓秀《弟子規》。

釋義:凡父母喜好的,為人子女要隨順父母,盡心盡力預備、做到。凡父母厭惡的,就要謹慎除去。

5、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出自:清代佚名《勸報親恩度篇》。

釋義: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2.孝親敬長的名言、故事、古詩

移風易俗·三篇胡秉言胡秉言移風易俗·幸福篇結婚生子喜事添人之最美盡歡顏樂中莫讓煩惱擾禍端大都因金錢倡導文明辦喜事量力而行莫比攀人人都要有涵養尚德崇禮婚從簡不要彩禮不大辦省錢去把事業干夫妻齊心利金斷同心同德氣若蘭孝敬父母精養子睦鄰至誠處和善家庭和諧互尊重其樂融融享百年移風易俗--孝敬篇人生百年老最難盡孝應當在生年二十四孝皆明理莫等風止孝已晚身體發膚受父母立身行道孝在前百善之首當為孝孝順之子必明賢心存仁孝鄰敬佩紫燕繞梁樂椿萱孝不在嘴在行動親力親為動感天身正為范明子孫上行下效能承傳孝能繁衍福祿壽效能旺家子孫綿版移風易俗--百年人生百年終歸安倡導文明喪葬簡不請鼓手不燒紙不用棺木不大辦少擺酒席少收禮鞠躬祭祀更庄嚴節儉養德除陋習人文關懷權勝金錢緬懷困拿故人要文明鮮花告慰先人眠汪謹搭抵制封建與迷信移風易俗新風展。

3.關於孝親敬長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關於孝親敬長的名言有:

1、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國)歌德

2、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法國)司湯達

3、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4、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中國)林語堂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孟子

6、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於口頭上,而且應體現於實際中。——(美國)戴維·德克爾

7、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英國)羅素

8、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9、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晌大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4.誰知道有關孝親敬長的名言或詩句

孝敬父母名言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母親是孩子未來命運的創造者(歐洲) ●搖動搖籃之手,就是支配世界之手(美國) ●沒有比巴格達城更美麗,沒有比母親更可信賴(伊拉克) ●人們聽到的最美的聲音來自母親,來自家鄉,來自天堂----(威·布朗) ●母親在家事事順(阿爾科特) ●只生不養的母親不是真正的母親(約·謝得) ●人最終總要離開母親(賀拉斯) ●沒有母親,何謂家庭?(艾·霍桑)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薩克雷) ●兒行千里母擔憂 ●河裡孩子岸上娘 ●娘痛兒,路樣長;兒痛娘,線樣長 ●娘想兒,長江水;兒想娘,哭一場 ●娘想兒,長如江;兒想娘,扁擔長 ●母親的心是兒女的天堂(義大利) ●打在兒身,疼在娘心 ●慈母淚,有化學分析不了的高貴而深沉的愛存在其中(英國) ●寧死做官的爹,不死討飯的娘 ●母親的擊打決不會使孩子殘廢(猶太人) ●走遍天下娘好,吃遍天下鹽好 ●母親的低語總是甜蜜的(英國) ●父母的愛,為諸德之基(英國) ●母愛最高尚(德國) ●母愛之愛,春天常在(法國) ●母愛只有做母親的才知道(沃·蒙塔古) ●孩子是母親的生命之錨(縈福克勒斯) ●甜不過蜂蜜,親不過母女 ●女是娘的羅裙帶 ●娘掛閨女,記在心裡,閨女掛娘,急斷肝腸 ●十朵菊花九朵黃,十個女兒九個像娘 ●苗好米好,娘好女好 ●有其母,必有其女(英國) ●要想贏得女兒的歡心,必須先從她母親著手(英國) ●母勤女懶(日本) ●喧騷之母,必養成懶惰的子女(拉丁美洲) ●母親的心靈是子女的課堂(比徹) ●父親是大自然規定的銀行家(歐洲) ●父親!對上帝,我們無法找到一個比這更神聖的稱呼了----(華茲華斯) ●一個父親勝過一百個老師(英國) ●讓自己的兒女們光宗耀祖是父親們的主要缺點(伯·羅索) ●在所有的青年人眼裡,父親是多麼嚴厲的法官啊!(忒壬斯) ●沒有幾個父親對子女是關心備至的,至少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對金錢更加關心(切斯特菲爾德) ●沒有哪一個人真正了解自己的父親,但是,我們大家都有某種推測或某種信任(米南德) ●在批評父輩狹隘的時候,我們切不可忘記他們的深沉----(福爾克斯) ●父親和兒子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父親愛的是兒子本人,兒子愛的則是對父親的回憶(歐洲) ●對做父親的人來說,失去父親不一定就是不幸;對做兒子的人來說,沒有兒子也不一定就是痛苦(切斯特菲爾德) ●一個父親能管好一百個兒子,而一百個兒子卻難管一個父親----(歐洲) ●每一代人總是反抗自己的父輩,卻和祖父交上了朋友----(芒福德) ●父親的名聲有時無助於兒子,卻反而會淹沒他:他們彼此站得太近,陰影扼殺了成長(本·瓊森) ●只要父親在世,你總是年輕 ●父子無隔宿之仇 ●雛鳳清於老鳳聲 ●彎竹子生直筍子 ●養兒強於父 ●有其父必有其子 ●爺娘惜兒女,好比長江水 ●茄子花朵朵結果實,父母話句句是真話(日本)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父母的心在兒女,兒女的心在外頭 ●有狠心的兒女,沒有狠心的爹娘 ●千枝連根,十指連心 ●十個指頭個個痛 ●手板是肉,手背是筋,兩面一樣疼 ●手心手背都是肉 ●我們為孩子的美麗和幸福感到極大的歡樂,這歡樂使我們的心靈博大到軀殼難以容納的程度(愛默生) ●子女是父母的至寶(英國) ●父母天地心,大小無厚薄 ●要知父母恩,懷里抱兒孫 ●養兒方知娘辛苦,養女方知謝娘恩 ●從小不知老娘親,育兒才知報娘恩 ●不記當初娘養我,但看今朝自養兒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報母恩 ●父親健在的時候,不知有父親的可貴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滅(蘇聯)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 ●兒子娶妻後就是自己的兒子,可是女兒終身都是自己的女兒----(英國) ●你若想了解女兒,只要看她和什麼樣的人交往(英國) ●養女容易嫁女難(英國) ●一個男孩比十二個女孩增添的麻煩還多(英國) ●獨柴難燒,獨子難教 ●一個豬娃不吃糠,兩上豬娃吃得香 ●生的親,養不親 ●皮里生的皮里熱,皮里不生冷似鐵 ●兒要親生,田要冬耕 ●十個叔叔抵不過一個老子,十件褂子抵不得一件襖子 ●再甜的甘蔗不如糖,再親的嬸子不如娘 ●狗養狗疼,貓養貓疼 ●一畦蘿卜一畦菜,各人養的各人愛 ●貓養的狗不親 ●晚娘的拳頭,六月里的日頭 ●誰身上的肉誰疼 ●虎毒不食子 ●龍生龍,鳳竹鳳,老鼠生兒會打洞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將門出虎子 ●怎樣的模,印出怎樣的糕 ●壞谷無好種 1.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2.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

出自《勸報親恩篇》。 3.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5.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6.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

5.關於孝親敬老的詩句名言典故有哪些

1.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

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3.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孟子

4.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5..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6.我們有誰看到從別人處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從父母處所受的恩惠更多呢?——色諾芬

7.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8.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富勒

9.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10.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於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羅素

11.父母的美德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賀拉斯

12.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贈與的最佳禮物。——維斯冠

13.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14.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15.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6.關於孝敬的詩句和孝親敬長的故事名稱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

——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

——荀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

——司馬遷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

——武則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內睦者,家道昌。

——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

——《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長幼有序。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

——《呂氏春秋》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

——陳宏謀 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

——周秉清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老舍 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費孝通 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 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

——(法)雨果 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

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

——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060s.com。

Ⅳ 關於孝的古詩、小故事、名人名言

一、小故事

1、孝感動天

傳說中的遠古帝王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但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

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就把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並讓繼承王位。舜登天子位後,對其父仍畢恭畢敬,封其弟象為諸侯。

2、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3、嚙指痛心

曾參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日家中來客,母親不見曾子,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急忙背著柴返回家中,跪問緣由。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子釋然。

4、百里負米

仲由也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

仍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卻也不可復得。」

5、蘆衣順母

閔損,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

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

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二、名言

1、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後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 法國莫泊桑《項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春秋孟子

白話文: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系的老人;在撫養教育自己的小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小孩。可以運行在掌管天下。

3、事親以敬,美過三牲。——西晉摯虞《族姓昭穆》

白話文:侍奉父母以敬,美超過三犧牲。

4、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 希臘伊索克拉底《全希臘盛會獻詞》

5、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現代老舍《四世同堂》

Ⅳ 關於子女孝順父母的古詩名言

1. 關於孝敬父母的古詩5首
1.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2.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
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3.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4.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
出自《孝經》。 5.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6.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
出自《勸報親恩篇》。 7.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8.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國志?魏書》。 9.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說: 「(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0.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說: 「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1.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說: 「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2. 關於孝敬父母的詩句
1,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出自清代黃景仁的《別老母》
白話文釋義: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幹了。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2,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出自唐代:孟郊《遊子吟》
白話文釋義: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3,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出自先秦:佚名《蓼莪》
白話文釋義:看那莪蒿長得高,卻非莪蒿是散蒿。可憐我的爹與媽,撫養我大太辛勞!
4,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出自春秋《禮記》
白話文釋義:孝順的行為可以分成三個等級:最高一等的是言語、行為和內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罵侮辱父母,對他們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給他們養老送終。當然連養老送終都做不到的就是不孝了。
5,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出自秦漢《孝經·聖治章第九》
白話文釋義:天地萬物之中,以人類最為尊貴。人類的行為,沒有比孝道更為重大的了。在孝道之中,沒有比敬重父親更重要的了。
3. 關於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古詩句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禮記》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
——《論語·為政》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長幼有序。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孟子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
——《呂氏春秋》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莊子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
——《孝經·聖至章》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事親以敬,美過三牲。
——摯虞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內睦者,家道昌。——林逋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蘇轍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
——陳宏謀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
——周秉清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老舍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費孝通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
——(法)雨果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
——(法)拉法格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
——(英)培根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蘇聯)高爾基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高爾基一個老年人的死亡,等於傾倒了一座博物館。——高爾基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
——(法)司湯達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德)康德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
——(英)狄更斯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薩克雷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需要報答最美好的人,這就是母親。
——(前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裡面很少有任何金錢。——(美)馬克·吐溫共產主義不僅表現在田地里和汗水橫流的工廠,它也表現在家庭里、飯桌旁,在親戚之間,在相互的關繫上。
——(前蘇聯) 馬雅可夫斯基丑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英國)莎士比亞仁愛和打人都先自家中開始。
——鮑蒙特和弗萊徹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富勒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
——(美國)羅素。
4. 關於孝敬父母的詩或詩句
古人二十四孝
作者:zbdl 發表於:2003-06-30 20:02:50
二十四孝_忠孝雙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沉至緒,有一個獨生女兒,名叫沈雲英。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學得一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場上,當時沈雲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我雖然是一個小女子,為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希望全體軍民保衛家鄉。」大家深受感動,發誓要奪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雲英找到父親的屍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緒為副總兵,並任命沈雲英為游擊將軍,繼續守衛道州府。後來人們為她建了一座忠孝雙全的紀念祠。有詩頌曰:
異軍攻城圍義兵,娥眉汗馬解圍城;父仇圍難兩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雲思親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傑的人,從小家庭貧困,勤奮好學,後來做了丞相K
5. 關於孝順父母的七言絕句古詩
1、尚憶先朝多樂事,孝皇曾為兩宮開。——明·王守仁《元夕二首》
譯文:此時餘姚家裡的廳堂上燈火通明兄第們都來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獨自一人在遙遠的地方。
2、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出自清代黃景仁的《別老母》
譯文: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不禁感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3、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母別子》
譯文:母別子,子別母,白天的陽光似乎都因為悲傷而失去了光彩,哭聲中無限凄苦。
4、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出自《誰氏子》韓愈 【唐代】
意思:滿頭白發的老母親掩門而啼。拉斷了衣袖也留不住。——出自明代佚名《勸報親恩篇》
5、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明佚名《勸報親恩篇》
譯文: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
6. 關於孝敬父母的詩句有哪些
再沒有什麼能比人的母親更為偉大。——惠特曼
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聖的情感。——大仲馬
母親的愛是永遠不會枯竭的。——岡察爾
父母的美德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賀拉斯
母愛乃世界上最偉大的勢力。——阿瑟-米
再沒有什麼能比人的母親更為偉大。——惠特曼
母親的愛是永遠不會枯竭的。——岡察爾
我們有誰看到從別人處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從父母處所受的恩惠更多呢?——色諾芬
父母的美德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賀拉斯
母愛乃世界上最偉大的勢力。——阿瑟-米
孝敬父母是夫妻合一、為孩子做表率、創建其樂融融家庭,進而創建和諧社會的關鍵。 孝敬父母是每個作為兒女的我們應該做的,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了,生我們、養我們是多不容易啊,我們應該好好孝敬他們!
7. 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詩句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
——《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
——《孝經·聖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
——摯虞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蘇聯)高爾基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高爾基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8. 關於孝敬父母的詩句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
——《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長幼有序。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
——《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莊子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
——《孝經·聖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
——摯虞 父子不信,

Ⅵ 關於孝親敬長的詩句和故事

1. 關於孝親敬長詩句
關於孝親敬長詩句 1. 誰知道有關孝親敬長的名言或詩句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1.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2.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

出自《勸報親恩篇》。 3.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5.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6.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

出自《勸報親恩篇》。 8.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7.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

不敬,何以別乎?」 孔子說:「當今的孝子,只是說能夠供養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馬,都能得到飼養。

若對父母不孝敬。那供養父母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出自(春秋)《論語·為政第二》。

9.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賢集》。 10.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11.孟子曰:「不得乎親,遲悄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

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3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

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14.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5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

出自《勸報親恩篇》。 16.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7.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8.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碼嘩渣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9.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

出自(明)《增廣賢文》。 20.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出自(清)《增廣賢文》 21. 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蘆爛掛牽。

意思是: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出自《勸報親恩篇》。

22. 首孝弟,次謹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23.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意思是: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24. 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

出自《大學》 25.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

'出自《家語·弟子行》。 26.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

意思是: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對你也孝順;你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27.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出自(明)《增廣賢文》。 28.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動報親恩篇》。

29.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 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

出自《四言》。 30.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曾子說:「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
2. 關於孝親敬長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關於孝親敬長的名言有:

1、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國)歌德

2、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法國)司湯達

3、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4、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中國)林語堂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孟子

6、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於口頭上,而且應體現於實際中。——(美國)戴維·德克爾

7、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英國)羅素

8、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9、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3. 關於孝親的古詩
1.《送母回鄉》 宋李商隱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2.《墨萱圖》 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3.《別老母》 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4.《憶母》 倪瑞

河廣難航莫我過,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時滴思親淚,只恐思兒淚更多!

5.《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6.《遊子吟》唐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7.《別老母》清 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8.《十五》宋 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

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9.《明堂慶成》宋 歐陽修

辰火天文次,扣門路寢閎。

奉親昭孝德,惟帝饗精誠。

禮以三年講,時因萬物成。

九筵嚴太室,六變導和聲。

象魏中天起,風雷大號行。

歡呼響山嶽,流澤浹根莖。

寶墨飛雲動,金文耀日晶。

從臣才力薄,無以頌休明。

10.《會慶聖節》宋 曹勛

帝出乘時葉小春,中興復古付曾孫。

奉親聖德躬仁孝,御極天章廓晏溫。

書軌自應歸正統,蠻夷先已侍修門。

凌虛志遠吞寰宇,億載端臨四海尊。
4. 孝親敬長的名言
關於孝親敬長的名言有: 1、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

——(德國)歌德 2、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法國)司湯達 3、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4、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

——(中國)林語堂 5、一個老人能夠得到的最好收獲不過是家人的仁慈和愛,統領和敬畏已不再是他的武器。——(法國)蒙田 6、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於口頭上,而且應體現於實際中。

——(美國)戴維·德克爾 7、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英國)羅素 8、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

——(英)狄更斯 9、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5. 孝親敬長的名言有哪些
1、要想子女孝,自己先敬老,

2、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情。

3、扶老養老傳家久,尊老敬老世澤長。

4、孝敬父母以情為上。

5、尊生老人,就是尊重自己的未來。

6、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7、太陽光大,父母恩大。

8、對父母最大的愛,莫過於管好自己。

9、百善德為本,敬老孝當先。

10、尊老愛幼喜笑顏開,知足常樂永葆青春。

11、敬田得谷,尊老得福。

12、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

13、扶老攜幼揚美德,尊老愛少講文明。

14、當家方知柴米貴,養兒才知父母恩。

15、在家孝敬父母,出門幫助老人。
6. 孝親敬長好詞好句
你好,以下都是好詩詞好句子,僅供參考:《遊子吟》作者: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作者:孟浩然十五綵衣年,承歡慈母前。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舉,中郎許仲宣。泛舟江上別,誰不仰神仙。

《誰氏子》作者:韓愈非痴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或雲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又雲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聖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嗚呼余心誠豈弟,願往教誨究終始。

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燕詩示劉叟》作者:白居易樑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卻入空巢里,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豫章行》作者:李白鬍風吹代馬,北擁魯陽關。

吳兵照海雪,西討何時還。半渡上遼津,黃雲慘無顏。

老母與子別,呼天野草間。白馬繞旌旗,悲鳴相追攀。

白楊秋月苦,早落豫章山。本為休明人,斬虜素不閑。

豈惜戰斗死,為君掃凶頑。精感石沒羽,豈雲憚險艱。

樓船若鯨飛,波盪落星灣。此曲不可奏,三軍鬢成斑。

《慈烏夜啼》作者:白居易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送母回鄉》作者:李商隱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母別子》 作者:白居易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墨萱圖·其一》作者:王冕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別老母》作者:黃仲則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憶母》作者:倪瑞河廣難航莫我過,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時滴思親淚,只恐思兒淚更多!《步虛》作者:司空圖阿母親教學步虛,三元長遣下蓬壺。雲韶韻俗停瑤瑟,鸞鶴飛低拂寶爐。

《十五》作者:王安石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歲末到家》作者:蔣士銓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西上辭母墳》作者:陳去疾高蓋山頭日影微,黃昏獨立宿禽稀。林間滴酒空垂淚,不見丁寧囑早歸。

《思母》作者:與恭霜殞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Ⅶ 孝親敬長的名言、故事、古詩

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采
2)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3)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4) 子孝父心寬。——〖宋〗陳元靚
5) 大孝終身慕父母。——〖戰國〗孟軻
6)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7) 勿以不孝身,枉著人子皮。——《勸孝歌》
8) 父慮後母虐,鸞膠不再續。母慮孤兒苦,孀幃忍寂寞。—— 《勸孝歌》
9) 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勸孝歌》
10) 忤逆不孝矣,三世果報然。——《勸孝歌》
11)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12) 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增廣賢文》
13) 深恩未報慚為子,淺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錦》
14) 動天之德莫大於孝,感物之道莫過於誠。——〖宋〗何鑄
15) 祭而豐不如養之厚;悔之晚何若謹於前。——《格言聯璧》
16) 生前厚養實為孝道;歸後薄葬真乃賢兒。——《格言集錦》
17) 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天地雖廣大,難容忤逆族。——《勸孝歌》

Ⅷ 關於孝親敬老的詩句名言典故有哪些

1.臣無祖母,無以抄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

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3.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孟子

4.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5..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6.我們有誰看到從別人處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從父母處所受的恩惠更多呢?——色諾芬

7.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8.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富勒

9.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10.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於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羅素

11.父母的美德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賀拉斯

12.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贈與的最佳禮物。——維斯冠

13.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14.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15.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Ⅸ 關於孝的名言 古詩

古人有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為人子女,需要以孝為先,百善孝為先。下面是一些關於孝方面的古詩詞,希望你喜歡。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

3、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4、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5、母愛勝於萬愛。

6、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7、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9、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

10、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11、長幼有序。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14、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15、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16、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17、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

18、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Ⅹ 關於孝順的詩句或名言警句

1. 關於孝順的詩句或名言
關於孝順的詩句或名言 1. 請給一些關於"孝"的事例、詩句和名言警句.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長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在中國的古書上,有「香九齡,能溫席」的記載。講的是我國古代「黃香溫席」的故事。

黃香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非常悲傷。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親生病期間,小黃香一直不離左右,守護在媽媽的病床前,母親去世後,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盡量讓父親少操心。

冬夜裡,天氣特別寒冷。那時,農戶家裡又沒有任何取暖的設備,確實很難入睡。一天,黃香晚上讀書時,感到特別冷,捧著書卷的手一會就冰涼冰涼的了。他想,這么冷的天氣,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幹了一天的活,晚上還不能好好地睡覺。想到這里,小黃香心裡很不安。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他讀完書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裡,給他鋪好被,然後脫了衣服,鑽進父親的被窩里,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後,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親的心。黃香溫席的故事,就這樣傳開了,街坊鄰居人人誇獎黃香。

夏天到了,黃香家低矮的房子顯得格外悶熱,而且蚊蠅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涼,盡管每人都不停地搖著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覺得涼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備睡覺去了,這時,大家才發現小黃香一直沒有在這里。

「香兒,香兒。」父親忙提高嗓門喊他,

「爸爸,我在這兒呢。」說著,黃香從父親的房中走出來。滿頭的汗,手裡還拿著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麼呢,怪熱的天氣,」爸爸心疼地說。

「屋裡太熱,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勁一扇,蚊蟲就跑了,屋子也顯得涼快些,您好睡覺。」黃香說。爸爸緊緊地摟住黃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卻出了一身汗呀!」

以後,黃香為了讓父親休息好,晚飯後,總是拿著扇了,把蚊蠅扇跑,還要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使勞累了一天的父親早些入睡。

9歲的小黃香就是這樣孝敬父親,人稱溫席的黃香,天下無雙。他長大以後,人們說,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愛百姓,愛自己的國家。事情正是這樣,黃香後來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負眾望,為當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傳。
2. 關於孝敬的名言詩句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禮記》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

——《論語·為政》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長幼有序。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孟子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

——《呂氏春秋》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莊子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

——《孝經·聖至章》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事親以敬,美過三牲。

——摯虞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3. 孝敬父母的詩句、格言或諺語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2、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3、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爾基

4、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5、母愛勝於萬愛。——莎士比亞

6、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7、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9、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10、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1、長幼有序。——孟子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14、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15、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4. 孝敬長輩的古詩或名言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 長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

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

——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

——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

——荀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

——司馬遷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

——武則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內睦者,家道昌。

——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贊同1| 評論 檢舉 | 2011-8-4 12:41 尐可愛 | 一級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

——《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長幼有序。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

——《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莊子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

——《孝經·聖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

——摯虞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蘇轍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

——陳宏謀 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

——周秉清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老舍 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費孝通 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 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

——(法)雨果 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

——(法)拉法格 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在子女。
5. 跪求關於孝順的詩句,格言與故事
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

出自《勸報親恩篇》。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 意,面帶歡笑。

出自《勸報親恩篇》。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賢集》。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

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

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

出自《勸報親恩篇》。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

出自(明)《增廣賢文》。 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出自(清)《增廣賢文》 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意思是: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出自《勸報親恩篇》。

首孝弟,次謹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意思是: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

出自《大學》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

'出自《家語·弟子行》。 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

意思是: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對你也孝順;你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出自(明)《增廣賢文》。 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動報親恩篇》。

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 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

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曾子說:「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活父母。」出自(春秋)《禮記》。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

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孔子說;「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如果要出遠門,必須有明確的去處。」

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6. 誰有關於「孝心」的名言或詩句
父母惟其疾之憂。 ——孟武伯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子游

有難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子夏

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子曰

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子曰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子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三復蓼莪思二親,親恩天地無比倫。

生我鞠我長育我,出入腹我何艱辛。

為人這子欲報德,吳天於我心罔極。

順承猶恐莫酬恩,況敢忘恩為悖逆。

此邦由來多孝義,縣西元有曾參里。

後來因避大賢名,卻易里名為養志。

乃知里有孝順人,至今名號猶芳芬。

人心天理不相遠,前賢孝行胡不遵。

習俗薄惡良可嘆,梟獍之徒肆其悍。

不念父母劬勞恩,悖德悖禮如習慣。

在汝當為反哺烏,汝乃叱之若狗奴。

在汝當為羊跽乳,汝乃詈之如赫鼠。

此事雖雲未必然,我乃聞之毛發寒。

一朝引咎深自責,由我教化有未格。

思昔曾為貴鄉令,見人母子偶相競。

令因涕出受孝經,母子翻然起新敬。

余今告汝以因緣,汝宜悉把舊惡悛。

從前果報言難盡,孝順之中自有天。

五刑不孝最為大,汝宜猛省聽予誨。

官法昭昭在眼前,輕則編置重則配。

假如倖免遭官刑,必有天刑及汝身。

六丁霹歷飛雷霆,此時無路可自新。
7. 有關孝敬父親的詩句或名人名言
家庭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

——愛默生 父親和母親們,你們在孩子身上延續自己!--蘇霍姆林斯基 在兒子面前,我不是總統只是父親。--羅斯福 孩子是看著父親的背影長大的,是和母親面對面長大的。

--西方名言 父親是一個銀行,發行知識,支付愛……--馬英九 ------------------------- 哭崔兒 【唐】白居易 掌珠一顆兒三歲,鬢雪千莖父六旬。 豈料汝先為異物,常憂吾不見成人。

吾雛 【唐】白居易 吾雛字阿羅,阿羅才七齡。 嗟吾不才子,憐汝無弟兄。

撫養雖驕呆,性識頗聰明。 學母畫眉樣,效吾詠詩聲。

我齒今欲墮,汝齒昨始生。 我頭發盡落,汝頂髻初成。

老幼不相待,父衰汝孩嬰。 緬想古人心,慈愛亦不輕。

蔡邕念文姬,於公嘆緹縈。 敢求得汝力?但未忘父情。

田家 【唐】聶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鋤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夜坐 【唐】唐彥謙 愁鬢丁年白,寒燈丙夜青。不眠驚戍鼓,久客厭郵鈴。

洶洶城噴海,疏疏屋漏星。十年窮父子,相守慰飄零。

●父親!對上帝,我們無法找到一個比這更神聖的稱呼了----(華茲華斯) ●一個父親勝過一百個老師(英國) ●讓自己的兒女們光宗耀祖是父親們的主要缺點(伯·羅索) ●在所有的青年人眼裡,父親是多麼嚴厲的法官啊!(忒壬斯) ●沒有幾個父親對子女是關心備至的,至少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對金錢更加關心(切斯特菲爾德) ●沒有哪一個人真正了解自己的父親,但是,我們大家都有某種推測或某種信任(米南德) ●在批評父輩狹隘的時候,我們切不可忘記他們的深沉----(福爾克斯) ●父親和兒子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父親愛的是兒子本人,兒子愛的則是對父親的回憶(歐洲) ●對做父親的人來說,失去父親不一定就是不幸;對做兒子的人來說,沒有兒子也不一定就是痛苦(切斯特菲爾德) ●一個父親能管好一百個兒子,而一百個兒子卻難管一個父親----(歐洲) ●每一代人總是反抗自己的父輩,卻和祖父交上了朋友----(芒福德) ●父親的名聲有時無助於兒子,卻反而會淹沒他:他們彼此站得太近,陰影扼殺了成長(本·瓊森) ●只要父親在世,你總是年輕 ●父子無隔宿之仇 父親,不再是從前那個身強力壯的父親了,也不再是那個退休之年仍目光炯炯, 精神矍爍的父親了。父親老了,他是完完全全的老了,生活將他徹底變成了一個老頭子。

——梁曉聲 父親是財源,兄弟是安慰,而朋友既是財源,又是安慰。------富蘭克林 智慧之子使父親快樂,愚昧之子使母親蒙羞. ------所羅門 父親們最根本的缺點在於想要自己的孩子為自己爭光。

-----羅素 家庭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 -----愛默生 你的父親感到榮耀的莫過於你以最大的熱誠繼續你的學業,並努力奮發以期成為一個誠實而傑出的男子漢。

-----貝多芬 想到一個人畢生的一切努力可能會淹沒在一代人默默無聞的沖積層中,豈不難受?對一個父親來說,希望他的孩子至少記起他,難道不是合理的嗎?哪怕是作為例子來引用? ------杜伽爾 當我們在一些難關面前停頓下來的時候,他總是說:「你會把它弄好的!憑你的聰明,這點小事是難不倒你的!」而我們往往就因為父親這句話,奇跡似的把本來弄不好的東西弄好,對本來視為畏途的工作發生興趣。 -----羅蘭 父親子女兄弟姊妹等稱謂,並不是簡單的榮譽稱號,而是一種負有完全確定的異常鄭重的相互義務的稱呼,這些義務的總和便構成這些民族的社會制度的實質部分。

-----【德】恩格斯。
8. 有關孝敬長輩的古詩或名言中的句子
1.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2.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3.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 有關孝敬長輩的古詩或名言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2、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3、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高爾基4、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5、母愛勝於萬愛。

——莎士比亞6、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7、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禮記》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論語》9、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10、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11、長幼有序。——孟子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1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14、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孟子15、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16、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17、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18、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19、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20、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21、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22、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孟子23、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24、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

——莊子25、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閱讀全文

與關於孝敬的名言古詩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生的長壽 瀏覽:716
在香港養老保險買什麼養老保險好 瀏覽:316
北京養生堂口苦怎麼治療 瀏覽:839
給父母買二手房離自己家近要考慮哪些 瀏覽:282
102項體檢都有什麼費用多少 瀏覽:41
高淳區駕駛證換證體檢表在哪裡拿 瀏覽:754
父母之愛怎麼配圖 瀏覽:794
靈活就業交養老醫療哪個合適 瀏覽:278
手指游戲重陽節教案 瀏覽:400
生肖適合老年人戴嗎 瀏覽:845
父母口頭承諾把房子給我該怎麼辦 瀏覽:454
父母同姓生孩子取什麼名字好 瀏覽:511
老人家脖子拉了下痛掛什麼科 瀏覽:62
柒拾歲老人每天吃多少肉合適 瀏覽:508
60歲雙側乳腺退化不良的原因 瀏覽:264
糧食局下崗職工社保退休金 瀏覽:504
80歲老人大腿骨折多久才能好 瀏覽:563
兒子可以給父母交養老金嗎 瀏覽:602
湛江哪裡可養生 瀏覽:566
2017年鎮保退休工資 瀏覽: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