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公婆很偏心,事事偏心其他子女,還該孝順他們嗎
在我們中國,老人偏心這件事情是經常存在的,別說是公婆偏心了,即便是自己的親生父母有可能也會出現偏心的情況,主要就是因為家裡的子女比較多,沒有辦法做到雨露均沾,當然有一些父母做的就是比較好的,非常照顧孩子的心裡能夠對待所有的孩子一視同仁。
如果是以我個人的觀點來說的話,因為我也是一個做兒媳婦的,而且婆婆也是比較偏心的,其實在這個時候孝順不孝順他們沒有什麼規定,只看自己內心想怎麼做了。如果說內心自己也是非常不平衡的,那麼在這個時候就沒有必要去孝順他們,當然如果願意孝順的話那也是自己的事情了。
⑵ 偏心父母不值得孝順(那些極度偏心的父母)
文|秘籍君
之前總會聽到一些父母老了兒女不孝順的新聞,當時心裡還很憤慨,心想做子女的太不應該。但如今回想一下裡面的事件緣由,多半是父母做錯了。新聞里的那些「不孝子」,一多半都說到父母偏心的問題。父母在養育孩子的二十多年裡,「偏心」就像是一根刺,正扎中孩子渴望關愛的心。
更奇怪的是,那些深受父母偏心之害的孩子,在長大成家,結婚生娃後,還會不自覺地偏心自己的其中一個孩子。嘴上還美其名曰「一碗水端平」,他們全然忘了,自己的另一個孩子也會深受其害,歷史將會進一步輪回。
那些極度偏心的父母,老了難逃以下結局,值得所有家長警醒。
重男輕女的父母,往往養出個敗家子和不孝兒,把女兒也害成了「扶弟魔」
不少家庭都有重男輕女的現象,尤其是以前的農村。計劃生育的年代,不少家庭為了拼個兒子,不惜被罰款或者讓老大老二東躲西藏,就為了躲開人口突擊檢查。如願生得兒子之後,全家人都會把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而家裡的女兒,不管是姐姐還是妹妹,就會早早輟學,成為家裡的幫手,只為騰出家庭資源供男孩成才。
「被寵溺的孩子不成器」,家裡越是寵兒子,兒子往往越容易被 驕縱 ,吃不得苦受不得累,長大後還一味啃老。啃老也就算了,家裡的女孩還會被教育「要幫著弟弟」,於是弟弟結婚要姐姐出彩禮,買房要姐姐出首付, 生生把姐姐害成「扶弟魔」 。弄得姐姐的家庭也不得安生。
我同學家就是這樣的情況。弟弟學習不成器,退學後眼高手低又只懂享受,用信用卡借了不少錢,後來還不上,利息越來越高。父母動用積蓄幫他補上這個窟窿,誰知他卻迷上了賭博,欠了不少外債。這時的父母已經沒有償還能力,反而一再勸告姐姐幫弟弟還債。可憐我同學剛工作就有了這么多債,找男友也受影響。偏偏她還以為這就是她該負擔的責任。
越是被寵的孩子越不孝順,父母老了反而被他所累,不受寵的也寒了心不想管
大伯家有倆兒子,老大嘴笨但實在,老二嘴甜卻不行動。大伯去世得早,大嬸最疼小兒子。老大成家後大嬸不管不問,卻在 二媳婦 家幫著照看大孫女和又出生的小孫子,抽空撿點瓶子換的錢也全給老二家孩子買玩具了。結果等老二家孩子們上寄宿學校之後,本以為終於可以享享清福了,老二卻說家裡地方小住著不方便,將大嬸「請」回了老家。
後來在老家獨居的大嬸發現身體不適,去醫院一查是胃癌。在醫院住了半個月也沒見老二回來。在一旁伺候的老大見母親總是念叨小兒子,乾脆跟她攤牌,要麼兩家輪流伺候,要麼兩人出錢請護工。病房裡的人都說,這是老大寒了心。
家有兩個孩子,一般最孝順的是不受寵的孩子,受寵的孩子因為不懂珍惜,反而不孝順。父母老了之後,只有不受寵的孩子會無怨無悔地照顧。但如果父母行為過分,讓不受寵的孩子寒了心,就很難堪,會落個無人照料的下場。
你身邊有這樣的例子嗎?
-----------------------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給您定期奉上實用育兒生活小常識,讓你用科學的方式輕松帶娃。
⑶ 偏心的父母,值不值得孝順
當然是值得孝順的。盡管父母偏心了,但是父母對你的恩情還是很大的,只是相對來說沒有他們偏心的對象多一點而已,還是對你好的。
⑷ 偏心的父母,值不值得孝順
不管復偏不偏心都要孝順。
值不制值得這句話就問錯了,孝順父母是每個做子女的義務,法律是人的道德底線,是你不容觸碰的。觸碰了就涉及到違法。不管值不值得,父母有生養之恩,你是必須要負責父母的養老的。
再者,也有很多父母偏心,世上也有很多父母沒有盡到他們當父母的責任,有很多父母重男輕女,一碗水永遠不可能端平,但是這不是你不孝順的理由。
(4)是不是父母偏心就不孝敬父母擴展閱讀:
對於每個人來說,處理好家庭關系至關重要。如果一個人的家庭不好,跟家人不好,那麼他的人生會失去很多意義。我們應該努力學好如何跟家人相處。
要明白,家人是自己在這個世上最重要的人。如果一個人如果都不懂得維護自己的家人,那麼外人隨便欺負就變得理所當然的了。
子女與父母關系最密切,彼此間可以較直接地指出對方的不是之處,加上所謂父子,母女沒有隔夜仇,彼此間較容易原諒對方,因此通常問題不至太嚴重。
⑸ 家長對孩子偏心、只生不養,將來會不會導致孩子不孝呢
為人父母估計最痛心的就是自己親手養大的孩子不孝順自己,當初生孩子自己全心全意為孩子,甚至有的媽媽可以為了孩子放棄自己的事業,好不容易等孩子長大了,自己終於可以苦盡甘來,可誰知事實卻給自己當頭一棒,孩子不僅沒有像自己當初預想的那樣孝順,反而還對自己不聞不問。
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不能夠全身心的去愛孩子,關心孩子,而且還不好好引導教育孩子,等到孩子長大行為和心理出現偏差,家長再後悔也無濟於事。父母等到老了與其怨天尤人,還不如趁孩子小的時候多多用心。
⑹ 有人說,老人對兒女越偏心誰,老了越得不著誰的祭,真是這樣嗎
看身邊有不少實例,父母越偏心疼愛的那個兒女越不孝順,反而兄弟姐妹多的其中那個被父母看不上能給父母養老
我們老家有句俗話:嬌養兒,生分子。說的就是嬌生慣養的孩子,大多不孝,而從小「不得煙兒抽」的孩子,反而知道孝順父母長輩。
乍一聽好像不合乎情理,父慈子孝不是正常的邏輯嗎?但仔細想想,認真看看,也就覺得順理成章了。
被父母寵大的孩子,從小吃獨份兒,喝獨份兒,兄弟姐妹全讓TA,父母也要讓三分。這樣氛圍里長大的孩子,認為自己在家享有特權理所當然,久而久之,就養成「吃黑食」,脾氣大心眼兒小的毛病,長大了又懶又饞脾氣又差,父母還想得TA的濟?
相反,從小不被家長喜歡的孩子,因為習慣了一般待遇,習慣了不被重視甚至白眼,偶爾父母給點兒「陽光」,立馬就會「燦爛」,知道報恩。不僅如此,這樣的孩子,奮斗精神強,在單位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往往事業有成。
千萬不要嬌慣孩子。事實上,有眼光的人家,更自覺地嚴格要求孩子,砥礪他們的德行,培養他們的吃苦耐勞精神。因為現代人更懂得「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這個道理。
人都是一樣的,都是有各種慣性的,習慣的東西一旦消失,會產生極大的不適應,老人偏心會給子女以優越感!老人也會在偏心的慣性中無法操控,一日能以剎車,一旦身體不好,正常剎車,施優者以享受者均心態失望,當然是老人無法得濟,更是順理成章!
拿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我在我家是父母最不喜歡的孩子,因為我不太喜歡說父母愛聽的話,還不會來事,家務活比誰乾的都多,但是就是不善說,所以干多少活,父母都看不見,久而久之我做什麼都是理所應當的,後來父親先走了,剩下母親一個人了,照顧母親的重任就落在了我的頭上,家裡其他的兄弟姐妹這個時候就用各種各樣的理由跟借口互相推諉,而我卻沒有任何理由跟借口,父母養我們小,我就必須養他們老,最後老媽是我給養老送終的。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觀點[呲牙]一般從小被多照顧的孩子相比較忽略的孩子多一點嬌慣和縱容就會多一點任性和自我為中心的性格。這種性格的孩子會比較以我為中心,替別人考慮的東西就會少一點。但是善良的孩子終歸是善良的,長大以後自己也成為父母就會明白父母的不容易。極少數的孩子不孝順和從小被偏向也沒大關系,就是自私冷漠的人而已。
是,這叫偏疼不上色(shai)
大部分情況下都是這樣的。父母溺愛嬌縱的孩子都自私自利不懂得感恩,對誰都冷漠無情,指望他養老是不可能的。
這要怎麼回答呢?手心手背都是肉,造成這樣的局面,首先,要從兒女自身找原因,其次,再從父母身上找原因。子女在父母眼裡都是平等對待的,不過當自己子女過多的時候,難免就有點暈頭轉向了,有時會忽略個別子女的感受。當然,要絕對的平等是有點困難的,但相對的平等是可以的。對於,老人的偏心,我們覺得作為子女的我們,是否要好好檢討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平時對老人的關心照顧少了,噓寒問暖的話語也少了呢?父母不會無緣無故的偏心,之所以這樣,是不是我們兒女做的不好呢?這是我個人觀點,僅作參考。
是的,現實生活中,父母越偏心誰,越寵愛誰,誰長大了越對父母不孝順,信不信試試 因為,從小對他她們百一百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要吃西瓜不買小瓜。家務活不讓他她們干,養成自私自利,別人都得圍繞著他她們轉,多年養成壞習慣,長大成家也會不懂得換位思考,信不信由你試下[捂臉]
確實是這樣的,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兩個老人都偏向老三,不喜歡老大,可現在,他們需要照顧的時候,端茶送水的是老大,而不是老三
⑺ 父母偏心會導致兒子不孝嗎
不一定
公平滿足兩個孩子的客觀需要
孩子有各種各樣的需求,如果父母只滿足了其一而怠慢了另一個孩子,那麼孩子會因為父母的偏心而受到傷害。家有兩寶,更需要父母花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及調整自己的行為,盡可能公平合理地滿足兩個孩子需求,讓兩孩子感受到同樣的愛。
不當孩子面討論兩個孩子的情況
在兩個孩子面前討論他們的情況,即便沒有明顯的褒貶之意,但孩子也有各自的理解。孩子有很強的自尊心,不僅能夠聽懂父母話語背後的意思,內心也會產生激烈的反應。因而,父母平時需注意言行,別傷了孩子的心。
不當孩子面比較兩個孩子的優劣
很多家長會在孩子面前比較他們的優劣,這會讓孩子認為父母不愛他。雖然父母說的可能是事實,但孩子總是希望能到父母更多的關注和贊揚,且孩子往往有好勝心,若父母說他比自己的兄弟姐妹差,自尊心也會受到嚴重的打擊。
原因一:思想理念
家中要是有一個男孩跟一個女孩,如果是家中的父母還有原先的那種舊思想的話那麼勢必就會出現那種疼男孩不疼女孩的現象發生!
當然這樣的事情現在隨著社會的進步,這樣的思想也逐漸開始改善,已經比起之前少很多了!
原因二:性格
尤其是兩個孩子年齡相差不是很大的家庭來說,誰的性格更好,出門之後誰更給家長們長臉,讓家長覺得自己更有面子,這樣就會更加喜歡哪一個孩子!
而這樣一來註定另一個就會被忽略甚至是相對不喜歡!而這樣的現象對於現在更多的二胎家庭中來說還是比較常見的!
原因三:學習
很多家庭中的兩個孩子的年齡相仿,而這個時候就出現了這樣的一個尷尬事情!那就是兩個孩子學習成績不可能每次都考得一樣,肯定會出現一個孩子考的好一個孩子考得不好!
而按照正常的邏輯考慮的話,一般只有學習好的孩子才更會討得自己家長的歡心,而另一個學習相對不是很好的孩子就不吃香了,還經常會在家中被家長們比來比去!
原因四:身體健康
有些孩子相對來說,自從出生之後好像就總是非常容易生病,家中有兩個孩子,一個身體素質好一些的就經常會讓家長比較省心、放心,也就是這樣,家長幾乎不怎麼管這個孩子
而相對身體素質不好的那個雖然不讓家長們省心,但家長們會不由自主的去關心這個身體素質不好的孩子!
家裡的事很難說清楚,改粗一碗水端平、公平處理家務事,在父母身上大部分都處理不好,「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是家庭中顛覆不破的真理。
「十指連心」,哪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但父母總是習慣把精力和財力放在歲數小的、能力差的、經常「捅婁子」的孩子身上。
父母的這種思維其實很正常,「錦上添花」的事可做可不做,「雪中送炭」的事必須要做。
作為長子長媳,應該積極地理解父母的思想、行動,也應該去關心小弟家的困難,並跟隨父母對小弟家庭給予幫助。
不是父母不關心你們,是因為你們能力強,能夠很好地解決一些家庭困難,不為父母增添麻煩。一旦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父母能不管嗎?
不信的話,你們也變成「會哭的孩子」成天去鬧父母,你們也會有所得到的,但是有必要嗎?
一旦父母過世,長兄為父、長嫂為母,還不是你們去照顧小弟嗎!
家庭的和睦在於相互關心、相互理解、尊老愛幼,有德者多為之,有力者多為之,不要斤斤計較,父運核母想做什麼核悄鎮就讓他們去做吧,百善孝為先、百孝順為先,吃虧是福,別去計較了!
⑻ 小時候媽媽偏心,長大後還要孝順她嗎
隨意,看偏心的程度,太偏心的話,要是我我就不會孝順了,反正我把我的想法專都告訴我那個偏心的媽了,她屬罵我白眼狼,那又如何,她偏心的程度實在太厲害了,我在他眼裡就是個空氣,吃飯的時候一直往我弟碗里加肉,讓他多吃點,買了水果和零食也先讓我弟吃。我的弟弟永遠可以有名牌鞋名牌衣服,王者榮耀皮膚充了很多,花了我家十幾萬報興趣班,我媽很樂意,沒有一點猶豫。我報個補習班畫個一兩千她都心疼。。。。。。這種母親何必孝順,何況她也不上班,我只要跟我爸打好關系就好了,他們也只能給我錢花了。。。
⑼ 哪種父母不值得孝順
孝不孝順都是可遇不可求。個性古怪的老人多的是,別以為自己很有本事。出去看看,什麼樣的人都有,你喜歡的不得了也與你無關,你恨得牙癢癢也不能怎麼樣。例如像我這種天天很閑的,庸人自擾也是家常便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禍秧。
⑽ 老人偏心是不是不孝順
昨天,和朋友聊起「因為疫情被困黃河灘22天」的那個新聞時,她突然嘆口氣,說道「上個月,我老公的姥姥剛好該輪到我們家了。當時剛接回來兩天,小區就被封控,不讓進也不讓出。
他姥姥已經九十多歲了,身體還不錯,能吃能喝也能自理。說實話,伺候這樣的老人,應該是很省心的。
但我們家這位是一點兒都不心疼子女,心眼也很多。她腿腳不方便,所以我婆婆總是把飯菜端到她房間里,或者放在離她最近的桌子上。
結果她卻給別的子女說我們家人嫌她臟,不讓她上桌吃飯。我家兩歲的孩子想和她玩,她卻說我家娃不想讓她在我們家,要攆她走。
我居家辦公,婆婆要幫著帶孩子,她卻意見非常大。只要一小會兒看不見我婆婆,就開始不耐煩地大聲喊叫。再不然就鬧脾氣非要走或者賭氣不吃飯。
一天24個小時,恨不能讓我婆婆沒日沒夜地守著她。完全不考慮,婆婆除了她,也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顧。
唉,一個月總算是熬過去了。結果她二閨女家不讓外人進去,三閨女家是高風險區。沒辦法,只能繼續在我們家住。
我婆婆十分孝順,就算親媽長年在家裡住,她也沒意見,但談兄奈何親媽不願意啊。於是,我們全家都跟著遭殃,要承受老太太的各種壞情緒。
你都不知道,每次只要聽見她在那裡嘟囔或者大吼,我心裡就感覺很壓抑。」
聽完朋友的這番話,我沉默了許久。
贍養父母,是每個子女都不能推卸的責任。但有時候,不得不承認「你養我小,我養你老」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尤其當子女已經是六七十歲的年齡,既有下一代需要看護,身體和經濟狀況也不樂觀。如果還有八九十歲的老母親/老父親卧病在床,需要伺候,這日子真的是很辛苦。
於是,有些人會心狠地對父母不管不問,而那些孝順的子女,則只能將老人接到自己家裡。
他們長年獨自伺候父母,自己生病了沒有時間看,發著高燒還得給老人洗澡洗衣服。只要父母想吃啥,都會盡量滿足。
為了方便照顧老人,他們會在卧室里放張小床。如果老人晚上睡覺不安穩,他們也會被折騰得睡不著。
最難的是,父母生病的時候,別的兄弟姐妹來醫院轉一圈就走了。而他們卻要獨自在醫院里,晝夜不分地伺候。
哪怕他們自己也很累,但卻很少說出口。一來是強烈的責任感,二來是別人總有各種理由,將老人甩給他們。
可是,沒照顧過老人的,永遠無法理解照顧老人的難處和委屈。
伺候老人絕非嘴上關切地問候幾句,買件衣服和一兜點心水果那麼簡單。而是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幾年下來,留給自己的不僅僅是疲憊不堪,免疫檔侍螞力下降,熬出一身病,而且是精神上焦慮緊張和內心的崩潰。
但太多現實,無不說明,因為長期伺候父母而拖行埋垮自己,是不值得的。
遇到偏心的父母,即使你忙前忙後地伺候,他們也照樣不領情。甚至還轉身就和親戚朋友哭訴兒女不孝順。
而且,他們的醫保卡、養老金、民政補貼、身份證等都是那個被偏愛的子女保管著。存款和房產,更是很少會考慮你。
更令人無奈的是,那些不出錢、不出力的手足,還總是覺得你願意照顧老人,是因為有所圖。一旦老人出現意外,第一反應就是責怪你。
最後想說,百善孝為先,這是根植於國人骨血里的觀念。但在孝順父母的同時,不要忘記自己也不再年輕。不管身體還是精神,都經不起太多折騰。
倘若因為照顧老人而累壞了自己,這對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此外,畢竟還是有很多父母,是不願意給子女添麻煩的。只有子女過得好,他們才會心安。否則就算活著,內心也是一種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