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陽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重陽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1) 菊花 酒1、賞菊
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自古培種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所以人們愛它、贊它,故常舉辦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陽舉行,因為菊與重陽關系太深了;因此,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
2、登高
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並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如隋時孫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陽日,必以看酒登高遠眺,為時宴之游賞,以暢秋志。
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歸。記隋代風俗,已與後世近似。在南宋的《夢粱錄》卷五載:日月梭飛,轉盼重陽。是日‘孟嘉登龍山落帽,淵明向東籬賞菊’,正是故事。南宋韓元吉《水調歌頭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負菊花開。
試尋高處,攜手攝展上崔嵬。放目蒼崖萬仞,雲護曉霜成陣,知我與君來。古寺倚修竹,飛檻絕尖埃。描寫了重陽賞菊及登高觀景的韻致。
3、佩茱萸簪菊花
重陽節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志。重陽節時人們還喜歡佩戴菊花。茱萸雅號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壽客。
4、放紙鷂
放紙鷂是惠州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換句話說,惠州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鷂為主要特徵的。此習,除惠州流傳的民謠中有敘述以外,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紙鷂亦現在的風箏。風箏是五代以後的稱謂,五代之前,北方習慣稱紙鳶,南方則多叫鷂子,惠州的紙鷂稱謂很明顯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稱,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5、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農歷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做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2. 重陽節吃什麼
重陽節吃的食物如下:
1、花糕。這個是重陽節最傳統的美食了,從宋代流傳至今,因與「高」諧音,所以又有「步步高升」的意思,與重陽節要登高的意義是類同的。很多地方在這一天都會做花糕。
3. 重陽節吃什麼
重陽節距今有2千多年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在唐代正式被定為節日,宮廷、民間同慶。重陽節有登高祈福、賞菊、插茱萸等習俗;流傳至今更增添了重陽敬老的習俗,感恩老一輩對我們的養育之恩。
重陽節,是敬老節,但是對於長輩的關心,我們不應該流於表面,而是關心在日常才更為細水長流。九九重陽節,3道傳統美食少不了,營養美味寓意好,你最愛哪道?
夥伴們,你的家鄉都有哪些重陽傳統美食和習俗呢?歡迎來評論區一起討論交流喲!
4. 重陽節吃什麼
重陽節吃的食物有:品重陽糕、吃羊肉、長壽面、吃糍、吃蟹。衡跡磨
1、品重陽糕
重陽節吃重陽糕,也是重陽節的傳統習俗。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糕」與「高」諧音,寓義生活水平步步升高、吉祥如意。人們常常在這個節日給老年人製作重陽糕,以示尊老敬老。
5. 重陽節吃什麼
重陽節要吃重陽糕、螃蟹、栗子糕、羊肉面、菊花酒。
1、重陽糕
九九與「久久」諧音,與「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這一說法。《西京雜記》記述,漢高祖時,宮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南朝梁關均所撰的《續齊諧記》中也記載,「九月九日……,飲菊花酒」,這足以說明重陽飲菊花之普及。在當時,人們將菊花酒視為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重陽節吃什麼食物好?
6. 重陽節吃什麼東西
重陽節吃的東西如下:
一、重陽糕
花糕是重陽節必吃的美食之一,一般也叫做重陽糕。因為「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壽高九九」之含義,所以「重陽花糕」是敬老節贈送長輩最佳禮物,也是重陽節比較受大家歡迎的美食。花糕多以米粉、果料等作為原材料,各地做法不一,有的非常簡單,而有的則是五彩斑斕,看起來十分精美別致,非常的香甜松軟、好吃。
7. 重陽節可以吃什麼
下面為您解答這個問題。首先來說重陽節要吃花糕、糍耙、飲菊花酒。因為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壽高九九之含義,所以重陽花糕成了重陽節最受歡迎的食品;吃糍耙是我國西南地區重陽佳節的食俗;重陽飲菊花酒是因為酒與久同音,所以得出重陽節要喝菊花酒的這一說法。
下面給大家介紹下重陽節可以吃的傳統食物:
重陽節喝菊花酒,重陽節喝菊花酒,九九與久久諧音,與酒也同音,因此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說法。
吃重陽糕,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秋天是吃螃蟹的季節,在不少地方,重陽這天是要吃螃蟹的。
菊花酒、羊肉面、螃蟹、菊花糕、無花果等。如菊花酒中的酒字同九同久諧音,而菊花正好是開在秋天在重陽節前後,寓意美好。而羊肉面中的羊字同重陽節中的陽字諧音。螃蟹正是在秋高氣爽的秋天使用合適。還有菊花糕是用重陽時開的菊花製作而成,氣味香甜;另外無花果有很高的食用價值。
8. 重陽節有哪些美食
重陽節的美食有重陽糕、栗子糕、菊花酒。
1、重陽糕:
重陽糕,因在重陽節食用而得名,是重陽節傳統節令食品。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而來。
重陽糕在南朝時已有文字記載。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製法因地而異,主要有烙、蒸兩種,糕上插五色小彩旗,夾餡並印雙羊,取「重陽」的意思,現在仍流行。重陽糕以米粉、豆粉等為原料,發酵,更點綴以棗、栗、杏仁等果饢、加糖蒸制而成。
2、栗子糕:
北京有重陽節吃花糕的習俗,花糕又稱栗子糕,它是在蒸熟的江米上排滿整栗子而得名。還有一種栗子糕,是用栗子泥為主料製作的。
製作時以栗子泥夾金糕片和澄沙餡而成。糕分5層,上中下為黃色栗子泥,呂間夾紅、褐兩色的金糕、澄沙。色澤艷麗,質地松軟細膩,香甜適口。北京又一順飯庄製作的此糕,1997年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
3、菊花酒:
重陽佳節,中國民間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的。九月九日這天,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入准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後一齊用來釀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傳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
(8)重陽節中國人一般吃什麼擴展閱讀:
重陽節風俗:
1、登高旅遊
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2、佩茱萸
插茱萸、戴菊花的風俗,在唐代已經普遍流行。
3、射箭
從南北朝一直到唐代,在重陽節當天,帝王官僚們除了登高作詩,舉行宴會歡樂外,還有了射箭、縱馬、圍獵等活動。像陳後主就是沉迷於聲色之外,還喜愛走馬射箭,亡國時還要再獵一圈。到了唐代,重陽射箭圍獵活動依然盛行。
4、放風箏
風箏也叫"鷂",在中國有兩千年的歷史。閩南語中有一句話:"九月九,風吹滿天嘯",就是形容重陽以後,風箏滿天飛的情形。
9. 重陽節吃什麼東西
重陽節的飲食習俗如下:
1、重陽糕。重陽節吃重陽糕的起因源於重陽登高習俗,它又稱花糕,是用糯米粉和粳米粉製作而成的一種美食,也是贈送長輩最佳禮物。由於「糕」與「高」同音,所以民間以吃糕橡凱代替登高,又有「步步高升」的寓意在裡面。