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型孝順開始流行,子女爭相效仿,老人卻有苦難言,為什麼
《圍爐夜話》中說:百善孝為先。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流傳已久的優良傳統,「孝道」也是我們在教育孩子時繞不開的話題。
烏鴉尚有反哺之情,當父母雙鬢斑白,漸漸老去,作為子女,我們也有責任和義務去陪伴他們度過一個舒適無憂的晚年。
現如今,很多人都在以自己認為合適的方式去對孝敬老人,有人選擇電話問候,有人將老人接到自己的身邊照顧。
但無論哪種方式,他們多數都忽略了老人本身的意願,以至於這些孝順讓老人有苦難言。
這3種「新型孝順」開始流行,子女爭相效仿,老人卻有苦難言
1. 輪崗制孝順,老人上演「流浪記」
李婆婆今年已經75歲了,自從老伴去世後就一直體弱多病,身邊需要人看護陪伴。
李婆婆共育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這些兒女經過商量決定共同贍養自己的母親,於是就做出決定每家進行「輪崗」。
也就是說一年12個月,4個子女每家輪流贍養李婆婆3個月。
由於子女已經做了決定,而且公平起見,如今很多多子女的家庭都是這么做的,李婆婆也只能答應。
2. 丈夫分不清「孝順」和「愚孝」,妻子如何一招制勝
婚後我們除掉房貸生活開銷,每個月差不多能剩3000塊。公婆在老家生活,我們每個月回去看望一次,再給1000現金當生活費。
有天婆婆和老公打電話,說她的老姐妹兒新戴了個手鐲,是她女兒買的,特別顯擺。第二天老公沒有和我商量,就去給婆婆買了個10800元的。想到這個男人求婚那會兒,還說鑽戒是商家故意做的營銷,不劃算沒意義,只給我買了個1200多的鉑金戒指。我就氣不打一處來,怎麼到了婆婆那裡,萬把塊說花就花了呢?
要是就這一次也就算了。偏偏之後好幾次,都是差不多的情況:鄰居的女兒給買了大衣,老公勢必不落人後。公公的手機壞了,我們自己用1000來塊的,給他的必須用3000塊的。
丈夫孝順是好事,但不能一味愚孝,不顧及妻子孩子的生活水平。
心理學家曾奇峰曾說:「關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針,在公婆、夫妻和孩子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關系是家庭核心,他們擁有第一發言權,那麼這個家庭就會穩如磐石。」確實,有條件的情況下,誰不願意多孝順父母呢?但很多時候,生活並不允許你管太多,每個小家庭都需要先有積累,才能慢慢撐起大家庭。
3. 子女的哪些假孝順行為比啃老更讓父母感到寒心
在啃老族這個名詞剛被創造出來的時候,大眾都對此嗤之以鼻,中招的年輕人也會受到批判,因為這是一件非常丟臉,也很不孝順的事情。但是如今,啃老已經很少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與此相比更讓父母難受的還有很多類似的,甚至更過分的行為。
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家人之間的關系也是很難由外人來評判,畢竟冷暖自知,孩子孝不孝順,只有父母才知道。不過有時候,就算是家人也很難去指責,哪怕是親生孩子,父母也會有顧慮。老家有很多老人都是如此,生活過得並不順利,但是對子女卻沒辦法吐露心聲,更不能有任何怨言。讓父母寒心的不是啃老,而是這“假孝順”,無數老人有苦難言。
“假孝順”傷的是父母的心
不管子女是真孝順,還是假孝順,真正面對這個問題的是父母,能體會其中滋味的還是父母。可以說家庭裡面關於這種親子關系,受傷的只有父母這一方。明面上的白眼狼孩子,或者是光明正大啃老的,這都讓人譴責,但是比不上“假孝順”給父母的傷害大。
給了父母一個美好的藍圖,卻在之後讓父母親眼看到真相,沒什麼比親自認識到子女不懷好意的真心更殘酷了。
4. 如今「假孝順」成風,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老一輩父母,一輩子都是為了子女而活。年輕時忙碌奔波,想著讓子女吃好穿好,給子女好的教育。子女長大成人,父母又為他們結婚、生子、帶娃而操心。好不容易到了晚年,可以等著“養兒防老”了,但是很多父母卻覺得依舊焦心。
為什麼呢?因為如今“假孝順”成風,子女爭相模仿,父母卻偷偷抹淚。這種“假孝順”,多發生在多子女家庭,那就是晚年讓父母在子女間“輪流養老”。看似每個子女都孝順,都巴望著能在父母跟前盡孝,但是卻讓父母很心酸。
多子女家庭,不想“輪流養老”,
父母要提前做打算
所以,多子女家庭,父母如果晚年真不想“輪流養老”,就要提前做一些打算。比如,提前跟子女聲明“我誰家都不去,你們有空了就來看看我,給錢、買東西表表孝心都好。”或者,自己年輕時攢下養老錢,住養老院,要麼自己請護工在家養老也好。或者,提前准備好養老的房子,身體健康時在自己房子里住,實在生活無法自理時再麻煩子女照顧。
5.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做了什麼,才會導致兒女「假孝順」
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也是每位子女應盡的義務。
「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傳統的相互扶助關系在當下不斷發展的社會里已經發生了改變。父母無條件的付出有時卻換不來子女的感恩和陪伴,甚至出現逃避贍養義務,吸血啃老等問題。
啃老族,新型啃老等問題層出不窮的同時,最近流行的「假孝順」更是引發熱議。
2)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擔當意識
贍養父母對於年輕人來說的確需要付出很多,這就需要起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擔當。許多人把老人當作累贅選擇逃避,這是責任感缺失的表現。
在生活中,家長要引導鼓勵孩子完成他們自己的事,讓孩子學會面對,並給予正向鼓勵,逐漸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父母與子女是一種「血緣」,要維系血緣靠的是雙方的付出和扶持——你在我蹣跚學步時給我堅實的倚靠,我在你垂垂老矣時給你陪伴和關愛。
父母愛孩子多發自本能,而子女孝順父母則需要從小正確的引導。
6. 寒假裡孝敬長輩,感恩父母的行動有哪些
這問題問的很犀利啊, 太多了, 最基本的就多陪陪他們啊,聽他們講故事,自己動手給他們做飯, 陪他們去公園散步啊,在經濟寬裕的情況下給他們買衣服, 營養品,帶他們出去旅行……太多了! 主要是愛他們就去表現出來!
7. 孩子的孝順是真心的還是「虛假」的看哪些方面就能識破「真相」
父母親時,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很孝順,可是,也不是說每一個孩子長大了都是會孝順老人。但那些有著不孝子女的老人,就會很的難過。只不過是,有的人比他們更難過,那便是有著假孝順兒女的老人。假孝順要比孝順更令老人寒心在老家有一個鄰居叫老王,老王夫妻年逾古稀,自已的三個孩子都已成家,而且處於大城市,平常壓根就不看來老王,就連手機都不打。
而直至這一刻老王才明白,原先小孩並不是為了孝順自身,反而是惦念上自已的這一套將要拆遷的房子,牽掛著動遷以後的拆遷費。頃刻間,老王心寒了。實際上,這樣的狀況看上去雖然比較十分可恥,不過在日常生活中卻並不罕見。那樣,父母應該怎麼判斷小孩是真孝順,還是假孝順呢?
8. 子女哪些「假孝順」,讓老人有苦說不出
有種「假孝順」正在蔓延,老人有苦說不出,子女們還未察覺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
現在社會中有這樣一種現象,老人用自己的錢,幫助子女照顧孩子,而自己的子女卻享受生活,彷彿孩子不是他們的,所有的一切都交給老人。子女認為這是讓老人享受天倫之樂,而老人到老卻仍然受著累,並且還沒法與自己的子女說,只能默默承受這份苦。這些事情在子女眼中是孝,但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孝,而是子女打著孝的名義,壓榨老人的剩餘價值,老人有苦難言,而子女卻樂在其中。
子女也不要帶著有色的眼光看待老人,現在大多數子女,對老人都十分嫌棄,因為年齡差距過大,不能生活在一起去,如果強行生活在一起,只是相互都看習慣對方。對待老人的嫌棄有很多種,例如嫌棄老人的能力差,年紀大了,有太多的新鮮事物無法接受,無法融入正常生活中,像微信這樣的新鮮事物,很多老人都難以掌握。與老人生活在一起,卻沒有幫助老人承擔生活中的壓力,反而給與老人更多的壓力,子女只是迫於道德壓力,才選擇與老人一起生活,這也不是孝,而是做給別人看的偽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