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日本人孝敬父母

日本人孝敬父母

發布時間:2023-05-18 17:03:38

❶ 同樣是儒家思想,為什麼日本人孝順父母,中國人是什麼都不管

因為日本人並沒把孝順這個概念當做精華去接受。
在日本社會當中很少說專孝順這個詞。
如果從西方文化視屬角在看,孝順這種觀念其實是非常違背人性的。
親情之愛本身就是人類的天性,中國文化當中用孝順這個概念否定人類固有的天性,卻又用這種高度抽象化的道德來填補因毀掉自我人性而造成的情感認同真空,這種思想在邏輯上有如刖足補杖,休妻納妾,根本不能自洽。

❷ 現在的中國人是不是沒有韓國人日本人甚至泰國人有禮儀

你說的很對,日韓的學校教育很注重禮儀教育的,在日韓,學校的低年級學生對高年級學生很尊重,學生對老師更尊重,老師也尊重學生,在日韓基本沒有老師體罰學生的,在日韓,晚輩尊重長輩,很少有晚輩和長輩頂嘴的,在日韓,兒子結婚前幾年很少有分家單過的,都要在家孝敬父母,如果有弟弟也結婚了,父母要選留一個,選上誰是誰的榮幸,如果是長子搬行遲出去單過的,會被社會上說是「被父母趕出去的」臉上很沒面子,甚至得不到上司或老闆的信任提拔。
而我們現在是;上學時子女的一切都是父母照顧,上班後的收入不交給父母,都是自己揮霍,甚至還要向父母伸手要錢,結婚必須由父母給子女買房,甚至還買車,子女出去單過後回來看父母很少,不然春晚也不能大唱「常回家看看」
日韓的禮儀是從我國學去的,現在日韓的教育,仍然把禮儀教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而我國除了強調分檔拍李數外其他的都忽略了,且很多父母只注重孩子能賀攜不能考上大學,而不注重孩子將來是個什麼樣的人。
我是個老年人,今年已經65歲了,我的孩子在禮儀上表現一般,子不教父之過,慚愧。如果有哪位年輕父母在閱讀我的文章,我建議你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學習聖人之作;弟子規,看看當代大儒錢文忠教授的弟子規講解視頻,我想;無論是你們對孩子的教育、還是對你們自己的提高,都是大有好處的。

❸ 日本人孝順嗎

日本人不似中國人,親子觀念比較淡泊。
日本人大多從高中畢業後,家長就要求孩子自立,這時候的孩子很多就自己去打工,如果想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一般都是靠自己打工賺來的錢,其次,日本的福利制度等比較健全,就好似美國,福利完善,所以很多老人都選擇和孩子分開,自己獨居,他們大多不是靠孩子的贍養費來度日,如此一來,孩子和家長的關系就不似中國那麼依賴,從而也不會有那麼深的感情。
其次,日本的生活節奏較快,生存壓力也大,導致很多家長(特別是父親)很少能好好的照顧孩子,(不是有很多日本男人要加班么,就曾出現過父親加班回來孩子已經睡覺而來而早上去上班的時候孩子還在睡覺,以至於孩子和父親的感情很淡薄,日本不是有很多戀母戀姐情節么?還不是有很多男人很陰柔么?個人覺得這個現象也有一定的影響)。
總之:我的結論就是,日本人整體不似中國人的親子感情濃厚,因此整體也沒有中國人那麼孝順。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全是我接觸日本文化以來的個人心得,僅供參考。

❹ 日本為什麼不贍養老人

在新時代下,我們的生活質量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許多國人們都喜歡在假期的時候帶著自己的父母,或是邀請三五好友,亦是與愛人一起外出遊玩。根據權威組織所發出來的報告,最受到中國遊客喜歡的國家,便是我們一衣帶水的鄰居——日本。

據了解,中國遊客已經成為了日本旅遊業的最大客源之一,在日本的大街小巷之中,都不難看到中國遊客的身影。而有不少中國遊客去到了日本之後,都會對一種現象感到好奇:在餐廳裡面,都不難看到白發蒼蒼的老人在為人們服務。

了解後一番才知道:這是日本社會的真實寫照,日本人從不贍養父母,老人和子女大多數都是分開居住的。他們彼此之間並沒有相互照顧相互撫養的習慣,與我們的中國文化有著極大的差異。

在日本,70歲老人都還在工作的大有人在,那麼這些日本老人的晚年生活是怎樣的呢?驢友走進日本,決定去看一看日本老人究竟是如何生活的。

首先,日本老人的晚年生活與年輕時候的努力有著極大的聯系。雖然日本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有著完善的福利政策,以及國民養老金等等政策。但日本也是一個高消費的,高物價的國度,這點如果你去過日本就能夠感受到了。因此這些福利政策是遠遠不夠一個老人生活的。

如果在早年的時候,存下了一比可觀的積蓄,那麼你才可以將日子過得舒坦。日本人都非常的「獨立」,即使年邁都喜歡給自己做規劃。許多日本人在年輕的時候高壓力快生活,兢兢業業的努力了一輩子,都希望自己能夠安享晚年。

在退休之後,經濟好一點的日本老人則會去培養自己的興趣,報一些老年培訓班來充實自己。此外,也會定期來一場旅遊,去看看這個世界。

而一些在早年並沒有存下繼續的日本老人,相比之下就要慘淡一些。日本的社會不會歧視年邁還在工作的老人。這些老人們都會繼續上班,沒有退休。主要便是從事一些服務行業的工作,例如當餐廳的服務員,或是清潔工,計程車裡面的司機等等。

對於這樣的日本社會,你是如何看待的呢?這讓有的驢友大呼:相比起中國人在退休之後跳跳廣場舞,帶帶小孩的生活,中國真是好多了,還是生活在中國好。當然也有的國人則認為更嚮往日本人獨立的生活。

❺ 國內求職面試的,問我中國和日本職場,生活上有什麼差別,我應該怎麼回答

中國和日本都是亞洲,他們的環境基本上差不了太多,但是有些傳統脊好還是有區別的,比如說日本人效忠貼黃,在中國人就沒有那麼效忠,中國人是孝敬父母,租正日本人在觀念上對時間抓得很緊,中國人,時間抓的不緊,浪費時間,還要在衛生習慣弊野悔上日本人

❻ 廠窖慘案觀後感

一個人的生命是寶貴的,但當你不珍惜他的時候,生命將會變得毫無意義,所有我們要珍惜生命,用寶貴的生命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這是我看了《廠告慘案》之後所悟出的道理。生命是每個人所擁有的寶貴財富,但生命的價值卻掌握在自己手裡,別人無法操控。1943年,在湖南南縣廠窖鎮,發生了日本侵華戰爭中僅次於南京大屠殺的第二大慘案——廠窖慘案。3000多名日軍出動了幾十架飛機和汽艇,僅用了3天就將被圍困和虧困在廠窖的3萬多中國軍民殺光。生命如此的寶貴,卻在這一瞬間灰飛煙滅,我們現在一定要創造生命的價值....
生命的價值可以體現在任何有意義的地方,比如說,為祖國作出偉大的貢獻:愛因斯坦挑戰權威,大膽創新,終於推翻了物理學界權威的牛頓第二定律;我國著名的農學家袁隆平苦心研究30多年,終於培育出了棚昌被譽為「東方魔稻」的高產水稻品種;還有細菌學家弗萊明,鍥而不舍,艱苦學習,不斷探索,終於發現了青黴素,造福於人類······這些偉大科學家的事例都證明了只有不懈努力,勇於實踐,朝自己的目標奮勇前進,才能獲得成功,才能體現生命的價值。生命的價值是靠自己掌控的。保爾,不僅全身癱瘓,而且雙目失明,可是他沒有放棄生命,因為他知道活著就是一種希望,更知道人怎樣活著才有意義。後來他汪神以比鋼鐵還要堅強的意志戰勝了病魔,終於成功地寫出了小說《在暴風雨里誕生》;美國的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她在一歲半時就因病喪失了視覺和聽力,可她卻沒有向命運屈服,24歲時,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弗大學;再想想我們中國的張海迪,她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覺,可是她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而是以頑強的毅力戰勝了病殘,學完了小學到高中的全部課程,翻譯了許多外文名著。這些人,他們的一生都在努力著、奮斗著、拼搏著,他們的生命是如此的精彩。現在,我們擁有和平的生活,何不認真對待生命呢?生命的價值如何是由自己選擇的,那麼,就讓我們都來珍惜生命,感受生命的價值! (
額........就這一篇算大,別去找別的了,等下抄的和我的一樣.....)

❼ 關於品德高尚的故事

1張良拾鞋.秦朝末年,張良在博浪沙謀殺秦始皇沒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隱居。一天,他在鎮東石橋上遇到位白發蒼蒼、胡須長長、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橋下,便叫張良去幫他撿起來,又讓他幫著穿上.張良便去做.張良的恭敬從命,贏得了這位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又經過幾番考驗,這位老人終於將自己用畢生心血注釋而成的《太公兵法》送予張良。
2我來講一個鄧小平的故事,看對你有沒有幫助嘛

大家都知道,新旅迅差中國的成立當時是沒有得到美國的承認的,所以中國領導人也沒有去聯合國開過會.後來隨著中美關系的改善,也承認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地位,於是中國派出鄧小平去參加聯合國大會.我們知道,鄧小平只有1米6幾,站在那講台上,話筒也比較高,與那些身材高大的美國總統在台上侃侃而談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許多人都覺得中國這么多的人口的國家居然派出這樣一個"小矮子"來,感到十分滑稽,於是鬨堂大笑,而我們的小平同志,一言不發,就這樣面帶微笑看著大家,直到所有的人都沒有笑了,他才緩緩問道:"請問在座的有帶過兵,打過仗的嗎?如果有的話請舉手!"去參加大會的都是在政壇上混的文官,誰也沒有帶過兵,所以都沒有人舉手,小平見沒有人舉手,又問道:"請問在座的有帶過百萬雄兵,打過大勝仗的嗎?有的話請舉手!"這下更沒有人舉手了,這個時候,鄧小平把手慢慢舉了起來,舉得很高,但一句話也沒有說,那是一種傲視群雄的氣勢,頓時,全場爆發了雷鳴般的掌聲,久久不息!!!

鄧小平不屈不撓的品質,為我們中國贏得了第一分!
3二十四孝_忠孝雙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沉至緒,有一個獨生女兒,名叫沈雲英。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學得一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場上,當時沈雲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我雖然是一個小女子,為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希望全體軍民保衛家鄉。」大家深受感動,發誓要奪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雲英找到父親的屍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緒為副總兵,並任命沈雲英為游擊將軍,繼續守衛道州府。後來人們為她建了一座忠孝雙全的紀念祠。有詩頌曰:

異軍攻城圍義兵,娥眉汗馬解圍城;父仇圍難兩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雲思親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傑的人,從小家庭貧困,勤奮好學,後來做了丞相K��僨辶����勻剩��吧舷露己蘢鵓此�K�囊桓鐾�牛�鈺�鍪貢囈��剩�蓋椎昧酥夭。�綣�庋�餚ィ�薹ㄔ諫肀呤毯潁�鬧蟹淺1�礎H式苤�浪�耐純嘈那櫓�螅�卮俗嗲牖噬細吶殺鶉恕S幸惶烊式艹鐾庋彩櫻�局芯��猩健K�巧仙蕉ハ螄驢醋旁疲�運�乃媧鈾擔骸拔業那茲司妥≡詘自頻紫隆!迸腔擦撕芫茫�裁揮欣餚ィ��蛔×鞽雋慫記字�帷S惺�淘唬?nbsp;

朝夕思親傷志神,登山望母淚流頻;身居相國猶懷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_上書救父

漢文帝時,有一位叫淳於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為師,學得一手高超的醫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他的老師去世以後,棄官行醫。因為個性剛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後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兒名叫緹縈,雖然是一位弱小拆皮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並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現在確實是遭人誣害。願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並且下詔書廢除了肉刑。有詩頌曰:

隨父赴京歷苦辛,上書意切動機定; 詔書特赦成其孝,又廢肉刑惠後人。

二十四孝_綵衣養親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嘗。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詩贊曰

乞酒奉親盡禮儀,高歌跳舞學嬌姿; 娛親精彩引歡笑,滿室春風不斷吹

二十四孝_哭竹生筍

在三國時,有一個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從小就喪了父親,家裡十分貧寒,母子倆相依為命。長大後,母親年紀老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麼,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一天,母親病重,想吃竹筍煮羹,但這時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風雪交加昌裂,哪來竹筍呢?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有詩頌曰:

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 須臾冬筍出,天意招平安。

二十四孝_打虎救父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去田裡收割莊稼。有一天,突然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詩頌曰:

深山逢白額,努力搏腥風; 父子俱無恙,脫身虎口中。

二十四孝_鹿乳奉親

周朝時,有一位叫郯子的,從小就很孝順。他的父母年老的時候,雙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辦法。於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這樣去取得鹿乳供奉雙親,沒想到被打獵的人發現。正當獵人舉起了弓箭要射殺他時,他急忙喊道:」我為了取得鹿乳,給患有眼疾的雙親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採取鹿乳。」獵人知道原來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沒有射他,並且對他這種孝敬父母的行為贊嘆不已。有詩贊曰:

親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二十四孝_籠負母歸

鮑出,字文芳,是後漢時新豐人,天生魁偉,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夥強盜把他母親劫走。鮑出聞訊後,怒發沖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顧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殺了十幾個賊人,終於追上了劫掠他母親的強盜,遠遠看見母親和鄰居老嫗被綁在一起。他大吼一聲,奮力上前。眾賊見他來勢兇猛,銳不可擋,嚇得四散逃命。鮑出顧不上追敵,徑直跑上前來,叩頭請罪。跪著給母親和鄰居老人解開綁繩,將她們解放回家。後來戰亂紛起,他就侍奉母親到南陽避難。賊亂平定,其母思歸故鄉。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轎難行,鮑出思慮再三,就編了一個竹籠,請母親坐在籠中,將她背回家鄉。 後人有詩贊曰:

救母險如履薄冰,越山肩負步兢兢;重重危難益堅忍,孝更絕倫足可矜。

二十四孝_棄官奉親

滎陽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晉武帝時任河陽縣令。他事親至孝,當時父親已去世,就接母親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長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開時節,他總是揀風和日麗的好天,親自攙扶母親來林中賞花游樂。一年,母親染病思歸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隨即辭官奉母回鄉。上官再三挽留。他說:「我若是貪戀榮華富貴,不肯聽從母意,那算什麼兒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動,便允他辭官。回到家鄉後,他母竟病癒了。家中貧窮,他就耕田種菜賣菜,之後再買回母親愛吃的食物。他還餵了一群羊,每天擠奶給母親喝。在他精心護理下,母親安度晚年。 詩曰:

棄官從母孝誠虔,歸里牧羊兼種田;藉以承歡滋養母,復元歡樂事天年。

二十四孝_單衣順母

周朝閔損,字子騫,是個孝子。母親早逝,父親憐他衣食難周,便再娶後母照料閔子騫。幾年後,後母生了兩個兒子,待子騫漸漸冷淡了。一年,冬天快到了,父親未歸,後母做棉衣偏心,給親生兒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給子騫用蘆花絮。一天,父親回來,叫子騫幫著拉車外出。外面寒風凜冽,子騫衣單體寒,但他默默忍受,什麼也不對父親說。後來繩子把子騫肩頭的棉布磨破了。父親看到棉布里的蘆花,知道兒子受後母虐待,回家後便要休妻。閔子騫看到後母和兩個小弟弟抱頭痛哭,難分難舍,便跪求父親說:「母親若在僅兒一人稍受單寒;若驅出母親,三個孩兒均受寒。」子騫孝心感動後母,使其痛改前非。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歡樂。 有詩贊曰:

閔氏有賢郎,何曾怨後娘; 車前留母在,三子免風霜。

二十四孝_賣身葬父

漢朝時,有一個聞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裡非常貧困。他的父親去世後,董永無錢辦喪事,只好以身作價向地主貸款,埋葬父親。喪事辦完後,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還錢,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攔住董永要董永娶她為妻。董永想起家貧如洗,還欠地主的錢,就死活不答應。那女子左攔右阻,說她不愛錢財.只愛他人品好。董永無奈,只好帶她去地主家幫忙。那女子心靈手巧,織布如飛。她晝夜不停地幹活,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織了三百尺的細絹,還清了地主的債務、在他們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樹下時,那女子便辭別了董永。相傳該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動,遂下凡幫助他。有詩頌曰:

葬父貸孔兄,仙姬陌上逢;織線償債主,孝感動蒼穹。

二十四孝_親嘗湯葯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劉邦的三兒子劉恆,即後來的漢文帝是一個有名的大孝子。劉恆對他的母親皇太後很孝順,從來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恆。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劉恆親自為母親煎葯湯,並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兒。劉恆天天為母親煎葯,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嘗一嘗,看看湯葯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劉恆孝順母親的事,在朝野廣為流傳。人們都稱贊他是一個仁孝之子。有詩頌曰:

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後三載病,湯葯必先嘗。

二十四孝_卧冰求鯉

晉朝時期,有個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時失去了母親。後來繼母朱氏對他不慈愛,時常在他父親面前說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親對他也逐漸冷淡。王祥的繼母喜歡吃鯉魚。有一年冬天,天氣很冷,冰凍三尺,王祥為了能得到鯉魚,赤身卧在冰上。他渾身凍得通紅,仍在冰上禱告求鯉魚。正在他禱告之時,他右邊的冰突然開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備跳入河中捉魚時,忽從冰縫中跳出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王祥高興極了,就把兩條鯉魚帶回家供奉給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二十四孝_聞雷泣墓

戰國時魏國有一個名叫王裒的人,侍奉他的母親特別孝道。他母親在世的時候,生來就很膽小,懼怕雷聲,王裒經常在打雷的時候,到母親身邊給其壯膽。母親去世後,王裒把他埋葬在山林中寂靜的地方、一到刮風下雨聽到震耳的雷聲,王裒就奔跑到母親的墳墓前跪拜,並且低聲哭著告訴道:「兒王裒在這里陪著您,母親不要害怕。」

有詩頌曰: 慈母怕聞雷,冰魄宿夜台;阿香時一震,到墓繞千回。

二十四孝_負米養親

周朝,有個叫仲由的人,字子路。家裡很貧窮,時常在外面採集藜藿等野菜當食物。而子路為了贍養父母雙親,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來,盡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後,於路南遊到楚國。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學問和人品,給子路加封到擁有百輛車馬的官位。家中積餘下來的糧食達到萬鍾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勞苦,感嘆說;雖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樣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來贍養父母雙親,可惜沒有辦法如願以償了。

有詩頌曰: 負米供甘旨,寧辭百里遙;身榮親已沒,猶念舊劬勞。

二十四孝_挨杖傷老

漢朝時,大梁有個叫韓伯愈的人,本性純正,孝敬父母,是一位著名的孝子。他的母親對他管教很嚴格,稍微有點過失,就舉杖揮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時,竟然傷心哭泣。他母親覺得奇怪,問道:「往常打你時,你都能接受,今天為什麼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覺得疼痛,知道母親還有力氣,身體健康,但是今天感覺不到疼痛,知道母親身體衰退,體力微弱。所以傷心禁不住流下了淚水。並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說明了他非常孝敬母親。

有詩頌曰:體念母親情至忱,母棰輕重甚關心;一朝知母力衰退,頓起心酸淚濕襟。

二十四孝_跪父留母

宋代,江南有一孝女名叫張菊花。七歲那年,母親不幸病逝,父親續娶。菊花沒有因此而分辨生養之別,對待繼母恭敬。她的繼母卻居心不良。一天,其父外出做生意,繼母乘機將她賣給人家作婢女。事有湊巧,菊花的父親在回歸途中,偶遇菊花。父女相逢,悲喜交加。當父親問她為何落此地步時,菊花含淚不語,生怕連累繼母,在父親追問下,不得已才告之。父親聽後大吃一驚,當即將菊花贖了回來。三日後父女回到家。其父見到後妻,十分惱怒,欲將其休掉。菊花見狀,當即下跪為繼母求情,父親終被其孝心感動,方才罷休。繼母沒有生子。其父去世後,菊花對待繼母和父親在世時一樣孝敬、因此世人有詩頌曰:

一片奉心如石堅,一身被鬻亦依然;情深跪動恕寬母,純孝並齊閔子騫。

二十四孝_孝感繼母

清朝人李應麟,居雲南昆明,從小溫順善良。他的母親不幸去世後,便勸父親再娶。他用賣卜的收入來供養父母。應麟對待繼母雖然十分孝順,但是繼母卻將他視為眼中釘,百般刁難,常常對他施以棍棒。每當這時應麟總是跪著,恭敬如初,絲毫沒有抗拒之意。他的父親卻輕信繼母讒言,將他逐出了家門。應麟仍無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備好禮品回家祝賀。不久應麟聽說繼母病了,急忙回家進行護理,並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醫抓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繼母病癒。同時應麟對待繼母所生孩子格外親和,終使繼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關系改善,勝過親生。

後人贊曰;不憂繼母逐離鄉,母病回家侍葯湯;將弟視同親手足,母終悔恨變慈祥

二十四孝_勸姑孝祖

明朝時候,浙江紹興山陰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娶了一個童養媳名叫劉蘭姐,年僅十二歲,卻很明事理,對家人十分恭敬殷勤。她婆母王氏動不動就冒犯長輩,經常罵祖母「老不死」,將其視為「包袱」,言辭十分粗野。

一天深夜,劉蘭姐來到王氏的閨房長跪不起。王氏大吃一驚,問其緣故。劉蘭姐答道:兒擔憂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後媳婦將視為榜樣,待您老了,也把您視為「包袱」,那時您會多麼傷心啊!太婆母長命百歲是我家的大幸,懇求您三思而行呀。王氏聽後恍然大悟,邊流淚邊嘆氣說:良言使我收益不淺啊!於是痛改前非,對待祖母溫柔恭順。而劉蘭姐對待王氏亦是如此。真是:

二六女兒明大義,看姑罵祖逆親意;入房跪勸悔前非,示範兒孫行孝字。

二十四孝 孝感動天

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兒子。從小就很孝順父母。他父親是個老實厚道的農夫。舜的生母在舜十幾歲時故去了,舜的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據說很有音樂天才。他娶了一位後妻,性情粗暴、兇狠。舜的母親因家境貧困,常對他父親出言不遜、橫加指責。她生了一個兒子名叫象。象長大後變得兇殘、蠻橫、傲慢、無理,也常對父親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終如一,不怨天尤人,對父母恭順如常,對弟弟加倍關心、照顧,引導其改過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動上天。當舜在山下耕田時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鳥幫忙鋤去荒草。當時的帝堯聽說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婦,並將自己的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後來堯把帝位也「禪讓」給舜。人們贊揚說,舜由一個平民成為帝王純由他的孝心所致。

後人有詩贊曰: 隊隊耕春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帝位,孝感動天心。

二十四孝_兄弟爭孝

清朝時,長江口外的崇明島上,有吳氏四兄弟,小時候因家境貧困,父母不得已把他們賣給富家為童僕,以求一條生路。他們長大後,個個勤奮節儉,贖出賣身契,回到家鄉,合力蓋起房舍並各娶妻成家。這時,他們已理解當日父母之苦心,故爭相供養父母,以示不忘養育之恩。開始認定每家供養一月。後來,賢惠孝順的妯娌們認為隔三個月才能輪到供養,時間太長了,故改為每家供養一日。以後又改為自老大起每人供養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餚,奉養父母。席上子孫、兒媳爭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順,真是合家歡樂樂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壽近百歲無病而終。

詩雲:父母育恩深似淵,不尤被鬻孝猶虔。弟兄爭奉酒甘旨,純孝妯娌渾歸賢。

另外給你一個網站關於二十四圖
http://gb.chinabroadcast.cn/3821/2004/05/18/[email protected]

❽ 有沒有去過或者在日本韓國的朋友談談感受,謝謝

我現在在日本,來這兒已經1年多了。雖然以前在中國的時候上歷史課和聽家長同學說日本怎樣侵略中國,當時對日本很厭惡,可是來到這兒以後,我倒覺得這里有很多值得中國人學習的地方。比如在我家附近的公園,經常有人把東西落在那裡,可是沒有人拿,不論你什麼時候會去找都在那兒,要是在中國早就不見了。還有日本人的交通工具除了私家車,自行車還有電車,每天早上和下班時間都是滿員的,有時候可能上不去,但是日本人從來都是特有秩序的排著,沒有擠的,要是在中國估計都得打起來。很多人都說日本人歧視外國人,但是我沒有那種感覺,現在和日本人一起上學,他們對外國人都很好,有時候上課聽不懂,或是日語不懂的時候,他們還會主動地教我們。雖然這么說別人可能覺得我崇洋媚外,但是日本人的素質確實比中國人高,這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但是日本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說沒有親情,過年過節的時候沒有去父母家的,就是自己家過自己家的,或者開車領孩子出去玩。孝敬父母的也很少,都像冷血似的。

❾ 日本人的家庭教育是怎樣的呢

在中國人的家庭觀念中,你的,就是我的。而在日本人的家庭觀念中,你的,不一定就是我的。

譬如說,我們中國的父母親,常常會對孩子說這么一句話:「爸爸媽媽每天這么辛辛苦苦,不都是為了你嗎?」孩子聽了這句話,他會產生什麼概念?他自然而然地會想到:「爸媽的一切都是我的」。

但是,即使如此,我們依然會看到,日本也有一些老人願意成為流浪漢,而不會去找自己的子女蹭飯。而一些子女明明知道父親流浪在外,也不會把父親找回來,閉著眼睛任憑父親的「自由」。

雖然這樣的流浪漢人數不多,但是也是日本社會的一種不可思議的奇葩。

我們很難斷言,中國人的家庭關系模式好,還是日本人的家庭關系模式好,我想每一個國家的家庭關系,都有社會歷史和文化背景,甚至地理環境的影響造成的,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只是對於年輕人,多數日本人有這樣一個觀點:

年輕人不能總躲在父母的大樹底下,靠轉嫁自己的生活壓力來獲取幸福,必須自己去奮斗,自己去努力,只有這樣,你才能知道,一個人的一生,不能依靠索取獲得所有,必須通過自己的艱苦努力才能擁有一切。

❿ 日本人如何孝敬父母

日本人也是出去單過,不和父母住一起,父母得靠自己的養老金,不過日本福利好,所以問題不大。

不需要特別的孝敬,中年人的責任主要是養育孩子,日本的孝的觀念並不重,這也是這個民族成功的一個方面。和西方一樣,日本人都是注重後代的培養,為民族和社會的未來而努力,而不是代代人都去遵從老一代人的思想,都和父母一起過。雖然老人同樣受到尊敬,不過據我觀察,日本人還是以後代為重。

閱讀全文

與日本人孝敬父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平安長壽保險新 瀏覽:310
孝善養老錢是多少 瀏覽:388
如何感恩孝順父母 瀏覽:298
南寧退休金調整 瀏覽:675
乾隆養生按摩器廣告錄音哪裡買 瀏覽:261
長春星級養老院 瀏覽:55
結婚敬茶父母應說點什麼 瀏覽:247
70歲老人過生日包餃子包多少個 瀏覽:518
長壽鄒川 瀏覽:500
認證60歲養老保險的是什麼軟體 瀏覽:472
重陽節去爬山的周記 瀏覽:145
農村老年人照相怎麼賺錢 瀏覽:528
老年人旅遊郵輪 瀏覽:147
北京社保繳納多少年可退休 瀏覽:805
九寨溝長壽村在哪裡 瀏覽:985
全民體檢包括哪些人 瀏覽:259
養老保險查詢原始密碼 瀏覽:385
退休金應該從哪個月領取 瀏覽:998
農村校長退休工資多少 瀏覽:33
夏季節養生的老人如何養生為好 瀏覽: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