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陽節的真正含義
重陽節的意義是:
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除了祭祖的意義外,重陽節還代表著思念、團聚,現在也代表了族陪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倡導全社會樹立敬老、孝老、愛老的風氣。
九月九日重陽節的來歷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沖穗灶節散扮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2. 重陽節象徵著什麼意義
重陽節自古以來就有登高望遠、賞菊吟秋的習俗。倡導全社會樹立敬老、孝老、愛老的風氣,作為傳統節日重陽節,它凝聚了中華民族千秋萬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濃濃情思。
重陽節的美好寓意主要是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兩方面。古時候人們認為九九重陽是非常吉祥的日子,民間在重陽節期間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插茱萸、拜神祭祖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的含義,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說明
重陽節最大的意義,莫過於「敬老」。「孝」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傳統美德中最為重要的一環,也是刻在每個華夏子女血液里的道德觀。所謂「暮秋」,往往指的就是年事已高的老人,而重陽節這種暮秋氣息濃郁的節日,也就成為了我們的「敬老節」。
重陽節的習俗活動,不論是賞菊登高,還是掃墓祭祖,都離不開「孝」這一點。這也使得重陽節在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中,增添了一點現代人們的盼望和念想,成為一個結合古今人民智慧與願望的節日。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重陽節
3. 重陽節表達什麼情感
重陽節習俗 登高復:九制月,秋高氣爽,登高一望,草木山川,盡收眼底。這實際上是一種野遊,為我國人民一種傳統的體育活動。 賞菊: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重陽時節,正值菊花怒放,花氣幽香,給節日增添了不少色彩。近年來,有人在重陽節時互相贈送菊花,以表示友誼和祝願。 飲菊花酒:據說古時候,人們在重陽節的時候都要飲菊花酒,這種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造的。九月初九這一天,人們要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准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後一起用來釀酒,放至第二年九月初九
4. 重陽節對情侶來說代表什麼
重陽節對情侶來說代表可以攜手同去尊老敬老。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回期為每年農歷九答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
(4)重陽節代表什麼情感擴展閱讀: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系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葯,可制酒養身祛病。
5. 九月九日重陽節的來歷和意義 九月九日重陽節的來歷和意義是什麼
1、九月九日重陽節的來歷:重陽祭灶。重陽節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當時民間就有登高、飲菊花酒的風俗。古人對重陽節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寫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詩句。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重陽節主要節俗活動是賞菊、登高、喝菊花酒、插茱萸等。每到重陽節就會登高遠眺,為的是站在高出能瞻望到家鄉,表達思想的情感。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紀念祖先的佳節;也是一個闔家團圓的日子。
2、重陽節的意義: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除了祭祖的意義外,重陽節還代表著思念、團聚,現在也代表了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倡導全社會樹立敬老、孝老、愛老的風氣。
6. 重陽節體現了人們什麼樣的心情
重陽節體現了人們對於親人的思念和對老年人的尊重與關愛。
7. 重陽節表達了什麼情感
重陽登高憶兄弟之情。
九月唯仿九日憶山東兄弟
作者: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註解:
1、登高:陰歷九月九日重陽節,民間有登高避邪的習俗。
2、茱萸:一種植物,傳說重陽節扎茱萸袋,登高飲菊花酒,可避災。
譯文:
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節日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
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人皆攜帶茱萸是否發覺少我一人。
賞析:寫遊子思鄉懷親。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知姿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
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搭山絕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節倍思親」版千百年來,成為遊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遊子離人之心。
(7)重陽節代表什麼情感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濟),在華山之權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這首詩抒發身在異鄉的遊子適逢佳節對故鄉親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們的心聲,引起人們的共鳴。全詩樸素無華,蘊藉深厚,用詞精練,曲折有致,堪稱千古絕唱。
8. 重陽節的寓意是什麼
重陽節的寓意: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
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1989年我國就將農歷的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年節」,九九重陽敬老,除了必須回家,當然還有孝敬爸媽,在國家的大力推動,重陽節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
各地習俗
福建海澄縣重陽節放風箏為戲,稱為「風槎」。相傳九月初九是媽祖羽化升天之日,鄉民多到湄洲媽祖廟或港里的天後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
上海豫園於重陽節辦菊花會,以新巧、高貴、珍異三項評分定高下。近年上海市楊浦區開展「歡樂在重陽」敬老愛老系列活動。
婺源縣九月九日,篁嶺舉辦曬秋節。婺源篁嶺古村還保留較好的「曬秋」生產生活現象,秋季有大量新鮮蔬菜瓜果需要曬干貯藏,形成了蔚為壯觀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