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重陽節一般要吃什麼東西啊
重陽節要吃重陽糕和重陽米果。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在福建莆仙,人們沿襲舊俗,要蒸九層的重陽米果,我國古代就有重陽「食餌」之俗,「餌」即今之糕點、米果之類。近代以來,人們又把米果改制為一種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
此米果分九層重疊,可以揭開,切成菱角,四邊層次分明,呈半透明體,食之甜軟適口,又不粘牙,堪稱重陽敬老的最佳禮饌。
(1)關於重陽節的飲食文化擴展閱讀
重陽節的其他習俗:
1、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
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2、登山秋遊
新中國成立後,重陽節的活動充實了新的內容。1989年,我國重陽節定為老人節。第到這一日,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煉身體,培養人們回歸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B. 重陽節飲食習俗 吃什麼 飲食原則
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重陽節也叫登高節,曬秋節,在重陽節有很多的習俗,那麼在重陽節的飲食習俗中,有哪些美食嗯?重陽節的飲食原則又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飲食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重陽節吃什麼
菊花
飲酒賞菊可是古人在重陽節的保留項目,請注意,「就菊花」可不光是看,古人還將菊花泡酒暢飲。要說做這個菊花酒也不難,用菊花加糯米、酒麴,按一般的釀制方法就可以製得一壇清新的菊花酒了。其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去痿痹、延緩衰老等功效。
重陽糕
重陽糕又叫「撐腰糕」、「花糕」、「發糕」或「菊糕」,是用發面做成的糕點,輔料有棗子、杏仁、松子、栗子,屬於甜品,也有加肉做成鹹味的。老人吃了重陽糕就不會腰酸背痛了,所以每年要給老人吃重陽糕,讓老人腰桿硬朗精神好。在重陽習俗中,吃重陽糕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因為「糕」與「高」諧音,寓義生活水平步步升高,象徵合家歡樂吉祥如意。
大棗
大棗具有寧心安神、益智健腦、增強食慾、除腥祛味,抗過敏,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亦可防治高血壓、骨質疏鬆和貧血,是老年人冬季的補養佳品。
核桃
帶螞核桃是補腦的最佳食品,亦是補腎固精、溫肺定喘的食療品,對腎虛、尿頻、咳嗽等症有很好療效。老年人常吃核桃,能夠頭腦清晰、余行或耳聰目明。
板栗
栗子有百果之王的美稱,既可以補脾健胃,又能夠補腎強筋,還具有活血止血作用。在深冬季節,每天吃幾顆栗子,有利於補養元氣,強壯腎精。
重陽節飲食原則
飲食宜淡
菜品要清淡,口味忌重。建議每日食鹽量不超過6克。建議老人一日的食物組成:谷類150-250克,魚蝦類及瘦肉100克,豆類及其製品50克,新鮮蔬菜300克左右,新鮮水果250克豎伍左右,牛奶250克,烹調用油30克,食鹽6克,食糖25克,少飲酒,喝足夠的水分。
食物宜雜
沒有一種食物能包含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因此,每天都要吃谷類、蔬果、菌藻等多種食物,還要注意葷素搭配,粗細搭配,色澤搭配,口味搭配,干稀搭配。
質量宜高
質量高不意味著價格高,如豆製品、蛋、奶等都是質量高的食品,老人應當經常食用。還要注意多吃魚,少吃肉。糖的主要來源是主食和蔬果,盡量減少白糖、紅糖、砂糖等精製糖的食用。
C. 重陽節有什麼飲食講究呢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古人將九看作陽數,兩陽相重,故稱“重陽”。重陽正值暮秋時節,處在寒露與霜降之間,我國大部地區“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古人認為此時登高秋遊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孫思邈《千金月令》中說:“重陽之日,必以餚酒登高眺遠,為時宴之游賞,以暢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還”。由此可見,登高野宴已成為中國先民在重陽節的一項主要活動內容。
重陽野宴始於何時,不得而知,據《荊楚歲時記》,在魏晉南北朝時,“九月九日,四民並藉野宴飲”。隋人杜公瞻注雲:“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漢至宋未改。”任一風俗都不是突兀出現的,而是前代傳統風俗的產物,漢唐九九重陽節的野宴,無疑傳承自先秦時。
重陽節自漢代以來就有傳統的飲食:飲菊花酒,吃重陽糕。菊在“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在漢族傳統習俗中,菊花象徵長壽,是生命力的表現。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的。九月九日這天,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准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後一並用來釀酒,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為什麼在重陽節飲菊花酒呢?中國醫學證明,菊花葯性甘寒微苦,有疏風除熱、養肝明目、消炎解毒之功。菊花可食用,《本草綱目》載:“其苗可蔬,葉可啜,花可餌,根實可葯,囊之可枕,釀之可酒。”菊花酒雖然達不到“令人不老”的奇效,但它確有清熱解毒、明目祛風、平肝疏肺、益陰滋腎的葯用價值。
與登高相聯系的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九月食糕的習俗起源很早,漢晉時將糕謂之“蓬餌”。“餌”,《說文解字》釋為“粉餅也”。楊雄《方言》中又說:“餌,或謂之糕。”它是將熟米搗爛或先將米磨成粉子,然後做成糕餅。漢魏時,用麥粉製作的叫餅,用米粉製作的'就叫餌。“蓬餌”是用蓬草加黍米或秫米製成,蓬草是一種菊科植物,用蓬草只是取其香味。據隋代《玉燭寶典》雲:“九月食餌,飲菊花酒者,黍秫並收,以因黏米嘉味,觸類嘗新,遂成積習。”
唐宋以後,重陽糕的名目就多了起來,並配以棗子、杏仁、松子、栗子等輔料。造型也豐富多彩,講究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有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隨著社會文化的世俗化,人們更注重現實生活的順遂吉利,因此,無論是糕還是餌,這時都被賦予吉祥的含義:一是避邪,《西京雜記》說:“食蓬餌以祓妖邪”;二是“糕”“高”同音,古人將其視為生長、向上、進步、高升的象徵;就連重陽糕上的諸種飾物也有著各自的寓意,如糕上置小鹿,稱為食祿糕;糕上的棗、栗、獅子之類飾品,都是中國傳統的祈子象徵物,表示著人們在秋收時節祈求子嗣的願望。
近現代以來,中國各地重陽時節食糕之風盛行,如《上海縣竹枝詞》雲:“九月登高例吃糕,樓登丹鳳上層高,幾家賞菊朋高會,幾供黃花百種豪。”在清代,上海地區以談家糕(俗名淡香糕)最為有名,它是重陽節時人們登高食糕的節令佳品,但後來逐漸失傳。現今如北京的花糕,上海的松糕、蜜糕,福州的九重稞等,也是重陽節時人們品嘗享用的佳品。
如今,傳統重陽節早已發展出了敬老愛老的新主題,為此我們也應當為重陽節注入新的飲食文化內容,如有些地方請老年人吃羊肉面、雪梨粥等,為老年人開發出更豐富的養生糕點,並以新的民俗形式繼續流傳下去。
D. 重陽節吃什麼喝什麼 重陽節飲食習俗有哪些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飲菊花酒
飲菊酒:在古代,菊花酒被看作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由於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徵。菊花含有養生成分,晉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
E. 重陽節吃什麼食物合適
重陽節的傳統食物是重陽糕,亦稱「花糕」,因在重陽節食用而得名,是重陽節傳統節令食品。常見於江浙滬地區,全國各地區不怎麼流行。為了美觀中吃,人們把重陽糕製成五顏六色,還要在糕面上灑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陽糕又叫桂花糕。同時每年重陽節的時候,民間還會吃的傳統食物包括糍耙、牛肉、螃蟹、菊花酒等等。
重陽糕,因在重陽節食用而得名,是重陽節傳統節令食品。重陽糕在南朝時已有文字記載。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製法因地而異,主要有烙、蒸兩種,糕上插五色小彩旗,夾餡並印雙羊,取「重陽」的意思,現在仍流行。重陽糕以米粉、豆粉等為原料,發酵,更點綴以棗、栗、杏仁等果饢、加糖蒸制而成。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而來。《呂氏春秋·季秋紀》中就有收錄,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又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也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重陽節民俗活動甚多,文化內涵豐富。數千年歲月洗禮中,重陽節也衍生出登高遠眺、觀賞菊花、擺宴敬老、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重陽節延續了數千年,各地的風俗習慣也各不相同。比如,在港澳同胞習俗中清明為「春祭」,重陽為「秋祭」。廣西隆安縣九月九日會放任牛羊自行覓食,福建海澄縣重陽節則會放風箏為戲。重陽節這天,南京人家會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於庭中。陝西廣大農村家家戶戶的門前則都會插上青翠的茱萸,並且左鄰右舍互相贈送。吃重陽糕流行於全國部分地區,主要流行於江浙滬地區。民間還會吃的傳統食物包括糍耙、牛肉、螃蟹、菊花酒等等。
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采中草葯、遍插茱萸、擺敬老宴、吃重陽糕、制葯酒養生、飲菊花酒等活動。重陽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時節,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於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俗事象。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每到九九重陽這一日,各地都有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交流感情、鍛煉身體的活動。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重陽節其民俗活動甚多,文化內涵豐富。
F. 重陽節飲食習俗是什麼 重陽節吃什麼
【重陽節飲食習俗】
飲酒。主要是飲茱萸酒和菊花酒。茱萸,是重陽節的標志,古人常將其插於頭上,或者作為配飾戴在身上,也將其製成「茱萸酒」飲用。漢《淮南萬畢術》記載:「井上宜種茱萸,茱萸葉落水中,飲此水者,無瘟病。」可見,古人認為,茱萸具有去瘟病的功能。
所以,自唐代始,以茱萸泛酒而飲之風興起,特別是到了明清時代,此風更盛。茱萸酒的飲法有二:一是將茱萸泡入酒中,加少許鹽;二是用酒服茱萸子。唐末五代《提要錄》:「北人九月九日以茱萸研酒(碎末泡酒),灑門戶間避邪。亦有入鹽少許而飲之者。」又說:「男摘二九粒,女一九粒,以酒咽者,大能避惡。」嘉靖安徽《石埭縣志》:「飲茱萸酒,雲避不祥。」到了明代,飲茱萸酒南方更甚於北方。避不祥、避山嵐、避毒、避邪氣,是人們飲茱萸酒的主要目的。
因之,茱萸又有「辟邪翁」之稱。菊花,在重陽節,最主要的功用就是飲酒之用。《西京雜記》不僅指明重陽飲菊花酒,令長壽;還介紹了制菊花酒的方法:「菊花舒時,並采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故謂之菊花酒。」此後,歷代詩歌、筆記,均有對重陽飲菊花酒的記載,其主要功能是「延年益壽」。所以,菊花又有」延壽客「之稱。
食「重陽花糕」。最早記載重陽美食的是《西京雜記》,書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蓬餌」,楊雄《法言·卷一三》解釋曰:「餌,謂之糕;或謂之粢。」可見,餌、糕是同物異名。關於「餌」的材料,晉干寶認為是:「豆末屑米而蒸之以棗豆之味。」即以豆米制糕,再在豆米糕上飾以棗豆。這就是最早的「重陽花糕」。此後,歷代沿襲,同中有異。
隋唐時代,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唐代九月九日食「麻葛糕」、「五彩糕」。唐代時,九月九日朝廷還設宴招待百官,「糕」與「高」同音,寓意「步步升高」。所以,唐代以後,重陽食花糕,具有了吉祥的意義。宋代,食「糕」之俗,益盛。《歲時雜記》記載:「二社、重陽尚食糕,而重陽為盛。大率以棗為之,或加以粟,亦有用肉者,有面糕、黃米糕,或為花糕。」可知,糕的原料有用小麥粉制的面糕和用黃米面制的黃米糕兩類,糕中可以加入棗、粟、肉等。
品種增多了,內容豐富了。宋代食糕,還出了不少的花樣。例如,面糕,一般以糖面蒸成,上以豬羊肉、鴨子肉為絲簇飣,插上小彩旗,謂之「重陽糕」。又據《歲時雜記》記載:糕上置小鹿子數枚,號曰食「祿糕」。以「鹿」諧音「祿」,取吉祥之意。明清時代,食糕之俗仍盛,但南北有異。北方,多「用棗蒸面糕,謂之花糕」;「花糕」的名稱十分流行。南方,多「以粉面為之,又用面裹肉炊之」。揚州人還將糖、肉、秫面雜糅在一起,蒸之為糕等等,不一而足。
時至今日,北方重陽之日,仍以黃米面蒸糕,綴之紅棗,亦是取其「步步登高」之寓意。
G. 重陽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1、飲菊花酒
九九與「久久」 諧音,與「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這一說法。金秋九月,秋菊傲霜,文人將九月稱「菊月」,老百姓把菊花稱「九花」,在古人那裡有著不尋常的文化意義,認為它是「延壽客」、「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彌堅。
2、羊肉面
「 羊 」 與 「 陽 」 諧音,應重陽之典。面要吃白面,「 白 」 是 「 百 」 字去掉頂上的 「 一 」,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 「 九九 」 之典。秋天是羊兒最肥的季節,羊肉性暖,可以禦寒。
3、花糕
重陽節敬老,登高以避災。「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壽高九九」之含義,所以「重陽花糕」成了普受歡迎的節日食品
4、螃蟹
螃蟹富含蛋白質,被稱之為優質蛋白質食物。蟹肉較為細膩,且螃蟹脂肪含量很低,但脂溶性維生素A、E和B族維生素較高,特別是蟹黃中富含維生素A,有益於視力及皮膚健康。這對需要補充營養的人大有益處。
5、菊花糕
霜降之時,唯此草茂盛。菊花也就被古人視為重陽的「候時之草」。重陽也因此稱為菊花節。
6、無花果
無花果含有的大量糖類、脂類、蛋白質、纖維素、維生素、無機鹽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等營養成分,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7、板栗糕
8、石榴
重陽節吃石榴也正是時候,石榴形狀如瘤,皮內有子,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食用,其口味大致有酸、甜兩種。石榴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其中維生素C以及維生素B族的含量居高,蛋白質、脂肪以及鈣等含量也不低,其中維生素的含量要比蘋果高出很多倍。
9、糍粑
吃糍耙,是我國西南地區重陽佳節的又一食俗。
H. 重陽節的飲食文化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人們會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祭祖活動,祈求神靈降福,並推行敬老活動,傳承孝道文化。
重陽糕
後人在重陽節這一天,還有吃「重陽糕」的習慣。那是由於沒有山的地方無高可登,有人就由登高想到了吃糕。以吃糕代替登高,表示步步升高。因為專在重陽吃,就被命名為「重陽糕」。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重陽糕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菊花酒
重陽節,你有吃糕飲菊花酒嗎?
I. 重陽節吃什麼風俗食物
重陽節吃的食物有:品重陽糕、吃羊肉、長壽面、吃糍、吃蟹。
1、瞎皮品重陽糕
重陽節吃重陽糕,也是重陽節的傳統習俗。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糕」與「高」諧音,寓義生活水平步步升高、吉祥如意。人們常常在這個節日給老年人製作重陽糕,以示尊老敬老。
重陽糕沒有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如上海的松糕、蜜糕,福州的九重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