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子女之孝敬

子女之孝敬

發布時間:2023-05-29 05:24:20

❶ 子女怎樣孝敬父母

1、要主動用心供養父母。在衣食住行方面,應該仔細觀察父母有什麼需要,主動為父母准備好,不要等父母張口。除非迫不得已,父母永遠不會張口跟孩子要東西。等父母開始要東西了,就已經說明,你對父母實在是太不用心了。

2,要記住父母的生日。子女的生日,父母永遠都不會忘記,父母的生日,我們也不應該忘記。父母不一定希望生日過得多麼熱鬧排場,希望收到多少禮物,但起碼你要記住給父母打個電話,告訴她:「生日快樂!」


11,要孝敬愛人的父母。夫妻雙方要互相孝敬對方的父母,老人才會安心。對愛人的父母不好,愛人心裡怎麼能夠好受?家庭怎麼能夠和睦?老人怎麼會安心呢?

12,要愛天下所有的父母。可憐天下父母心,天下每一個父母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我們都要去愛。如果只愛自己的父母,卻不尊重別人的父母,別人又怎麼會尊重我們的父母呢?

❷ 關於子女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

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英)培根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林語堂

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法)拉法格

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三國志·魏書》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李毓秀《弟子規》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薩克雷

一間茅屋何所值?父母之鄉去不得。——唐代詩人王建

我們有誰看到從別人處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從父母處所受的恩惠更多呢?——色諾芬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誰拒絕父母對自己的訓導,誰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機會。——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母親在家事事順。——阿爾科特

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聖的情感。——大仲馬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親卻是堅強的。——法國

親情名言不養兒不知父母恩。——比沏

親人幫親人,無親來幫愁煞人。——英國諺語

人們聽到的最美的聲音來自母親,來自家鄉,來自天堂。——威·布朗

人最終總要離開母親。——賀拉斯

母親的心靈是子女的課堂。——比徹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史記》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骨肉之間,多一分渾厚,便多留一分親情,是非上不必太明。——黃宗羲

孩子是母親的生命之錨。——縈福克勒斯

還有什麼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聖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馬克思

回到父母身旁,看著兒時的照片,更覺得往事如昔,光陰似箭。但願我們能多花時間陪陪最愛的親人。——陳雨黎

激情,友情,親情我們之間無所不有,卻唯獨沒有愛情。——張愛玲

家庭的基礎無疑是父母對其新生兒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羅素

媽媽你在哪兒,哪兒就是最快樂的地方。——英國

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孝敬父母名言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沒有比巴格達城更美麗,沒有比母親更可信賴。——伊拉克諺語

長幼有序。——孟子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沒有父母的愛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馬卡連柯

沒有母親,何謂家庭?——艾·霍桑

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英國

母愛只有做母親的才知道。——沃·蒙塔古

母親的低語總是甜蜜的。——英國

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孔子

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贈與的最佳禮物。——維斯冠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兒女抱在身,方知父母恩。——寮國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代文學家韓愈

暗中時滴思親淚,只恐思兒淚更多。——倪瑞璿

愛情,親情,友情,我都有了,馬上就要迸發激情了。——金志文

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孝經》(感恩)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勸報親恩篇》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論語·學而》

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名言警句)

❸ 子女孝敬父母的佳句

子女孝敬父母的佳句:

1、父母的愛是崇高的愛,因為她們只是給予,不求索取,不溯既往,不討恩情。

2、在我奔波而勞碌的一生中,上帝給我最大的饋贈,便是教我感恩,感恩父母,感恩生活,感恩生命中出現的所有過客。

3、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小時候,你是我的依賴,長大後,我是你的靠山。無論你變得多老,我都會握緊你的手,陪你慢慢走。

4、世上不存在溺愛孩子的父母,只有不知感恩的兒女。

5、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6、我們永遠要感恩我們的父母親,因為是他們給了我們一次和世界見面的機會。

7、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天地雖廣大,難容忤逆族。

8、生命需要感恩的種子,才能養殖出有「人情味」的生活。

9、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10、長大後才明白,其實父母們的幸福是兒女的光榮。

11、凡為父母者,莫不愛其子,深恩之重,可泣蒼天。

12、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13、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14、年少不知父母恩,半生糊塗半生人。父母恩情大於天,來生還做掌心人。

15、最怕有一天,自己恍然大悟時才突然明白,此生花心思花時間最少,但卻最愛我們的人已經不在了。

❹ 子女孝敬父母的佳句

1、做子女的真的要及時盡孝。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來?誰都不知道。

2、好難過呀,突然發現爸爸已經不再年輕了,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為我們的以後做著苦力,受傷,摔傷了不讓我們做子女的知道,這就是爸爸無言的愛吧。一向都在向他們索取,還沒有好好的盡孝,千萬保佑爸爸媽媽和所有的親人,身體健健康康的!!!!

3、俗語有雲:百善孝為先。孝,不僅僅是物質和金錢的付出,還要時常給老人們送去一份歡樂,也許是一束鮮花;也許是陪他們聊聊天;也許是帶老人逛逛公園把一份歡樂送給父母長輩,也是做子女的一份盡孝的職責。

4、做子女的,父母老了,要好好盡孝,期望媽媽身體健康!

5、自從上次自我出了事,才更加深的認識到!天佑不測風雲!不要留下遺憾!父母年紀大了!他們老了!還是我們做子女盡孝的時候了!起碼不能讓他們再不開心,盡自我的努力吧!我愛你們!親愛的爸爸媽媽!

6、不管怎樣,做子女的必須得盡孝,我們要好好呵護自我的爸媽,就像小時候爸媽呵護我們一樣。

7、做子女的是不是抽出點時間多回家陪陪爸媽?千萬別到「子欲養而親不待」及時盡孝!期望共勉。

8、盡孝容易,盡順難,在中國確實如此每逢過年過節回家看望父母爺爺奶奶,買點水果禮物那隻能說你只盡了一點做子女的本份和義務還算不上是孝順。本人認為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孝順一個人不是憑表面的功夫做做而是內心那一份執著!孝順一個人必先要從點滴做起!

9、父母年紀漸大了,做子女的應當多多盡孝,別應了那句老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

10、偶爾得空去看看父母,做子女的應盡的孝心!願父母親人平安健康!子女及時盡孝!!

11、看我媽細心領會她媽媽的心思,我也學會了很多。做子女的盡善盡孝,老人才能安度晚年。

12、一生中最感動的一刻,可能就是婚禮上對爸媽說「多謝你們的養育之恩」這句話的時候吧,朴實無華,卻承載了做子女的最深最深的感激,也詮釋了父母這多年來不計回報的付出與疼愛,願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健康長壽,也期望所有做子女的盡孝要趁早,讓自我的人生不留遺憾。

13、感激上蒼又讓老母親在人世間多停留一些日子,給我們做子女的又多一些盡孝的機會。

❺ 教育子女孝敬老人的名言警句

1.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2.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3.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4.誰拒絕父母對自己的訓導,誰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機會。——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5.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6.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狄更斯
7.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8.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9.天下最苦惱的事莫過於看不起自己的家。——狄更斯
10.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11.我看見過挨餓的孩子。我看見過母親和妻子們的悲痛。我痛恨戰爭。——羅斯福
12.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13.我們有誰看到從別人處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從父母處所受的恩惠更多呢?——色諾芬
14.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15.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16.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17.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18.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1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20.要用希望孩子對待你的方式去對待父母。——蘇格拉底
21.一個高尚的人,如果有一個像他自己一樣的兒子,其樂一定不亞於他自己生命的延續。——斯梯爾
22.一個老年人的死亡,等於傾倒了一座博物館。——高爾基
23.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24.一家人能夠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25.有的兒女使我們感到此生不虛,有的兒女為我們留下了終身遺憾。——紀伯倫
26.再沒有什麼能比人的母親更為偉大。——惠特曼
27.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28.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薩克雷
29.在家庭中,孩子最微小的歡笑,就是使父母認識統一能得到鞏固的偉大精神動力。——蘇霍姆林斯基
30.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需要報答最美好的人,這就是母親。——(前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

❻ 子女應該怎樣孝敬父母

謝謝你的提問,請聽我娓娓道來:
一直以來,在公交、地鐵上給老人讓座,都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行為。
但大連76歲老人劉增盛,卻要與這個「習俗」做對抗。
他認為自己身體好,能站著就站著,不需要被區別對待。
退休後,劉增盛和朋友在旅順開了個工作室,收藏老式放映機和膠片電影。每天兩趟地鐵,一趟公交車,一來一回很難避開上班高峰。
為了不被讓座,他會找個角落,臉朝外,背對乘客。
但還是常有年輕人給他讓座,一來二去互相謙讓,拖延許久。
為了避免尷尬,他在朋友的建議下,在胸前掛了一塊寫著「勿需讓座」的LED顯示牌。

每天上車,劉增盛還特意挺直腰板,帶點理直氣壯、雄赳赳的感覺。
他想告訴所有人,自己沒有老,只是一個滿頭白發的「壯小伙兒」。
劉增盛說,不是老人就需要讓座,身板硬朗的,80歲也可以不讓座。但如果有需要,即便是年輕人,也該給他們讓座。
一夜之間,劉增盛「勿需讓座」的照片走紅網路。
不少網友贊賞他的作風,稱他為「硬核老人」。
劉增盛說,他做這件事,並不是希望所有老人效仿,凡事要講究量力而行。
他更想傳遞的,是一種老人和年輕人互相平等,互相理解的理念。


一直以來,尊老都是我國傳統美德。
年輕人對待老人,要保護,要孝敬,要給他們讓座。
兒女們對待年老父母,要讓他們「享福」,不讓他們做飯、洗碗,做家務。
初心是好的,但行為上,往往容易矯枉過正。
形成一種老人就是「老朽」,沒有自理能力,需要年輕人包辦一切的偏見。
以為只要給老人吃好喝好,滿足生活物質和安全的需求,讓他們安度餘生,就是最大的孝敬。
卻不曾想,這種「廢物式」養老,不僅會加速衰老,更是對他們最大的羞辱。

隨著物質生活提高,絕大部分老人,生活是能夠自理的。
他們欠缺的,是和年齡對抗的自由。
要知道,老人最大的痛,是服老。

假設一個人能活到80歲,從退休算起,還有20-30年的時間。
如果什麼都不幹,就是等死,將是多麼殘酷的事情!尤其是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失偶、失獨、失能老人。
孤獨感會讓他們產生厭世情緒,甚至傷及身體健康。
美國芝加哥大學有研究表明:長期孤獨,會使早死風險增加14%。
如果對老人的孝敬只是靠給錢、買東西,一味提供物質,而忽視心理需求。只會加速他們死亡。
但可悲的是,當老人對新鮮事物產生興趣,向年輕人討教。
不少人會表現出不耐煩情緒:
「知道這個幹啥呀?」
「好好帶孫子就行。」
「說了你也不懂。」
「你都這么大歲數了,學不會的。」
簡單幾句話,就割斷了他們與社會的聯系。這樣的生活,怎麼會有奔頭、有意義?

對大多數人來說,「有作為」才會「有快樂」。
老人也是一樣,他們也有自由意願,有歸屬、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
這些方面與年輕人無異。
所以,我們要打破社會對老人的固有認知,充分尊重他們的各種選擇自由。
讓「老有所學」、「老有所為」以及「老有所樂」緊緊聯在一起。

活到老,學到老。
根據老人的不同情況,讓他們學其所愛。與社會產生聯系,能大大撫慰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山東巨野的姜淑梅,曾經是「九段文盲」,完全不識字。
後來丈夫去世,姜淑梅孤獨到了極點。60歲時,她聽人們說:讀書是抵抗寂寞的良葯,於是她決定開始學字。

每一天,家裡都傳來聲音。
「乖孫女,快告訴姥姥這個字怎麼寫!」
「好女兒,你教教你老媽怎麼查字典!」
姜淑梅很好學,身邊的人都是她的老師,廣告、說明書、電視字幕都是她認字的教材。

令人欣慰的是,家裡的每一個人都非常支持。
他們覺得,滿足老人的願望,才是最接地氣的孝順。
很快,姜淑梅把常用字都學會了,開始沉迷書海,大量閱讀。70多歲時,姜淑梅嘗試著將自己的故事寫出來,還成功發表了。
這給她帶來了無比的自信。
於是姜淑梅每天筆耕不輟,努力寫作。
76歲時,成功出版了《亂時候,窮時候》一書,還賣出了7萬冊。

到目前為止,她已經出版了5本書。
姜淑梅的事跡讓人震驚,不少人稱她為「傳奇奶奶」。


但其實,從60歲到76歲,整整16個年頭。是小學到大學畢業的時間。
憑什麼年輕人可以用16年完成人生轉變,老人卻不能?
很多時候,老人都缺少一個學習、嘗試的機會。只是社會的偏見,讓他們止步不前,故步自封而已。

由於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的脫節。在年輕人觀念里,老人總有種種不符合時代的缺點。
他們早已習慣了「老人無法工作」的現狀,只能跳跳廣場舞、逛逛菜市場、帶帶孫子。
但去年年初,阿里巴巴發布的一則招聘信息,徹底打破這一思維定勢。
招聘崗位叫「淘寶資深用戶研究專員」,只針對60歲以上的老年人。
需要在中老年人圈子中有號召力,能以中老年群體視角出發,深度體驗「親情版」手淘產品,發現問題並反饋問題。
關鍵是,給出的薪水待遇非常高,年薪范圍是35萬-40萬。
招聘信息一出,全國老人紛紛報名。從簡歷可以看出,老人個個身懷絕技。
65歲李璐是杭州市廣場舞協會副秘書長,也是社區知名的體育達人,練拳練舞樣樣拿手,電腦音樂也樣樣精通。
67歲的熊昌烈,出版了一本書叫《資本圈》,在美國、中國、加拿大圖書館都有收藏,網上已經賣斷貨了,他希望能送一本給馬雲。
71歲的章中麟喜歡跳舞,09年開始在西城廣場組織舞蹈隊,已經有200多名學員。
有人還驚奇地發現,求職者中不乏清華北大畢業生,博士、碩士等高學歷人才。
甚至有人用雙語進行申請。

不可否認,老人的工作能力,隨著年齡增長有一定的衰退。
但科學研究表明,60歲時大腦處理的信息量是21歲時的4倍,開朗的老者,即使到了90歲,依然思想活躍。
而且,知識豐富、見多識廣、洞察力深刻是老年人的優勢。
與年輕人相比,他們的創造力並沒有消失,甚至更強!

要想度過幸福晚年,除了要學習自由、工作自由。
更重要的,還有情感生活的自由。
目前,我國有1.2億老年人,其中60歲以上喪偶的老年人有4500萬。
由於各種原因,他們情感生活不盡人意。有的為了子女,避免家庭沖突,隱忍自己的感情。
有的喪偶後孤獨寂寞,雖子孫滿堂,卻晚景凄涼。
在我看來,無論是哪個年齡的人,都有交友自由,感情生活都應該受到尊重。
曾有讀者留言說,自己中年喪偶,一人含辛茹苦將兩子女撫養成人,並將他們送到了國外生活。
可面對空盪盪的房子,卻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十分寂寞。

後來通過婚姻介紹所,他結識了一位離異女幹部。
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兩人決定再婚。但子女卻堅決反對,認為他臨老入花叢,為老不尊。
就這樣,好好的一段姻緣被生生拆散,讀者為此非常傷心。
俗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
年輕人要追求愛情,老年人也一樣,這並不是什麼醜事。
如果子女不尊重父母的情感選擇,對老年人交友橫加干涉,只會徒增痛苦。
婚姻專家認為,老年人再婚,生活上可以互相照料,精神上互相慰藉,有利於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而且,父母和子女關系是平等的,不應該存在一方強大,另一方弱小,一方決策,另一方服從的關系。
即便在身體功能受限的情況下,老人也依然有自主選擇的自由。

真正的尊重,不是自以為是的干涉,而是用心傾聽和了解老人的真實想法。
在不少老人心裡,年齡只是數字問題。
能走能跑能折騰的話,誰不想像個小夥子小姑娘一樣,接觸多姿多彩的世界。
實際上,青春對任何人都沒有設限。老年人也能成為人群中最閃亮的明星。
2019年中國國際時尚周,100位中老年「超模」亮相開場大秀。
表達中國女性的時尚和無齡感,也改變人們對「中國大媽」的刻板印象。
一些藝術家用手中的鏡頭,展現老年人生命的厚度。
廈門攝影師小野傑西,為85歲爺爺拍攝了一組帥氣時尚的照片,使其被喻為中國最帥氣老伯伯。

80歲的烏鎮老婦胡暉,不僅會網購、在線交流養生穿衣搭配,直播和抖音也被她輕松玩轉,「網紅奶奶」名不虛傳。

燃爆的街舞,也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老人跳起來一樣青春洋溢。

公園硬漢大爺,秀出6塊腹肌,行走的荷爾蒙,絲毫不輸小鮮肉。
不管活到什麼年紀,都不要被刻板印象捆綁自己。

老人活出自我,追尋自由。照樣能綻放人生的光彩。


每個人,都有年輕的時候。

老人也曾有過夢想與追求,或因生活壓力暫時擱淺,或為了家庭選擇放棄。
但時光荏苒,年齡並沒有剝奪他們的意願和尊嚴。步入晚年後,他們的心願更應得到每一個人用心的尊重。
有人說,老人其實就是小孩。
他們不喜歡被約束,想要走自己的路,告訴大家,我能行!
別以為他們老了,就什麼也做不了。他們有夢想的時候,千萬別歧視,幫助他們實現願望。
就像他們當初給我們造夢一樣。

❼ 為人子女應該如何孝敬父母

第一,經濟供養,生活照料。大家都知道,每一位父母為撫養子女成人,付出了不知多少的心血與辛勞,當父母進入晚年,作為子女,應該盡力供養,生活上細心照料。通過觀察研究,人們發現有些禽獸也知恩行孝,所謂「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社會學家的研究表明:人類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就在於人懂得孝道,能夠實踐孝道,所以人為萬物之靈。反之,如果有人不明孝道,不重孝道,那就不配做一個人!因此,作為父母,應該經常帶上孩子,買點東西探望父母,即使是父母的收入比我們的多,也要這樣做,因為父母再富有也是他們的,我們給他們再少也代表一份的心意,而且如果父母的經濟條件更好,他們也會以其他方式支持兒女的,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為我們自己的孩子作好榜樣。

第二,關懷體貼,精神慰籍。贍養扶助老人,除了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外,還要從精神上關心、安慰老人,使他們享受「天倫之樂」,讓他們心情舒暢,精神有所寄託,幸福地歡度晚年。從某種意義上說,老人對子女在精神上的要求,會比物質上的要求更為重要和迫切。只有做到關懷體貼,精神慰籍才算真正的孝。正如孔子的一個學生游來問孝,孔子回答說,現在的所謂孝,只能說養活爹娘而已,連狗、馬都能得到飼養,如果不敬重孝順父母,那養活爹娘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孔子這里提出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對父母如果沒有恭敬之心,僅僅解決父母吃飯問題,這不是孝的含義。要做好從精神上關心、安慰老人,使老人心情愉悅舒暢,並不是十分容易的事。這要求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有事多同老人商量,多聽取並尊重他們的意見,多照顧他們的興趣和愛好;老人思想苦悶時,多給以安慰溫存,想方設法為他們排憂解愁;天氣變化,多注意噓寒問暖;生日節日,向他們慶賀祝福。如果我們能這樣對待自己的父母,那我們的孩子以後也一定能這樣對待我們。

2.從現在抓起,從小事抓起,做到愛嚴相濟,用父母對子女的愛去激發孩子對長輩的愛心與孝道
愛護子女是父母的天性。愛,是教育孩子的感情基礎,又是打開孩子心靈的一把鑰匙。只有在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長大後才會更懂得去愛別人。因此,我們在在愛父母的同時也要愛我們的孩子,但只有「愛得其所」,才能讓子女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感動、感染和感化,並轉化為前進的動力,否則就會變成溺愛,最終害了孩子。

要怎樣才算對子女「愛得其所」呢?有兩個字不容忽視:一是「遠」。二是「嚴」。
遠,就是要對孩子的長遠前途,明天的幸福負責。有些父母寧願自己節衣縮食,也要讓孩子穿得光鮮,吃得甜美,玩得愉快,過得舒適。這是一種以天然性為主體的「常情」,而不是關心孩子健康成長,開創事業的「深情」,未曾著眼於為了孩子的未來而進行意志、性格和心理品質的培養。這種愛是膚淺的、貧血的,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缺乏足夠的營養,點燃不起他們對生活對未來無比熱愛與嚮往的火焰。只要把對子女的深情體現在對孩子有計劃地、創造性地培養與訓練之中,對孩子塑造成什麼樣的人才有早期設計的藍圖,並且灌注大量的心血,精雕細刻地塑造孩子的心靈,使孩子在成人與成才之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才算是理智的愛,長遠的愛,有道德的愛。

嚴,就是在教育上有高標準的要求。「嚴」和「愛」是辨證的統一,對子女要恰當地掌握好嚴和愛的分寸,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古語說:「君子之愛人也以德,小人則以姑息」,姑息就是不嚴。從現狀看,姑息已成為對子女教育的一大禍害。其突出的表現:一是縱容,使孩子從小失去自理自製的能力,言談舉止缺乏正確的准繩,導致行為放盪,嚴重的還會陷入越軌違法的源潭。二是遷就,不管是非好壞,孩子有求必應,甚至對子女一些不良的思想習氣,也視若無睹,聽之任之,使孩子扭曲心靈,性格畸形發展。家長也因此而漸漸喪失對子女管束、約制、啟發、誘導的權威與作用。三是袒護,為子女的不良行為諸多辯解,歪曲真相,轉嫁責任;對反映情況的教師、親人、旁人表示反感和抱怨。使孩子有恃無恐,做壞事的膽子越來越大,導致誤入歧途,貽誤青春。

3.持之以恆,把孝道教育貫徹始終,形成良好家風,保持父母一致,家校一致,代際一致。

家風,是家庭成員思想觀念、道德品質、行為習慣與生活方式的綜合體現,是家庭成員在長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風氣與氛圍。它對每一個家庭成員的成長與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清看兩個在全球著名的實例:
美國有個嘉納塞·愛德華家族,這個家族的老主人是一位博學多才,注重修養的神學家。他的子孫都以這位德高望重、多才識廣的先人為立德立行的楷模,形成了一代一代往下傳的優良家風。迄今8代,他的子孫中有1人當過副總統,1人任過大使,20多人先後當選國會議員,12人當過大學校長,100多人任過大學教授,60多人當過醫生,13人當過報刊雜志的主編或負責人。

與他同時代的另一位美國人馬科斯·朱克是一個賭徒、酒鬼,他迄今也有8代後嗣。然而他的子孫中卻有200多人成了流浪兒或乞丐,7人因殺人被判死刑,63人作姦犯科被囚於監獄,400多人因酗酒而致殘廢或夭折。

是先天的遺傳基因在其作用嗎?不,是看似無形卻有形的家風,在潛移默化中發生這巨大的感染與影響。

要形成良好的家風,必須保持父母一致。夫妻之間能互相配合,孩子也容易增長孝心。父親對孩子說說母親懷孕及對孩子的愛護,母親多說父親對孩子的付出。千萬不能在孩子面前數落父親,因為這么一講,孩子對父親就很難再生起恭敬心。一個先生,一個父親,連孩子都瞧不起,他就很容易自甘墮落。

家校一致(親師合作,父母跟老師要能密切配合)

代際一致(家長要與祖輩多溝通交流)

4.充分利用各種傳媒的宣教作用對孩子進行引導,使形成觀念,養成習慣,從小培養孝心。

我們重視電視、報刊、網路等各種傳媒的宣教作用,客觀公正的對傳媒信息做出是非評判,如:如有的夫妻不睦,使子女從小缺乏溫暖和愛心;有的打牌賭博,影響子女學習;有的不尊重和關心老人,帶給子女負面影響;有的自私刻薄,專橫粗俗,使子女心靈受到傷害污染,等等。通過與孩子的討論評價,不僅反思了自我,從中接受了教育,而且為孩子的家庭孝道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氛圍和環境。

孝,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一切聖賢教育的核心,是做人之根本,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忠臣出孝子之門」,國家的棟梁,來自於孝子。弘揚孝道,是利國利世利民的事。希望我們每一個人不但做到自己是孝子,而且還能把孩子培養成為孝子,建設美好幸福的家庭。

❽ 作為子女,應該怎麼孝敬父母

作為兒女最重要的就是陪伴在父母的身邊,但是現在因為各種原因,大家都沒有辦法有效地陪在父母的身邊,去孝敬父母。例如疫情的原因,我們去往哪個地方都是非常麻煩的,也很有可能是因為大家的工作比較忙碌侍告,所以說也會影響到大家去照顧父母。 其實父母也並非是希望兒女每天都陪伴在自己的身邊,父母最希望得到的就是兒女能夠把自己放在心上,在平時給自己打一個語音電話或是打視頻電話。在我們不忙的時候,一定要去陪伴在父母的身邊,千萬不要因為父母的事情比較多,就含談哪覺得很麻煩,不願意呆在父母的身邊,這會讓父母覺得非常的心酸。
大家也要多跟父母進行溝通,大多數的老年人,他們其實是比較孤單的,如果說大家能夠經常的給自己的父談碼母打電話,也會讓父母感覺到更加的舒服一些。平時要多幫父母去做一做家務,比如說幫父母捶捶捶背,或者是揉一揉肩,這樣也會讓父母感覺到子女是非常孝順的,也會讓父母很高興。在我們小的時候,父母盡可能的陪伴在我們的身邊,照顧著我們,不能在我們大了之後就經常的以自己工作很忙為借口不回家陪伴著父母。
逢年過節的時候,父母可能會更加的想念自己的子女,大家也是可以盡量的回家,如果真的沒有辦法回家的話,多給父母打一打電話也是好的。如果說大家經常需要在外面進行工作的話,其實也可以選擇把父母接來跟自己一起居住,可能平時會有一些爭吵,但是小編覺得大多數都是愛。而且像很多的女孩子,如果自己一個人在外面居住的話,也是會有一些危險,有了父母的陪伴,也是會更加的安全一些。

❾ 為什麼子女要孝敬父母

當然原意,原因如下:
1,倫理要求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人類最聖潔的感情,肆襪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幸苦的將我們拉扯大,看著我們成長,我們應該永遠對父母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孝是倫理道德的基礎,不管我們年齡多大,我們也要愛護、孝順自己的父母。
2,父母是自己的根
我們是父母的結晶,我們的生命來源於父母,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是遮風擋雨的避風港,我們生命的根永遠紮根在那。
3,孝敬父母是義務
孝順父母是每個子女該盡的義務,天經地義,就如呼吸一樣自然。道德層面是如此,法律層面也一樣,父母陪伴我們成長,我們也應該陪著父母老去。
4,不留遺憾
對父母的愛,不要在該孝順的時候放棄,不要在失去之後才追悔莫及,懷著一顆感恩之心,盡力去照顧父母。
5,為下一輩做榜樣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你對待父母的樣子就是孩子將來對待你的樣子。對孩子的教育就是長期的潛移默化和言傳身教,想要孩子將來孝順自己,現在就應該給孩子做好榜樣,善待父母。
百善孝為先,孝順體現在彎跡生活中,也許就是他們渴了遞上一杯水,寂寞了多裂鬧激陪在他們身邊,生病時候多份關心......珍惜時間,孝順不能等待。

閱讀全文

與子女之孝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癌症晚期好好孝順 瀏覽:388
雙獨子女成家後雙方父母怎麼辦 瀏覽:815
老年人失眠看什麼專科 瀏覽:182
人事代理退休金 瀏覽:874
女孩說看美女可以長壽怎麼回答 瀏覽:763
社保交2000能領多少退休金 瀏覽:481
父母看事悲觀怎麼辦 瀏覽:806
規培3000每個月給父母多少錢 瀏覽:535
浙江社保退休金補發 瀏覽:11
老年人癌症有什麼特徵 瀏覽:81
2016年退休年齡最新通知 瀏覽:98
大興區紅星敬老院 瀏覽:560
養生食品如何入駐超市 瀏覽:966
體檢抽血時有哪些要求 瀏覽:543
優秀的老年公寓案例 瀏覽:652
入職體檢哪些項目是乙肝 瀏覽:59
養老保險已繳滿15年怎麼辦 瀏覽:542
長壽桃蒸多少個 瀏覽:541
北京市退休漲工資 瀏覽:53
決定長壽的是什麼桿菌 瀏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