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人子女應該如何孝敬父母
第一,經濟供養,生活照料。大家都知道,每一位父母為撫養子女成人,付出了不知多少的心血與辛勞,當父母進入晚年,作為子女,應該盡力供養,生活上細心照料。通過觀察研究,人們發現有些禽獸也知恩行孝,所謂「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社會學家的研究表明:人類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就在於人懂得孝道,能夠實踐孝道,所以人為萬物之靈。反之,如果有人不明孝道,不重孝道,那就不配做一個人!因此,作為父母,應該經常帶上孩子,買點東西探望父母,即使是父母的收入比我們的多,也要這樣做,因為父母再富有也是他們的,我們給他們再少也代表一份的心意,而且如果父母的經濟條件更好,他們也會以其他方式支持兒女的,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為我們自己的孩子作好榜樣。
第二,關懷體貼,精神慰籍。贍養扶助老人,除了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外,還要從精神上關心、安慰老人,使他們享受「天倫之樂」,讓他們心情舒暢,精神有所寄託,幸福地歡度晚年。從某種意義上說,老人對子女在精神上的要求,會比物質上的要求更為重要和迫切。只有做到關懷體貼,精神慰籍才算真正的孝。正如孔子的一個學生游來問孝,孔子回答說,現在的所謂孝,只能說養活爹娘而已,連狗、馬都能得到飼養,如果不敬重孝順父母,那養活爹娘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孔子這里提出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對父母如果沒有恭敬之心,僅僅解決父母吃飯問題,這不是孝的含義。要做好從精神上關心、安慰老人,使老人心情愉悅舒暢,並不是十分容易的事。這要求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有事多同老人商量,多聽取並尊重他們的意見,多照顧他們的興趣和愛好;老人思想苦悶時,多給以安慰溫存,想方設法為他們排憂解愁;天氣變化,多注意噓寒問暖;生日節日,向他們慶賀祝福。如果我們能這樣對待自己的父母,那我們的孩子以後也一定能這樣對待我們。
2.從現在抓起,從小事抓起,做到愛嚴相濟,用父母對子女的愛去激發孩子對長輩的愛心與孝道
愛護子女是父母的天性。愛,是教育孩子的感情基礎,又是打開孩子心靈的一把鑰匙。只有在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長大後才會更懂得去愛別人。因此,我們在在愛父母的同時也要愛我們的孩子,但只有「愛得其所」,才能讓子女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感動、感染和感化,並轉化為前進的動力,否則就會變成溺愛,最終害了孩子。
要怎樣才算對子女「愛得其所」呢?有兩個字不容忽視:一是「遠」。二是「嚴」。
遠,就是要對孩子的長遠前途,明天的幸福負責。有些父母寧願自己節衣縮食,也要讓孩子穿得光鮮,吃得甜美,玩得愉快,過得舒適。這是一種以天然性為主體的「常情」,而不是關心孩子健康成長,開創事業的「深情」,未曾著眼於為了孩子的未來而進行意志、性格和心理品質的培養。這種愛是膚淺的、貧血的,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缺乏足夠的營養,點燃不起他們對生活對未來無比熱愛與嚮往的火焰。只要把對子女的深情體現在對孩子有計劃地、創造性地培養與訓練之中,對孩子塑造成什麼樣的人才有早期設計的藍圖,並且灌注大量的心血,精雕細刻地塑造孩子的心靈,使孩子在成人與成才之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才算是理智的愛,長遠的愛,有道德的愛。
嚴,就是在教育上有高標準的要求。「嚴」和「愛」是辨證的統一,對子女要恰當地掌握好嚴和愛的分寸,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古語說:「君子之愛人也以德,小人則以姑息」,姑息就是不嚴。從現狀看,姑息已成為對子女教育的一大禍害。其突出的表現:一是縱容,使孩子從小失去自理自製的能力,言談舉止缺乏正確的准繩,導致行為放盪,嚴重的還會陷入越軌違法的源潭。二是遷就,不管是非好壞,孩子有求必應,甚至對子女一些不良的思想習氣,也視若無睹,聽之任之,使孩子扭曲心靈,性格畸形發展。家長也因此而漸漸喪失對子女管束、約制、啟發、誘導的權威與作用。三是袒護,為子女的不良行為諸多辯解,歪曲真相,轉嫁責任;對反映情況的教師、親人、旁人表示反感和抱怨。使孩子有恃無恐,做壞事的膽子越來越大,導致誤入歧途,貽誤青春。
3.持之以恆,把孝道教育貫徹始終,形成良好家風,保持父母一致,家校一致,代際一致。
家風,是家庭成員思想觀念、道德品質、行為習慣與生活方式的綜合體現,是家庭成員在長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風氣與氛圍。它對每一個家庭成員的成長與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清看兩個在全球著名的實例:
美國有個嘉納塞·愛德華家族,這個家族的老主人是一位博學多才,注重修養的神學家。他的子孫都以這位德高望重、多才識廣的先人為立德立行的楷模,形成了一代一代往下傳的優良家風。迄今8代,他的子孫中有1人當過副總統,1人任過大使,20多人先後當選國會議員,12人當過大學校長,100多人任過大學教授,60多人當過醫生,13人當過報刊雜志的主編或負責人。
與他同時代的另一位美國人馬科斯·朱克是一個賭徒、酒鬼,他迄今也有8代後嗣。然而他的子孫中卻有200多人成了流浪兒或乞丐,7人因殺人被判死刑,63人作姦犯科被囚於監獄,400多人因酗酒而致殘廢或夭折。
是先天的遺傳基因在其作用嗎?不,是看似無形卻有形的家風,在潛移默化中發生這巨大的感染與影響。
要形成良好的家風,必須保持父母一致。夫妻之間能互相配合,孩子也容易增長孝心。父親對孩子說說母親懷孕及對孩子的愛護,母親多說父親對孩子的付出。千萬不能在孩子面前數落父親,因為這么一講,孩子對父親就很難再生起恭敬心。一個先生,一個父親,連孩子都瞧不起,他就很容易自甘墮落。
家校一致(親師合作,父母跟老師要能密切配合)
代際一致(家長要與祖輩多溝通交流)
4.充分利用各種傳媒的宣教作用對孩子進行引導,使形成觀念,養成習慣,從小培養孝心。
我們重視電視、報刊、網路等各種傳媒的宣教作用,客觀公正的對傳媒信息做出是非評判,如:如有的夫妻不睦,使子女從小缺乏溫暖和愛心;有的打牌賭博,影響子女學習;有的不尊重和關心老人,帶給子女負面影響;有的自私刻薄,專橫粗俗,使子女心靈受到傷害污染,等等。通過與孩子的討論評價,不僅反思了自我,從中接受了教育,而且為孩子的家庭孝道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氛圍和環境。
孝,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一切聖賢教育的核心,是做人之根本,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忠臣出孝子之門」,國家的棟梁,來自於孝子。弘揚孝道,是利國利世利民的事。希望我們每一個人不但做到自己是孝子,而且還能把孩子培養成為孝子,建設美好幸福的家庭。
B. 孝親反思日記200字
孝親敬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父母對子女有養育之恩,子女對父母應當孝敬,也是我們為人子女應盡的義務。本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孝親反思的話題作文400字範文,歡迎閱讀。
關於孝親反思的話題作文400字篇一
我既是學校里的班幹部也是家裡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有一次,我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買東西,回家時我主動幫忙拎袋子。袋子里有一個西瓜和一些零食兩者共10公斤左右。我才走了幾步便累得直喘氣,媽媽見了便叫我快些放下讓她來拎。我笑了笑風趣地說:「我已是家中的三號男子了就像小雛鷹翅膀硬了能夠獨立了,是時候讓我分擔一些事了。
況且您也累了一天了就讓我當一男子漢吧。」不容媽媽分說我已拎起袋子往家裡走去。在回家的途中我已精疲力竭幾乎是走一步喘兩下走一步喘兩下……就像紅軍在長征。在這過程中,媽媽也勸過我N次,可我每次都搖搖頭堅持自己走。該上樓梯了,這對體力耗盡的我來說是一個考驗。這時,媽媽又催我快點把東西給她了,而我像鐵了心似的不聽勸堅持自己拿。當樓板爬了一半時,媽媽拉住了我,想給我減輕「壓力」。我堅定地說:「我也算半個男子漢了,也該出力,今天你就不要插手幫忙了,讓你兒子一個人完成吧。」說著我便拿起袋子往家裡連爬帶走地往家裡去……
我不僅在學校里盡心盡力,我在家裡也是這樣為長輩們分擔了許多家務,所以媽媽也一直稱贊我,以後,我還會繼續努力做個大男子漢。
關於孝親反思的話題作文400字篇二
自古百孝為先,鴉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
感恩,生而為人,要感謝父母的恩惠。如果沒有父母的恩惠,我們何能存與天地之間?所以,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永存人間。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的財富。在我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重視人倫道德,講究家庭和睦是我們文化傳統中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和親和力的具體體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為做人的一個准則!
在此,我自豪的告訴大家,敬老愛老的美德如黑夜裡的一束光;如冬天裡的一把火;如沙漠中的一泓泉水;如久旱時的一場甘霖。敬老愛老,其實就是在寒冷時付出一些溫暖;在需要幫助時伸出一雙溫暖的手;在需要談心的時給予一顆火熱的心;需要關心時說出一些親切的慰問!
居家時,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在外時,要幫助長輩。
鮮花可以枯萎,滄海可以變桑田。但是我們感恩的心不能變,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感恩父母,孝親敬老!
關於孝親反思的話題作文400字篇三
在長輩們的眼裡,我一直是個孝順懂禮貌的好孩子。可是,那一次卻······
那是今年的「六一」兒童節,我在學校里開完了聯歡會,隨著放學隊走到媽媽面前,只見媽媽已在那裡等了我近半小時。突然,我看見媽媽的車籃里有個毛絨絨的東西。拿來一看,是個喜羊羊的玩具,媽媽說是買給我的禮物。這時來了兩個我的同學,見媽媽手中的玩具,便偷偷地笑了幾聲。媽媽不知道為什麼,可是我知道。一路上,我並沒有說什麼,只是一直沉默不語。回到家,我還是沒有說話。媽媽再也忍不住了,便尋問我有什麼心事。我生氣地說:「我不喜歡那個玩具」。媽媽的眼淚頓時淌了下來,也不說話了。我感覺我傷了她的心,便很內疚。但我一直沒有勇氣去說聲:「媽媽,對不起!」
後來,我讀了徐州邵帥的故事:他母親患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邵帥忍受了連成人都難忍受的苦,為媽媽在北京做了抽髓手術。先捐了500毫升骨髓血,又捐出了約100毫升造血細胞。我深深感到,邵帥是偉大的,我是渺小的,他為母親做了這么多,可母親為我買了禮物,我卻發了這么大的脾氣,我真是太微不足道了······
孝親敬長,我該怎麼辦?我想:無論爸爸媽媽買的禮物自己怎麼不喜歡,但那也是父母的心願,我們一定要接受,因為接受也是一種禮貌。我們要懷著感恩的心去回報父母,去愛父母,不能向父母發脾氣,對其他親人也要這樣。學會接受愛和表達愛,因為愛是相互的,媽媽送禮物表達她對我們的愛和祝福,我們接受祝福,讓媽媽幸福是我們最大的孝心,我們是快樂的,媽媽就是幸福的。
關於孝親反思的話題作文400字篇四
孝親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我們中國人民都必須會做到的事,而有些人,不孝敬父母,尊敬老人,反而不聽父母的話,還辱罵老人。老人說他幾句,他不把老人放在眼裡,甚至頂嘴反抗,這就意味著不孝親不敬老。
我們應該學習身邊的那些懂得孝親敬老的人,學習他們的行為。比如:扶老奶奶、老爺爺過馬路,幫助那些殘疾的老人,不要無視他們的存在······
我們的父母為了我們的衣食住行,讓我們豐衣足食而早出晩歸。為了我們的學習,他們的額頭上出現了一排排粗粗的黑線。為了我們······他們的頭發被一根根愁白。所以,我們要理解父母的疾苦,幫助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外出要給我們的父母打招呼,放學不能及時回家要給他們打電話,別讓他們擔心。要聽從父母的教誨,不要任性,不要和父母對著干。否則就不孝親不敬老了。因此,孝親敬老是我們學生必備的禮儀原則。
作為學生,我們不僅在家裡要做到孝親敬老,在外面也同樣要做到孝親敬老;作為學生,我們不僅在語言上要孝親敬老,而且要把孝親敬老的這個優良傳統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去。
行動起來吧!讓我們為孝親敬老這項活動一起努力!
望採納
C. 關於孝順父母的反思1000字
羔羊跪乳,烏鴉反哺。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基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華夏文明五千年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太陽下山明早依舊爬上來,花兒謝了明年還是一樣的開。殊不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當白發皓首的父母步履蹣跚需要攙扶,當世上最愛我們的人兒最終離我而去時,捫心自問:你可曾坦然面對自己的良心?你可曾回報過父母山高水長般厚重的摯愛?
感恩父母給了我生命。相信每個人小時候都是父母的寶貝,是家庭的希望。在父母看來,兒女就是他們的一切,甚至比他們的生命還重要。衣食住行,父母總是把最好的給我們。父母對待我們,常常是拿在手裡怕碎了,含在嘴裡怕化了,舔犢之情,天地動容。在父母的羽翼下,我們漸漸地長大,在被愛中麻木、叛逆,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總想沖破父母為我們築起的那道保護網,去追尋屬於自己的天空。曾幾何時,我們會把父母的愛視為羈絆,看成枷鎖,在不經意間傷害父母的心,而把孝思拋卻於九霄雲外。
曾經有一則公益廣告,讓許多人心靈為之震撼:一個老奶奶周末為兒女們准備了豐盛的飯菜,滿心歡喜地等他們回家,可最終接到的卻是一個又一個類似的電話:「媽,今天有事,不回去了。」滿頭白發的老人無奈地對著電話說:「沒事,忙吧!」那一刻,一種無名的孤獨令人心酸。我不知道,當我們長大後,我們終究要離別父母,像鳥兒飛上藍天,那時,我們是否還會想起那句亘古不渝的」百善孝為先」?是否還會想起父母那滿含期待的眼神,找點時間,找點空閑,帶著孝心常回家看看?
其實,人人都是生命的過客。隨著時光的流逝,父母也會一天天地老去,兒女相伴、子孫繞膝,成了他們唯一的奢望。人們都希冀自己的生命能像夏花一般絢爛,秋葉一樣靜美,可是繽紛人世間,有多少人顧及過父母的感受?我想說,別等父母倏然遠去的時候,再想起「百善孝為先」,再想起要孝順他們,悔之晚矣,到那時留給你的只能是綿綿無盡的遺憾。
心存孝思,孝順父母,愛他們就是愛自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當父母滿身風塵步入家門時,你的一句問候,這就是孝順;你遞上一杯茶水,這就是孝順;你在忙碌中不忘父母的生日,這就是孝順;當吃完晚飯時,你幫父母收拾碗筷,這就是孝順;當父母生病時,你能夠陪伴他們身邊,這就是孝順;當父母孤單寂寞時,你能陪他們聊天,這就是孝順。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都是人世間最為寶貴的愛的因子,都是普天下父母最為珍視的慰藉。
我非常喜歡蘇芮演唱的《奉獻》,並常常為此輾轉反側、躬身自問,那纏綿悱惻的旋律始終在我的腦海回響:「長路奉獻給遠方,江河奉獻給海洋,星光奉獻給長夜,草原奉獻給牧場,歲月奉獻給季節,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爹娘?」
題目感悟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