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孝順子孫團結的詩句
唐·白居易
樑上有雙燕。 翩翩雄與雌。
銜坭兩椽間。 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 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易捕。 黃口飽難期。
咀爪雖欲弊。 心力不知疲。:
須臾千往來。 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 母瘦雛漸肥。
喃喃教言語。 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 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 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 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裹。 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 爾當反自思。
思爾為雛日。 高飛背母時。
當年父母念。 今日爾應知
訓世孝弟詩十首
宋·邵雍
子孝親兮弟敬哥,休殘骨肉起風波。
劬勞恩重須當報,手足情深要取和。
公藝同居今古罕,田真共處子孫多。
如斯遐邇皆稱美,子孝親兮弟敬哥。
子孝親兮弟敬哥,怡聲下氣與謙和。
難兄難弟名偏重,孝子賢孫貴自多。
負米尚難為薄養,讀書寧不擢高科。
仲由陳紀皆如此,子孝親兮弟敬哥。
子孝親兮弟敬哥,訓賢妯娌事翁婆。
好遵孟母三遷教,須讀張公百忍歌。
孝友睦姻兼任恤,智仁聖義與中和。
當時曾子同楊博,子孝親兮弟敬哥。
子孝親兮弟敬哥,光陰擲過疾如梭,
庭闈樂處兒孫樂,兄弟和時妯娌和。
孝弟傳家名不朽,金銀滿櫃富如何。
要知美蘆蘆粗譽傳今古,子孝親兮弟敬哥。
子孝親兮弟敬哥,天時地利與人和。
莫言世事常如此,堪嘆人生有幾何。
滿眼繁華何足貴,一家安樂值錢多。
奇哉讓梨並懷橘,子孝親兮弟敬哥。
子孝親兮弟敬哥,晨昏定省莫蹉跎。
一門孝友真難得,百歲光陰最易過。
和樂且耽宜自翕,彝倫攸敘在謙和,
班衣舞罷塤篪奏,子孝親兮弟敬哥。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嘩讓
母稱兒干卧,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錦》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字嚴
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詩經》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陪鎮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
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法)雨果
詩句,就是組成詩詞的句子。詩句通常按照詩文的格式體例,限定每句字數的多少。宋元經濟文化進一步發展後,詩句內容逐漸擴充和演繹,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後期,詩句演變成沒有了字數的限制的自由體詩歌。
1、《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4、《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5、《母別子》【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6、《慈母愛》【元】楊維楨 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為皇儲. 龍行虎步狀日異,狗趨鷹附勢日殊. 膝下豈無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闥鬼靜燈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執董狐筆,孤兒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銀柱斧,禍在韓王金櫃書. 7、《墨萱圖》【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8、《誰氏子》【唐】韓愈 非痴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雲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又雲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 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聖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 嗚呼余心誠豈弟,願往教誨究終始. 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遲,下山疾. 百年三萬六千朝,夜裡分將強半日. 有歌有舞須早為,昨日健於今日時.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無樂聲.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張謂 負薪老翁往北州,北望鄉關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兩人已向黃沙死. 如今小兒新長成,明年聞道又徵兵. 定知此別必零落,不及相隨同死生. 盡將田宅借鄰伍,且復伶俜去鄉土. 在生本求多子孫,及有誰知更辛苦. 近傳天子尊武蔬,強兵直欲靜胡塵. 安邊自合有長策,何必流離中國人.。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2、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3、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爾基 4、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5、母愛勝於萬愛。——莎士比亞
6、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7、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9、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10、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1、長幼有序。——孟子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4、《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5、《母別子》【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6、《慈母愛》【元】楊維楨
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為皇儲。
龍行虎步狀日異,狗趨鷹附勢日殊。
膝下豈無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闥鬼靜燈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執董狐筆,孤兒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銀柱斧,禍在韓王金櫃書。
7、《墨萱圖》【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8、《誰氏子》【唐】韓愈
非痴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雲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又雲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
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聖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
嗚呼余心誠豈弟,願往教誨究終始。
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遲,下山疾。
百年三萬六千朝,夜裡分將強半日。
有歌有舞須早為,昨日健於今日時。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無樂聲。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張謂
負薪老翁往北州,北望鄉關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兩人已向黃沙死。
如今小兒新長成,明年聞道又徵兵。
定知此別必零落,不及相隨同死生。
盡將田宅借鄰伍,且復伶俜去鄉土。
在生本求多子孫,及有誰知更辛苦。
近傳天子尊武蔬,強兵直欲靜胡塵。
安邊自合有長策,何必流離中國人。
11、《除夜作》【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
12、《步虛》【唐】司空圖
阿母親教學步虛,三元長遣下蓬壺。
雲韶韻俗停瑤瑟,鸞鶴飛低拂寶爐。
13、《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唐】孟浩然
十五綵衣年,承歡慈母前。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舉,中郎許仲宣。泛舟江上別,誰不仰神仙
(一)《踏莎行》·天地人為貴
太空無極,星辰無數,
唯地球有人生出.
宇宙創造出神奇,
人類變成造物主.
幸福無邊,聰明無度,
做人當彼此愛護.
讓和諧遠離戰爭,
盼每個家庭和睦.
(二)《沁園春》·天下至道在和諧
民用和睦,上下無怨,至德要道.
讀老子孔子,經書典籍,治世名言,敬業
忠孝.修身養性,立身行道,志在謀國家
富饒.須牢記,要愛人敬人,奉親養老.
和諧需要平等,臨事只為家國計較.
法古今完人,滿而不溢,為下不爭,居上
不驕.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治理好家庭
細胞.再重提,和諧治家國,首當行孝.
(三)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十月懷胎媽媽苦,一朝落草爹爹笑.
提兒尿尿吹口哨,逗兒笑笑裝怪調.
舉上肩頭騎馬馬,躲到樹後藏貓貓.
食時挑揀盤中菜,行時擔心路上跤.
百般呵護荷捧珠,千方調教鳥啼巢.
垂髫總角逢人誇,弱冠而立涉世焦.
曾學孟母擇鄰居,亦請良師入戶教.
名利場中防眼紅,潛規則里怕身飄.
父盼成龍天上飛,母望養老身邊繞.
爹愛家譜添獨孫,媽憂兒子雜二毛.
爹媽古稀得新樂,孫子襁褓有牢靠.
桑榆晚景發蒼蒼,早起晚睡彈舊調.
(四)《沁園春》·孝乃天之經,地之義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理當行孝.
學武穆精忠,重華大孝,羔羊跪乳,靈狐
返巢.基因遺遞,惟妙惟肖,天道認姊妹
同胞.循天理,傳孝悌禮樂,中華之寶.
看登月奔小康,顯文明古國之標高.
談敬業奮發,仁慈博愛,舍己為人,功在
孝道.不肅而成,不嚴而治,息訟於言傳
身教.睜眼看,現代文明,功在本朝.
(五)《踏莎行》·祭祀先祖,傳承孝道
祭如神在,言敬心哀.
攜兒孫登堂同拜.
飲水思源不忘本,
民族始方興未艾.
孝無終始,善行不怠.
世上無物可不愛.
由此及彼推而廣.
看盛世姍姍到來.
(六)祝福孝子
好人有好報,大德必大孝.
心存天下人,腹納四海潮.
揀苦難於身,送溫馨於老.
常為而不有,每言思合道.
其潔比玉潤,其心同光耀.
傳大孝之風,養精忠之苗.
和諧之精靈,太平之依靠.
為人民服務,替好人祈禱.
(七)夢
似傍晚,
似雲月淡淡,
夢魂向老家飛往.
站在門前,
滿眼洞壁頹牆,
茅草翻揚.
夜靜靜,
兄弟姊妹不見,
老屋微光.
似乎媽媽在為我煮飯,
似乎媽媽在為我補衣裳,
似乎媽媽睡在我身旁.
媽媽呀!
雙鬢如霜,
為何不將兒呼喚?
為何凝神將我打量?
一眨眼,
媽媽突然不見
我聲嘶力竭地喊,
醒來正睡在妻子身旁.
路燈照進紗窗,
天籟聲回盪,
我的兒女也工作在遠方.
我的苦,
媽媽點點滴滴曾嘗,
我的福,
媽媽一絲一毫未享.
難忘媽媽一生的辛酸,
我一生的遺憾,
我一生的憂傷.
眼前親友次第過,
看食盡鳥投林,
看後浪催前浪.
人生夢一場,
行孝要及時趕上,
父慈子孝要世代相傳.
1、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2、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格言聯璧》
3、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4、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璧》
5、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6、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7、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錦》
8、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
9、顧我,復我。——《詩經》
10、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11、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12、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13、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
14、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15、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
16、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17、母稱兒干卧,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18、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19、婦不順也。——南北朝·顏之推
20、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21、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22、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23、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② 孝道為先世代傳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就是這個家族將孝順作為家族理念,家訓,讓後世子孫都以孝順作為為人處世的第一準則。
③ 母慈兒孝家和睦孝順家風代代傳,我們該怎樣給孩子做榜樣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家庭教育往往比學校教育重要,在家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都會有個錯誤的地方,那就是我覺得你要怎麼做,但是自己卻做不到,比如父母叫孩子吃飯不能看電視、玩手機,但是自己卻回在吃飯的時候拿出手機刷朋友圈或是回復消息。所以家庭教育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以身作則,要想孩子做到,父母就必須給他們做一個好的榜樣。
現在的我們都是手機不離身,不管去哪都要帶上手機。經常有父母刷著手機,孩子走失或者是孩子亂跑發生交通事故的案例。在一次去拜訪親戚的過程中,我看到父母在沙發上玩手機,小孩子在地上玩玩具,並且對孩子提出的問題都是很敷衍的回答。作為父母,應該在閑暇時間多陪自己的孩子,手機里的東西都會過時,而對孩子的教育卻是有著終生影響的。
④ 孝子賢孫是什麼意思
問題一:孝子賢孫的意思是什麼 就是統指有孝心的後代。
孝和賢是一個意思,指孝順,
子和孫一個意思,統指子孫,後代。
問題二:孝子賢孫什麼意思 兒子孫子很孝順
問題三:父孝子孫遺什麼意思 父孝子孫遺
父親孝順子孫也會孝順
這意思是子孫受父母影響很大
所以一定要以身作則,教育孩子
問題四:解簽:水有源來木有根,莫忘先祖莫忘親,根深德厚無慚愧,孝子賢孫奉爾身是什麼意思? 不要忘本,對你的父母好,以後你的子女也會這樣對你
求採納
問題五:高皇帝 在九天 不管他孝子賢孫 是什麼意思 原文: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聖子神孫,反不如飄蓬斷梗。」
朱元璋是明太祖,被稱為高皇帝,朱元璋死後朱棣就清君側了,把他侄子朱允殺譜擼想朱元璋苦苦扶持這皇太孫,指望他繼承江山,卻被自己有野心的兒子奪了去。
問題六:成語 孫 什麼意思 孫權勸學:
王孫公子: 舊時貴族、官僚的子弟。
孫康映雪: 比喻讀書非常刻苦。
樹倒猢孫散: 樹倒了,樹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隨從的人也就一鬨而散。
老子長孫: 養育子孫,使其長大成人
荒子孱孫: 孱:低劣。指不成材的子孫,放盪無行的後代
虎子狼孫:
斷子絕孫:
子子孫孫: 子孫後裔;世世代代的意思。
貽厥孫謀: 貽:遺留;厥:其,他的;謀:計謀,打算。為子孫的將來作好安排。
毓子孕孫: 毓:養育。繁衍子孫。
炎黃子孫: 炎黃:炎帝神農氏和黃帝有熊氏,代表中華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黃帝的後代。指中華民族的後代。亦作「黃炎子孫」。
飴含抱孫: 含著飴糖逗小孫子。形容老人自娛晚年,不問他事的樂趣。同「含飴弄孫」。
孝子順孫: 指孝順父母的兒子,有德行的孫子。
孝子慈孫: 對祖先孝順的子孫。
文子文孫: 指周文王的子孫。後泛用為稱美帝王的子孫。
王孫貴戚: 泛指皇親國戚。同「王公貴戚」。
徒子徒孫: 徒弟和再傳的徒弟。比喻一脈相傳的人(含貶意)。
孫龐鬥智: 孫:孫臏;龐:龐涓。孫臏、龐涓各以智謀爭斗。比喻昔日友人今野嘩橋為仇敵,各逞計謀生死搏鬥。也比喻雙方用計較量高下。
絕子絕孫: 指斷絕子孫。
季孫之憂: 季孫:魯國大夫;憂:憂患。指內部的憂患。
黃帝子孫: 黃帝:姬姓,號軒轅氏,中華民族的祖先。黃帝的後代。指中華兒女
公子王孫: 舊時貴族、官僚的子弟。
桂子蘭孫: 對人子孫的美稱。
鳳子龍孫: 帝王或貴族的蘆粗後代。
福孫蔭子: 指福蔭及於子孫。
抱子弄孫: 弄:逗弄。意謂抱弄子孫,安享快樂。
孝子賢孫: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
名落孫山: 名字落在榜末孫山的後面。指考試或選拔沒有錄取。
含飴弄孫: 飴:麥芽糖。含著糖逗小孫子玩。形容晚年生活的樂趣。
問題七:孝子無愧,逆子天責什麼意思 不肖子孫bù xiào zǐ sūn
不肖:不象,頌猛不賢。指品德差,沒出息,不能繼承先輩事業的子孫或晚輩。
【近義詞】:紈絝子弟、後繼無人
【反義詞】:孝子賢孫、後繼有人、繼往開來
【語法】:偏正式;作賓語;指不好的子孫
沒有不孝子孫一詞,不孝子孫不是成語。
問題八:喪尺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原墳、燒七、燒百天、燒周年、燒三周年解析
1:自古中國喪葬習俗有:出殯日起三天原墳的習俗,即: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樑、擺供品、上香、踩院子、燒紙等程式。(骨灰盒在殯儀館存放的,只擺供品、上香、燒紙)。
2: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燒一次紙,燒七次,過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為燒七(也叫:做七)。目前往往將做七改變為四次,即:一七(被三天原墳所代替)、三七、五七、七七、(現在只燒單數,燒大七)。按喪事習俗,燒一七、七七、以死者兒子為主,稱做:有頭,有尾;三七、以死者兒媳為主;五七、以死者女兒為主。(燒五盆紙花)。按喪事習俗,燒七(做七)。
3:燒百天、燒周年、燒三周年的意義:人死到陰曹地府後,共有十位王官(陰府之檢察官)和四位審判官,其職是:將亡者提詢,以生前所作所為,善善、惡惡、加以偵訊,共有十位王官,掌理十殿,首先要過前七殿:第一殿秦廣明王、第二殿楚江明王、第三殿宋帝明王、第四殿伍官明王、第五殿閻羅帝君、第六殿卞城明王、第七殿泰山明王、兒女燒七,希望父母在陰間能安然舒適,過王順利。做七拜明王,查其生前「善」的行跡,四十九天後移送陰曹法院經四審,每十日為一旬,調審一次:一審,(頭旬,第五十九天)崔氏判官;二審,(二旬,第六十九天)李氏判官;三審,(三旬,第七十九天)韓氏判官;四審,(四旬,八十九天)楊氏判官;再過一旬就是九十九天燒百天(叫做短百天,長周年),再拜,第八殿平政明王、燒一周年拜,第九殿都市明王、燒三周年拜,轉輪明王後、決定如何投生,轉入來世。
具體日期演算法,例如:
老人於2009年01月01日逝世。
(以下為公歷時間)
一七:01月07日(一般為01月05日的原墳所代替)
三七:01月21日
五七:02月04日
七七:02月18日
百日:04月09日(實際天數是第九十九天,也有短百日的含義)
一周年祭、三周年祭要按祭日來算。
葬禮俗多循古禮,晚清時代喪服、喪期均遵《文公家禮》(朱熹所撰,又稱《朱子家禮》)。大致程序為:長輩彌留之際,子孫必須到場送終,如果父母死時子女不在身邊,不僅親友責其不孝,子女也會感到終身遺憾和愧疚。死者斷氣(即《家禮》中所說的「初終」)後,立即燒錢紙,稱為「落氣紙」;在死者身旁點一盞油燈,稱「長明燈」。家中及時確立喪主等經辦喪事的人員。親屬按與死者關系的親疏穿戴孝服,按舊制應分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種,而實際生活中多披白色頭巾,以頭巾之長短、系頭巾之麻線的粗細和顏色來分別,但統言之披麻戴孝。鞋則用白布覆蓋,根據輩份點綴一點紅綠。一面派人購制棺木(許多有條件的老人生前就已置辦了壽材),一面通知親友前來參加葬禮,一般人家口頭通報,富家大戶發訃告,訃告有一定格式。然後為死者洗澡,「前三後四」,即用濕毛巾在死者胸前抹三下,背後抹四下,穿戴壽衣壽帽,並在其右手放入一根棍棒或柳樹枝,上串一燒餅,稱「打狗棒」。覆衾死者身上,臉上則覆蓋白布(即《家禮》中所說「小殮」)。設祭,哭喪,守靈。一般攤屍半天到三天不等,家中必要到場的人到齊後即將死者放入棺材(即《家禮》中所說的「大殮」),亦設奠,家人嚎哭。釘棺蓋時孝子在一旁高喊「某某躲釘!」此時成服,設祭堂,早晚奠,接受親友吊喪。在家中辦理這些事情的同時,派人外出擇定墓地,挖好墓穴。出殯(俗稱「上山」)日,請道士做齋,為死者開路。棺木一般有八人抬,路遠的還要有八人替換。棺木出門時要摔碎一隻碗或缽。出門後前面有人擎銘旌,丟紙錢(俗稱「買路錢」),中間有孫子或重孫騎坐在棺木上,後面孝子賢孫、親戚朋友依此跟進,徐徐向墓地進發。棺停墓穴旁,先用稻草燒墓穴,謂之「暖井」,有的還殺一隻公......>>
⑤ 孝子賢孫的意思
問題一:孝子賢孫的意思是什麼 就是統指有孝心的後代。
孝和賢是一個意思,指孝順,
子和孫一個意思,統指子孫,後代。
問題二:孝子賢孫什麼意思 兒子孫子很孝順
問題三:父孝子孫遺什麼意思 父孝子孫遺
父親孝順子孫也會孝順
這意思是子孫受父母影響很大
所以一定要以身作則,教育孩子
問題四:高皇帝 在九天 不管他孝子賢孫 是什麼意思 原文: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聖子神孫,反不如飄蓬斷梗。」
朱元璋是明太祖,被稱為高皇帝,朱元璋死後朱棣就清君側了,把他侄子朱允逼走,想朱元璋苦苦扶持這皇太孫,指望他繼承江山,卻被自己有野心的兒子奪了去。
問題五:孝子無愧,逆子天責什麼意思 不肖子孫bù xiào zǐ sūn
不肖:不象,不賢。指品德差,沒出息,不能繼承先輩事業的子孫或晚輩。
【近義詞】:紈絝子弟、後繼無人
【反義詞】:孝子賢孫、後繼有人、繼橘局租往開來
【語法】:偏正式;作賓語;指不好的子孫
沒有不孝子孫一詞,不孝子孫不是成語。
問題六臘升:成語 孫 什麼意思 孫權勸學:
王孫公子: 舊時貴族、官僚的子弟。
孫康映雪: 比喻讀書非常刻苦。
樹倒猢孫散: 樹倒了,樹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隨從的人也就一鬨而散。
老子長孫: 養育子孫,使其長大成人
荒子孱孫: 孱:低劣。指不成材的子孫,放盪無行的後代
虎子狼孫:
斷子絕孫:
子子孫孫: 子孫後裔;世世代代的意思。
貽厥孫謀: 貽:遺留;厥:其,他的;謀:計謀,打算。為子孫的將來作好安排。
毓子孕孫: 毓:養育。繁衍子孫。
炎黃子孫: 炎黃:炎帝神農氏和黃帝有熊氏,代表中華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黃帝的後代。指中華民族的後代。亦作「黃炎子孫」。
飴含抱孫: 含著飴糖逗小孫子。形容老人自娛晚年,不問圓兆他事的樂趣。同「含飴弄孫」。
孝子順孫: 指孝順父母的兒子,有德行的孫子。
孝子慈孫: 對祖先孝順的子孫。
文子文孫: 指周文王的子孫。後泛用為稱美帝王的子孫。
王孫貴戚: 泛指皇親國戚。同「王公貴戚」。
徒子徒孫: 徒弟和再傳的徒弟。比喻一脈相傳的人(含貶意)。
孫龐鬥智: 孫:孫臏;龐:龐涓。孫臏、龐涓各以智謀爭斗。比喻昔日友人今為仇敵,各逞計謀生死搏鬥。也比喻雙方用計較量高下。
絕子絕孫: 指斷絕子孫。
季孫之憂: 季孫:魯國大夫;憂:憂患。指內部的憂患。
黃帝子孫: 黃帝:姬姓,號軒轅氏,中華民族的祖先。黃帝的後代。指中華兒女
公子王孫: 舊時貴族、官僚的子弟。
桂子蘭孫: 對人子孫的美稱。
鳳子龍孫: 帝王或貴族的後代。
福孫蔭子: 指福蔭及於子孫。
抱子弄孫: 弄:逗弄。意謂抱弄子孫,安享快樂。
孝子賢孫: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
名落孫山: 名字落在榜末孫山的後面。指考試或選拔沒有錄取。
含飴弄孫: 飴:麥芽糖。含著糖逗小孫子玩。形容晚年生活的樂趣。
問題七:公子王孫的意思和造句 【公子王孫解釋】:舊時貴族、官僚的子弟。近義詞:公子哥兒 紈褲子弟 王公貴族 紈絝子弟 反義詞:平淡簡單 相似詞:子孫 孫子 炎黃子孫 孝子賢孫 不肖子孫 斷子絕孫 王子 小王子
1. 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2. 看他那副驕橫的樣子,就像是公子王孫。
3. 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唐末范攄所撰筆記。崔郊
4. 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崔郊
5. 這些公子王孫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6. 贈婢崔郊,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崔郊
7. 秦樓楚館,依然是蕭官螯嘈,通宵達旦,揮金如土的公子王孫,達官貴人們。
8. 他不像一般公子王孫長年養於府中,自小性子就野,尤喜混跡民間,自然見多識廣。
9. 赤日炎炎是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10.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11. 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
12. 可為什麼一堆公子王孫小姐全要給我生孩子?我不要成為大肚貓耳生物啊……
13. 這世間,無論是羽扇綸巾的白衣少年,還是揮金如土的公子王孫,或是眉宇蒼茫的黑衣游俠、風流倜儻的傲氣名仕,最後都將拜倒在美人裙下。
14. 詩雖然是譏諷公子王孫的,但王建知道是好意,所以也就未加疑忌。
15. 多少公子王孫,挽親覓友,前來執柯,小姐都沒有一個中意的。
問題八:孝的含義謝謝 5分 孝道就是感恩。感恩是一種力量,感恩是一種責任,感恩是一種義務!詩經、爾雅中》說:「善事父母曰孝」。孟子也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意思就是說,要盡心贍養侍奉父母,尊敬愛護老人「順」,就是要順從,依老人的意願行事,主要指在養老方式、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方面,也可以說,「順」是「孝」的具體體現。
子女是父母生養,從出生開始,喂養撫育,洗漿補訂,生病時不眠不休的照料,若是難治之病,情願捨命換兒安;稍長,教給基本生活能力,供給讀書,關心其成長,永不停歇。父母對子女付出的愛,是一生一世,可謂:親情無價,骨肉情深。而為子女者,在父母面前,永遠是負著債的。
子女對父母盡孝道,是一種基本道德,是社會道德的基礎。孝是天經地義的人類本性。孝的真諦是:「報本思源、尊重生命、圖謀發展」。
父母生前應做到:「尊重關愛,順從意願,不虧吃住,衣潔保暖,病有所醫」。讓父母「活得自尊」、「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活得有益」。「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父母的過錯,應柔和、細聲進行勸諫,耐心溫和地指出,決不能對父母進行粗暴的訓斥和指責,更不能惡意地譏諷
問題九:射行至孝成語什麼意思 愛老慈幼 祝哽祝噎 陟岵陟屺 骨肉至親 骨肉相連恩重如山 晨昏定省 寸草春暉 冬溫夏清 恩逾慈母返哺之恩 甘馨之費 顧復之恩 藉草枕塊 敬恭桑梓敬老尊賢 勞而不怨 南山之壽 寢苫枕塊 升堂拜母壽比南山 壽山福海 菽水承歡 送往事居 先意承旨顯親楊名 孝子賢孫 仰事俯畜 養生送死 義不背親白雲親舍 必恭必敬 赤子之心 椿萱並茂 承歡膝下 舐犢情深 孝感動天、戲綵娛親、鹿乳奉親、百里負米、嚙指痛心、蘆衣順母、親嘗湯葯、拾葚異器、埋兒奉母、賣身葬父、刻木事親、湧泉躍鯉、懷橘遺親、扇枕溫衾、行佣供母、聞雷泣墓、哭竹生筍、卧冰求鯉、扼虎救父、恣蚊飽血、嘗糞憂心、乳姑不怠、滌親溺器、棄官尋母 寸草春暉 慈烏反哺 具體的二十四孝 1.孝感動天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頑,母囂,弟象傲。舜耕於歷山,有象為之耕,鳥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堯聞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讓焉。隊隊春耕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2.戲綵娛親 周老萊子,至孝,奉二親,極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稱老。常著五色斑斕之衣,為嬰兒戲於親側。又嘗取水上堂,詐跌卧地,作嬰兒啼,以娛親意。 老萊子,(東周)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戲舞學嬌痴,春風動綵衣。雙親開口笑,喜色滿庭鬧。 3. 鹿乳奉親 周剡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雙眼,思食鹿乳。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親。獵者見而欲射之。剡子具以情告,以免。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親老思鹿乳,身掛褐毛衣。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4.百里負米 周仲由,字子路。家貧,常食藜藿之食,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歿,南遊於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鍾,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嘆曰:「雖欲食藜藿,為親負米,不可得也。」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負米供旨甘,寧辭百里遙。身榮親已歿,猶念舊劬勞。 5.嚙指痛心 周曾參,字子輿,事母至孝。參嘗採薪山中,家有客至。母無措,望參不還,乃嚙其指。參忽心痛,負薪而歸,跪問其故
⑥ 道德根於孝悌 清白傳之子孫什麼意思
道德的根本其實是孝順,清白要流傳給自己的子孫。
意思就是要告誡後慎塌虛人,一定要做一個孝順的人,一定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做人衫沒也應該要清清白白,不要去做一寬燃些不好的事情。
⑦ 頌揚子孫孝心的故事有哪些
★立身行直 (我們不但要行孝,還要勸人行孝)
孔子名丘,字仲尼,周朝春秋魯國人,父親叔梁紇,是一飽學之士,母親顏徵,是叔梁紇的繼娶夫人。
孔子三歲時,父親不幸過世了,而由母親顏氏來撫養。仲尼自幼聰穎過人,而且事母至孝。
顏氏為了仲尼的將來,特地將當時有名的學者請來,教導仲尼。在母、嚴師的教導下,仲尼把當時所有的書籍冊冊讀通。而且對自身的學術和品德修養,更是不時的注意與求進。所以在年輕時的他,就已略有名望。
後來,孔子在魯國教學,宣揚仁愛之道,來自各方的學生,多至三千人,有特殊成就的就有七十二人。他教學生是身教重於言教,而且依各人的性向,給予不同的教育方式。並且常常以「不學禮,無以立」來教導學生。另外,孔子還從事著述工作,把偉大的仁愛精神傳揚開去。
一、孝敬父母的故事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麼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勸。父母不願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並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並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為當今一些素質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事例三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事例四
老一輩革命家朱德著文《回憶我的母親》,以無限的深情贊頌了母親無比的愛和高尚的品質。毛澤東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晝夜兼程,他撫摸著母親的棺木放聲慟哭,悲痛之中揮筆寫下《祭母文》:「吾母高風,首推博愛」。宋慶齡孝心至誠,在母親靈前「飲泣不已」。陳毅探母,執意要給癱瘓在床的母親洗衣服。李鵬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鵬夫婦總要帶上母親喜愛的食物,到母親處請安問好。
⑧ 歌詞要把孝順傳給子孫
印超上人-勸孝哥
天上人間孝當先
孝字古今代代傳
忠臣行孝為聖賢
夫妻同孝回合家歡
孝報根本種答福田
子子孫孫輩輩賢
孝子有難過平關
孝子處事皆圓滿
做人最先要行孝
孝子賢孫皆稱道
孝順不分貴和賤
孝順不分民和官
孝道治國民心安
不行孝道倫理亂
普勸大家都行孝
你好他好大家好
天地大孝供三寶
生生世世得善道
稱念阿彌陀佛號
極樂世界證佛道
⑨ 表示子女孝順的四字成語
十分孝順,非常孝順,你很孝順,孝順父母。
愛老慈幼 祝哽祝噎 陟岵陟屺 骨肉至親 骨肉相連
恩重如山 晨昏定省 寸草春暉 冬溫夏清 恩逾慈母
返哺之恩 甘馨之費 顧復之恩 藉草枕塊 敬恭桑材
敬老尊賢 勞而不怨 南山之壽 寢苫枕塊 升堂拜母
壽比南山 壽山福海 菽水承歡 送往事居 先意承旨
顯親楊名 孝子賢孫 仰事俯畜 養生送死 義不背親
白雲親舍 必恭必敬 赤子之心 椿萱並茂 承歡膝下
一 孝感動天
二 親嘗湯葯
三 嚙指痛心
四 百里負米
五 蘆衣順母
六 鹿乳奉親
七 戲綵娛親
八 賣身葬父
九 刻木事親
十 行佣供母
十一 懷橘遺親
十二 埋兒奉母
十三 扇枕溫衾
十四 拾葚異器
十五 湧泉躍鯉
十六 聞雷泣墓
十七 乳姑不怠
十八 卧冰求鯉
十九 恣蚊飽血
二十 扼虎救父
二十一 哭竹生筍
二十二 嘗糞憂心
二十三 棄官尋母
二十四 滌親溺器
父慈子孝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對子女慈愛,子女對父母孝順。
出處:《禮記·禮運》:「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
父嚴子孝 父親嚴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順孝敬父親。
出處:唐·呂溫《廣陵陳先生墓表》:「始見一鄉之人,父嚴子孝,長惠幼敬,見乎詞氣,發乎顏色。」
雞骨支床 原意是因親喪悲痛過度而消瘦疲憊在床席之上。後用來比喻在父母喪中能盡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俱以孝稱,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
老萊娛親 表示孝順父母。
出處:西漢·劉向《列女傳》:「老萊子孝養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綵衣,嘗取漿上堂,跌仆,因卧地為小兒蹄,或美鳥鳥於親側。」
母慈子孝 母親慈祥愛子,子女孝順父母,是封建社會所提倡的道德風范。
逆臣賊子 逆臣:叛亂之臣;賊子:忤逆之子。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
出處:《晉書·王導傳》:「逆臣賊子,何世無之?豈意今者近出臣族!」 唐·陳子昂《請措刑科》:逆臣賊子,頓伏嚴誅。」
逆子賊臣 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
出處:《敦煌變文·降魔變文》:「唯有逆臣賊子,欲謀王之國政,懷邪抱佞,不謹風謠。」
入孝出弟 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同「入孝出悌」。
出處: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
入孝出悌 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亦作『入孝出弟』。
出處: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漢·桓寬《鹽鐵論·授時》:「教之以德,齊之以禮, *** 徙義而從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扇席溫枕 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同「扇枕溫席」。
扇枕溫衾 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同「扇枕溫席」。
扇枕溫席 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
出處:漢·劉珍《東觀漢記·黃香傳》:「冬無被褲而親極滋味,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溫席。」
王祥卧冰 王祥卧冰求魚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順父母。
烏鳥私情 烏鳥:古時傳說,小烏能反哺老烏。比喻侍奉尊親的孝心。
出處:晉·李密《陳情表》:「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鴞鳥生翼 舊傳鴞鳥不孝,母哺翼成,啄母睛而去。比喻忘恩負義。
孝悌力田 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努力務農。
出處:《漢書·文帝紀》:「其遣謁者勞賜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以戶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員。」
孝悌忠信 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忠於君主,取信於朋友的封建社會的應具備的道德標准。
出處: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統制顯靈救駕》:「凡遇人,只勸人以『孝悌忠信』四字。」
孝子慈孫 對祖先孝順的子孫。
出處:《孟子·離婁上》:「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也。」
孝子順孫 指孝順父母的兒子,有德行的孫子。
出處:《漢書·武帝紀》:「今天下孝子順孫,願自竭盡以承其親。」
孝子賢孫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
出處:元·劉唐卿《降桑椹》:「聖人喜的是義夫節婦,愛的是孝子賢孫。」
衣冠梟獍 相傳梟是吃母的惡鳥,獍是吃父的惡獸。舊時比喻不孝的人。
出處: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七:「河朔士人目蘇楷為衣冠梟獍。」
移孝為忠 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
出處:語出《孝經·廣揚名》:「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
移孝作忠 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同「移孝為忠」。
出處:謝覺哉《不惑集·愛父母》:「不錯,封建社會曾把養父母這件事塗上一些神秘色彩。它是利用人類熱愛父母——『孝親』的自然倫理,要人民『移孝作忠』。」
扇枕溫席
【解釋】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
【出處】漢·劉珍《東觀漢記·黃香傳》:「冬無被褲而親極滋味,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溫席。」
孝感動天
【解釋】講述的是虞舜孝心感動上天的故事。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
【出處】二十四孝之一
鹿乳奉親
【解釋】講述了作為孝子怎樣冒著生命危險,想方設法得到鹿乳來奉養親人。
【出處】二十四孝之一
百里負米
【解釋】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路,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
【出處】二十四孝之一
嚙指痛心
【解釋】曾參入山打柴,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背起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讓你知道。」
【出處】二十四孝之一
蘆衣順母
【解釋】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
【出處】衣順母是《論語·先進》中的典故
湧泉躍鯉
【解釋】講述了漢代姜詩與其妻的孝行。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
【出處】二十四孝之一
懷橘遺親
【解釋】陸績懷里藏兩個橘子,帶給年邁的母親吃。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
【出處】二十四孝之一
扇枕溫衾
【解釋】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同「扇枕溫席」。
【出處】二十四孝之一
行佣供母
【解釋】行佣供母,二十四孝之一,說的是 東漢時齊國臨淄人江革,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的故事。
【出處】二十四孝之一
滌親溺器
【解釋】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恣蚊飽血
【解釋】拿自己的血喂飽了蚊子,讓他不要再叮父母。形容子女非常孝順。
【出處】見前文《二十四孝》
尊老愛幼
讀音: [ zūn lǎo ài yòu ]
釋義:形容人的品德良好
2、扶老攜幼
讀音;[ fú lǎo xié yòu ]
釋義:拉著,帶領。攙著老人,領著小孩。
出 處:《戰國策·齊策四》:「孟嘗君就國於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孟嘗)君道中。
3、孝子慈孫
讀音: [ xiào zǐ cí sūn ]
釋義:對祖先孝順的子孫。
出 處:《孟子·離婁上》:「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也。」
4、孝子賢孫
讀音: [ xiào zǐ xián sūn ]
釋義: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
出 處:元·劉唐卿《降桑椹》:「聖人喜的是義夫節婦;愛的是孝子賢孫。」
5、孝子順孫
讀音:[ xiào zǐ shùn sūn ]
釋義:指孝順父母的兒子,有德行的孫子。
出 處:《漢書·武帝紀》:「今天下孝子順孫,願自竭盡以承其親。」
造句:1.中國人民歷來有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2.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3.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尊老愛幼的傳統。
4. 大家都應具有尊老愛幼的好習慣。
5. 這是一個尊老愛幼、伯塤仲篪的模範家庭。
「恩逾慈母」「返哺之恩」「顧復之恩」「菽水承歡」「孝子賢孫」
一、「恩逾慈母」
【讀音】ēn yú cí mǔ
【釋義】逾:超過。 比慈愛的母親給予的恩情還要重。形容恩情深厚。
【出處】唐·韓愈《御史台上論天旱人飢狀》:「陛下恩逾慈母。」
二、「返哺之恩」
【讀音】fǎn bǔ zhī ēn
【釋義】返哺:雛鳥長大,銜食哺其母。比喻報答親恩。
【出處】《春秋運斗樞》:「飛翔羽翮為陽,陽氣仁,故烏反哺也。」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青鳳》:「君如念妾,還祈以樓宅相假,使妾得以返哺之私。」
三、「顧復之恩」
【讀音】gù fù zhī ēn
【釋義】顧:回頭看;復:反復。比喻父母養育的恩德。
【出處】《詩經·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
四、「菽水承歡」
【讀音】shū shuǐ chéng huān
【釋義】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飲食;承歡:侍奉父母使其歡喜。指奉養父母,使父母歡樂。
【出處】《禮記·檀弓下》:「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
五、「孝子賢孫」
【讀音】xiào zǐ xián sūn
【釋義】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
【出處】元·劉唐卿《降桑椹》:「聖人喜的是義夫節婦;愛的是孝子賢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