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重陽節有哪些傳統美食
重陽節有哪些傳統美食?
重陽節傳統美食
1菊花酒
古時菊花酒,是頭一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制的。九月九日這天,人們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准備釀酒的糧食之中,然後一齊用來釀酒,放至來年九月九日飲用。傳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
2羊肉面
「羊 」 與 「陽 」諧音,應重陽之典。面要吃白面,「白 」是 「百 」字去掉頂上的「一」,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 「九九 」之典。
京城給九十九歲老人過生日叫「白壽」。有錢人家當日可舉行以羊肉為主的宴會,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兒最肥的季節,羊肉性暖,可以禦寒。
3花糕
重陽節敬老,登高以避災。 「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壽高九九」之含義,所以「重陽花糕」成了普受歡迎的節日食品。
重陽吃花糕始於西漢,當時稱為「蓬餌」,亦即黍糕。到宋代,重陽節吃花糕之風大盛,一直流傳至今。重陽節吃花糕的起因緣於重陽登高習俗。有山的地方可爬山登高,而無山可爬的地方,就想法找彌補和替代的辦法,因「糕」與「高」諧音,就出現了吃花糕的習俗。
4螃蟹
螃蟹富含蛋白質,被稱之為優質蛋白質食物。蟹肉較為細膩,且螃蟹脂肪含量很低,但脂溶性維生素A、E和B族維生素較高,特別是蟹黃中富含維生素A,有益於視力及皮膚健康。這對需要補充營養的人大有益處。
5重陽糕
又稱菊花糕。霜降之時,唯此草茂盛。菊花也就被古人視為重陽的「候時之草」。重陽也因此稱為菊花節。菊花糕是潮汕名糕點之一,菊花糕在潮汕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有「糜飯食會飽,菊花糕孬巧」的俗語。潮汕特產菊花糕以其新鮮、清甜溢香,軟脆無異味而馳名。
6板栗糕
是用栗子泥為主料製作而成的。它的做法是生栗子去皮蒸熟爛後搗成泥,並准備好京糕切的大片和澄沙餡,將200克栗子泥分成3份,用一份攤開為底層,接著鋪一層京糕片。
再用一份抹平在京糕片上,再抹一層澄沙餡後,最後一份栗泥抹在最上層,上面用切成小菱角形的京糕片和細青梅絲拼成圖案,就成了上、中、下為黃色,中間夾有紅、褐兩色五層的栗子糕了。吃時,用白糖和糖桂花熬成的糖汁澆在上面即可。
7石榴
重陽節吃石榴也正是時候,石榴形狀如瘤,皮內有子,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食用,其口味大致有酸、甜兩種。石榴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其中維生素C以及維生素B族的含量居高,蛋白質、脂肪以及鈣等含量也不低,其中維生素的含量要比蘋果高出很多倍。
石榴汁含有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助消化、抗胃潰瘍、軟化血管、降血脂和血糖,降低膽固醇等多種功能。可防止冠心病、高血壓,可達到健胃提神、增強食慾、益壽延年之功效,對飲酒過量者,解酒有奇效。
B. 重陽節食品:重陽糕的由來
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也叫敬老節,人們常常在這天做糕點孝敬老人,因此這糕點也叫重陽糕。此後每年的重陽節,糕點流行於全國大部分地區,那麼重陽糕是怎麼來的呢?一起來 中國飲食文化 里看看。
後人在重陽節這一天,還有吃「重陽糕」的習慣。那是由於沒有山的地方無高可登,有人就由登高想到了吃糕。以吃糕代替登高,表示步步升高。因為專在重陽吃,就被命名為「重陽糕」。唐時,因為劉禹錫在做詩的時候不敢用「糕」字,以致重陽節又多了一個典故,叫做「題糕」。《邵氏聞見後錄》載:「劉夢得作《九日》詩,欲用『糕』字,以《五經》中無之,輟不復為。」這樣,才被宋祁開玩笑說:「劉郎不敢題糕字,虛負詩中一代豪。」
古時,重陽糕十分講究,糕上嵌以蜜餞、棗脯。初起,風力正緊,又是放風箏的良好季節。故人們於此時,都紛紛出遊到郊野放風箏。古代重陽節還是騎馬練兵、講武習射的節日。《禮記·月令》里就記載著古代帝王九月狩獵練武的制度。南北朝時,規定重陽節是軍事操練的節日。據《南齊書》上說,宋武帝劉裕篡晉建立王朝前,在今徐州之地,重陽節騎馬登項羽戲馬台,即位以後就規定九月九日為騎馬射箭、檢閱軍隊的日期。
相傳,現在流行的重陽糕,就是從當年發給三軍士兵的干糧演化而來的。唐德宗時,曾規定以「二朔」、「上巳」、「九月九」為歲時三節令。從那時起,重陽節的習俗活動,更是普及全國。在重陽登高的同時,唐德宗還鼓勵人民講武習射,鍛煉騎術。此風一直沿襲到清代。直至民國,當時曾衍用重陽登高習武的意義,定九月九日為「體育節」。
過去,重陽節要接已出嫁的女兒回家過節,故又稱「女兒節」。九月九日,正巧二九相逢,「九」又與長久的「久」同音,是長壽的象徵,所以我國政府近年又把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也稱「敬老節」。在我國,尊老敬老蔚然成風,尊敬老人,孝敬老人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這種傳統美德也體現在節令風俗中。重陽的飲食之風,除前所述的飲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還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陽糕之風尤盛。
據《西京雜記》載,漢代時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餌之俗,即最初的重陽糕。餌,即古代之糕。《周禮》載餌用作祭祀或在宴會上食用。漢代又記有黍糕,可能與今天的糕已差不遠。蓬餌,想必也類似於黍糕之類。至宋代,吃重陽糕之風大盛了。糕與高諧音,吃糕是為了取吉祥之意義,因而才受到人們的青睞。
C. 重陽節的傳統美食
重陽節美食有:
一、重陽糕
北方人重陽節要吃羊肉面。「羊」與「陽」諧音,應重陽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頂上的「一」,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九九」之典。另外,重陽節正值秋天,秋天也是羊肉吃起來最為肥美的季節,能取暖祛寒,溫中暖下,算是最符合季節的需求了,所以重陽節吃羊肉面正合適。
D. 重陽節吃重陽糕的寓意是什麼
重陽節 ,大家都知道吧!它可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它的習俗可多了,有登高、插茱萸等等,那麼你知道重陽節吃重陽糕的寓意是什麼嗎?下面是我整理的重陽節吃重陽糕的寓意是什麼,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
更多重陽節相關內容推薦↓↓↓
重陽節的習俗禁忌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
重陽節的寓意是什麼
重陽節為什麼要叫重陽節
重陽節的寓意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雙九重疊,所以也稱「重九」。為什麼稱為「重陽」呢?古時候,以二、四、六、八、十為陰數,以一、三、五、七、九為陽數,九為陽數中最大。古籍(易經)上有:「以陽爻為九。」兩陽相重,因此又稱「重陽」。
新中國成立後,重陽節又叫老人節,1989年,我國重陽節正式定名為老人節。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定為全國的敬老日。中華民族素有尊老敬老傳統美德,重陽節前後,黨和政府以各種形式開展敬老活動,比如召開座談會、老人宴、銀發旅、搞體檢、贈禮品、幫勞動等等,豐富多彩。多數地方還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煉身體,培養人們回歸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一些地方的群眾也有利用重陽登山的機會,祭掃祖墓,紀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陽祭祖者比 清明 為多,故俗有以三月為小清明,重九為大清明之說。由於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媽祖羽化升天的忌日,鄉民多到湄洲媽祖廟或港里的天後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
重陽節吃重陽糕的寓意
步步高升。
一般認為重陽糕源起重陽節登高的習俗。據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載稱,漢代時,汝南人桓景師從費長房學仙。某日,費長房告訴學生:九月九日有大災降臨你家,可教家人縫制布囊,內盛茱萸,系之臂上,屆時登山飲菊花酒,災禍可消。
桓景依言行事,果然無恙。後人仿效,遂形成九月初九登高山、飲菊酒、插茱萸等一整套重陽節俗。度其原意,是一般市民因受都市地貌和物產資源的限制,欲登高避禍或採集茱萸多有不便,故以食糕代替登高(糕)、以插紙旗代替插茱萸,藉諧音虛應 故事 耳,用意則仍在避禍。
重陽節的美食
螃蟹
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重陽時節有吃蟹的習俗。中秋剛過,北方的蟹正是肥碩之時。說重陽蟹最美有兩層含義,一是重陽節前後,蟹肉肉質鮮美,蟹黃肥厚;二是重陽節是個孝心節,天漸涼了,給年邁的父母准備一套保暖衣,送上幾只鮮美的陽澄湖大閘蟹,沖上一杯暖暖的薑茶,讓老人家暖暖和和過秋冬。
重陽前後,也就是西北風起時,蟹才是最好的時候,雌蟹只只飽滿,雄蟹只只膏肥。那麼如何辨認陽澄湖大閘蟹呢?還是那8字真言:青背、白肚、全爪、金毛。因為陽澄湖的水草特別肥腴且是石質底,所以在陽澄湖爬過的大閘蟹肚腹潔白,蟹腳上長毛帶金,而且腿腳有力。其肉質即使不蘸蟹醋,也照樣甘甜美味。
清蒸螃蟹的做法
原料:螃蟹1000克、黃酒15克、薑末30克、蒜末30克、醬油20克、白糖、味精各少許、麻油15克、香醋50克。
做法:
1、將螃蟹用清水流凈,放在盛器里;將薑末放在小酒碗內,加熬熟的醬油、白糖、味精、黃酒、麻油攪和。另取一小碗,放醋待用。
2、將螃蟹上籠,用火蒸15~20分鍾,至蟹殼呈鮮紅色,蟹肉成熟時,取出。上桌時隨帶油調味和醋。
花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重陽節敬老,登高以避災。「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壽高九九」之含義,所以「重陽花糕」成了普受歡迎的節日食品。
重陽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粘些香菜葉以為標志,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糙乾果;細花糕有3層、2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餞乾果,如蘋果脯、桃脯、杏脯、烏棗之類。
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金錢」一般,多是上層府第貴族的食品。據說,早年常用發面餅夾上棗,栗諸果的,或以江米、黃米面蒸成粘糕餅,似「上金」、「下銀」的花糕。
花糕的做法
原料:糯米粉1000克、粳米粉500克、赤豆250克、白糖1000克、紅綠果脯100克、紅糖50克、食用油25克和干桂花少許。
做法:
1、先將紅綠果脯切成絲備用。將赤豆、白糖、食用油製成干豆沙,備用。或可直接去店裡買一包豆沙;將糯米粉、粳米粉摻和均勻,取150克拌入紅糖,加水50克左右,拌成糊狀粉漿備用;將其餘的粉拌上白糖750克,加水250克,拌透備用。
2、取糕屜,鋪上清潔濕布,放入一半糕粉刮平,將豆沙均勻鋪在上面,再把剩下的一半糕粉鋪在豆沙上面刮平,然後用旺火沸水蒸。待汽透出麵粉時,把糊狀粉漿均勻地鋪在上面,撒上紅、綠果脯絲,再繼續蒸至糕熟,即可離火。
3、將糕取出,切成方形或菱形狀,撒上干桂花;用彩紙製成小旗,插在糕面上即可。
菊花酒
九九與「久久」諧音,與「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這一說法。《西京雜記》記述,漢高祖時,宮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
南朝梁關均所撰的《續齊諧記》中也記載,「九月九日……,飲菊花酒」,這足以說明重陽飲菊花之普及。在當時,人們將菊花酒視為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古時菊花酒,是頭一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制的。九月九日這天,人們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准備釀酒的糧食之中,然後一齊用來釀酒,放至來年九月九日飲用。 傳說 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
《荊楚歲時記》載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耳,飲菊花酒,令長壽。」到了明清時代,人們在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種草葯,其效更佳。製作 方法 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釀酒或加地黃、當歸、枸杞等中葯。
菊花酒的做法
原料:甘菊花2000克,生地黃1000克,當歸500克,枸杞500克,大米3000克,酒麴適量。
做法:
1、將甘菊花、當歸、生地黃、枸杞入鍋中,加水煎汁,用紗布過濾待用。
2、將大米煮半熟瀝干,和葯汁混勻蒸熟,再拌適量酒麴,裝入瓦壇中,四周用棉花或稻草保溫發酵,直到味甜即成。瓦壇四周用棉花或稻草圍起來,需要保溫發酵。
重陽節又叫什麼節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發糕」或「菊糕」,是用發面做成的糕點,輔料有棗子、杏仁、松子、栗子,屬於甜品,也有加肉做成鹹味的。製作較為簡易。講究些的做成寶塔狀、九層,上面再做兩只小羊,以合「重九」、「重陽(羊)」之俗。有的在重陽糕上插上小彩旗,並點上蠟燭燈,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而小彩旗則隱喻為茱萸。
唐武則天曾在重陽時,令宮女廣采百花,和米搗碎,蒸制「花糕」(如菊花糕、桂花糕等),用以賜賞眾臣,以籠絡人心。明清時,重陽糕的製法更趨精細,種類也繁多,並且有了成人和 兒童 食品之分。據載:「京師重陽花糕極勝。有油糖果爐作者,有發面壘果蒸成者,有江米黃米搗成者。小兒輩又以酸棗搗糕、火炙脆棗、糖拌果乾、線穿山楂,繞街賣之。」
吃重陽糕的寓意,最早是由登高引申而來,重陽節又叫「登高節」。傳說登高可以避禍。而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就在家中吃糕。吃重陽糕源於「登高」的「高」,「糕」字與「高」同音,象徵「人往高處走」、「步步高升」、「百事俱高」的祝福之意。
除此之外,重陽糕的寓意,還有祛邪避災,明人謝肇制在《五雜俎》中記述:「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可迎福接吉,消災避邪」;另一個寓意是敬老之舉,江南流行一句話:「重陽不吃糕,老來與人告」。
結束語:過去,在重陽這一天,人們有蒸制重陽糕孝敬老人的習俗。重陽糕不僅自家食用,還饋送親友,稱「送糕」;又請出嫁女兒回家食糕,稱「迎寧」。這些糕中常加入有大棗、栗子、山楂等果乾等為原料,既顏色好看,香甜可口,食之易消化,同時又能健脾益氣。現在的重陽糕,沒有固定品種,只要是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可稱為「重陽糕」了。
重陽節吃重陽糕的寓意是什麼相關 文章 :
★ 重陽節吃重陽糕的寓意是什麼
★ 中國重陽節吃重陽糕原因 吃重陽糕有什麼寓意
★ 重陽節吃重陽糕的含義是什麼
★ 重陽節吃重陽糕有什麼寓意 原因來歷介紹
★ 重陽節吃重陽糕的意義有哪些
★ 重陽節的習俗和寓意是什麼
★ 重陽糕寓意
★ 重陽節的寓意是什麼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E. 九九重陽節意義是什麼_重陽節傳統美食
現如今, 重陽節 已經成為了一個敬老節,它的意義最平常最讓大家知道的就是多多陪伴身邊的家人老人,那麼關於重陽節的一些常識你們了解多少呢?以下是我為大家准備了九九重陽節意義是什麼_重陽節傳統美食,歡迎參閱。
重陽節紀念的意義是什麼
孝敬自己的父母
重陽節的主要寓意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節日之一。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
重陽節傳統美食有哪些1、重陽節在很早的時候就有吃花糕的習俗。這個是重陽節最傳統的美食了,從宋代流傳至今,因與高「諧音,所以又有步步高升」的意思,與重陽節要登高的意義是類同的。很多地方在這一天都會做花糕。
2、螃蟹。秋風起,蟹腳癢,陳酒醇,桂花香。秋季是螃蟹最肥美的季節,螃蟹也是秋季的應季食物,在重陽節里也是人們喜愛吃的海鮮之一。
3、菊花酒。重陽節有喝菊花酒的習俗,因為酒剛好音同九「,乘著九月九日這個節日,人們開始喝菊花釀造而成的菊花酒,聞著菊花香,吃著花糕,是節日里一大享受,不過現在很多時候平常的時候也可以喝到菊花酒。
雙九重陽節 插茱萸的意義佩戴氣味濃烈的茱萸能御初寒也可辟邪氣。這跟端午佩掛艾草、菖蒲的道理是一樣的,為了驅病、防蚊、辟邪。所以無論是艾草、菖蒲,還是茱萸,都有特殊香味,才能達到除病辟邪的效果。以前的人,到了重陽節會把茱萸插在頭上,或身上佩裝有茱萸的布袋。 由來已久:唐朝人過重陽有兩大習俗:登高和插茱萸。在更早的西漢,也有九月九日,佩茱萸的說法(《西京雜記》記載:九月九日,配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
重陽節的詩詞有哪些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3、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4、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5、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重陽節習俗有哪些1.曬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2.放紙鳶
「九月九,是重陽;放紙鳶,線愛長」。紙鳶就是我們所說的風箏,廣東、福建等地一直保留著重陽放風箏的習俗。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鳶為主要特徵的。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
3.登高
(1)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2)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並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
4.吃重陽糕
(1)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2)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5.祭祖
重陽節,與 除夕 、 清明 節、中元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這一天,廣東人稱「拜太公山」,所有家族成員都要回來「拜太公山」,特別是男丁。古代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隨著歷史的發展演變,不少地方家族觀念和祭祖觀念正日漸淡薄。
6.賞菊
重陽日,歷來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
7.飲菊花酒
(1)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的。九月九日這天,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准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後一並用來釀酒,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
(2)菊花酒漢代已見。其後仍有贈菊祝壽和採菊釀酒的 故事 ,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陽日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梁簡文帝《採菊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是採菊釀酒的事例。
8.佩茱萸
(1)重陽節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志。重陽節時人們還喜歡佩戴菊花。茱萸雅號「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壽客」。
(2)《本草綱目》說茱萸氣味辛辣芳香,性溫熱,可以治寒驅毒。而古人則認為佩戴茱萸,可以辟邪去災。
9.吃羊肉面
重陽節要吃羊肉面。「羊」與「陽」諧音,應重陽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頂上的「一」,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九九」之典。
10.歸寧父母
舊時,重陽節也叫「女兒節」,凡有女兒已經出嫁的人家都會准備名酒和糕點,在九月初九天明時,迎接女兒回娘家,這便是「歸寧父母」。
重陽節名稱由來1.「重陽」之名稱由來,得名於古籍《易經》中的『陽爻為九』。在《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又為「極數」,指天之高為「九重」。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謂「兩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時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謂之「重陽」。
2.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相傳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關於重陽習俗活動有現存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九月農作物秋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重陽節的習俗是什麼?1.沐浴在秋天。重陽節是享受秋天的最佳時間。中國南方的一些山村保留了「秋日曬太陽」的特點。「秋旱」是一種典型的農業習俗現象。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形復雜,村裡的平地很少,不得不使用房屋的前後和窗檯的屋頂來乾燥和懸掛作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演變成一種傳統的農業習俗現象。村民曬莊稼這種特殊的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漸成為畫家和攝影師追求和創造的素材,並創造了一個詩意的標題「乾燥的秋天」。2.放紙風箏「9月9日是重陽節;放紙風箏,線愛長」。致遠就是我們所說的風箏。廣東、福建等地一直保留著崇陽放風箏的習俗。民謠重奏
九九重陽節意義是什麼_重陽節傳統美食相關 文章 :
★ 重陽節的意義簡短50字介紹
★ 重陽節的傳統習俗及意義
★ 重陽節飲食習俗
★ 重陽節做什麼美食
★ 重陽節飲食習俗是什麼 各地傳統食物介紹
★ 2021年重陽節民間美食習俗
★ 關於重陽節的來源 重陽節的的飲食問題
★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是什麼日子
★ 重陽節飲食習俗有哪些
★ 九九重陽節登高的象徵意義是什麼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F. 重陽節吃什麼東西
重陽節的飲食習俗如下:
1、重陽糕。重陽節吃重陽糕的起因源於重陽登高習俗,它又稱花糕,是用糯米粉和粳米粉製作而成的一種美食,也是贈送長輩最佳禮物。由於「糕」與「高」同音,所以民間以吃糕橡凱代替登高,又有「步步高升」的寓意在裡面。
G. 湖北重陽節吃什麼 重陽節的歷史寓意解析
湖北重陽節吃什麼?重陽節的歷史寓意解析?重陽節是一個很特殊的節日,雖然現在很多人都不會特點去過重陽節,但是在一些地區里重陽節卻是祭祀祭祖的絕佳時候,因此重陽也有著緬懷故人的含義,而在湖北人們會怎麼過重陽節呢?下面是我精心准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湖北重陽節吃什麼
九黃餅
九黃餅是荊州的傳統美食,荊州八珍之一,是荊州的特產,口味豐富,一般大多數都是以果料為餡,然後再正反兩面裹上芝麻,不僅好吃,外形也很好看。
荊州人自古以來,就有重陽節吃九轎姿跡黃餅、登高賞菊、飲桂花酒的習俗,作為慶祝豐收,祈求平安的傳統活動,很多人都買九黃餅來自己吃或者送人,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九黃餅的故事。
歷史上九黃餅因龍山落帽的故事流傳千古,九黃餅因而成為具有荊州的地方特色的傳統糕點。
吃重陽糕
也叫食蓬餌,餌,即糕。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而講究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象徵著用吃糕來代替登高。現在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喝釀酒
武昌縣於重陽日釀酒,據說此所釀之酒最為清洌,且久藏不壞。應城縣重陽節是還願的日期,甚家皆於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重陽節的歷史寓意解析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重陽節源自於冊升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而來。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
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發展至近代,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1989年,我國政府將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將傳統與現代和諧地結合起來,使這一傳統佳節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新式節日。
在民閉並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H. 重陽節美食
九月重陽,兩九相重,秋高氣爽,涼風習習,登高望遠,遍插茱萸,嘆重陽糕,飲菊花酒,重陽節的活動多彩豐富、浪漫怡情,在如此吉利的喜慶日子,在登高遠眺之後再聚餐桌前,是多麼的溫馨啊!那麼重陽節吃什麼呢?
我們都知道,重陽節的飲食風俗,不僅有茱萸、菊花食品,還有重陽糕等特色菜餚。下面我們就來了解幾種重陽菜式。
一、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下面我們就介紹最簡單的松糕做法。
原料:雞蛋、白砂糖、自發粉、牛奶、紅棗以及適應花生油等。
製作方法:1、取三個雞蛋與糖和牛奶一起打至起泡;2、慢慢加入自發粉,輕輕攪拌均勻至糊狀;3、靜置30min,同時取鍋燒水,當水開後,將糊漿倒入糕盆,在上面加上幾粒紅棗,再放到鍋中蒸20~30分鍾即可。
注意事項:1、花生用最好用豬油;2、加入自發粉後切勿攪拌過度,以避免起筋;3、可用紅糖粉代替白砂糖。
二、油醬毛蟹
原料:河蟹
輔料:薑末、水澱粉、蔥花、乾麵粉、白糖、醬油、味精、黃酒、豬油等
製作方法:1、取洗凈後的河蟹,斬下尖爪後將蟹肚朝上並切成兩段,挖蟹鰓;2、在斬斷處蘸上麵粉;3、用油滑鍋後再加適量的油燒至五成熟後將蟹以蘸麵粉向朝下放入鍋中煎至金黃色,為了使蟹受熱均勻,翻一番再煎;4、當蟹煎至蟹殼發紅時,加入蔥姜、黃酒、醬油、白糖、清水等燒再燒,直至蟹肉全部熟透後加味精,收濃湯汁,並加水澱粉翻鍋幾下,澆上熟豬油即可。
三、花生陳皮豬腳湯
材料:花生、陳皮、豬腳、生薑
製作方法:1、將花生、陳皮洗凈後浸泡片刻;2、洗凈豬腳並斬件;3、將花生、陳皮、豬腳和生薑一起放進瓦煲中,加入3000毫升(約12碗)清水用武火煲沸後再用文火煲約3小時,最後加入適當的鹽油等調料即可。
除以上提及的美食外,重陽節各地的美食還有,
4.流沙包,
5.鮮蝦蛋卷,
6.菊花酒,
7.菊花糕,
8.九品羹。
I. 重陽節飲菊花酒的來歷
菊花酒是重陽節的一大美食,你知道嗎?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重陽佳節,正值菊花盛開,所以古代曾經把重陽節稱之為「菊花節」。而在重陽節飲菊花酒,也是古代流行過的一種民間風俗。九九與「久久」諧音,與「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這一說法。
我國釀制菊花酒,早在漢魏時期就已盛行。據《西京雜記》載稱「菊花舒時,並采莖葉,雜黍為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傳說喝了這種「菊花酒」可延年益壽。秋天菊花盛開,邊賞菊邊飲菊花酒的雅興起源於晉朝詩人陶淵明。
據東晉葛洪的《西吵遲京雜記沂己載,漢高祖時,宮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後來飲菊花酒逐漸成了民間的一種風俗習慣,尤其是在重陽時節,更要飲菊花酒。據南朝梁關均撰《續齊諧記》記載,「九月九日……,飲菊酒,禍可消」。這是舊俗重九為重陽節,需飲菊花酒的開始。
重陽節菊花酒的故事
《續齊諧記》說,東漢桓景隨費長房學道多年。有一天,費長房告訴桓景,九月九日這一天,你家中會有大災難,你快速趕回家裡,讓全家人各做一個裝茱萸的綽袋系在手臂上,登高飲菊花酒,可以消災避難。桓景依其言,全家人得以免於疫病。這個近乎神話的故事,反映了人們希望避瘟疫,求健康的殷切願望,同時也說明了菊花酒在古人心中的地位。
重陽節菊花酒的做法
然而古人所飲的菊花酒,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酒呢?古書上也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用菊花為原料製成的酒,稱之為「菊花酒」。另一種說法是在重陽節新釀的酒,統統稱之為「菊花酒」,因為這個節令正是菊花盛開的季節。
如此看來,只要是在重陽節釀制的酒,其原料不一定是菊花,其他稻麥、高粱等五穀釀制而成的酒,都可以稱之為「菊花酒」。推而論之,重陽節的宴會,也可以稱之為「菊花宴」了。
不過大多數的資料,都是說用菊花釀制的酒,才能稱之為菊花酒。高濂《遵生八箋》中記述菊花酒的釀制方法是:「菊花酒,十月采甘菊花,去蒂,只取花二斤,擇凈入醅***尚未定型的酒***內攪勻。次早榨,則味香清洌。」
另外在《西京雜記》中也記述了菊花酒的製法:「菊花舒時,並采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這兩種製法雖有不同,但都要用菊花為原料,而《遵生八箋》的製法更為簡便一些。
還有在《直隸志書。南皮縣》中,則又有一種說法:「重陽新釀黍酒,謂之菊花酒。」這就是從時令的觀念來理解了,那麼只要在九月九日菊花盛開時飲的酒,不管黍酒、米酒,都可以稱之為「菊花酒」了,意思就是賞菊花時節飲的酒。所以我們還是根據這種說法,在重陽佳節到來的時候,大家來一邊賞菊花,一邊飲「菊花酒」。
菊花酒做法一
主料:菊花2000克、稻米3000克。
輔料:生地黃1000克、當歸500克、枸杞子500克。
做法:1、甘菊花爛銀,當飢碰宴歸,生地黃入鍋中,加水煎汁,用紗布過濾待用;
2、將大米煮半熟瀝乾,和葯汁混勻蒸熟,再拌適量酒麴裝入瓦壇中,四周用棉花或稻草保溫發酵,直發到味甜即成。
菊花酒做法二
配方:菊花、生地黃、地骨皮各2500克,糯米35千克,酒麴適量。
製法:1、前3味加水50千克煮至減半,備用;
2、糯米浸泡,瀝乾,蒸飯,待溫,同酒麴***先壓細***,葯汁同拌令勻,入瓮密封,候熟澄清備用。
菊花酒做法三
配方:菊花***500克***、杜仲***500克***;防風、附子、黃蓍、乾薑、桂心、當歸、石斛,各200克;紫英石、肉蓯蓉,各250克;萆薢、獨活、鍾乳粉,各400克;茯苓150克。
制用法:以酒七斗,浸五日。
J. 重陽節的飲食文化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人們會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祭祖活動,祈求神靈降福,並推行敬老活動,傳承孝道文化。
重陽糕
後人在重陽節這一天,還有吃「重陽糕」的習慣。那是由於沒有山的地方無高可登,有人就由登高想到了吃糕。以吃糕代替登高,表示步步升高。因為專在重陽吃,就被命名為「重陽糕」。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重陽糕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菊花酒
重陽節,你有吃糕飲菊花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