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邀請出嫁女聚餐

重陽節邀請出嫁女聚餐

發布時間:2023-05-10 12:55:37

❶ 中國北方重陽節習俗是什麼

登高「辭青」
九月九正值仲秋時節,秋高氣爽,登高遠望,嘯詠騁懷,活動筋骨版,所以,人們於重陽登權高,在時令上是最合適不過的。
登高「辭青」的說法則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為秋節,節後天氣漸涼,草木開始凋零,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清代潘榮陛編撰的《帝京歲時紀勝》記載:「(重陽)有治看攜酌於各門郊外痛飲終日,謂之『辭青』。」
折疊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葯,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❷ 重陽節的習俗有哪些

重陽節習俗
飲菊酒
菊花,是我國名花,也是長壽名花。在「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由於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徵。
早在屈原筆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五曾在重陽贈菊給鍾蹈,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採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亦採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攔高,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我國釀制菊花酒,早在漢魏時期就已盛行。據《西京雜記》載稱「菊花舒時,並采莖葉,雜黍為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
晉代陶淵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頹齡」之說。後來飲菊花酒逐漸成了民間的一種風俗習慣,尤其是在重陽時節,更要飲菊花酒。《荊楚歲時記》載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耳,飲菊花酒,令長壽。」
到了明清時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種草葯,其效更佳。製作方法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釀酒或加地黃、當歸、枸杞諸葯。
由於菊花酒能疏風除熱、養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較高的葯用價值。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指出,菊花具有「治頭風、明耳目、去瘺癉、治百病」的功效。
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的。九月九日這天,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准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後一齊用來釀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傳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從醫學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頭昏、降血壓,有減肥、輕身、補肝氣、安腸胃、利血之妙。時逢佳節,清秋氣爽,菊花盛開,窗前籬下,片片金黃。除登高插茱萸外,親友們三五相邀,同飲菊酒做則,共賞黃花,純衡棚確實別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詩人們,賞菊飲酒,吟詩唱酬,給後世留下不少佳句。
由於菊花酒的緣故,重陽又成了祭祀酒業神的酒神節。如《山東民俗·重陽節》介紹,山東酒坊於重陽節祭缸神,神為杜康。在貴州仁懷縣茅台鎮,每年重陽,開始投料下葯釀酒,傳說是因九九重陽,陽氣旺盛才釀得出好酒。每當烤出初酒時,老闆在貼「杜康先師之神位」的地方點香燭,擺供品祈禱釀酒順利(見《中國民俗采英錄》)。在湖南寧遠,每於九月九日「競造酒,日重陽酒」。這些風俗說明,重陽與酒的關系極深。
佩茱萸·簪菊花
重陽節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志。重陽節時人們還喜歡佩戴菊花。茱萸雅號「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壽客」。
茱萸是一種可以做中葯的果實,因為出產於吳地(今江浙一帶)的茱萸質量最好,因而又叫吳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種常綠小喬木,樹幾乎可以長到一丈多高,葉為羽狀復葉,初夏開綠白色的小花,結實似椒子;秋後成熟。果實嫩時呈黃色,成熟後變成紫紅色,有溫中、止痛、理氣等功效。茱萸葉還可治霍亂,根可以殺蟲。《本草綱目》說它氣味辛辣芳香,性溫熱,可以治寒驅毒。古人認為佩帶茱萸,可以辟邪去災。
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很盛行,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稱為茱萸囊,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茱萸其實也和端午節的雄黃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於除蟲防蛀。因為過了重陽節,就是十月小陽春,天氣有一段時間回暖;而在重陽以前的一段時間內,秋雨潮濕,秋熱也尚未退盡,衣物容易霉變。這段時間又是桂花盛開之時,所以民間稱之為「桂花蒸」,這時必須防蟲。茱萸有小毒,有除蟲作用,制茱萸囊的風俗正是這樣來的。
但是在宋元之後,佩茱萸的習俗逐漸稀見了。其變化的因由大概要從重陽節俗的重心的潛移中去理。重陽在早期民眾的時間生活中強調的是避邪消災,隨著人們生活狀態的改善,人們不僅關注目前的現實生活,而且對未來生活給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長生與延壽。所以「延壽客」(菊花)的地位最終蓋過了「避邪瓮」(茱萸)。
登高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
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據《晉書》中《孟嘉傳》載,九月重陽這天,晉朝大司馬桓溫及參軍大將孟嘉等人登上龍山(今湖北江陵縣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觀賞山景,連帽被風吹走也不知道。桓溫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辯,一時傳為佳話。
南朝時,梁人吳均在《續齊諧記》中記載一個神異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隨費長房游學,費長房要他在重陽這天讓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系臂,並登高,飲菊花酒,才可免禍。桓景照辦了,才逃脫災禍。這個故事,生動地反映出重陽時人們的避邪除災心理。
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並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如隋時孫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陽日,必以看酒登高遠眺,為時宴之游賞,以暢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歸。」記隋代風俗,已與後世近似。在南宋的《夢粱錄》卷五載:「日月梭飛,轉盼重陽。……是日『孟嘉登龍山落帽,淵明向東籬賞菊』,正是故事。」南宋韓元吉《水調歌頭·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負菊花開。試尋高處,攜手攝展上崔嵬。放目蒼崖萬仞,雲護曉霜成陣,知我與君來。古寺倚修竹,飛檻絕尖埃。」描寫了重陽賞菊及登高觀景的韻致。
明清時,北京地區登高頗盛,《燕京歲時記》雲:「京師謂重陽為九月九。每屆九月九日則都人提壺攜楹,出都登高。南則天寧寺、陶然亭、龍爪槐等處,北則薊門煙樹、清凈化域等處,遠則西山八處。賦詩飲酒,烤肉分糕,詢一時之快樂也。」不論文人百姓,都喜歡登高後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有些貴戚富家則帶上幕帳、烤具、車馬、樂器,登高台、土坡,架起幕帳、桌椅,大吃爆烤羊肉或涮羊肉,並唱戲奏樂,聽歌看舞。如清末慈禧太後,每年重陽於北海東的桃花山登高、野餐、烤肉,並架藍布圍障,防止閑人偷看。在玉淵潭釣魚台等處,也集中了不少登高之客。故宮御花園里也有登高之山。
又如廣州地區,遊客多於重陽登上白雲山,飲酒賦詩,熱鬧非凡,影響至今。在上海,附近無山丘,便把滬南丹風樓及豫園的大假山作為登高雅集之所,也很熱鬧。至民國年間乾脆又登二十四層高的國際飯店。而近代的北京香山、山東的牛山、江西南昌的滕王閣等等,也都是登高勝地。尤其是滕王閣,因了唐代王勃於重陽節時在閣上寫出千古名文《滕王閣序》,更聞名天下。至於湖北江陵龍山上的紀念晉代孟嘉落帽的落帽台古跡,也吸引著許多遊客。
由於重陽為秋節,節後草木開始凋零,所以有稱重陽節野遊活動為「辭青」,與三月春遊「踏青」之說法相對應。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記:「(重陽)有治看攜酌於各門郊外痛飲終日,謂之『辭青』。」這也是一個頗有詩意的名稱。
吃重陽糕
重陽的飲食之風,除前所述的飲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還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陽糕之風尤盛。
據《西京雜記》載,漢代時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餌之俗,即最初的重陽糕。餌,即古代之糕。《周禮》載餌用作祭祀或在宴會上食用。漢代又記有黍糕,可能與今天的糕已差不遠。蓬餌,想必也類似於黍糕之類。至宋代,吃重陽糕之風大盛了。糕與高諧音,吃糕是為了取吉祥之意義,因而才受到人們的青睞。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
粘些香菜葉以為標志,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糙乾果;細花糕 有3層、2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餞乾果,如蘋果脯、桃脯、杏 脯、烏棗之類;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金錢」一 般,多是上層府第貴族的食品。
據說,早年不家用發面餅夾上棗,栗諸果的, 或以江米、黃米面蒸成粘糕餅,似「上金」、「下銀」的花糕。
有詩描述重陽糕的製作:
蔡雲:
篝火鳴機夜作忙,織工一飲登高酒,依然風雨古重陽,蒸出棗糕滿店香。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重陽糕不僅自家食用,還饋送親友,稱「送糕」;又請出嫁女兒回家食糕,稱「迎寧」。

❸ 重陽節聚餐通知怎麼寫

重陽節邀請函1

家長朋友:


您好!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我們又一次迎來了傳統節日九月初九重陽佳節,為了讓老人們感受到孩子們的一份愛心。幼兒園將邀請寶寶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來幼兒園,和孩子們一起渡過一個歡樂、祥和的節日。希望您准時光臨喲!


活動地點:××××××××


活動時間:××××××××


邀請人:××××


日期:××××××××

重陽節邀請函2

家長朋友:


您好!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我們又一次迎來了傳統節日九月初九重陽佳節,為了讓老人們感受到孩子們的一份愛心。××××幼兒園將邀請寶寶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來幼兒園,和孩子們一起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節日。希望您准時光臨喲!


活動地點:××班


活動時間:××月××日下午××點

重陽節邀請函3

尊敬的家長朋友:

您好!金秋時節,重陽降至。我們又一次迎來了傳統節日九月初九重陽佳節。

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加深對傳統節日文化的了解和認識。重陽節作為專屬老人的節日,正是給了我們一個孝親敬老的機會,讓我們在這樣一個日子暫時拋開所有的功名利祿,好好關注一下自己的父母。

我園決定於xx月xx日開展主題為「孝親敬老思反哺,關愛久久菊花香」九九重陽節特別活動。屆時誠摯邀請家長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來園參加。

期待您的光臨與參與!

活動時間:××月××日(周二)××點

活動地點:幼兒園舞蹈室

重陽節邀請函4

親愛的家長朋友:

您們好!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又叫「老人節」,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我園定於10月24日星期二下午開展「九九重陽節柔柔送溫情」的重陽節活動。

小朋友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爺爺、奶奶等長輩的關心和愛護,培養尊老、敬老的良好品質,誠邀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參與我們的活動。

活動地點:××班


活動時間:××月××日下午××點

重陽節邀請函5

尊敬的家長朋友:

您好!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的重陽節,重陽節又叫「老人節」,為了讓孩子了解重陽節是爺爺奶奶的節日,培養孩子從小尊敬老人的美德,我們定於20××年××月××日上午8:30-10:00中班各班將舉行「大手牽小手,歡樂迎重陽」感恩活動,敬請爺爺、奶奶到場,提前和我們的小朋友一起過一個快樂的重陽節!

活動地點:××班


活動時間:××月××日下午××點

❹ 遼代以後的重陽節習俗

歷史悠久的重陽節,是我國傳統民俗文化的瑰寶,在漫長的歲月中,重陽節及其習俗不斷演變、發展,形成了豐富的內涵。那麼今天的老黃歷就為你介紹,遼代以後的重陽節習俗。

遼金元三代搜塵:拜天射獵東北契丹人的九月九日是拜天日,重陽拜天是契丹族固有的傳統習俗。這天皇帝要率領群臣打圍射虎,獵獲物多者為勝,少者為負,輸了要罰。金朝重陽節仍然以拜天、射獵為主,不像孫首漢人喜歡賞菊、登高。
元朝時,受蒙古族習俗的影響,九月九日和四月九日,要灑馬奶酒進行祭祀。皇家也開始學習漢人賞菊、飲宴,宮中有了菊節,還有馬球游戲。
明代:設宴登高吃柿子明代時,重陽設宴之風更盛,登高習俗更加濃厚。朝廷也會給大臣休假。還有個與前代不同的習俗,那就是吃柿子。
說到重陽節和柿子的關系,是明太祖朱元璋提則漏數倡的。有一年,朱元璋微服私訪出城,感到飢餓口渴,見有一樹紅柿子,就摘了吃下10枚才飽,回宮後下旨封柿子為凌霜侯,令天下人在重陽節都吃柿子,以示紀念。
從此,重陽吃柿子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了清代,山東泰山、千佛山等地九月九廟會上賣柿子的很多,大家都叫它柿子會。「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趕大集。」這是當地的諺語。
清代:重陽已成「尋常節」清初,重陽節已成為「尋常節」,順治十三年定禮制:「唯立春、上元、四月八日、端陽、重陽皆尋常節」。皇帝在重陽節這天也要設宴,宴會上君臣也要賦詩。
此時民間百姓過重陽節,已經成為他們生活時間表上的重要一環,並產生了一些地方性的節俗。比如,華北、東北的一些地方還把重陽稱為女兒節,這一天娘家要迎回出嫁女,食菊花糕。
在河北保定等地還要追節,娘家人要攜帶禮物去出嫁姑娘家走親,不僅看望同輩姐妹,也看望姑姑,攜帶的禮物主要有包子、饅頭、糕點、掛面等。
黃河流域的一些地區,還有重陽節祀神祭祖之俗。如山西平遙、大同此日祀天地,河南西華以鮮魚祭家神,陝西清澗此日去葯王廟燒香。山東有些地方有說此日為財神生日,家家烙焦餅行祭。
河南汲縣、滑縣等地也都祀財神。山東長島、文登一帶稱重陽為鬼節,家家要上墳祭祖。比較奇特的是,浙江浦江地區有重陽建灶之風,當地有「重陽灶,節節高」的諺語。
從唐代開始的小重陽之俗,在近代也頗為盛行,湖北來鳳、宣恩等地以九月九日為小重陽,九月十九日才為大重陽。
了解更多星座網路、八字姻緣、八字事業、婚姻運勢、財神靈簽、情感合盤、看另一半、八字測算、姓名速配、一生運勢、復合機會,您可以在底部點擊在線咨詢(僅供娛樂):http://www.adxqd.com/xz/

❺ 重陽節的習俗是什麼

「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日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的習俗有:歸寧父母,吃羊肉面,賞菊,吃重陽糕,飲菊花酒,曬秋,放紙鳶,登高,祭祖,佩茱萸等。

❻ 重陽節有哪些傳統風俗活動

重陽節是一個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登高出遊,也稱「老人節」,那麼你對重陽節還有什麼了解呢?以下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重陽節有哪些傳統風俗活動」,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重陽節有哪些傳統風俗活動

1、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2、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葯,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3、登高出遊

古人重陽登高,本是為了避邪。唐人王維詩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便是這種情景的寫照。茱萸,是一種中葯植物,氣味辛烈。燃薰後可以辟蟲虺。古人習慣在九月佩戴以驅邪。

4、簪,菊花

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5、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6、宴師

舊俗九月九日,各村由學董牽頭,組織村民殺一隻羊做飯菜,盛情招待先生。同時商討本村下一年的教書事宜,或繼續留聘,或另請高明。今天學校教師多為公職人員,不少農村仍然習慣在這一天宴請老師。

7、尊老敬老

九九重陽節,今天成了象徵老年人長壽的佳節。是日習慣慰問老人。老人們喜歡到門外遛達遛達,鍛煉鍛煉。體魄強壯者還要登上附近的高處,極目遠舒,以壯暮志。

重陽節的別稱

1、重九節

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節。

2、登高節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3、女兒節

重陽節又名「女兒節」,若有女子新出嫁,娘家必贈送重陽旗與時鮮盒,稱為送「重陽節盒」。據晉代《搜神記》記載,丁氏女遭惡婆婆虐待,永無休息之日,不堪忍受折磨,於九月九懸梁自盡,死後冤魂不散,托告世人,勸人家善待媳婦,請於重陽節讓她們休息。於是人們為丁氏女立祠祭祀。後來每逢重陽節,父母都要把出嫁的女兒接回來團聚,稱之為過女兒節,實質上也是讓婦女休息之意。

4、茱萸節

重陽節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志。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5、老人節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故而重陽節又有「老人節」之說。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一些地方把農歷九月初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我國政府在1989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敬老節」。

重陽節的主要寓意

生命長久、健康長壽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節日之一。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

重陽節各地特色習俗

河北省:香河縣九月九日,有姻親關系的家庭會互相送禮,稱為「追節」。永平府以重陽的天氣占未來晴雨。重陽節若下雨,這幾個日子也都會下雨。典周縣境內無山,縣民多於重陽節上城樓登高。

河南省:中國開封菊花花會始辦於1983年,開封是以菊花每年舉行一次年會的唯一的城市。

上海市:上海豫園於重陽節辦菊花會,以新巧、高貴、珍異三項評分定高下。

浙江省:紹興府重陽節互相拜訪,除非親友家有喪事,才往靈前哭拜。桐廬縣九月九日備豬羊以祖,稱為秋祭。同時也在重陽節綁粽子,互相饋贈,稱為重陽粽。

江西省:廣豐縣九月九日打糍粑,德興縣九月九日割晚稻。

山東省:昌邑北部人家於重陽節吃辣蘿卜湯,有諺語道:「喝了蘿卜湯,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間稱重陽節為財神生日,家家烙焦餅祭財神。鄒平則在重陽祭祀范仲淹,舊時,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兒,忌回娘家過節,有「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娘」的說法。

安徽省:銅陵縣以九日重陽為龍燭會,以迎山神。削竹馬為戲,據說可以驅逐瘟疫。

我特別推薦

❼ 江西遂川重陽節的習俗

重陽時節,做女兒的要送一雙千層布底鞋給父母登高,以祝老人藤力永駐。因為在遠足中,人們可以盡情地享受金色的秋景,呼吸大自然的清新氣息。

重陽節還要接已出嫁的女兒回家過節。重九登高,還經常和宴飲,喝菊花茶之俗結合起來。

江西人有吃重陽糕的習俗,重陽糕做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要做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江西人特別愛吃薄片糕,糕上插一小旗,用以代替「登高」。小紅旗則代表茱萸,插上茱萸,就可以避難消災。

❽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農歷九月初九為重陽節,古有吃糕、飲酒、登高、賞菊的風俗。

在唐、宋時代,還規定在重陽講武習射,稱為「賽馬節」。宋代蘇軾說道:「四時令節,惟清明與重陽,不宜虛度。」

明代,人們在這一天要接出嫁的女兒回家,所以又叫「女兒節」。

清朝時把重陽節稱為「夜作節」,人們在這一天要特別慰勞夜間工作的人。

❾ 重陽節習俗有哪些

農歷九月初九為重陽節,古人以「九」為陽,疊九之日,故曰「重陽」,也叫「重九」;「九九」、「久久」諧音,有長久之意,常在此日祭祖、推行敬老活動,故又稱「老人節」。重陽有登高、敬老之俗,域內村組多組織村民出遊,事企業單位組織職工、學生看望孤寡老人。相傳唐相府千金王寶釧,搭綵樓選婿,綉球擊中貧賤男薛平貴,與父三擊掌斷絕關系,寄身曲江寒窯。薛郎征西,一十八載杳無音信,寶釧挖野菜度日。母憐女貧,送花糕接濟,花糕中嵌金錁銀錁。關中人沿襲寶釧母濟女之舉,於重陽節給出嫁女送一大二小三個花糕。大花糕圓形、塔狀,底層捏成花邊,直徑盈尺,向上漸小,逾四五層,層間嵌紅棗、桃仁、栗子等;小花糕也叫「耍糕」,做成小動物摸樣,供小孩玩耍、食用。花糕以上等麥面蒸就,若新婚未育,則只送大糕不送小糕。「糕」「高」諧音,蘊含盼女兒、女婿「節節走高」意。農歷九月也是菊花盛開季節,菊花泡酒有祛風、降火功效,因而有人在重陽節採菊,飲菊花酒。

❿ 重陽節習俗有哪些

重陽由來

重陽節的源頭,早在《呂氏春秋》中就有記載,那時已經存在以慶祝豐收為名的祭祀天地神靈、祖宗的活動,用來感謝天地、祖先的饋贈。

到了漢朝,《西京雜記》記載,古人在重陽節這天有佩戴茱萸、飲菊花酒,以求長壽的習俗。與此同時,還舉辦各種大型的宴會,這些習俗都是於先秦時期,慶祝豐收的祭祀活動演變發展而來的,這便是早期重陽節的雛形。

重陽習俗

重陽這天,

登高「避災」,

插茱萸、賞菊花,

吃重陽糕,嘗菊花酒。

登高「辭青」

九月九正值仲秋時節,

秋高氣爽,登高遠望,

嘯詠騁懷,活動筋骨,

所以,人們於重陽登高,

在時令上是最合適不過的。

佩茱萸

古代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

所以又叫做茱萸節。

民間認為九月九日,

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

所以在重陽節,

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

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吃重陽糕

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

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的用意,

之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

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賞菊

菊花黃,黃種強。

菊花香,黃種康。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

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

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

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菊花酒

九月九,飲菊酒,

人共菊花醉重陽。

在古代,菊花被稱為「延壽客」,

所以九日所釀的菊花酒,

在古代被視為延年益壽的長命酒。

重陽養生



飲食方面:保護腸胃、潤燥

飲菊花酒,益陰滋腎

吃重陽糕,步步登高

吃羊肉面,益氣補虛

起居方面:避風而卧

早睡早起,適當午睡

熱水泡腳,勝似補葯

運動方面: 小心「養秋膘」

合理運動,調養肺氣

心態方面:心情開朗

情緒「莫悲秋」

注意保暖,適時添衣

重陽寄語

九月九,重陽節,送你九個結。

健康結、快樂結、幸福結、

平安結、好運結、吉祥結、

如意結、順心結、美好結。

願你生活和美節節高,開心一生結結繞!

九月九,重陽節,

日月並陽,兩九相重,

祝福我的朋友,身體健康久久,

幸福快樂久久,生活和美久久,

好運平安久久,吉祥如意久久。

九月九,時重陽,遍插茱萸思念長;

賞菊花,登高望,直抒胸臆喜洋洋;

斜陽里,雁幾行,佳音頻傳福無疆;

寄問候,訴衷腸,願你如意又安康。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邀請出嫁女聚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太原哪個醫院做生育體檢好 瀏覽:178
什麼是養生之道健康飲食 瀏覽:76
大於60歲的老年常見運動系統疾病 瀏覽:855
男方帶女友回家見父母代表什麼 瀏覽:97
深山白發老人猜什麼 瀏覽:415
重陽節養老院慰問簡報 瀏覽:876
城市65歲以上老人有多少 瀏覽:370
廣西省哪個城市適合養老物價低 瀏覽:705
河南調整基礎養老金 瀏覽:102
老年人鑲牙活動 瀏覽:609
失地農民養老保險15年一共交多少錢 瀏覽:204
60歲老人為什麼臉突然浮腫 瀏覽:397
以後事業單位的退休金不如企業員工拿得多 瀏覽:455
老年公寓應急預案流程 瀏覽:589
男孩最大多少歲不能與父母一起睡 瀏覽:29
朝陽產業中的養老產業有哪些 瀏覽:509
無手續老年公寓的處理 瀏覽:24
松北區潤福老年公寓 瀏覽:19
教老年人微信活動形式 瀏覽:916
臨清市交多少養老金 瀏覽: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