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說孝敬父母是人間第一福
有父母在,你就可以還是個小孩子,能夠孝順父母,是最大的福報了。
『貳』 媳婦做的孝順老人能有好報嗎
媳婦孝順公婆真的有福報,你把丈夫當做自己的父母伺候贍養,得到左鄰右舍的認可,都說你是個善良孝順的好兒媳,都給你豎大姆指,這就是福改宴報的一種,單位的搜唯領核漏銀導和同事都知道你的善舉,也誇你是個大好人,是學習的好榜樣,在家裡,你的一舉一動都感染著孩子們,他們長大也會孝順你的,這都是福報。
『叄』 孝順父母會有大福報,是嗎
按照中國傳統道教的說法孝順父母是分內的事,一般情況下不會有大的福報,除非是「卧冰求鯉」的程度,但道教認為人死後會在地府接受判官的審判,判官會根據你生前所做之事來判決你來世的命運,根據你所犯之錯來判決你是否要下地獄,要下到第幾層地獄。不孝是大罪,(具體會下到第幾層我忘記了,不過懲罰好像挺嚴重的,我記得第一層是拔舌地獄,懲罰那些亂說話導致一定後果的人)根據程度來確定受罰的時間。
『肆』 孝敬父母有福報嗎
孝敬父母是應該的,父母兒女的親情不應該建立在利益之上。
不能因為有福報就孝敬父母,沒有福報就不孝敬父母。這樣本心就不純。
孝敬父母的人相信都會有福報的。
『伍』 「善待父母,是一個人最好的福報。」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我完全認同這句話。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體會:
第一,講孝道的人會得到更多的社會尊重。你養我小,我養你老,你陪伴我長大,我陪伴你變老,這是天經地意的事情。中華文明傳統幾千年,孝字一直擺在德的首位。在古代,有個制度叫舉孝廉,孝子會被推薦做官。即使在今天,凡是講孝道的人,都會獲得更多的社會尊重。一個真正講孝道的人,他往往會收獲一些意想不到的機緣。這就是一種福報。
父母的生養之恩大於天,是我們這輩子都報答不完的恩情。只有去善待父母,盡我們的能力,他們把我們生育長大,我們來陪他們變老。一個懂得善待父母,孝順父母的人,才能稱之為人。懂得報恩的人才會收獲真摯的感情,才會獲得成功。
『陸』 對老人好會有福報嗎
會:只要孝順老人,會有福報的。
『柒』 跪求 孝敬父母會有大福報,是嗎
阿彌陀佛,剛剛解答了一下你的問題,再復制一下,供師兄參考:
你好,這句話很正確,因為所有的佛菩薩都是孝順父母的楷模。
當初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成佛後還特意升忉利天宮為母說法,以報母恩;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佛也親口講述了地藏王菩薩的前世——光目女為救母精進念佛的事跡。
「百善孝當先」,要做一個好人,首先就要從孝敬父母做起。父母就是家裡的兩尊佛,家佛不拜,去外面的寺廟里燒再多的高香拜再多的佛菩薩也沒用的,因為不是出於真心流露的善,是得不到佛菩薩的加持的。而一個真心向善的人,又怎會不孝敬最疼愛自己的父母呢?許多高僧大德都有講過:不孝者,人身難保。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敬重孝順的人來生很容易墮落到三惡道中。
我們孝敬父母,不但要養父母的身,還要養父母的心、養父母的志。供養錢物養父母的身,使父母老來有依靠,能安享晚年;養父母的心則使他們不但無財物之憂,還能活得開心,活得高質量;養父母的志則不僅考慮到父母這一生的安樂,還為父母考慮到將來百年之後,要往哪裡去?臨終時是糊里糊塗的走呢?還是在驚恐於未知的旅程中離去?很多的人到臨終時為未知的未來驚恐不安,這就要做兒女的為他們講解這世上除了六道輪回之外,還有一條光明大道——成佛,去西天極樂世界享受永恆的安樂。這樣在精神上有寄託,走時也能安詳自在,不至於墮入惡道受苦。這樣為父母考慮到了將來的一切,才是真正的、盡心盡責的孝順。
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終,命終能去往西天極樂世界永離諸苦,永享勝樂。阿彌陀佛!
『捌』 孝敬父母會有大福報,是嗎
你好,這句話很正確,因為所有的佛菩薩都是孝順父母的楷模。
當初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成佛後還特意升忉利天宮為母說法,以報母恩;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佛也親口講述了地藏王菩薩的前世——光目女為救母精進念佛的事跡。
「百善孝當先」,要做一個好人,首先就要從孝敬父母做起。父母就是家裡的兩尊佛,家佛不拜,去外面的寺廟里燒再多的高香拜再多的佛菩薩也沒用的,因為不是出於真心流露的善,是得不到佛菩薩的加持的。而一個真心向善的人,又怎會不孝敬最疼愛自己的父母呢?許多高僧大德都有講過:不孝者,人身難保。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敬重孝順的人來生很容易墮落到三惡道中。
我們孝敬父母,不但要養父母的身,還要養父母的心、養父母的志。供養錢物養父母的身,使父母老來有依靠,能安享晚年;養父母的心則使他們不但無財物之憂,還能活得開心,活得高質量;養父母的志則不僅考慮到父母這一生的安樂,還為父母考慮到將來百年之後,要往哪裡去?臨終時是糊里糊塗的走呢?還是在驚恐於未知的旅程中離去?很多的人到臨終時為未知的未來驚恐不安,這就要做兒女的為他們講解這世上除了六道輪回之外,還有一條光明大道——成佛,去西天極樂世界享受永恆的安樂。這樣在精神上有寄託,走時也能安詳自在,不至於墮入惡道受苦。這樣為父母考慮到了將來的一切,才是真正的、盡心盡責的孝順。
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終,命終能去往西天極樂世界永離諸苦,永享勝樂。阿彌陀佛!
『玖』 孝順父母會有大福報,是嗎
在伊斯蘭教的倫理體系中,「孝」被賦予了特殊的內涵和意義,提升到了信仰的高度:行孝不僅是人道的一種體現,也是接近天道的一種途徑。尊老敬老被看作是「萬善之首」,善待父母、孝敬雙親成為每個穆斯林必備的道德修養。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研究伊斯蘭教「孝」的理念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
伊斯蘭教「孝」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孝敬父母是真主所命之事。
在伊斯蘭教文化中,以孝敬父母為核心的敬老思想,在穆斯林的思想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影響並支配他們的言行,有著明顯的教化作用。在穆斯林看來,孝敬父母、善待老人是真主所命之事,是信仰完善的一種體現。伊斯蘭教提倡天道和人道的結合:崇拜真主,是天道的要求;孝敬父母,是人道的基本。《古蘭經》說:「你們應當只崇拜他(真主),應當孝敬父母。」
伊斯蘭教把孝敬父母與崇拜真主、感謝真主緊緊聯系在一起,從中足以看出「孝」的重要性。所以,忤逆父母是大罪。敬畏真主,孝敬父母,這是穆斯林的人格標准。
第二,不僅在物質方面、更要在精神方面孝敬父母。
伊斯蘭教要求孝敬父母,不僅要關心他們物質上缺什麼,還要在精神方面善待他們,甚至以仁慈的眼光看父母都是善功。
第三,善待親緣。
伊斯蘭教要求子女在父母在世時要孝順,他們過世後照看親朋並保持良好的關系也是行孝,父母同樣因子女的善行而受到真主的恩澤。
第四,根據自身的能力去盡孝。
伊斯蘭教主張憑借個人的能力,通過合法的手段和方式盡孝,因為「真主只依個人的能力而加以責成」。改善老人生活狀況,讓老人高興、幸福,其所得必須合法、正當,凡是超過個人能力或運用非法的形式行孝,都是伊斯蘭教明令禁止的。《古蘭經》說:「真主要你們便利,不要你們困難。」按自己的生活條件、收入、能力善待老人就是孝,就是在認真地力行人道。這樣人人都可以依自己的條件去履行主命,也使「孝」理念更加貼近現實生活,讓老人時時得享天倫之樂,而並非等到子女功成名就之後才擁有幸福。
第五,即使擁有不同的信仰,也必須行孝。
伊斯蘭教「孝」理念中也包括對非穆斯林父母的孝敬。孝敬非穆斯林父母,同樣是子女在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古蘭經》中指出:「如果他倆勒令你以你所不知道的東西配我,那麼,你不要服從他倆,在今世,你應當依禮義而奉事他倆,你應當遵守歸依我者的道路。」
這就是說,不能盲從父母而放棄伊斯蘭教,但是也不能因此而疏遠他們或不理他們,要愛他們、善待他們、盡心盡力地贍養他們。
明末清初著名的伊斯蘭學者馬注根據伊斯蘭精神開拓和發展了傳統的善的概念,他在《清真指南》提出了「四善」說:「能慈骨肉者,謂之獨善;能慈同教者,謂之兼善;能慈外教者,謂之公善;能慈禽獸、昆蟲、草木者,謂之普善。」其中的「公善」,就是對慈愛外教者、孝敬外教父母的最好解讀。
二
從上面的探討可以看出,伊斯蘭教的「孝」理念十分獨特,其中有不少是我們現在可以借鑒的。
第一,伊斯蘭教的「孝」理念對於我國緩解老齡化的壓力,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
伊斯蘭教將孝敬父母定做敬主的一部分,《古蘭經》說:「我曾命人孝敬父母——他母親弱上加弱地懷著他,他的斷乳,是在兩年之中——(我說):『你應當感謝我和你的父母;惟我是最後的歸宿。』」這些經文,用命令的口吻表現出孝敬父母是真主不可更改的意旨,以「弱上加弱」等詞語表現父母對兒女的恩惠之重,將孝敬父母視為僅次於侍奉真主的宗教善功,讓每一個穆斯林在一生當中始終與孝心、孝行相伴。將「孝」理念融入生活,能更好地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第二,與儒家文化結合,更加充實了「孝」理念的內涵。
伊斯蘭教文化中尊老敬老理念和儒家文化的孝道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並成功地交融結合而成了「伊斯蘭教孝文化」,在穆斯林的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仍然具有積極作用與強大的生命力。在今天的穆斯林家庭中,老人仍然普遍受到尊重和照顧,老人一般不會因年邁而憂愁,老人多數與兒孫們共同居住,兒孫們對老人都比較孝敬和熱心照料,家庭氣氛和睦溫馨。如果誰家對老人不養不敬,就會受到左鄰右舍的批評和指責。平時晚輩見了長輩要停下來道「色倆目」,向長輩問好。每逢伊斯蘭教的節日,清真寺的阿訇和毛拉都要看望和慰問老人,許多穆斯林群眾也以宗教的方式救濟生活有困難的老年人。任何一個穆斯林都知道「父母悅者,主喜之;父母怒者,主惱之」,照看年邁的父母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樣真主會喜悅。這與儒家的「承顏膝下,以盡子道」相得益彰。
第三,伊斯蘭教孝文化中提倡「厚養薄葬」,父母在世時,作為子女應該真誠地孝敬他們,細心地侍奉和供養他們,禮貌地對待他們。父母一旦去世,應本著節約的精神,力行薄葬。伊斯蘭教反對大辦喪事,反對以「孝的名義鋪張浪費」,伊斯蘭教的「厚養薄葬」對現代社會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
「孝」可以使家親密和諧、溫馨幸福,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在我國老齡化日漸加劇的今天,伊斯蘭教「孝」理念對維系家庭正常運轉、化解壓力、促進社會和諧有著很多借鑒意義。
『拾』 有多孝順就有多少福報
百善孝為先,善良是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的美德,做一個善良的人比什麼都重要。所以孝順的人會得到人們尊重當然福報就會多。個人觀點,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