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作為子女,應該怎樣孝敬父母
父母養我們小,我們養父母老,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孝順老人不在於錢多錢少,而是盡心照料,常回家看看爸媽,陪爸媽聊聊天,買些爸媽喜歡吃的食物,帶著爸媽去旅遊,買爸媽喜歡穿的衣服,教會爸媽上網聊天……
我母親70歲了,我和她在兩個不同的城市居住,每天我們只能在微信上見面,我會教母親如何使用微信聊天,如何轉賬,如何發紅包等等。教會父母學會上網聊天也是一種孝順的方式,不能讓父母落伍,一定讓他們學會這種時髦的交流方式,看著他們快樂,就是我們最大的快樂。
Ⅱ 子女如何孝敬老人才滿意
孝順老人是每個子女應該盡的責任與義務,除了在生活上關心老人,而且也要盡可能抽時間去陪伴老人,並不能說給些錢讓老人自己買些吃的喝的就足夠了,年紀大的人,有時候會特別希望孩子能回來陪伴自己,因為他們會覺得生活特別的空虛,所以子女平常如果沒有時間回去陪伴老人,一定要經常打電話和老人聊聊天,讓老人感覺到你對她的關心與照顧
Ⅲ 怎樣教孩子尊敬長輩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發現孩子不懂得尊敬長輩,那麼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視了,如果孩子不尊重長輩,孩子就會變得霸道,不講理而且很任性,這樣孩子出門之後給別人的感覺也是非常沒有教養的,所以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及時的糾正孩子不尊拍差敬長輩的壞習襲物皮慣,在家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到社會上才可能做到關心他人與他人友好的相處才會受到別人的尊敬,所以父母千萬不能忽略對於孩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培養,陳縣長們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這種美德在一些孩子身上就很少體現,因為現在很多的家長是很寵愛孩子的,對於孩子過度的溺愛,讓孩子不懂得去尊重和關心他人,孩子慢慢的就養成了,不尊敬,一些習慣今天小明又給大家分享的,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如何糾正孩子不尊敬長輩的壞習慣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下面這幾個方法
【1】家庭成員相處和諧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想讓孩子尊敬長輩,那麼就要讓家庭成員和諧相處,在這個家庭當中,不要讓孩子覺得他有特殊待遇,讓孩子明白自己與長輩和父母的關系,知道長輩和父母是長螞清者,是家庭生活的供養者,有豐富的生活經驗,所以是家庭生活的主持人,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讓孩子分得清長輩啊,晚輩主持有規矩,讓孩子知道孝敬父母是應該的,組織不能顛倒,所以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給孩子建立和諧的家庭關系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他會影響到孩子的三觀
【2】讓孩子懂得感恩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要培養孩子的回報之心,讓孩子從烏鴉反哺,楊高慧茹等故事當中體會到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一種美德,在父母為孩子做出犧牲時要善於引導孩子理解父母的愛心,這樣才能更好的去培養孩子的回報自信,讓孩子懂得去孝敬父母,讓孩子知道,父母為了他的存在和出生付出了很多,當孩子知道父母為自己付出很多的時候,那麼父母也可以引導孩子,你現在已經長大了,是時候為父母做一些事情了,另外也要告訴孩子父母是非常愛他的,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自然而然孩子也會回饋於父母愛。
【3】生活要有儀式感,父母利用節日來去誘導孩子
生活要有儀式感,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可以利用節日的誘惑,比如說家裡老人的生日啊,春節呀,國慶節呀等等,不管是什麼樣的節日,都可以利用節日來讓孩子做出一些表示。
【4】及時糾正孩子不良行為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要及時的糾正孩子不良的行為,因為對於孩子而言,他的自製力是非常差的,行為,往往受情緒支配,會做出對老人無禮的一些舉動,所以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及時的糾正孩子行為。
Ⅳ 如何教育孩子尊敬長輩
重陽節剛過沒幾天,就有人來抱怨,說自己的孩子在長輩面前一點都不懂得尊敬,不知道該怎麼辦好。那麼如何教育孩子尊敬長輩?一起來看看吧。
尊重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大人陪伴老人,是對孩子最實際的言傳身教
孩子敬重老人,是對傳統美德最有力的繼承
那麼,在這一答凳含天亦或是每一天
家長們可以怎樣對孩子進行清笑傳統教育呢?
重陽節是什麼?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古人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陽相重,故曰「重陽」,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現在的重陽節,被賦予新的含義,在1989年被我國定為「老人節」、「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之意,而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九九重陽」就被認為是祝福老人長壽的好日子,提倡尊老、敬老、愛老、助老。
孩子們如何敬老?
主動問好 養成好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麻麻們可以經常留意,讓孩子從生活的小事情開始,加強培養敬老尊老的好習慣。
比如:讓孩子幫助老人做事情、用禮貌的語言與老人交往、關心慰問老人情況等,也可以在重陽節這一天為老人做一頓飯、畫一張賀卡、揉一下肩膀等,相信這樣堅持下去,孩子的良好習慣會逐漸養成的。
多接觸老人
很多老爺爺奶奶已經習慣了自己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不願意離開,因此很多家庭基本上都不和老人同住。
老人會想念自己的小外孫或者孫子,爸爸媽媽們可以經常帶著孩子去探望老人,讓孩子多與老人接觸,也可以讓孩子准備一些小驚喜,這樣不僅老人會覺得開心,孩子也會覺得新鮮。
及時糾正錯誤行為
眾所周知,孩子易沖動、自製力差,他們的行為往往會受到情緒的支配,容易出錯,常常做出對老人無禮的舉動,比如對老人發脾氣、摔東西、不理睬等,一旦發現這些問題,大人一定要懂得管教、耐心說服,並且嚴肅批評,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懂得父母的艱辛
想要孩子孝敬老人,首先要讓他懂得父母的艱辛,懂得孝敬自己的父母,爸爸媽媽們一定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孩子們才會心存感恩,才會發自內心地去尊重父母、孝敬老人。
在重陽節這一天,家長們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洗襪子、收拾房間、整理衣服,讓孩子參與到家庭日常活動當中,更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可以和爺爺奶奶做什麼?
看看家中老照片
雖然現在的智能手機非常普及,但相信每個家庭依然都有自己的老照片,爺爺奶奶更是如此。
家長們可以拿出爺爺奶奶曾經的老照片,和孩子們一起傾聽爺爺奶奶年輕時候的各種事情,讓孩子們懂得生命是有規律的,也是有延續性的,知道爺爺奶奶曾經也是個小孩子。
和爺爺奶奶一起玩游戲
孩子們在家可以與爺爺奶奶一起做游戲,比如和爺爺奶奶一起繪畫、一起貼貼紙等,讓孩子在嬉笑歡樂的氛圍中給爺爺奶奶帶去幸福感,表達對爺爺奶奶的關心和愛護。
和爺爺奶奶一起讀繪本
親子閱讀的益處多多,繪本的種類也多種多樣,其中,對爺爺奶奶表達愛的也有很多,比如《先左腳,再右腳》、《沒關系,沒關系》、《為愛朗讀》等。
在重陽節這一天,不妨讓孩子與爺爺奶奶一同閱讀繪本故事,通過繪本粗首故事中的親情流露,不僅讓孩子感受到爺爺奶奶對自己的關愛,更增進了隔輩親子之間的關系。
一直以來
都是長輩們圍著孩子團團轉
在重陽節這一天
就讓孩子成為長輩們的「小柺杖」吧
讓孩子認識自然規律,知道生命的輪回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天生的
因此,家長們也要以身作則
讓孩子們真正尊老愛幼、懂得感恩長輩
Ⅳ 怎樣才能讓小朋友孝敬長輩
1、父母和孩子一起孝敬老人。
父母去看望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時,要帶上孩子一同前往,讓孩子親眼看看父母是怎樣孝敬父母的。那種「只愛自己的媽媽,不愛丈夫的媽媽」凳州的現象,在年輕媽媽中相當普遍。我可以明確地告訴這些媽媽,在婆婆面前,你不稱呼「媽媽」,在婆婆背後,你稱孩子的奶奶叫「老東西」,總有一天,你的兒媳也會稱你為「老東西」。到那時,你的兒子肯定會覺得理所當然。
2、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辛苦,要給孩子孝敬父母提供機會。
在現在的不少家庭中,愛只是父母對子女的單向傾斜,而不能實現愛的雙向交流,那麼這種愛就是畸形的愛。孩子只有把父母給他的愛轉化為他對父母的愛,這種愛的種子才算在孩子的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這種人間大愛正是這樣得以傳承的。當年幼的孩子學會了關愛父母之後,才有可能在她長大以後去愛國愛民,去尊老愛幼。
3、要求孩子為老人做事時應理直氣壯。
當家長生病或身體不舒服時,要理直氣壯地要求孩子做他應該做的事情,如端水送葯或陪同就醫,不要怕耽誤他學習時間。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就要從引導孩子為父母做這些小事入手。當孩子對父母表現出不敬重的言行時,要給予適當的批評和懲罰,千萬不要認為:孩子現在還小,還不懂道理,不必多計較他的言行過錯,等他長大了,自然就知道孝敬老人了。這種認識肯定是錯誤的。
4、讓孩子給爸爸媽媽過生日。
讓孩子記住爸爸媽媽的生日,對於初中以上的孩子,完全可以讓孩子主持給爸爸媽媽過生日。家長不要只給孩子過生日,不給自己過生日,這對孩子並不好。
5、從日常生活小事上對孩子提出要求。
如外出時和父母道別,回家和父母打招呼;用餐時先讓父母入座,替森粗帆父母盛好飯菜;和父母說話應恭恭敬敬,不能出言不遜。當父母不能滿足孩子提出的要求時,告訴孩子不能發脾氣,要體諒、理此雹解父母的難處。家長千萬不要起初不答應孩子要求,孩子發脾氣了,家長讓步了,這等於鼓勵了孩子不斷提出不合理要求。
6、讓孩子體驗到父母的辛苦。
你不妨把你的日常工作向孩子說一下,或帶孩子去上一兩次班,讓他知道你每天都做些什麼事情,你的工作中有哪些困難。總之是讓孩子看到、體驗到父母的難處讓他聽父母說「我很辛苦」。
Ⅵ 如何教導孩子感恩父母
1、讓孩子從感恩父母做起。
我們應該讓孩子學會感恩父母,讓孩子理解父母的艱辛,懂得父母的不容易,然後讓孩子設身處地的為父母著想一下,這樣孩子就能體會父母的不容易,也會在心裡感謝自己的父母的付出,也會多體諒自己的父母。
所以要讓孩子從感恩父母做起,只有先感恩父母,才能在以後的生活中感恩其他的人。
2、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孩子在年紀比較小的時候都是非常好動活潑的,都是非常喜歡模仿的。孩子的可塑性強,容易接受外界的信息。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而且父母還會讓孩子學會模仿,孩子會模仿父母,如果父母這時候感恩的話,孩子也會模仿父母學的父母去感恩。
所以說父母首先要起表率作用,然後孩子才會學會去感恩。
3、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學會示弱。
在一件事情中,如果父母做的又快又好,那麼這時候就不需要孩子的幫助。所以說父母要當孩子面前學會示弱。要學會讓孩子幫助我們做一些事情,讓孩子知道父母也不容易,父母做這些事情也很艱難。
讓孩子去做一些事情就是要讓孩子懂得吃苦,讓孩純手喊子知道所有的這一切都不是理所應當的,都要學會去感恩別人。
4、父母要充分利用各種節日作為載體。
比如說過父親節或者過母親節。家長可以帶著小孩子回家裡轉一轉,然後給老人買一些禮物,禮物不需要太貴重,只要心意到了就好,這是我們教育孩子感恩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式,但是並不是說我們需要買多貴重的禮薯姿物,或者說故意做給孩子看。
就是說我們父母要真真正正的學會去感恩,這樣孩子才會從我們身上學會去感恩,學會去孝順自己的長輩。
5、在日常生活中教會孩子感恩。
我們首先要從日常生活中學會讓孩子感恩。比如說發生了一件特別小的事,別人幫助了孩子,就要讓孩子說謝謝。或者說別人給孩子讓座,或者有人給老奶奶讓座,這時候我們都要告訴孩子,這就是感恩,讓孩子知道感恩到底是什麼,是要從小事做起。
孩子小時候思維還不太成熟,所以我們最好告訴孩子一些具體的事情,讓孩子學會去感恩,這時候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感恩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6、讓孩子知道,父母並沒有想要孩子的回報。
我們要告訴孩子,其實我們只是希做野望孩子可以感恩生活中的每一個人,感恩自己遇到的每一件事,並不是我們貪圖孩子的回報的。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天使,都是上天派來送給家庭的開心果。要讓孩子知道我們是愛孩子的。
Ⅶ 如何培養孩子感恩對父母孝順
1、對待孩子溫和有耐心。很多家長喜歡用暴力去征服孩子,這樣的孩子以後不僅脾氣暴躁,而且對於父母也會很冷漠,所以父母平時一定要以德服人,用耐心去打動孩子。
培養出孝順感恩的孩子,記住四點,這才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
2、教會孩子獨立,不溺愛。父母包辦溺愛,就是剝奪了孩子勞動的機會、孝順的機會,讓孩子心理變得越來越冷漠,讓孩子從小學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這樣的孩子獨立而且堅強,更懂得尊敬父母。
培養出孝順感恩的孩子,記住四點,這才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
3、教會孩子尊重弱者,培養公德心。憐憫弱者與孝順父母其實很相近,當孩子長大後,父母逐漸老去,也會成為一個弱者,讓孩子尊重老人,幫助弱者,孩子也會更加孝順老去的父母。
培養出孝順感恩的孩子,記住四點,這才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
4、學會用教育法去教孩子。多年的教育經驗告訴我們,父母如果能掌握一些心理學知識和技巧,可以培養孩子的孝順之心,反之,完全沒有汲取教育知識和技巧的父母,一味蠻干,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傷害,產生不良影響。
親情的愛可以化解很多困境,親情也是世上最無私的愛。
Ⅷ 如何教孩子孝敬父母
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的一輩子的各種觀念,都受到父母的影響,所以你對你自己的父母好,孩子感受到了,以後孩子也會對你們那樣好。
Ⅸ 怎樣孝敬父母
問題一:我們該如何孝敬父母.怎樣善待父母 把我以前的回答發到這里。
孝順兩個字做到不容易
1.經濟上不要讓他們有負擔,要主動詢問,父母不太可能用錢向子女開口的。你要主動詢問。
2.老年人在兒女成家後,容易孤獨,要多抽出時間看他們,陪他們。到家後不要讓老人操心做飯,最好你買了菜去,如果去了還要老人做飯買菜,你就別去。如果實在離得遠也必須定期打電話,比如三天五天,固定下來,別說沒時間,如果說沒時間打電話說明父母在你心裡不重要。
3,遇到急事要順著他們,即使他們要求不合理,也暫時答應,然後找合適機會化解或者說清楚,不要硬頂,不然容易出事。
4.自己遇到不順心的事或者棘手的問題,不要輕易對父母講,他們會很著急,吃睡不好。而且沒有更多的辦法。。。除非他們可以幫到你。
5對待雙方父母要平等,不要有明顯的不同。
6及時盡孝,不要想盡孝,老人不在了。哭都沒地方。、
7,。以孝順你父母的心來禮敬天下父母。
8 ,盡自己的孝道,不要強求別人。如果有兄弟姊妹你只可以提醒,但是不能強迫他們。
9.父有做的不對的地方,你可以婉言提醒,但是你沒有權利指責父母。你盡你的兒女道。他們盡他們的父母道。
10.如果你有子女,一定要養成他們盡好孝道,不要把兒女當爹娘供養,這樣亂了次序,就會招來災禍。你孝順父母,兒女就孝順你,因為兒女都看著呢,如果你不孝,指望兒女孝順,沒這個道理。
盡好你的孝道,父母不在了 你也不會有太多遺憾。。
說了不少。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相信你會做的很好。
頂禮我們的父母及普天下的所有父母。。。
問題二:怎樣孝敬父母? 1
始終抱著感恩父母的心
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我們一定要對父母抱著感恩的心,去孝敬他們,這不是閉著眼睛,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不管他們做了什麼錯事,是怎麼樣不對,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很多不是的父母,我們還是要尊敬他們;不是尊敬、同意他們的錯誤,而是尊敬他這個人。我們可以不同意他的錯誤,可以在他的錯誤問題上和他們去談,去解決問題;但是我們對他的態度是要尊敬的。沒有他們就沒有你,始終抱著感恩的心去看待他們。
2
用心去對待父母
講到孝敬父母,基本上,最重要的不是你為父母做什麼,而是你跟父母的關系如何?有很多人雖然為父母是做了很多的事,但是跟父母的關系並不好。有些人說:「我怎麼不孝順,每個月給他寄錢,還不孝順?」我有個朋友,他每一個禮拜天都去看他的父母,請他的父母吃一頓飯。在今日的深圳,很難得了,一般人哪裡做得到!能夠做到這樣子的兒子已經要給他舉起大姆指了,但是呢,有一次他們這樣的飯局,我剛好也在那家酒樓用餐,就過去打了個招呼,我有一個很深的感觸:他這件事做得對,但是他並沒有用心在做。為什麼呢?因為我看到他對他父母的態度,他只是公事化的在做他該做的,一點都沒有借這個時間跟他父母建立一個親密關系的意思――沒有親近的交談,沒有輕松的氣氛,更沒有家人聚會的溫暖,給人一種清楚的感覺:好了,我做了我該做的,然後咱們各過各的,下星期再見吧。
3
你要成為主角了
很多人不能夠孝敬父母,是因為他這個人沒有獨立。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離開父母。離開父母不是說你不理父母了,從此宣告獨立,再也不聽父母的話了。離開父母,最重要的一個觀念,就是我們要獨立的活著,要為自己的一切負責任,要做一個成熟的人。
很多的人就是結了婚、生了孩子,都沒有離開父母。為什麼呢?因為他沒有獨立,他的經濟沒有獨立,情感沒有獨立,他很多事情都沒有獨立;他只要一看到他媽媽,他就變成三歲小孩啦。自己都做父母了,還是獨立不了。不獨立你怎麼孝敬父母?很難的!他覺得好多事情都是天經地義的,覺得父母就是到了七十歲、八十歲還是要照顧我的,因為從小他們就是照顧我的嘛。
如果你不知道你已經長大了,你已經是一個獨立的人了,你很難孝敬父母。你很難會想到說,現在輪到我了,所以,這個也是常常會攔阻我們孝敬父母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4
父母已經老了
父母不再是超人了。已經老了。很多人不能夠孝敬父母,是他對父母有著一種不實際的盼望。我們小的時候都認為我們的父母是超人,小孩子吵架的時候,常會這樣講:「我爸爸比你爸爸厲害。」但等到我們慢慢長大就知道,其實父母不是超人,父母是非常有限的人。而如果我們還有像對一個超人那樣的期盼,就讓我們對父母常常有很多、很大的不滿,不管父母改進了多少,我們都覺得還不夠。
我認識一些人就是這樣子的,對他的父母可凶了,我說:「你怎麼可以這樣子對待你的父母呢?」他跟我說:「噢,你不知道!」就開始講他父母這個不好、那個不好。他講的有一些是有道理的。但是,很多時候我發現,其實是他對著父母的要求太高了,他的父母根本不可能滿足他這樣那樣的要求。要知道,父母是人呀,他的精力有限,時間有限,金錢有限,他的什麼都有限,他怎麼能那樣無限的滿足你呢?但是有許多的兒女就因為父母沒有滿足他,他心裡就很氣呀,從「氣」開始跟父母的關系不好,這樣下去,就越來越不好。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對父母的期盼,合理不合理。
現在很多人,一個禮拜要為自己花很多錢,要吃好的,要穿好的,要看電影,又要逛街買東西......隨便買一雙球鞋的錢,在農村的人可以活一個月了。
我們如果不懂得感恩,就算父母給......>>
問題三:怎樣孝敬父母(初二政治) 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孝敬父母,要從小事做起。
心裡想著父母,理解,關心父母;行動上幫助父母,為父母分憂;努力學習,積極向上,讓父母高興。
孝敬父母需要付出,我們可能付出時間,付出感情,付出體力,甚至委屈自己......但孝敬父母收獲的是甜蜜。
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對父母辛勤勞動和養育之恩的報答.
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要孝敬父母的長輩。
問題四:現在的年輕人怎麼孝敬父母 孝道就是感恩。感恩是一種力量,感恩是一種責任,感恩是一種義務!詩經、爾雅中》說:「善事父母曰孝」。孟子也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意思就是說,要盡心贍養侍奉父母,尊敬愛護老人「順」,就是要順從,依老人的意願行事,主要指在養老方式、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方面,也可以說,「順」是「孝」的具體體現。 子女是父母生養,從出生開始,喂養撫育,洗漿補訂,生病時不眠不休的照料,若是難治之病,情願捨命換兒安;稍長,教給基本生活能力,供給讀書,關心其成長,永不停歇。父母對子女付出的愛,是一生一世,可謂:親情無價,骨肉情深。而為子女者,在父母面前,永遠是負著債的。 子女對父母盡孝道,是一種基本道德,是社會道德的基礎。孝是天經地義的人類本性。孝的真諦是:「報本思源、尊重生命、圖謀發展」。 父母生前應做到:「尊重關愛,順從意願,不虧吃住,衣潔保暖,病有所醫」。讓父母「活得自尊」、「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活得有益」。「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父母的過錯,應柔和、細聲進行勸諫,耐心溫和地指出,決不能對父母進行粗暴的訓斥和指責,更不能惡意地譏諷。
問題五:百善孝為先怎麼孝敬父母尊敬父母 孝敬父母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對父母尊重,但尊重不是盲目的順從。如果父母的那些行為錯誤了,我們也可以指出來。
孝子賢孫就是孝順父母的有德行的孩子。
孝敬父母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身體發膚受之於父母,父母給了我們來到世間的機會,父母哺育我們長大成人。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最應該報答的就是父母。
青年人不孝敬父母極大可能是因為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在這個時候的青年往往都對自己的父母表現出不耐煩。對父母發脾氣。
而另一種是因為有些人結婚後,婆媳關系不好。男方懼怕自己的老婆,所以對父母逃避。這也是一種不孝順。
問題六:該怎樣孝順父母? 一、應當記念父母的養育之恩:
我們知道作父母的,無論是貧是富,是智是愚,也不管是飛黃騰達,或是一生潦倒,他們在養育兒女方面都一樣地含辛茹苦,花費了一生寶貴的精力。從十月懷胎到嬰兒呱呱落地,無不為生養兒女花盡心思,操勞過度。為了將兒女拉扯成人,父母吃苦受罪從來沒有一聲怨言。兒女的衣食住行無不時刻牽掛著父母的心。在我們中間年輕的弟兄姊妹,也有為人父母的,你們會深切地體驗到:養育兒女實在不容易!所以說,父母的養育之恩是難以用言語表達的。
我們的生命是神籍著父母賜給我們的,所以我們當記念父母的生育之恩。提前5:4說:「若寡婦有兒女,或有孫子、孫女,便叫他們先在自己家中守著行孝,報答親恩,因為這在神面前是可悅納的。」
然而世上有許多的兒女長大後,常常忘記父母的哺育之恩,不顧念親情,對父母採取打罵、虐待、遺棄的態度,嚴重敗壞社會風氣,玷污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在「舊約」《出埃及記》2章17節:「咒罵父母的,必要把他治死」。新約時代保羅在《羅馬書》1章30-31節也說「他們是違背父母的、無知的、背約的、無親情的、不憐憫人的。」保羅不但教導作丈夫和作妻子的應該怎樣相片,也勸戒作兒女的該如何對待父母,這也是我們當今教會面對的巨大挑戰。
所以,我們孝敬父母首先要記念父母的生養之恩,讓主恩典不斷地激勵我們,更新我們對父母之愛的回應,從而產生敬老之情,使一輩子為養育我們而受盡勞苦的父母,能得到安慰和滿足。
二、聽從和順從父母:
當前大多數青年人都推崇「個性張揚」,讓他們「聽從」或「順從」父母都很困難。自從神創造人以來,這成為一個問題。當初神賜給人類自由意志時,人們選擇了「不聽從」神的話,始祖亞當和夏娃的行為使整個世界陷在罪中,從那一天起,這種行為影響著每一個人,人類背逆神墮落之後,「不聽從」變成一個嚴重的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
現今世代,一些作兒女的,不聽從父母的勸告,賭博、洶酒、早戀、偷竊、逃學……整天無所事事,不服父母管教。作父母的遇上這種情況是最可憐、最悲哀的。
神是在教導兒女對待父母的態度時說「戲笑父親、藐視而不聽從母親的,他的眼睛必為谷中的烏鴉啄出來,為鷹雛所吃」(箴言30:17)這些話告誡我們不聽從和孝敬父母是神所憎惡的,為天地所不容,神的話真叫人膽戰心驚。我們實在要敬畏神,聽從他的教訓。《以弗所書》6章1節:「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里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使徒保羅在《歌羅西書》3章20節說得更清楚:「你們作兒女的,要凡事聽從父母,因為這是主所喜悅的」。他還說:因為你們現在是基督徒,在基督里有了新的智慧,不要錯昧無知,不再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所以「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弗4:22~23)後面又說得更明確:「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饒恕了你們一樣」。(弗4:31~32)。
總之,兒女要聽從父母的理由是因為我們在基督里的地位,我們是在主裡面的人,我們的生命不再發球自己,而是用主耶穌基督的寶血買贖回來的,所以,我們要榮耀神。在主裡面聽從父母,也就是在真理里聽從父母,真孝還包括勸諫。《聖經》說:「不可嚴責老年人,只要勸他如同父親。」(提前5:1)。「不可嚴責」就是要求人在勸責中有愛有敬。
古人......>>
問題七:孝敬父母,怎麼寫 20分 孝敬父母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
有句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我們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兒女的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一直具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其實,今天,對我們來說,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說的那樣,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我們只要在平時多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
。
我很孝敬父母,在家時,我堅持每天幫父母做一件家務,向父母說一句問候的話.當節假日時,我就和父母談談心,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因為我媽媽工作的原因,我並沒有多少時間和她在一起。但是在父母過生日時,我都會為他們精心准備一份禮物,讓他們開心。為了實現父母對我們的期望,在學校好好學習。當父母因工作繁忙時,我就自煮飯,做些家務活,以此來減輕父母的負擔,父母生病時,像他們關心我一樣,我會關注他們的身體健康,為他們端水送葯,噓寒問暖。當我和父母發生爭吵時,我便會做出一些必要的讓步,當自己做錯事情或頂撞了父母後,我就會主動向他們承認錯誤道歉。時常會和父母在一起講個笑話,說說我在學校的狀況,讓他們對我的學習放心。
我們的父母為了我們,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們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們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們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去安慰。我們再也不要覺得,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該的;我們更不要對父母的艱辛付出和無限關愛,視而不見,無動於衷,甚至怨氣沖天。因為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現在要行動起來,動一動手,搬一把椅子給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給父母痛飲;動一動口,說一句真誠溫暖的話語給父母聽聽,解除他們的疲勞,驅散他們的心病。孝敬父母原來就這么簡單。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讓我的爸爸媽媽欣慰,高興和快樂。我又何了而不為呢?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們應該用我們的優異成績,我們的健康成長來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問題八:作為子女,應該怎樣孝敬父母? 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聽父母的話,不僅要滿足父母的物質需要,更要滿足父母的精神需要。學習和工作之餘常回家看看,陪伴在父母身邊,讓父母享受天倫之樂。
問題九:學生應該怎樣孝敬父母 一、要聽從父母的教誨,不辜負他們的期望。
二、幫助父母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父母有時身體不適,作子女應該盡心盡力地照顧他們。
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起居飲食,保持身體健康。
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用功學習,努力向上。
五、隨時讓父母知道自己的活動內容。有事在外必須向父母做好交待。要誠實,杜絕撒謊的行為,不在外面做違犯紀律的事。
六、外出時要和家長道別,回家時先向父母問好,吃飯時,先請父母入座,替父母盛好飯菜。
七、小學生不僅要孝敬父母,更要孝敬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放學回家先到祖父母房間問安,幫他們做一些點煙遞茶的小事,給他們講一些校園里的所見所聞,吃飯時,先扶他們入座,恭恭敬敬地遞上碗筷。
Ⅹ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有哪些
孝敬父母,是一個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底線,孝敬父母是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為重要的品德。那麼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有哪些?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
1.身教重於言教
孩子對父母的態度,往往是從父母對待長輩的態度中學來的 。在孩子的眼裡,父母的行為就是一把尺子,認為父母能做的,他就能做,父母怎樣做,他就應該怎樣做。因此,父母在與老人(自己父母、公婆、岳父母和其他老人)相處中,態度應謙恭、彬彬有禮,對老人關心照顧、體貼入微。比如,在家給老人端茶倒水,在公共場合給老人讓座、讓路。父母的言行,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表現在自己的行動中,他們也會像父母一樣孝敬老人。
(某部隊的一位軍醫,利用自己的積蓄堅持為敬老院的老人服務,定期為他們檢查身體,並親自為他們做可口的飯菜,妻子非常理解他,並積極支持丈夫的作法。這樣幾十年如一日,他們的言行,使8歲的兒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並從父母那裡自然地學會了如何尊重、關心、照顧老人。孩子雖小,卻不僅懂得關心父母,尊重老人,還經常到敬老院去給老人們講故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後來,孩子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當記者問他為什麼能這樣做時,他的回答是那樣的朴實而簡單:“我向爸爸和媽媽學習得還不夠。”)
以身作則,言傳不如身教。如果身為父母對自己的長輩不好、不孝順,想讓子女對自己孝順是很難的。
(有一對中年夫婦對年邁的父母很不孝順,他們把老人攆到一間破舊的小屋裡居住,每頓飯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東西給老人。一天,他們看到自己的兒子在雕刻一塊木頭,就問孩子刻的是什麼,孩子說:“刻木碗,等你們年紀大時好用。”這對中年夫婦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請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隻小木碗,拿出家裡最好吃的東西給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轉變了對他們的態度,從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
可見,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現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況還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僅不照顧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計“刮”老人們的財物,這給孩子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因此,家長應率先孝順父母,努力做孩子的楷模。
2.常回家看看
現在大多數老人,雖然兒孫滿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錢花,但是孩子因為工作的緣故幾乎都不在身邊,平時很少見面,所以,他們在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與兒女團聚。
(1999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常回家看看》這首歌曲表達了中華兒女對家的那份親情,以及父母對子女的心聲,提醒現在忙碌的年輕人即使工作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找點空閑,找點時間,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帶上笑容,帶上祝福,陪同愛人常回家看看……”)
父母要利用假日,帶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幫老人做家務,與老人共聚歡樂,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果做不到,那就應該給老人多打電話。如此日久天長,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會逐漸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3.從小事做起
父母為孩子做出表率,還表現在具體細節之中,例如,在每年或每兩年帶父母去做一次體檢;經常給父母拍照,尤其是帶著孩子與老年人合影是長輩最高興的;認真回父母的簡訊,不要因父母的電話啰嗦而煩躁;有時間時帶父母去旅遊,等等。
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習慣
1.讓孩子了解父母為家庭的付出
家長應該讓孩子了解父母為家庭的付出、父母的身體情況、父母的工作情況,明白父母的錢來之不易。現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的錢是怎樣掙來的,只知道盲目攀比,向父母要錢買這買那,認為父母讓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經地義的。這樣的孩子怎麼會從心底里孝敬父母呢?為此,父母應該通過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工作情況,了解自己的錢得來不易,使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生活,從心底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2.讓孩子在生活細節中養成孝敬父母的行為習慣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懂得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聽從父母教導,關心父母健康,分擔父母憂慮,參與家務勞動,不給父母添亂。要把這些要求變為孩子的實際行動,就應當從日常小事抓起。比如,當父母下班時,孩子要問候父母;當父母勞累時,孩子應主動多做一些家務或請父母休息一下;當父母外出時,孩子應提醒父母注意天氣變化;當父母生病時,孩子應主動照顧、寬慰父母等。孩子外出時要和家長道別,回家時要先向父母問好,吃飯時先請父母入座。孩子應承擔必須完成的家務勞動,哪怕是吃飯時擺碗筷。小學生不僅要孝敬父母,更要孝敬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放學回家先向祖父母問安,做一些端茶倒水的事,給他們講一些校園里的所見所聞,吃飯時,先扶他們入座,恭恭敬敬地遞上碗筷。這樣,不僅有利於孩子養成參與家務勞動的習慣,也有利於孩子不斷增強孝敬父母的觀念:“父母養育了我,我應為他們多做事。”
在祖孫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中,只要用心更容易教育孩子養成孝敬父母的習慣。比如,每逢家人吃水果,爺爺奶奶就說:“看孫子怎麼分?”孫子每次都是把大的給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每逢節假日家人聚餐時,都等長輩入座後,孫子 才上桌。遇到好吃的東西,孫子也學著大人的樣子,多往爺爺奶奶的碗里夾。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孩子必將養成孝敬父母的良好習慣。
3.引導孩子在情感上關心理解父母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懂得,孝敬父母要對父母的情緒、興趣等有所了解,在生活中盡量要讓父母高興,發現父母心情不好時要主動去安慰。
家長要教育孩子了解父母的需求。即使將來孩子長大了,成家立業了,父母對子女的物質需求並不高,真正讓父母有強烈歸宿感和滿足感的,是子女與父母之間的溝通、相伴。有沒有親近的交談,有沒有認真傾聽父母的話語,有沒有聽懂父母的真正想法,有沒有輕松的家庭氣氛,有沒有家人聚會的溫暖,對父母來說更為重要。家長要讓孩子記住父母的生日,用簡朴的方式向家長祝賀生日。據某小學調查顯示,有50%的孩子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能主動祝賀父母生日的更少。現在不是孩子為父母祝壽,而只是父母為孩子過生日,這是不正常的。應該讓孩子懂得為父母祝賀生日,記住父母的生日,在生日當天送上生日禮物,或親口說“我愛你”。
4.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對父母不要有過高的要求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懂得,父母將自己帶到這個世界來,撫養孩子長大,已經很不容易,要懂得感恩。父母只是一個普通人,對父母的期盼要切合實際。要知道,父母的精力有限、時間有限、金錢有限、能力有限,他們怎麼能無限地滿足孩子呢?要讓孩子知道,父母也是平常的人,有好多事情他們也做不到,他們也沒有辦法。讓孩子不要對父母有過高期盼,要學會滿足。如果子女對生活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就活得很快樂,就容易孝敬父母。
5.鼓勵孩子向父母示愛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懂得,做兒女的要學會把自己對父母的愛和感謝表達出來。中國人比較含蓄,不太會在一些公開的場合來感謝父母,有些人甚至在家中也不善於表達對父母的愛和感謝。孝敬父母需要實際行動,也需要情感的表達。因此,父母在表達對孩子的愛的時候,也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對父母的愛,使父母感到溫暖,也更好地融洽親子關系。
6.利用有關節日啟發孩子表達孝心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懂得,在相關節日向父母表達自己的孝心。家長可藉助長輩生日、重陽節、母親節、父親節、婦女節、勞動節、元旦、春節等有利時機,通過談話、點撥、暗示,啟發孩子向祖輩或父母表達自己的孝心。當然,孝敬父母應該是一種日常行為,而不應該局限於每一天的“節日行為”。父母要信任孩子,多給孩子“表現”的機會。孩子孝敬長輩的行為常常會得到周圍人的贊賞,這種贊賞正是讓孩子持續孝順長輩最好的催化劑。
孩子不孝敬父母的原因
一、父母的溺愛使孩子內心無愛
現在的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出生那天起,就把全家的目光都吸引過來了。全家人視其為掌上明珠,真可謂“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如果用畫圖表示,那麼圖上的箭頭都是指向孩子的,這就是現在很多家庭中大人對孩子的愛。孩子在這種溺愛的環境中長大,導致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責任感,只知道接受愛,而不懂得付出愛。孩子內心沒有愛,就無法去愛他人,也就不懂得孝敬父母。案例中的巍巍不懂得孝敬長輩,就與家長的溺愛有關。
二、父母重智輕德使孩子問題多
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應是“以德育人”,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自然觀和道德觀,從而建立起實現其自身發展的思想道德基礎。但事實上,家長大都希望孩子將來從事文化、教育、科研或醫務工作,對孩子智育方面的關注大大超過德育方面。這種“重智輕德”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一些孩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沒有把學會做人當作自己的首要任務,當然也就不會顧及如何孝敬父母。
三、父母對長輩的不孝影響了孩子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榜樣是最有效的教育“工具”。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孩子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和父母朝夕相處,日夜為伴,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模仿性更強。父母待人接物、對待爺爺奶奶的態度等,孩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這種影響是在無意識中產生的,其作用也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案例中,巍巍對父母和爺爺奶奶不敬的表現,就是父母對爺爺奶奶不敬的翻版。
四、家長用自己的行動抵消了言語教育的效果
有些家長在言語上要求孩子體諒父母,孝順長輩,而在實際行動中,卻沒有嚴格要求孩子,如在長輩面前,總是先將好吃的食品拿給孩子吃,家長常常抱怨孩子不孝順父母,實際上是自己說一套做一套導致的。案例中,巍巍的父母用自己的行動抵消了言語教育的效果。
五、家長忽視了從點滴小事培養孩子的孝心
家長要教育孩子孝順父母,必須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長期培養,點滴做起。讓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逐步具備孝順父母的美德。案例中,巍巍的父母很少下廚房,七十多歲的奶奶不僅要做好飯菜,飯後還要洗碗刷鍋、打掃廚房,巍巍的父母不幹家務活,巍巍更不做這些事情,培養巍巍孝敬父母就成了一句空話。
猜你喜歡:
1. 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有哪些
2. 家庭教育十種有效的方法
3. 教育孩子父母存在哪些方面的問題
4. 家庭教育方法有哪些
5. 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