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生應該怎樣孝敬父母
出去玩回來,剛剛給爸爸打電話報了平安。掛了電話,忍不住就哭起來了。一心想著子女的父母啊,你們怎麼可以那麼偉大。叛逆期遲來的姑娘喲,一心過著都不能稱之為浪的日子呢。
爸爸問我,出去玩好玩嗎?一定比家裡好玩吧。
這兩年的我一定會說,是啊,外面比家裡好玩多了~
這一次,我說,還是家裡最好了,呆著最舒服。說完這一句,爸爸笑了一聲兒。
--------------------------------------------------------先抹一下眼淚-----------------------------------------------------------------
我家裡還有一個親妹妹在我爸媽身邊,所以我一直覺得我不在爸媽身邊也不會有太大關系。然後每一個月跟爸媽通一次電話聊聊家常,聊天的時候還說了一些比較傷我爸媽心的話。回家就是取生活費,若不是沒有錢了,都不太想回家。總之,家裡有什麼好的!老呆父母身邊有什麼好的!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我先抽自己幾十下!
--------------------------------------------------------開始正經答題-----------------------------------------------------------------
1.經常打電話是不夠滴~爸媽都想看見你的人!把電話換成視頻聊天吧!
2.分享生活。不需要分享你自認為的秘密,你耐住性子跟他們說你晚飯吃了什麼就可以了。你需要一顆包容的心,走近他們的生活。
3.送禮物。在特殊的節日在平常的日子,寫上幾句話,贈送一個小禮物(可以是各種,不用太貴,最好是自己賺的錢或是省下來的錢買的,其實最棒的是獎學金)。
4.自身發展。父母永遠為兒女而自豪,盡管你的成功不是那麼大。好好學習各種吧,不讓父母操心你的學習,不讓父母操心你的工作。
5.寒暑等假期。忙著各種和老朋友老同學出去玩的時候,多在家陪陪父母。什麼時候,你可以做好晚飯等你父母下班呀?家裡衛生可以不讓父母操心了嗎?
6.教父母趕上自己的步伐。教一下他們新出的游戲怎麼玩,帶著老媽看韓劇美劇,帶著父母跑電影院逛商場,拿幾本自己喜歡的書給他們,或者甩給老爸幾本醫學的書(⊙o⊙)
不管怎麼說,愛自己,照顧好自己就是孝敬父母。另外,和父母意見不一致的時候,不要發脾氣,盡量想辦法溝通。父母做了什麼決定,在理解的基礎上尊重他們,支持他們。
2. 中學生應懂得如何孝敬父母
桃園初中 九(1)班 魏亞軍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盡的: 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 揪著父母的心邁開人生的第一步; 在甜甜的兒歌聲中入睡; 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成長; 病病災災使父母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 讀書升學費去了父母多少心血; 成家立業鋪墊著父母多少艱辛; ······ 可以說,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如果人類應該有愛,如果人類存在愛,那就先應該愛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談到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 對於中學生(學生、人)來說,親情是其愛心、善心、良心的綜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好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自己的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有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這種畜牲都不如的「人」打交道呢?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三字經》里有一句頌揚孝長敬親的話:「香九齡,能溫席。」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漢代湖北一位因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古的好兒童。他九歲時不幸喪母,小小年紀便懂得孝敬父親。每當夏天炎熱時,他就把父親睡的枕席扇涼,趕走蚊蟲,放好蚊帳,讓父親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如鐵冰冷,他就睡在父親的床席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溫(暖)熱,然後才請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受到當時世人的高度贊譽。 孝敬父母,是當代公民的道德義務和法定義務。不孝敬父母,輕則受到輿論的譴責,重則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擔對父母應盡的贍養義務,而且要盡心盡力滿足父母的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要。特別是對年邁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顧,耐心安慰。現在城市裡的大多數老人,雖兒孫滿堂,在生活上不愁吃,不愁穿,也不缺錢花,但是,孩子因為工作的緣故往往不在身邊,成為「空巢老人」,平時和兒女很少見面,有的連兒女的電話都難聽到,所以他們在情感上最渴望的是能與所有的親人團聚。因此兒女們要「常回家看看」,作為兒女,將來不管走到哪裡,都要記住自己含辛茹苦的爸爸媽媽,而且要趁你現在在他們身邊的時候,多多孝敬他們,多多噓寒問暖。孝敬父母是多方面的,既要有孝心,又要有孝行。落實行動是孝敬父母的關鍵。
3. 中學生應該怎樣孝敬父母
讓他們感覺到你天天在長大就足以使他們欣慰,慢慢學會承擔起一定的責任,包括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開始慢慢學會規劃!
4. 作為一個中學生,應該怎樣來孝敬父母
中學時代是最叛逆的時候,要孝敬父母首先就不可以惹爸爸媽媽生氣啊,要聽話啊!其次努力用功的念書,用好成績來報答父母。每個父母都是為自己的孩子著想的,所以再怎麼樣都不可以忘了父母的養育之恩!
5. 如何讓小學生孝敬父母
尊重長者、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這種美德在一些小學生的身上很少表現。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家庭生活鏡頭:吃過飯後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卻在那裡忙碌著收拾碗筷;家裡有好吃的東西,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嘗,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後,百般關照,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凡此種種,值得憂慮。 有無孝敬父母的習慣,不單單是子女對父母的關系,其實質是一個能否關心他人的大問題。在家裡能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到社會中,才有可能做到關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對祖國的忠誠。因此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培養孩子尊敬長者、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為了培養孩子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我是這么做的: 第一,布置作業,讓孩子調查了解父母為他和家庭付出了哪些。現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的錢是怎樣得來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錢買這買那,認為父母給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經地義的。這樣的孩子怎麼會從心底里孝敬父母呢?為此,應該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錢得來不易。自然,孩子會逐漸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會從心底里產生對父母敗陸的感激和敬重。 第二,注重訓練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行為習慣。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聽從父母教導,關心父母健康,分擔父母憂慮,參與家務勞動,不給父母添亂。要把這些要求變為孩子的實際行動,就應當從日常小事抓起。如關心家長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問候下班回家的父母親;當父母勞累時,孩子應主動幫助或請父母休息一下;當父母外出時,孩子應提醒父母是否遺忘東西或注意天氣變化;當父母有病時,孩子應主動照顧、多說寬慰話、替他們接待客人等。孩子應承擔必須完成的家務勞動,哪怕是吃飯時擺筷子。根據這些要求,我們專門開展了主題隊會活動,通過小品,歌舞,知識搶答等形式,讓孩子主動做到以上幾項,之後在晨間活動時也經常詢問評比。這樣不但有利於孩子養成家務勞動的習慣,也有利於孩子不斷增強孝敬父母的觀念:「父母養育了我,我應為他們多做事。」 第三,爭取家長配合,在家以身作則。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長輩的楷模。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有一個故事是值得借鑒的。從前有一對中年夫婦對年邁的父母很不孝順,他們把老人攆到一間破舊的小屋裡居住,每頓飯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東西給老人。一天,他們看到自己的兒子在雕刻一塊木頭,就問孩子刻的是什麼,孩子說:「刻木碗,等你們年紀大時好用。」這對中年夫婦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請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隻小木碗,拿出家裡最好吃的東西給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轉變了對他們的態度,從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見,父母的榜樣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現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況還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僅不照顧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計「刮」老人們的財物,這給自己孩子的影響更不好了。因此,我們通過家長會,家訪以及思訊教育平台發簡訊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孝敬思想,要求家長努力做孩子的楷模,休假日要盡量抽時間帶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幫老人做些家務,同老人共聚同樂,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此日長時久,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會逐漸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對小學生進行孝敬父母教育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和呼喚。在即將進入21世紀的今天,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其結果是一方面使國人大開了眼界,擴大了視野;另一方面也隨之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東西方不同的價值觀的碰撞給人們的道德觀念帶來的困惑與行為矛盾,逐步在校園、家庭和社會中表現出來。面對這種挑戰,如果我們一味地抵制外來文化,那隻會造成封閉自守,與西方先進的科學缺知技術和文化失之交臂,繼續推遲我國社會主義察扮頃現代化的進程。因此,我們應從正面弘揚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對學生進行中國文化傳統的教育,及時糾正學生中出現的道德偏差。使學生能夠以優良的素質迎接21世紀的挑戰。
6. 作為一名小學生,孝敬父母可以有哪些表現
1、聽父母的話,好好學習。
2、在家裡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3、體諒父母,不和其他同學攀比。
4、在家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讓父母操心。
5、到同學或者朋友家玩要事前和父母說一下,並徵得父母的許可。
6、上學放學的路上遵守交通規則。
7、有時間幫助父母洗洗腳、捶捶背。
7. 中學生孝敬父母的事例
孝敬父母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
有句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我們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兒女的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一直具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其實,今天,對我們來說,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說的那樣,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我們只要在平時多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 。
我從小就很孝敬父母,在家時,我堅持每天幫父母做一件家務,向父母說一句問候的話.當節假日時,我就和父母談談心,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因為我媽媽工作的原因,幾乎一月才回家兩次,我並沒有多少時間和她在一起。但是在父母過生日時,我都會為他們精心准備一份禮物,讓他們開心。為了實現父母對我們的期望,在學校好好學習。當父母因工作繁忙時,我就為弟弟妹妹煮飯,做些家務活,以次來減輕父母的負擔,父母生病時,像他們關心我一樣,我會關注他們的身體健康,為他們端水送葯,噓寒問暖。當我和父母發生爭吵時,我便會做出一些必要的讓步,當自己做錯事情或頂撞了父母後,我就會主動向他們承認錯誤道歉。時常會和父母在一起講個笑話,說說我在學校的狀況,讓他們對我的學習放心。
因為, 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對父母真正擁有一顆感恩之心,我們就一定能做得更好。雖然我們為父母做的事情很小,但父母一定能感受到我們對他們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的愛與感恩。定會被我們的感恩行為所感動。
我們的父母為了我們,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們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們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們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去安慰。我們再也不要覺得,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該的;我們更不要對父母的艱辛付出和無限關愛,視而不見,無動於衷,甚至怨氣沖天。因為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現在要行動起來,動一動手,搬一把椅子給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給父母痛飲;動一動口,說一句真誠溫暖的話語給父母聽聽,解除他們的疲勞,驅散他們的心病。
8. 中學生怎樣孝敬父母
一般作為中學生,父母不會把所有的壓力都給你,也不會讓你有太沉重的負擔感!對於他們來說,只要你健康成長,學會做人做事,不要給他們惹麻煩不要做一些極端的事情來傷害自己或者傷害他們!如果你身上有了傷口疼的是他們,如果你得了急性腸胃病,緊張焦急的是他們,如果你鬱郁寡歡,愁眉不展的最終還會是他們…不管你做了什麼受了什麼傷害,最痛苦的永遠是父母!所以,請不要做錯事不要傷害自己!
另外,作為中學生,你不必著急著想要掙錢孝敬他們!因為不管你掙多少錢現在,相信在現階段應該都是苦力錢!父母是不想要這些錢的,他們苦了一輩子累了一輩子,就是想自己的兒女長大後可以不受勞力之苦。如果真的想替父母減輕負擔,那可以幫媽媽做些家務,不會做飯的話可以幫忙刷鍋,不會刷鍋的話可以掃地…可以做的事很多,只要你想做!
還有,就是應該做爸媽的開心果,多和他們溝通。飯桌上是很好的交流平台!把自己一天學校的生活和事講給他們聽他們會很開心!睡覺錢和爸媽說聲晚安,他們心裡也會很甜!不要不好意思,我每次在家就是這樣做的。
好吧,就這樣吧!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