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為何說生子才算得上是孝敬父母呢

為何說生子才算得上是孝敬父母呢

發布時間:2023-05-21 09:23:43

❶ 子女為什麼要孝敬父母

我們作子女的為什麼要孝敬父母? ①父母不僅賦予我們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 ②父母為家庭作出了貢獻,為我們付出了很多,理應得到愛的回報,受到我們的孝敬。 ③青少年應當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 ④孝敬父母還是子女對父母應盡的道德義務和法律義務。 孝敬父母」的內容包括什麼?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對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贍養。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愛戴父母。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不僅要受到輿論的譴責,還要受到法律的懲罰。 我們應該怎樣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 (2)愛父母,心裡想著父母,理解、關心父母;行動上幫助父母,為父母分憂;努力學習、積極上進,讓父母高興。這樣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現。 孝敬父母需要付出 孝敬父母要付出代價,可能付出時間,付出感情,付出體力,甚至委屈自己,但是孝敬父母收獲的是甜蜜。

❷ 為什麼要生孩子不僅是為了養老,更是父母和孩子彼此成就和滋養

本文共2050字,閱讀需要2分鍾。

有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也!

中國是講求孝道的國家。世界上只有中國對孝敬父母有著最深刻的詮釋,所以《孝經》是需要讀一讀的經典作品。

而,現在,很多年輕人選擇了「不要孩子」。對於這樣的選擇,也非常理解。畢竟現在壓力大,工作生活處處皆是問題,無論從事腦力勞動還是體力勞動者,在賺錢這件事兒上大家似乎都永無止境(真不知道是不是時代的悲哀)。

自古以來,人生大事無外乎:學個好專業,有份好工作,結婚,生子,為父母盡孝……很多年輕人比較個性,他們說,我不需要別人為我養老,所以我選擇不生孩子。——在下著實佩服這樣的膽量和氣魄。

前段時間看到了一段文字,覺得頗有道理。當然也引發了一些網友們對我的抨擊。暫且不表,先來看看這段讓作為母親的我感動的文字:

看完這段話,有網友表示:這是我看到過的最好的生孩子的理由。是啊,父母養育孩子,孩子陪伴父母,父母和孩子滋養了彼此,也成就了彼此。

然而,就因為我隨性寫了幾句話轉發到自己的動態里來,沒想到卻引發了很多人的評論,且大多數評論都比較負面。

我覺得——父母養育孩子,孩子陪伴父母,父母和孩子滋養了彼此,也成就了彼此。這種狀態就是現在大家常說的一個舶來詞「雙贏」的狀態,所以就用了「雙贏」。

萬萬沒想到,竟然收到了近百位網友的不同觀點,其中不乏抨擊我這個「雙贏」觀點的,還有一些特別刁難和難聽的話;當然作為一名圖文寫作的博主,不受評論影響自己心情的起碼素質還是有的。

但是,我仍舊有點寒心,似乎大家對生孩子這件事非常非常非常的抵觸。不過轉念一想,雖然有近百位網友不同意生育孩子,當仍舊有346位網友贊同生孩子的這個理由。這是讓我倍感欣慰的。

現在再來回答前面的問題:生孩子是為了養老嗎?當然!鬧飢中國人生孩子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為了養老;但是如果提升到精神和心液輪返靈層面來說,養老這個詞未免就有點太過於朴實無華,而「陪伴和成長」似乎更能觸動心靈深處。

前段時間,我看了一個視頻。視頻中50歲的大姐,她講述了自己的鄰居的故事。老兩口是丁克。無子無女,在大年初一的早上,老兩口在吃泡麵。她正好去串門拜年,看到老兩口吃泡麵,趕緊從家裡給老兩口拿來了肉和各種食材。這時候,老兩口才坦白:因為倆人腿都不利索了,就懶得去買菜,只能吃備用的泡麵救救急。

冷清、孤單、心無所依是現在那些口口聲聲喊著不要結婚不要孩子的年輕人體會不到的,但卻深深的在已經丁克成功的老年人身上見證的。

每個年齡都有每個年齡之人的感觸。曾幾何時,我也年輕,也桐圓口口聲聲喊著不要結婚不要孩子,可是當自己結婚之後,生娃之後,才會感到那個時候的自己多麼的空有「一腔熱血」。

當然,現在很多的人的回答依然是下面這樣的:

網友:各有各的想法吧,反正我是挺後悔結婚生孩子的,女人的一生挺不容易的,上班生孩子照顧家裡,不希望我的女兒長大後也重復我的路,等他長大不結婚不生娃我絕對支持。

網友:我是很後悔生孩子,看著孩子每天早出晚歸,別說沒有 娛樂 時間,連睡眠時間都很難保證,實在太苦逼了,國家提出的雙減,必須要提高職業學校教育質量,不斷提高藍領的 社會 地位,才能真正實現減負。我們已經初三了,估計是趕不上了,後面的孩子要是不是在刷題中度過青少年,還是很值得期待的。

網友:生生生,這幾代年輕人是超人嗎?上面四口老人,下面要三口孩子,一口人要照顧贍養八口人,你們對現在的年輕人下手太狠了!不要讓人活嗎?

網友:自己也是從孩子過來的,感覺其實最好的結局也不過是重復父母的路,極少數比父母發展的很好或者說達到父母的預期。

網友:我不會在將來的某一天發現生命中最好的事都已經發生過了,對我來說我將來的幾十年有特別特別多想做和體驗的事和生活,它們又都需要我很多時間精力和金錢。我不會重復老去,而孩子卻會讓我加速變老,讓我的生活質量直線下降,讓我不得不分出很大的生命成本來養育他 我的未來是關於我的,絕不接受被孩子捆綁,你文里的內容對我來說沒有幾句是對的。

網友:前提是別有喪偶式丈夫,別有雞毛蒜皮婆家,別有七大姑八大姨天天問二胎三胎!文字描述的當然可以很美好,但現實中誰不是要面臨一地雞毛呢?

上面的這些評論都是網友們抨擊我那條動態的內容。說實話,我深深的理解你們為什麼不想生孩子,但是你們可能理解不了——當你們年老之時孤苦伶仃的感覺。

另外,還想說說關於孩子的教育。

教育孩子從來不是用錢堆積而來的;相反而是用心教育得來的。全紅嬋小朋友14歲,奧運冠軍。用游泳這項技能,成為了奧運 歷史 上最精彩滿分3連跳。很多人都說,她太優秀了。可是,全紅嬋的內心有一個願望:賺錢給媽媽治病。

這么優秀的孩子是用錢教育堆積的嗎?我想,應該是父母的言傳身教以及用心。

不要把教育孩子都推給「錢」。

沒錢的家庭教育的孩子有成就的依然不少,他們可能沒有讀名牌大學但是他們孝敬父母,有仁德愛心,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成就;有錢的家庭用千萬家產養育的孩子依然有不成氣候的敗家子……

生孩子,養孩子,都在父母一念之間。任何時候壓力都有,且人生哪裡會一帆風順?關鍵看父母如何教育罷了!

❸ 人為什麼要孝敬父母,為何會孝敬父母

我們在探討人該孝敬誰之前,還應該首先探討人為什麼要孝敬父母。

人會行孝,究其原因,有的是天生自然的,而有的則是因為行孝會對自身有利,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沒有生養者就不會有自己的出生與成長

每個人都有父母,又有養育自己長大的人。養育自己的人一般有父母,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可能還有其他人。沒有父母就沒有自己的出生;沒有養育自己的人,就不會有自己的成長。

(2)與生俱來的親切感

對於父母,因為有血緣關系,自然都會感到親切。

對於養育自己的人,不斷地給自己以物質上的養育、時間上的陪伴、精神上的關懷、身體上的照顧,是人都會產生親切、親近、親愛的感情。一般人也會想讓養育自己的人過得好一點。

(3)因感恩而回饋

舉個例子,如果你是一位學生,有的同學借給你一塊橡皮,那下次他要向你借一把尺子,你一般是會借的;長大後,有朋友請自己吃了兩頓飯,於是,你也會想有機會也要請他吃一餐。

這些看似相互幫忙、相互交換的行為,實際上也是一種感恩與報恩的過程。如果我們不懂得感恩與回報,那同學和朋友就會漸漸離開你。

我們對同學朋友尚且如此,那對於長年累月對自己無私付出的生養我們的人,是不是也該有所回饋呢?對生養人的回饋,就是行孝!

當然,這種反饋不一定就是物質的,但一定是充滿善意的!

(4)人比動物更高級

古人發現,小烏鴉會反哺它父母(回報),小羊羔會跪著喝乳(尊重),就有了「烏鴉反哺」、「羊羔跪乳」這樣的成語。

日常生活中,主人養只小狗,小狗會主動幫主人看家護院。人類飼養的許多小動物,那些小動物見到主人,要麼很開心,要麼很親近,要麼很憨態,卻不會主動反咬主人一口。

也就是說,動物都會親近養育它的人,何況人是高級動物,悟性更高,感情更豐富,應該更具有回報生養人的意識和行為。

(5)給後輩做示範

我國有句俗話,叫「屋檐水,點點滴」,就是形象比喻父母是否孝敬祖輩對將來子女是否孝敬父母的影響。這句話告誡人們,子女會模仿父母的言行,有其父母便有其子女,特別是在行孝這種行為上。

有一則叫《勸姑孝祖》的故事,講的明朝期間浙江紹興有一戶人家,童養媳劉蘭姐看見家婆王氏經常冒犯她祖母,罵祖母為「老不死」。一天深夜,劉蘭姐來到家婆的房間長跪不起,說:「兒擔憂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後媳婦將視為榜樣,待您老了,也把您視為「包袱」,那時您會多麼傷心啊!太婆母長命百歲是我家的大幸,懇求您三思而行呀。」 家婆王氏聽後恍然大悟,痛改前非,從此對待祖母溫柔恭順。

(6)能獲得社會的認可,是古代為官的基本條件

古代中國,孝行作為推薦考核官員的基本要素,受到朝廷的大力宣揚,也得到民間的廣泛認可。

漢代通過「舉孝廉」來推舉官員,還推選「孝悌力田」者,獎勵有孝敬父母、和睦兄弟的德行,以及能努力耕作的人,中選者經常受到賜爵、賜帛或免除徭役的優撫政策。

在兩晉時期,入仕做官的人必須先經過中正評品,即所謂「鄉邑清議」,如有不孝的污點,中正這一關就通不過。有一個官員因為在服喪期間吃肉,被人檢舉後,朝廷下令三十年不得任用。

唐朝時也曾設立「孝悌力田」選用人才為官,還免徵父母服喪期間的勞役賦稅,稱為「孝假」。

宋朝時朝廷大力褒獎孝行,據說一時孝子輩出,不少孝行甚至壯烈得驚人。

元朝的統治者是游牧民族,淡化了對官員行孝的考核。

明朝開始又大興孝道,洪武六年還曾經罷科舉,舉賢良方正、孝悌力田、孝廉、耆民(六十歲以上德高望重的人)等為官。明朝以諸多養老的政策教化平民盡孝;並對老人賜以布帛,授以爵位,還讓他們議政、理民訴訟、宣教民眾等,特別明文規定80歲以上的老人由官府贍養。明朝的這一舉措,使得南方部分地區修建宗祠、編撰族譜、合族祭祀及宗法制度的盛行。

清代法律也規定,對於不孝甚至殘害父母的應予以嚴懲,另一方面則是旌表孝子。清代皇帝還經常封贈臣子的父母、祖父母或其配偶,藉此提倡孝道,籠絡臣子的心。雍正時曾規定,凡是犯死罪但因為是獨子必須贍養父母的,可以予以寬刑。雍正時期還舉孝廉方正,賜六品服備用。以後每遇清朝皇帝即位就薦舉一次。

綜上可見,我國封建王朝推崇孝道,一是歸攏民心臣心(因為人一旦生養小孩後,都會覺得讓子女行孝這件正確且及其重要的事),二也以此選撥人才。

封建王朝中,有不少皇帝力推儒家著作《孝經》。《孝經》認為朝廷可以「以孝治天下」, 認為官員和人民在家若能盡孝,在朝廷方能盡忠。這是一本為帝王提出治國方案的書,其出發點是封建帝王的統治利益!,所以歷代帝皇才加以推崇。

也不可否認,封建王朝推行符合人倫的孝道,對凝聚民心,優化社會風氣起到了一定正面的作用。

(7)能獲得內心的愉悅和安定

其實人行孝最大的好處,不是說要在「舉孝廉」時出仕做官,也不是為了能得到別人的贊賞、或神仙的幫助、或得到贈與。

人行孝最大的好處,應該是獲得心理的愉悅和安定。都說「百善孝為先」,行善者心自然安樂。心理的愉悅和安定,也是許多宗教的修行的目的,而人只需要行孝,就能輕易獲得。而有了這樣的心理狀態,再去生活、工作,去社會交往,去追求理想,自然內心都會踏實些,做事有力量些!

(8)是天經地義般的品行

《孝經》第七章「三才」里寫道,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意思說孔子說,那孝敬父母的道理,就像如天上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地上萬物的生長規律,天經地義,乃是做人最為根本首要的品行。

所以行孝不用誰強調,每個人都應該能自覺執行。

以上文字摘自《行孝——孝敬的十二種方式暨新時代孝道》一書論及#孝敬父母#的內容。

現作者面向全國人士,贈送《行孝:孝敬的十二種方式暨新時代孝道》一書:

1、家裡有不太懂孝道的子女的,且為此比較困擾的老年人。

 2、自己很想對生養人行孝,卻不懂得方式方法的中青年人。

 3、負責老人事務、家庭教育的政府主管部門和研究機構。

❹ 男朋友說生孩子有一部分是為了孝敬他父母,你們怎麼看

他父母雖然對你沒有恩,但你們結婚後是法律意義上的一家人,贍養老人是你內們的義務,跟你們的容孩子沒什麼關系的吧。
而且這都是他一廂情願在說要怎麼樣,他的父母也沒有說就要來干涉你們呀。婚後長輩和晚輩的家庭保持各自的獨立性當然是最好了,在長輩沒有做出實質性的干涉舉動的時候沒必要這么緊張吧,萬一發生了到時候你堅持阻止就好了。
當然你也要跟男朋友講清楚,孝敬是怎麼個孝敬法?該你們養的一分也不會少,但原則性問題你不會退讓。

❺ 結婚生子乃是孝敬父母的主要途徑的古文怎麼說

這句確實深入人心吶。

❻ 為什麼要孝敬父母

孝敬父隱缺嫌母是人的法律義務,正如法律也規定父母有養育自己年幼孩子的義務是一樣的。另一方面,人道上說,人也需要有感恩灶手之心,因為是父母先愛了自己的孩子。孝敬父母也會讓自己的孩子看見美德,以後的日子扮宏里,孩子也會善待自己。

❼ 什麼是孝子

孝子就是孝順父母的兒子。

孔子認為,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礎、至善的美德。一個能事奉版雙親的孝子平時權要以最誠敬的心情去周到地照顧父母;任勞任怨地服侍父母,精心照料;父母過世時,要以最哀痛的心情來追思父母。

孝是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行為,古人一直提倡百行孝為先。孝的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等。孝順指為了回報父母的養育,而對父母權威的肯定,從而遵從父母的指點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願行事。

(7)為何說生子才算得上是孝敬父母呢擴展閱讀:

歷史孝子

1、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

2、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

3、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

❽ 孝敬父母的含義

問題一:孝敬父母的含義及表現 孝敬父母就是愛父母,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具體變現在幫助父母,不讓父母操心,不頂撞父母,關心父母,寬容父母。

問題二:孝順是什麼意思? 孝道就是感恩。感恩是一種力量,感恩是一種責任,感恩是一種義務!詩經、爾雅中》說:「善事父母曰孝」。孟子也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意思就是說,要盡心贍養侍奉父母,尊敬愛護老人「順」,就是要順從,依老人的意願行事,主要指在養老方式、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方面,也可以說,「順」是「孝」的具體體現。
子女是父母生養,從出生開始,喂養撫育,洗漿補訂,生病時不眠不休的照料,若是難治之病,情願捨命換兒安;稍長,教給基本生活能力,供給讀書,關心其成長,永不停歇。父母對子女付出的愛,是一生一世,可謂:親情無價,骨肉情深。而為子女者,在父母面前,永遠是負著債的。
子女對父母盡孝道,是一種基本道德,是社會道德的基礎。孝是天經地義的人類本性。孝的真諦是:「報本思源、尊重生命、圖謀發展」。
父母生前應做到:「尊重關愛,順從意願,不虧吃住,衣潔保暖,病有所醫」。讓父母「活得自尊」、「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活得有益」。「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父母的過錯,應柔和、細聲進行勸諫,耐心溫和地指出,決不能對父母進行粗暴的訓斥指責,更不能惡意地譏諷。

問題三:孝敬父母的名言 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
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出自(清)《增廣賢文》
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意思是: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出自《勸報親恩篇》。
首孝弟,次謹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意思是: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出自......>>

問題四:孝順父母是什麼意思 孝順父母你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剛好9月1號開學,你去報一年級還來得急,從新開始學習我們中國文化

問題五:孝的含義~~ 人生五倫孝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
為人子女應孝順,不孝之人罪滔天。
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報親恩。
世上惟有孝字大,孝順父母為一端。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窮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侍候莫厭煩。
爹娘都調莫違阻,吩咐言語記心間。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敬意麵帶歡。
大小事情須稟命,稟命再行莫自專。
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寶局錢場休我往,花街柳巷莫遊玩。
保身惜命防災病,酒色財氣不可貪。
為非作歹損陰德,惹罵爹娘心怎安。
每日清晨來相問,冷熱好歹問一番。
到晚莫往旁處去,侍奉爹娘好安眠。
夏天爹娘要涼快,冬天宜暖不宜寒。
爹娘一日三頓飯,三頓茶飯留心觀。
恐怕飲食失調養,有了災病後悔難。
休說自己勞苦大,爹娘勞苦更在先。
人了一日老一日,爹娘一年老一年。
勸人及時把孝盡,兄弟雖多不可扳。
此篇勸孝逢知己,趁早行孝莫遲延。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
為人子女要孝順,不孝之人罪逆天。
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乳恩。
養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白費心。
幼兒咒罵我,我心好喜歡;
父母嗔怒我,我心反不甘。
一喜歡,一不甘,待兒待親何相懸?
勸君今後逢怒,也將親作小兒看。
兒輩出千言,君聽常不厭;
父母一開口,便道多管閑。
非閑管,親掛牽,皓首白頭多諳練,
勸君欽奉老人言,莫乳口胡亂言。
夫妻攜錢包,買衣又買糕;
罕見供父母,多說飼兒曹。
親未膳,兒先飽,愛護心腸何顛倒?
勸君多為老人想,供養父母光陰少。
市上檢葯物,只買肥兒丸;
老親雖病弱,不買還少丹。
兒固瘦,親亦殘,醫兒如何在父先?
割股還是親的肉,勸君及早駐親顏。
富貴孝親易,雙親未曾安;
貧賤養兒難,兒女無飢寒。
一條心,分兩般,親則推貧兒不言;
勸君莫推家不富,薄食先親自然安。
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孝順能生孝順子,孝順子弟必明賢。
孝是人道第一步,孝子謝世即為仙;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選賢臣舉孝廉。
盡心竭力孝父母,孝道不獨講吃穿;孝道貴在心中孝,孝親親責莫回言。
惜乎人間不識孝,回心復孝天理還;諸事不順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動天。
孝道貴順無他妙,孝順不分女共男。福祿皆由孝字得,天將孝子另眼觀。
人人都可孝父母,孝敬父母如敬天;孝子口裡有孝語,孝婦面上帶孝顏。
公婆上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女得淑名先學孝,三從四德孝在前。
孝在鄉黨人欽敬,孝在家中大小歡;孝子逢人就勸孝,孝化風俗人品端。
生前孝子聲價貴,死後孝子萬古傳;處事惟有孝力大,孝能感動地合天。
孝經孝文把孝勸,孝父孝母孝祖先;父母生子原為孝,能孝就是好男兒。
為人能把父母孝,下輩孝子照樣還;堂上父母不知孝,不孝受窮莫怨天。
孝子面帶太和相,入孝出悌自然安;親在應孝不知孝,親死知孝後悔難。
孝在心孝不在貌,孝貴實行不在言;孝子齊家全家樂,孝子治國萬民安。
五穀豐登皆因孝,一孝即是太平年。能孝不在貧合富,善體親心是子男。
兄弟和睦即為孝,忍讓二字把孝全;孝從難處見真孝,孝容滿面承親顏。
父母雙全正宜孝,孝思鰥寡親影單;趕緊孝來光陰快,親由我孝壽由天。
生前能孝方為孝,死後盡孝枉徒然;孝順傳家孝是寶,孝性溫和孝味甘。
羊羔跪乳尚知孝,烏鴉反哺孝親顏;為人若是不知孝,不如禽類實可憐。
百行萬善孝為先,當知孝字是根源;念佛行善也是孝,孝仗佛力超九天。
大哉孝乎大哉孝,孝矣無窮孝無邊;此篇句句不離孝,離孝人倫顛倒顛。
念得十遍千個孝,念得百遍萬孝全;千篇萬篇常常念,消災免難百孝篇。...>>

問題六: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什麼意思? 就是說孝敬父母
是最高貴的感情
也可以說我們應該好好孝順我們的父母啊

❾ 怎麼才算孝敬父母

作者:姚九思,buds創始人,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達沃斯論壇全球傑出青年,畢業於美國常青藤盟校賓夕法尼亞大學。(公眾號:buds2016、新浪微博:姚九思、媒體合作:[email protected]

❿ 孝敬父母的重要性!急用!快!

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古語講: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可見,孝道在人美行為版中的位置。可以試想權,一個連生育、養育自己父母的人,都不能給予應該的孝順、回報,還有可能有真情對待其他的人嗎?中國古代的24孝是有些誇張、愚昧,但是,它反應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對於自己的父母要盡全力滿足他們的願望和要求,而這些要求,是絕對不會過分和無理的。

閱讀全文

與為何說生子才算得上是孝敬父母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死亡人員冒領養老金的通報 瀏覽:788
長壽99條 瀏覽:659
學車體檢眼鏡是多少度的 瀏覽:868
父母埋葬費用兒女如何分擔 瀏覽:44
孝順兒媳做愛 瀏覽:302
幼兒園送給敬老院禮物 瀏覽:7
臨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哪個好 瀏覽:380
老年人集郵 瀏覽:653
黑龍江殘疾人養老金 瀏覽:274
長壽花長白色棉絮用什麼葯 瀏覽:614
明朝最長壽王爺 瀏覽:387
需要父母幫忙貸款怎麼說 瀏覽:508
嘉興哪裡周日體檢 瀏覽:659
養老社保憑證丟了怎麼辦 瀏覽:941
2020陝西省退休養老金最新消息 瀏覽:616
75歲老人的肺功能應該在多少 瀏覽:516
關愛老年人口號 瀏覽:507
上海養生館300萬事件怎麼樣了 瀏覽:721
老年人嫖娼被罰款 瀏覽:615
農保會延遲退休年齡嗎 瀏覽: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