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們該如何盡孝道
嚴格來說,中國文化是建立在孝道基礎上的文化。古人認為忠臣必出於孝子之門,認為,只要具有孝道的精神,就必然會忠於國家和社會,從而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儒家思想認為,孝是仁的根源和起點。孔子曾經告訴他的弟子,仁者愛人。孔子認為,這種愛是有順序的,先要愛我們的父母,叫孝,然後愛我們的兄長,叫悌。然後把這種孝悌推而廣之到全天下,就是仁了。孔子特別重視孝道,在論語中,有大量的闡釋,這種思想,在現在對我們,仍然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孔子的孝的思想,最主要是敬。要求我們拿出心底那些最為柔軟的部分,獻給我們的父母,用最虔誠的敬意,孝順我們的父母。好玩的國學總結了論語中的幾種孝順之道,奉獻給讀者,也奉獻給全天下的母親!
4、牢記父母的生日!
孔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爸爸媽媽的生日,做子女的不可以不牢記在心。一則為他們的長壽感到高興,二來也為他們年事已高感到憂心忡忡。人生就是一趟永不回來的單程列車,我們都在加速向遠方狂奔。父母逐漸衰老,盡孝時日無多,是以父母之年不可不知。知而喜者,親得長壽,子能承歡。知而懼者,父母之年愈高,在世之日愈少,深懼子欲養而親不在,事之愈當謹也。
Ⅱ 如何傳承中華孝文化七年級政治
在長安家風裡面,最最要緊,幾乎沒有哪一家敢不提的,就叫做孝道。
因為我們中華民族,我們中華文化最重視的就是孝道,有一句話大家非常熟悉,中華文化源以易而呈以象,我們整個的中國文化是從《易經》來,所以《易經》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總源頭,你要解釋《諸子百家》,一定要先了解《易經》,站在《易經》的思路來解釋,那就比較保險。
但是不管你怎麼精通《諸子百家》,如果你不能在孝道方面有良好的表現,那都是讀死書,那是沒有用的。所以中國人你跟他講這個,他就想辦法給你爭,講那個,他就有辦法給你辯,但是講到孝大家都非常地同意,這個是大家隨時可以印證的事實。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不是我們所想像地說天下父母都是對的,那是不合理的是吧,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意思是告訴我們,天下的父母基本上都是人,只要是人他一定會犯錯,但是你是他的子女,你就不要去想他,再說嚴肅一點,你根本沒有資格去想他,為什麼?
因為那種養育之恩呢,不是說你可以忘記,你可以用什麼來抵消的,沒有。這樣我們才知道為什麼我們誰都可以謝,就是父母不能謝,大恩不言謝。
中國人孝順父母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我們最起碼要分成三個等級,第一個,大孝尊親。你真正的是個孝子,你這輩子努力,是要讓你的父母能夠揚名於世,你看我們不管什麼比賽,只要你得到冠軍了,你會發現你的眼睛就趕快去找你的父母,在哪裡?就在暗示主持人說我爸爸在哪裡,你最好讓他出來,讓他有光彩,這是人之常情的。
Ⅲ 孝敬父母的28種方式孝順方法
孝順父母,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孝敬父母的方式有哪些呢?下面是的孝敬父母的28種方式資料,歡迎閱讀。
人世間最賺錢的買賣,莫過於為人子女。一聲“爸爸”“媽媽”,便輕而易舉地換來了兩個人對你一生的細心呵護。
然而,時光荏苒,轉眼他們就兩鬢斑白,於是,很多人會一邊感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一邊把孝順這件事兒壓到思維的某個角落,只在某個不經意間才會想起。
盡孝難道真的就很難嗎?以下這28件事情都是回報父母的有效方式,縱使你一無所有,只要能做到其中的三條五句,也能賺得父母眉飛色舞、開懷大笑。
1、記住父母的生日,生日當天送上生日禮物,或親口說我愛你、我想你。條件允許,給他/她開一個生日party。
2、常回家看看,如做不到,那就一周打二次以上電話吧!
3、每年或每兩年帶父母去做一次體檢。
4、經常給父母拍照,尤其是帶女朋友或者有寶寶時。
5、認真回父母的簡訊,不要因父母啰嗦而表現出煩躁。
6、帶父母去旅遊。
7、幫單身父母找一個老伴。
8、常和父母談心,談談你的工作、新認識的朋友。
9、食物要燉得熱的,軟爛的,中老年人脾胃虛弱,不易消化。
10、寒濕省份,給父母常備暖寶寶、保暖鞋、羊絨褲等保暖用品。
11、學習一些養生之道,教會父母。家中常備常用中成葯,如板藍根、金匱補腎丸等。另備熱水袋、刮痧板、拔火罐、按摩椅、足浴盆等保健產品。
12、常帶愛人回家,如無,適齡男女給父母一個遠期規劃。
13、每年幫父母洗一次腳,或者捶一次背,梳一次頭,剪一次指甲,回味父母曾經為我們所做的事情。
14、知道父母喜歡吃什麼,親手給他們做一二道菜。
15、解決父母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問題,條件允許,給父母備足零花錢,每年親手幫父母選一二套新衣,讓他們穿的舒服體面。
16、准備錄音筆或DV,聆聽父母往昔的 故事 ,記錄今日的笑容,給自己留點溫馨的回憶。
17、父母若生病,須知親情第一,工作事情第二,生病期間,凡事須親力親為,悉心照顧,切不可生嫌惡之心。疾病調理,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18、重要節假日在他們的身邊,重要的決定要讓他們知道。
19、中老年人都比較小氣,傾聽他們的牢騷,解開父母的心結。
20、不要對父母指手畫腳,不要給父母臉色看,不頂撞父母,不辱罵父母。
21、如有婚嫁,夫妻相敬如賓,縱使吵架,也得避開父母,老人最忌家庭不和。
22、如有婚嫁,夫妻另一方須對老人包容、尊重和真心愛護,夫妻雙方互相尊重,莫讓老人擔心,莫讓老人生氣,莫傷老人心。
23、給父母購買合適的 保險 。
24、幫助父母完成年輕時未完成的夢想,哪怕是坐坐飛機,看看大海,爬爬長城這樣的念頭。
25、和父母一起散步、聊天、鍛煉身體。
26、帶父母看一場電影,唱一次卡拉OK,帶他們體驗一次新時代的高科技。
27、無條件支持父母的業余 愛好 ,尊重父母的選擇和決定。
28、愛所有的人。本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擴充到社會大眾,此乃大孝。
孝順父母 方法
一、聽言受教,不做頂撞
子女對父母的教導應虛心接受,遵於他們的教導。所有的勸阻告示也應嚴謹看待,時時牢記心懷,不違背叛逆,不做頂撞,凡事與父母商討,尊敬他們。
二、衣食住行,皆要齊全
父母衣物,三餐食物,房子住宿,交通車輛皆要安排齊全,不可讓父母挨餓受凍,遭風雨侵襲,身為子女的應當時時關懷父母的基本要求,生存條件,不讓他們擔憂難過。
三、日常生活,當要照顧
父母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當要謹慎周全,一切應盡心盡力,馬虎不得,讓父母無憂無煩,安然舒適過享晚年,子女應體母意,時刻守候身旁,盡忠盡孝。
四、物質關愛,精神關愛,缺一不可
物質滿足父母固然重要,但精神上的關愛、呵護卻遠遠超於這一切,父母至老年時,物資需求反為次要,心靈難免需要子女的慰問關心,所以兩者路都有其重要性。
五、出門返家,都要交代
子女出門遠行難免會使父母擔驚害怕,所以在有事離家出門時,皆應禮貌知會父母一聲,讓其知道你的行蹤,身在何方,不讓他們為子女煩憂難過。
六、品性兼顧,父母不憂
子女在家孝順,出外也必須自修個人品德,在待人接物方面更須時時提升自己,溫文有禮,對人盡忠盡義,做個頂天立地之人,讓父母引以為驕。
七、兄弟相愛,父母歡心
兄弟姐妹應相親相愛,有事互相幫忙相助、不妒忌、不埋怨,時時以手足之恩而互待之,不爭不鬧,父母歡喜開心,一家也樂融融。
八、遵命辦事,有商有量
父母之命應溫色接受,萬事都可與父母商討,無命不可自專權,凡事要體諒父母的用意,遵父母之命,萬事以父母為先,愛護他們。
九、已立立人,愛國愛眾
子女應在適當時候向自己的孩子教導孝順,自身做到後,進一步推廣到社會,做他人的標桿榜樣,並愛護自己的國家,為國盡忠,為世界的眾生付出,達至萬國一家,天下太平的理想。
父母的恩德既然如此深重,我們應怎樣做才能算是孝順呢?佛教認為孝順有不同的層次:一般的人對父母財、物奉養,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悅,是為中孝;引導父母趨向正信,遠離煩惱顛倒,永斷三途(1)之苦,是為大孝;視三世一切眾生皆是我父我母,盡一切力量,使之解脫生死輪回,離苦得樂,才是最無上的至孝。所以,克盡孝道,應該注意下列三點:
(1)孝順必須是長期的,不是一時的:父母以畢生歲月為我們辛苦奉獻,我們即使不能終身膝下承歡,也應該長期供養,使無所缺。
(2)孝順必須有實質的,不是表面的,約有五樣:一是飲食,二是衣服,三是起居,四是疾病,五是悅親。孝順父母必須解決父母實際需要,不僅在衣食住行上無虞匱乏,在生老病死上有所依靠,還要給予父母精神上的和樂,心理上的慰藉。
悅親是養親第一要訣。使父母常生歡喜心,可以增進他們的健康,這是壽親之道。在父母前萬不可有愁容,更不可有怨言。無論我們的環境順逆,總應該克制感情以悅親為主。於‘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這是孝父母應該有的態度,所以父母若是信佛的,兒女們更應當推父母的愛敬,而敬佛學佛,這才是好兒女啊!
故印光大師教導我們:‘汝已娶妻,當常以悅親之心為念。夫妻互相恭敬,不可因小嫌隙,或致夫妻不睦,以傷父母之心。中庸雲: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宜爾室家,樂爾妻孥。子曰:父母其順矣乎。蓋言夫妻,兄弟和睦,則父母心中順悅也。現為人子,不久則又為人父。若不自行悅親之道,必生忤逆不孝之兒女。譬如瓦屋檐前水,點點滴滴照樣來。光老矣,不能常訓示汝。汝肯努力盡子道,則便可以入聖賢之域。將來往生西方,乃汝所得之法利也。’(《(續)復周法利書二》)
就是家常的菜蔬,只要鹹淡得宜,生熟中節,不敢潦草,然後敬奉,略有好食,先進父母;至於自己,粗糲俱不計較。要奉得父母歡喜,就是盡心。大約年老的人,脾胃自然虛薄,飲食難得消化,進的食物,須要燉得熱的,軟爛的,香美的,方才有益。凡是生冷粘膩堅實難化之物不可與食。食不可過飽。這飲食調理,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衣服的事,只要冷暖合宜,奉得父母歡喜,就是盡心。大約年老的人,氣血自然衰弱,身體未免不耐寒暑,未曾冷先就怕冷,未曾熱先就怕熱。冬月衣服內棉花,每年要換新的,去舊的。薄棉襖要做兩件,秋冬來漸漸加添,春暖時漸漸減去。霜冷之月,若有暖氣輕裘,固是上等,如不能的,就是布被布衣,只要溫暖。至於晚間,宜將熱水袋,放於被內。再如夏月夏衣,須要涼爽;凡有汗者,頻頻換洗。這衣服調理,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疾病的事,為子女者,須要加意調攝小心扶持,請名醫專家用葯。病中煎制湯葯,進奉飲食,切不可生一個懈怠的心。只想你在幼小的時候,有了疾病,為父母的,不知替你調理了多少,你今日可有不盡心的理!父母有病,萬一弄污床褥,為子女者,俱要勤勤洗換,切不可生一個嫌惡的心。只想你在懷抱中,便溺糞污,為父母的,不知替你潔凈了多少,你今日豈可有嫌惡的理!這疾病調理,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其行住坐卧,俱要照管扶持。只要得父母安穩自在,快活過日,就是盡心了。這起居調理,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3)孝順必須能全面的,不是局部的:孝順應從自己的親人做起,然後本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擴充到社會大眾,乃至無量無邊眾生,使之解脫生死輪回,離苦得樂。
世尊(2)在《無量壽經》里,懇切地告訴我們:‘人在世間,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當行至趣苦樂之地,身自當之,無有代者’。又說:‘窈窈冥冥,別離久長;道路不同,會見無期’。又說:‘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顛倒上下。無常根本,皆當過去,不可常保’。又說:‘或時室家父子,兄弟,夫婦,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愛思慕,憂念結縛。心意痛著,迭相顧戀。窮日卒歲,無有解已’。世尊在《善生經》里又說:‘父母家室居,譬如寄客人。宿命壽以盡,舍故當受新。各追所作行,無際如車輪’ 。所以大慈悲的世尊,指示我們念佛,使我們到達極樂世界,解決這人生的缺憾。我們應該勸父母念佛,把父母從苦海里度到凈土,這才是真正徹底的報恩啊!
我們只要記著:要知父母恩,只看自己怎樣養兒育女;要求子女孝順,必先自己做到孝順父母。
我們用什麼方式來孝敬父母
當今社會誰都忙忙碌碌,可在忙碌之餘我們總想著如何來孝敬自己的父母。由於社會的分工不同或是工作的特殊性所致,不能如願天天守候在父母的身邊,如何來孝敬父母便是擺在年輕人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不妨通過以下方面來完成我們的夙願,讓您的父母從此不再孤單、寂寞、憂愁!
定期打個電話:作為在外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年青人這個方式特別適用。
由於各自的情況不同,不能到家看望父母和親朋好友,及時定期的打個電話和父母聊聊天,知道他們心裡在想什麼、需要什麼、擔心什麼,又有什麼讓他們不愉悅的事情。通過聊天得到有效信息,有針對性地進行安慰。進入老年階段的父母由於家底薄,身體透支大,時不時會受病痛折磨。可是老人為了不讓子女擔心,卻總在報著平安無事。有的甚至剛做了一個手術,子女都有不知到的情況,尤其是在國外學習或工作的及在大型企業工作的子女,還有難以請假的單位比較常見。父母怕子女分心,只能受著傷痛,帶著年邁的心情度過日夜。設想,假如我們老了的那一天會有多麼孤單?父母給孩子的愛和關心是無限的、真正的、無私的。可是作為子女給父母的卻再有限不過了,父母無論在何種艱難困苦的環境都會把孩子放在第一,省給孩子吃、讓給子女穿,為了子女的幸福不遺餘力去爭取。他們犧牲了自己的若干若干,也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大的幸福美滿,然而孩子卻有時為自己的一時幸福“瞞父騙母”。試想又有多少年青人在戀愛的初期甚至同居了會如實稟報父母呢?更有甚者為了自己的愛情離家出走,離開日夜牽掛他們的父母,這些真的不應該出現。爸爸媽媽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真的很不容易,到了現在該讓老人家有一個好的心情、好的身體,學會定期打個電話,讓父母有一個心靈依靠,有一個訴說衷腸的機會,不再讓老人在孤單和寂寞中度過餘生。在我治療的患者中有一位退休的外交官,老倆口得了腰椎間盤突出症不能自理,吃飯都要有單位的老同事幫忙送,就是不願意告訴在美國的兒子,說是怕孩子耽誤學業,影響工作。自己的吃飯都成問題了,還考慮著孩子,都說養兒能防老,有這樣的情況一怪父母,二怪子女。一不該父母不能讓子女知道身體的不適,不給孩子的關心和孝敬機會,不讓子女盡應有的義務;二不該作為子女不能太粗心大意,一定要學會關心父母的身體。還有一位軍人的媽媽,她五十三歲的年齡從遼寧鞍山來北京看病,跑了五六家醫院查出頸椎病、二尖瓣返流、腰椎間盤突出、類風濕性關節炎、失眠、健忘症等疾病。健忘到剛說一句話就不知到是自己說的,剛告訴她干什麼便會忘掉應該干什麼,心身痛苦難當。就是這樣的一位媽媽,她的兒子卻是軍隊醫院的一名軍醫。她說怕兒子知道了擔心,害怕影響工作,還不如一個人來北京看病,不給兒子添麻煩。多麼偉大的母親、偉大的媽媽啊!可是做子女的應該有所察覺媽媽的身體的健康狀況及心理狀況,有必要進行適當關心,盡一下應有的孝心。不能在父母不能動了再去盡孝,那時父母已經感覺不到這種幸福快樂,不能等父母不在的時候會傷心欲絕,因為盡孝的機會越來越少了,父母年年都在變老,我們每天都在成長,為了不留後悔和遺憾,一定養成定期打個電話聊聊天、敘敘舊。不讓父母有孤單感、寂寞感,讓他們安享晚年。
擠時間回家看看:無論是在外地創業工作或和父母同在一城的人們都會面臨著這個問題。身在外地的年青人逢年過節盡量要擠時間回家看看父母。人們總在感嘆一年的光景變得很快就會過去,父母就是在我們不斷的感嘆中變得衰老。趁著老人還能守望著這種幸福的時候,我們要盡量創造機會回家和父母團聚,和老人暢談過去,展望未來,讓父母永遠帶著快樂、滿足、幸福的新去面對每一天,這應該是做子女的責任。千萬不能以單位工作忙、脫不開身等理由錯過每次與父母團聚的機會。或許有些愛面子的年輕人認為自己功不成名不就,回去了沒啥說的。其實父母不在乎你掙多少錢,當多大官,只要孩子平安、幸福就是最大的心願。回家時要回憶兒時父母對你的叮嚀,投其所好買些小禮品以表心意。記得在我剛記事的時候,媽媽曾幾次和我說:“當你長大了出門時,回來什麼不用買,給我買些點心就行了”。從兒時起我就想一定記住媽媽的這句話。現在每次回家除了買些 其它 必需品外還必定買些點心,就連妻子都主動去幫我做這項工作,以完成自己的心願。爸爸喜歡茶葉,每次就給他帶些特別喜歡喝的茶葉,也滿足一下父親的願望,有吃有喝,老人很自在很滿足。我們從兒時到現在,父母投入了很多,付出了很多,一定要在老人家還清醒的時候讓他們享受這種幸福。如果有一天他們生病了,躺在床上,你連一起圍坐吃飯的機會都沒有了,如果不能說話了,就連親密交流的機會也盡無了。到那時候只能兩眼含淚,那種辛酸,那種後悔,只有經歷到的人才能體會到。所以說我們不能再留後悔和遺憾,把“盡孝在父母明白時”這句話始終記在心間,你做到了這一點就會感到比什麼都幸福。另外,盡管回家幾天,可有的人急於應酬也陪不了父母幾時,尤其是作為兒子的比較普遍。試想回家整天喝的酩酊大醉後父母除了無奈還能有什麼感慨呢?老人家既心痛又難受,無奈的是回家應酬不斷不能清醒的交流;心痛的是不忍心你酒後對身體的傷害。所以回家後盡量多陪陪父母,少一次應酬,多一次交流。只要你和誰能說的開,周圍的朋友都會理解的,會讓你和父母多團聚的。女孩子在這方面做的很好,真正起到了“小棉襖”的作用。但奉勸未婚女孩不要為了自己的戀愛忽略了和父母的溫存,找各種不回家的理由。一旦結婚就很難隨願過節回家了。因為有了雙方的父母了,時間的沖突、兩人的心理沖突交織在一起,無法訂妥去誰家探親。所以趁現在還方便時多創造機會去和父母交流、團聚,要對得起“小棉襖”這個尊稱。
學會勤請示勤匯報: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越發覺得自己的頭腦那麼清晰。越是在這個關頭,我們做兒女的更不應該讓他們有失落感。有的父母總在說“我們老了,不中用了,孩子的事情都不和我們講了,都長大了…”盡管是實話但也帶著幾分傷感。越是在這個時候,老人越是想聽聽兒女的心事,越想支支招,企業經營老人不懂,但可以在兒女情長之事請他們參與。假如你什麼都不和老人說,交流的話便越來越少,距離越來越大,興趣點越來越局限,老人就越發感覺到孤獨。現在父母老了,當兒女的老的時候那種孤獨感你還想嘗試嗎?所以平常和父母講些有趣的事、家裡的事、過去的事,不但能勾起老人的回憶,多幾分溫馨之餘還防止老人患老年痴呆症,何樂而不為呢?我遇到一一位部隊首長,年近九旬了大腦仍然事思維敏捷。原來是他的女兒有時間就給他讀書讀報,還把單位的事告訴他請老人分析並幫忙出個“注意”,其實女兒都處理好了,只不過是讓老人鍛煉思維能力,預防痴呆而故意做出的。我們也不妨在老人最需要關懷的時候用各自的聰明才智去盡一份應有的責任和孝心。願普天下的父母永遠幸福、安康!
Ⅳ 如何孝敬父母
1、要記住父母的生日,有條件的話,回家和老人團聚,為他過個簡單的生日;沒條件的話,打個電話送去祝福,或者郵寄一件生日禮物。
2、有事沒事,都要經常給父母打個電話,嘮嘮家常,聊聊生活、工作。兒女打過來的電話,父母永遠不會嫌多,只怕你不打。
3、只要有閑暇的時間,可以不去旅遊,但一定要常回家看看。
4、過年回家後,不要忙著應酬,到處亂跑,多留點時間陪陪父母,他們才是最最需要你的人。
5、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做兒女的,要珍惜身體,注意健康,不要讓父母擔心憂慮。
6、父母年歲大了,時日不多,有機會的時候,多給他們拍些照片,留個紀念。
7、老年人容易生病,每年或者每兩年幫父母體檢一次,了解他們的身體狀況。
8、趁父母身體健康,還能行動的時候,帶他們去旅遊。
9、無論多忙,接到父母的電話,都要語氣柔和,耐心聽他們講完,不要嫌父母啰嗦,表現出煩躁的樣子。
10、季節轉換的時候,要為父母准備好換季的衣物,老人怕冷,冬天要多准備保暖的用品。
11、老人牙口不好, 脾胃虛弱,給她們做飯,要燉爛一點,要熱一點,否則不易消化。
12、多學一些養生之道,並教給父母。我們中醫講究的是治未病,要在疾病未發之前,及時改變不正確的生活習慣,把疾病消滅在萌芽之中。
13、每年幫父母洗一次腳、捶一次背,或者梳一次頭、剪一次指甲、換洗一次衣服,這都是當初父母經常為我們做的。
14、要經常帶愛人和孩子回家,老人最缺的不是物質和金錢,而是親人的陪伴。
15、親手為父母做一道他們最喜歡吃的菜。從小到大,父母一直都是這樣對待我們的。
Ⅳ 怎樣孝順父母
古語有雲:「小孝養身;中孝養心;大孝養志;至孝養慧。」
能滿足親人衣食住行等物質需要,這是小孝;
能滿足親人的心願,讓他們順心遂意,內心安樂,這是中孝;
能幫助親人獲取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實現志願,這是大孝;
而能幫助親人明白人生的真諦,擁有真正的生活智慧,這是至孝。
所以,從小孝、中孝、大孝以及至孝的層面來看,我們的「孝」應該是一個逐步進階的過程:
小孝:在孝順父母之前,我們首先要經營好自己的生活。
當我們有了一定的物質基礎,並展現出應對生活的良好素質與能力時,才能使父母對我們真正感到放心,這時我們的物質孝順,才更容易為父母所接受。
另外,我們要關注父母的身體健康,為他們所獲取的「醫學知識」把關,給他們創造以真正科學的方式養身、治病的環境。父母的身體好了,情緒自然會更放鬆愉悅。
中孝:我們要理解並尊重父母的價值觀和生活觀,不要將自己的三觀強行灌輸給父母,強迫他們按我們的「好」的標准行事。
我們要明白,父母老了,他們能做的事越來越有限,他們很擔心被子女,甚至被這個社會拋在腦後。
所以我們要努力尋找對父母表達關心和愛意的渠道,比如陪伴他們度過紀念日和節日,他們的一些希望和要求,或者一些特殊的生活習慣,如果不違背我們的原則與底線,也盡量考慮滿足和包容他們。
大孝:馬斯洛的五層需求其實可以歸結為一點,那就是感到生活能為自己所掌控的需要。
因此,我們要多幫助父母更好地獲取這方面的能力,比如可以手把手教他們學會使用電子產品和社交網路,使他們哪怕地域隔絕,還是能維持原先的社交網路,從親朋好友那裡獲得情感上的陪伴與慰藉。
有些父母年輕時為了生計,不得不忍痛放棄了自己的興趣愛好甚至理想。而現在他們退休了,如果當年的夢想和熱情依然沒有熄滅,那麼我們可以創造條件幫他們實現。自我實現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可以讓人感到極大的幸福,並且深深覺得自己的人生是有意義的。這會是我們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至孝: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缺點或者性格上的問題,我們的父母必然會做錯事,而他們做的錯事不僅會讓身邊的人受傷,更會讓他們自己的生活慢慢偏離幸福的軌道。
如果是一般的小問題,那麼我們可以通過理解和包容來解決。但如果父母身上的問題比較嚴重,已經突破了我們的底線,或者使他們自己的幸福和安寧受到很大威脅,那麼這時就不能一味順從與忍讓,而是要通過我們主動的努力與干預,設法幫助父母「成長」。成長是終生的,也永遠不會嫌太晚。只要有外部的力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所改變。
Ⅵ 如何孝順父母
如何孝順父母
大家知不知道應該如何孝順父母呢?對養育我們的父母盡一份孝道,是我們每一個做子女的責任,唯有孝敬父母才得福,那麼如何孝順父母呢?下面就和我們一起來學習了解一下應該如何孝敬父母吧。
一、悅親
悅親是養親的第一要訣、使父母常生歡喜心、可以增進他們的健康、這是壽親之道。在父母前萬不可有愁容、更不可有怨言、無論我們的環境是順還是逆、都應該克制感情、以悅親為主。對於「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 亦敬之、」這是孝順父母應該有的態度。
二、幫父母做家務
佛說:孝順父母是最大的福田、我們在為父母做家務、其實是在為自己培植福報。想要學業順利、事業發展、婚姻幸福、都要先在父母這塊福田上下功夫、努力耕作。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大多數都在外地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並不多、那就更要珍惜這難能可貴的機會、多為父母做家務分擔辛勞。
三、禮敬父母
佛經中常說:父母是家裡的兩尊佛、我們要向禮敬佛陀、那樣禮敬父母、在父母面前要和顏悅色、要知道我們的每一次頂撞、不耐煩、都會極大的減損我們的福報。永遠都不要和父母說:煩死了、真啰嗦、說了你也不懂、別問了等等這樣的話。這種行為言氣最傷父母的心、切記、在任何時候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行為、要禮敬父母、尊重父母體會他們的感受。
四、對父母常懷恭敬之心
在父母面前要常懷恭敬之心、做人懂得禮敬退讓、也懂得心懷感恩、很多人覺得自己翅膀硬了、不需要父母照顧了、就不在理會父母、即使偶爾想起來、也只是象徵性的給父母買點衣服、送點錢、覺得自己孝順父母了、其實這種行為就是最大的不孝。真正的孝順不在貧窮、不在物質、不論何時何地、貴在那顆心。
五、給父母磕頭
這里告訴大家一個改變命運的訣竅、那就是給父母磕頭。曾經有一個人經常頂撞母親、甚至和父母對打、結果生活上出現了各種不順、頭莫名其妙的劇痛、想盡各種辦法治療就是好不了。後來、一位得道高僧告訴他、這是不孝順父母所造成的、讓他改過自新、回去給父母磕頭就好了。他知道錯了、回去後給母親磕了108個頭、頭痛的毛病立馬就好了。父母就是我們的根、如果我們對根不好、自己肯定也不好、營養輸送不上來。現在我們用跪拜的方式、表達我們對父母的敬意、其實就是在維護我們做人的根。有些年輕人會覺得難為情、其實不能這么想、多想想父母生育養我們、從來無私的、不計回報的、付出了多少心血、而這一個頭又算得了什麼呢?如果大家覺得生活中有很多的不順、名反省自己平日里對父母有沒有做好、若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那更要趕緊懺悔給父母磕頭、這便是咱們養德的開始。
一、給父母過生日
作為子女,如果連自己父母的生日都不記得,那未免就有些尷尬了。如果你是一個十分孝順的子女,給自己的父母過生日是一定要做到的。不管你生活中有多麼的'忙,在爸媽生日的時候一定要回去看看他們,給他們過一個美滿的生日。
二、不能和父母吵架
我們的父母年紀大了,有時候會喜歡多嘮叨幾句,這個時候有些子女就會顯得不耐煩,和父母吵起來。這種做法是不孝順的表現,父母的嘮叨都是為了我們好,父母年紀大了,我們更要順著他們的意,讓他們過得更舒心。
三、聽父母的話
我這里說的,聽父母的話,並不是說父母說的都是對的。我們在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候,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千萬不要違背他們的意願,至於你實際上按不按照他們說的做,那就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了。
四、關心父母的身體
父母的年紀大了,身體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症狀,在父母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我們一定要關心他們,照顧他們。如果情況有些嚴重的話,最好去醫院做一個全面的檢查,按照醫生的叮囑去照顧自己的父母。
五、把父母交代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很多子女都是把父母的話放當做耳旁風。跟自己的父母也是說一套做一套,有時候自己父母交待的事情要麼不做,要麼拖很長時間才做,這讓父母很寒心。父母把我們養育成人,我們更應該尊重他們,他們交代的事情我們一定要放在第一位去做。
Ⅶ 如何孝順父母的做法
孝順父母親的做法包括:給父母過生日、不能和父母吵架、聽父母的話、關心父母的身體、把父母交代的事情放在第一位、經常給父母打電話等。
父母親辛苦養育了子女,子女應該對父母親孝順,可是孝順父母親應該從哪些方面做起呢?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詳細的內容吧。
給父母過生日
作為子女,如果連自己父母的生日都不記得,那未免就有些尷尬了。如果你是一個十分孝順的子女,給自己的父母過生日是一定要做到的。不管你生活中有多麼的忙,在爸媽生日的時候一定要回去看看他們,給他們過一個美滿的生日。
不能和父母吵架
我們的父母年紀大了,有時候會喜歡多嘮叨幾句,這個時候有些子女就會顯得不耐煩,和父母吵起來。這種做法是不孝順的表現,父母的嘮叨都是為了我們好,父母年紀大了,我們更要順著他們的意,讓他們過得更舒心。
聽父母的話
我這里說的,聽父母的話,並不是說父母說的都是對的。我們在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候,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千萬不要違背他們的意願,至於你實際上按不按照他們說的做,那就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了。
關心父母的身體
父母的年紀大了,身體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症狀,在父母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我們一定要關心他們,照顧他們。如果情況有些嚴重的話,最好去醫院做一個全面的檢查,按照醫生的叮囑去照顧自己的父母。
把父母交代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很多子女都是把父母的話放當做耳旁風。跟自己的父母也是說一套做一套,有時候自己父母交待的事情要麼不做,要麼拖很長時間才做,這讓父母很寒心。父母把我們養育成人,我們更應該尊重他們,他們交代的事情我們一定要放在第一位去做。
經常給父母打電話
如果你的工作實在是很忙,沒有時間去陪伴自己的父母的話,那一定要時常給自己的父母打一個電話,讓他們安心放心。父母要求的並不多,有時候他們只是想跟自己的子女說說話,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