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九九重陽節歌曲原唱
歌曲九九重陽原唱陳少華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陳樹作詞,朱德榮作曲,歌詞如下:
又是九月九,重陽夜難聚首
思鄉的人兒,飄流在外頭
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憂
回家的打算,始終在心頭
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
他鄉沒有烈酒,沒有問候
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
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
又是九月九,重陽夜難聚首
思鄉的人兒,飄流在外頭
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憂
回家的打算,始終在心頭
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
他鄉沒有烈酒,沒有問候
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
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
親人和朋友,舉起杯倒滿酒
飲盡這鄉愁,醉倒在家門口
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
他鄉沒有烈酒,沒有問候
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
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
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
他鄉沒有烈酒,沒有問候
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 。
歌曲鑒賞
該歌曲歌詞從淺顯的語言中,將獨在異鄉的思鄉情與漂泊在外的無奈、孤寂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
該歌曲讓聽眾可以感受到,在外的人思鄉的時候回憶在家中與親人聚首情景,同時讓聽者感到是何光景,與前面的思念形成鮮明的對比,讓歌曲的思鄉情更容易表現出來。
該歌曲並以「借酒消愁」的思鄉情結作為主題,從而激發起人們傳統的「借酒抒懷」的情感,讓聽者心中產生共鳴。
B. 九九重陽節歌曲原唱
戴辰芮。
1、《九九重陽節》由戴辰芮演唱,李亞娟作詞,作曲,因為感情真摯,一經發布就收獲無數好評。
2、歌詞節選:九九重陽,九九重陽,金秋萬里清風送爽。
C. 「又是一年九月九,登高望遠攀枝頭」這兩句歌詞是什麼歌上的歌詞都是什麼
又是一年九月九 登高望遠舉杯酒(2006-10-30 22:20:47)轉載▼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雙九重疊,所以也稱「重九」。古時候,以二、四、六、八、十為陰數,以一、三、五、七、九為陽數,九為陽數中最大。日月並陽,兩九相重,古籍《易經》上有:「以陽爻為九。」兩陽相重,因此又稱「重陽」。
重陽節來源於道教的一個神話故事。相傳東漢時,汝南縣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夥子,父母都健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屍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裡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裡就把瘟疫帶到哪裡。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費長房給了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他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仙翁說罷,用手一指,一隻仙鶴展翅飛來,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鶴向汝南飛去。
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夥兒說了。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抿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好,就帶著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裡,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沖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裡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鬥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只見寶劍閃著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梁人吳均在他的《續齊諧記》一書里曾有此記載。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到了漢代,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後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賈氏對人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節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可見,過重陽節的習俗在當時文人雅士中已頗為盛行。到魏晉南北朝時,重陽已被民間普遍重視。晉人周處《風土記》中記載:「以重陽相會,登山飲酒,謂登高會,又名茱萸會。」又《齊人月令》中說:「重陽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遠,為時宴之游賞,以暢秋志。酒必采茱萸以泛之,既醉而還。」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說明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了宋代,重陽節更為熱鬧,《東京夢華錄》中曾記載了當時北宋重陽的盛況。《武林舊事》也記載有南宋宮廷「於八日作重九排當」,以待翌日隆重遊樂一番。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九九艷陽天」,雲淡山清,秋高氣爽,又正值豐收季節,橘紅橙黃,栗開榴綻,金桂飄香,遍野盛開的黃花,滿山豐碩的果實,風光迤邐,是出外游覽的最好季節。故重陽也有不少別稱。晉代因為大詩人陶淵明喜歡在重陽賞菊,人們又稱為「菊節「或「金節」。南北朝時,在荊楚一帶,人們在此日「籍野飲宴」,所以有人也就把它稱為「野餐節」。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重陽節的習俗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
古代登高,並不限於九月九日這天。清人趙翼的《陔余叢考》說:「登高不獨九月也。昌黎有《人日城南登高》詩:《隋書·元胄傳》:『文帝正月十五日與近臣登高』,是人日及上元皆登高矣。」只是重陽登高的習俗最盛,一直延續了下來。
登高之所以流傳下來,正是因為值此秋高氣爽之際,登高遠望,賞菊插萸,飲酒作詩,是對身心健康有很大益處的趣事。這才是登高風俗之所以會長期延續的真正原因。「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詩人王維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表達了他在重陽登高時的思親之情。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中寫道:「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在這首詩中,作者在重陽節當日,恰與好友相逢,他們一起登上了高山,給頭上插滿了菊花,喝著酒,吟著詩,好不快活,作者還慰籍朋友不必流淚,表現了作者喜慶的情懷,這正與王維的那首詩格調相反。再看盧照鄰的《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與王勃的《蜀中九日》「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這兩位「初唐四傑」中的「二傑」在重陽日中所作詩作如出一轍,都表現了作者在他鄉的愁思。一個登上高山,望著故鄉,歸心似箭,泣不成聲。一個望著家鄉的方向,「他席他鄉送客杯」,把思情寄託在北地來的「鴻雁」中,這種有家不能歸的悲切情感在重陽節里得到了徹底地釋放。古人重陽登高詩作很多,在時令風俗文化中相當突出。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是重陽節最主要的時令風俗食品。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做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做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宋代詩人寫到重陽糕的有很多。可見,重陽糕在唐代開始有了。而到宋代已經在社會生活中普遍流行了。甚至連北宋時居於祖國北方的金國人,也模仿漢人的風俗,在重陽節吃糕,名為「寶階糕」。
那麼,究竟為什麼吃重陽糕呢?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在這天登高慶節,對於無高可登的,或者是無力登高與來不及登高的,則以重陽糕來代替一下,因為「糕」,「高」兩字諧音。也有的說還有別的意思,明人謝肇瀾的《五雜俎》說:「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祝曰:『願兒百事俱高』。此古人九日吃糕之意。」同樣是取「高」字諧音,卻別有良好的祝福之意。
重陽節還有持螯賞菊的習慣。值此菊花盛開、螃蟹上市之時,如孟浩然所說的:「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又如曹雪芹所寫的寶玉等人在大觀園持螯賞玩,當然是令人欣然神往的。關於吃蟹,《紅樓夢》第三十八回寫到大觀園一頓蟹宴,花去的銀子夠莊稼人過一年的。
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
著名女詩詞家李清照在《醉花蔭》中寫道「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的一生是悲慘的,像這樣一位才女,命運卻於她如此不公,她與丈夫趙明誠一起度過了二十八年的幸福生活,可惜趙明成卻早逝,讓病魔奪去了生命。後嫁與勢利小人張汝舟,在家庭暴力的遭遇下,終日忍受著非人的磨難,前後兩種生活落差懸殊,所以李清照的情感最為豐富,她喜歡做夢,因為在夢中她能見到她的愛夫趙明誠,一回到現實中,她又十分的悲涼凄慘。在重陽節這天,她愁得睡不著覺,喝了菊花酒,看到自己比黃花還瘦,這說明她當時已十分憔悴,終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毛主席的《採桑子重陽》中寫道:「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這首詞描繪了重陽節前後菊花盛開的繁榮景象,表現了主席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喜愛與贊賞之情。
菊花開在農歷九月,因稱「九花」。舊時富貴人家到重陽節以菊花布置為山形、塔形,稱為九花山、九花塔。
清代王韜在《瀛埔雜志》一書里描繪當時設在上海豫園萃秀堂門外的菊花會:「瘦石疏苔,曲廊小榭,已覺蕭然有秋意。繞湖石折而東北,境地開朗,遙見菊影婆娑,畢呈眼底。循回欄而入,則萬卉齊花,高低疏密,羅列堂前,棐幾湘簾,瓷盆竹格,無不盡態極妍,爭奇斗勝。」
插茱萸和簪菊花
九九登高,並不僅僅登臨飲宴、賦詩作文而已,它還是有其他活動的。這些活動綜合而成為「登高會」。登高會也叫「茱萸會」,因此也被稱為「茱萸節」。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戴於臂,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戴,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戴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戴的。
獨特的過節形式
重陽節在陝北是正式收割的季節,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陽,收呀么收秋忙。穀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場。」陝北過重陽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場。晚上月上樹梢,人們喜愛享用蕎面熬羊肉,待吃過晚飯後,人們三三兩兩地走出家門,爬上附近山頭,點上火光,談天說地,待雞叫才回家。夜裡登山,許多人都摘幾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兒的頭上,以之避邪。
在福建莆仙,人們沿襲舊俗,要蒸九層的重陽米果,我國古代就有重陽「食餌」之俗,「餌」即今之糕點、米果之類。宋代《玉燭寶典》雲:「九日食餌,飲菊花酒者,其時黍、秫並收,以因粘米嘉味觸類嘗新,遂成積習。」清初莆仙詩人宋祖謙《閩酒麴》曰:「驚聞佳節近重陽,纖手攜籃拾野香。玉杵搗成綠粉濕,明珠顆顆喚郎嘗。」近代以來,人們又把米果改制為一種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將優質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兩小時,撈出瀝干,摻水磨成稀漿,加入明礬(用水溶解)攪拌,加紅板糖(摻水熬成糖濃液),而後置於蒸籠於鍋上,鋪上潔凈炊布,然後分九次,舀入米果漿,蒸若干時即熟出籠,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層重疊,可以揭開,切成菱角,四邊層次分明,呈半透明體,食之甜軟適口,又不粘牙,堪稱重陽敬老的最佳禮饌。
一些地方的群眾也有利用重陽登山的機會,祭掃祖墓,紀念先人。莆仙人重陽祭祖者比清明節多,故俗有以三月為小清明,重九為大清明之說。由於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媽祖羽化升天的忌日,鄉民多到湄洲媽祖廟或港里的天後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
重陽節被定為老人節
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全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准備一些可口的飲食。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煉身體,培養人們回歸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今年重陽節,也是我國第十八個老人節,前兩天,我們的記者走訪了西安市100餘名上班族,發現竟有4成的上班族表示不知道老人節,這真讓我們心寒。我們如今的年輕人,只記住了西方的什麼萬聖節、聖誕節、情人節等等,卻把我們中國流傳下來的優良傳統節日忘卻了,這真有些本末倒置,邯鄲學步之嫌。中國的傳統文化正在被西方的文化所蠶食,這讓我們感到憂心忡忡。如何把我們祖宗流傳下來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D. 九九重陽節的歌曲
關於九九重陽節的歌曲
重陽節又稱老年節,關於重陽節有哪些好聽的歌曲呢?
1《重陽節》
演唱:李光曦
歌詞:
我常愛在重陽節登高,
遠眺到千里遙遙。
不怕那群山雲霧繚繞,
看見了故鄉的新面貌。
啊~故鄉、啊~故鄉,
我在嚮往著你呀、
嚮往童年走過的那座小橋。
《重陽節》演唱:李光曦
難以忘卻的老歌呵、你竟在這里再現了!
Lrc 歌詞由網友 CBC1206 製作
我常愛在重陽節登高,
滾動著起伏的心潮~。
不是那遠方雨絲淼淼,
是眼睛被淚水模糊了。
啊~故鄉、啊~故鄉,
我在思念著你呀、
思念綠蔭覆蓋的那條小道。
啊~故鄉、啊~故鄉,
我在思念著你呀、
思念綠蔭覆蓋的那條小道。
重陽節歌曲 適合重陽節的歌曲有哪些
2《重陽》
演唱:董貞
歌詞:
東籬把酒黃昏後 有暗香盈袖
醉花蔭莫道不銷魂
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曾記否 隔煙雨話紅樓
往事付水東流
月匆匆
怎奈何悲歡離合誰人能參透
邀明月 把酒送清風
3《九月九的酒》
演唱:陳少華
介紹:《九月九的酒》是陳少華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陳樹,朱德榮填詞,陳樹,朱德榮譜曲,收錄在陳少華1994年發行專輯《九月九的酒》中。
歌詞:
又是九月九重陽夜難聚首
思鄉的人兒飄流在外頭
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憂
回家的打算始終在心頭
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
他鄉沒有烈酒沒有問候
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
親人和朋友舉起杯倒滿酒
飲盡這鄉愁醉倒在家門口
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噢
4《三月三,九月九》
演唱:宋祖英
歌詞:
三月三 九月九
歌兒挽著彩雲走
三月三 九月九
歌兒挽著彩雲走
三月唱播種
九月唱豐收
牧歌滿山飄
漁歌浪中游
為什麼家鄉這樣美
只因那各族兄弟手挽手 羅嘿
咦 賽羅賽落賽羅
咦 賽羅賽落賽羅
各族兄弟手挽手 賽羅賽羅賽
(music)
三月三 九月九
歌兒挽著日月走
(music)
三月三 九月九
歌兒挽著日月走
三月唱希望
九月唱成熟
歌中有故事
歌中有追求
為什麼祖國這樣美
五十六個兄弟民族手挽手 羅嘿
咦 賽羅賽落賽羅
咦 賽羅賽落賽羅
兄弟民族手挽手 賽羅賽羅賽
咦 賽羅賽落賽羅
咦 賽羅賽落賽羅
兄弟民族手挽手 賽羅賽羅賽
重陽節歌曲 適合重陽節的歌曲有哪些
5《九九艷陽天》
介紹:《九九艷陽天》由孫佩華演唱,高如星作曲,胡石言和黃宗江共同作詞,是1957年電影《柳堡的故事》中的插曲。
演唱:孫佩華
以下是影片《柳堡的故事》中的《九九艷陽天》的'原版歌詞,共分四段,但並不是連貫地唱完一整首歌,而是將每一段分別穿插在影片的前段、中間、結尾中:
(第一段新四軍幫田大爺修房子——)
男聲領唱:
九九那個艷陽天來喲
十八歲的哥哥呀坐在河邊
東風呀吹得那個風車兒轉哪
蠶豆花兒香啊麥苗兒鮮
男聲合唱:
風車呀風車那個咿呀呀地個唱呀
小哥哥為什麼呀不開言
男聲領唱:
九九那個艷陽天來喲
十八歲的哥哥呀想把軍來參
風車呀跟著那個東風轉哪
哥哥惦記著呀小英蓮
男聲合唱:
風向呀不定那個車難轉哪
決心沒有下呀怎麼開言
(第二段田學英在河邊收衣服——)
女聲獨唱:
九九
副班長:李進(廖有梁 飾)
副班長:李進(廖有梁 飾)
那個艷陽天來喲
十八歲的哥哥呀想把軍來參
風車呀跟著那個東風轉哪
哥哥惦記著呀小英蓮
風向呀不定那個車難轉哪
決心沒有下呀怎麼開言
(第三段小馬撐船,李進愁思——)
男聲獨唱:
九九那
副班長:李進(廖有梁 飾)
副班長:李進(廖有梁 飾)
個艷陽天來喲
十八歲的哥哥呀告訴小英蓮
這一去呀翻山又過海呀
這一去三年兩載呀不回還
這一去呀槍如林彈如雨呀
這一去革命勝利呀再相見
(第四段片尾處,李進與田學英再次相見——)
女聲領唱:
九九
二妹子:田學英(陶玉玲 飾)
二妹子:田學英(陶玉玲 飾)
那個艷陽天來喲
十八歲的哥哥呀細聽我小英蓮
哪怕你一去呀千萬里呀
哪怕你十年八載呀不回還
女聲合唱:
只要你不把我英蓮忘呀
只要你胸佩紅花呀回家轉
啊……啊……啊……
6《九九女兒紅》
演唱:陳少華
介紹:《九九女兒紅》是陳少華演唱歌曲,由陳小奇作詞、作曲,是繼九月九的酒出的第二首九月系列歌曲,收錄在其1994年專輯《九九女兒紅》中。該歌曲獲得1995年中國音樂電視大賽銅獎。
歌詞:
搖起了烏蓬船
順水又順風
你十八歲的臉上
象映日荷花別樣紅
穿過了青石巷
點起了紅燈籠
你十八年的等待
是純真的笑容
斟滿了女兒紅
情總是那樣濃
十八里的長亭
再不必長相送
掀起你的紅蓋頭
看滿堂燭影搖紅
十八年的相思
盡在不言中
九九女兒紅
埋藏了十八個冬
九九女兒紅
釀一個十八年的夢
九九女兒紅
灑向那南北西東
九九女兒紅
永遠醉在我心中
;E. 九月九的情歌原唱是誰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告悄弟》是中國著名的唐詩,詩中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話。而「九月九」就是中國傳統的重要節日,又稱重陽節,它的習俗是登高賞菊、飲菊花酒和吃重陽糕。關於九月九的情歌原唱,應該是許巍弊友鋒。他於1998年在自己的專輯《許巍 III》中演唱了這首歌曲,歌曲風格簡單朴實,租晌歌詞富有感性,許多人對這首歌曲記憶猶新,至今仍被廣泛傳唱。
F. 重陽節的歌曲有哪些
重陽節的歌曲有:
1、《九九艷陽天》是1957年電影《柳堡的故事》中的插曲,由胡石言、黃宗江作詞,高如星作曲,禹鼎、潘文林、呼延生、孫佩華演唱。
2、《九九女兒紅》是陳少華演唱歌曲,由陳小奇作詞、作曲,是繼九月九的酒出的第二首九月系列歌曲,收錄在其1994年專輯《九九女兒紅》中。該歌曲獲得1995年中國音樂電視大賽銅獎。
3、《九月九》是歌手高逸峰演唱,李良鋒、小武作曲,東方駿作詞,於2013年發行,收錄在專輯《海南幫》中。
4、《流浪歌》是歌手陳星演唱,作詞、作曲也是陳星一人,於1980年發行,收錄在專輯《該是回家的時候》中。
5、《思鄉酒》是歌手陳星演唱,作詞、作曲也是陳星一人,於2000年發行,收錄在同名專輯《思鄉酒》中。
6、《望故鄉》是歌手陳星演唱,作詞、作曲也是陳星一人,於1980年發行,收錄在專輯《該是回家的時候》中。
7、《南陽九月》是歌手張雷演唱,杜坤、張雷作詞,張雷作曲,於2020年發行,收錄在同名專輯《南陽九月》中。
8、《常回家看看》由歌手陳紅演唱,車行作詞,戚建波作曲,於2000年發行,收錄在專輯《歌聲飄揚60年——像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獻禮》中。
9、《重陽》由歌手董貞演唱,李清照、董貞作詞,董貞作曲,於2011年發行,收錄在專輯《九音貞經》中。
重陽節的傳統風俗
1、重陽節登高。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節登高「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人們愛在重陽登高;首先是源於古人的對山嶽的崇拜;其次是源於「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觀念;還有就是登高遠眺,給人一種居高臨下的暢快感覺。
2、重陽放紙鳶。古人將重陽天高雲淡,風輕日明,紙鳶可輕松乘風而上的氣候原因和「放吉祥」、「放福氣」的美好寓意巧妙地結合起來了;充分表現出了古人的智慧和對美好寓意的嚮往。
3、重陽賞菊。古人歷來就有重陽賞菊花的風俗,所以重陽節也稱菊花節。人們認為菊花象徵著長壽,所以贊美菊花為「長壽之花」;同時也因為菊花「凌霜不屈」而為人們所欣賞。
G. 歌詞三月三來九月九的歌名是什麼
正確歌詞「三月三吶九月九」出自陳星演唱歌曲《新打工謠》
《新打工謠》
原唱:陳星回
填詞:樊孝斌答
譜曲:朱德榮
歌詞:
離開父母和朋友
眼含熱淚揮揮手
風吹雨打不呀不停留
長長路上我默默地走
多少冬夏與春秋
面對車流和高樓
茫茫人海
去呀去尋找
想要的幸福真難求
三月三吶九月九
汗滴淚水滿身流
烈日曬呀寒風透
親人的笑容
只在夢里頭
離開父母和朋友
眼含熱淚揮揮手
風吹雨打不呀不停留
長長路上我默默地走
多少冬夏與春秋
面對車流和高樓
茫茫人海
去呀去尋找
想要的幸福真難求
三月三吶九月九
汗滴淚水滿身流
烈日曬呀寒風透
親人的笑容
只在夢里頭
三月三吶九月九
有苦留在心裡頭
東奔走啊西奔走
再多的憂愁
再多的憂愁
不願說出口
不願說出口
(7)重陽節原唱擴展閱讀:
《新打工謠》發行於1997年11月收錄於陳星發行的首張個人專輯《流浪歌》中。
何遇程演唱版本發行於2017年,收錄於《愛江山更愛美人》專輯中。
張阿山演唱版本發行於2018年,收錄於專輯《亂世緣 淚紅顏》中。
H. 找一首歌曲名,歌詞大概是:又是九月九,重陽節難聚首。是一首就是年代的歌曲。
九月九的酒
填詞:陳樹 譜曲:朱德榮
歌曲原唱:陳少華 所屬專輯:九月九的酒
又是九月九 重陽夜難聚首 思鄉的人兒
飄流在外頭 又是九月九 愁更愁情更憂
回家的打算 始終在心頭 走走走走走啊走
走到九月九 他鄉沒有烈酒 沒有問候
走走走走走啊走 走到九月九 家中才有自由
才有九月九 又是九月九 重陽夜難聚首
思鄉的人兒 飄流在外頭 又是九月九
愁更愁情更憂 回家的打算 始終在心頭
走走走走走啊走 走到九月九 他鄉沒有烈酒
沒有問候 走走走走走啊走 走到九月九
家中才有自由 才有九月九 親人和朋友
舉起杯倒滿酒 飲盡這鄉愁 醉倒在家門口
走走走走走啊走 走到九月九 他鄉沒有烈酒
沒有問候 走走走走走啊走 走到九月九
家中才有自由 才有九月九 走走走走走啊走
走到九月九 他鄉沒有烈酒 沒有問候
家中才有自由 才有九月九
《九月九的酒》是陳少華演唱的一首歌曲(代表作),由陳樹作詞、朱德榮作曲。收錄於陳少華1994年發行的同名專輯《九月九的酒》中。
1992年,22歲的陳少華已經是一家歌廳的老闆;那時候朋友們都覺得他唱的不錯,慫恿他去錄歌。
於是在1993年他隻身去了廣州尋找製作人,並用十八萬錄了第一張專輯《九月九》;「其實你是被人家帶著一個想賺你一筆錢的目的,弄了一個所謂的專輯」,主持人這樣總結到。
之後,在專輯面市時,《九月九的酒》這首歌曲火了,他也陸續地接到了央視等各大媒體的邀約電話,陳少華這個名字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火爆大江南北 。
一首《九月九的酒》令歌手陳少華被大家熟知,更讓他得到了「酒歌王子」的稱號。從淺顯的語言中,將獨在異鄉的思鄉情與漂泊在外的無奈與孤寂淋漓盡致的描繪出來,曲末回憶此時在家中與親人聚首,是何光景,與前面對比,使思鄉情更表現出來。
I. 九月九歌詞歌曲歌詞
《又是九月九》歌詞:
作詞:盧玉瓊
作曲:盧玉瓊
原唱:盧玉瓊
發行:藝中藝傳媒
摘一束菊花釀一杯酒
送你祝你快樂永久
再喝一杯友誼的美酒
送你祝你幸福永久
一束金菊是思念的酒
一株茱萸掛牽的酒
一條簡訊遙遠的問候
一片情意圍繞你左右
九九重陽到你我難聚首
思鄉的人兒眼淚流
登上高樓舉起一杯酒
敬給遠方的親人和朋友
九九重陽節思念在心頭
他鄉的人兒沒收留
采一捧茱萸唱一首歌
祝福家鄉的親人和朋友
一束金菊是思念的酒
一株茱萸掛牽的酒
一條簡訊遙遠的問候
一片情意圍繞你左右
九九重陽到你我難聚首
思鄉的人兒眼淚流
登上高樓舉起一杯酒
敬給遠方的親人和朋友
九九重陽節思念在心頭
他鄉的人兒沒收留
采一捧茱萸唱一首歌
祝福家鄉的親人和朋友
九九重陽到你我難聚首
思鄉的人兒眼淚流
登上高樓舉起一杯酒
敬給遠方的親人和朋友
九九重陽節思念在心頭
他鄉的人兒沒收留
采一捧茱萸唱一首歌
祝福家鄉的親人和朋友
歌手簡介:
盧玉瓊,中國內地女歌手,代表作《紅紅火火的中國年》《傷口》《武漢要堅強》《大年三十過大年》《輕輕的告訴你》。12月22日,出席《中國樂壇2020年唱響成功坤安吉將春節聯歡晚會》,2020年12月27日,發行單曲《紅紅火火的中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