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佛說孝子經的原文
佛說孝子經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大正藏 No.687)
佛問諸沙門。親之生子。懷之十月。身為重病。臨生之日母危父怖。其情難言。既生之後推燥卧濕。精誠之至血化為乳。摩拭澡浴。衣食教詔。禮賂師友。奉貢君長。子顏和悅親亦欣豫。子設慘戚親心焦枯。出門愛念入則存之。心懷惕惕懼其不善。親恩若此何以報之。諸沙門對曰。唯當盡禮慈心供養以賽親恩。世尊又曰。子之養親。甘露百味以恣其口。天樂眾音以娛其耳。名衣上服光耀其身。兩肩荷負周流四海。訖子年命以賽養恩。可謂孝乎。諸沙門曰。惟孝之大莫尚乎茲。世尊告曰。未為孝矣。若親頑闇不奉三尊。凶虐殘戾。濫竊非理。淫劮外色。偽辭非道。酖愐荒亂。違背正真凶[薛/女]若斯。子當極諫以啟悟之。若猶瞢瞢未悟。即為義化當。牽譬引類示王者之牢獄。諸囚之刑戮曰。斯為不軌。身被眾毒。自招殞命。命終神去系於太山。湯火萬毒獨呼無救。由彼履惡遭斯重殃矣。設復未移。吟泣啼嗷絕不飲食。親雖不明。必以恩愛之痛懼子死矣。猶當強忍伏心崇道。若親遷志奉佛五戒。仁惻不殺。清讓不盜。貞潔不淫。守信不欺。孝順不醉者。宗門之內。即親慈子孝。夫正婦貞。九族和睦僕使順從。潤澤遠被含血受恩。十方諸佛天龍鬼神。有道之君。忠平之臣。黎庶萬姓無不敬愛。祐而安之。數有顛倒之政。佞臣之輔。凶兒妖婦。千邪萬怪。無如已何。於是二親處世常安。壽終魂靈往生天上。諸佛共會得聞法言。獲道度世長與苦別。
佛告諸沙門。睹世無孝唯斯為孝耳能令親去惡為善。奉持五戒。執三自歸。朝奉而暮終者。恩重於親乳哺之養無量之惠。若不能以三尊之至化其親者。雖為孝養猶為不孝。無以[薜/女]妻遠賢不親。女情多欲好色無倦。違孝殺親。國政荒亂。萬民流亡。本志惠施。禮式自撿。軟心祟仁。烝烝進德。潛意寂寞。學志睿達。名動諸天。明齊賢者。自穢妻聚。惑志女色。荒迷於欲。妖蠱姿態其變萬端。薄智之夫。淺見之士。睹其如此。不覺微漸遂回志沒身。從彼魃魅邪巧之亂。或危親殺君。吝色情盪。忿嫉怠慢。散心盲冥。等行鳥獸。自古世來無不由之殺身滅宗。是以沙門獨而不雙。清潔其志以道是務。奉斯明戒。為君即保四海。為臣即忠。以仁養民。即父法明子孝慈。夫信婦貞。優婆塞優婆夷執行如是。世世逢佛見法得道。佛說如是。弟子歡喜。
② 孝順父母的經典句子百善孝為先
1、以前的時候,我們總以為,孝順父母就是給予他們很多的物質,為他們做很多的事情。卻不知,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和顏悅色地對待父母,才是為人子女最大的孝順。
2、要家庭幸福,那就做一個孝順的人吧。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的人,才有對得起父母的疼愛。這個世上,不管你走多遠,都走不出父母的牽掛,父母才是希望你越過越好的人,才是無私幫助你的人。
3、生而為人,最基本的就是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要好好孝順他們!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4、今天天氣真好,陽光明媚,一家人坐在陽光下聊聊天,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有時間多陪陪父母,孝順父母,及時行孝,從我做起,一起來!
5、母愛是最偉大的,百善孝為先。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所以子女的孝也是應該永遠的。我們學佛人一定要懂得孝順,佛門里常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
6、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心裡永遠放不下的就是兒女,無論年齡幾何,無論天涯海角,心裡掛念的永遠是孩子。我們做子女的,除了盡心盡力孝順父母,萬不可辜負父母的似海恩情。
7、大氣是讓人感覺敬重而不是敬畏,對朋友忠誠,對父母孝順。站在一定的高度;而從不讓別人感覺你的高度;更能贏得別人的刮目相看。
8、突然覺得自己長大了,是在父母開始依賴你的時候。覺得自己成熟的是開始在懂得孝順父母,愛朋友愛家人的那一瞬間,是心突然軟下來的一瞬間,世界突然變得溫柔,變得明亮起來。
9、實際上真正的孝順就是不要讓父母親煩惱,不要出事情。自己有本事給父母親多多念經,庇蔭他們,讓他們身體好,這才叫孝順。
10、不要對未來充滿焦慮,也不要對過去的事而後悔,做好當下這一刻最重要,努力賺錢,孝順父母,一心愛她。
③ 《佛說孝子經》:佛弟子如何報父母恩
東漢安世高所譯《佛說父母恩難報經》講到,父母對子女恩重如山,縱使「右肩負父,左肩負母,經歷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無有怨心於父母,此子尤不足報父母恩。」《佛說孝子經》中,佛從懷胎、臨生、養育、教導、與子休戚與共等方面陳述父母對子女的恩情。佛問諸沙門,父母恩重,如何報答。諸沙門答以「唯當盡禮,慈心供養。」意思是極盡世俗之義務,滿足父母之快樂,諸沙門的回答主要是供養父母吃穿遊玩,滿足其感官快樂。佛說此不為孝,真正的孝須能令父母去惡行善,皈依三寶,奉持五戒,壽終生天,世世逢佛,聞法得道。以這種孝為本,能令沙門梵行,君主仁愛,父法明,子孝慈,夫信婦貞。個人進德修業,社會和諧昌明。
《佛說孝子經》之孝道是建立在佛教的三世因果、六道輪回基礎上,善待父母,不但今世善,也要後世善;不但要果善,更要因善,因善自然果善,其中最大的善是見佛聞法,長與苦別,究竟涅槃,對父母之大孝亦以能令父母解脫涅槃為目標。
佛教傳到中國,與中國儒家傳統沖突之一便是孝道問題。儒家之孝主要是敬事父母,承祭祖先:在世,事之以禮;壽終,葬之以禮,逝後,祭之以禮。儒家特別強調子女奉養父母,父母在不遠游,甚至身體發膚受之於父母不敢毀傷,尤其重視傳宗接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種價值觀自然視佛教之辭親出家為大不孝。
「無後為大」的不孝,實際上是個宗教性問題,因為「不娶無子,絕先祖祀」(語出東漢趙岐《十三經註疏》)。這件事很重大,七十年代初出生的我仍然記得,鄉人被罵「絕戶」感覺是莫大的侮辱和難堪。「踹寡婦門,挖絕戶墳,吃月子奶,罵啞巴人」是四大缺德事。儒家沒有佛教的輪回思想,人死為鬼,回歸祖先那裡是普遍的信仰。有子不孝,在世父母受苦,但如果有後能祭祀祖先,還不算最大的不孝,無後代祭祀,列祖列宗都可能會在另外的世界挨凍受惡,生活凄慘。祖先鬼要靠後代子孫祭祀來生活,讓人聯想到佛教「餓鬼」一詞。餓鬼的總稱為「薜荔多」(梵語preta),意為「祖先鬼」,以飢渴逼惱,從他希求得名。「薜荔多」之「祖先」大概與中文的「祖先」意義不同,私以為大概更多的是壽命很長的意思。
在佛教看來,眾生福業,從布施、持戒、忍辱而來,尤其是財富,源於前世布施,若是慳吝,易墮餓鬼。中國人古來天災人禍較多,百姓多懷生存恐懼,能夠活下去,能吃飽是大多數人的生活希望,無心無力行於布施,然而對於孝養父母,養育子女則有堅定的倫理信念,故生前死後之給養亦從子女獲得,養兒不但防老,而且也是對列祖列宗衣食負責,故「不娶無子,絕先祖祀」為大不孝。佛教以離家出家為大善,累世父母都會因此得到利益,勸導父母皈依三寶,聞法得道更是大孝。在古代,子女出家與父母的現世安樂常常產生沖突,而現代許多寺院開始建設安養院,安養院的功能之一就是安置好出家人的父母,既可以使出家人的父母安度晚年,更有利於使父母皈依三寶,聞法得道,善莫大焉!
④ 佛說孝順父母的福德,大到不可思議
《本事經》里說:「世間聰慧人,恭敬於父母,恆時修供養,常生歡喜心」。意思是說,世間有智慧的人,都會對父母特別恭敬,恆時供養,讓父母心生歡喜。
釋迦牟尼佛在多部經典中宣說了子女孝順父母的福德。下列若干:
1.世間和出世間的恩德有四種:第一種就是父母恩。
2.母親對我的恩,我用一劫(百千萬億年)的時間來說也說不完。媽媽思念孩子,沒有什麼比得上。從懷孕開始十個月,行住坐卧受苦惱卻不能說出來。想要吃什麼穿什麼,雖然得到了也不歡喜,擔憂的心沒有一刻休息,一心就想著好好生下這個孩子。當遇到產難時,就像百千把刀來割。如果平安生下孩子,大家都歡歡喜喜,寶寶一聲哭啼,十個月受的苦,媽媽都忘光了,就像聽到美妙的音樂一樣快樂。寶寶睡在媽媽的肚子里,由媽媽的甘露泉喂養,這個恩德,就算高山也比這低,就算大海也比這淺。如果能夠隨順母親,不違背母親的心意,天人都要護念他,福德是無盡的。如果用一劫的時間,每天早、中、晚,割自己身軀的肉來養父母,這樣都不能報答父母對我一天的恩。
3.世界上誰最富有,誰最貧窮?家裡有媽媽在,這叫做富。媽媽不在,叫做窮。媽媽在的時候,叫做日中,媽媽不在了,叫做日落。媽媽在時,叫做月明,媽媽不在了,叫做黑夜。所以大家要好好孝養父母,這和供養佛的福德是一樣,沒有差別的。
4.有福的人,請一百個持戒高僧大德,一百個仙人,一百個朋友到裝滿七寶的地方,供養百千種上妙珍膳,垂瓔珞,以百寶庄嚴床卧具,以百葯治療病。就這樣做百千劫,這樣得到的福德,還不如一念孝順心,用一丁點東西,供養自己的父母,侍奉自己的父母,不如供養父母功德的百千萬分之一。
5.佛說:從地上積累珍寶,積累到二十八天,拿這么多珍寶去布施別人,不如供養自己的父母。
6.最大的善,不會大過孝;最大的惡,不會大過不孝。
7.世上要是沒有佛,好好侍奉父母,侍奉父母就是侍奉佛。
8.如果把父親放在左肩上,母親放在右肩上,這樣千萬年,衣被飲食,床座卧具,病瘦醫葯,即於肩上放屎尿,也報不了父母恩。
9.在家居士,如果不供養父母師長,這是「失意罪」。
10.修世間法的時候,要從供養父母師長里修。
11.我曾經因為四件事情舍棄我的生命,一是,為破眾生各種煩惱。二是,為了讓眾生平安快樂。三是,為了除掉自己貪著自己的身體。四是,為了報答父母生我養我的大恩。
12.我不但今天贊嘆孝順父母,我在無量劫中經常贊嘆的。
13.如果人少許供養父母,這樣獲得的福德無量,而少許不順父母,罪也無量。
14.有八種人,你要毫不猶豫的去布施:一父、二母、三佛、四弟子、五遠來之人、六遠去之人、七病人、八看病者。
15.有四種恩最難報答。一是父恩,二是母恩,三是如來恩,四是法師恩。所以供養這四種人,會得到無量福報。
16.用飯食供養賢聖,這不如孝順侍奉父母親。
17.我世世都奉持諸佛至孝之行,所以我德高福盛,然後成為天中之天,三界獨步。
18.世上的父母應該極親極愛的,可是眾生輕慢父母不尊重;我現在為了摧伏這種我慢,所以為此出家救護。
19.菩薩世世都用時令鮮果供養佛陀比丘和父母,菩薩世世都這樣對父母——如果父母睡著了,不敢吵醒父母,如果要叫醒父母,都用好聽的聲音。如果有好吃的,不會獨吃,總是先給父母吃。
20.人生世間,不孝父母,不敬沙門,不行仁義,不學經戒,不畏後世者,其人身死,當墮地獄。
21.眾罪最惡的,其中之一就是不孝父母。
22.如果不孝順父母,自己的東西都拿給妻子兒女,或者把父母的東西,自私給妻子兒女。父母好話,自己不肯聽從,甚至為護老婆而罵父母,這種人叫做「世間最大劫賊」。
23.不孝父母,輕慢尊長,將墮落三惡道。
24.想往生西方凈土,要修三種福。第一種就是孝順供養父母師長,不殺生,修十善業。第二種是受三皈依戒,不犯戒,不犯威儀。第三種是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經典,也勸別人讀。
25.得到大財物,要先供養父母師長和尚法師。
26.菩薩於無量阿僧祇劫,孝養父母,衣服飲食,房舍卧具,乃至身肉骨髓。因為這樣孝順供養父母的因緣,自致成佛。
27.眾僧是出三界的福田,父母是三界內的最大勝福田。
28.佛告訴迦葉長老說,眾生惱亂父母,讓父母心憂惱,得多病報。供養自己父母和病人,得少病報。對父母沒有愛敬心,得醜陋報;愛敬父母尊長,得端正報。
29.佛對阿難說,不管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慈心孝順供養父母,這個功德殊勝難量。我過去世,慈心孝順,供養父母,甚至捨身肉濟救父母危急苦厄。我以這個孝順供養父母的功德上為天帝,下為聖王,乃至成佛,三界特尊,都是因為孝順父母的福報。
30.如果讓父母生氣,子女會遇到生活中的各種不順,牴觸頂撞父母,沖父母發脾氣,很快就會有不順。
願所有眾生都能夠孝順父母,供養父母。願我們把一切布施、一點一滴善行的功德全部都迴向給父母。願一切如母眾生皆能遠離痛苦煩惱,究竟解脫。
⑤ 佛教孝順父母的經典句子
家中父母就是佛,何必靈山朝世尊。
⑥ 形容要孝順父母的名言名句
1.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2.人生在世,什麼事情都不能靠別人,不能偷懶。養育孩子,孝順父母,維護夫妻關系,認真工作,什麼都不能偷懶。
3.羊有跪乳之情,鴉有反哺之義。而人也應有盡孝之念,莫等到欲盡孝而親不在,終留下人生的一大遺撼,要想將來不後悔莫及,從此刻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報父母。
4.我們一定要孝順父母,能多為他們做就多為他們做些事。我始終覺得唯有愛和陪伴是最大的孝順。小時候聽父母嘮叨慣了,長大了就讓我們都嘮叨一些吧。人一生平安和健康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5.如果說父母是入世的菩薩,那麼佛菩薩則是出世的父母。我們既要真誠的孝順父母,也要真誠的禮敬佛菩薩。這樣,無論我們是入世還是出世,才能都有出處和歸處。
6.「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7.家庭幸福的狀態,一定是先有好婆婆,才有好兒媳。先有好丈夫,才有好妻子。百善孝為先,感恩遇見,只是我不懂得怎麼敞開心扉表達。愛他和他一起孝順父母。
8.父母之間的嚴重爭吵,往往是造成孩子神經錯亂的原因,因此我們應該極力避免這種爭吵。
9.生前厚養實為孝道;歸後薄葬真乃賢兒。
10.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11.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為人子女要孝順,鳥獸尚知哺乳恩,父母本是親骨肉,爹娘不敬敬何人,養育之恩須圖報,望子成龍夢成真,孝順家風世世傳,綿延不絕代代興。
12.錢夠用就行,孝順父母,親近朋友,熱愛自然,這些不需要太多物質的平常生活,才是人生幸福的真諦。不要把得失看得太重,順其自然,保持內心的安寧就好。
13.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心裡永遠放不下的就是兒女,無論年齡幾何,無論天涯海角,心裡掛念的永遠是孩子。我們做子女的,除了盡心盡力孝順父母,萬不可辜負父母的似海恩情。
14.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15.有個地方,是永遠能夠安然甜睡的港灣,那就是—父母的懷抱。
16.孝心是人間的美德。孝心是中國的美德。孝心是世界的美德。
1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
18.曾幾何時「父母在,不遠行」那些常回家看看的期許,以變成無法實現的諾言。為了生活有些人遠走他鄉,不管多遠,家中年邁的父母是永遠的牽掛。他們帶我們來到這美麗的世界,陪我們長大,教會我們做人。理所當然是我們最該感謝的人,用一輩子去感謝。祝願所有父母都健康長壽,安度晚年。「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19.生活讓我變得懂事起來,生活也讓父母變得蒼老了許多,看著媽媽臉上的皺紋和爸爸兩鬢的白發不由得心疼起來,看著他們倆笑了,笑得如此地欣慰,他們是那麼地愛我。
20.您用心點亮了我的心,以愛培育了我的愛。有您,我感到了世界的溫暖。
孝順父母的名言
1、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2、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
3、父親!對上帝,我們無法找到一個比這更神聖的稱呼了。華茲華斯
4、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滅。蘇聯
5、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富勒
6、慈母淚,有化學分析不了的高貴而深沉的愛存在其中。英國
7、長幼有序。孟子
8、家庭的基礎無疑是父母對其新生兒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羅素
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10、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法)羅曼羅蘭
11、還有什麼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聖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馬克思
12、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13、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14、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15、沒有比巴格達城更美麗,沒有比母親更可信賴。伊拉克
16、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17、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18、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19、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美國)羅素
2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21、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22、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23、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狄更斯
24、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25、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於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羅素
26、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27、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28、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29、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30、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31、父親和兒子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父親愛的是兒子本人,兒子愛的則是對父親的回憶。歐洲
32、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33、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34、母愛只有做母親的才知道。沃蒙塔古
35、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36、沒有哪一個人真正了解自己的父親,但是,我們大家都有某種推測或某種信任。米南德
37、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38、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贈與的最佳禮物。維斯冠
39、父母的愛,為諸德之基。英國
40、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41、沒有母親,何謂家庭?艾霍桑
4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43、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44、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45、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4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47、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裡面很少有任何金錢。(美)馬克吐溫
48、母愛乃世界上最偉大的勢力。阿瑟米
49、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50、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51、建立和鞏固家庭的力量是愛情,是父親和母親、父親和孩子、母親和孩子相互之間的忠誠的、純真的愛情。蘇霍姆林斯基
52、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53、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54、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55、慈母的心靈早在懷孕的時候就同嬰兒交織在一起了。狄更斯
孝順父母的名言警句關於感恩父母的名言警句孝敬父母的名言1.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
2.學會感恩,孝敬父母。感謝父母,因為父母給予了我生命,使我來到了人間,長大成人,走自己的路。對父母的感恩不僅在母親節、父親節的那一天,感恩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送一枝花,泡一杯茶,幫母親做家務,洗一次碗,拖一次地,洗一次腳,捶一次背,打一個電話都是不錯的選擇。
3.變為傳統,世界將更完美。你會發現,自己很美,老人很美;你會知道,孝敬是滿足,付出是快樂。選擇孝敬老人吧!行動就是證明!
4.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5.突然覺得自己長大了,是在父母開始依賴你的時候。覺得自己成熟的是開始在懂得孝順父母,愛朋友愛家人的那一瞬間,是心突然軟下來的一瞬間,世界突然變得溫柔,變得明亮起來。
6.家是安穩的歸宿,家是永遠的追尋,無論家多麼貧苦,它依舊是我們最安逸最豪華的驛站,因為那裡有父母。父母漸漸蒼老的容顏,記載著我們走過的漫長而艱辛的歲月,也許我們未來得路很長,也許它充滿了曲折,不過總會有個人給我們引路,那就是爸爸媽媽。有父母的地方永遠是可以安然甜睡的港灣。
7.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8.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9.您沒有被寫進一篇詞章,您沒有被唱入一首頌歌,但您是給我以生命並撫育我成長的土地,我深深地愛著您。
10.孝順是只有人才有崇高情感。孝,是能使愛心由己推人,人人孝順父母,世風自然就會歸肅;反之,若連自己的父母都要虐待,怎能善待與自己並無血緣關系的同類呢?
11.實際上真正的孝順就是不要讓父母親煩惱,不要出事情。自己有本事給父母親多多念經,庇蔭他們,讓他們身體好,這才叫孝順。
12.父母,自己的父母誰都不會陌生吧?可是你想過感恩他們嗎?要是說不知道,那可就糟糕了,因為他們生育了你,教你說話、吃飯、走路……,你的一生全部都是他們教給你的。
13.孝敬父母經常能夠代替最高貴的感情。
14.您額上的皺紋記載著您的坎坷,您古銅色的臉龐標志著您的堅貞。您的一生就是一首瑰麗、動人的詩篇。
15.從小,他們教我們如何成長,如何做人。他們,就是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如今我們成長了,能為他們做的最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感恩,感恩的心。是對他們最好的報答,只要我們心有感恩,就會這堅實的後盾支持下,走到自己的人生巔峰。
16.您用心點亮了我的心,以愛培育了我的愛。有您,我感到了世界的溫暖。
17.問世間什麼樣的愛是永恆不變的?那無疑是父愛和母愛。這一份愛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伴隨在我們左右,而我們的到來,也給父母帶來了莫大的愛與關懷。他們用自己偉大的胸懷呵護我們成長,給予我們支持。伴隨我們在成長中前行。
18.母愛是最偉大的,百善孝為先。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所以子女的孝也是應該永遠的。我們學佛人一定要懂得孝順,佛門里常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
19.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為人子女要孝順,鳥獸尚知哺乳恩,父母本是親骨肉,爹娘不敬敬何人,養育之恩須圖報,望子成龍夢成真,孝順家風世世傳,綿延不絕代代興。
20.多想永遠依在您的懷里,不想走出您的手心,可是,鳥兒有了翅膀,就會有想要飛的慾望,我不斷的想飛,然而飛不出的是您深深的牽掛,無論我走到哪裡,您永遠都是我心靈的港灣。
2、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3、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
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
5、您用心點亮了我的心,以愛培育了我的愛。有您,我感到了世界的溫暖。
6、媽媽,不論走到哪裡,我的眼前總有您慈祥的面容,慈愛的目光。
7、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8、蜜蜂,默默地、勤奮地奔忙著,勞動著。一天天,一年年,奉獻著甜蜜。慈祥的母親,我永遠忘不了那深深的母愛。
9、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
10、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
11、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12、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
13、您沒有被寫進一篇詞章,您沒有被唱入一首頌歌,但您是給我以生命並撫育我成長的土地,我深深地愛著您。
14、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裡面很少有任何金錢。
15、世界上只有一位最好的女性,她便是慈愛的母親。世界上只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16、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17、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19、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
20、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裡面很少有任何金錢。
21、母親啊:在悲傷時,您是慰藉;在沮喪時,您是希望;在軟弱時,您是力量。您是同情、憐憫、慈愛、寬容的源泉。
22、經歷過這么多的風風雨雨,您似乎更年輕了,不但是外貌,而且是心靈。媽媽,我愛你。
23、媽媽,我慶幸您是我的媽媽,因為我從來沒有像您這樣長久的朋友。
24、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
25、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
26、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
27、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28、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
29、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
30、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
31、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
32、如果母親是雨,那我就是雨後的虹;如果母親是月,那我就是捧月的星。母親是我生長的根啊,我是母親您理想的果。
33、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
34、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
35、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
36、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37、互相贈送禮物的家庭習慣有助於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誠摯的友誼。其主要意義並不在於禮物的本身,而在於對親人的關心,在於希望感謝親人的關心。
38、蜜蜂,默默地勤奮地奔忙著,勞動著。一天天,一年年,奉獻著甜蜜。慈祥的母親,我永遠忘不了那深深的母愛。
39、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40、您額上的皺紋記載著您的坎坷,您古銅色的臉龐標志著您的堅貞。您的一生就是一首瑰麗、動人的詩篇。
41、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
42、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
43、您額上的皺紋記載著您的坎坷,您古銅色的臉龐標志著您的堅貞。您的一生就是一首瑰麗動人的詩篇。
⑦ 釋迦摩尼佛說:因我慈孝,故今世成佛,對父母慈孝到底有多重要
不管是宗教還是非宗教的家庭倫理關系中,慈孝父母都是擺在首位的倫理。
二十四孝之親嘗湯葯
上慈下孝是家庭最基本的倫理規范,對老年人的奉養,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保障,父母、長輩依然需要感受子女對他們的那份關愛之惰;同樣,子女也依然渴望向父母、長輩表達他們的那份敬愛之心,只有這祥,雙方的心理才能獲得更大的滿足,而生活才可能真正美滿。
⑧ 佛說日行一善的句子
佛陀教導世人以慈悲為懷,人心向善,不僅為人,更是為己。
人生在世,諸多困境,不如意都源於心。心魔作祟,心病自然還需心葯醫。
慈悲是一劑良葯,良葯絕非神葯,也需要世人修行,使葯效發揮最大功效。
慈悲助人,心中得到的幸福感滿足感無以言表,行善之人最能體會。
幸福感滿足感充斥心中,自然趕走空虛和難過,心中住進了光明,人生自然陽光。
日行一善,一年365善,行善積德。蔭德換來福報,福報改變命運,人生自然美好。
慈悲心指引你行善,善舉得到福報,福報改變命運。慈悲心自然是一劑良葯,日子越久,功效越明顯。
人生在世,總會有些坎坷。有些人遇到坎兒,稍一挺,一用力就過去了,甚至逢凶化吉,遇難成祥。
可有些人,遇到坎兒,怎麼都過不去,自己搞得一團糟,家庭一團糟,處處都是亂,甚至都沒有了活下去的勇氣。
究其原因,平時修善積德,幫助別人。自然人生走窄時,有人出手幫助,溝溝坎坎自然就過去了。還是平常行善,積累的福報得到了響應。
就如同盲人打著燈籠走在夜路上,別人問他,你什麼都看不到,何苦打燈籠。盲人說,打燈籠可以給正常人照明,正常人自然也會看到我,自然不會撞到我。
事情就是這樣的,與人方便就是於己方便。對別人行善也就是為自己積善。人人都有慈悲心,人人都行善積德,事情就變得簡單了,溝溝坎坎也就不是事了,世界會更加友善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