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重陽節兒歌
《重陽節》
紅葉飄,黃葉飄,藍天高高白雲飄;
九月九,重陽節,我和爺爺來登高;
我們倆,手拉手,爺爺登高不服老;
爺爺爺爺你真棒,我祝爺爺節日好。
《重陽樂》
九月九,是重陽,我陪爺爺登高山。
風兒吟,水兒唱,爺爺和我樂呵呵。
九月九,是重陽,我伴奶奶看菊花。
花兒笑,蝶兒舞,奶奶和我笑哈哈。
(1)怎樣編寫重陽節兒歌擴展閱讀: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一個瘟魔,只要它出現,家家戶戶都會生病,每天都有人死去,這一帶的人們飽受瘟魔的蹂躪。桓景的父母被瘟疫奪去,他自己也差點病死。病癒後,他告別了心愛的妻子和鄉親們,決心出去拜訪仙人學藝,為百姓除掉瘟魔。
歡京訪問ShiXun,游覽名山的外套,終於發現有一個在東方最古老的山,這座山是一個強大的仙長,桓jing抓住公牛的角和遙遠的旅程,起重機的指導下,終於找到了山,發現了一個神奇的魔法仙女,仙女渴望他的精神,最後把桓,教他降妖劍,也給他一個降妖劍。
桓景孜孜不倦地練習,最終發展出一種非凡的武術。
不朽的連長叫來桓景,對他說:「明天是九月初九。那害瘟疫的魔鬼,必再出來作惡。你已經學了你的本領,應該回去殺他們。」仙人給了他一包山茱萸葉,一杯菊花酒,和一個秘密神器,讓他乘鶴回家。
桓景回到了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他按照仙人的指示,帶領村民們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送給他們一片茱萸葉和一杯菊花酒。
他們准備征服惡魔。中午,還有一些奇怪的電話,爆炸的孩子,只是爆炸魔山,突然聞到香味的山茱萸非常香,菊花酒的精神,然後突然停止,面對突變,手持降妖刀然後歡京追到了山下,幾輪刺死溫度魔法劍,從9日農歷高關稅,年復一年。
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
② 九月九日重陽節兒歌
重陽到,重陽到,
爺爺奶奶節日好,
我們非常感謝您,
向你們節日問個好。
紅葉飄,黃葉飄,藍天高高白雲繞。
九月九,重陽節,我跟爺爺來登高。
我們倆,手拉手,登上山頂四下瞧。
九月里,九月九,
爬山登高飲菊酒,
戴上茱萸避邪惡,
吃了花糕多長壽。
小風車啊轉呀轉呀轉得歡,
今天正好趕上一個有風的天。
闖東鄰啊轉西院,找來好夥伴。
你我都拿小風車啊,
開呀開心顏。
轉來了野花滿山,
轉來了清清山泉,
轉來我多少夢幻。
等到我長大的時候,
再造那大風車兒,
讓風車抽水又發電。紅葉飄,黃葉飄,藍天高高白雲繞。
九月九,重陽節,我跟爺爺來登高。
我們倆,手拉手,登上山頂四下瞧。
③ 重陽節的兒歌童謠
重陽節的兒歌童謠
重陽節的兒歌童謠,我國歷史文化傳承悠久,千百年下來我們有不少的特色節日,傳統節日代表的'是我們對於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因此我們不能忘記,下面分享重陽節的兒歌童謠。
1、《爺爺年紀大》
爺爺年紀大呀,頭發白花花,我給爺爺端杯茶呀,
爺爺笑哈哈!奶奶年紀大呀,嘴裡缺了牙,
我給奶奶端凳坐呀,奶奶笑哈哈!
2、《重陽樂》
九月九,是重陽,我陪爺爺登高山。
風兒吟,水兒唱,爺爺和我樂呵呵。
九月九,是重陽,我伴奶奶看菊花。
花兒笑,蝶兒舞,奶奶和我笑哈哈。
3、《重陽節》
小風車啊轉呀轉呀轉得歡,
今天正好趕上一個有風的天。
闖東鄰啊轉西院,找來好夥伴。
你我都拿小風車啊,
開呀開心顏。
轉來了野花滿山,
轉來了清清山泉,
轉來我多少夢幻。
等到我長大的時候,
再造那大風車兒,
讓風車抽水又發電。
紅葉飄,黃葉飄,藍天高高白雲繞。
九月九,重陽節,我跟爺爺來登高。
我們倆,手拉手,登上山頂四下瞧。
1、重陽到,重陽到,爺爺奶奶節日好,我們非常感謝您,向你們節日問個好。
2、小風車啊轉呀轉呀轉得歡,今天正好趕上一個有風的天。 闖東鄰啊轉西院,找來好夥伴。 你我都拿小風車啊,開呀開心顏。轉來了野花滿山,轉來了清清山泉,轉來我多少夢幻。等到我長大的時候,再造那大風車兒,讓風車抽水又發電。
3、九月里,九月九,爬山登高飲菊酒,戴上茱萸避邪惡,吃了花糕多長壽。
尊老歌
小朋友們要知道,尊敬長輩品德好。
見了長輩問聲好,禮貌用語不可少。
乘車主動來讓座,老人有難我來幫。
家務小事學著干,休息在家不亂跑。
人見人愛好學生,孝敬長輩要記牢。
孝敬歌
學做菜,會洗衣,家務勞動要學習。
食和物,放整齊,自己事情自己做。
不挑吃,不挑穿,糧食水電要珍惜。
孝父母,敬長輩,點滴事情小做起。
感恩孝親歌
中華美德傳,百善孝為先。
父母養育我,恩情大如天。
規范己言行,懂事又能幹。
兒女多行孝,雙親喜開顏。
關愛天天駐我家
一棵樹兒開滿花,樹兒好像是我家。
爺爺是根他最大,奶奶並肩樂哈哈。
爸爸媽媽是枝幹,我是枝丫一朵花。
樹兒樹兒充滿愛,關愛天天駐我家。
④ 幼兒園重陽節兒歌
幼兒園重陽節兒歌大全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兒園重陽節兒歌大全,歡迎大家分享。
1、《重陽到》
重陽到,重陽到,
爺爺奶奶節日好,
我們非常感謝您,
向你們節日問個好。
2、《九月里》
九月里,九月九,
爬山登高飲菊酒,
戴上茱萸避邪惡,
吃了花糕多長壽。
3、《小板凳,你莫歪》
小板凳,你莫歪,我扶爺爺坐下來。
我為爺爺捶捶背,爺爺誇我好乖乖。
4、《奶奶誇我孝順兒》
小板凳,三條腿,我給奶奶嗑瓜子。
奶奶嫌我磕得臟,我給奶奶煮麵湯。
奶奶嫌我煮得硬,我給奶奶剝花生。
奶奶嫌我剝得慢,我給奶奶煮米飯。
大米飯,香噴噴,奶奶誇我真孝順。
5、《爺爺親,奶奶親》
爺爺親喲,奶奶親喲,
我是您的好寶寶喲,
寶寶不撒嬌喲,寶寶不胡鬧喲,
我是您的'好寶寶喲!
6、《爺爺年紀大》
爺爺年紀大呀,
頭發白花花,
我給爺爺端杯茶呀,
爺爺笑哈哈!
奶奶年紀大呀,
嘴裡缺了牙,
我給奶奶端凳坐呀,
奶奶笑哈哈!
7、《重陽樂》
九月九,是重陽,
我陪爺爺登高山。
風兒吟,水兒唱,
爺爺和我樂呵呵。
九月九,是重陽,
我伴奶奶看菊花。
花兒笑,蝶兒舞,
奶奶和我笑哈哈。
8、《重陽節》
紅葉飄,黃葉飄,
藍天高高白雲飄;
九月九,重陽節,
我和爺爺來登高;
我們倆,手拉手,
爺爺登高不服老;
爺爺爺爺你真棒,
我祝爺爺節日好。
9、《關心老人笑哈哈》
爺年紀大呀,嘴裡缺了牙,
我給爺爺倒杯茶呀,爺爺笑哈哈;
奶奶年紀大呀,頭發白花花,
我給奶奶端凳子呀,奶奶笑哈哈;
爸爸和媽媽呀,齊聲把我誇,
尊敬老人有禮貌呀,是個好娃娃,
尊敬老人有禮貌呀,是個好娃娃
10、《給爺爺、奶奶敲敲背、捶捶腿》
爺爺親喲,奶奶親喲,
我是你的好寶寶喲。
寶寶不摔跤喲,寶寶不要抱喲,
我是你的好寶寶喲。
咚咚咚咚咚,敲敲背喲,
兩只小手換得快喲。
咚咚咚咚咚,捶捶腿喲,
兩只小手換得快喲。
;⑤ 關於重陽節的兒歌童謠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傳統節日,更是一個敬老愛老的節日。除了有不少關於重陽節的文學作品,也還有一些兒歌童謠。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下關於重陽節的兒歌童謠吧。
重陽節兒歌童謠
1、重陽到,重陽到,爺爺奶奶節日好,我們非常感謝您,向你們節日問個好。
2、紅葉飄,黃葉飄,藍天高高白雲繞。九月九,重陽節,我跟爺爺來登高。我們倆,手拉手,上山頂四下瞧。
3、九月里,九月九,爬山登高飲菊酒,戴上茱萸避邪惡,吃了花糕多長壽。
4、小風車啊轉呀轉呀轉得歡,今天正好趕上一個有風的天。 闖東鄰啊轉西院,找來好夥伴。 你我都拿小風車啊,開呀開心顏。轉來了野花滿山,轉來了清清山泉,轉來我多少夢幻。等到我長大的時候,再造那大風車兒,讓風車抽水又發電。
尊老歌
小朋友們要知道,尊敬長輩品德好。
見了長輩問聲好,禮貌用語不可少。
乘車主動來讓座,老人有難我來幫。
家務小事學著干,休息在家不亂跑。
人見人愛好學生,孝敬長輩要記牢。
孝敬歌
學做菜,會洗衣,家務勞動要學習。
食和物,放整齊,自己事情自己做。
不挑吃,不挑穿,糧食水電要珍惜。
孝父母,敬長輩,點滴事情小做起。
感恩孝親歌
中華美德傳,百善孝為先。
父母養育我,恩情大如天。
規范己言行,懂事又能幹。
兒女多行孝,雙親喜開顏。
關愛天天駐我家
一棵樹兒開滿花,樹兒好像是我家。
爺爺是根他最大,奶奶並肩樂哈哈。
爸爸媽媽是枝幹,我是枝丫一朵花。
樹兒樹兒充滿愛,關愛天天駐我家。
《好娃娃》
爺爺年齡大呀,嘴裡缺顆牙,
我為爺爺倒杯茶,爺爺笑哈哈。
奶奶年齡大呀,頭發白花花,
我為奶奶搬凳坐,奶奶笑哈哈。
爸爸和媽媽呀,齊聲把我誇,
⑥ 重陽節兒歌
重陽到,重陽到, 爺爺奶奶節日好, 我們非常感謝您, 向你們節日問個好。 紅葉飄,黃葉飄,藍天高高白雲繞。 九月九,重陽節,我跟爺爺來登高。 我們倆,手拉手,登上山頂四下瞧。 九月里,九月九, 爬山登高飲菊酒, 戴上茱萸避邪惡, 吃了花糕多長壽。
⑦ 幼兒園小班《重陽節》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兒園小班《重陽節》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活動目標:
1、知道重陽節是老人的節日,體驗他們對自己的愛,激發尊敬他們的情感
2、在與爺爺、奶奶一起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感受相互關愛的溫暖和快樂
活動准備:
1、 皺紋紙搓成的小紙球
2、 彩色橡皮泥
3、 音樂「愛我你就親親我」「過新年」
活動過程:
1、 介紹重陽節:
老師:我們中國有很多特有的節日,其中重陽節就是我們祖國專門為老人設定的節日。重陽節那天很多老人會去爬山登高,今天我們在幼兒園幫爺爺奶奶慶祝節日,祝願他們身體健康。
2、 討論表達愛的方式
老師: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疼愛自己的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他們是怎麼照顧我們的?(幼兒回答問題)我們小朋友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觀看視頻)
3、 幼兒給老人獻吻與老人擁抱(老師:剛剛小朋友回答的都很棒所以老師
也給了你們獎勵。老師剛剛是怎樣獎勵大家的?你們得到老師的擁抱或親吻開心嗎?爺爺奶奶照顧我們那麼辛苦現在我們也來抱抱他們親親他們讓我們可愛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也開心一下。)
4、 音樂律動——親親您、抱抱您(老師:孩子圍在老人周圍在老師的帶領
下做律動)
5、 親子游戲:包餃子
四、結束活動:作品展示合影留念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欣賞兒歌,並初步學習兒歌。
2、通過兒歌,懂得要關心老人,要對老人有禮貌
3、能夠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徵,表演出來。
4、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5、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活動准備:
1、課前幫助幼兒了解一些有關重陽節的知識。
2、爺爺奶奶笑哈哈的圖片。
活動過程:
開始本分一、播放圖片導入活動1、出示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
2、觀看圖上有誰呀?(爺爺奶奶)他們怎麼啦?(他們笑了)。
3、他們為什麼笑呢?(請小朋友說一說)
4、原來他們要過節了,所以笑得那麼開心。
基本部分二、欣賞兒歌《九月九》
1、老師完整地朗誦兒歌一遍。
2、再次讓幼兒欣賞一遍。
3、幼兒學習兒歌。(幫助幼兒矯正個別音)
結束部分三、請幼兒說說平時可以用什麼方式來表達對爺爺奶奶的愛。
1、請個別幼兒扮演爺爺奶奶,其餘幼兒上來表演自己的方式。
2、教育幼兒要做一個聽話的乖寶寶,要有禮貌。
附兒歌:
九月九九月九,重陽到,爺爺奶奶哈哈笑,我請他們吃甜糕,媽媽誇我好寶寶。
教學反思:
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又叫"老人節"。當今社會的孩子們,普遍都是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寵愛中長大的。他們對尊老、敬老的意識越來越薄弱。有很多孩子不會表達自己對家人的愛。所以,設計這樣一節關於愛爺爺奶奶的活動非常重要。
一、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重陽節的基本習俗,懂得尊敬長輩,關心老人。
2、品嘗重陽糕,體會香、甜、糯的特色。
3、學習團、壓的技能,樂意參加手工活動。
二、教學重難點:
1、活動重點:初步了解重陽節的基本習俗,懂得尊敬長輩,關心老人。
2、活動難點:學習團、壓的技能。
三、教學准備:
1、重陽糕切成小塊放在小盤子里。
2、歡快、喜慶的民間音樂。
3、橡皮泥若干。
4、活動前幼兒把手洗干凈。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出示重陽糕)
1、師:小朋友,你知道這是什麼嗎?看看它是什麼樣子的?上面有些什麼?
2、介紹為什麼要吃重陽糕?
師:今天是九月初九,是重陽節,重陽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每年的這一天我們都要做重陽糕,吃重陽糕。重陽節又叫老人節,就是爺爺奶奶的節日。我們每個小朋友都要對年紀大的爺爺、奶奶有禮貌。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3、讓幼兒說說在家是怎樣關心爺爺奶奶的?
4、引導幼兒對爺爺奶奶說一句祝賀的話。
(二)品嘗重陽糕,感受重陽糕香、甜、糯的特色。
1、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嘗一嘗重陽糕。
2、播放音樂,幼兒品嘗重陽糕。
3、提醒幼兒注意:嘗的時候,要慢慢地嚼,品一品是什麼味道?嘗完後把牙簽放在盤子里。
4、師:小朋友,剛才我們吃了重陽糕,你知道重陽糕是用什麼做的嗎?重陽糕是什麼味道的?
小結:重陽糕是香香的、甜甜的、糯糯的。
(三)製作重陽糕。
1、重陽糕真好吃,小朋友想自己做嗎?
2、老師示範做重陽糕。
3、幼兒用橡皮泥製作重陽糕。
(四)結束。
小朋友們,你們都會做重陽糕了,回家請爸爸媽媽幫忙,做一個真的重陽糕送給爺爺、奶奶,好嗎?
五、教學延伸:
通過家校通讓爸爸媽媽和寶寶一起製作重陽糕,送給爺爺奶奶,培養幼兒尊敬長輩、老人的良好品德。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讓幼兒了解重陽節,學會尊敬和關愛老人。
2.感受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的'快樂。
3.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4.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活動准備:
物質准備:做旗子、多媒體電影《重陽節》
經驗准備:穿鞋子的經驗;歌曲《爸爸媽媽好》
活動過程:
一、觀看重陽節來歷的電影
1.師:孩子們,重陽節又被叫什麼節日呀?(老人節)哦,老人節就是爺爺奶奶的節日呀,馬上就要到重陽節了,今天我們很開心,能和爺爺奶奶一起過節日
師:誰來說一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平時是怎樣關心和照顧我們的。
小結:爺爺奶奶會為我們……,為我們……,還會為我們……。
2.祝福歌《爺爺、奶奶好》
小朋友們真聰明,都找到了爺爺奶奶的鞋子,現在爺爺奶奶累了,想聽我們唱唱歌,我們給爺爺奶奶來唱一首《爺爺奶奶好》,讓他們聽一聽,好不好?
3.游戲《我為爺爺奶奶穿鞋子》
玩法:從許多鞋中找出爺爺奶奶的鞋子,為自己的爺爺、奶奶穿上鞋子。
師:作好了小旗子,我們來和爺爺奶奶玩一個小偵探的游戲。森林裡,天黑了,現在請小朋友們要睡覺了,把眼睛閉起來,請爺爺奶奶們脫下自己的一隻鞋子,放在中間。爺爺奶奶的鞋子也來到了森林裡,聽一聽,他們在跳舞呢。
師:天亮了,呀,爺爺奶奶的一隻找不到家了!孩子們睜大你們的小眼睛,看一看,爺爺奶奶的鞋子,在哪裡呢?快過來找一找。
師:找到了,請小朋友們幫助爺爺奶奶穿上鞋子。
4.做旗子
師:爺爺奶奶為我們做了這么多的事情,我們今天為爺爺奶奶做一面重陽節的旗子,插在重陽糕上,祝福爺爺奶奶身體健康,快樂每一天。
教學反思:
農歷九月初九中國老人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也是我國傳統的敬老節日。由於現在獨生子女「四合一」結構家庭教育不當造成幼兒「小皇帝」意識,不知尊敬熱愛長輩的現象不少。開展此次活動。培養幼兒尊敬熱愛長輩,促進他們健康全人格和社會性發展。
⑧ 重陽節的兒歌謝謝
重陽到,重陽到, 爺爺奶奶節日好, 我們非常感謝您, 向你們節日問個好。 紅葉飄,黃葉飄,藍天高高白雲繞。 九月九,重陽節,我跟爺爺來登高。 我們倆,手拉手,登上山頂四下瞧。 九月里,九月九, 爬山登高飲菊酒, 戴上茱萸避邪惡, 吃了花糕多長壽。
⑨ 重陽節兒歌童謠菊花黃
重陽節兒歌童謠菊花黃
重陽節兒歌童謠菊花黃,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重陽節的習俗有許多,有登高望遠,吃重陽糕,飲菊花茶等等,下面我分享有關於重陽節兒歌童謠菊花黃的相關內容。
重陽節歌謠一
菊花黃,黃種強;菊花香,黃種康;
九月九,飲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陽。
九月九,是重陽;放紙鷂,線愛長。
八月中秋哥送餅,九月重陽妹送鞋(仫佬族)
九月九 風吹滿天哮。
重陽無雨一冬晴。
重陽節歌謠二
重陽節,又試話登高。究竟年年如是,有乜功勞?
1、重陽到,重陽到,爺爺奶奶節日好,我們非常感謝您,向你們節日問個好。
2、紅葉飄,黃葉飄,藍天高高白雲繞。九月九,重陽節,我跟爺爺來登高。我們倆,手拉手,上山頂四下瞧。
3、九月里,九月九,爬山登高飲菊酒,戴上茱萸避邪惡,吃了花糕多長壽。
4、小風車啊轉呀轉呀轉得歡,今天正好趕上一個有風的天。闖東鄰啊轉西院,找來好夥伴。你我都拿小風車啊,開呀開心顏。轉來了野花滿山,轉來了清清山泉,轉來我多少夢幻。等到我長大的時候,再造那大風車兒,讓風車抽水又發電。
尊老歌
小朋友們要知道,尊敬長輩品德好。
見了長輩問聲好,禮貌用語不可少。
乘車主動來讓座,老人有難我來幫。
家務小事學著干,休息在家不亂跑。
人見人愛好學生,孝敬長輩要記牢。
孝敬歌
學做菜,會洗衣,家務勞動要學習。
食和物,放整齊,自己事情自己做。
不挑吃,不挑穿,糧食水電要珍惜。
孝父母,敬長輩,點滴事情小做起。
感恩孝親歌
中華美德傳,百善孝為先。
父母養育我,恩情大如天。
規范己言行,懂事又能幹。
兒女多行孝,雙親喜開顏。
關愛天天駐我家
一棵樹兒開滿花,樹兒好像是我家。
爺爺是根他最大,奶奶並肩樂哈哈。
爸爸媽媽是枝幹,我是枝丫一朵花。
樹兒樹兒充滿愛,關愛天天駐我家。
《好娃娃》
爺爺年齡大呀,嘴裡缺顆牙,
我為爺爺倒杯茶,爺爺笑哈哈。
奶奶年齡大呀,頭發白花花,
我為奶奶搬凳坐,奶奶笑哈哈。
爸爸和媽媽呀,齊聲把我誇,
尊敬老人有禮貌呀是個好娃娃
重陽節由來的傳說故事
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恆景的農村小夥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
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屍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恆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恆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裡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
它走到哪裡就把瘟疫帶到哪裡。恆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費長房給恆景一把降妖青龍劍。
恆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恆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仙翁說罷,用手一指,一隻仙鶴展翅飛來,落在恆景面前。
恆景跨上仙鶴向汝南飛去。恆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夥兒說了。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好,就帶著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裡,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沖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裡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恆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
鬥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恆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只見寶劍閃著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
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恆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重陽節詩詞
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賞析: 這首詩中,「獨在異鄉」,暗寫了孤獨寂寞的環境,對於初次離家的少年來說,對這種環境特別敏感。「異客」則更強調了遊子在異鄉舉目無親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獨」和兩個「異」字組在一句詩里,大大加深了主觀感受的程度。第二句「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前面情緒的合理發展,說明平常已有思親之苦,而到節日,這思念就愈加轉深和增強了。「倍」字用得極妙,是聯繫上下兩句情緒之間的關鍵。這兩句構成全詩的一個層次,是從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觀感受來表現思親之情的。
2、《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唐·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婚後所作,抒發的是重陽佳節思念丈夫的心情。傳說李清照將此詞寄給趙明誠後,惹得明誠比試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詞數闋,然終未勝過清照的這首《醉花陰》。
3、《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賞析 :頷聯為唐詩名句,夾敘夾議,寫出了詩人矛盾的心情。「難逢」、「須插」的言外之意是應把握當前及時行樂,不要無益地痛惜流光,表現了一種通達的生活態度。「菊花」是扣合重陽節的習俗。
4、《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賞析: 用白描的手法寫雁過江上南飛,與客提壺上青山的一副美景。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寫的淋漓盡致。詩人用「涵」來形容江水彷彿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懷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傳達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廣,不獨指雁影。「與客攜壺」是置酒會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樂事,「翠微」來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對於眼前景物的愉悅感受。
5、《滿江紅·喜遇重陽》
清·宋江
喜遇重陽,更佳釀今朝新熟。見碧水丹山,黃蘆苦竹。頭上盡教添白發,鬢邊不可無黃菊。願樽前長敘弟兄情,如金玉。
統豺虎,御邊幅,號令明,軍威肅。中心願,平虜保民安國。日月常懸忠烈膽,風塵障卻姦邪目。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
賞析: 群雄「開懷痛飲」之時,宋江顯然想得遠些。先強調弟兄情分再是為眾人的前程的憂慮和思考。重陽節飲酒賞菊。宋江在這時候吟出「降詔」,「招安」自然為英雄們的悲劇打下了伏筆。宋江將時光催人老的恐慌,輕松消解進了佳節帶來的神清氣爽,這是一種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
6、《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岑參
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
霜威逐亞相,殺氣傍中軍。
橫笛驚征雁,嬌歌落塞雲。
邊頭幸無事,醉舞荷吾君。
賞析: 這首詩作於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首聯二句概言邊塞無事,重陽佳節,眾人按照傳統的慶祝方式,喝酒登高,一派和熙歡樂之景。「霜威逐亞相,殺氣傍中軍。」頷聯二句意指封常清治軍雷厲風行,又能在和平時期時刻保持謹慎。「橫笛驚征雁,嬌歌落塞雲。」頸聯二句是詩人信手描寫節日里戰士們的歡愉活動,所謂「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些笛聲、歌聲里都蘊含著深深的思鄉之情。「邊頭幸無事,醉舞荷吾君。」尾聯二句是稱頌在封常清的英明領導下,邊境安寧,因而將士們能在重陽佳節高歌豪飲。
7、《九日龍山飲》
唐·李白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賞析: 在詠菊詩中,「龍山之會」、「落帽人」是常被引用的典故。李白把這個典故與自己的龍山之游緊密結合在一起抒發了內心的失意憤懣、曠達灑脫的復雜感情。
8、《於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
宋·江總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賞析: 九月九日,勉強登高,卻無人送酒同歡,遙想故園的菊花,大概在戰場旁,寂寞地開放吧。江總,南朝陳詩人。陳亡,入長安,仕於隋,後辭官南歸,這首詩寫於南歸途中。從詩的第三句中「籬下菊」的用典可知,詩人在表達對故鄉的懷想和思舊之情的同時,流露出了歸隱田園的情懷。
到了重陽,文人墨客,則常常詩思泉涌,情感難抑。南陳詩人江總的《於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微山亭賦韻》和唐代詩人岑參的《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就是兩首著名的重陽佳作。
9、《蜀中九日 》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賞析: 詩歌開頭就承題,「九月九日望鄉台」,點明了時間是重陽節,地點是玄武山,此處將玄武山比作望鄉台,以此來表達鄉愁,思鄉之情倍增。「他席他鄉送客杯」,點明了詩人當時是在異鄉的別宴上喝著送客的酒,倍感凄涼。詩歌的前兩句就勾勒出了一個易讓人傷感的環境,正逢重陽佳節,又是客中送客,自然容易勾起濃郁的'鄉愁,於是就很自然地引起了下兩句對鴻雁看似無理之問:「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10、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唐·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賞析: 對故園菊花,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想像,詩人別的不寫,只是設想它「應傍戰場開」,這樣的想像扣住詩題中的「行軍」二字,結合安史之亂和長安被陷的時代特點,寫得新巧自然,真實形象,使讀者彷彿看到了一幅鮮明的戰亂圖:長安城中戰火紛飛,血染天街,斷牆殘壁間,一叢叢菊花依然寂寞地開放著。此處的想像之辭已經突破了單純的惜花和思鄉,而寄託著詩人對飽經戰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對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的渴望。這一結句用的是敘述語言,朴實無華,但是寓巧於朴,余意深長,耐人咀嚼,頓使全詩的思想和藝術境界出現了一個飛躍。
11、 《賀新郎·九日》
宋·劉克庄
湛湛長空黑。更那堪、斜風細雨,亂愁如織。老眼平生空四海,賴有高樓百尺。看浩盪、千崖秋色。白發書生神州淚,盡凄涼、不向牛山滴。
追往事,去無跡。少年自負凌雲筆。到而今、春華落盡,滿懷蕭瑟。常恨世人新意少,愛說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對黃花孤負酒,怕黃花、也笑人岑寂。鴻北去,日西匿。
賞析: 少年時自負才高八斗,哪知世人不辨良玉瓦礫(從後面一句 「常恨世人」解),我這滿腹經綸生花妙筆,隨著年華,漸漸凋謝,年輕時的憤懣不滿,都落成了滿懷的蕭瑟。只好空望著北去的大雁,無盡的黃昏。
12、 《九日五首·其一》
唐·杜甫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
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
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
賞析: 表現了詩人濃烈的生活情趣。詩人在客中,重陽到來,一時興致勃發,抱病登台,獨酌杯酒,欣賞九秋佳色。詩人酷好飲酒、熱愛生活的情態,便在詩行中活現。
13、 《九日登望仙台呈劉明府容》
宋·崔曙
漢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臨曙色開.
三晉雲山皆北向,二陵風雨自東來。
關門令尹誰能識,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賞析: 漢文帝築有一座高高的望仙台,這天登臨時曙色正要散開。三晉的雲山都向著北方,二陵的風雨從東邊過來。當年守關的令尹誰認識?河上公一去就不再回來。不如就近尋找彭澤宰,一起暢飲陶醉在菊花酒杯中。
14、 《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賞析: 白居易這首《重陽席上賦白菊》寫得新穎而別致,詞約而意豐。此詩一、二兩句寫詩人看到滿園金黃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無限的欣喜;三、四兩句是採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參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載歌載舞。全詩表達了詩人雖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饒有情趣。
15、《折桂令·九日》
清·張可久
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
賞析: 這首小令,既寫「重陽」的美好,更寫了遊子的愁腸。此時正值秋高氣爽,同時萬物也開始蕭疏。大雁南歸,更易引發遊子思鄉。秋野豐美多姿,而秋景卻最令遊子淚下神傷,給人一種滄桑的感覺。前三句:「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 意思是說,面對著青山勉強整理頭上的烏紗,歸雁橫越秋空,睏倦的遊子思念故家。這是詩人登高時所見之景,「秋」「歸雁」之意象傳出達出睏倦遊子對家的思念。
關於重陽節的兒歌
《重陽到》
重陽到,重陽到,
爺爺奶奶節日好,
我們非常感謝您,
向你們節日問個好。
《九月里》
九月里,九月九,
爬山登高飲菊酒,
戴上茱萸避邪惡,
吃了花糕多長壽。
《小板凳,你莫歪》
小板凳,你莫歪,我扶爺爺坐下來。
我為爺爺捶捶背,爺爺誇我好乖乖。
奶奶誇我孝順兒
小板凳,三條腿,我給奶奶嗑瓜子。
奶奶嫌我磕得臟,我給奶奶煮麵湯。
奶奶嫌我煮得硬,我給奶奶剝花生。
奶奶嫌我剝得慢,我給奶奶煮米飯。
大米飯,香噴噴,奶奶誇我真孝順。
《爺爺親,奶奶親》
爺爺親喲,奶奶親喲,
我是您的好寶寶喲,
寶寶不撒嬌喲,寶寶不胡鬧喲,
我是您的好寶寶喲!
《爺爺年紀大》
爺爺年紀大呀,
頭發白花花,
我給爺爺端杯茶呀,
爺爺笑哈哈!
奶奶年紀大呀,
嘴裡缺了牙,
我給奶奶端凳坐呀,
奶奶笑哈哈!
重陽樂
九月九,是重陽,
我陪爺爺登高山。
風兒吟,水兒唱,
爺爺和我樂呵呵。
九月九,是重陽,
我伴奶奶看菊花。
花兒笑,蝶兒舞,
奶奶和我笑哈哈。
《重陽節》
紅葉飄,黃葉飄,
藍天高高白雲飄;
九月九,重陽節,
我和爺爺來登高;
我們倆,手拉手,
爺爺登高不服老;
爺爺爺爺你真棒,
我祝爺爺節日好。
《關心老人笑哈哈》
爺年紀大呀,嘴裡缺了牙,
我給爺爺倒杯茶呀,爺爺笑哈哈;
奶奶年紀大呀,頭發白花花,
我給奶奶端凳子呀,奶奶笑哈哈;
爸爸和媽媽呀,齊聲把我誇,
尊敬老人有禮貌呀,是個好娃娃,
尊敬老人有禮貌呀,是個好娃娃
《給爺爺、奶奶敲敲背、捶捶腿》
爺爺親喲,奶奶親喲,
我是你的好寶寶喲。
寶寶不摔跤喲,寶寶不要抱喲,
我是你的好寶寶喲。
咚咚咚咚咚,敲敲背喲,
兩只小手換得快喲。
咚咚咚咚咚,捶捶腿喲,
兩只小手換得快喲。
⑩ 幼兒園中班重陽節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需要准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重陽節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目標:
1.知道九月初九是我國的重陽節,了解相關的重陽節知識。
2.激發幼兒對老人的崇敬,表達對老人的關愛
3.培養孩子從小尊老敬老愛老的美德。
4.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5.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准備:
1、幼兒通過搜集資料了解重陽節的相關知識
2、選出十名幼兒列隊歡迎入園老人
3、在本班老師的指導下製作小禮品
4、老人自備開口上衣和鞋子一雙5、糖果若干幼兒園重陽節
活動過程:
1、幼兒列隊歡迎入園的爺爺奶奶(爺爺奶奶來園時列隊幼兒邊念兒謠邊打節拍)"重陽到,重陽到,爺爺奶奶節日好,我們非常感謝您,向你們節日問個好。"
2、老人進入活動室後由教師提前安排好的幼兒為爺爺奶奶搬椅子請老人入座。
3、幼兒為老人表演節目4、請老人與幼兒一起看段視頻(1)請老人談談自己的感受;(2)請幼兒說說聽了爺爺奶奶的話我們小朋友今後該怎麼做?
5、任選十名幼兒幼兒剝糖給老人吃並送上親吻
6、互動游戲:每位爺爺奶奶身邊放一個置物袋,請幼兒幫爺爺奶奶穿衣穿鞋。
7、幼兒給老人送上小禮品(音樂-愛的奉獻)結束活動:
全體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表演《感恩的心》
教學反思:
能把享受"長輩的愛"的感情進行遷移,讓孩子們去愛自己身邊的每一位老人,幫助弱者,在生活中自然地走進感情的世界,體驗幸福生活的喜悅。同時也讓老人們為自己孩子的成長與進步感到欣慰與驕傲。
一、活動設計
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的重陽節,重陽節又叫"老人節",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重陽節帶給我們的不是登高、賞菊、吃重陽糕,而是一種信息:老年人更需要愛、需要健康、快樂。他們需要的也許並不是你的錢物,不是禮物,而是你一聲深情的問候……創建一個敬老愛老養老助老的氛圍,需要全社會的參與。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關愛今天的老人,就是關心明天的自己。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為了更好地從小培養他們敬老愛老的優良習慣,幼兒園在重陽節,組織孩子們與自己的爺爺奶奶、社區的老人們一起聯歡,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爺爺、奶奶等老人的關心和愛護。
二、各年齡段活動目標
小班(1)知道重陽節是爺爺、奶奶等老人的節日,體驗他們對自己的愛,激發尊敬他們的情感;
(2)在與爺爺、奶奶一起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感受相互關愛的溫暖和快樂 。
具體活動:學說一句祝福的話,學一個感恩的兒歌 。
中班(1)知道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老人的節日,初步了解重陽節的風俗習慣;
(2)樂意參與重陽節的相關活動,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老人們的關心和節日的祝賀;
(3)了解爺爺、奶奶對自己的愛,激發關愛老人的情感 。
具體活動:自製一件手工作品寫上祝福的話語。
大班
(1)通過調查、交流等活動,了解重陽節的來歷和一些風俗習慣;
(2)積極參與敬老活動,大膽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老人們表達自己的關愛與尊敬之情;
(3)在訪問、對話中感受老人也需要關心和幫助,進一步激發關愛老人的情感 。
三、活動准備
1、收集「我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的照片布置教室;
2、和爺爺、奶奶說句悄悄話;
3、製作爺爺奶奶的禮物;4、家長園地:請家長配合,鼓勵幼兒在家裡幫爺爺、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關愛老人的情感;5、學習歌曲《給爺爺、奶奶敲敲背、捶捶腿》、《關心老人笑哈哈》;6、學習兒歌:《奶奶誇我孝順兒》。附兒歌:
奶奶誇我孝順兒
小板凳,三條腿,我給奶奶嗑瓜子。
奶奶嫌我磕得臟,我給奶奶煮麵湯。
奶奶嫌我煮得硬,我給奶奶剝花生。
奶奶嫌我剝得慢,我給奶奶煮米飯。
大米飯,香噴噴,奶奶誇我真孝順。
潦倒新停濁酒杯。
謝老師還為大家准備了五個活動案例
供老師們參考,
重陽節用起來吧!
活動一:奶奶誇我孝順兒
主要涉及領域:語言
建議班級:小班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重陽節是爺爺奶奶的節日;
2、培養寶寶從小有關心爺爺奶奶的意識,為爺爺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3、喜歡爺爺奶奶,願意表達愛爺爺奶奶的情感。活動過程
1、說說重陽節(了解重陽節的來歷)
師:寶寶們,知道農歷的九月初九是誰的節日嗎?生: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也叫「老人節」,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節日。
2、知道重陽節的風俗
3、九月九日是爺爺奶奶的節日,我們可以為爺爺奶奶做些什麼事?我為什麼要幫爺爺奶奶做事?
4、我想對爺爺奶奶說句貼心話。
5、學習兒歌《九月九》:
九月九,重陽到,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哈哈笑,我請他們吃甜糕,媽媽/爸爸誇我好寶寶。
6、爺爺奶奶我們愛你
為爺爺奶奶做一件小事情,如:寶寶長大了,自己走不要爺爺奶奶抱。為爺爺奶奶捶捶背等。
活動二:給爺爺、奶奶敲敲背、捶捶腿
主要涉及領域:藝術
建議班級:中班活動目標
1.在學會念童謠的基礎上,嘗試匹配旋律演唱歌曲。
2.能根據歌曲的內容創編動作進行表演,增進對爺爺、奶奶的情感。活動准備
幼兒學習過童謠《給爺爺、奶奶敲敲背、捶捶腿》。
活動過程
1.回憶童謠的內容。
2.欣賞歌曲的旋律,嘗試用拍手錶現歌曲的節奏。3.學習演唱歌曲。
(1)自由嘗試隨歌曲的旋律進行配唱。
(2)欣賞教師演唱歌曲。
(3)集體學唱歌曲。
4.根據歌曲的內容創編動作進行表演。
(1)根據歌曲內容討論表演動作。
(2)扮演角色進行表演唱。
活動三:我要幫爺爺奶奶做些事
主要涉及領域:語言
建議班級:中班活動目標
1、簡單了解重陽節的來歷,以及重陽節的一些風俗習慣;
2、知道要尊敬老人,願意為老人獻愛心;3、通過教學活動,讓孩子談論自己如何關心幫助爺爺奶奶的,提高孩子交往能力和口語表達。活動過程
1、了解重陽節的來歷
2、知道重陽節的風俗:吃重陽糕3、九月九日是爺爺奶奶的節日,我們可以為爺爺奶奶做些什麼事?我為什麼要幫爺爺奶奶做事?
4、引導幼兒為歌曲創編動作,進行情境表演。
老師鼓勵幼兒根據歌詞自己想動作,並能邊唱邊做動作。讓幼兒大膽表演。
老師扮演奶奶,讓幼兒邊唱邊表演,讓幼兒感受尊敬老人,關心長輩的快樂之情。
5、老師以談話的方式啟發幼兒:你們除了幫爺爺、奶奶倒茶、端凳子,還會幫他們做哪些事?幼兒談論後,教師進行總結。
6、教幼兒用替換詞的方法,將倒茶、端凳子換成新詞。如:拿鞋子、拿毛巾、穿針線、捶捶背等。
活動四:我為爺爺、奶奶做餃子
主要涉及領域:藝術
建議班級:中、大班活動目標
1.嘗試用團圓、壓扁、捏緊等方法為爺爺、奶奶做餃子。
2.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知道將油泥收拾干凈。活動准備
1.各色彩泥、泥工板。
2.《爺爺親、奶奶親》的音樂磁帶。活動過程
1.談話,引起製作興趣。
2.學習做餃子的方法。3.討論使用油泥的規則。4.在音樂聲中,為爺爺、奶奶製作餃子。(教師指導個別幼兒掌握對折捏邊的方法)5.相互欣賞製作的餃子。
活動五:我和爺爺、奶奶過重陽
要涉及領域:綜合
建議班級:大班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熱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尊敬老人的情感;
2、通過觀察情境表演,學會關心、幫助爺爺、奶奶(外公、外婆);3、通過與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共同游戲,交談,增進祖孫間的感情,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活動准備
1.幼兒已有過重陽節的初步經驗。
2.邀請老人來園和幼兒共同過重陽節。3.重陽糕,幼兒自己製作的送給爺爺、奶奶的禮物,幼兒排練的童謠、歌曲等節目,爺爺、奶奶准備的節目。活動過程
1、引出活動主題,歡迎老人。
?今天是九月初九,是什麼節日呢?(重陽節、敬老節)
?對了,重陽節是我們中國特有的傳統節日,這天人們都喜歡干什麼?(登高、強身健體。)
?那敬老節又是誰的節日呢?為什麼要敬老,要尊重長輩呢?請你問問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年輕時是做什麼工作的。教師小結:原來,他們年輕時為社會做了許多工作,很多的貢獻。關愛老年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贍養和愛護老年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光對社會有貢獻,還很關心我們。誰能說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是怎樣關心我們的我們又要怎樣關心他們呢?(幼兒議論後回答。今天,我們舉行「敬老聯歡活動」引導幼兒向老人們問好,表示歡迎。
2、幼兒送賀卡給老人
教師:前幾天,我們特意製作了精美的賀卡,等會兒送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感謝他們對我們的關心,好嗎?
3、表演、分享活動
為爺爺、奶奶表演節目、送好吃的給爺爺、奶奶。向爺爺、奶奶說一句祝福的話。
活動地點:
教室
活動准備:
場地准備、麵粉、芝麻、各種形狀印模、食品保鮮袋、各色絲帶、
活動目標:
1、 雙手合並練習「搓圓」知道手的力度。
2、 激發關心長輩的情感。
活動過程:
一、向幼兒介紹重陽節:你們知道農歷9月9日是什麼節日?
二、引導幼兒說出爺爺奶奶平時對他們的關愛並說說自己將如何愛爺爺奶奶。
三、幼兒討論:你想製作什麼小禮物送給爺爺奶奶?
四、幼兒操作製作餅干、教師觀看指導幼兒用印模製作餅干。
五、包裝禮物袋。
六、幼兒將自己製作的小禮物贈送給爺爺奶奶,並送上一句祝福的話。
活動反饋:
十月,我們迎來了九九重陽節。在節日的氛圍中我們用歌聲、用自己動手製作的小點心傳達著我們對長輩們的感恩之心。
在前期,我們告訴了幼兒再過幾天就是爺爺奶奶們的節日了,你們准備用什麼方式傳達你們的情感?並請幼兒悄悄的回家跟父母商量,不要告訴爺爺奶奶。我們要給他們一個驚喜。於是,孩子們將這次的活動視為了一次特殊的任務。認認真真的回家商量著。從爸爸媽媽給我們的信息中得知,有的孩子還特別關心爺爺奶奶,詢問著他們喜歡吃什麼,喜歡些什麼東西等。家長們積極的回復給我們提供了無窮的力量。兩天後,我們進行了討論,幼兒說出了很多爺爺奶奶喜歡的東西。現在的孩子能關心身邊的長輩,能從自我的意識中體會到關心他人的樂趣。
談話活動後,我們進行了製作小點心的活動。當一切材料擺在幼兒面前後孩子們驚奇的說:「還有芝麻呀!今天做的湯圓和以前做的不一樣。」通過老師的示範後孩子們懂得了搓的力度和方法很重要,決定著點心的外觀。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們的開口笑做完了,送到廚房炸好後孩子們看到自己親手做的點心開心極了。每個人都說要回家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吃。
第二天,我們又進行了交流,孩子們積極的說著自己帶點心回家後家長們的反應。通過自己的努力孩子們感受到了給別人帶來快樂自己也會非常的快樂。從而對自己家的成員有了更深的情感。
通過這次的活動,我們也深感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園的互動,我們的教育就是要不斷的與家庭產生互動,產生共鳴,才能讓家長信服教育,配合教育。今後還應將此類活動的准備工作做的更充分,教師的前期准備也應更充足。
中班教案《重陽節》適用於中班的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關心爺爺奶奶,產生為爺爺奶奶過節的願望,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朗誦兒歌,知道重陽節是老人節,讓幼兒了解重陽節的由來,感受重陽節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重陽節,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重陽節》教案吧。
活動目標
1、 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朗誦兒歌,知道重陽節是老人節
2、 關心爺爺奶奶,產生為爺爺奶奶過節的願望
3、 讓幼兒了解重陽節的由來,感受重陽節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重陽節
4、 知道重陽節是幾月幾號
活動重點
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朗誦兒歌
活動難點
知道重陽節是老人節,了解重陽節的習俗
活動准備
掛圖;彩紙、筆、膠水等
活動流程
一、談話引題
1、重陽節是誰的節日?
2、你們想為爺爺奶奶做什麼?
二、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
1、理解兒歌內容
2、教師朗誦兒歌
提問1:兒歌里的小朋友跟爺爺奶奶去了哪裡?
提問2:他們一起去爬山,兒歌里用了一個什麼好聽的詞語?(登高)
提問3:爺爺登高不服老,什麼叫「不服老」?
提問4:兒歌里的小朋友是怎樣稱呼爺爺的?
3、教師完整朗誦兒歌。
三、幼兒學習朗誦兒歌
四、討論給爺爺奶奶過節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讓幼兒感受到家是幼兒生命的搖籃,是他們最溫暖,最安全的港灣,爺爺奶奶是幼兒最親近的人,引導幼兒尊敬他們,為他們做些事情,做個好娃娃。
在活動中,我通過視(觀看圖片)、聽(聽歌曲)結合讓幼兒對歌曲的內容有進一步的了解,教師的清唱,讓幼兒在進一步理解歌詞的基礎上激發幼兒歌唱的慾望。重點引導幼兒理解好娃娃好在哪裡,然後老師用清晰的聲音清唱一遍歌曲。在引導幼兒理解歌詞中給爺爺端杯茶是因為「爺爺年紀大,嘴裡沒了牙」,給奶奶搬凳子是因為「奶奶年紀大,頭發白花花」,使幼兒進一步知道爺爺奶奶年老體弱,需要照顧,同時也肯定了好娃娃的行為,鼓勵幼兒學習他。通過感受歌曲(打節奏)------學唱歌曲------表演歌曲,幼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小網路: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與內涵。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一、設計思路:
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很好的體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尊老敬老的優秀傳統美德,也是幼兒園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的契機,中班的孩子很喜歡聽故事,因此我利用老奶奶給孩子做帽子的故事,讓孩子們了解老人對孩子的喜愛,激發他們尊老敬老的情感。這次活動中我還選用了三幅老師的範例,是希望通過一些具體圖像引發幼兒對已有經驗的重現,而不是成為劃一的圖像標准給孩子,引導幼兒善於採用線條和圖形的變化進行裝飾。
二、活動內容:小花帽
三、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採用變化線條、圖形間隔的方法進行裝飾。
2、激發幼兒關心老人,願意幫助老人做事的情感。
四、活動准備:
範例三張、雙面膠、剪好的帽子、水彩筆、蠟筆等。
五、活動過程:
(一)欣賞與討論敬老院有一個好心的老奶奶,想為幼兒園的小朋友每人送一頂小花帽。
1、老奶奶花了半天時間做好了第一頂小花帽,這時正好有一隻小鳥飛過老奶奶的窗口,小鳥銜著帽子飛到幼兒園,告訴小朋友們,老奶奶正在為他們做帽子,小朋友們都非常高興,跑出來看小花帽。(出示紫色帽子)問:這頂帽子上有什麼花樣?上邊和下邊是用什麼線條變成的花紋?有些什麼顏色?可是只有一頂帽子怎麼分呢?於是,小朋友開始等奶奶再為大家做帽子。
2、第二天,老奶奶花了一天的時間做了一頂更漂亮的帽子,小鳥又把這頂帽子送到了幼兒園,當小朋友們一聽小鳥的叫聲,就馬上跑了出來,他們想看看,今天的帽子和昨天的帽子有什麼不一樣?(出示第二頂帽子):你們一起看看,昨天的帽子和今天的帽子有什麼不一樣。
3、老奶奶知道小朋友們非常喜歡她做的帽子,就做得更認真了,這一次,她花了一天一夜的時間,做了一頂比以前更漂亮的餓帽子。小鳥又飛快地把帽子送到了幼兒園。這一天,小朋友們早早地等在了幼兒園的門口,當小鳥飛來的時候,小朋友們都歡呼起來,一個小朋友說:"我從來都沒有看見過這么漂亮的帽子。"(出示第三頂帽子)問:這頂帽子什麼地方更漂亮?除了顏色在排隊,還有什麼地方在排隊?是怎麼排的?
4、第四天,小鳥沒有把帽子送來,小朋友們問小鳥:"老奶奶做的帽子呢?"小鳥說:"今天老奶奶沒有做帽子,因為老奶奶生病了。"問:小朋友,你們想想,老奶奶怎麼會生病的呢?(引出老奶奶做帽子太累了,所以生病了。)可是老奶奶躺在床上很難過,因為她送給小朋友的帽子還沒有做好,這可怎麼辦?小朋友,你們有什麼辦法來幫幫老奶奶。
(二)嘗試與操作今天我們大家一起都來自己動手,做一頂帽子。
重點指導:
1、引導幼兒大膽創造,介紹不一樣的作品。
2、鼓勵幼兒能改變顏色與線條,表現多種排列方法。
(三)製作與交流畫好的小朋友用雙面膠粘上帽檐,把做好的帽子戴在頭上,下次去看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們。
故事《一朵雲帽子》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理解故事《一朵雲帽子》,學習故事中的對話。
2、通過觀看圖書和表演活動,理解小鳥把雲帽子給太陽公公戴的原因。
3、體驗與朋友交流和關心他人的歡樂。
活動准備:
1、大帽子一頂,雲帽子和小鳥圖片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展示儀。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一頂帽子,引出主題。
1、教師:夏天,火辣辣的陽光照在頭頂上,好熱好熱,怎麼辦?
2、教師(出示一頂帽子):天熱了,我們戴一頂帽子就可以遮擋陽光,使自己涼快一些,今天,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故事《一朵雲帽子》。看看雲帽子給誰戴好呢?
活動目標
1、認識九九老人節,了解老年人的身體特點。
2、能用完整的句子講述送給老人的禮物及原因。
3、懂得尊敬老人,樂意關心、照顧身邊的老人。
活動准備
超市購物海報(上有拐杖、老花眼鏡、棒棒糖、靠墊、鮮花、山核桃、洋娃娃、絨線帽)、筆、紙(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我知道的節日
1、說說我喜歡過的節日。教師提問:「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多節日,比如,前不久我們度過的國慶節、中秋節。那你們最喜歡過什麼節日?為什麼?」
2、提問:「你們知道老人節嗎?想想,這會是誰的節日?老人又是誰呢?」(教師介紹老人節,讓幼兒知道每年農歷9月初9是老人的節日,這一天爸爸媽媽都忙碌著為爺爺奶奶過節)
二、為老人挑選禮物1、出示超市購物海報:
(1)引導幼兒觀察和判斷哪些物品適合送給老人?為什麼?
(2)哪些物品不適合送給老人,為什麼?"屈,老師。"引導幼兒說出老人的身體特點,如牙齒松動了,腿腳不穩了,眼睛老花了。知道關心老人,做可愛乖巧的孩子。
提問:你身邊有老人嗎?他(她)是誰?你想送什麼禮物給你身邊的老人?為什麼?(鼓勵幼兒響亮地完整講述)
三、寫信給老人
提問: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家裡,我們小朋友住在幼兒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他們知道我們的這些祝福和關心呢?
寫信(畫信)給老人,把自己的關心和祝福告訴他們。
活動反思
中班孩子已經有了許多關於節日的經驗,例如孩子們說「喜歡過年,因為過年能放煙火,很開心」「喜歡過兒童節,因為兒童節可以吃冰激凌,可以收到禮物」「喜歡過解放軍的節日,因為解放軍很神氣的」「喜歡過中秋節,因為可以吃月餅,還可以和月亮姐姐做游戲」「喜歡過母親節,因為媽媽那天會很開心」「喜歡過老師的節日,可以給老師送卡片」。雖然幾乎沒有孩子聽說過「老人節」,但是,孩子們真的很聰明,從老人節的名字中,他們猜測到這是一個給老人過的節日。在為老人挑選禮物的過程中,孩子的主動性相當高。拐杖、老花眼鏡、棒棒糖、靠墊、鮮花、山核桃、洋娃娃、絨線帽,那麼多物品,孩子們一一分析判斷,哪個合適,為什麼,哪個不合適,又為什麼。在分析的過程中,孩子們說到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身體的特點,如走路搖搖擺擺,牙齒掉了,頭發脫落了,怕冷等。每個孩子說的可能是自己身邊老人的情況,也可能是大家一起交流之後形成的對老人的整體認識。而最有趣的是在判斷「洋娃娃」適不適合送給老人時,孩子們出現了分歧。我隨機讓孩子們問問聽課的奶奶老師喜不喜歡洋娃娃,奶奶老師給予肯定的回答後,孩子這樣解釋道:「哦,奶奶大概抱著洋娃娃睡覺的。」我及時把答案提升:「原來老人也會喜歡洋娃娃,因為洋娃娃軟綿綿的,抱著很舒服。有了娃娃陪伴,也不覺得孤單寂寞了。」當討論為自己身邊的老人准備禮物時,很多孩子能夠跳出超市海報內容的限制,真實貼切地考慮自己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需要,這是讓我吃驚和滿意的地方。例如,有的孩子「想送一支筆給爺爺,因為爺爺喜歡寫字」;有的孩子「打算送圍巾給外婆,因為冬天來了,外婆怕冷」。寫(畫)信是孩子們十分喜愛的情感表達方式,在信中,孩子們自由自在地表達他們對身邊老人的祝福和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